第一篇: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二、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五牛图》
五牛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鉴赏
《汉宫春晓图》堪称仇英的代表作,与沈周、文徵明、唐寅为画史合称“明四家”。
《汉宫春晓图》原件为绢本,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仇英在此长卷中用精细的工笔画,描绘出春季宫闱中妃子、宫娥的 日常琐事,一百余人,百人百态。人物中有梳妆、吹奏、弹唱、斗草、观书、赏画、图像、戏婴。其中还有引人注目的围棋活动。棋枰上布子寥寥,纵横棋 道清晰可辨,弈棋、观弈诸人包括旁侧执扇侍从都专注棋局,眉目传神。
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五、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年代: 五代(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作者: 顾闳中 顾闳中的原迹早已佚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被认为是存世最古的一件摹本,一说是北宋摹本,一说是南宋摹本。此图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无款。
六、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唐宫仕女图》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宫仕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唐.张萱、周昉作。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
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步辇图》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使臣禄东赞来长安拜见唐太宗李世民。迎接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文成公主原系外戚,本是琅邪长公主外孙女段氏,为下嫁松赞干布被唐太宗册封为文成公主)当时的阎立本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他把这一历史事实定格成《步辇图》,这幅画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类同于现在的新闻照片,属于纪实性历史画,史称“历史纪实画”。
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洛神赋图》
《
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百骏图》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见插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郎世宁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
第二篇: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鉴赏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鉴赏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再掀书画艺术新风潮
十大名画为: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形象传神,每幅画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或山景磅礴、或人物内心勾勒、或民俗风情刻画……丝丝入扣,流传千年而不衰…… 承臻典藏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邀您共赏丹青水墨。
第三篇:梵高传世名画教案
【课题】:梵高传世名画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19世纪欧洲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画家凡高及作品有所了解和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凡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以及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 】:学生对凡高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教学准备】:凡高作品图片 【教学内容】:
[导入 ]:古今中外许多画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在我国说起虾,会想到齐白石(学生回答)提到马会想到徐悲鸿(学生回答),同样在西方国家说起《蒙娜丽莎》会想到达芬奇(学生回答)那么请同学看下这幅画《向日葵》,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谁的代表作?学生回答:梵高,那么,你们了解梵高么?(学生回答)
1、让学生对凡高这位画家的知名度和地位有一定的了解。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回答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印象派的?(学生自己回答)总结: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作画,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接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米勒。
欣赏对比米勒和梵高临摹米勒的画。同学们说出画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回答)
欣赏《吃土豆的人》
梵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 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名称:吃土豆的人 画种:油画尺寸:82 X 114cm完成时间:1885年5月
简介:《吃土豆的人》[荷兰] 梵高 1885 油画 82×114 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梵高在谈到这件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思想时说:“我试图强调,那些在灯火下吃土豆的人们就是用他们那伸向盘子的手去挖掘土地的,因而它是表现体力劳动的,是表现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他们的食物的。”“我认为,一个穿着满是灰尘的、有补丁的蓝裙子和背心的农家姑娘要比一个贵妇人美。她的衣服由于风吹日晒而色彩微妙、柔和。但是,如果穿上意见贵妇人的服装,她就失去她特有的可爱之处。”“我曾根据我对那幅画(指《吃土豆的人》)的记忆,默画了另一幅油画。我在这幅画中,让我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或者想象上有自由活动的余地。在写生习作的情况下,是不容许有创造的作用的;但是人们在习作中,给他基于现实的想象找到营养,为的是画画得正确。”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他在这个时期的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画上的惨白色灯光与与微绿的昏暗色调的对比,造成一种幽暗低沉的气氛,使人物形象显示出强烈的光点,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 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 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
欣赏《向日葵》系列作品,(学生介绍)
教师总结:在梵高画完前四幅《向日葵》作品的时候,曾经开过个人的展览,但是他的画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只有高更接受这些向日葵作品,梵高觉得自己找到了知己,他邀请高更来他的阿尔画室一起作画,并在等待高更到来的那些日子中,又开始大量的创作他的《向日葵》,就在这时高更来了,他把他的作品拿给高更看,高更更是给予了更高的评价,但是好景不长,两个人由于绘画存在分歧,而开始吵架,有时候甚至更是大打出手,在最后一次争吵当中,疯狂的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而高更更是忍受不了和这样一个疯狂的人在一起,便悄然离开了,精神支柱走了,日子又过的穷困潦倒,梵高便把精神完全寄托在绘画当中,他说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病发之时陷于狂乱, 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
你认为凡高割下自己耳朵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梵高是疯子么?(学生讨论)
梵高语录:我的人生的目的在于尽可能的多画一点画。我希望自己走到 人生的终点时,以最深的爱和静静的留恋,回味自己的人生,我还想画那样的画!欣赏梵高最后一幅画《麦田群鸦》讨论梵高为什么要自杀?
