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修证佛法_读后感
F0903013 5090309377 余迪
佛为心,从容行天下 ——读《如何修证佛法》有感
这是我看关于佛法的第一本书,此前我对佛法的认识停留在和尚尼姑,出家吃斋,烧香拜佛的基础上。很艰难地看完后,产生了一些完全不同的认识。这部书其实是南先生在台湾的一个讲稿,其中涉及到了佛教如何修证的问题,而且也提出了颠倒因果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将前人修证的结果,当成我们自己的出发点,但是我们却没有实际的修正,往往会造成虚假的作风。
佛学是一种高深的认知科学。西方认知科学我一直比较感兴趣,但似乎相对而言研究方向是向外的,也就是比较多研究“他人”。而佛学的认知是绝对的向内,深挖“我”。特别赞同南师的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修行,人的一辈子,都应该不断研究自己,检查自己”。佛学也给人在内审的时候,提供了相当精细复杂的一个分析工具。佛学中的“八识”,眼耳鼻舌身,以及第六识“意”,和末那第七识以及阿赖耶识第八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不由得觉得可怕。真不明白佛是怎么把人的认识过程,分析得这么精细。
特别这个第六识“意”。看似简单一个字,实在是变化多端。这个第六识其实也就是创造出来我们眼中世界的一个主要因素。我觉得之前看的很多所谓的灵修类书籍,其实归根都是绕在这个第六识上。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主要目是为了能够让人能够“观”到这个第六识的虚妄性。张德芬或者Eckhart Tolle, 其实也就是集中在让人意识到《金刚经》上所说的“三际脱空”的状态中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但见地还没有达到“现在心不可得”。
能够观到第六识的一个目的,就是“得定”,也就是明心见性,这个佛道都是一样的。大部分的法门,吃斋念佛也好,打坐修气也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小乘佛法,也就是给资粮有异的众生,提供了各种层次的法门。各法门最核心的,也就修止观,定慧。
何为正信?本来正信就是佛学的名词。就是南师说的要发愿,要在心中确信这个佛教,肯定佛教是一种真理。佛祖当年在菩提树下发下大愿要领悟真理,最终在6天之后悟道成佛。或许书中很多东西不是南师说的说出去别人都要笑。不信你说你能把精神脱离身体飞走,你说你看这个世界就像看一面镜子,说你去美国只要片刻功夫?或者说自己已经变易生死?人家恐怕不但要笑,还会说你神经病了。可能是真的吧。何为正信?我们因为我们双眼所见和各种物理定理的计算结果吻合便相信了唯物。那人眼所不见呢?那那么多无法解释无法计算的东西呢?你认为你是无神论者,你真的明白什么是有神论了么?你信的究竟是神,还是人?或者你根本无所谓信仰,只想在这个世界平白无故的赤裸的来去走上一遭。什么是正信,对平凡的人而言。当大街上都是双脚走路的人那么就信用脚走路是正确方便的,当一天大街上全是四肢着地走路的人,那么正信就变成了四肢着地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信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宗教吧。只是或许我们都已经忘却了。原本十分不喜欢马克思,但是看过他的一些文章后又对马列充满崇拜,每个人高度自由,各取所需,各尽其能,天下大同。这难道不是和孔子的理想社会一样么。只是儒家学说开出的药方是“克己复礼”和“仁”。只是现在的社会发现了我们马克思主义理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会有人偷懒,天主说我们生来有七宗罪,基督说我们天生有原罪,确实。现在的社会信的不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了,信的是现世把福享尽的唯物论了罢。
如果,佛法只是教会人们如何学会使灵魂摆脱肉体的影响,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的存在,那么佛法与其他的一般的宗教也就没有任何区别了,而佛法并非如此简单,而是存在更高的层面。我们用柏拉图洞穴的寓言来说明这个问题,假如洞穴象征了人的肉体,而在洞底的奴隶,则是表明其受到了爱欲的捆绑,从而不能获得自由,因而通过哲学(佛法)人们可以挣脱束缚,从而从洞穴(肉体)中解脱出来,并且上升到洞穴之外,也就意味灵魂能够摆脱爱欲的束缚走出肉体的困扰,走向无限的自由或者超脱轮回。但是,我们又必须听到佛陀并非以其为真正的解脱,而是将其作为小乘佛法,也就是说走出洞穴,选择灵魂的自由,不过是独闻缘觉的果报,而不是真正的究竟。那么,如何才是真正的究竟,或者说佛法还有那些更加深刻的内容呢?南先生提示我们还有发愿这一环节,这并没有受到大家的关注。他通过讲解《法华经》中,佛陀讲法,而五千比丘离席,来说明大乘与小乘佛法的根本不同。佛陀的讲述的佛法中,有什么东西是值得我们所关注的呢?