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头店镇综合文化站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河头店镇综合文化站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河头店镇位于莱西市东北部,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辖70个自然村,总人口4.38万人。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和山东省、青岛市关于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部署,牢牢把握文化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扎实推进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全镇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情况
⒈综合文化站设备配置基本情况。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3200平方米,文化宣传栏20平方米。整个文化站融文化培训室、综合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游艺室、展览室于一体,配备了演出、排练用的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和乐器等器材,满足了小型演出、电影放映、文艺排练、书画展览与农村实用科技培训及健身、休闲的需要;图书阅览室拥有藏书8500多册,各种报刊杂志20多种,电子音像制品200多种(张);电子阅览室配备了卫星接收系统及有源音箱各1套,大屏幕电视、DVD播放机、投影仪、打印机各1台,配备电脑20台,能够通过互联网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配备了interlib系统,作为莱西市图书馆的分馆,可实现统借统还。⒉综合文化站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目前综合文化站拥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1人,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专人负责,完全满足了正常工作的需要。
⒊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筹措情况。为加强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镇党委、政府先后投入50万元,同时争取市文化局配套了20多万元的文化设备,使镇文化站的硬件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档次;镇政府每年拨付运行经费均在15万元以上,保证了文化站正常运行的需要。
二、镇综合文化站创建工作措施
⒈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文化站建设,把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镇长全面负责,同时安排一名分管副镇长与一名专职综合文化站站长全面靠上,统筹协调,重点推进。把镇综合文化站活动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每年财政经费拨款在15万元以上,确保了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地当年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确保文化站切实发挥作用。
⒉明确责任、健全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镇政府实行文化员“双重管理”模式,将文化站工作人员纳入镇级干部管理,解决了工资待遇问题,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加强对文化设施设备的管理。与文化站签订了《河头店镇文化设备管理责任书》及《河头店镇农家书屋图书管理责任书》,加强监管,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定期清查,防止资产流失、损坏、挪用,对管理不善的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三是加强档案建设。配备了档案柜和展示柜,站内所有文化活动均建立了完整的文字、照片档案。
⒊强化文化站队伍建设。一是深化文化站内部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年初制定了文化干部考核细则,建立“四个一起”的考核体系(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做到“两手一齐抓,两手都要硬”,激发了镇文化队伍的活力。二是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年内共组织了农家书屋图书管理、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各种培训12次,文化站工作人员基本具备了干好文化工作的素质。三是积极挖掘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和民俗表演项目,善于发现和培养各类文化能人和“乡土艺术家”,建立起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辅导员队伍,使他们成为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积极分子。加强了对各类基层民间艺术团体的扶持、管理,共组建秧歌队50个,戏迷俱乐部18个,使之真正成为来源于民间、服务于农村的文艺新军。
⒋积极开展活动,发挥服务功能。一是充分发挥镇综合文化站的辐射带动功能,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性服务与文艺性活动。镇综合文化站每周开放时间都在45小时以上,年内组织秧歌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12次,先后举办了全镇第二套健身秧歌培训班,成立了机关秧歌队,培训了60多个村的100多名文艺骨干,服务群众达3000多人次以上;积极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各种文化展演,先后参加了青岛市纪委组织的反腐倡廉节目汇演、市宣传部举办的《岛城先锋之歌》歌咏比赛、“农民红歌会”展演,市文化局组织的秧歌巡演大拜年活动、“水城梨乡竟千秀”吕剧戏迷票友大赛等活动,均获优异成绩。二是拓展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积极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部门开展合作共建,做到网络共用、队伍合一,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娱乐、党员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校外活动和老年活动等多方面功能的文化服务中心,更好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⒌扎实做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一是配合市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活动,搞好协调服务,圆满完成放映840场次。二是配合市吕剧团“送戏下乡”活动,在我镇人口密集的东大寨村、南岚村、河头店村、高格庄村等四个村庄安排了吕剧表演,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我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文化强市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关系广大农村群众的民心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扎实工作,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11月3日