记住梵高:“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悲伤会天长地久
第四篇:达芬奇名画作品集赏析
达芬奇名画作品集赏析 《最后的晚餐》简介与作品赏析
一、简介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二.画作介绍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达·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达·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达·芬奇,达·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达·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达·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
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达·芬奇的作品的。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第五篇:《中国传世经典名剧》
《中国传世经典名剧》
《中国传世经典名剧》列表:
《拜月亭》(01-03)《碧玉簪》(04-06)
《牡丹亭》(07-10)《琵琶记》(11-12)《十五贯》(13-17)《四进士》(18-20)《桃花扇》(21-24)《团圆之后》(25-26)《王老虎抢亲》(27-28)《西厢记》(29-31)《玉堂春》(32-34)《胭脂》(35-36)《窦娥冤》(37-39)
《中国传世经典名剧》分集剧情: 《拜月亭》(01-03)
第1集
北宋年间,皇上下令南迁,百姓纷纷逃命。混乱中书生蒋世隆与其妹瑞莲失散,另一女子瑞兰也与母亲失散。机缘巧合,世隆与瑞兰走到一起,为躲强匪假扮夫妻,瑞莲则与瑞兰母相遇结伴同行,并以母女相称,这两对人踏上了寻亲之路。
第2集
世隆与瑞兰一路相互照应,感情日益加深,来至一家旅店拜堂成亲,岂料身为尚书大人的瑞兰父亲在店中遇见了瑞兰,因嫌世隆贫寒,不同意女儿婚事,竟逼瑞兰与世隆分手跟自己回家。
第3集
瑞兰母携瑞莲一路经历磨难,终于与尚书及瑞莲相见。瑞兰回家后日夜焚香拜月思念世隆,瑞兰与瑞莲两姐妹的关系也日渐加深。世隆进京考取状元后又来到尚书府终与瑞兰重逢,二人终于喜结良缘,而瑞莲也与世隆的义兄武状元成婚。
《碧玉簪》(04-06)
第1集
风流自负的公子王玉林在一次棋赛上结识了腼腆少年李必胜,并为其高超棋艺所折服。无意中竟发现李是女扮男装的尚书之女李秀英,两人一见钟情却锦书难托,王玉林拾得秀英匆忙中失落的头巾,在头巾上题写情诗。李尚书的寿宴上,王玉林因一篇即兴序文赢得尚书青睐,当即将女儿许配给他。秀英的表兄顾文友对表妹早心仪已久,顿生妒忌,指使孙媒婆偷得秀英的碧玉簪连同伪造书信一同放在新房门口,设计拆散其姻缘。
第2集
王玉林拾得玉簪与书信误以为秀英与表兄有私情,从此对秀英百般刁难,秀英因情到深处并无怨言,依旧孝敬婆婆善待下人,她虽百思不得其解仍委曲求全。王玉林意欲休妻,作无“七”诗一首送给秀英,秀英“和”写一首,其词情真意切,打动了王玉林。王玉林经智者大师点悟,想与秀英重归于好,恰顾文友来访,又引起了王玉林新的误会。
