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世人物画:明代卷(四)

时间:2019-05-15 04:0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世人物画:明代卷(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世人物画:明代卷(四)》。

第一篇:中国传世人物画:明代卷(四)

中国传世人物画:明代卷

(四)中国传世人物画:明代卷

(四)《南极老人图》明 吕纪 绢本设色 纵217厘米 横2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吕纪(1477—?),字庭振,号乐愚,一作乐渔,鄞人(今浙江宁波),弘治间(1488—1505)被征入画院,供事仁智殿,官至锦衣卫指挥。善画花鸟,初学边景昭,后研习唐宋诸家名作,略变南宋画院体格,也偶作山水人物。是明代与边景昭、林良齐名的院体花鸟画代表画家。图中对空拱手似在恭迎远客的老者,为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南极老人,又称寿星。人物用笔工中带写,形神俱备。

《春庭行乐图》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29.1 厘米 横65.4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画用工笔重彩,布局背景界画精巧周密,一丝不苟,在绚丽中呈现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画家娴熟、高超的画艺。这一图册,是画家的代表杰作。此图描绘的是宫廷嫔妃在春天里消磨时光的行乐图,为典型的“院画”风格。

《红拂图》明 尤求 纸本设色 纵112.8厘米 横4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红拂本是唐氏传奇《虬髯客传》中大贵族杨素的家妓,原名张出尘,因常手持红拂而得“红拂”之名。唐初兵部尚书李靖尚任马邑都丞时,曾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求见杨素,两人在交谈之时,立于一旁的红拂见李靖抱负不凡,顿生仰慕,夜间二人遂化妆私奔,结为夫妇,同至太原,后红拂扶助李靖建立功业。此图所描绘的正是李靖拜见杨素时谈话的场景。在一个素面大屏风的前面一矮榻上,杨素坐于其上,傲慢不经,形迹自若,李靖拱手坐于其右前一绣墩上,敬畏谦恭中又透出机智精明,充满智慧。在杨素右侧,红拂女手持红拂,正凝神静听李靖陈述,其余家妓三三两两立于杨素两侧,有的持扇私语,有的持如意欲与红拂交谈。

《人物山水图》明 尤求 纸本设色 纵25.8厘米 横21.9厘米 共十二幅 上海博物馆藏

尤求,生卒年不详,字子求。号凤丘(一作凤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写山水,兼善人物,学刘松年、钱舜举,而精妙不及。画仕女,师法仇英以名世。尤善白描。这册《人物山水册》,山水多做江南景色,山峦莪蔚,云雾弥漫,苍翠密林间或露殿脊,或藏茅屋。人物则高僧逸士盘桓于苍松之下;仕女倚柳远思;湖水迷蒙;或青琅万竿之畔,仕女漫步凝眺;画悠闲高雅之趣。其笔墨或工整、或粗放、或干枯、或滋润,设色或青绿、或浅绛。浓而不俗,淡而不薄,足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

《人物山水图》明 尤求 纸本设色 纵25.8厘米 横21.9厘米 共十二幅 上海博物馆藏

《罗汉图》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2厘米 横282.3厘米

吴彬工于人物、佛像,长于山水。其山水布置,绝不摹古,笔墨出奇;所画佛像人物形状诡怪,迥别前人,自立门户。尤善白描,脱唐宋规格,笔端秀雅,常用篆款,性格耿直,为人清正。吴彬是明代后期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之一。他的人物画,笔法严谨,有细密和粗劲厚重两种面貌,风格新奇,自成一家。此幅《罗汉图》不囿古法,每出新奇,形成独自的风格特点。

《罗汉图》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2厘米 横282.3厘米

《佛像轴》明 吴彬 纸本设色

吴彬,字文中,又字文仲,号枝隐头陀,自称枝庵法僧。福建莆田人,流落寓居金陵(今南京)。万历年间,以能画而被推荐,授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其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万历、崇祯年间。《佛像轴》画一古佛高坐,下边有佛弟子二人。此幅作品细密和粗劲厚重兼有,佛像仪态娴静,趺跏而坐,两手相叠,上手拈佛珠,眼神内敛,面部表情沉静似水,在艺术表现上,此图构图奇特,古佛高坐,占有画面的上半部,古佛的形象巍峨高大,程度夸张,和右下角两个形象偏小的佛弟子形成对比。

《涅磐图》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00.2厘米 横208.4厘米 日本圣福寺藏

此图表现佛祖圆寂涅磐的场景。佛祖衣纹用线粗重,穿插自然有势,粗重的衣纹之间饰以数种细纹,衣服的整体描写尚属工细。弟子及其他人物,则用粗线处理。弟子的面部表情虔诚,表达出作者对佛的虔诚和敬意。整幅作品用笔拙厚而不板滞,有一定的装饰趣味。众多佛门弟子、道家神仙、精怪鬼异及凡界男女,纷纷前来吊唁。神情或悲恸,或穆然,或惊诧,与佛祖平和安详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明宣宗坐像》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10厘米 横171.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在此图中以娴熟细秀的笔法描绘,造型精巧细致,人物性格鲜明,能恰当而充分地表现出其身份和心理特征。此幅画为明宣宗朱瞻基坐像,威严庄重而不怒自威。

《达摩面壁图》明 宋旭 纸本设色 纵121.3厘米 横32.2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菩提达摩面壁打坐,苦行修炼的情形。达摩面部的刻划,坚韧虔诚。据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谓,达摩,天竺人,本名菩提多罗。于梁普通元年入华,武帝迎至金陵。后渡江往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画中自题七绝诗一首,年款为庚子。《明画录》载其“游寓多居精舍,禅灯孤榻,世以发僧高之”。这幅作品署有“超泉精舍”。观其笔墨简练沉着,应当是晚年八十六时所作。