在《法华经》火宅喻中,我们可以看出和柏拉图洞穴喻类似的说明,只不过从洞穴转变成为火宅,而佛陀化身长者走入火宅,对于众生讲法,告诉世人火宅外有三车,装饰有华美饰物和玩具,而诱导众生离开此苦难。而此一讲法,其实是面对芸芸众生,通过福德和安乐,从而使众生从爱欲中解脱出来,其实是通过高层次的爱欲,而使人们从低级爱欲中解脱,用禅定的法喜来使人们从低级的物欲中解脱。但我们并不应该沉迷于此,而是应该阅读佛经中佛陀的言行,就会发现其伟大的人格,并非是像其言辞那样,仅仅寻求灵魂的解脱,反而是选择了回到火宅,对世人讲法这一伟大的人格。在这意义上,佛法从小乘走向大乘,其根本差异就在于回向,也就是南先生所云的发愿问题,如果发愿想要此世解脱,那么就是小乘罗汉、辟支的果位,而如果选择回向,则佛陀预先授记为未来佛。然而,我们必须说没有对于灵魂与肉体的修炼,则根本提不到发愿。但发愿却是前两者修炼的根本因,也就是学佛的缘起问题,如果在因地上动机不纯,也就影响到了修证的过程和结果。
学习佛法就是为了能够将人们从肉体的沉迷中解放出来,重新认知灵魂才是肉体的主人公。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佛法的教诲上,要通过肉体的修炼,从印证佛法中所说明肉体与身体的分离,也就是第八识与前六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这一点上,南怀瑾先生用了大量的禅宗公案来向世人说明,禅修并非是口头禅、并非是玩弄光景,而是彻彻底底的证明,通过禅修打破六识的虚幻,从而回到第七识。使修证者真正认识到,前六识为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因为阿赖耶识进入肉体之后,所形成的我识,因为我识的存在,从而衍生出的前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只有在打掉前六识,方能将第七识显现出来,从而能够认识到第八识,即灵魂的真正存在及意义。否则,人们沉迷于五声五味五色的世界之中,无法返归自心,认识阿赖耶识,从而使其能够自觉,并回到虚灵不昧的境地,从而能够真正对肉体产生控制,从而能够摆脱肉体对于灵魂的束缚。通过对于肉体的修炼,从而获得灵魂的灵明,再此基础上人们在肉体与灵魂分离的过程中,灵魂不再承担肉体的痛苦,从而灵魂可以选择今后的道路——可以决定是否能够跳出轮回,不再选择进入世间。南怀瑾先生是一位精通佛、道、儒的大师,他的讲话常常将三者精神柔和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看法。前些日子接到朋友的一条短信,是关于做人的文字,其中一句写道:“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裘,从容行天下。”联想到《如何修证佛法》的教益,这句话让我一见难忘。
第二篇:佛法治病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缘起缘灭的世间,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众生的病苦,除了来自身体器官的疾病之外,还包括心理的疾病,也就是贪瞋痴等无明。佛陀为了医治众生身心的病痛,以一生的时光演说三藏十二部经典,指出一帖帖疗治身心的药方。因此,经典里比喻「佛为医师,法为药方,僧为看护,众生如病人」,依于此义,则佛教可以说是广义的医学,佛法是治疗人生疾苦的良方,佛陀是世间第一良医。
一般疾病的产生,往往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以及周遭社会的生活环境有关。佛教对此也有各种疗治之道,例如:节制饮食、礼佛拜忏、持咒念佛等等。
第一部分 节制饮食(略)
第二部分 礼佛拜忏:就“礼佛”的效果而言,从外观看,为屈伸肢体的全身运动,实是达到体操健身,舒筋活血,治病健身的效用。“礼佛”,尤重心意,心志专一虔诚,动作徐缓安详,意作观想,观一身化无量身,遍往十方无量世界,礼拜供养无量诸佛,利益无量众生;观“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从内心言,信仰者礼拜时的虔诚恭敬,不只表达对诸佛菩萨最深的感恩,也是消除我慢、我执的有效法门,更是消除身体业障的修行妙法。忏悔心,如同清水一般,可以洗涤衣服上的垢秽,洗净内心的尘垢。
可选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选此法本有三因:一是普传,也就是公开传教的,大众都可以做的;二是易行,照本宣科,一次做下来时间不长,一日以一次为底限,待熟悉之后体力可配合之后多修。三是达到体操健身,舒筋活血,治病健身的效用。
第三部分 持咒念佛
持咒念佛,选择《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及咒合并《大悲咒》
现就二、三部分具体行持方法如下:
如果恳切、有时间可早午晚修三次功课,也可只选择晚上。自己安排,坚持是最重要的。
1、如有佛像,可先焚香供养,一杯清水即可,有条件可供花等等。
2、礼佛、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一次,三次,七次(随时间自身条件安排)。附法本