第3集
王玉林修书一封令秀英原轿返回,令不明真相的秀英母亲误会女儿。尚书及夫人得知女儿受委屈,责问女婿,王玉林拿出书信与玉簪令真相大白,但秀英伤 心,不愿与王玉林和好,最后经父母劝说,一局和棋使有情人再续情缘。
《牡丹亭》(07-10)
第1集
南宋时南安太守杜老爷举办桃花会,众人前来观赏,杜老爷之女丽娘被父母管束,不得前去观赏。丽娘闲极无聊隔墙捣乱,把整个桃花会搞得鸡犬不宁,于是杜老爷请了呆板死性的穷秀才陈最良教女儿丽娘读书。
第2集
丽娘感到封建礼法的拘束,在侍女春香的怂恿下戏弄先生,乘机偷逛牡丹园。丽娘一时发困在园中小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而柳梦梅在异地也梦见与丽娘相遇,于是柳梦梅去寻找梦中的丽娘。丽娘梦醒回到家中日夜思念梦中情郎,终因感伤而死。
第3集
丽娘的鬼魂回到牡丹园,希望终有一天能见到柳梦梅。时值淮州战乱,丽娘之母率家人奔乡下避祸,只留陈最良为丽娘守坟。梦梅来到牡丹园找丽娘,发现丽娘已死,于是为丽娘守坟。夜里丽娘为梦梅的真情感动,出来相见,并向梦梅言明3年后可还阳。
第4集
丽娘与梦梅的事被黄道姑知道,决定帮助梦梅开棺取尸,丽娘终还魂复活。之后,丽娘与梦梅结为夫妇,婚后三人一道去淮阳寻找丽娘的父母。在淮阳一家相见,岂料丽娘父母不敢相认女儿,柳梦梅只好同杜丽娘飘然而去。
《琵琶记》(11-12)
第1集
儒生蔡伯喈在雨中结识了一位弹琵琶的美貌女子赵五娘,双方一见钟情。不久伯喈便将五娘娶过门,日子过得恩爱幸福。可伯喈之父定要其考取功名,虽说伯喈不肯,但在五娘百般劝说下,终于进京应试,结果高中状元,却不料阴差阳错被牛丞相的千金小姐相中。
第2集
太守之子为占有五娘,三番二次陷害蔡家。五娘不从,于是太守之子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蔡府。一连的打击让伯喈父母先后亡故,只剩五娘一人苦苦等待夫君归来,而伯喈被迫招赘于牛相府,也是万般无奈。一日,五娘误杀了前来调戏的太守之子,逃到了京城寻夫巧遇伯喈,得知丈夫已成他人之婿,万念俱灰投河自尽,伯喈承受不住也成了疯颠之人。
《十五贯》(13-17)
第1集
民女侯姗姑的恶父欲索姗姑去烟花巷为娼,被好心富商冯有余买去做傻儿子锦郎的童养媳。冯有余的邻居熊有蕙、熊有兰两兄弟,一个老实经营小本买卖,一个本分读书。一日,熊有蕙救了一对江西老表夫妇,江西老表的妻子曾被灭门县太爷过于执抢去为妾。
第2集
锦郎雨中嬉戏不幸得了白喉症,多亏童养媳姗姑细心侍候照料得以康复。其父为答谢姗姑特赏赐十五贯及梅花金耳环一副给她。姗姑回家为父奔丧,回来见 锦郎莫名中毒而亡。锦郎的舅父诬告姗姑与熊有兰私通害死锦郎,打通县令与捕头把两人双双抓进大牢。
第3集
县令过于执糊涂判案,断定侯姗姑与熊有兰通奸盗窃,重刑逼供使其招供。熊有蕙为救其弟熊有兰,到丝坊借得十五贯钱赶往无锡,路上遇到市井无赖瘦猴喜郎等非礼,肉店老板游葫芦的养女苏戌娟出手相救。
第4集
熊有蕙与苏戌娟由于游葫芦被害、十五贯钱被窃一案而官司缠身。县令过于执从熊有蕙身上搜出了书信一封,得知其逃走的小妾与熊有蕙有关,于是公报私仇将二人屈打成招,定为死罪。熊氏兄弟等4人在法场执刑时遇清官况钟,况钟察觉4人为冤假错案,便暂缓其死刑,决定亲自微服查访。
第5集
况钟经过详细的调查与缜密的分析,令此案真相大白,原来冯有余的十五贯银票与耳环为老鼠所盗,其爱子锦郎为误食周妈的鼠药烧饼而亡,而游葫芦为赌棍娄阿鼠劫财所杀。自此冤案终了,4人被无罪释放,昭雪沉冤,狗官过于执慌忙逃窜。