《三教图》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15.7厘米 横5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事实上这种场面是从来不曾存在的,画家不过是凭借手中画笔,表达了自己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在画中,丁云鹏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对佛像的擅长,一方面更是以信徒的身份,因此,他将释迦牟尼置于中心,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课晶、凸鼻、虬须、红袍,法相庄严慈祥。释迦两侧的岩石上,分画孔子与老子侧坐。孔子束峨冠蓄长须,着蓝色暗花长袍。老子骨骼权奇,长眉疏发,着褐色布袍、云头红履。

《六祖像》明 丁云鹏 纸本墨笔 纵127厘米 横60厘米 北京荣宝斋藏

丁云鹏(1547—1628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今安徽休宁人。擅长人物、佛像、仕女。白描师李公麟,似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设色学钱选,以精工见长。也工山水,风格略近文徵明和仇英。供奉内廷十余年。丁云鹏的画法,早期细秀,晚年粗略。此图以白描手法画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诵经于菩提树下,前有三僧或坐或立,似在辩论经义。

《观音图》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97.2厘米 横33.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人物面相与手指以工笔重彩,平涂淡色,粗细、浓淡间对比强烈,转换自如,其设色古朴,秀雅不俗,较全面地体现了丁云鹏在粗笔佛像、人物画方面的最高成就。此图天地开阔,中以浅色工笔画白衣大士端坐岩石之上,双目下垂,身旁净瓶插花青新竹数枝。

《山水花卉人物图》明 徐渭 纸本水墨 每开纵26.9厘米 横3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册用水墨写意法画人物、山水、花卉,笔法纵逸,泼墨淋漓,形象简练生动,每开均有自题。此册技法全面,可以体现徐渭的才华纵横奔放,把写意画推向又一个高峰。徐渭的这册《山水花卉人物图》可以窥见徐渭的绘画成就和超人的艺术才华。这册作品,风格粗简恣肆,痛快淋漓。用笔枯淡浓湿、疏密虚实,俱在法度之中,此所谓“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显示出作者的才华与性格。

《山水花卉人物图》明 徐渭 纸本水墨 每开纵26.9厘米 横3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千秋绝艳图》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代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服饰敷彩妍丽鲜明。

《瑶池仙剧图》明 张翀 绢本设色 纵192.5厘米 横10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翀,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7世纪。字子羽,号图南,南京人。擅人物、仕女,笔墨豪迈,设色古雅,花草娟秀,山水清润。该图描绘古代传说的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等形象。

《渊明醉归图》明 张鹏 纸本设色 纵120厘米 横60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张鹏,生卒年不详。字应秋,号云程,福建瓯宁人。发身儒林,游心艺圃。擅人物,尤工山水,兼工花草、翎毛。其画集百家之长,书臻四体之妙。观此画面使我们联想起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等。陶渊明的衣纹用高古游丝描,轻圆细劲。童子的衣褶顿挫分明,方楞出角。自题:“酩然尽兴酬佳节,指(只)恐梅花催鬓霜。”更深化了图的意境。

《三驼图》明 李士达 纸本水墨

李士达,号仰槐(亦作仰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后来隐居新郭。《三驼图》描绘的是三个行走着的驼背老人。前边一个提盒持杖,正回首而顾,中间一个拱手向前,似在问候,最后一个紧紧跟来,拍手大笑。三人的形体和动作各异,笑态可掬;情调诙谐,寓意深长。衣纹上作“混描”,线条劲健而流畅,须发等稍作皴擦。画面没有背景,显得意境高远。此图的主题在于表达“世无直人”。其上方有钱允治的题诗:“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哈哈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杏园宴集图》明 崔子忠 绢本设色 美国加里福尼亚柏克莱景元斋藏

崔子忠(约1574—1644),初名丹,字开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青蚓,一作青引,号北海,山东莱阳人。寓居顺天府(今北京)。他曾从董其昌学画。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匿居土室饿死。善人物,细描设色,自出新意,与陈洪绶齐名,当时有“南陈北崔”的美誉。这幅作品笔墨精妙,设色淡雅,有缥缈空灵之感。在具体表现上,衣纹做颤笔描,其颤笔描。抖动多变,折而不滞,颤而不散,加强了衣服的质料的柔软质感和随风飘曳的动势,形成了一家风格。

《藏云图》明 崔子忠 绢本设色 纵189厘米 横5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藏云图》就是衬以山水、以人物为主的绘画,其高山大川的描写为刻划人物服务。此图中段画一团云气缭绕,唐代大诗人李白,盘腿端坐于四轮椭圆底盘车上,缓缓行于山路中。李白仰首凝视头顶之上的云气,神态闲逸潇洒;一稚童肩搭绳索,牵引着车子,另一稚童肩荷竹杖,作引导状。人物的衣纹用笔遒劲,颤笔细描,自成一格。

《张卿子像》明 曾鲸 绢本设色 纵111.4厘米 横36.2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是天启二年(1622)画家为杭州著名医学家张卿子所画的肖像。画面上没有任何景物、道具的陪衬与点缀,只画张卿子面带微笑,手捻胡须,略侧着身躯,似正缓步行走。人物的身体比例适当,情态端庄自然,其宁静、坦荡、和善的性格特征得到了精彩的表现。这幅肖像是曾鲸传世作品中的精品。在这幅画上,画家着力于人物面部的刻划,既注重墨骨,又借鉴西洋画法,用多层烘染体现面部的凹凸,使脸部具有了较强的体积感,并富有质感。人物的身体结构清晰,比例适度,动作自然,衣纹线条垂长而方折多变,坚劲挺拔,又用淡青色贴着墨色线条稍加渲染,使墨线更显劲健生动,笔墨趣味浓厚。

