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顺应改革大潮 提升服务能力
顺应改革大潮 提升服务能力 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优质中医医院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近年来,我院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对中医药事业发展重视的良好机遇,坚持公益性,认真落实医改政策,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特色,把医院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为主题,以“名医、名科”带动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发展为抓手,以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原动力,用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加快发展步伐,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医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1年与2007年相比,医院总资产增加1385万元,增长比例72.51%,固定资产增加893万元,增长比例50.85%,负债减少703万元,减少比例39.99%,业务收入增长1696万元,增长比例218.28%,门急诊人次增加8999人次,增长比例11.48%,出院人数增加1737人次,增长比例72.38%,先后获市委市政府“平安单位”称号、获市卫生局“全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全县卫生综合工作先进集体”、“医疗发展工作先进集体”、“新农合工作先进集体”、“卫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2011年,我院在全市33所被测评医院中取得第四名。
2012年全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激发和调动,各项工作进一步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势态,上半年医院完成门、急诊5.8万人次,同比增长69.85%,入院2456人次,同比增长21.4%,病床使用率127.9%,同比增长
14.6%,业务收入1454.25万元,同比增长18.10%,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43.54%,下降1.84%,门诊次均费用由122.44元降到91.52,下降率25.25%,出院次均费用由3893.49元降到3769.45元,下降率3.19%;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增加105.84万元,增长率28.10%,退休职工工资总额增加4.27万元,增长率3.30%,上半年无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发生,医疗赔偿为零,患者及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达到97.3%。现将我院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医院执行力。
(一)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强化科学管理。
为加强医院管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规范科室工作及医疗行为,医院修订完善了《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疾病诊疗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法律法规汇编》、《员工手册》等系列丛书12余类1500余册,发至各科室和部门,使日常工作、医疗操作、组织管理等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医院管理步入程序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二)提升凝聚力,打造一支高效运作的团队,为医院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凝聚力是医院发展的源泉和集体创造力的源泉。我们首先从加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入手,把班子的思想统一到医院发展的大局中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做好领头雁;其次以中层干部为重点,采用送出去集训,请进来培训以及与兄弟医院相互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发挥好他们承上启下中坚力量的作用,使医院的决策得以有效地推进和落实,最终,形成全院职工一盘棋,锁定“打造全市一流中医医院”的奋斗
目标,使职工把医院当成“家”,把自己的价值与医院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努力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身边一件件事例证明着这一点:郭建国,一位与中医院建院30余年共同走来的优秀员工,把自己全部精力奉献给医院。现在,他虽然身患重病,却依然坚守岗位,坚守治病救人第一线,并且把科室管理的井井有条,业务工作连年上升,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科室”,2012年被卫生局授予“医疗名科”。任晓玲,一位从普通岗位走上中层岗位的妇产科医师,同样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医院、与科室的发展紧紧地连在一起,无论上班下班,无论白天黑夜,只要产房有危急病情,她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今年7月4日夜晚,大雨滂沱,凌晨三点钟,她接到 “新生儿重度窒息,产妇寒战、胸闷、呼吸困难,考虑羊水栓塞”的紧急电话,不顾一切地冲进雨夜赶往医院。由于天黑雨大,焦急的她连人带车摔倒在雨地里,眉骨、膝盖一阵剧痛,她知道自己受伤了,但产妇和婴儿的安危让她不能顾及自己,忍着疼痛赶到医院参加抢救,直到产妇和新生儿都脱离危险……一件件动人的实例折射着中医院人“爱院如家”的精神,是中医院走向发展不可阻挡的强大力量。
(三)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
为实现医院发展目标,落实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把各项任务按阶段分解到科室,由各科讨论后拿出实施计划,交与医院共同讨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使科室发展计划更具可行性,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落实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内部活力。一是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岗位聘用,进一步增强全体人员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爱岗敬业
和服务意识。二是按照“财政预算到单位,绩效考核到人头”的原则,实行院科两级综合考核,工资的60%按出勤情况发放,40%及收支结余的30%作为效益工资考核发放。把个人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并向技术骨干、重点岗位倾斜,坚持“临床高于医技、医技高于行管后勤”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内部活力,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一)突出中医特色,加强中医专科建设。
为了给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医疗服务,医院准确定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医工作、突出中医特色。一是先后选派22名中青年中医骨干到国家级和省级三甲医院进行深造,提高业务水平。二是实施“名医名科”战略,我院周恩庆、李顺治等七名医生分别被市、县卫生局评为“名医”。中医师李顺治每日中医门诊量60余人次,深受群众信赖。精神卫生科、眼科、内一科、肾病科获“城固名科”,业务水平在我县甚至我市同类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三是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精神卫生科2000年被评为市级优秀重点中医专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精神疾病经验成熟,疗效显著,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项目。针灸科理疗科为“省级重点针灸理疗专科”,对偏瘫、面瘫、各类疼痛、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开展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项目65项,年治疗患者2.5万人次,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已成为我院发挥中医特色的又一亮点。
