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普通公民持枪情况对比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0:5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美两国普通公民持枪情况对比及原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美两国普通公民持枪情况对比及原因分析》。

第一篇:中美两国普通公民持枪情况对比及原因分析

摘 要

枪支管理问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这里选取中美两国为例,主要从立法层面、政治文化背景及管理措施方面对两国的枪支管理进行对比分析。美国宽松的枪支管理制度在保证公民权利得到及时保护的同时也带来了校园枪击案频发等惨剧,中国严格的枪支管理制度虽然使民众遭遇不法侵害,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无法利用枪支保护自身的权益,但更大限度的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谐,更加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美国应当加强其枪支管制,我国应当通过科学的社会管理方式,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枪支管理;持枪权;差异

中美两国普通公民持枪情况对比及原因分析

一、中国民用枪支管理的现状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3条规定:“国家严格管制枪支。”这一规定为我国的枪支管理制度确立了基本原则。我国枪支管理法对公务用枪和民用枪支进行了明确地界定,并对其使用人员、使用范围、使用数量和使用情形等都作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对于枪支管理相关的法律规范,历来一直被政府和社会严格遵守,对枪支管制的实施一直合法有序严格,这也促进了社会环境的长期稳定。涉枪暴力案件相对较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相对有所保障。

二、美国民用枪支管理的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民间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 目前大约有2.5 亿支枪在私人的手里, 另外每年还有500 万支新枪被私人购买。美国枪支问题的出现, 与长久以来形成的枪支文化紧密相关。从19 世纪末开始, 美国国内有一些管理枪支的法律规定出台, 不过绝大多数都是各州和地方上的法律。在联邦一级上, 关于枪支管制的立法则比较迟缓。1919年,国会通过《战争税收法》,规定对枪支征收10%的联邦税收, 这是美国国会最早在有关枪支问题上采取的行动。之后相继通过《1934 年全国枪支法》、《1938 年联邦火器法》、《1968 年枪支管制法》对枪支的制造和使用进行一定的限制。而1986年《火器拥有者保护法》的通过是枪支管制运动发展的一大挫折。它规定了一系列放松强制管理的措施。1992 年国会通过了《布雷迪法》, 该法要求购买手枪者需要有一个星期的等候期, 从而使枪支管制运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受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的推动, 美国于2007年12 月19 日通过了关于枪支管理的新法案,核心内容是加强对持枪者的背景调查, 禁止那些被确定为《心理缺陷者》购买枪支。美国政府对民用枪支的管理主要由财政部下设的《酒精、烟草、武器管理局》负责,简称BATF, 设7个分部, 把全国50个州划为7 个地区, 由7个分部负责有关地区的管理业务。

三、中美民用枪支管理制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中美两国政府对待持枪权问题上的态度却迥然相异。美国对公民持枪权在宪法中予以规定,持枪权成为美国民众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中国则对枪支实行严格管制,禁止民间私自持有枪支。两国对公民待持枪权的不同规定在于两国的立法、政治文化、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中美枪支管理的立法存在差异

1.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生来是向善的。这一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思想之一,在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思想后,“人性善”的思想更是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对中华文明影响深刻。古代统治阶级推崇儒家思想,宣扬人性本善理念的初衷是为了防止被统治阶级反抗,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但这一举动客观上却促使“人性善”的理念被广大中国民众接受并深深植入其灵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性善”思想下,民众无持有武器之必要,严格的枪支管制也自然顺理成章。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下简称《枪支管理法 》)第三条明文规定: 国家严格管制枪支。具体而言,《枪支管理法》对枪支的配置、制造、配售的管理从严控制。

2.《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人民拥有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美国则从立法方面赋予公民拥有武器的权利,美国法律允许公民持枪,并认为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殖民地的美国在经历美国独立战争建国并获得民族独立后,对来之不易的自由显得格外珍视,对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更是认识深刻。正因如此,枪支在美国人心目中自然成为了自由、独立的守护神,持枪权也成为上天赋予的正当权利,是其保护自身权益的最有效方式。

(二)中美枪支管理的政治文化背景存在差异

1.中国枪支管理的政治文化背景

而在中国社会中,由于较长的封建社会时代的影响,统治者所宣扬的“皇权天授”思想根深蒂固,封建统治者常以“天子”自居,民众则成为其“子民”,各地地方官也都成为当地百姓的“父母官”,百姓视政府为“君父”,希冀政府对自己的管理。这样的政府观也造就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与依赖,无需自己持有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有政府保护足矣的社会思想。