《张卿子像》明 曾鲸 绢本设色 纵111.4厘米 横36.2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葛一龙像》明 曾鲸 纸本设色 纵30.5厘米 横7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所绘的葛一龙,字震父,江苏吴县人,是与曾鲸同时代的一位著名文人。《葛一龙像》充分体现了画家的肖像画技法。这幅作品构图空阔,葛一龙侧坐斜倚着一部书卷,他的面部轮廓及五官以细笔勾勒,用笔凝练,稍用淡墨晕染;衣纹用细劲流畅的线条勾出,飘逸简括。精简的用笔和疏淡雅洁的格调,生动地体现出葛一龙沉静儒雅的性格特征。曾鲸作画注重点睛,这幅图上葛一龙的目光沉静,仿佛若有所思。

《葛一龙像》明 曾鲸 纸本设色 纵30.5厘米 横7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徐光启像》明 佚名 纸本设色 纵56.5厘米 横30.7厘米

此图以精湛的技艺刻画了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形象。人物的衣纹用铁线描法,挺劲流畅,画法先墨骨,然后敷彩。生动而传神。画中人物的面部,总是先绘墨骨,即先用线勾出面部轮廓和五官位置,再层层烘染,多至数十层,使之富于立体感,很有表现力。

《麻姑献寿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73.2厘米 横97.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又题《女仙图》。“麻姑献寿”是传统绘画特别是民间年画的常见题材。传说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麻姑是神话人物,晋代葛洪《神仙传》说她是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此画描写麻姑和侍女二人,均面相端庄美丽。麻姑一手执仙杖,杖端系有盛灵芝酒的宝葫芦,另一手执玉盘。衣纹用线钩勒粗简方折,而衣上带图案的银白色花纹却描绘得极工细匀整,既素雅又华丽,显示出人物的非凡身份和在祝寿的特定情境中对寿者(西王母)的尊敬和虔诚。麻姑身后的侍女双手捧花瓶,瓶插雪白的梅花和红艳的山茶花,与麻姑面向一致,目视前方,神情专注。

《对镜仕女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03.5厘米 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此图是作者中后期的佳作。此画设色清淡,笔法劲健圆润。衣纹笔法纯用中锋,寓清刚圆劲于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之中,富有节奏感,使人感受到一种韵律美。画中一位恬静、娟秀的仕女,两手托镜自照,神态悠闲。

《授徒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90.4厘米 横46厘米 美国加州大学美术馆藏

画中人物的密与背景的疏形成对比,使人物的形象更富于真实感,产生了很强的视觉效果。人物形象夸张,身体的线条圆转,但并不讲究比例,这反映了文人绘画脱略形似的审美意识,虽不求形似,但夸张的形象却更加传神,绝无令人生厌的媚态。图中画一位学士据案而坐,石案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书画、茶壶、杯等物。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画,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

《南生鲁四乐图》明 陈洪绶等 绢本设色 纵308厘米 横2895厘米 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黄宾虹说:“老莲画法上溯晋唐,下开扬州八怪之先声,以至山阴诸任氏而止。”概括了陈洪绶的作品的师承与影响。《南生鲁四乐图》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四乐图》诗意,故分为四段:

一、解妪;

二、醉吟;

三、讲音;

四、逃禅。画后有款:“李龙眠画白香山四图,道君题曰白老四乐,洪绶以香山曾官杭州,风雅恬淡,道气佛心,与人合体,千古神交,为生翁居士取其意写之属门人严湛、儿子陈名儒设色。时己丑仲杪冬也。山民洪绶。”

《南生鲁四乐图》明 陈洪绶等 绢本设色 纵308厘米 横2895厘米 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南生鲁四乐图》明 陈洪绶等 绢本设色 纵308厘米 横2895厘米 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陶渊明故事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303厘米 横308厘米

此图基于萧统《陶渊明传》,全卷分为十一段,分别为:采菊、寄力、种秫、归去、无酒、解印、贳酒、赞扇、却馈、行乞、灌酒。陶渊明为东晋名士,不阿权贵,嗜酒安贫,孤傲清高,喜从宁静中得真趣。本图描绘他弃官归田过清苦生活的几个特写镜头,每图都以陶渊明为中心,或配以必要的人物道具,各有题名。

《芭蕉美人图》明 姜隐 绢本设色 纵105.1厘米 横51.8厘米

姜隐,生卒年不详。字周佐,黄县(今属山东)人。工人物仕女,细润工致,得古人之妙。花果也精雅。构景萧疏,寄情凝远,时称能品。此图绘一貌美女子于葱茏苍翠的芭蕉旁,等同伴来弈棋。人物神情淡然而清纯,姿容娇媚,与画面的清淡敷色很是协调。

第二篇:中国人物画剖析

探究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名画百篇赏析》第一章第一节

一、教学设计思路

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名画百篇赏析》教材的着眼点是提高人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从地位作用看,本课是课本的第一章,是整本书是否吸引学生的关键。因此教学上要重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审美经验,为培养创意思维的素养打下基础。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材共分2节,分别介绍了人物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特点。从学情分析看,职业学校学生总体对反传统作品在审美上难认同。因此要创设有趣的情景,通过问题、讨论、赏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人物画的发展及其特征。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人物画与表达内心的体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拓展视觉感受的范围,增强探索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人物画不同时期的特点,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2.难点:对于不同时期人物画发展阶段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的掌握。如果不能理解,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幅画的用意与情感,导致无法正确欣赏作品。便会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情景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 2.学法