3、持《大悲咒》1、3、7遍,最好是21或49遍(越多越好)。最初建议3遍。
4、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如来”108遍,越多越好。
5、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出,我今一切皆忏悔,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三遍)
6、发愿:“弟子XXX,现在诵持《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及咒,回向给导至弟子之XXXXX的所有冤亲债主,使他们都能得到宝箧印陀罗尼经咒之利益及佛力之加持,与我解怨结善缘,而皆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遍)
7、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遍,之后持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7、21、36、42、49遍。(建议最初7、21遍,慢慢加至36遍,一日最好持咒108遍以上,可分开持。)
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咒,可以在网上找到教念的视频,有一个卡通片,不错。
8、回向文:可根据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回向。
弟子XXX,以此功德回向给导致弟子之XXXXX的所有冤亲债主,消业障增福慧,与我解怨结善缘,乘此功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脱轮回苦受涅槃乐。
愿弟子XXX,乘此功德拔除一切XXXX的恶因,消业障增福慧,身体健康等等(自己的需要)
9、大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第三篇: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科学
作者:广超
发布时间:2010-02-26 来源:《网海莲舟》
今天,我们来谈谈“佛法与科学”。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科学。从佛教的观点来说,科学是人类以有限的能力,观察后所得到的结论。根据佛法,人类的能力之所以有限是因为人类有某种障碍,在佛教称为“所知障”。所知是所知道的东西,障是有障碍。就是这个“所知障”限制了我们对世间观察的准确性。
若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科学,我们就会说他们的科学已经落伍了。那什么叫科学落伍呢?所谓科学落伍,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子才是最科学的,到了以后也不是了。也就是说科学不是永远对的,而一个接受科学的人,应该先接受这点。
举一个例子来说,关于光线的理论在科学里曾经有过一个很大的转变。在爱因斯坦(Einstein)发现相对论(Relativity)以前,人类认为光是走直线的。但是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以后,却说因为有地心吸引力(Gravitational Force)等的影响,光线会弯曲,而不一定是直的。
爱因斯坦发表了这个理论后,有些人不能接受,因为他是用数学证明出来的。但是后来通过观察星辰的运转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对的。太阳系(Solar System)里有颗土星,这土星有个卫星(Satellite)绕着它旋转。根据他的推测,当这个卫星还被土星遮住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看到它了。那是因为从这个卫星发射出去的光被地心吸引力弯曲了。后来人们利用高能的天文望远镜证明了这件事实。
所以说科学是我们以有限的能力所得到的结论罢了。
这个结论在当时的情况底下是对的,以后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对科学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认识态度。我们不应该迷信科学。很多人迷信某一种宗教,包括迷信佛教,也有很多人迷信“科学教”。科学教他的东西他都信,都认为一定是对的,这就是迷信科学。
当我们对一个东西真正搞清楚了,在你的知识能力范围里认为没有错了,你相信它,那以佛法来说,这不是迷信。但是你的知识范围里面,所知道的可能是一种错误,这就是佛法所谓的“所知障”。这障碍使你没有能力更进一步超越你所知道的。
许多人都认为科学的理论是第一的,什么都要用科学来判断对与不对。若以一个佛教徒的观点来看,他会说佛法才是对的,应该以佛法来判断科学对与不对。那么到底是谁对谁错呢?