《四进士》(18-20)
第1集
嘉靖年间,新科进士毛朋、田伦、顾读、刘题出京为官,盟誓赴任后不得违法渎职。刘题所在蔡县的姚庭椿之妻田氏欲谋夺家产,毒死夫弟姚庭梅,姚庭梅之妻杨素贞告官司找到刘题,谁料刘题听信小人谗言。素贞的哥哥乘机将素贞卖给布商杨春为妻,此事被乔装打扮的八府巡案毛朋知道后,他代写状纸鼓励素贞和杨春上告。
第2集
杨春与素贞来到信阳,途中两人失散,素贞被旅店店主宋士杰所救并认作义女,宋士杰与素贞同往县衙击鼓鸣冤,田氏闻讯逼其弟田伦写信救情,贿赂顾读以买通关节。
第3集
顾读受贿将素贞严刑逼供定成死罪,宋士杰当堂质问遭杖打逐出门外巧遇杨春,两人找毛朋上拆,毛朋秉公审理不徇私情,将姚庭椿、田伦、顾读、刘题等人绳之以法,素贞沉冤昭雪。
《桃花扇》(21-24)
第1集
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方域题诗宫扇赠予香君以做定情之物。阉党阮大铖欲结交方域以改变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便通过画家杨龙友示意愿代方域出资举办婚事,香君、方域深明大义,严词拒绝。
第2集
武昌总兵左良玉率军移师南京,其手下专横拔扈朝野震怒,方域与左良玉是好友,就修书一封劝阻,阮大铖见机便诬蔑方域内通左良玉,派兵抓捕方域,情急之下方域只好与香君分离,投奔好友史将军。
第3集
马相爷欲把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为妾,香君一心为方域守身贤绝不从,相爷强 行逼婚抬其上轿,香君不肯撞头自杀未遂,头部鲜血溅满方域所赠的定情宫扇,模样酷似桃花,故称桃花扇。
第4集
方域回来找香君,阮大铖告诉香君方域已死,香君伤心至极,杨公百般劝阻。清军伤心至极,杨公百般劝阻。清军南下,朝野动荡民不聊生。方域与香君在白云庵避难时相见,香君将桃花扇退还方域出家为尼,方域不知何去何从。
《团圆之后》(25-26)
第1集
寡妇叶氏之子佾生高中状元衣锦还乡,与柳姑娘拜堂成亲。皇上开恩召见寡妇一家并下旨赠叶氏一贞节牌坊以表贞节。叶氏受到旌表后,决心与私通的表兄郑司成断绝来往。一日正当叶氏送郑司成出房之际,被亲媳柳氏撞见,叶氏因羞愧悬梁自尽。施佾生恐怕真相败露,要求柳氏承担逼死婆母的罪名,柳氏含冤被判死刑。
第2集
官府杜大人发现柳氏案情另有隐情,于是重审此案。施佾生眼看案情就要真相大白,便准备毒酒欲寻短见。此时郑司成赶来叶氏灵前哭吊,父子至此相认。郑司成饮下毒酒气绝身亡,施佾生将父亲埋在母亲坟旁,自己则纵火葬身火海。此后官府释放柳氏,又为其建造节孝楼,柳氏悲愤交集,撞死楼下。
《王老虎抢亲》(27-28)
第1集
兵部尚书之子王老虎要在元宵之夜观灯时抢亲,于是当晚女儿家们都化妆成丑女。此事被王老虎知道后,误听随从之言,命令越丑的女子越要抢,结果先抢到了一心钓鱼龟婿的豆腐老板的女儿许大。江南才子周文彬向兵部尚书千金王秀英求婚,被老夫人拒绝。周文梦观灯时扮女装会秀英,不料被王老虎看中抢回府里,暂时安排在妹妹秀英房中。
第2集
周文彬与王秀英一对有情人在祝枝山的帮助下,冲破了重重阻力终成眷属,又施计让王老虎娶了许大为妻,结果许大把横行霸道的王老虎管制得伏伏贴贴。
《西厢记》(29-31)
第1集
崔相同夫人携女儿莺莺扶灵柩回博陵,路遇叛贼孙飞虎挡道,多亏秀才张珙出手相救。机缘巧合,张珙与莺莺同时落脚于普救寺,二人一见钟情。孙飞虎贪恋莺莺美色追至普救寺,以火烧普救寺相古县欲强抢莺莺为压寨夫人。莺母无奈之下,许下“如能退兵者,以莺莺许之”的诺言,张珙挺身而出,献计解了普救寺之危。
