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人民法院多举措做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
县人民法院多举措做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
信息来源:县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13-09-23 编辑:Ymxxb7 点击:
266 次
法院裁判文书上网,被誉为推进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司法公开的一个重要渠道。裕民县人民主动接受监督,采取多种措施做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
一是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庭室高度重视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充分认识开展裁判文书上网的意义,坚决克服怕当事人上访、怕文书质量出现问题、怕上网增加工作量等畏难情绪。
二是将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纳入2013年法官个人考核上来,通过制定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表,通报个人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情况,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告制度,更加客观、全面地掌握个人裁判文书上网情况。
三是明确一名院领导主管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具体负责裁判文书上网等工作。各业务部门确定一名干警具体负责本部门的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最后由院领导审签,每一份裁判文书从制作到审签再到最后的上网,都更加认真、仔细,经常反复修改、校对、字斟句酌,以免出现错误。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是将裁判文书上网作为一项司法公开制度, 通过制定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告制度,更加客观、全面地掌握全院法院裁判文书上网情况。
通过抓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裕民县法院裁判文书的制作比以前更加规范、说理更加透彻,总体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不仅保障了公众的司法知情权、监督权,也有效促使了法官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李乾元)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关于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阳光司法”,近日,广西灵山县人民法院明确提出“五个必须”,确保该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得以有效落实。一是必须严格落实裁判文书公开的工作总要求,即生效裁判文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从2013年8月1日起,凡符合上网规定的生效裁判文书一律通过“广西法院裁判
文书网”向社会公布。
二是必须确保裁判文书高质量、无差错。案件承办人、案件合议庭及该部门负责人对裁判文书的质量负责。对拟在“广西法院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案件承办人要认真审阅,合议庭和庭长要认真审核,确保裁判文书电子文本内容真实、准确,格式规范,引用法律条款无误,文字表述、数字和标点符号等无错漏。
三是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针对以往极少数业务部门对裁判文书上网不够重视,文书上网不够及时、工作存在拖拉的现象,该院明确要求:经审核决定在“广西法院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案件承办人应当及时进行技术处理,并在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上网公布,因特殊情况经批准方可以延迟公布的除外。
四是必须注重隐私保护。对拟上网的裁判文书,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对涉及当事人和其他人员的住址、通讯方式等不宜公开的个人信息,应当采用符号替代、删除等方法隐去,确保司法公开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两不误。
五是必须建立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台帐。该院要求各办案部门要建立专门的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台帐,完整记录本部门已上网裁判文书案号、不宜上网文书案号及不宜上网理由,以备检查。审管办和研究室要建立全院台账,研究室要定期对各办案部门、办案法官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审管办对办案部门和办案法官裁判文书上网的工作进行考核。裁判文书的全面公开是“阳光司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司法权威的重要手段,该院要求全体干警要认识到文书公开的重要性,部门负责人要切实担起督促的责任,务必按照“五个必须”有效落实,安排专人负责,把好各个关口,保障文书不出差错、高质量上网。
为了进一步落实审判公开原则,拓宽人民法院接受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渠道,提高裁判文书质量,促进司法公正,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12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承诺到2009年年底前,实现全省三级法院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公布。这一举措毋庸置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阳光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为保证全省三级法院做好这一工作,省高院先后下发了《关于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工作的实施意见》、《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管理办法》,对上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范围、格式、审批程序、发布流程、差错补正和月报
告制度等予以了明确。
根据省高院的要求,我院对这项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抽调专人成立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办公室,研究出台了《河南省陕县人民法院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详细规定了裁判文书上网办法,之后又积极与中法网联系,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筹备,于2009年9月24日正式开通了陕县人民法院网站,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也得以正式启动。
截止目前,我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进展基本顺利,已按照省高院的要求将2009年7月1日后送达当事人的属于上网公布范围的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公布。从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3月20日,我院共审结案件871件,其中调撤案件372件,已送达裁判文书874件,应上网裁判文书272件,实际上网裁判文书272件,上网率达100%。
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开展切实增强了我院法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审判工作和裁判文书制作的质量,扩大了办案的社会效果,更好地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实践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此,笔者有一
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目前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干警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是一个新举措,很多干警不能正确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不能给予重视,加之干警平时的业务工作就很繁重,因而对此项工作产生了些许抵触情绪。也因此出现了文书质量不高,审批不够严谨,报送不及时等一些不良现象。
二、裁判文书上网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尤其是最后一次下发的“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表”里规定“根据豫高法[2009]446号文件,裁判文书上网实行审批制,无论上网或不上网,均应由审批人决定,承办法官没有决定权。因此,即便是调解书不上网也应由庭长审批。”这样的规定无疑会造成资源浪费,并无实际意义。
三、裁判文书上网月报表的报送期间与司法统计月报表的报送期间不一致,以至于每月各种裁判文书的数量无从考证。每个业务庭每个月送达了多少案件、判决多少、调解多少,网络办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只能是各业务庭怎么报网络办人员就怎么统计,这显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到年底考评时也会出现问题。