(二)大胆引进培养人才,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医院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是保证中医院持续发展和保持中医特色的关键。我们除选派优秀的中青年骨干医师到三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外,鼓励西医院校毕业生考取中医学历,并对考取中医本科学历的奖励1万元,对获得中、西医双学历的医护人员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聘用、晋升等支持,与西交大一附院建立协作关系,为医院培养人才,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提供有效帮助。今年,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引进6名本科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给医院增添了新鲜血液,为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三)增强医院综合实力,拓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医院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出发点,抓住医改的强劲东风,以“增强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院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上台阶”为目标,投资800多万元,先后增添了螺旋CT、C型臂X射线机、钼靶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阴道镜、腹腔镜等医疗设备,为提高诊疗水平,增强医院发展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医疗设备的增加、对业务学习培训的重视,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已能开展颅脑创伤、脊柱脊髓损伤等神经外科手术,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胃癌根除术、胆道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腹膜外剖宫术及输卵管吻合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鼻窦镜、腹腔镜等多种手术和血液透析滤过、中心静脉置管术、肺功能监测、液基薄层细胞学分析等新技术,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更大发展。
三、抢抓机遇,不等不靠,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我们首先吃透医改精神,明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其次就是落实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医院内部活力。为了真正调动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从分配制度上下功夫,先后到多家医改试点医院学习取经,经过反复讨论、测算,制定出台了绩效分配方案,按照“财政预算到单位,绩效考核到人头”的原则,实行院科两级综合考核,把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并向临床一线倾斜。经过半年来的实践,职工工资总额较去年上半年增加105.84万元,增长率28.10%,有效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医医院实际的医改经验。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是确保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我们将深刻认识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虽然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公立医院管委会的统领下,统筹推进,取得成效的。
谢谢大家!
第二篇: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各地质监部门扎实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一场任务包干会 几多分量压肩头
□ 本报记者 杨荣坚
3月30日下午4时45分,辽宁沈阳市质监局质量处处长张林春气色凝重地走出会场,在刚刚结束的“质量和安全年”工作会议上,他的处室作为活动办公室部门,直接牵头的任务就有9项之多,在全部28项分解任务中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与他前后脚走出会场的监督处处长毕曙光、食品处处长郭赢晨同样若有所思,他们在会上领到的任务从“任务分解书”的字面上就能解读出个中沉甸甸的分量。这是记者在沈阳质监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看到的一个场景。
沈阳市质监局在国家质检总局部署“质量和安全年”工作后,深刻领会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活动平台效应对于开展全年工作的有力促进作用,该局领导班子立即着手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并力求在解决问题见实效上下工夫。在全面部署全年工作的同时,将涉及全局的重点工作分解成6个大类28项任务指标,分别落实到部门,并由责任部门牵头参与部门和各分局分工合作,按分解指标要求确保落实。通过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围绕质量宣传、质量提升、质量安全、质量整治、质量服务、质量建设,力争达到:有利于质量进步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政府监管体系和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质量责任意识和主体作用普遍加强,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基本杜绝,群众对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和谐、优化结构的作用有效体现。刚刚将任务分解下去的沈阳质监局局长隋莉并未显示出任何轻松,作为该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总指挥,她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她对记者说,实现“质量和安全年”的目标,重点是解决提升质监保障和服务社会能力问题,着力解决质监能力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和监管能力不足、对监管对象不能全覆盖等问题。我们要高起点建设沈阳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促进沈阳质监的服务优势向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转化。隋莉特别介绍说,目前,沈西工业走廊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进展顺利。该平台总投资约3.2亿元,平台内共建有9个国家级各类检测中心,其中包括: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低压防爆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家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车用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长管拖车及罐槽车、工业气瓶检测中心和加气机、大流量、热能等国家级中心实验室,还有为上述国家实验室配套的、国内一流、填补东北地区空白的电磁兼容实验室、消声实验室和地下恒温恒湿实验室。此外,还有化工、建材、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防火材料、高低压电器、电光源、压力管道检测等一批各类实验室,也将在平台建成后整合在一起。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成后,沈阳市的产品检测能力将覆盖沈阳八大优势产业的主要产品和全部重化工产品,将形成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实验室数量最多、技术装备性能水平最高、人才技术优势最集中、检测项目和功能最齐全的检测中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将处于领先地位,可以
填补多项东北地区空白,近可服务拉动本地产业发展,远可辐射中国北方地区及东北亚区域。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得到了参会企业的积极响应。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路远达说,作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国家大型企业,我们深知中国制造质量信誉平台对本土企业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从心里拥护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并愿乘此东风,让我们生产的机床质量再上新台阶。
(摘自2009年4月8日《中国质量报》3版头题)
