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家务活与家庭教育(定稿)
干家务活与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务 劳动 包办代替 培养孩子
益处 有利于习惯
摘要:我市有3%的中小学生什么家务也不做,连整理书包都要家长代劳。“家长热线”值守专家孟祥艳称,一些城市的孩子与家务之间“疏远得令人吃惊”,这对孩子有害无益。
据孟祥艳介绍,一项有关“武汉市中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现状”的抽样调查显示:武汉市五成孩子不倒垃圾、不扫地,近六成孩子起床后不叠被子,七成不洗碗也不洗自己的衣服,九成不洗菜做饭。但82%的学生表示愿意做家务,36%的孩子甚至认为做家务是一种乐趣,而70%的家长不让或不教孩子做家务。
孟祥艳表示,没有得到应有的劳动锻炼,孩子缺少的将不仅仅是劳动。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0名少年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相比爱干家务的孩子,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失业率、犯罪率、离异率、心理疾病率往往要高得多。孟祥艳认为,孩子小时候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态度是其品德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教育内容。让孩子干些家务,其益处体现在10个方面:有利于培养责任感;有利于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德;有利于锻炼意志和毅力;有利于养成勤劳的作风和培养劳动技能;有利于增强智力;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培养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审美情操;有利于调节家庭气氛,协调家庭关系。
跟现在的家长提起让孩子“做家务”,大多数的反应都是不以为然的“哦”一声,心里想着不知道有多少比做家务重要的事情等着孩子去学,哪有时间做这种事情?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问相同的人群,“你想培养出一个具备责任感的孩子吗?”反响就会大不相同。其实,做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绝佳办法。“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
《从洗衣服所想到的》有一个孩子看到一堆脏衣服,脏衣服旁还有一袋洗衣粉,她就把它们放到洗衣机里去了。孰不料机器开动以后,洗衣 粉泡沫大量喷溅出来,孩子吓得哭起来。父母看见后,责怪孩子一通。做父母的遇到这种情况,责怪孩子添了麻烦帮了倒忙,下禁令从此不准她再动洗衣机,这种做法只能打消孩子做家务劳动的热情,不利于孩子形成爱劳动的习惯。父母正确的做法是:教给孩子做好家务劳动的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注意安全等。掌握正确的劳动方法,可以激发孩子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劳动的效率。孩子能主动积极地做些家务劳动,其意义并不在于帮助父母减轻了多少劳动负担,而是通过劳动,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劳动的欢乐,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该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进而形成勤劳节俭的优良道德品质。
那么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做家务呢?
一、在生活中培养习惯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这需要一步一步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做家务活儿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应该从3岁起就开始给孩子分配“任务”,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鼓动,渴望参与父母从事的一切活动。可以安排他们端小板凳、递用具等;4到5岁的孩子可以教给洗小手绢、铺床;6岁时则教给收拾桌子、整理房间;10岁以后,应安排他们每天做一个钟头左右杂活儿;18岁时,就应胜任全部主要的家务活儿,如洗、熨衣服,做家常饭菜,拖地板、擦玻璃等等。所有这些,不仅帮助孩子向成年人过渡,而且教给他们尊重父母亲为持家所进行的一切辛苦劳动。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活的全部,所以学习做家务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游戏。此外,也别忽略了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唯有愉快、自主自发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1、从游戏中学习,(适合3----5)岁
a、清洁队员与收购员。宝宝假设自己是一位清洁队员,开着一辆清洁车,收集各种玩具和东西,然后交给收购员处理(即妈妈),借由游戏培养孩子做家务兴趣。
b、扮家家。利用玩具、餐具(杯、盘、汤匙、锅)等与孩子玩做家务游戏。“娃娃,平常都是妈妈做饭给你吃,今天你也炒个菜给妈妈吃好吗?”“娃娃做的菜真好吃。吃完了,现在我们一起将桌子、盘子、碗……收干净好吗?”借由游戏达到教育效果。
2、引导(适合5----6岁)
a、择菜:让孩子一起参与,从择菜到洗菜,让孩子知道所吃的菜肴需要经过这些步骤才能食用,从学习中教导孩子做家务。
b、洗米、煮饭:从打开米缸—舀米,父母与孩子一起参与,并指导孩子舀量多少。洗米时,也可以告诉孩子,这水除洗米外,还可以留着做其他用途,如浇花,让孩子除了参与家务外,还能教育孩子节约概念。
C、扫地、擦桌子:先找出一块孩子专有抹布及扫把,让孩子试着去做家务,或由父母教孩子如何做,才能将桌子、地板弄干净。
d、晒、收叠衣服:晒衣服时还可请孩子帮忙拿衣架,由妈妈晾衣服;收衣服时,孩子还小,可由他负责拿自己的衣服;叠衣服时,孩子也可以学习折叠及分类放好。
3、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份工作计划表,共同讨论他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然后用表格或日历把他想做并能做的家务活记录下来。对于还不会识字的孩子,可以在日历上贴上图片,让孩子看见图就知道今天要完成的家务是什么。当孩子完成了当天的家务劳动,就从日历上把这一天划去,这样,孩子就知道第二天要做的是什么。对大一些的孩子,画出一张表格,把要完成的家务劳动写在上面,这样,孩子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要干的家务活儿是什么了。
二、做家务的态度
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习做家务时,也应留意一些事项,包括:
1.各年龄的幼儿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对孩子做家务的要求,应视孩子能力范围,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2.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做家务,面对孩子越帮越忙,把现场搞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时,要耐住性子,教孩子改正及正确示范方法。