第二篇:河头镇创建浙江省旅游强镇工作汇报
河头镇创建浙江省旅游强镇工作汇报
(2011年9月)
为全面提升我镇旅游层次和品牌效益,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促进作用。近年来,河头镇党委政府以“魅力河头生态小镇”这一主题为总体要求,将创建省级旅游强镇工作贯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始终。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在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对照《浙江省旅游经济强镇》检查标准,寻找差距,自加压力,开拓进取,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强镇。现把近年来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头镇地处浙江省临海市西北部,与天台县毗邻,距国家4A级景点江南长城17公里,离著名旅游胜地天台国清寺二十余公里,成为这一条旅游线上一颗不可多得的明珠。境内交通便利,104国道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管辖54个行政村,4.4万人口。河头镇是省级生态镇、浙江省茶叶之乡、浙江省特色优势产业强镇。近年来,现代农业产业化步伐较快,万亩科技生态茶园、岭景千亩生态葡萄园、宜塘山地蔬菜示范园、百步畜禽养殖园等四大农业园区初具规模。河头镇民风淳朴,人文积淀深厚,具有800多年历史沉淀的“大石车灯”焕发出她那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文艺界一朵耀眼的奇葩,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特色小吃——“大石镘头”、“大石垂面”香飘万里。
二、创强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对创强工作的领导
1、领导重视、形成合力。党委政府把创强工作作为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体系。镇两委班子多次专题研究旅游创强工作。成立镇创建旅游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及时解决旅游发展和创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协调配合、明确职责。根据省旅游局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镇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河头镇总体发展规划,我们制定了《河头镇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镇实施意见》。督促村居和有关部门制订创强计划,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3、广泛宣传、全民发动。在创强不同阶段,召开全镇创强工作动员大会、创强协调会及相关会议;在重大节假日,举办万人创强签名活动、青年志愿者创强宣传活动;在临海日报、临海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加大旅游宣传;在城乡公交车、景区、旅游饭店等人员聚集处张贴创强宣传标语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发动,掀起了全民“创强”的热潮,全镇上下形成“人人想创强、事事为创强、处处抓创强”的良好社会氛围。
4、强化督查、注重落实。为防止创强活动走过场,我们建立严格的督查制度,狠抓工作落实。专门成立督查组,对照创强标准,组织不定期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当场反馈意见,提出整改要求,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打好创强攻坚战
1、培育精品景点,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旅游业发展,首要的是必须有精品景区,这是吸引游客的基础。没有景点,游客不会来;景点不好看,游客不愿来。因此,我们整合资源,构建“三区一线”特色旅游区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激活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首先我们深做羊岩山茶文化园景区的文章,丰富景区内容,创出景区特色,提高景区品位,增强景区竞争力,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创建园区”项目为抓手,建成了羊岩山庄,科学布局羊岩茶道,巧妙融入茶文化、农耕文化、养生文化,丰富景区内涵,争创AAA级旅游景区。延伸茶文化旅游链条,引导羊岩蓝莓有限公司高标准制定蓝莓主题公园发展规划,增强蓝莓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统筹性。其次开发玉峰葡萄观光园,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拉开园区建设框架,发展了一批农家乐。再次是重设计重宣传,紧贴农作物生长季节,科学设计羊岩风情—葡萄、梨花体验旅游产品,串点成线,形成以茶文化园为基础、葡萄观光园为补充的茶文化旅游线。大力培育 “羊岩问茶、大石悟道”旅游品牌,举办了两届茶文化节、三届大石葡萄节、首届溪西梨花节,创设特色活动项目,提升景点美誉度,拓展茶文化旅游发展空间。
2、完善要素配套,提高经济效益。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产业,有着“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近几年,我们全面加快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完善旅游六要素,放大和实现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1、“食”方面,加快旅游
定点饭店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发展和规范 “农家乐”建设,“住”方面,加强接待能力建设,重点是羊岩山庄一期工程建设,确保今年11月份前装修完成并投入使用。“行”方面,为了方便游客,我们在去年开通了临海崇和门到羊岩山景区的班车,每日两班,并对羊岩山道路进行了整治和拓宽。“游”方面,重点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强调“优质服务”,注重“游客至上”,全面规范和提升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质量。“购”方面,重点是加大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做好以羊岩山勾青茶、大石葡萄、大石馒头和大石垂面等地方特产为主要旅游用品的文章,同时,加快旅游用品市场建设。“娱”方面,充分发挥我镇独特而深厚的道教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和群众文化的优势,寓文化于旅游中,从而使河头旅游更具特色,更富吸引力。