(1)自主体验法(2)合作讨论法

五、课时分配和教具准备

1.课时分配:2课时。

2.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式导入

屏幕出示《龙凤人物画》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问题一:这两作品绘画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中国人物画。

问题二:两件作品的服务对象上看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龙凤人物图》的目的是祭奠亡灵,它不是给人看的,是为灵魂服务的。而《洛神赋图》的作者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从魏晋时期起人物画不再是给亡灵服务了,而是为现实生活的活人服务了。

图1:《龙凤人物图》VS《洛神赋图》

设计意图:用直观画图导入,简洁明了,使学生进入人物画前有了清晰的引导图,揭示人物画的开端。

(二)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沿着人物画发展的“七大阶段”中的前“三阶段”发展脉络,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1.“第一大阶段”巫术人物画阶段

(1)观赏:《人面鱼纹彩陶盆》作品与《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作品比较。(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都是我们中国人物画的第一阶段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史前社会作品。其中鱼纹有着深刻的寓意。《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是画像石的优秀作品。如果把这些画像 石、画像砖系统的收集起来,那就会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第一阶段人物画主要是给灵魂服务的。

图2:《人面鱼纹彩陶盆》V S《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 2.“第二大阶段”道释人物画阶段

(1)比较: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作品与敦煌壁画《萨埵太子以身饲虎》作品比较。

(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都是我们中国人物画的第二阶段作品。它是为宗教服务的。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的绘画中把释迦牟尼、净饭王以及大自在天神都画的不像印度人而像中国人。这是佛教绘画艺术的进步。敦煌壁画《萨埵太子以身饲虎》。这幅画和以往看到的国画很不相同。佛教画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国画最根本的区别是它们的目的不同、作用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作用: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

图3:《八十七神仙图》VS《萨埵太子以身饲虎》

3.“第三大阶段”宫廷人物画阶段

(1)比较:周昉《簪花仕女图》作品与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作品比较。(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都是我们中国人物画的第三阶段 作品。他是宫廷的颂歌。周昉《簪花仕女图》的人物特征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所绘制的。当时唐代推崇以胖为美,因此画出的人物也是带有当时的时代气息。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个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

图4:《簪花仕女图》VS《韩熙载夜宴图》

4.对重点作品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的深入欣赏

说明:《天王送子图》作品

作者: 吴道子(680—759),玄宗赐名道,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唐代第一大画家。童年的吴道子极为不幸,双亲早故,生活孤苦,迫于生计,自幼便学书习画。清苦的生活,辛勤的学习,使他过早地成才,20岁左右时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了。唐宣宗时吴道子被推崇为“画圣”,民间画塑匠人称他为“祖师”,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

背景: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也揭开了新的一页,很多卓有成就的画师创作了大量世俗化了的宗教壁画,即所谓“菩萨如宫娃”,或用贵族家姬妾形象画释梵天女等。吴道子就是此时宗教人物画坛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吴道子喜欢与文人名流交往,游历各地,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据传在长安、洛阳两地的寺院道观中他画的宗教壁画就有300多幅。由于他性格豪爽,好酒使气,想象力丰富,所以所绘壁画人物,“奇踪异状”,有吞云吐雾之气势,有崩石摧山之峻美。

据说吴道子画丈余的人像,无论是从手臂或脚部开始,都能画出完整生动的艺术形象,画佛头部的圆光,转臂运笔,一笔而就。而且他所刻画的都是一些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结合形象的创造,大大提高了绘画的表现力。吴道子的绘画无真迹传世,这幅《天王送子图》可能是宋代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也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吴道子有几幅佳作都是根据裴旻舞剑得来的,东都洛阳画壁有7处,其中天宫寺的壁画就是吴道子看裴旻舞剑之后所画的。张彦远记:“天宫寺三门吴画《除灾患变》”壁画的名字就是《除灾患变》。其中的故事还被引为佳话。

赏析:《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其母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卷末有宋代李公麟的题跋。此画本是一部外来的宗教题材,但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中国化、道教化了:净饭王与王后、侍者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子威仪和君臣之道;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这也充分表明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不仅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而且深受中国传统宗教和哲学的影响。作者想象奇特,以释迦降生为中心,使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令人神驰目眩。画中一个情节是这样的:端坐的天王,双手按膝,怒视着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神兽的缰索,另一卫士则拔剑相向,意欲将其制服。

设计意图:人物画众多,理清每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利于学生在发展中寻找规律,然后在下一环节中拓展,认识人物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拓展人物画的多样性

有了以上的欣赏方法,学生理解人物画的前阶段的风格,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有个性的观点,在人物画发展的历程中自由地鉴赏作品。

阎立本

阎立本(约601—673),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 5 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作品欣赏:《步辇图》

《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我们弹琴时的左手伴奏,稳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区炫音技巧的展示,华丽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谐有序。

从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以接受。因为按照习俗,禄东赞来自西域,服饰多以网状彩绘织成,很少有一整块同样颜色的衣服。再者,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穿戴上。其次,唐太宗也不合适着红装,一者皇上为至尊天子,然而能够与尊贵相配的颜色只有黄色;二者红色由皇上穿戴,不免显得皇帝过于轻浮,不够稳健睿智。如果我们在考虑仅由于年代久远,风蚀和破坏,原本皇帝身着的镀金装束成了现在的土黄色,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在颜色安排上的独到之处。

另外,只有典礼官一个人是红袍在身,未免显得孤零零的,仍然显不出喜庆的气氛。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以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使大家对 6 此有了大致的了解。人物画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给我们开创了广阔的追寻空间。社会的发展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沉淀。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及其重要的。中国古代绘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有兴趣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上继续研究。