四、对当事人的隐私保护不够到位。《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管理办法》里规定“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明确要求不上网公布其裁判文书,确有正当理由的,经主管副院长审批,可以不上网公布。”这个规定很好,可是前提是当事人得知道裁判文书要上网,而我们的制度并没有这个保障。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目前还有很多当事人尤其是基层法院的当事人,他们大部分是农民,不看报纸,没有网络,根本不知道裁判文书要上网,如果我们的承办法官没有告诉他们裁判文书要上网,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而直接将裁判文书上网的话,他们的隐私权就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五、网评工作没能有效开展。一是因为网络办的工作人员和阅评员对自己工作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能力也有限;二是因为阅评工作没有形成机制。在我院已出现两例没有及时发现网民评论和已上网文书错误的情况,也就没有及时对评论作出回复和答疑,没能及时对有问题的裁判文书作出修改。而且对评论也不能作出合理有效地回复,达不到化解矛盾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已经成为河南法院司法为民的重要窗口和品牌,各级法院要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强调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组织领导,由主要领导主管该项工作,形成一个强大的态势,确保本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顺畅有序
运行。
二、简化审批制度。对明文规定不属于上网范围的文书,主要是调解书、不属于上网范围的各种裁定不予审批,减轻干警的工作量。
三、将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告的统计期间与司法统计月报表的统计期间调整一致,使各种
数据有据可查,也便于考核。
四、制定一个征求意见书,告知当事人裁判文书要上网,并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只有当事人签名并同意上网的文书才能予以上网。征求意见书各业务庭自己留底备查。一旦当事人
事后提出异议,法院就有据可依。
五、对网络办工作人员及网评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同时制定对网民意见和疑问的回复及答疑办法,采取24小时不间断监控舆情,对于网民及当事人对上网裁判文书提出的具体意见和疑问,有关业务庭在接到网络办通知后,原承办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及时提出回复意见,由庭长(局长)审核把关后,二十四小时内将回复内容
送至网络办,及时回复网民及当事人。
六、完善相关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凡文书质量有问题、不按时将裁判文书提交上网、未经审批擅自上网、审批后擅自改动上网、审批不严上网、未对网民的意见和疑问及时进行回复答疑、未落实月报告制度等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情况,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综上,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和完善的模式可供借鉴,实践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但它的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我们应不断完善相关规定和制度,以保证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常态化,持续化开展,切实保障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取得实效。
后裁判公开的再思索: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的收集、回应与运用
发布:2012-06-04 13:14:26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杜长辉 王华伟 浏览:33670次 【大 中 小】
裁判文书上网,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举措,法院大力推行的初衷在于提高司法透明度,增强司法公信力,保障民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怀揣美好的愿景,北京、上海、云南、广东等省市法院的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全面展开,河南更是实现了全省三级法院裁判文书全部上网。不仅如此,全国法院至上而下出台的裁判文书上网规定,也使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看上去很规范。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在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后,收到的并非都是鲜花、掌声,也有非议、责难。仔细琢磨,我们发现裁判文书上网后,发生了功能失衡,法院急于表明渴望公开的态度,保障公众权利行使的措施未能及时跟进,造成“请进来”的工作没有做好。公众虽知晓文书信息,但苦于没有官方交流平台、没有意见建议吸收渠道,无法真正参与司法裁判;虽能自由表达,但缺乏引导、互动,缺乏回应、反馈,难以实现社会监督目的。说到底,是裁判文书上网制度不健全,最突出的表现在信息收集与回应制度缺失。鉴于此,裁判文书上网后法院如何收集、吸纳、回应民意,怎么开发利用文书上网信息,成为后文书上网时代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当前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实践状况为研究起点,着力构建的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旨在使法院公开举措收到实效,使公众的司法期望得偿所愿。
一、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的现状与反思
历经多年的试点、实施、推广,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完善。然而,由于制度建设方面的顶层设计跟进乏力,近年来文书上网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使我们对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的前景不容盲目乐观。
(一)形式意义大于实质价值。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是在贯彻审判公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价值除了保障公众权利、提高司法透明度之外,还包括规范法院裁判行为,引导社会公众依法行事。实践中,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并未充分展现上述价值。社会公众虽然能够了解裁判内容,但缺乏纠正错误裁决的参与权,导致网络平台成了公众表达不满、宣泄情绪的场所;文书上网虽然表明了法院主动接受监督的姿态,但缺少接受监督的渠道与手段,使接受监督工作仅仅停留在小范围、特殊性问题上;裁判文书上网后法院自身对文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习交流不够,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尚难直接起到规范裁判行为的实际效果;裁判文书上网各地公布内容、公开尺度、发布程序不统一,存在各行其是、随意公开的现象,致使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后的指导、示范功能弱化,社会公众缺乏正确的行为引导。种种迹象表明,裁判文书上网后由于缺乏与公众的交流互动措施,“只具其形、不具其神”,其多元价值并未全面彰显。
(二)自然反馈多于有序收集。目前,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后社会公众的评价信息多属于自发、无规律、无组织的反馈状态。真正由法院指派专门机构、专业人员、按照制度规范调查了解、汇总收集的公众评价信息为数甚少。这种状况造成的危害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法院对因裁判文书上网引发的负面舆情等突发事件缺乏有效监测、控制、疏导,容易使事件恶劣影响迅速扩大,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和司法形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江苏南京彭宇案判决中“法官常理”引发的价值观大讨论、浙江湖州某法院判决被演绎出的“临时性强奸”事件就是沉痛的教训;其次,社会公众对裁判文书评价信息的自然反馈多表现为对某一裁判文书的具体问题发表意见、对某一领域的司法现象进行评论,大多属于就事论事性质。法院从中能够了解的信息资源有限,可资借鉴为解决措施的建议匮乏,无法从根本上起到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增强公开效果的作用。相反,如果法院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从明确信息接收部门、完善信息接收程序到加强信息分析与应用,全程设计规划裁判文书信息收集工作,并通过建章立制推动信息接收统一化、规范化进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将会有序发展。
(三)负面效应强于正面能量。“躲猫猫”、“郭美美”、“名表哥”……,这一个个新名词之所以一夜之间演变成了街头巷议、家喻户晓的新闻事件,说明网络有放大效应,其实这正是网络经济的外部效应使然。裁判文书上网后,评价信息迅速发酵、传播、扩散,本不足为奇。只是听到对个案批评的声音总是强于对改革成效赞许的声音,网民热议下的负面效应总是强于法院宣传的正能量释放。我们姑且将社会原因、公众心理等因素搁在一边,单就法院自身工作的疏失作一下检讨与反思。反思之一,整体谋划缺少细节设计。法院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多为总体考量,有关信息交流与反馈途径,舆论引导、疏通方式,缺乏系统研究与制度设计,引发信息不对称、负面舆情失控的现象;反思之二,个案处理强于普遍应对。法院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中暴露的文书瑕疵、裁判错误等问题通常采取一事一理、就事论事的做法,缺乏对问题的全面收集、系统归类、综合分析,导致普遍性、根本性应对措施缺乏;反思之三,持续宣传弱于突击报道。法院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宣传,多呈现阶段性、同质性的特征,缺少持续性、多样性的宣传内容。一般而言,无论多么声势浩大的新闻宣传都会经历产生、发展、高潮、沉寂等不同阶段。因此,充分释放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正能量,必须加强持续性、跟踪性宣传,将有关裁判文书上网的指导方针、制度建设、工作成效等丰富的宣传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当然,丰富的宣传内容来源于不断推陈出新的工作措施,来源于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这就要求裁判文书上网信息在发布—监测—收集—回应—应用等各个环节均需健全制度、有效运行。
二、建立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价值与理由