我们先以科学的角度来看佛法。佛法里面谈到很多的道理和现象。如果以科学来看佛法,我们就需要抱着一种客观的态度。佛经里所讲的某些东西超越你的能力,你不能因为科学没有说,你就先否定它。你只能说科学还没有办法解释,可暂时保留。你不能因为科学无法证明,就说它错,不然这就是迷信。
比方说,佛经里有这样的记载,说时间可以变长缩短。有一部经叫《维摩诘经》,这部经里说有一些菩萨,他们有神通,能使时间加长缩短,你说科学吗?有些人认为那是神话,但是现在科学却证明可以。当一艘太空船,以快到接近光的速度行驶的时候,时间就会转变了。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所提到的时间可长可短。这不是很科学吗?但是当你没有学到相对论的时候,你不了解这件事,就会认为乱说,时间怎么会变呢?
同样的,佛法有生死轮回的说法,即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在过去这说法被科学否定,现在却开始接受了。外国已经有很多间大学在研究这个课题。他们把它叫做灵魂学或灵学。
其实科学最大的毛病在那里呢?科学最大的毛病出在从事研究跟实践的是不同的人。比方说某某人有能力做到一些现象,但是他却没有去研究,而那些所谓科学家,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那个现象。譬如一个运动员,他赛跑第一,其他人就专门研究他的赛跑技巧,但是他们自己却永远不能跑第一。科学家往往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在脑袋里构思做研究,可是他们本身却做不到,这就是科学家最大的一个毛病。
那么科学为什么会有这个毛病呢?因为科学家在从事研究的时候,为了获得超越人的能力所能得到的讯息(Information),就得依靠种种仪器的帮助。但是就是这个科学态度使得人退化。怎样讲使人退化呢?根据佛法,人原本有很多能力,但是因为迷于应用种种的物质,不懂发展自己的本能,所以就退化了。
我们应尽量运用自己的本能,因为根据佛法,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跟佛一样的神通自在。由于我们没有加以训练怎么去运用它,在佛教称为修行,结果我们就失去了一些本能。
科学家都犯上了一个毛病,那就是过于依赖仪器的帮助。近代有一类科学家,他们发现人类有很多的能力超越科学所能够解释的,他们就专门研究这类现象。在中国,他们把这种能力称为特异功能。
我举个例子,在中国北京科学院,有一个人拿着一瓶药丸,在手中搓一搓,一颗药丸就会从瓶子里面掉出来。其他人打开瓶子数一下,果然少了一颗药丸。接着他把那颗药丸,往那个瓶子一按,药丸就进去了。科学家都傻了。这个现象恐怕是科学所不能解释的。科学家就把它叫做“心灵至动”。但是有什么用呢?他又做不到。他只不过是在把他所看到的现象讲出来,给个名称罢了。至于解释呢,他是一窍不通。
再来说,有一个人拿了一张卡片,叫那些科学家在上面签名。然后,他把那卡片放在口内咀嚼到碎烂了,再吐出来,搓成药丸的形状。过后他说要将这个纸团还回那张卡片给他们。谁相信?结果那个人用手搓一下,一张卡片就出来了,而且上面的签名全还在。那么你说科学怎么解释呢? 刚才我提到现代科学家在研究生死轮回的事。他们收集资料,记载各种生死轮回的现象。有些记载人死后的情况,有些记载某个人在转世后,述说他前世的事情。这类由科学家亲自记载的书证明了佛教所讲的生死轮回。但是若一个科学家不深入研究佛经里所讲的生死轮回就一口否定,那么这个科学家就是迷信科学。所以不要以为科学永远是对的,而一口否定不符合科学的说法。你不去了解,不去深入探讨,这样就否定,这种人是最迷信科学的人。
我们来看佛教里面讲的种种现象。根据佛教,我们人类这个世界只是无数个世界的其中一个罢了。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人在居住。这个跟现在的科学所谓外星人的说法是一样的。
佛经有提到这个世界是怎样慢慢形成又会怎样慢慢毁坏。当这个世界形成的时候,是没有人类的。是后来才慢慢有人类在这个世界居住。当你看到这类超越你所能理解的经典时,就先一口否定,那你就是迷信。
再来,佛经里曾说过,佛观一杯水,有八万四千虫。也就是说佛用他的一双眼睛看一杯水,就能看到里面有很多的细菌。一杯水里面有八万四千虫是形容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生命。这说明了佛能够直接用他的眼睛看到水中的细菌。
又有一部经典说,佛有一位弟子叫做阿那律,是一个阿罗汉。他看世间好象看手掌上的一个水果一样。这就有如一个人登上月球看着地球一样。他凭什么这样说?