图6: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比较式导入

屏幕出示李唐《采薇图》与郎世宁的《乾隆后妃图》。问题一:这两作品绘画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中国人物画。

问题二:两件作品的风格上看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采薇图》的风格是中国传统的水墨风格。而《乾隆后妃图》的绘画技法是“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

图1:《采薇图》vs《乾隆后妃图》 设计意图:用直观画图导入,简洁明了,使学生进入人物画前有了清晰的引导图,揭示人物画的开端。

(二)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沿着人物画发展的“七大阶段”中的前“四阶段”发展脉络,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1.“第四阶段”风俗人物画阶段、“第五阶段”简笔画阶段

(1)比较:王居正《纺车图》作品与梁楷《泼墨仙人图》作品比较。(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

图2:《纺车图》vs《泼墨仙人图》

2.“第六阶段、第七阶段”文人人物画和中西合璧的人物画阶段

(1)比较:徐渭《驴背吟诗图》郎世宁《乾隆后妃图》。

(2)赏识: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徐渭《驴背吟诗图》,文人人物画的代表人物图中人、驴、树、藤的画法隐有真、行、草、隶之笔意,令人感觉其间有一股勃勃不息的活力,这正是徐渭之画能脱俗免尘、卓尔不群之处。《乾隆后妃图》郎世宁的最大影响是创造了“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所谓“中西合璧”就是西方艺术的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内容的结合。表现在:第一,光线明暗的影响;第二,焦点透视法的影响。

图3:《驴背吟诗图》vs《乾隆后妃图》

3.对重点作品张泽瑞《清明上河图》的深入欣赏

说明:《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背景: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清明上河图(局部)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图4:《清明上河图》

设计意图:人物画众多,理清每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利于学生在发展中寻找规律,然后在下一环节中拓展,认识人物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拓展人物画的多样性

有了以上的欣赏方法,学生理解了人物画的前阶段的风格,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有个性的观点,在人物画发展的历程中自由地鉴赏作品。

梁楷

梁楷,活动于十三世纪初期,生卒年不详,南宋人,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这是种画院最高的荣誉,但梁楷却不接受,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完全不想受制于他人。他是一个行径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作品欣赏:《布袋和尚》

此画绘布袋和尚半身像,构图简明而有力,用笔简练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为突出,寥寥数笔,神态活现,犹如画山石一样雄浑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随意,笔意十足,重墨渲染。如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构图仿佛是一座雄健的远山,稳健而广阔,而绘布袋和尚的圆颅硕躯时,转而用工细流畅的笔法,以工笔绘眉眼唇齿,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有一股玩世的态度,却又显示出其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另一面,这也正是梁楷处世态度的一种写照。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以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四个阶段进行分析,使大家对此有了大致的了解。人物画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给我们开创了广阔的追寻空间。社会的发展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沉淀。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古代绘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有兴趣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上继续研究。

图5:板书设计

第三篇:《中国传世经典名剧》

《中国传世经典名剧》

《中国传世经典名剧》列表:

《拜月亭》(01-03)《碧玉簪》(04-06)

《牡丹亭》(07-10)《琵琶记》(11-12)《十五贯》(13-17)《四进士》(18-20)《桃花扇》(21-24)《团圆之后》(25-26)《王老虎抢亲》(27-28)《西厢记》(29-31)《玉堂春》(32-34)《胭脂》(35-36)《窦娥冤》(37-39)

《中国传世经典名剧》分集剧情: 《拜月亭》(01-03)

第1集

北宋年间,皇上下令南迁,百姓纷纷逃命。混乱中书生蒋世隆与其妹瑞莲失散,另一女子瑞兰也与母亲失散。机缘巧合,世隆与瑞兰走到一起,为躲强匪假扮夫妻,瑞莲则与瑞兰母相遇结伴同行,并以母女相称,这两对人踏上了寻亲之路。

第2集

世隆与瑞兰一路相互照应,感情日益加深,来至一家旅店拜堂成亲,岂料身为尚书大人的瑞兰父亲在店中遇见了瑞兰,因嫌世隆贫寒,不同意女儿婚事,竟逼瑞兰与世隆分手跟自己回家。

第3集

瑞兰母携瑞莲一路经历磨难,终于与尚书及瑞莲相见。瑞兰回家后日夜焚香拜月思念世隆,瑞兰与瑞莲两姐妹的关系也日渐加深。世隆进京考取状元后又来到尚书府终与瑞兰重逢,二人终于喜结良缘,而瑞莲也与世隆的义兄武状元成婚。

《碧玉簪》(04-06)

第1集

风流自负的公子王玉林在一次棋赛上结识了腼腆少年李必胜,并为其高超棋艺所折服。无意中竟发现李是女扮男装的尚书之女李秀英,两人一见钟情却锦书难托,王玉林拾得秀英匆忙中失落的头巾,在头巾上题写情诗。李尚书的寿宴上,王玉林因一篇即兴序文赢得尚书青睐,当即将女儿许配给他。秀英的表兄顾文友对表妹早心仪已久,顿生妒忌,指使孙媒婆偷得秀英的碧玉簪连同伪造书信一同放在新房门口,设计拆散其姻缘。

第2集

王玉林拾得玉簪与书信误以为秀英与表兄有私情,从此对秀英百般刁难,秀英因情到深处并无怨言,依旧孝敬婆婆善待下人,她虽百思不得其解仍委曲求全。王玉林意欲休妻,作无“七”诗一首送给秀英,秀英“和”写一首,其词情真意切,打动了王玉林。王玉林经智者大师点悟,想与秀英重归于好,恰顾文友来访,又引起了王玉林新的误会。