2.美国枪支管理的政治文化背景对比

在美国的宪政思想中,对政府的评价一向是谨慎的甚至是略带负面的 美国宪政学家詹姆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抵制了。”这一观点以人性恶思想作为逻辑起点,充分表达了对政府权力的警惕与不信任,认为政府也有恶的可能,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必要限制,而且,自由意志论认为人民广泛拥有武器是共和制国家的基础,人民必须有权拥有武器以约束统治者的行为来保障自身的权利和自由。美国宪政思想中对政府所持的谨慎态度和防范意识成为宪法允许民众持枪的重要原因。

(三)中美枪支管理的管理措施存在差异

1.中国枪支管理措施

中国古代总体而言实行较严格的兵器管理制度。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 年, 就曾大规模缴械:“大酺。收天下兵, 聚之咸阳, 销以为钟鐻, 金人十二, 重各千斤, 置廷宫中。”因秦前民间都持有兵器, 并无禁例, 所以军械一般都公开的摆列, 没有藏匿的需要, 检查没收并无困难, 自此开创了民间无兵器的局面, 后世王朝也基本上延及此例, 对兵器实行严格管理。就公务用枪的配备,《枪支管理法》规定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为依法履行职责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 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等人员。民用枪支则只有在猎牧区生产生活的猎牧民才可以申请配置猎枪, 且规定猎枪只能在猎牧区使用, 不能携出。就民用枪支的制造、配售等环节而言, 规定实行特别许可制度, 控制制造、配售企业的数量等。运输枪支必须使用安全可靠的封闭式运输设备, 由专人押运, 枪支、弹药必须依照规定分开运输, 严禁邮寄枪支, 或者在邮寄的物品中夹带枪支。

2. 美国枪支管理措施

美国对公民持枪权在宪法中予以规定,持枪权成为美国民众的一项基本权利,美国政府对民用枪支管理的宽松,由于其联邦体制,美国各州枪支管理制度形形色色,目前美国政府对民用枪支的管理主要由财政部下设的《酒精、烟草、武器管理局》负责,简称BATF, 设7个分部, 把全国50个州划为7 个地区, 由7个分部负责有关地区的管理业务。

四、中美普通公民枪支管理制度对公民与社会的影响

美国法律允许公民持枪,并认为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社会实践中,持有枪支的民众确实在遭遇紧急情况,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直接威胁而公力救济无法及时实现的情况下依靠枪支实现了对不法侵害的私力救济,客观上保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但与此同时,由于枪支本身具有的强大杀伤力,枪支持有人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对不法侵害者的巨大伤害甚至对其生命的剥夺。这一现象看似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绝对保护,但其实质已经超越了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界限,实质上属于一种私力救济,其结果也往往违反了法律的平等保护原则和刑法惩罚犯罪的罪行均衡原则,有悖于现代宪政法治理念。首先,公民持枪自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其实质属于私力救济,而现代法治思想倡导公力救济,原则上并不承认私力救济,私力救济更像是中世纪时期骑士之间的决斗,而对现代法治理念是一种践踏;其次,这种行为也违反了法律对公民权利平等保护的原则,尽管枪支持有者对权利侵害人开枪是为了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但枪支持有人和权利侵害人的合法权利在法律上是受到平等保护的,即使是权利侵害人,非经法律审判也不得随意侵害其权利,而枪支持有者在自卫的同时极有可能侵犯权利侵害人最为重要的权利~生命权和健康权,这难免会有违反法律平等保护原则之嫌;最后,这一行为很可能违反罪行均衡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权利侵害人可能只是轻微的侵犯了枪支持有人的人身权或财产权,法律上并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现实情况中却有可能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严重违反了罪行均衡原则。

持枪权的拥有带给美国民众的不只是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危害。校园枪击案的频发,朵朵年轻鲜活的生命之花凋零在冷冰冰的枪口之下,生命的陨落和家庭的破碎带给美国社会更多的是难以抹去的伤痛。

我国政府对枪支实行严格管制,法律也没有规定公民拥有持枪权,尽管社会生活中,当民众遭遇不法侵害,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无法利用枪支保护自身的权益,有些受害者因此丧失生命,事后无论法律如何对侵害者作出惩罚,也难以挽回受害者的生命,法律的事后救济显得苍白无力,但这种情况在社会生活中并不常见,如果政府因此而放松枪支管理,会给社会带来无尽地不安定因素,公民的生命财产权将会受到巨大的威胁,社会也会因此而变得不再和谐稳定。

持枪权并不是公民权利保护的必要条件,我国应当通过科学的社会管理方式,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李劲.中美枪支管理制度比较与公民权利保护———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12):97 [2] 罗伯特·E·沙尔厚普.第二修正案的思想起源[ J],美国历史 杂志第69卷, 1982: 602 [3] 潘恩.潘恩选集[ C]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 89 [4] 殷英华.《危险物品管理教程》.2012年修订版.出版社地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底3版