(一)接受监督与民意互动的双重需求。民意是人民意识、精神、愿望和意志的总合,是社会的主导意见。“司法的高度民主程度”则既要求法院可充分接近,又要求司法过程具备高度的可参与性,司法要通过程序的充分交涉贴近具体实在生活,体察并回应民众的需要、冤屈、渴望和要求。虽然司法裁判究竟采取何种方式体现民意至今仍然莫衷一是,但是司法裁判需要体现民意是无可辩驳的真理。王胜俊院长在谈到死刑判决问题时就曾指出要以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感觉为依据,这充分说明,司法裁判必须倾听、接纳、回应民意。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从民意互动角度讲,一方面可以为民意表达提供平台,加大公众对裁判的参与力度;另一方面,也能使法院充分了解民意、正确引导民意,努力反映民意,促进司法与民意互动的常态化。从法院接受监督角度看,建立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能够明确监督方式、规范监督流程,便于法院收集汇总群众意见与建议,使监督工作有始有终,从而真正做到群众关心的问题事事有反馈,群众提出的意见件件有落实。
(二)制度完善与社会评价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增强裁判文书说理、加大对不同诉讼意见回应、全面公开裁判依据为主要特征的裁判文书改革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革虽初见成效,但由于改革是法院系统自身推动、内部评价,究竟社会公众对法院的改革措施了不了解,对改革效果认不认可,目前不得而知。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恰巧为裁判文书改革提供了一个公众交流进言、考核评价的契机与媒介,能够引导社会公众为法院的裁判文书改革工作出谋划策、评判得失,有利于推动改革工作沿着人民群众满意的道路深入发展。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思考,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健全,也是制度完善的有效途径。这里所指的制度完善既包括法院裁判公开制度的局部健全,也涵摄司法信息公开立法的总体完善。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上有66个国家通过了信息公开立法,我国也已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就司法机关的信息公开工作尚未出台专门立法。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可以看作是司法信息公开工作立法的制度探索、先期试点,能够为立法工作的整体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三)自我纠错与风险防控的理性选择。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制度,不仅能够有效弥补文书上网后续工作的制度缺失,使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各个节点均有章可循、规范运行,而且在主观上昭示了人民法院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直面困难、敢于自我纠错的坚强决心,客观上起到了案件质量跟踪评查、文书差错警示教育、裁判经验交流推广的重要作用。此外,裁判文书上网后,法官为证明判决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对案件细节的展示和论证一定会增加……,会导致判决书一般都会拉长。从概率角度分析,裁判文书篇幅逾长、内容逾丰富、法官需要考量的问题逾多,出现差错的可能性逾大,文书上网后被社会公众发现错误也就再所难免。建立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加大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监测、评估、处理力度,能够有效降低因文书差错造成的舆论风险与信任危机,甚至有可能使文书差错带来的负效应较变为完善裁判文书工作的正能量。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人民法院与社会公众信息交流不畅、疲于应对负面舆论的被动局面。
三、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设计与运行
经济与效率是法律制度创设必须权衡的因素,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同样需要在追求制度效益的基础上,控制制度成本。遵循成本与效益的衡平思想,笔者尝试从基本原则、组织机构、运行方式三个方面着手架构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雏形。
(一)基本原则。裁判文书上网的信息收集与回应是信息利用的前提保障,信息利用是信息收集与回应的根本目的。在信息收集回应与开发利用的相互联系、辨证统一关系中,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的三项基本原则。
1、全面收集原则。全面收集可以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收集渠道多样。为了全面掌握公众对裁判文书上网的评论信息,法院既要收集网络评论信息,也要注重收集报刊、电视、电台等来源于立体与平面媒体的各种有关裁判文书上网的信息;二是收集内容丰富。为了确保信息收集的客观真实,法院需要全面收集汇总负面与正面信息、理性与非理性信息、个案意见与综合评论;三是收集群体广泛。社会公众职业、文化程度、专业背景的不同会导致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认识与评价因人而异的现象。因此,裁判文书上网的信息收集需要注意倾听来自于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与建议。
2、集中回应原则。裁判文书上网后,面对日益庞大的网络群体、纷繁复杂的评论信息,人民法院,尤其是审判压力巨大的中、基层法院采取逐一分别回应的方式,显然既不符合制度经济的要求,也难免力不从心。因此,以集中回应为原则、以个别答复为例外是较为现实的选择。集中回应原则具体包含三方面要求:一是汇总分析信息。法院需要指定专人分类汇总信息,掌握评论的焦点内容,分析问题的本质原因,为妥善应对打下基础;二是商议应对措施。对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的应对工作,在工作职责上要强调部门负责、责任到人,在工作方法上要贯彻集体研究、群策群力的方针,确保应对措施的及时性、科学性;三是统一回应口径。为了增强信息回应的准确性、权威性,法院需要统一信息反馈内容,由专门机构向公众发布。
3、分类应用原则。确定分类标准是裁判文书上网信息分类应用的前提。信息源的庞杂,决定了分类标准的多元性与多样化。比如,以公众评价区分为正面与负面信息,以信息利用价值区分为理性评论与非理性表达,以评议内容区分为个案问题与普遍问题等等,这些区分标准或是感情色彩浓重、主观化倾向明显,或是分类缺乏依据、不便于信息利用。鉴于此,笔者认为通过文书上网的功能价值去寻找分类标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裁判文书上网的价值表现虽然综合、多元,但其功效作用场域无非是社会层面与司法层面,其实质精神无非是公开、民主、公正。比如,满足公众参与、引导社会行为主要反映的是裁判文书上网的社会价值,目的是促进司法公开、民主;改革裁判方式、提高审判质量侧重体现的是裁判文书上网的司法价值,目的是保障司法公正。从裁判文书上网的核心价值及作用领域出发确定信息分类应用的标准,有利于文书上网价值的持续挖掘,有利于司法公开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组织机构。由专门机构负责裁判文书上网管理工作是最高法院向各级法院提出的要求,但具体由法院的哪个机构负责文书上网管理工作最高法院并未明确。从便于统筹管理的角度看,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回应与发布交由同一机构负责当属必然趋势。目前,各地法院负责裁判文书上网发布工作的机构并不统一,有交业务庭室负责、综合部门协助,也有交行政部门负责,还有专门成立内设机构负责,发布形势多样,职责分工迥异。笔者认为,确定法院负责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专门机构,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其一,该机构具备一定的审判监督与管理职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中发现的裁判错误与瑕疵属于审判管理问题,处理申诉、再审案件属于审判监督范畴,裁判文书上网专门机构具备适度审判监督与管理职能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应对;其二,该机构了解新闻宣传规律、善于同各界交流。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是法院借助网络媒介延伸审判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是民众在接受公共服务中表达意愿、参与司法的有效手段,说到底是法院与民众在网络媒介下的互动、互益行为。因此,需要裁判文书上网专门机构既了解新闻宣传规律,又善于从事社会交流;其三,该机构具备裁判文书上网管理的技术支持。裁判文书信息收集与回应大多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科技与技术含量较高,即使有专业技术部门辅助,也需要裁判文书上网专门机构具备必要的网络操作、系统维护知识,以确保文书上网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运行模式。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运行模式重点从制度确立与操作实施两个环节讨论。
1、制度确立环节。在贯彻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若干规定》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除了应当出台规范裁判文书上网审查、发布等综合性管理办法之外,有必要以实施细则的形式专门制定“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办法”。该办法应当涵盖高级法院与所辖中基层法院在信息收集回应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收集回应的具体要求、基本程序,信息处理与应用途径等方面。比如,可考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统一负责对本地各级法院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工作的指导、检查与督促,而中基层法院负责信息的分类收集、区别回应、以及善后反馈工作。当然,各中基层法院为了顺利开展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工作,结合本院实际因地制宜建立诸如信息动态监测制度、信息收集应用管理制度、上网裁判差错预防与纠正制度等配套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2、操作实施环节。为了确保信息的客观全面,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渠道可不拘泥于网络来源,但基于成本与效率考虑,信息回应以网上回复,尤其是法院官方站回复为原则,以面对面交流为例外。这样以来,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需要依托网络技术平台的发展完善。首先,全国法院至上而下建立官方网站,实现联网,各级法院均设立裁判文书交流互动平台,比如开设微博、qq互动专区、留言板等等,确保信息收集与回应渠道畅通。其次,各级法院针对涉及本院的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汇总分析、积极应对后,可通过本院官方网站及时向社会公众统一反馈。最后,最高法院、高级法院应当密切关注全国、本地区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工作的运行情况,掌握信息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当中所反映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及时组织力量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并确保相关措施及时为公众知悉。