第3集

王玉林修书一封令秀英原轿返回,令不明真相的秀英母亲误会女儿。尚书及夫人得知女儿受委屈,责问女婿,王玉林拿出书信与玉簪令真相大白,但秀英伤 心,不愿与王玉林和好,最后经父母劝说,一局和棋使有情人再续情缘。

《牡丹亭》(07-10)

第1集

南宋时南安太守杜老爷举办桃花会,众人前来观赏,杜老爷之女丽娘被父母管束,不得前去观赏。丽娘闲极无聊隔墙捣乱,把整个桃花会搞得鸡犬不宁,于是杜老爷请了呆板死性的穷秀才陈最良教女儿丽娘读书。

第2集

丽娘感到封建礼法的拘束,在侍女春香的怂恿下戏弄先生,乘机偷逛牡丹园。丽娘一时发困在园中小睡,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而柳梦梅在异地也梦见与丽娘相遇,于是柳梦梅去寻找梦中的丽娘。丽娘梦醒回到家中日夜思念梦中情郎,终因感伤而死。

第3集

丽娘的鬼魂回到牡丹园,希望终有一天能见到柳梦梅。时值淮州战乱,丽娘之母率家人奔乡下避祸,只留陈最良为丽娘守坟。梦梅来到牡丹园找丽娘,发现丽娘已死,于是为丽娘守坟。夜里丽娘为梦梅的真情感动,出来相见,并向梦梅言明3年后可还阳。

第4集

丽娘与梦梅的事被黄道姑知道,决定帮助梦梅开棺取尸,丽娘终还魂复活。之后,丽娘与梦梅结为夫妇,婚后三人一道去淮阳寻找丽娘的父母。在淮阳一家相见,岂料丽娘父母不敢相认女儿,柳梦梅只好同杜丽娘飘然而去。

《琵琶记》(11-12)

第1集

儒生蔡伯喈在雨中结识了一位弹琵琶的美貌女子赵五娘,双方一见钟情。不久伯喈便将五娘娶过门,日子过得恩爱幸福。可伯喈之父定要其考取功名,虽说伯喈不肯,但在五娘百般劝说下,终于进京应试,结果高中状元,却不料阴差阳错被牛丞相的千金小姐相中。

第2集

太守之子为占有五娘,三番二次陷害蔡家。五娘不从,于是太守之子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蔡府。一连的打击让伯喈父母先后亡故,只剩五娘一人苦苦等待夫君归来,而伯喈被迫招赘于牛相府,也是万般无奈。一日,五娘误杀了前来调戏的太守之子,逃到了京城寻夫巧遇伯喈,得知丈夫已成他人之婿,万念俱灰投河自尽,伯喈承受不住也成了疯颠之人。

《十五贯》(13-17)

第1集

民女侯姗姑的恶父欲索姗姑去烟花巷为娼,被好心富商冯有余买去做傻儿子锦郎的童养媳。冯有余的邻居熊有蕙、熊有兰两兄弟,一个老实经营小本买卖,一个本分读书。一日,熊有蕙救了一对江西老表夫妇,江西老表的妻子曾被灭门县太爷过于执抢去为妾。

第2集

锦郎雨中嬉戏不幸得了白喉症,多亏童养媳姗姑细心侍候照料得以康复。其父为答谢姗姑特赏赐十五贯及梅花金耳环一副给她。姗姑回家为父奔丧,回来见 锦郎莫名中毒而亡。锦郎的舅父诬告姗姑与熊有兰私通害死锦郎,打通县令与捕头把两人双双抓进大牢。

第3集

县令过于执糊涂判案,断定侯姗姑与熊有兰通奸盗窃,重刑逼供使其招供。熊有蕙为救其弟熊有兰,到丝坊借得十五贯钱赶往无锡,路上遇到市井无赖瘦猴喜郎等非礼,肉店老板游葫芦的养女苏戌娟出手相救。

第4集

熊有蕙与苏戌娟由于游葫芦被害、十五贯钱被窃一案而官司缠身。县令过于执从熊有蕙身上搜出了书信一封,得知其逃走的小妾与熊有蕙有关,于是公报私仇将二人屈打成招,定为死罪。熊氏兄弟等4人在法场执刑时遇清官况钟,况钟察觉4人为冤假错案,便暂缓其死刑,决定亲自微服查访。

第5集

况钟经过详细的调查与缜密的分析,令此案真相大白,原来冯有余的十五贯银票与耳环为老鼠所盗,其爱子锦郎为误食周妈的鼠药烧饼而亡,而游葫芦为赌棍娄阿鼠劫财所杀。自此冤案终了,4人被无罪释放,昭雪沉冤,狗官过于执慌忙逃窜。

《四进士》(18-20)

第1集

嘉靖年间,新科进士毛朋、田伦、顾读、刘题出京为官,盟誓赴任后不得违法渎职。刘题所在蔡县的姚庭椿之妻田氏欲谋夺家产,毒死夫弟姚庭梅,姚庭梅之妻杨素贞告官司找到刘题,谁料刘题听信小人谗言。素贞的哥哥乘机将素贞卖给布商杨春为妻,此事被乔装打扮的八府巡案毛朋知道后,他代写状纸鼓励素贞和杨春上告。