3.“多容忍、少责备”,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口气要温和,不宜破口大骂,有耐心、有步骤地、以游戏的方式和心态教导孩子学习。
4.父母本身对做家务的态度要端正,不要让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感觉到做家务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此外,夫妻俩对家务的分工要妥善安排,免得孩子产生“做家务是女孩的事情”的错误观念,应让孩子有正确认识,“家”是属于每个人的,所以屋里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义务去做。
5.在满足宝宝好奇与学习的动机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让孩子自行拿取危险物品,父母要替孩子拿。较大孩子可教他正确使用方法和动作,以确保安全。
6、无论孩子做得如何,别忘了给予他赞美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他做的每件“小事”你都看到了,因为年纪小,能力、耐力都有限,自然不如大人做得好。但是没有关系,熟能生巧,妈妈知道你很努力了。
7、天天干才能有义务感。家务劳动不应是救火式、临时性的,应该通过长期的、规律的家务劳动培植孩子的义务感和责任心。特别欣赏日本的一句教育口号:“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和中国古代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蕴含着相似的家庭教育理念。一些专家指出家庭中应实行家务劳动承包制,父母和孩子都要有明确的分工,谁没干活就要得到相应的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感。
让孩子做家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机会,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养他的责任心。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会孩子做家务,你收获的,将是一个有责任感、勇于面对生活的孩子
参考资料:
[1]齐军,邢大力〃《家庭教育误区之管理》[J]〃航空教育〃2002第二期
[2]《3%学生从不做家务,专家细数孩子劳动10大益处》[N]〃《武汉晨报》〃2006年1月18日
[3]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中国亲子教育道理故事
2013年10月22日 甘南三中 朱丽梅
第二篇:《干干家务活》教案
《干干家务活》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家人做家务活的辛苦,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活。
2、引导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一天生活。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爸爸妈妈,辛苦了。
1、大嘴鸟导入:你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做那些事情?做了哪些家务活?
2、爸爸妈妈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很多家务活(板书:家务活),你有什么想法?
3、你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你们的好伙伴丁丁也感受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书)这时候,丁丁是怎么做的?怎样说的?同桌互相说说。---全班交流。活动二:爸爸妈妈,我能行。
1、丁丁是懂得关心、体贴父母的爱劳动的好孩子。小朋友,你们在家有没有像丁丁一样,帮助大人做家务活?做过哪些家务活?(板书:我来学做)
2、大人是怎样评价你的?
3、许多小朋友都能积极主动地做家务(板书),这种爱劳动的习惯是非常好的。值得表扬!有些小朋友在家表现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4、这些做法对吗?为什么?(判断题)
5、小朋友都懂得要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劳动就需要工具。刘老师想考考大家,认不认识这些工具?一起说。
6、工具认识了,我想请大家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看看有什么?一起读。
7、完成这些家务活,该用哪些清洁工具和用品呢?四人小组内互相说说。--谁来说?
8、劳动小实践:洗碗、洗衣服、晾衣服、折衣服。活动三:爸爸妈妈,我的爱对您说。
第三篇:干家务活的作文
干家务活的作文
周末的一天,妈妈让我帮她一起进行一次大扫除,我的任务是扫地,妈妈的任务则是拖地。可是我有一个问题不理解,就问妈妈:“妈妈,既然要拖地,干嘛还要扫呢?”我不解地问。“拖地以前,首先要把地扫干净。有些纸屑、脏东西,靠拖地是清除不了的。”于是,我就先扫地,接着,把拖布浸在水桶里,用劲地搓揉,稍干后便在地上拖了起来。拖了一会儿,我就出了一身汗,回头一看,地面被我拖得像画的胡子一样,乱七八糟的。我放下拖把,深深地喘一口气,摇摇头说:“妈妈,真没想到,拖个地 这么不容易!”这时,我看见拖布干了,也脏了,连忙在厨房里的水龙头下冲了又冲,洗了又洗,然后,有把拖布挂在铁钩上,让多余的水流掉,再把拖布拿下来,从里屋到外屋拖了起来。我托一步往后退一步,拖到椅子下面,我就把椅子推到一边。就这样拖了好长时间,整个地板终于被我拖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妈妈看着拖干净的地面笑咪咪地对我说:“很多事情,没有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辛苦。不过,你今天表现得非常好。”听到妈妈的表扬,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一点也不觉得累。自从那次看见了妈妈的辛苦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在家里乱扔过垃圾了,也会主动的帮助妈妈整理家务。
第四篇:11.干干家务活 三下美术教案
11.干干家务活 三下美术
教学目标:
1、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劳动创造幸神的欢乐,产生表现生活的美联社的欲望。
2、初步了解形体结构的关系,学会用线写生的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有关做家务的录像、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做家务的场景画出来。
教学难点:线条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做过家务吗?在家的时候,你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二、教学新课。
1、闭上眼睛思考下:你在家里做过哪些家务活,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吗?还记得当时家里的情景吗?