四、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的开发和应用
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的开发应用既是信息收集回应工作的必然延伸,也是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价值所在。从法院内部开发应用、社会公众资源共享的双重视角探索信息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符合裁判公开的初衷,以下分别讨论:
1、法院内部开发应用。法院内部开发应用裁判文书上网信息基本动力是增强裁判公正性、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此,法院系统需要在汇总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建立数据信息库,比如分别建立裁判思维、审判技巧、差错防范等信息库,加强对信息的日常性开发利用。应用渠道具体表现为:加强对上网文书质量的常规性检查,查找分析文书差错信息,研究提高文书规范制作的方法,提高裁判质量;监测社会公众对上网文书的评价交流,发掘经得起社会检验、裁判技能运用得当、具有指导推广意义的案件,促进裁判行为规范、司法尺度统一;综合分析文书上网信息,将其作为观察、掌握审判运行态势,开展审判质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推动审判工作的良性运转。
2、社会公众资源共享。社会公众分享裁判文书上网信息资源,重点在于参与司法的同时寻求司法的规范指引。因此,从某种角度讲审判工作的社会引导示范意义远远大于具体纠纷解决的价值。保障公众分享应用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的基本方式是:总结归纳公众对裁判的疑惑,通过进一步扩大裁判思维、审判程序公开的力度,使公众了解法院裁判的运作原理,增强公众对法院裁决的认同感与信服感;加强对文书上网信息的社会综合开发,组织立法及学界的专家学者从信息中发掘、归纳、提炼典型案例、裁判要旨、法律规则,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法治精神与立法规定,增强社会公众对裁判结果的可预知性,提高公众对违法行为的风险防范能力;运用文书上网信息研究探索司法改革成效评价方法,确立法院工作“公众满意度”的量化考核指标,使审判工作真正置于社会公众监督、检验之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成败得失不是自说自话的宣传,不是窥豹一斑的评判,归根到底是公众对裁判公开、司法公正的切身感受。倘若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真正起到吸纳民意、发扬民主、维护公正的作用,相信会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本文以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现状为考察起点,指出了裁判上网公开实质价值并未凸显、文书上网信息缺乏有序反馈、裁判文书上网后正能量释放不足等问题,并从接受监督与民意互动、制度完善与社会评价、自我纠错与风险防控等多元视角阐述了建立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基本原则、组织机构、运行模式等角度对收集与回应机制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并进一步探讨了文书上网信息法院内部开发与社会应用的基本方法,希冀完善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寻找后文书公开时代的新出路。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 杜长辉 王华伟
第二篇:关于裁判文书 司法文书上网
相城法院“四个确保”强力推进裁判文书上网 作者: 唐灿 发布时间: 2011-12-16 11:23:47
中国法院网讯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专门出台《关于裁判文书上网发布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四个确保”,强力推进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进一步提升司法透明度。
狠抓文书质量,确保裁判文书准确性。裁判文书发布前,由书记员、案件主审人、审判长进行校对,确保裁判文书无文字错误。相关庭长负责对裁判文书进行审核,重大、疑难、复杂以及社会关注度较高案件的裁判文书由分管副院长审核,确保上网裁判文书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条引用、适用准确。
严格审批程序,确保文书上网规范性。实行裁判文书上网审批制,对于敏感性、群体性案件须推迟上网公布的,以及当事人明确要求不上网公布的,必须经庭长同意后报主管院长审核批准。经过审批后拟上网的裁判文书,由各业务庭以电子文档形式报送办公室统一上网公布,同时报送裁判文书正本一份备案。
强化舆情监控,确保回复答疑及时性。对于拟上网发布的裁判文书,认真进行风险评估论证,防止出现媒体负面炒作。研究室指派专人负责裁判文书发布后的网络舆情监控,及时答复网民提出的意见和疑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有效平息当事人情绪,积极争取网民理解和支持,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落实责任考核,确保文书上网长效性。与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对没有完成裁判文书上网任务的相关部门,按比例予以金额不等的经济制约。与评先评优挂钩,对未能完成裁判文书上网任务的干警,在年终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中实行一票否决,提高干警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
陈思
第三篇:人民法院的主要刑事裁判文书格式
1、(一审公诉案件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
公诉机关X X X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所。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X X X人民检察院以X检刑诉〔X X X X〕X X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X X X犯X X X罪,于X X X X年X X月X X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了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X X X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X X X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诉讼代理人X X X,被告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辩护人X X X,证人X X X,鉴定人X X X,翻译人员X X X,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X X X人民检察院指控……(概述检察院指控被告犯罪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的意见)。
被告人X X X辩称……(概述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庭审查明的事实,其次写明经举证,质证定案的证据及其来源,最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认证。)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论证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应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和从重处罚。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的表示是否予以采纳,并阐明理由)。依照(写明判决的法律依据)的规定,判决如下:分三种情况来写;
第一种,定罪判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犯X X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刑)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X X X X年X X月X X日起至X X X X年X X月X X日止。如是判处管制的,则是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如是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则是从高院核准之日起计算)。
二、被告人……(写明决定追缴、退赔或者发还被害人、没收财物的名称、种类和数额)。
第二,定罪免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犯X X罪,免予刑事处罚。
二、被告人……(写明追缴、退赔或者没收财物的名称、种类和数量)第三、宣告无罪的,表述为 被告人X X X无罪。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几份。
审判长 X X X 审判员 X X X 审判员 X X X XX年 XX月XX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X XX X2、一审被告单位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
公诉机关X X X人民检察院 被告单位名称,地址。