第三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 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 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 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 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 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 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 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取得里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 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 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 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 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 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三是采取多种 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共同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典型项目包括:与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徽江淮工程咨询 服务公司”,与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合作共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与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公司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加 工车间实训基地;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利基建局等单位合作成立工程监理机构。这些项目的实施均借助了我院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投入少,见 效快,社会服务效益明显。
二、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系
毋 庸置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也由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扮演的主力军角色,这一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普通学历教育在相当长 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需 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注意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辅关系。
(一)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课 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 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 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 “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在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二)以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师 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企 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宏观上”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 业教学团队;“微观上”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项目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好地 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实 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我院将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硬 件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三类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在充分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开展社 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示范作用发挥的关系
我 院是全国百所高职示范建设院校之一,随着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我们对于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发挥辐射、影响、帮助、带 动作用是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示范作用,包括引领、带动、辐射、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广义上理解,属 于社会服务;带动一般院校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是更大效益的社会服务。
基 于上述认识,我院十分重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帮助兄弟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它们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发挥优势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 力。发挥我院水利类、土建类专业的优势,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安装工程、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为主,利用暑假面向省内院校 和全国水利院校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和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使他们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咨询、实用技术培训、鉴定 等社会服务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受训教师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教育理念 有所更新,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成为各自院校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二是构建网络,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根据地缘和业缘关系,我院与15所 省内专业结构相似的院校和省外水利类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协议,承担对本地区和水利行业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主要通过对其教师和干部培训、互派干 部挂职学习或指导、互派教师访问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让更多的院校分享建设成果,在共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一批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搭建广阔舞台。我院利用多年来与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 和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我省高职教育的第一家职教集团——江淮(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目前50余家省内外高职、中职院校、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加盟集团,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搭建了舞台。通过集团内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获得院校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院校教师获得实际工作锻炼的机会,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能力。
