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 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授课时间:2009-6-25 授 课 人:杨 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3)略
3、举例分析普查的应用及普查的困难
(1)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工作量较(太)大,无法一一考查;(2)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个体一一考查;(3)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个体一一考查.4、学习抽样调查、样本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过程与方法】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普查、总体、个体、抽样调查、样本等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普查、抽样调查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策略:调查、讨论、练习教具准备:大屏幕 教学思路:
一、课前复习
求下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0,1,2,3,3,4 通过练习导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1、学习普查、总体、个体
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2、跟踪练习
(1)振兴中学要了解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对全校八年级学生进行了检测,在这个问题中,采用的调查方式是什么?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其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5、拓展练习
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较合适? 2)(略)
3)例.某食品厂为了对一批罐头的质量进行检测,从中抽查了10个,它们的净重
如下(单位:克):342,340,348,346,342,342,341,344,340,345。问:(1)该问题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2)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3)你能估计出这批罐头的平均质量吗?
三、课堂小结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总体与个体
3、抽样与样本
4、抽样应注意什么?
四、作业
p177页1、2题 [板书设计]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1、普查、总体、个体概念
2、举例分析普查的应用及普查的困难
3、抽样调查、样本概念
4、拓展练习
教后反思:
第二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案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案
【教材分析】
这章按照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的收集-表示-处理-评判这一顺序展开教学,本节是起始课,主要研究数据的收集,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可以凭借生活经验去收集数据,本节将系统并理性地介绍数据收集的两中常用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既为后面学习统计方面的知识做好铺垫,也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打好基础.【教学方法】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学法: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合作探究去感悟新知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概念(2)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能在实际问题中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的意义(2)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针对不同问题能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并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人
师:禽流感期间,市民对禽类食品放心吗?为什么? 通过交流
生:放心,是因为每天都有质检人员定时抽查。设计意图:这样引入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调查,明确调查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普查及其局限性(1)概念
活动一:为了调查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个人,在上课前,调查小组每一个人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是几小时,并把全组同学的数据都记录在表格中,课前统计完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老师。
教师统计班里39个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师打开EXCEL表格,用电脑求出39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了求中位数和众数,先将这组数据排序,容易看出每周干家务活1小时的有14人,2小时的有12人,3小时的有8人,4小时的有3人,5小时的有2人。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制作统计图,可以直观的感受这组数据,并复习近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
师:同学们对调查结果有何感想? 生:自己在家干活太少,父母很辛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父母、爱劳动良好品质。师: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刚才我们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象这样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师:刚才调查的考察对象是人还是表示人的某一特征的数据? 师:表示某物或某人某一特征的数据。
师:对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进行普查时,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
生:总体是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个体是全班每一个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往往认为调查的是人,为了预防这一问题,在做例题之前,先明确指出普查中考察对象是数据而并非人或物。
(2)例1:2010年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如果考察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时,总体和个体是什么?
设计意图:例1是为了使学生能在时事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总体、个体的意义,并强调考察对象是人的年龄,而不是人,由此例题突破教学重点中的第一
练习1:运动会,班级统一买鞋子,班主任要对每个同学的鞋号进行了普查,在这一问题中,总体个体是什么?
练习2:
你想用普查的方式获得下面的数据吗?为什么? 1)要了解今年暑假全国去旅游的中学生的人数 2)要了解明天离开青岛的人口流量 3)了解一批炮弹的射程 设计意图:(1)学生会说,全国旅游中学生太多,调查不过来
2)学生感觉很难调查,因为离开青岛的交通方式太多,查不过来。3)学生可能说普查炮弹的射程太浪费了。具有破坏性。(3)普查的局限性
活动二:归纳总结出普查的缺点是什么?哪些情况不能普查? 3个要点:
①总体中个体数量非常大,普查工作量太大 ②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无法进行普查
③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每一个个体调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合作,总结出普查是有局限性的。通过三个不能普查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普查局限性的思考,自然而然的引出抽样调查。
2、抽样调查及必要性(1)概念
师:前面的问题你想怎样调查?为什么?
1)要了解今年暑假全国去旅游的中学生的人数 2)要了解明天离开青岛的人口流量 3)了解一批炮弹的射程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抽取一部分调查,这样一来,使学生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师: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烟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多媒体展示)
(2)例2 ①全国人口普查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太大,因此我国每隔5年进行一次人口的抽样调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学历时,什么是样本?
②为了了解日光灯的寿命,工厂从30000个日光灯抽取100个进行测试,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含义,订正易错点,考察对象是数据而不是人,用来突破第一个重点
3、调查方式的选择
(1)例3:为了得到下列数据,选择什么调查方式? ①了解青岛六十五中视力情况
②了解青岛市中学生人均手机消费情况 ③了解新红搂梦的收视率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针对不同问题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用来突破教学难点(2)活动三: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总结: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好?什么时候用抽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好?