第2集

杨春与素贞来到信阳,途中两人失散,素贞被旅店店主宋士杰所救并认作义女,宋士杰与素贞同往县衙击鼓鸣冤,田氏闻讯逼其弟田伦写信救情,贿赂顾读以买通关节。

第3集

顾读受贿将素贞严刑逼供定成死罪,宋士杰当堂质问遭杖打逐出门外巧遇杨春,两人找毛朋上拆,毛朋秉公审理不徇私情,将姚庭椿、田伦、顾读、刘题等人绳之以法,素贞沉冤昭雪。

《桃花扇》(21-24)

第1集

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方域题诗宫扇赠予香君以做定情之物。阉党阮大铖欲结交方域以改变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便通过画家杨龙友示意愿代方域出资举办婚事,香君、方域深明大义,严词拒绝。

第2集

武昌总兵左良玉率军移师南京,其手下专横拔扈朝野震怒,方域与左良玉是好友,就修书一封劝阻,阮大铖见机便诬蔑方域内通左良玉,派兵抓捕方域,情急之下方域只好与香君分离,投奔好友史将军。

第3集

马相爷欲把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为妾,香君一心为方域守身贤绝不从,相爷强 行逼婚抬其上轿,香君不肯撞头自杀未遂,头部鲜血溅满方域所赠的定情宫扇,模样酷似桃花,故称桃花扇。

第4集

方域回来找香君,阮大铖告诉香君方域已死,香君伤心至极,杨公百般劝阻。清军伤心至极,杨公百般劝阻。清军南下,朝野动荡民不聊生。方域与香君在白云庵避难时相见,香君将桃花扇退还方域出家为尼,方域不知何去何从。

《团圆之后》(25-26)

第1集

寡妇叶氏之子佾生高中状元衣锦还乡,与柳姑娘拜堂成亲。皇上开恩召见寡妇一家并下旨赠叶氏一贞节牌坊以表贞节。叶氏受到旌表后,决心与私通的表兄郑司成断绝来往。一日正当叶氏送郑司成出房之际,被亲媳柳氏撞见,叶氏因羞愧悬梁自尽。施佾生恐怕真相败露,要求柳氏承担逼死婆母的罪名,柳氏含冤被判死刑。

第2集

官府杜大人发现柳氏案情另有隐情,于是重审此案。施佾生眼看案情就要真相大白,便准备毒酒欲寻短见。此时郑司成赶来叶氏灵前哭吊,父子至此相认。郑司成饮下毒酒气绝身亡,施佾生将父亲埋在母亲坟旁,自己则纵火葬身火海。此后官府释放柳氏,又为其建造节孝楼,柳氏悲愤交集,撞死楼下。

《王老虎抢亲》(27-28)

第1集

兵部尚书之子王老虎要在元宵之夜观灯时抢亲,于是当晚女儿家们都化妆成丑女。此事被王老虎知道后,误听随从之言,命令越丑的女子越要抢,结果先抢到了一心钓鱼龟婿的豆腐老板的女儿许大。江南才子周文彬向兵部尚书千金王秀英求婚,被老夫人拒绝。周文梦观灯时扮女装会秀英,不料被王老虎看中抢回府里,暂时安排在妹妹秀英房中。

第2集

周文彬与王秀英一对有情人在祝枝山的帮助下,冲破了重重阻力终成眷属,又施计让王老虎娶了许大为妻,结果许大把横行霸道的王老虎管制得伏伏贴贴。

《西厢记》(29-31)

第1集

崔相同夫人携女儿莺莺扶灵柩回博陵,路遇叛贼孙飞虎挡道,多亏秀才张珙出手相救。机缘巧合,张珙与莺莺同时落脚于普救寺,二人一见钟情。孙飞虎贪恋莺莺美色追至普救寺,以火烧普救寺相古县欲强抢莺莺为压寨夫人。莺母无奈之下,许下“如能退兵者,以莺莺许之”的诺言,张珙挺身而出,献计解了普救寺之危。

第2集

崔母宴请张珙,席间崔母毁约让两人以兄妹称呼,从此两人受相思之苦。侍女红娘为帮助两人偷传书信,私下约会。

第3集

张珙与莺莺私订终身,莺母得知大怒,但木已成舟,只得承认这门婚事,并与张珙订下“即日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迎娶莺莺”的约定。莺母的侄儿郑恒 对莺莺念念不忘,赶到普救寺恶意诽谤已取功名气张珙,使莺母再次悔婚。就在郑恒抬轿迎娶莺莺时,张珙衣锦还乡拆穿谣言,两人终成眷属。

《玉堂春》(32-34)

第1集

玉春院老鸨硬拉苏三到临江轩茶楼要接客苏三不愿委身遭到旁桌豪门公子王金龙同情翌日苏三因不愿陪侍山西富商沈燕林而遭老鸨毒打王公子出重金英雄救美二人一见钟情从此王金龙住进玉春院一年以后身带金银所剩无几被老鸨赶出玉春院沦为乞丐栖身破庙苏三闻悉前往相会并赠银助其返回故乡将半块铜镜作为信物

第2集

王金龙走后老鸨又让苏三接客苏三不从并以死相逼王金龙回到南京老家苦读诗书一心夺取功名再找苏三王高中八府巡案前往玉春院接苏三而苏三已被老鸨卖与沈燕林为妾沈燕林与苏三回到山西妻子与奸夫设计毒死了沈燕林并嫁祸于苏三

第3集

沈燕林妻子与奸夫打通关系苏三公堂惨遭毒打被逼招供定下死刑王公子追到山西明察暗防察明苏三谋杀亲夫为冤案“三堂会审”中王金龙微服探监后得臬司刘秉义帮助平反冤狱与苏三团圆

《胭脂》(35-36)