第2集
崔母宴请张珙,席间崔母毁约让两人以兄妹称呼,从此两人受相思之苦。侍女红娘为帮助两人偷传书信,私下约会。
第3集
张珙与莺莺私订终身,莺母得知大怒,但木已成舟,只得承认这门婚事,并与张珙订下“即日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迎娶莺莺”的约定。莺母的侄儿郑恒 对莺莺念念不忘,赶到普救寺恶意诽谤已取功名气张珙,使莺母再次悔婚。就在郑恒抬轿迎娶莺莺时,张珙衣锦还乡拆穿谣言,两人终成眷属。
《玉堂春》(32-34)
第1集
玉春院老鸨硬拉苏三到临江轩茶楼要接客苏三不愿委身遭到旁桌豪门公子王金龙同情翌日苏三因不愿陪侍山西富商沈燕林而遭老鸨毒打王公子出重金英雄救美二人一见钟情从此王金龙住进玉春院一年以后身带金银所剩无几被老鸨赶出玉春院沦为乞丐栖身破庙苏三闻悉前往相会并赠银助其返回故乡将半块铜镜作为信物
第2集
王金龙走后老鸨又让苏三接客苏三不从并以死相逼王金龙回到南京老家苦读诗书一心夺取功名再找苏三王高中八府巡案前往玉春院接苏三而苏三已被老鸨卖与沈燕林为妾沈燕林与苏三回到山西妻子与奸夫设计毒死了沈燕林并嫁祸于苏三
第3集
沈燕林妻子与奸夫打通关系苏三公堂惨遭毒打被逼招供定下死刑王公子追到山西明察暗防察明苏三谋杀亲夫为冤案“三堂会审”中王金龙微服探监后得臬司刘秉义帮助平反冤狱与苏三团圆
《胭脂》(35-36)
第1集
山东聊城县发生一宗离奇命案民女胭脂父亲卞三深夜遇害身亡惟一线索其手中紧握一只绣花鞋县令从胭脂口中得知绣花鞋乃胭脂送与秀才鄂秋隼定情之物当即断言胭脂串通奸夫杀害亲生父亲传令将二人收入监牢时值新任府台吴大人走马上任鄂秋隼同窗好友宿介等人联名上状为其鸣冤吴大人立志查明真相一番明查暗访获悉案发当晚乃宿介冒鄂秋隼之名隔窗讨得胭脂绣花鞋于将鄂秋隼与胭脂释放宿介被打入死牢
第2集
出狱后鄂秋隼坚信宿介并非真凶一纸诉状又投到学台大人手中但偏执吴府台对自己恩师学台大人提醒不以为然随着案情疑点逐渐暴露吴府台也认识到真凶另有其人刑部下令将要处决宿介并且自己将得到提升之际决定重审此案几番周折真凶浮出水面乃毛大所为案情真相大白吴府台深感惭愧引咎辞官
《窦娥冤》(37-39)
第1集
楚州贫困书生窦天章之女窦娥,幼年因父上京赶考被卖给蔡婆家做童养媳。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想占有窦娥,为窦娥所拒,于是他想毒死蔡婆以威胁窦娥,不料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见事已至此,便污陷窦娥杀死其父。
第2集
官府被张驴儿用银子买通,严刑逼讯蔡婆婆和窦娥,窦娥为救婆母自认杀人,被判死刑。此时,朝庭命官、廉访使窦天章至山阳县办公,并寻找女儿窦娥,窦娥临刑前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6月飞雪,大旱3年,以明己冤事。当窦 天章赶到法场为时已晚,他决定为女儿申冤。
第3集
窦天章查明窦娥一案另有冤情,查案之时受到了一些贪脏枉法的官吏的阻挠,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大堂上严惩贪官,还了窦娥一身清白。此后窦天章自罢其职,甘为庶民,并奉养蔡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