2、抓软件落实。根据创建要求,我们一条一条的落实,一项一项的完善,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申报材料收集整理工作。要求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材料报送工作。
3、硬件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备和升级。着力培育精品景点、优化全镇环境,全面提升旅游品位。积极引进旅游经营业主,着力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景区接待能力。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镇旅游功能,优化旅游环境。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和改造岭景葡萄产业园环线工程,对通往各景点的主要道路进行全面硬化、亮化、绿化。投入80多万元对通往羊岩山道路进行全面的安保护栏
建设。投入30多万元,完善通往各景点主要道路和镇区主要街道的标识牌以及各农家乐、旅游厕所、景点的标识标牌建设。二是加强集镇旅游功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我镇以康居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清洁家园等为抓手,加快集镇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整治村,巩固一般村,整治山区村,彻底改变村容镇貌。特别对镇政府所在地街道及国道线到景区道路两侧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对各种垃圾杂物、乱搭乱建等,该清理的清理,该拆除的拆除,该绿化的绿化。做到车辆停放整齐有序,不影响道路畅通。确保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发展空间。
(三)强化管理,注重建设,进一步丰富创强内容
1、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系。根据创强要求,我镇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制订出台了《羊岩山风景旅游管理办法》。同时,严格执行《旅游统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
2、狠抓整顿规范,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健全旅游投诉和处理工作机制,建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开通旅游投诉电话,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组织旅游、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旅游行业进行检查整治,严厉打击“黑车”、“黑导”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净化旅游市场。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开设旅游管理培训班等形式,着力培养一
批善经营、精管理的新型旅游人才。
4、重视安全保障,完善旅游行业安全防范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景区(点)、农家乐等单位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浙江省旅游强镇”是体现镇域旅游经济品位和实力的桂冠,也是镇域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坐标。为了获得这一殊荣,我们全镇上下群策群力,共同拼搏,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缺少经验,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之处,恳请验收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验收组给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加大推进河头镇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让“河头旅游”这一品牌进一步深入人心。
最后再次感谢台州市、临海市旅游局对我们创强工作的细致指导,感谢你们对河头旅游发展的无私关心和支持,谢谢!
第三篇: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汇报
XX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镇距市区23公里,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2800户,总人口9043人。2011年全镇GDP 1.98亿元,财政收入400万元,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20元。目前我镇文化站共有编制2名,村级文化协管员6人。全镇现有在建综合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个,业余乐队2个、花鼓戏队2个、舞龙队1个、龙舟队1个,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新农村建设,把建设农村文化阵地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努力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文化站建设情况
我镇综合文化站于2010年9月初动工改建,目前主体装修已基本完成,为一幢独立3层楼建筑,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项目资金30万元,镇里自筹36万元。配置有健身房、综合展示厅、电脑室、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可同时容纳80多人休闲活动。体育健身房配有跑步机、乒乓球、台球等;电脑室配备电脑8台,已接入宽带;图书室配备图书2000册;棋牌室配备4张麻将桌及娱乐器材。多功能活动室配备投影仪、电视、音响等设备。
三、文化站活动开展情况
2011年我镇下拨3万元工作经费用于镇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文化站配备了一名站长和2名专职管理人员,还聘请一名体育教师专门培训健身舞蹈。2011年以来,镇文化站要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有:一是开展健身舞蹈培训工作。已成立了3支健身舞蹈队,从市里邀请老师向农民培训各种广场舞蹈,现在XX镇灯光球场每晚活动跳舞的人数发展到60人左右。二是开展群众性休闲娱乐活动。镇综合文化站所有活动室均免费对群众开放,电脑室8台电脑全天候开放,每天上网信息查询的群众达60人次以上。积极策划我镇篮球比赛活动、乒乓球比赛活动、拔河比赛活动,趣味运动活动,每日都有群众在文化站参与活动。三是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2011年,文化站以建党90周年、迎新年等为契机,积极组织群众参与的文化表演活动,参与群众达60人,前来观看的群众达200余人。四是开展读书月活动。镇图书室免费向全镇群众开放,一年来累计借阅书籍数1600余册,全年接待到图书室学习、借阅书籍达到数千人次,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主题活动。