第1集

山东聊城县发生一宗离奇命案民女胭脂父亲卞三深夜遇害身亡惟一线索其手中紧握一只绣花鞋县令从胭脂口中得知绣花鞋乃胭脂送与秀才鄂秋隼定情之物当即断言胭脂串通奸夫杀害亲生父亲传令将二人收入监牢时值新任府台吴大人走马上任鄂秋隼同窗好友宿介等人联名上状为其鸣冤吴大人立志查明真相一番明查暗访获悉案发当晚乃宿介冒鄂秋隼之名隔窗讨得胭脂绣花鞋于将鄂秋隼与胭脂释放宿介被打入死牢

第2集

出狱后鄂秋隼坚信宿介并非真凶一纸诉状又投到学台大人手中但偏执吴府台对自己恩师学台大人提醒不以为然随着案情疑点逐渐暴露吴府台也认识到真凶另有其人刑部下令将要处决宿介并且自己将得到提升之际决定重审此案几番周折真凶浮出水面乃毛大所为案情真相大白吴府台深感惭愧引咎辞官

《窦娥冤》(37-39)

第1集

楚州贫困书生窦天章之女窦娥,幼年因父上京赶考被卖给蔡婆家做童养媳。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想占有窦娥,为窦娥所拒,于是他想毒死蔡婆以威胁窦娥,不料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见事已至此,便污陷窦娥杀死其父。

第2集

官府被张驴儿用银子买通,严刑逼讯蔡婆婆和窦娥,窦娥为救婆母自认杀人,被判死刑。此时,朝庭命官、廉访使窦天章至山阳县办公,并寻找女儿窦娥,窦娥临刑前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6月飞雪,大旱3年,以明己冤事。当窦 天章赶到法场为时已晚,他决定为女儿申冤。

第3集

窦天章查明窦娥一案另有冤情,查案之时受到了一些贪脏枉法的官吏的阻挠,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大堂上严惩贪官,还了窦娥一身清白。此后窦天章自罢其职,甘为庶民,并奉养蔡婆。

第四篇:——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

榆阳区小壕兔乡初级中学

李慧娟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画家在将人物形象逼真表现的同时,也将人物的个性或画家个人的情感通过画中环境、人物的动态、画面的气氛传递出来,从而表达传神的艺术效果。本课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七步诗”故事导入,在诗人曹植的《洛神赋》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同时学生学会赏析历代帝王图;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初步了解我国古现代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名画的欣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的笔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对中国人物画做分析与评述。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用于课堂展示交流。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七步诗的背景故事,学生说出此故事发生的时期及人物——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又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2.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该画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画家顾恺之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诗情画意,相映生辉。整幅画面清晰地体现出东晋时期的绘画特色。

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地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飘浮、游离不定之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

用线:顾恺之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线紧动、连绵,如春蚕吐丝,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设色:简雅、清丽。

(二)发展探究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多媒体课件放映《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1.看(画面内容):分段欣赏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2.看(构图):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器、床榻等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3..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用笔:与传统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器、床榻等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4.学生自主赏析《历代帝王图》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查找相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做一些探究,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2.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析:画家借作品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借古喻今,对旧社会埋没人才给予针砭,对昏庸误国的国民党统治者进行鞭挞。看:该画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他微举着头,腰板硬实,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地查看眼前这匹不同凡响的骏马„„那匹黑色雌马因为遇见知己而发出快乐的嘶鸣,扬起蹄子跃跃欲试。九方皋身后的两个无赖,不懂马的好坏却盛气凌人,他们可卑的气势反衬出九方皋的沉着、镇定与豁达。《九方皋》代表了20 世纪初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媲美。首先是意境真实,气息高古;其次是构图布局主次、虚实相得益彰;再者,人与马造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设色古雅质朴。

三、深入研究

1.课件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再现开国大典历史。

2.课件放映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欣赏思考:学生参看教材, 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讨论交流: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3.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4.师生讨论总结: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绘画构图技巧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相关链接

◆画家档案

1.顾恺之(346~407),原名长康,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和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杰”。他精通画论,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著名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2.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别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是画院最高的荣誉,但他却不想受制于他人,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梁楷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有《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3.徐悲鸿(1895~1953),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徐悲鸿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他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1953 年卒于北京,年仅59岁。

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作者:李慧娟

职务:美术教师

地址:榆阳区小壕兔乡初级中学 电话:***

第五篇: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鉴赏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鉴赏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再掀书画艺术新风潮

十大名画为: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形象传神,每幅画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或山景磅礴、或人物内心勾勒、或民俗风情刻画……丝丝入扣,流传千年而不衰…… 承臻典藏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邀您共赏丹青水墨。

下载中国传世人物画:明代卷(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世人物画:明代卷(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代人物画-教学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恰恰在这段动荡的历史转折......

    中国现代人物画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一、教材分析中国现代人物画、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

    略说明代《四游记》(5篇范文)

    略说明代《四游记》 明代有一种《四游记》,是明代四种小说的合集,大抵叙道佛两教一类的鬼怪故事,作者为三人,刊刻于何年不知,何人编定也不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

    明代中国西南民族关系浅析

    J11214026 历史系 孙乐誉 明代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简析 摘要:中国西南民族关系是中华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复杂多样......

    中国工艺美术史明代家具

    1:造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特点: 尺度适宜,比例均称收分有致,稳健挺拔以线为主,富于弹性 造型大方,细部精致 尺度适宜,比例均称 严密的比例关系和舒适宜人的尺度,是功能和形式的完美......

    论中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论中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从民间资本集团的形成切入 导言:我国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民间资本集团的形成更为其的发展起到和举足轻重的作......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汇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浅谈中国人物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人物画的审美特征 [摘要]中国人物画源远流长,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充分地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