2、看电脑上出示的做家务的视频录像和图片资料等。
3、你愿意把你的做家务的场景通过手中的笔画出来吗?
4、我们一些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来的。
欣赏书上的图片和范画。
5、学生自己动笔画,教师指导。
三、作业展示和教师点评。
课后拓展
第五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案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案
【教材分析】
这章按照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的收集-表示-处理-评判这一顺序展开教学,本节是起始课,主要研究数据的收集,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可以凭借生活经验去收集数据,本节将系统并理性地介绍数据收集的两中常用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既为后面学习统计方面的知识做好铺垫,也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打好基础.【教学方法】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学法: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合作探究去感悟新知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概念(2)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能在实际问题中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的意义(2)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针对不同问题能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并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人
师:禽流感期间,市民对禽类食品放心吗?为什么? 通过交流
生:放心,是因为每天都有质检人员定时抽查。设计意图:这样引入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调查,明确调查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普查及其局限性(1)概念
活动一:为了调查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个人,在上课前,调查小组每一个人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是几小时,并把全组同学的数据都记录在表格中,课前统计完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老师。
教师统计班里39个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师打开EXCEL表格,用电脑求出39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了求中位数和众数,先将这组数据排序,容易看出每周干家务活1小时的有14人,2小时的有12人,3小时的有8人,4小时的有3人,5小时的有2人。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制作统计图,可以直观的感受这组数据,并复习近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
师:同学们对调查结果有何感想? 生:自己在家干活太少,父母很辛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父母、爱劳动良好品质。师: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刚才我们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象这样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师:刚才调查的考察对象是人还是表示人的某一特征的数据? 师:表示某物或某人某一特征的数据。
师:对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进行普查时,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
生:总体是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个体是全班每一个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往往认为调查的是人,为了预防这一问题,在做例题之前,先明确指出普查中考察对象是数据而并非人或物。
(2)例1:2010年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如果考察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时,总体和个体是什么?
设计意图:例1是为了使学生能在时事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总体、个体的意义,并强调考察对象是人的年龄,而不是人,由此例题突破教学重点中的第一
练习1:运动会,班级统一买鞋子,班主任要对每个同学的鞋号进行了普查,在这一问题中,总体个体是什么?
练习2:
你想用普查的方式获得下面的数据吗?为什么? 1)要了解今年暑假全国去旅游的中学生的人数 2)要了解明天离开青岛的人口流量 3)了解一批炮弹的射程 设计意图:(1)学生会说,全国旅游中学生太多,调查不过来
2)学生感觉很难调查,因为离开青岛的交通方式太多,查不过来。3)学生可能说普查炮弹的射程太浪费了。具有破坏性。(3)普查的局限性
活动二:归纳总结出普查的缺点是什么?哪些情况不能普查? 3个要点:
①总体中个体数量非常大,普查工作量太大 ②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无法进行普查
③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每一个个体调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合作,总结出普查是有局限性的。通过三个不能普查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普查局限性的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出抽样调查。
2、抽样调查及必要性(1)概念
师:前面的问题你想怎样调查?为什么?
1)要了解今年暑假全国去旅游的中学生的人数 2)要了解明天离开青岛的人口流量 3)了解一批炮弹的射程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抽取一部分调查,这样一来,使学生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师: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烟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多媒体展示)
(2)例2 ①全国人口普查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太大,因此我国每隔5年进行一次人口的抽样调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学历时,什么是样本?
②为了了解日光灯的寿命,工厂从30000个日光灯抽取100个进行测试,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含义,订正易错点,考察对象是数据而不是人,用来突破第一个重点
3、调查方式的选择
(1)例3:为了得到下列数据,选择什么调查方式? ①了解青岛六十五中视力情况
②了解青岛市中学生人均手机消费情况 ③了解新红搂梦的收视率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针对不同问题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用来突破教学难点(2)活动三: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总结: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好?什么时候用抽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好?
先小组交流,再小组展示,最后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总结出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
普查:数量少,调查容易,有特殊的意义或很必要,结果需要准确 抽查:数量多,不易调查,有破坏性,结果不需要准确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用来突破第二个教学重点。
(3)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 活动四:
设计一个方案,了解全国所有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时间。
先小组讨论,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向该小组提出方案的不合理性,最后全班交流
第三小组:调查青岛是某一所学校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第二小组:调查山东省某几个学校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第一小组:调查某几个省的某几个城市学校(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几个个农村学校(住宿学校,非住宿学校)、某几个班(毕业班,非毕业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时间。
设计意图:在向其他小组提出不合理性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行不断的碰撞,肯定能得到正确的途径,这个活动用来突破教学难点。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设计方案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本节的习惯,养成时时总结的好习惯。
(四)作业
新课堂上相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