诉讼代表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所。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X X X人民检察院以X检刑诉〔X X X X〕X X号起诉书指控被告单位犯XX罪,被告人X X X犯X X X罪,于X X X X年X X月X X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了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X X X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X X X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诉讼代理人X X X,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及其辩护人X X X,被告人X X X及其辩护人X X X,证人X X X,鉴定人X X X,翻译人员X X X,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X X X人民检察院指控……(概述检察院指控被告单位和被告人犯罪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的意见)。
被告单位辩称……(概述被告单位对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
被告人X X X辩称……(概述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庭审查明的有关被告单位犯罪的事实和被告人犯 罪的事实;其次写明经举证,质证定案的证据及其来源,最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论证公诉机关指控的单位犯罪是否成立,被告单位及其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应否实行双罚制,应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和从重处罚。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的表示是否予以采纳,并阐明理由。依照(写明判决的法律依据)的规定,判决如下:分三种情况来写;
第一种,定罪判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单位X X X犯X X罪,判处罚金X X X元,……(写明缴纳期限)
二、被告人X X X犯X X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刑)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X X X X年X X月X X日起至X X X X年X X月X X日止。如是判处管制的,则是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如是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则是从高院核准之日起计算)。
三、被告人……(写明决定追缴、退赔或者发还被害人、没收财物的名称、种类和数额)。
第二,定罪免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单位X X犯X X罪,免予刑事处罚;
二、被告人X X X犯X X罪,免予刑事处罚。
三、被告人……(写明追缴、退赔或者没收财物的名称、种类和数量)第三、宣告无罪的,表述为 被告单位X X无罪。被告人X X X无罪。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几份。
审判长 X X X 审判员 X X X 审判员 X X X 年月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X X X3、一审自诉案件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
自诉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法定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与自诉人的关系。诉讼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案由,案件来源,审判组织,审判方式和审判经过)
自诉人指控被告人X X X犯X X X罪,于X X X X年X X月X X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独任审理(或者组成了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自诉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诉讼代理人X X X,被告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辩护人X X X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自诉人人指控……(概述自诉人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实,证据和诉讼请求)。被告人X X X辩称……(概述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庭审查明的事实,其次写明经举证,质证定案的证据及其来源,最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论证自诉人的指控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应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和从重处罚。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的表示是否予以采纳,并阐明理由。依照(写明判决的法律依据)的规定,判决如下:分三种情况来写;
第一种,定罪判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犯X X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刑)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X X X X年X X月X X日起至X X X X年X X月X X日止。如是判处管制的,则是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
二、被告人……(写明决定追缴、退赔或者发还被害人、没收财物的名称、种类和数额)。
第二,定罪免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犯X X罪,免予刑事处罚。
二、被告人……(写明追缴、退赔或者没收财物的名称、种类和数量)第三、宣告无罪的,表述为 被告人X X X无罪。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几份。
审判员 X X
XX年XX月XX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X X4、一审公诉案件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
公诉机关X X X人民检察院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所。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X X X人民检察院以X检刑诉〔X X X X〕X X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X X X犯X X X罪,于X X X X年X X月X X日向本院提起公诉。在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向本院提起民事诉讼。本院依法组成了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X X X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X X X出庭支持公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诉讼代理人X X X,被告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辩护人X X X,证人X X X,鉴定人X X X,翻译人员X X X,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X X X人民检察院指控……(概述检察院指控被告犯罪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的意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诉称……(概述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诉讼请求和有关证据)。
被告人X X X辩称……(概述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诉讼请求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庭审查明的事实,既要写明经法庭查明的全部犯罪事实,又要写明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事实;其次写明经举证,质证定案的证据及其来源,最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论证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应否追究刑事责任;论证被害人是否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经济损失,被告人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应否负民事责任;应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和从重处罚。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的表示是否予以采纳,并阐明理由。依照(写明判决的法律依据)的规定,判决如下:分四种情况来写;
第一种,定罪判刑并应当赔偿经济损失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犯X X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刑)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X X X X年X X月X X日起至X X X X年X X月X X日止。如是判处管制的,则是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如是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则是从高院核准之日起计算)。
二、被告人XXX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XXX……(写明赔偿的金额和支付的日期)。
第二种,定罪免刑并应当赔偿经济损失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犯X X罪,免予刑事处罚。
二、被告人XXX赔偿原告人XXX……(写明赔偿的金额和支付的日期)第三种、宣告无罪但应当赔偿损失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无罪。