四、文化站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镇文化站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有:一是工作经费不足。受乡镇文化站“公益性”的影响,市场资金也相应不能流入文化站,文化站经费靠镇财政投入,存在着经费不足的现象,造成文化站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二是文化队伍不足。我镇文化站专职干部一名,虽然又配备了2名管理人员,但仍缺少有特长能独立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人才。
第四篇:界石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汇报
文以载道 以文惠民
界石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汇报
中共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委员会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人民政府
(2012年8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估专家:
欢迎大家不辞辛苦莅临界石镇综合文化站开展评估定级工作!我谨代表界石镇党委、政府向各位评估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我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镇情简介及发展概况
界石镇位于重庆市主城南部,有‚主城南大门‛之称。距离重庆市中心2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渝黔、渝湘、内环、绕城四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是主城南部的交通枢纽和重庆南向出海陆路通道的起点,属于重庆市二环以内重要的产业发展区域,是重庆市主城规划区东部组团的重点区域,是江南新城和环樵坪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主城南部新的人口聚集地和新城区。全镇下辖6个行政村,4个社区,辖区人口61849人,幅员面积64.83平方公里。
界石镇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江南名镇。在重庆到綦江和南川的大路分界处,曾立有‚上走綦江,下入南川‛的指路石碑,于公元1707年,界石因以石为界而得名,象征着勤劳勇敢的界石人民拼搏进取的精神如磐石之坚固恒久。
近年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重庆数码产业园、重庆花木世界、重庆公路物流港三大项目落户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不辱使命、乘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民生工程为抓手,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围绕打造‚产业集聚开放镇、宜居宜业中心镇、城乡统筹示范镇、和谐文明标兵镇‛的战略目标,致力于经济振兴、民生幸福、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突出关键环节,合力攻坚克难,全镇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多项工作在区、市、乃至全国都取得了积极影响,成功准备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基层文化工作的现场,接待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及商务部视察‚万村千乡‛工程、国家环保部视察村庄连片整治、国家交通部视察农村公路建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全国林业特色乡镇、重庆市市级中心镇、重庆市文明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最具活力(创新)小城镇、重庆市绕城经济带最具投资潜力十大名镇、重庆市园林式城镇、重庆市留守儿童工作示范镇、重庆市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重庆市花木之乡、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儿歌)之乡、巴南区文化先进镇等。
二、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开展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深入推进“六大”文化工程,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提出打造主城南部文化强镇的战略目标,扎实开展了文化综合站的评估定级工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宣传委员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及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按照标准认真自评,实实在在地评估文化站的综合情况。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出台相关文件制度,不断加强和推进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顺利开展。
(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一是修建镇文化综合楼,配臵先进设备,加强服务管理。2008年9月,在镇财政严重赤字的压力下,投入220余万元,在界石开发区处紧邻派出所、社区公园的黄金地段高标准修建了建筑面积达828.91㎡的镇文化综合楼,独立成栋、环境优美,外场广阔、交通方便,配备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教室、文化活动室,卫星天线、电脑、投影仪等文化设备一应俱全,音响、照相机、服装等展演设备配臵先进,购臵了门类齐全、实用有效的文化教育和科技图书,添臵了乒乓球、篮球、各类棋牌等文体用具。坚持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设施设备对外免费开放,同时积极开展各项实用技术培训。
二是修建健身广场,完善体育设施,方便群众休闲娱乐。修建了面积2300平米的健身广场,配臵了一流的灯光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健身设施,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在腊梅公园、居民社区也修建了健身设施,常年有群众参与跳舞、打蓝球、乒乓球、健身操等文体活动。
三是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推广背篓送书,服务基层群众。在每个村(社区)成立了农家(社区)书屋,并在每个村落实了2户文化中心户,按照上级要求对设施设备、图书、报刊、音响制品进行编目上架,明确一名书屋管理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读书、用书,使‚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作用。为满足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民群众用书需求,创新工作思路,采取‚背篓送书‛上门服务,深受群众欢迎,这一做法在重庆卫视、《重庆日报》均被报道,并在全区推广。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配齐人员班子,优化队伍结构,选好部门领导,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镇综合文化站在编在岗人员7人,既有经验丰富的文化工作老同志,也有高学历、充满朝气的年轻同志,‚传帮带‛效果显著;对各项公共文化设施明确了专门管理人员,同时对管理人员开展了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坚持制度管人,树立‚爱学习、善创新、严管理、勤服务、抓廉政‛的工作作风,打造窗口服务的良好形象;成立了200余人的儿歌创作队伍,组建20人以上的业余文艺团队 12 支,站办群众文艺团队彩船队、舞龙队、莲萧队,常年定期开展群众文艺活动。