他不需要用任何仪器,而直接以他的能力去观察。这种超人的能力在佛教叫做神通。那我们为什么没有这种能力呢?那是因为我们有种种障碍,使我们没有办法启发这些神通。
在中国,他们研究一个人只要打坐、练气功,就能激发出这种能力。佛教里也说,如果一个人修禅定,就能够产生神通。为什么呢?这道理是很简单,很科学的。根据佛法,众生的心本来是能够知道很多东西。但是你一出生你就执着于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种种现象,一直迷惑于现前所接触的东西。结果你的能力就被限制和约束着,使到你的思想乃至你的一切无法超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范围。当一个人修禅定的时候,就会不再执着他所看,所听和所接触的一切,而本身的潜能就能慢慢地发挥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神通了。
所以说,我们人类本来有很多的能力。但是因为我们迷惑我们眼看耳听的种种事物,使到我们失去了这种种的能力。这就如一个人进入电影院看电影一样。他迷惑于荧幕上光影的变化而产生喜怒哀乐,却不知道这么做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人在世间也是如此。
我这么说是否在否定科学呢?并不是的,而是要告诉你们,科学是人用他的感官和仪器,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所得到的结论和知识罢了。超出他能力所及的,就说是违反科学,这种态度将使人没有办法进步。他应该认识到有很多现象是科学还不能解释的。一个研究科学的人必须接受这一点。
现在有许多关于外星人的影片,有些提到外星人如何来到地球,并且教导人类许多知识。同样的,人间有很多东西我们人类还不懂。有些人通过修行,激发了一些超能力,再把他所体会到的讲出来,教其他不懂的人。比方说,现在的科学相信我们的身体有经脉,也承认了针灸。但是这些经络穴位都是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到的东西。不过,那些有打坐练气功的人,却能慢慢地感觉到这些东西。根据佛法,当一个人打坐、坐禅、静坐,达到某种境界的时候,甚至能够观察自己的内脏和血液的流动。那么这是不是科学呢?其实这也是科学的。
研究科学往往逃不了眼睛和耳朵。例如当你用望远镜观看天体,你还是在用你的眼睛观察,对不对?根据佛法,当一个人打坐,修练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就能看到自己的骨头和内脏。而练气功的人,他们能够感觉到气在身体运转,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当一个人用这种方式去得到他的知识,他是用他的能力直接观察到,不是凭推理的。如果科学家要从事研究,就必需借助仪器,若要通过感官来观察并发现人的身体有气脉在作用,这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所以你说什么是科学呢?说穿了还是那句话:科学只是在人类能力的范围里面所得到的知识罢了。
释迦牟尼佛具足各方面的能力,他把对这世界所觉悟、所知道的现象告诉我们,这是否非科学的呢?把亲身验证到的东西说出来是绝对符合科学的,除非那是凭空捏造,或是出自个人的思想和推理。因此,我们看佛经时要弄清楚,凡是佛经上所讲的一些科学没办法证明的东西,你只能说那超越现在科学的能力,我们还无法证实,却不能说那是迷信。比方说,佛经里面提到世间有鬼;从前的科学家认为有鬼的说法是迷信,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也在研究鬼了。而鬼实际上是有的,只是你没有办法看到罢了,但有些人却能够看到啊!根据佛法,鬼很难自己找到吃的,要靠人供给。我们人布施给它,它才有饭吃,那是不是很迷信呢?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人亲眼看到。
根据佛法,所谓的科学应该通过三种方法来印证,在佛法里面叫做“量”。实际上佛法是很科学的。佛在经典里面有提到我们怎样能得到正确的知识。他说获得的知识有三种:
一、现量:这是你亲身现前所体验到的,你认为没有错误而得到的知识;用这种方式而获得的知识叫做“现量”。
二、比量:当你用现量所得到的知识还没有办法得到结论时,便通过推理去寻求答案;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的知识叫做“比量”。
三、圣言量:圣言就是指圣人所讲的道理。他们的能力超越我们,所讲的道理都是可信的;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叫做“圣言量”。
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他们只相信现量和比量所获得的知识,他们不信圣言量。但是他们对那些曾研究出一些结论的科学家所讲的话,却是深信不疑;其实这样也是通过圣言量来获得知识。比方说,爱因斯坦说光是能走曲线的,你看到了吗?没看到,但你相信,对吗?那就是因为你把他当做圣言量,你认为他不会骗你,他讲的话是值得相信的。其实我们人类自古以来,一般人,包括科学家,都是用这种方式得到知识的。
因此当佛经记载了一些事实,我们没能力知道是非对错时,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是一个圣言量,目前没办法证实罢了。我们需要用这样的“科学态度”来看待佛法。
现在让我们用佛法来看科学。根据佛法,我们人类因为过去的种种因果,形成了现在的身心。我们现在身心所具备的能力就局限了我们的知识范围,所以有很多东西我们没办法知道。一旦我们转换了另一个身心,我们又会具有其他的能力了。例如,火箭炮飞行时所发出来的声音我们人类听不到,狗却听得到,它就吠起来,也就是说狗有某些方面的能力超越我们人类。在这个世间,有很多动物的能力超越我们人类。它们只是思想上比我们差,但它们的触觉和感觉能力不一定输给人类。佛法里面说甚至有些动物,它们也懂得修行,可能修得比我们人类还好。人类自命是高等动物,但是不等于说没有其他动物能够强过我们。只是我们人类不知道罢了。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呢?这道理是很简单的。比方说,你现在去买一些鱼,然后放在鱼缸里养。过了一些日子,这些鱼生了小鱼,那么这些小鱼就只知道你的家,它的世界就是你的家罢了。它们就好比中国的一句成语所形容的“井底之蛙”,对吗?