二、被告人XXX赔偿原告人XXX……(写明赔偿的金额和支付的日期)第四种、宣布无罪且不赔偿经济损失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无罪。
二、被告人X X X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几份。
审判长 X X X 审判员 X X X 审判员 X X X XX年XX月XX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X X X5、一审自诉案件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
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法定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与自诉人的关系。诉讼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案由,案件来源,审判组织,审判方式和审判经过)
自诉人X X X以被告人X X X犯X X X罪,并由此造成经济损失为由,于X X X X年X X月X X日向本院提起控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了合议庭(或者实行独任审判),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自诉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诉讼代理人X X X,被告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辩护人X X X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自诉人人指控……(概述自诉人指控被告人犯罪和由此造成经济损失的事实,证据和诉讼请求)。
被告人X X X辩称……(概述被告人对自诉人的指控予以供述、辩解,自行辩护的意见和有关证据)。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概述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庭审查明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包括由此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事实;其次写明经举证,质证定案的证据及其来源,最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论证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指控的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应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和从重处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和应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的表示是否予以采纳,并阐明理由。依照……(写明判决的法律依据)的规定,判决如下:分四种情况来写;
第一种,定罪判刑并应当赔偿经济损失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犯X X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刑)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X X X X年X X月X X日起至X X X X年X X月X X日止。如是判处管制的,则是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如是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的,则是从高院核准之日起计算)。
二、被告人X X X赔偿自诉人X X X……(写明赔偿的金额和支付日期)。第二种,定罪免刑并应当赔偿经济损失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犯X X罪,免予刑事处罚。
二、被告人X X X赔偿自诉人X X X……(写明赔偿的金额和支付日期)。第三种、宣告无罪但应当赔偿经济损失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无罪。
二、被告人X X X赔偿自诉人X X X……(写明赔偿的金额和支付日期)。第四种、宣告无罪并且不赔偿经济损失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 X X无罪。
二、被告人X X X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几份。
审判员 X X X
X X年X X月X X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X X X
6、一审自诉案件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
(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
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法定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与自诉人的关系。诉讼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自诉人X X X以被告人X X X犯X X X罪,并由此造成经济损失为由,于 X X X X年X X月X X日向本院提起控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了合议庭(或者实行独任审判),公开(或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自诉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诉讼代理人X X X,被告人X X X及其法定代理人X X X、辩护人X X X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经审理查明,……(概述经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双方当事人……(写明对认定的事实没有异议或者基本上没有意见的情况)。
在本院主持调解下,……(概述被告人认错,愿意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双方互相谅解的情况)。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被告人X X X向自诉人X X X赔礼道歉;
二、自诉人X X X自愿放弃对被告人X X X的指控
三、被告人X X X赔偿自诉人X X X……(写明赔偿数额、支付方式和给付期限)。
上述协议不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本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审判长 X X X
X X年X X月X X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X X X
注意:
1、如果仅仅是自诉案件,而不是刑事附带民事自诉,如果调解达成协议,制作的文书应是刑事调解书。
2、公诉案件附带民事调解书可以参照写作。
8、二审公诉案件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X X X X)X刑终字第XX号
原公诉机关X X X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所。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案由,案件来源,审判组织,审判方式和审判经过)
X X X人民法院审理X X X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X X X犯X XX罪一案,于XX年XX月XX日作出(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XXX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者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XXX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出庭履行职务。上诉人(原审被告人)XXX及其辩护人XXX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首先概述原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理由和判处结果; 其次概述上诉、辩护的意见;
最后概述人民检察院在二审中提出的新意见。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 其次写明二审据以定案的证据;
最后针对上诉理由中与原判认定的事实、证据有异议的问题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二审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论证原审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对于上诉人、辩护人或者出庭职务的检察人员等在适用法律、定性处理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地表示是否予以采纳,并阐明理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第条规定,判决如下:
……[写明判决结果,分两种情况: 第一、全部改判的,表述为
一、撤销XXX人民法院(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
二、上诉人(原审被告人)XXX……(写明改判的具体内容)。(刑期从……)
第二、部分改判的,表述为:
一、维持XXX人民法院(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的第X项,即……(写明维持的具体内容);
二、撤销XXX人民法院(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的第X项,即……(写明撤销的具体内容);
三、上诉人(原审被告人)XXX……(写明部分改判的具体内容)。(刑期从……)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 X X X 审判员 X X X 审判员 X X X X X年X X月X X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X X X
9、二审自诉案件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X X X X)X刑终字第XX号
上诉人(原审自诉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法定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与上诉的人关系。诉讼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原审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所。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案由,案件来源,审判组织,审判方式和审判经过)