先小组交流,再小组展示,最后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总结出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
普查:数量少,调查容易,有特殊的意义或很必要,结果需要准确 抽查:数量多,不易调查,有破坏性,结果不需要准确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用来突破第二个教学重点。
(3)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 活动四:
设计一个方案,了解全国所有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时间。
先小组讨论,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向该小组提出方案的不合理性,最后全班交流
第三小组:调查青岛是某一所学校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第二小组:调查山东省某几个学校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第一小组:调查某几个省的某几个城市学校(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几个个农村学校(住宿学校,非住宿学校)、某几个班(毕业班,非毕业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时间。
设计意图:在向其他小组提出不合理性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行不断的碰撞,肯定能得到正确的途径,这个活动用来突破教学难点。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设计方案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本节的习惯,养成时时总结的好习惯。
(四)作业
新课堂上相应练习
第三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学反思[模版]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学反思
我的最大感触就是,虽然这部分知识并不是很难,但确是对学生的一生最有用的数学知识,一个人走向社会,可能这一生永远用不到分解因式这个知识,但是每个人无论你走到哪,你在哪个岗位工作,每天生活的生活工作必须用到统计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部过程,收集-表示-处理-判断,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深学透,将来应用的生活中去!
1.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学生感兴趣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素材.
2.以小组为单位,多让学生开展调查工作,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培养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能力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引入抽样调查时,教师要选择好恰当的素材,能体现出普查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从而过渡到抽样调查.在采用何种调查方式好时,多让学生讨论交流,老师不要直接给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让学生自己根据具体例子总结出来.
3.教师对学生开展调查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制订方案,避免调查工作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
第四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的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的教学反思
织金县三塘中学张学文
这一节课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由组长统计每个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然后再让学生统计出平均数与中位数、众数。我问学生好计算吗?(生答:好)
如果让同学们计算我们织金县的学生呢?由此我就引入了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有关定义,这样就把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
之后我就引导探究有关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如下的转变。我得到以下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012年5月30日
第五篇: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主题单元设计
教案标题: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教案来源:王晓波 学科:数学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首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以“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为主线,把整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始至终都置身于干家务活中,紧紧围绕学习,不知不觉中来学习新知识。
2、引导学生观察、类比、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总结新的知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
3、通过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探究,让学生亲历发现事物特征、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4、设计两道技能演练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巩固、深化过程。
5、通过对开放性问题(如技能演练2是结合生活经验设计方案),拓展创新题的设计,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资源
1. 常规资源:关于人口普查的普查表。人口数量统计图实物投影仪等; 2. 教学支撑环境:一个具备50台电脑能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室、学生论坛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1.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 3.4.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5.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1课时 研读风筝
一、情景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内容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注:学生可能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1)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2.合作探究
1)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
2)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第2课时 研读风筝
一、讨论主题,感悟警句 1.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2.教师提问: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3.教师提问: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进入文本,与人对话
1.教师提问: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学生的对话会可以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2.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联系生活,讲述故事
1.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2.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第3课时 探究拓展
一、教师提出研究任务
除了《风筝》,鲁迅还写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等,请以小组为单位,在鲁迅散文集中挑选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研读,并通过网络资源对所研读的散文主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感受鲁迅其人,对鲁迅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做深入探讨。
二、分组,确定研读的散文
各小组选择所要研读的散文,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教师协助学生进行分工。
三、收集资料
小组成员围绕研究主题,利用网络或教师所提供的资源,收集相关信息,所收集的信息包括散文主题、与之相关的鲁迅信息和社会背景信息,以及相关的图片、照片等,所收集的资料注意注明资料来源。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开展研究。
四、筛选与整理信息:
小组合作对信息进行筛选、评价,并整理出有效的信息资料。
五、小组讨论交流,制作演示文稿
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小组成员就研究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小组的研究结果,并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要求
演示文稿的数量不少于5张。
演示文稿中包括散文主题、与之相关的鲁迅信息和社会背景信息。 演示文稿中须包含小组自己的观点
演示文稿中包括的图片、照片及其它资料要注明资料来源。 除演示文稿外,须有文档资料。
六、准备口头介绍
小组成员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以及演示文稿的内容,准备口头介绍研究成果的材料。推选出一名进行介绍的代表。
第4课时 汇报交流
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几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教师介绍上节课学生分组进行研究的相关情况,导入成果展示环节。
二、学生分组介绍,全班交流与研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详细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2.每组介绍完后,班级共同交流。其他同学可以就自己不明白的知识提问,也可以补充其他相关知识,或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等,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补充。
三、活动小结:
教师对学生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