我们人类也是一样。根据佛法,我们众生是井底之蛙,有很多很多东西我们没办法知道。那为什么我们没能力知道呢?佛法说有几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所知障”,一是“烦恼障”。
所谓“所知障”就是说你现前的能力障碍着你,使你没办法知道。而所谓“烦恼障”,就是你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使你没办法知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上一节数学课时,假设有一个人,他爱上了另一班的同学。那么,他在上课时就整天想着她,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他弄不清楚,对不对?这就使到他的学习能力降低了,这就是所谓的烦恼障。我们人类有很多的贪、嗔、痴烦恼在障碍着我们,使到我们有很多东西没有能力知道。因此根据佛法,你要知道更多的东西,就得先清理你的烦恼。接着,你必须将你现前所得的知识丢掉,如果你一直运用现前所得的知识,那你就有所知障。因为你的所知就在你原本的范围里,用来用去也在这个范围里,如果丢不掉,你就永远只是知道那套学说罢了。那丢掉了怎么办呢?根据佛法,当你丢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把这个世间看得更清楚,那时候你看东西就会有另一个层次的认识;这就叫做修行。所以说,修行本来就是很科学的。比方说,你有很严重的贪心,要怎么克服呢?
佛教说应该从布施开始。起初别人向你讨东西,你给他一毛钱。他第二次讨时,你还是给他一毛钱。当你觉得布施一毛钱对你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时,那么你就可以慢慢地增加布施的数目,两毛,五毛,一块钱的布施,以后你就不会那么贪心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方法,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
其实佛法所讲的一切,完全都符合科学。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不要随便听信别人讲的,也不要因为那个人的权威而相信;也不要因为别人一个传一个,传了大家都在说,你就相信。”你必须自己去体验,通过佛教的三种量来印证。你认为正确,你才接受。如果没有通过这三种量,你就接受或反对,那你就是迷信的人。反对其实也是迷信。这怎么说呢?比如你家里,妈妈或婆婆在那里拜神,你极力反对,你也是迷信。她迷信在拜,你迷信在反对,你根本不知道她在搞什么。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她为什么对某个神这样尊敬,原因可能有好几个。例如:可能她到一间神庙去,神庙里的乩童向她说种种事情,结果很灵验,她就相信起那个神,然后她就回家拜。你没有经历过,就否定她的信仰,这样做你就对吗?其实你也是错的。因为她曾有一些事实的东西证实给她看,她才相信有值得信的一面,而你只看到她在那里拜拜罢了。同样的,如果一个佛教徒每天拜佛,而你是信科学的,你会觉得拜那个木头来做什么?在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的时候,你这样说他,那你是什么?你是在迷信科学。至于圣言量,你凭什么相信某某人讲的东西都是圣言量?那是因为你相信他讲的话从来都没有错。那什么人值得你相信而从来没有错呢?当然,佛教徒说是释迦牟尼佛,基督教徒说是谁呢?上帝?错!上帝从来没有跟人说过话,你们错了。他们所相信的圣言量从那里来呢?是相信耶稣说的,相信圣经里记载的,相信他们的先知说的。这些先知是什么呢?他们跟某种神灵界接触,把所得到的东西写下来。在我们佛教,我们就相信佛所说的是圣言量。为什么我们这么相信呢?那就有几个原因了。
根据佛法,在这个世间,什么样的人才值得你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完全是对的。
(一)这个人必须没有烦恼,也就是没有烦恼障。
(二)他必须没有所知障,也就是说,他想知道什么,他就能够知道。
根据佛法众生是可以有这种能力的,是可以没有所知障,我们佛教徒相信佛没有烦恼遮盖住他,也就是说佛有智慧现前,没有所知障,所以他讲的我们都可以相信。
佛教里面说,有些人通过修行,解脱烦恼了,而证得阿罗汉果。他讲的都可以信吗?根据佛法,这是不一定的。阿罗汉有时候也会讲错的。佛经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佛有两个大弟子,一个目连尊者,一个舍利弗尊者。他们两个人各别收了一个徒弟,并教他们修行不同的法门,结果两个人都教错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两个人应该修什么法门,这是他们的所知障。还有很多东西阿罗汉是不知道的。如果你以为他们没有了烦恼,他们的话是一定对的,那你就错了。