X X X人民法院审理上诉人(原审自诉人)指控原审被告人X X X犯X XX罪一案,于XX年XX月XX日作出(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原审自诉人XXX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者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原审自诉人)及及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原审被告人XXX及其辩护人XXX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首先概述原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理由和判处结果; 其次概述上诉、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最后概述原审被告人的辩解意见及其辩护人的意见。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 其次写明二审据以定案的证据;
最后针对上诉理由中与原判认定的事实、证据有异议的问题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二审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论证原审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对于上诉人、诉讼代理人,原审被告人等在适用法律、定性处理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地表示是否予以采 纳,并阐明理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第条规定,判决如下:
……[写明判决结果,分两种情况: 第二、全部改判的,表述为
一、撤销XXX人民法院(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
二、原审被告人XXX……(写明改判的具体内容)。(刑期从……)
第二、部分改判的,表述为:
一、维持XXX人民法院(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的第X项,即……(写明维持的具体内容);
二、撤销XXX人民法院(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的第X项,即……(写明撤销的具体内容);
三、原审被告人XXX……(写明部分改判的具体内容)。(刑期从……)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
审判员
审判员
年月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注意:如果自诉案件中,一审自诉人和被告人均上诉的,先列原审自诉人为上诉人,后写原审被告人也为上诉人。
10、一审裁定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裁定书
(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
自诉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法定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与自诉人的关系。诉讼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 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自诉人X X X 以被告人X X X犯X X X罪,于X X X X年X X月X X日向本院提起控诉。本院受理后,在诉讼过程中……(简述自诉人申请撤诉或者法院按撤诉处理的事由)。
本院认为,……(简写是否准许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理由)。依照……(裁定的法律依据)的规定,裁定如下:
……(写明裁定内容,分两种情况: 第一准许自诉人申请撤诉的,表述为: 准许自诉人X X X 撤诉。第二按撤诉处理的,表述为:
对自诉人X X X 的控诉按撤诉处理。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接到裁定书的第二日起五日内,通过本院或直接向X X X 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几份。
审判员 X X X
年月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X X X
11、二审维持原判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裁定书
(X X X X)X刑终字第XX号
原公诉机关X X X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所。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案由,案件来源,审判组织,审判方式和审判经过)
X X X人民法院审理X X X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X X X犯X X X罪一案,于XXXX年XX月XX日作出(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XXX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者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XXX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出庭履行职务。上诉人(原审被告人)XXX及其辩护人XXX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首先概述原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理由和判处结果; 其次概述上诉、辩护的意见;
最后概述人民检察院在二审中提出的新意见。
经审理查明,……首先写明经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 其次写明二审据以定案的证据;
最后针对上诉理由中与原判认定的事实、证据有异议的问题进行分析、认证。
本院认为,……根据二审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论证原审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是正确的。对于上诉人、辩护人或者出庭履行职务的检察人员等在适用法律、定性处理方面的意见,应当遂一作出回答,阐明不予采纳的理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第一款第一项,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审判长 X X X 审判员 X X X 审判员 X X X X X年X X月X X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X X X
12、二审发回重审用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裁定书
(X X X X)X刑终字第XX号
原公诉机关X X X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羁押处所。
辩护人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案由,案件来源,审判组织,审判方式和审判经过)
X X X人民法院审理X X X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X X X犯X X X罪一案,于XXXX年XX月XX日作出(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X X X犯X X罪,判处……(写明判决结果)。原审被告人XXX不服,以……(概述上诉的理由)为由,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本院认为,……(具体写明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阐明发回重审的理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第一款第三项,裁定如下:
一、撤销(X X X X)X刑初字第XX号刑事判决;
二、发回X X X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审判长 X X X 审判员 X X X 审判员 X X X X X年X X月X X日(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X X X
第四篇:扶余县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公布
扶余县人民法院
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落实审务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上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范围
第一条 各类一、二、再审判决书全部上网,但第三条、第五条规定的除外。
第二条 下列六类裁定书应予上网:
1.不予受理的裁定;
2.对管辖权有异议的裁定;
3.驳回起诉、申诉的裁定;
4.发回重审的裁定;
5.执行异议的裁定;
6.执行复议的裁定和决定。
第三条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案件的裁判文书一律不上网。
第四条 调解书不上网。
第五条 具有敏感性、群体性性质的案件或其他社会影响较大案件的裁判文书,庭长认为有必要推迟上网公布的,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可以推迟上网。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明确要求不上网公布其裁判文书,确有正当理由的,由承办人呈报庭长审核后,经主管院领导审核同意,可以不上网
第六条 本院制作的2010年1月1日后送达当事人的裁判文书,属于本办法规定的上网公布裁判文书范围的,均应当上网公布。
二、上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电子文本格式
第七条 承办人应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书写,仔细校对,规范裁判文书格式,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性,不断提高裁判文书质量。
第八条 承办人应确保上网裁判文书电子文本与正本内容的一致性。除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不得擅自对上网裁判文书的电子文本进行任何改动。
第九条 对于拟上网公布的裁判文书,承办人应当删除电子文本中当事人、证人的相关涉密信息。