(四)积极组织文体活动,贴近实际,抓出文化惠民成效。加大文化设施对外开放力度,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组织了‚唱红歌、读经典、民族文化进社区‛、‚ 庆祝建党90周年合唱比赛、‛ ‚儿歌走进花木世界‛第四届巴南界石儿歌艺术节暨‘重庆市儿歌之乡’授牌仪式、重庆市第一届糍粑艺术节、过年送春联、新春团拜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群众参加市、区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并取得好名次。先后开展法规讲座、农村种养殖技术、农民工技能等各种培训,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切实开展农村电影放映,确保了农村一村一月一场电影、中小学生观看电影率100%的目标,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和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多方式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技能下乡、送知识下乡活动,填补了基层文化需求的空白,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五)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增添亮点,建设基层文化名镇。
围绕‚每月一张报、每年一本书、每夏一个‚营‛、每秋一个‚节‛、每年采访一个村(企)、每年一次儿歌大赛‛、‚六个一‛的儿歌活动机制,认真抓了界石儿歌的传承和发展。先后开展了‚走进新玉村,放歌新农村‛儿歌采访、总结表彰,‚第四届界石儿歌夏令营‛等活动,举办了‚儿歌
声声献给党‛、‚ 文明交通‛、‚平安巴南‛、‚界石新面貌‛等儿歌征文大赛。2011年创作儿歌8000余首,在全国、省市刊物发表儿歌300多首,其中入集和获奖作品100多首,有63首儿歌被收入了中国古籍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文集《回首十一五》一书中。全年创作出版《巴渝儿歌报》12期;出版《文明交通儿歌》、《儿歌声声唱平安》各一辑,被重庆市文广局正式命名为‚重庆市民间文化(儿歌)之乡‛。
三、认真反思工作不足,清醒认识评估定级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的走文化强镇之路。
回顾过去,界石镇严格按照市文广局《关于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渝文广发[2012]62号)和《巴南区关于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评估定级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逐一加以落实,已见成效。但距离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的高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评估定级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批评意见和工作要求,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如既往、勤勉有为,坚定不移的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走文化强镇之路,推动文化发展,带动经济繁荣,争当文化和经济融合的排头兵。
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
镇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
2013年安西镇综合文化站在县文体广新局的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我镇中心工作和建设“田园风光、鱼庄小镇”这一主线,积极探索和研究本镇文化活动特色,开拓创新,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全镇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下面就我镇综合文化站的2013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为积极抓好村级文化室建设,强化组织与领导,保障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镇文化站配备了三名工作人员,其中设专职工作人员一名,具体协助镇文化站指导各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村文化室由各村副主任担任村级文化辅导员,在镇文化站、村委会的领导下,负责对本村文化室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以及本村的各项文化工作,形成专人专职管理,确保各村文化室的有效管理。
二、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硬件配备。
安西镇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建设。实施了送戏送电影送书进社区、广播电视村村通、三级广播联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措施。二是加强综合文化站建设,完善软硬件配置。按照“六有”标准化对镇文化站进行重新装修和设备完善。优化各功能室布局,电子阅览室配有电脑12台,电脑桌椅12套:工作室配办公桌椅2套,打印机1台,电话1部,文件柜2组:多功能厅配投影仪1部:图书室配有图书5000多册,书柜10组,桌椅16套,灭火器2个。三是优化镇综合文化站档案管理。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期间,镇文化站开展档案清理工作,把近来年开展的各类活动分类归档,建立健全了系统性档案。
三、积极发挥镇村文化阵地作用,积极引导开展公共服务