不要以为一个人证了阿罗汉果就什么都会,绝对没有这回事的,所以我们要弄清楚一个人的智慧,他的能力是否受到了各种限制,而佛教认为最严重就是这个烦恼障和所知障。至于佛法,以我们佛教徒的眼光来看,全都是由智慧所讲出来的道埋。你可以凭你的智慧判断对在那里,错在那里。不像某些宗教,他说你要相信他,你就得救,佛教并不是这样。佛在教导某一位众生时,若他的智慧不够,能力不够,佛劝他信就好了。就是说他没有能力通过现量跟比量来衡量佛法,只好依靠圣言量。这是佛教导众生的时候,针对某一个众生在没有办法之下所用的法门。
我们看佛经的时候,我们就要明白佛向不同的众生讲不同的佛法。我们众生有种种烦恼,所以佛就必须讲不同的法门。佛法就像一种药可以对治我们种种烦恼之病。佛法说病药对治,不是病治药,也不是药治病。
其实你们如果有研究化学,病与药是互相克制着对方,不是吗?当你身上有不平衡的地方,你会感到不舒服,但当综合了你就没事了,这就是佛法说的病药相治。
谈佛法与科学就是要让你们认识到要以怎么样的科学态度来看待佛法,不要用迷信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佛教,这是很大的损失。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的能力所不解的,如果你相信圣言量,你便得到了这些知识,对你是很有益的。但是若你一定要用比量或现量来衡量这些知识,而你又做不到,那你就会损失了许多有益的知识。
举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一个人跟你说打坐了身体会有气在走,你说怎么会有?气是什么鬼东西?然后你就不愿意去尝试。你不去尝试,你就永远无法体验到这个气在体内的运行,你就永远不信。但是如果有一个练气功人,气很强能够把你推倒,那怎样呢?你就佩服他了!为什么?因为你用现量证实了,那时你才肯去学。
所以我们不要一直以自己的能力为准则,认为我们的能力所知的我们才接受,能力所不知的我们就不接受,这是一种损失。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相信有一些人,在某一些地方超越我们,如果他讲的话值得相信,你应该接受。刚才我说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一个圣人。根据佛法,佛没有过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口、意无失。他将他所觉悟的一切告诉众生,而他抛弃他的一切来利益众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真正觉悟到这个世间的真理,他过去世的因果使他今生能够这样做到。他把所觉悟到的讲出来,让众生朝着他同样的路去修道,去觉悟。用佛法来讲是修道觉悟,以科学来讲就是照科学去实践。前人实践过的,你照实践罢了,不过这些实践被人讲成宗教。
佛法一点也不迷信,一个人如果学了佛法,他看这世间的事物会更深一层。为什么呢?因为他将看到自己。怎么说看到自己呢?比方说,你们可能有听过这样的故事,爱迪生在读小学的时候,问他的老师,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那老师骂他笨蛋。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呢?很多人都没想过,其实一加一等于二是近五十年来数学家才能解决的问题,你们知道吗?五十年前的科学家,数学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爱迪生很聪明,他早就看到了,一有多大?到底一有多大?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这些我们从没有质问过,是不是?在佛法里,佛说你该观察自己,人家讲这个是这样一回事,你就应该观察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有深入学习佛法,你就会看到它独特的一面了。根据佛法,世间的一切是人类命名的。这个叫一,那个叫一,这个“一”跟那个“一”放在一起就叫二。这是个很简单的比喻。但是里面所牵涉到的道理是很复杂的。所以我们人类整天说一定要事实证明,但是人类是最不现实的,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却从不追究。
整个世间宇宙的一切,在佛法里面都有深入地说明,这是因为佛有全知的智慧。哪一个人能够将一切的东西讲得清清楚楚,这是很了不得的。
你们看佛经,要去探讨释迦牟尼佛讲的道理有没有错。我以前是信“科学教”的,后来看了佛经,却找不到释迦牟尼佛的错误,反而是发现很多科学家的错误。结果我就信了我原本以为是“迷信”的佛教!