第十条 当事人为自然人的,一般只保留当事人姓名、性别和年龄,其余信息删除,但暴力犯罪被害人的姓名以“张某某”、“王某某”等代替。
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保留其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性别和年龄,其余信息删除。
第十一条 证人的姓名以“张某某”、“王某某”等代替,其余信息删除。
第十二条 为方便查询检索,承办人应将拟上网裁判文书统一以案件名称规范命名,案件名称表述为“当事人+案由+文书种类”,如: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可表述为“××公司诉××公司拍卖合同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刑事案件二审判决书可表述为“张三等故意杀人一案二审刑事判决书”等。
第十三条 各业务庭长应对本院拟上网裁判文书的案件名称进行审查,对不符合第十二条要求的,退回承办人要求其修改。
三、上网公布裁判文书的审批程序及流程
第十四条 裁判文书上网实行审批制,除第五条规定的两类裁判文书由主管院领导作为审核批准人外,其余裁判文书是否上网均由本部门庭长审核批准。
第十五条 承办人在收到文书送达回证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或者文书送达公告期满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应将裁判文书的正本报送庭长审核批准。报送时,可提出“拟上网”或“拟不上网”的建议并注明理由。
第十六条 裁判文书上网的审批人要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上网范围、上网格式、审批程序进行审核,对属于上网范围的裁判文书,应在两个工作日内批准其上网;对不予上网的裁判文书,应在两个工作日内批准其不上网并注明不上网原因。
第十七条 承办人依上述程序报送审批并做好文书上网前的涉密信息删除、文书名称规范命名等工作后,应在批准上网后两个工作日内将裁判文书电子版交给本部门内勤。
第十八条 各部门内勤应建立裁判文书上网登记薄,按规定进行登记,并在收到承办人要求移交的上网文书电子版后的一个工作日内将应上网裁判文书电子版统一交本院机要室。
第十九条 机要室在收到各部门内勤报送来的裁判文书电子版后,应在两个工作日内上网完毕。
四、上网公布裁判文书的差错补正
第二十条 已上网裁判文书中发现笔误的,应由原合议庭作出补正裁定后,将补正裁定按前述程序上网公布,不得直接改正原上网文书。
五、对网民意见和疑问的回复及答疑
第二十一条 本院的网络评论员应定期关注网民对上网裁判文书及相关工作的评论,对涉及本院裁判文书的网民意见和疑问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回复。
第二十二条 对网民提出的具体意见和疑问,中院办公室或网络评论员应及时通知原承办合议庭。原承办合议庭应及时提出回复意见,经庭长审核把关后,在网上回复网民。网民是当事人的,原承办合议庭应通知其当面进行判后答疑。
第二十三条 办公室应定期对本院各审判业务部门的个案回复进行归纳,对网民的其它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并定期报告院领导及反馈有关业务庭。
六、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告制度
第二十四条 各部门内勤认真填写《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表》、《不上网裁判文书审批情况一览表》,并确保相关数据与司法统计数据一致,将该表连同其他司法统计报表一并报审管办。
第二十五条 审管办应将文书上网情况表连同司法统计情况一并报市中院审管办。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我国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援引《宪法》研究
我国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援引《宪法》研究
人民法院在裁判文书中援引《宪法》条文,引发了以下几个问题:人民法院是否有权在判决书中援引《宪法》;人民法院是否需要在判决书中援引《宪法》以及如何在判决书中援引《宪法》;如何认识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援引《宪法》的法律性质及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上述问题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如果人民法院无权援引《宪法》,那么所有的问题就没有讨论的必要;如果人民法院没有必要在判决书中援引《宪法》,那么法院的援引就属于画蛇添足。如果人民法院有权且必须在判决书中援引《宪法》,那么人民法院如何判断必要的宪法援引,并且如何认识这种援引的法律性质及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我国宪法学者对人民法院援引宪法的案例进行了认真的收集和整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分析资料。
一、人民法院有权在判决书中援引《宪法》
我国人民法院是否有权援引《宪法》条文,需要从学理上考察人民法院援引《宪法》是否具有宪法、法律和实践依据。宪法规范虽然具有原则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但这是由宪法调整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和概括性不能成为否定宪法司法适用的依据。宪法能够为司法机关所适用,但宪法适用只能直接解决公权力之间以及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冲突,不能直接适用于行政、民事和刑事案件。宪法不规定如何追究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因此,宪法规范不能成为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的直接依据。
宪法规范能够被法院直接适用于宪法案件,以解决宪法争议。由普通法院或者专门法院来行使宪法争议的管辖权和审判权已经成为宪政发展的趋势。由于我国人民法院没有宪法案件的管辖权,我国宪法虽然具有司法适用的特征,但我国人民法院没有适用宪法的权力。人民法院虽然不适用《宪法》解决宪法争议,但在必要的时候有权在行政、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判决中援引《宪法》条文,以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义务。
第一,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援引《宪法》条文具有宪法和法律依据。它是人民法院履行宪法实施义务的方式之一。
我国人民法院在裁判文书中援引《宪法》具有宪法和法律依据。我国《宪法》序言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法官法》第3条规定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7条规定法官应当严格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宪法》序言提出包括法院在内的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负有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全国人大在制定《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法官法》时,根据《宪法》的规定,对于法院怎样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赋予人民法院和法官遵守宪法和法律、忠实执行宪法的义务,结合《宪法》序言赋予人民法院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义务,我国人民法院具有执行宪法的职责。
人民法院如何履行《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以及《法官法》保证宪法实施的义务呢?显然,人民法院只能通过自己的审判活动来履行。因为审判权是《宪法》赋予人民法院的主要职能,人民法院虽然还有其它的一些职能,但这些职能都是围绕审判权并为了实现审判权为目标,审判权的行使才是人民法院执行宪法的主要形式。我国宪法学家肖蔚云教授以此为依据认为法院最主要的活动是审判活动,这就说明法院的审判活动必须以宪法为根本准则和根本法律依据。
根据《宪法》第126的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这一规定并没有要求人民法院在行使审判权时须依照宪法,那么第126条的规定是否构成了对人民法院在行使审判权时援引宪法的排除呢?根据我国《宪法》第62条和第67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将第62条、67条的规定与126条的规定对比来看,我国的宪政体制决定了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以及未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的法规,均应当被推定符合宪法。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必须适用这些法律、法规,以作为审理案件和裁决的直接依据。这是人民法院执行宪法和实施宪法的主要方式,也是宪法实施的间接方式。
人民法院适用法律裁判案件本身就是实施宪法的方式,它是一种间接执行宪法和实施宪法的方式。那人民法院能否直接适用宪法来裁判案件作为其实施宪法的直接方式呢?围绕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引用《宪法》条文是适用宪法的体现,所以,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书中直接适用宪法规范来裁判案件,这符合宪法是法律的基本特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民法院在裁判案件时不能直接适用宪法裁判案件,因为人民法院无权处理违宪问题。宪法适用需要对违宪还是合宪进行判断,这不是人民法院的职责,且与宪法的规定冲突,属于司法抢滩。这两种观点的争论固然有对宪政体制不同的认识,但主要是对宪法适用的不同理解造成的。持宪法可以被法院作为裁判依据的观点认为,宪法适用不需要对合宪和违宪问题做出判断,只要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遇到没有法律规定而无法直接适用法律时,就可以引用《宪法》条文作为判决的直接依据。而持反对态度的学者则认为宪法适用特指对合宪和违宪的判断,因为宪法只能成为解决宪法争议案件的直接依据而不能成为解决普通民事案件的直接依据。况且,法院在判决书中援引《宪法》(有些学者也称之为引用宪法,其意思相同)并没有将《宪法》条文作为裁决案件、确定法律责任的直接依据,不能称之为宪法适用,最多只能称之为遵守性援引。我比较赞同这种观点。从我国相关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看,适用具有特定的法律含义:即将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作为裁决案件和确定法律责任的直接依据。而人民法院无权直接适用《宪法》处理案件,因为宪法规范只能直接适用于解决宪法争议或者宪法问题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