总 之,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在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握重点,分 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关系,将专业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
第四篇:服务能力提升从我做起
服务从心开始 为民从我做起
建设民生幸福工程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我---作为一名城乡居保人员,站在为民服务的前沿,就是要真心诚意为民着想,耐心细致为民办事,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服务对象谋取利益,为组织分忧,为百姓解难。服务从心开始,为民从我做起,创建“高效服务型人社”。
一、要提升自身能力,不能眼高手低
做大事能体现自身价值,做难事能体现自身办法,做急事能体现自身智慧,做好事能树立自身威信。没有自身能力的支撑,一切将只是一纸空文,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一要提升创新能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创新才能赢得主动,也只有创新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社部门精神,立足实际,为群众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要提升应变能力。城乡居保工作服务的面十分广泛,从自然人的生老病死,参保缴费到待遇发放,涉及人员多,人员结构错综复杂。这些纷繁复杂的工作考验着我们对法律政策的掌握能力,更考验着我们对复杂事物的应对能力。当前的经济形势,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灵活运用政策的能力,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应变能力,在维护全县和谐关系的基础上,大力服务全体城乡居民,保持社会稳定。
三要提升服务能力。结合人社部门的特点我们非常注重服务,寓服务于执法,寓服务于工作。服务能力的提升关键还是我们自身素质的提升,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要注重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服务意识强、奉献精神好、业务水平精、办事效率高的城
乡居保队伍。注重规范服务,改进服务态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参保。
二、要解放自身思想,不能丢失灵魂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是活力之源,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要不断解放自己的思想。
首先,需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服务意识有强烈与淡漠之分,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认识程度不同影响着服务水平的发挥。良好的服务意识必须存在于我们每个员工的思想中,贯穿于工作中。只有提高了认识,从思想上解放自己,才可能有更好的作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服务,看起来是小作为,但是时常会影响大局面。激发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好服务工作。
其次,需发自内心地为群众服务。真正的服务意识应该是在排除了遵守规章制度、满足领导考核标准和提高薪水三个目的之后,完全发自内心地为群众自觉服务的心理取向。由这种意识支配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虽然每个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不能把烦恼带到工作中,要知道:微笑是工作的一部分,微笑是你的责任。有人说一个员工就是一个窗口,这话很有见地。员工的一言一行不只代表他自己,还代表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和服务水平。优质服务,必须从个人抓起,要把文明意识、服务意识“吃”进肚子里,融化到血液中,并自觉地表现在一言一行上。
第三、需摆脱本位桎梏,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有大局意识。服务不是一线和业务部门或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全体人员,必须从我做起,要从思想上改变“职能部门是二线,要求可以低一点”,以及“职能部门面对的不是客人”等错误观念,服务不仅仅是对客户的服务,还包括局内部对同事对他人的服务。只有人人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整个人社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才能上台阶。
三、要体现自身追求,不能无所事事
人身的价值体现在无私的奉献,体现在不断追求完美,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是对它的很好的诠释。因此我们要有追求,不能无所事事。
一要善于学习。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不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同其他所有行业一样,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学习和探索。只有服务意识到位,才能有超前意识。
二要注重培养。我们每个人的服务意识是要逐步培养的,而恰恰是一句“您好”,一句“再见”,甚至于每一个小的细节,无不体现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我们要做到面对他人的微笑将不再是“职业性”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是与人为善,为他人服务的真情流露。只有提高了我们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我们的事业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四、要提自身高品德,不能玩物丧德
真心诚意为民着想,就是不谈条件,不讲回报,始终坚持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党和政府把我们安排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不就是要为困难群众解决问题的吗?我们就是要用对居民的深切爱心点燃起他们生活的希望之光,用对事业的满腔热情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别样的天空。
耐心细致为民办事,就是以人为本,回应需求,对前来办事的居民做到热情周到,耐心解答各种问题,热心提供各种帮助,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一句关心的话语、一次微小的帮助,就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温暖。我们城乡居保人员就是这样,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从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起,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就是一串串美丽的音符,这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就是全县居民幸福的微笑。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中,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们的服务就是冬日的阳光,使独居的老人感到人间的温暖;我们的服务就是沙漠里的泉水,使失业的人员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我们的服务就是在你困难时拉住你的那一双手,使不幸的居民获得心灵的慰藉。我们城乡居保人员就是要用心为居民服务,用奋发向上、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我们的居民带来一片灿烂的天空!
民保局:徐歆
第五篇: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县公路局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服务能力,带领党群创先争优的原动力,多举措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该局采取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座谈交流、外出学习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围绕提高政治理论、增强业务技能,组织开展和参加各类业务培训13次。在依法行政工作中,推行“首问负责制”、“一站式”审批制和限时办结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截止目前,共上报并审批平交道口21起,处理路政事案17起。以“畅安舒美”为标准,累计补植公路中央绿化带苗木52000株,行道树刷白300公里,维修、清理疏通排水沟7830余米,并加强了桥梁护管,有力得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罗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