现时代,如果你想让修行尽快进入轨道,少走弯路,不受人蛊惑、不落入偏执当中,最稳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深入地研习《法华》、《楞严》《金刚》、《起信》等经论,并经常地诵习《地藏经》和《普门品》。
第四篇:佛法名言汇总
1、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着。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
3、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
4、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5、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6、老实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
7、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8、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9、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10、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1、智者善植因果。
12、诚恳可以感动人,谦虚可以说服人。
13、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佛说十善业道经》
14、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
15、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16、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17、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18、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19、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20、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21、善于保护自己的,永远谦虚谈话。
22、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23、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24、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25、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八大人觉经》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7、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8、好、坏,都会随时间消失,没有例外。上苍对时间的安排,绝对平等。
29、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30、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佛说十善业道经》
31、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32、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33、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34、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35、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第五篇:思修读后感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关键在于其思想中存在着异于常人的睿智。在拿破仑帝国破灭,被推翻的封建势力又重新复活的时刻,自由主义又一次铺天盖地地席卷了整个欧洲世界。马克思诞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就注定了其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再加上马克思的父亲头脑中充满了宗教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启蒙思想,他的言行举止对少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这就成就了其异于常人的睿智,无论是思想还是言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是马克思的中学论文,思想见地就达到了常人不可比拟的阶层。
本文主要阐明了关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因素,怎样选择职业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此文章的语言清新优美,读完之后犹如当头棒喝,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在校大学生,在面临即将开启新的生活方式时,难免会感到迷茫与浮躁。生活犹如万花筒,工作更是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会眼花缭乱,不知其思所归,其意所至。马克思说:“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他自己和人类趋于高尚。”我们选择职业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定位。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追求适合自己职业,才能最终选择出“最终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
文章中,马克思谈了青年选择职业应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
1、第一个方面,马克思谈的是怎样选择职业的原则。在这一部分,马克思谈了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在个人喜好因素中,虚荣心最能让人产生错误的幻想,以为自己所选职业是自己真的受到了鼓舞后的选择,其实不然,“鼓舞”的背后是虚荣心让我们对某种职业产生了短暂的热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马克思在文中说,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了它的困难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这个时候我们才应该选择这份职业。在身体条件因素中,马克思坚持青年不应该超越体质的限制选择职业。在个人能力因素中,马克思强调青年应该在正确估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选择职业。在马克思看来,对这三个因素的重视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职业选择的方法原则
第二个方面,马克思谈的选择怎样的职业,这一原则体现了对职业选择的价值追求。在这一方面,马克思主要提出了选择有尊严的职业、深信其正确的职业、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等原则。其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在文章的最后,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龄为他自身的职业选择作了激情的宣告:“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自我感悟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具有主观选择与客观改造的能力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体现,正因为人的主观选择具有能动性,才使得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最终做出完美的决定。马克思告诉我们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从中我体会到即使面对着万般的选择,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什么。我认为作为一个平凡的大学生,扬言自己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为了拯救人类而选择职业,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既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我们必须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富有激情与理性。马克思以自己十七岁的年纪向社会发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字里行间充满了青春的激情。在这里,激情和理性并不矛盾,激情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全文既是激情的职业宣告,也是理性的深入思考。我们在文章中到处可以看到作者理性思考的身影。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充满热情,深切的热爱这份工作我们才想要去为之而努力。这正如马克思在文章里提到的“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过程中才“始终不会情绪低落”。
另外,在选择职业时还要考虑我们个人的体质问题。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工作,那么我们的热情很快就会被榨光,并且自愧无能,产生的后果必然时妄自菲薄。正如马克思所说“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
马克思会对青年选择职业有如此见解,可见他在17岁得时候就有了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读完这篇文章之所以会感到震撼,那是源于我们对其见解的心悦臣服。由此说来,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才能在意识洪流中坚守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下坚持原则,不被诱惑所扰。选择职业也是一门学问,在大学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要让自己陷入迷茫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