在县文体广新局的领导下,为更好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镇文化站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对坚持办好图书阅览、板报、标语粘贴、广播等阵地宣传活动,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更好地树立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一年来坚持图书阅览室每周开放至少48小时,阅览达5406人次,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至少48小时,阅览人员达3108人次,电影放映12场,观看人数3000余人次,月花社区广播站播放节目48期,开展创业培训班5期总人数达到300人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更新了群众的观念,增强了群众的政策法规和安全等意识,树立了新风尚,为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积极做好村级图书室的业务指导,按要求做好新书编码、上架、流转、借阅等工作,充分发挥图书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四、多渠道探索“三级广播联网”功能,全面构建镇域文化内涵 在县文体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安西镇党委积极申请下,镇文化站率先开展了“三级广播联网”试点工作,把全镇特色文化栏目如百姓故事会、道德讲堂这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镇广播室统一播出,特别是在身边好人事迹宣讲中三级联网的运用,在群众中掀起了一股邻里互助,像好人学习的风潮,强化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
五、整合优势资源,强化文化职能。
安西镇全镇幅员面积15.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5万亩,辖5个村,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45万。面积小,人口少,行业组成单一,镇文化站结合全镇实情,整合各村文化宣传干部,成立了宣传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对文物保护、公共体育设施检查、群众晨练点设施维护等方面统一进行巡查,确保公共文化设施的良好运转。
六、抓好文化市场的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全镇现拥有网吧1家,镇文化站在继续做好服务的同时抓好现有文化经营户的管理工作,对现有的文化经营单位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抽查,做好检查和登记工作;利用暑期期间,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按照县文体广新局要求,我镇文化站会同派出所定期对辖区内的文化活动经营场所进行治安、“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全镇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镇文化站进一步加强广播站的管理,确保了无一起非法利用广播设备传播事件。
七、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镇域百姓文化生活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营造安西文化氛围,2013年,镇文化站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一是有效利用各村综合文化室,积极开展百姓故事会、道德讲堂:2013年在全镇开展百姓故事会、道德讲堂近:40余场。其中在6月27日在月花社区举办了一场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比赛由各村优秀故事选手和镇域范围内的企业优秀员工故事选手参赛。全年活动直接参与人数共计约4000人次,精选优秀故事5个,其中,故事人物“身残志不残”,被县故事办选拔为2013年优秀故事,成为我镇百姓故事会活动开展以来的又一亮点人物。“百姓故事会”在我镇开展两年以来已成为我镇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之一。二是大力开展文化活动:2月5日,在月花社区成功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汇演和灯谜竞猜活动,《又见山里红》、《黄梅戏选段》、《草原上的姑娘》等10余个节目让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观看本次文艺汇演的群众高达500余人;4月4日,举办“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来自全镇的青年志愿者参加了本次活动,帮忙清扫了安西绿道两侧的垃圾,为健身的朋友带来了整洁的环境;5月12日,在月花社区开展“庆五一道德讲堂”活动,本次活动讲述了身残志不残的安西村小组组长王仲秋的故事,让大家熟知了这位坚强的人。6月23日,在安西中学举办全镇体育运动会。8月13日,安西镇在月花社区举行了“七夕文艺表演活动”。9月,协办一场文化惠民下乡文艺表演活动:10月13日,全镇5个村在各村村委会举办“九九重阳佳节”文艺表演活动。12月26日,安西镇在月花社区举办2014年安西镇迎元旦文艺表演活动。三是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提高镇域群众身体素质。7月26日,由镇文化站精心组织排练的节目参加XX县2013年“成都文化四季风音乐消夏”暨“激情颂新津”活动,并获得优秀奖,为我们参加更多更大的活动又增加了动力和信心。8月——11月,分别参加了XX县2013年“社区联盟运动会”太极拳比赛、百村万人拔河比赛、全民健身操比赛和趣味体育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表现了我镇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大众化、常态化。12月6日,参加2013年新津“体彩杯”登山比赛活动。一年来镇文化站先后开展系列文艺演出共计4余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比赛5场,参与活动群众共计达1000多人次。文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了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创建工作和文体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八、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类活动
安西镇文化站在组织镇域群众积极参加本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类活动,参加县“社区联盟运动会”太极拳比赛获得优秀组织奖;参加“文化四季风激情颂新津歌舞表演”获优秀奖;参加县广场舞(操)比赛获得一等奖;选派镇优秀干部到县“赛艇挑战赛”组委会服务;参加县政府举办的“百村万人拔河比赛”荣获优秀奖等等。
九、经费保障与使用情况
2013年全年文体广新局共拨付13万元经费用于安西镇综合文化站各项工作,其中1万元用于“三级广播”设备支付,实际工作经费为12万元。镇文化站严格按照文体广新局和安西镇财政制度的相关要求,对文化工作经费专款专用,全力确保全镇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2013年安西镇综合文化站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镇乡相比相差甚远,来年的工作中将继续积极主动争取上级部门对安西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认真探索治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村级文化建设纳入我镇考核目标,充分发挥文化站引导、规范和服务职能,切实保证文化投入,进一步加快新农村文化步伐,加强基层文化产业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站的服务职能,扎扎实实地做好文化工作,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质的文化品牌,推动我镇公共文化服务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