第二篇:中美两国物业管理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物业管理比较分析

发布日期:2013-07-17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成为美国新移民,来到大洋彼岸购房居住;也有人来美国购买了自己的度假屋,每年与家人过来享受假期;更有人将目前的美国房产作为投资佳选,一掷千金。无论什么目地的美国购房者,在心满意足拥有了完美的房屋后,想到的便是今后的居住,小区的管理。

美国的物业费相对中国是比较高的,例如迈阿密著名的滨海公寓Trump Tower,物业费每个月近人民币28 元/平米,一年的物业费占到房屋总价的0.9%。而上海著名的高档小区世茂滨江花园每月的物业费仅人民币5 元/平米,只有房屋总价的0.4%。面对如此高昂的物业费,很多人不理解,也很不情愿。在中国许多居住区的物业管理纠纷时常发生。例如服务质量常有不令人满意,个别居民拒付物业费,物业管理公司运作困难,服务质量进一步下降,对于继续缴纳物业费的居民是相当得冤枉。

所以,美国相对高昂的物业费,很多人总有迟疑。对于这一点,可以说,专业化管理是美国物业管理最显著的特点,业主的每一分钱都会花得让人心服口服,绝不冤枉。我们可以从中美物业管理的模式对比来看出个所以然。

关于业主委员会的性质

中国——民间组织,由业主自发票选出,监督物业公司的服务的群众组织。组织结构随意,管理模式较为松散。

美国——有限责任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运作,运作管理严格规范。

美国有些州规定业主委员会要拥有自己的网站,将业主委员会每月或者每季度召开董事会的会议上传到网上,让人们可以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

几乎所有的业主委员会都购买意外责任险,若发生大的法律诉讼,把可能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关于业主物业费拖欠问题

中国——物业公司交涉、追讨。不交物业费的业主,继续享受服务以及公共设备,导致更多业主也不交物业费,物业公司只有上诉程序追讨物业费。

美国——强制缴费如果有的业主拖欠物业费,业主委员会有权通过司法听证,将业主的产权进行拍卖,或是在业主将房产挂牌出售时,将房产扣留,不允许出售,直至业主付清物业费。有些州,例如得克萨斯州,业主委员会甚至不需要经过司法程序就可直接将拖欠物业费业主的房屋进行拍卖。

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

中国——基本物业配套服务。大多数小区物业公司的职能是维护绿化,安保,公共区域和设备的维护。游泳池、会所、健身房等都需额外付费才能使用

美国——免费、额外的高端服务。安保、车辆保管、绿化养护、洗衣熨衣、看护儿童、护理病人、代订代送报刊,通报天气预报和股市行情等贴心服务。

高档寓所有五星级酒店式服务,例如本文最初提到的迈阿密的Trump Tower,提供包括24 小时管家服务、海滩服务、客房服务、游泳池、会所、健身房、spa、商务中心、发送传真、打印,甚至可以可举行会务活动。很多物业公司定期组织业主郊游、聚餐,营造邻里之间友好融洽气氛。所有设施服务均不需再付费,已包含在物业费中。

应该说,中国大多数业主并不是不需要物业服务,不愿意交物业费,事实上他们是希望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服务,只是中国的小区物业管理以及制度等还不健全。相较而言,美国小区的管理各个环节的法制完善,业主委员会的运作方式同任何企业一样规范和专业。每个业主必须要交纳物业费;物业公司必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把业主委员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力给予最精心的服务;业主委员会则保证业主享受美好的生活良好的环境,争取小区地产保值升值。

第三篇:关于对中美两国教育的看法

关于对中美两国教育的看法

教育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教育可以让我们培养出优秀人才,中国自古以来就极重视教育,古来就有孔夫子“有教无类”,现今国家也在不断地摸索。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国,然而我们在21世纪教育却似乎有着许多漏洞。

当今世界美国教育显得特别地出列拔萃,因此中国许多人十分向往美国的教育,希望到美国接受教育。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首先我们要从中美教育的差异上说起:

一、为谁而学: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二、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三、课堂: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权。

四、师生关系: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

五、考试制度:

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六、班级人数:

中国虽明文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时间

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八、成绩单:

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的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样的机制下长达12年之久,心理压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九、教材:

美国的教材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导致许多的成年人离开计算机对数字就没了概念,连日常生活的计算都成了难题,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的强调夯实基础,才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堆堆,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十、课外生活:

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在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真正参与社会活动了。美国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寻求赞助。比如,8岁的孩子会帮人家清洗洗衣机,一次8美元,为别人演奏等等,把赚到的钱拿来搞活动。当然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也有很多是打义工的。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的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这一“静”一“动”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但我们也不能认为中国教育就是这么一无是处,中国教育也有它的特点。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

有人认为,美国的教育界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强调抓基础,既然人家还要学习我们,那么我们就应固守原有的教育传统,没有必要改进。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是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而我国教育的完善必须以抓创新来补不足。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因此,不同国家的教育比较必须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比较。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美国的教育传统是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探索出既能适应中国社会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的难点。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

第四篇:浅谈中美两国家公园的对比及启示

浅谈中美两国家公园的对比及启示

马爱萍

(传媒学院 新国10—1班 学号:201005004148)

摘要美国国家公园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美国国家公护园对生态环境的值得中国借鉴,并且美国国家公园的设立将环境生态保护上升到整个国家的义务,也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国家公园;美国国家公园;比较;启示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目前世界各国都被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困扰着,一些发达国家在国境之内建立了一系列环境生态保护区,尤以美国的国家公园最为出名,那么中国可以在其中学到些什么呢?这种美式环保又能给我们的环保思维带来什么新的冲击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2国家公园的概念

2.1什么是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National Park”,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 Catlin)首先提出。1832 a,他在旅行的路上,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他写到“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现代居民对于野生荒地,有种来自内心深处的需要,美国国家公园体制具体实现这项需求,并将这种思想与理念影响至全世界。”

————理查德.福特斯《National Park》

2.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自然风景资源(山岳、岩溶、江河、湖泊、海洋、生物、沙漠、冰川、特殊地质地貌等)和人文景观资源(名胜古迹、人类遗址、陵园、园林艺术、社会风情、城乡风貌、现代工程等),使风景资源免遭破坏,让本国人民都有机会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和辉煌的历史古迹,都相继建立了国家公园或风景名胜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美国黄石公园建立于1872。一个世纪来,全世界已有124个国家建立了2600多个国家公园,其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的2.6%。

2.3 美国的国家公园

1910 美国内政部长理查德·白林格(Richard Ballinger)倡议为各个国家公园制定“完整的和综合的规划(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Plan)”。1914马克·丹尼尔斯(Mark Daniels)被任命为第一任美国国家公园“总监和景观工程师”(General Superintendent and Landscape Engineer),丹尼尔斯认为,美国国家公园需要系统规划(Systematic Planing)。1916,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的詹姆斯·普芮呼吁为每个国家公园制定“综合性的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General Plans)”。但直到 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的综合性规划才得以开展。大体来说,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物质形态规划(Master Plan)阶段、综合行动计划(Comprehensive Action Plan)阶段和决策体系(Framework of Decision Making)阶段。

———埃德温·伯恩鲍姆《国家公园与国家遗产》

2.4中国国家公园

中国没有完全建好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只有一些地质公园或森林公园。2009年中国批准建设首个国家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目前此公园正在建设中。相比人们熟悉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在中国,国家公园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国家公园既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相比之下,国家公园通常具有保护、育乐、富民多种功能。”天津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承担了汤旺河国家公园的规划任务,在初稿里,给“国家公园”下了这样的定义。目前,汤旺河国家公园的设立正推动着第一部国家公园法案的诞生,但是道路还很漫长。

3中美国家公园的比较

中美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一样,自然风景不一样,但是我们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追求是一致性的,我们作为人类,都希望我们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而努力,所以我们有比较的基础。

美国国会在1916年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局时,已有35个国家公园和纪念地需要这个机构去管理,好让大约一亿美国人民享用。今天的美国人口已接近三亿,国家公园体系中有近400个单位,内容从各种自然景观到历史遗迹,名目繁多,其中有不少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的国家公园还在起步阶段,虽然建立了一些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风景名胜区,但是还没形成整个国家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区,我们的道路还很长,我们需要投入的精力还要很多。

在中美两国国家公园的比较中,我们发现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国家公园的建设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正在起步中。

4.美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我们应该效仿美国的环保体制,建立健全的环保机构,充实环境管理队伍。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做得显然不足,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无论是历史经验教训还是现实的资源环境状况都不允许中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国必须现在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美国在经济发达的环境下建立的环保体制值得我们效仿,尤其是国家公园体制。

“美国国家公园是美国人过去对他们自己许下的承诺。身为一个民族,他们已决意要在“进步”的摧残下,保护一小部分珍贵的荒地,为古老的森林留下生存空间”

——————理查德.福特斯《National Park》

所以美国国家公园是美国人民的一种集体意识,在中国很少人有国家公园的意识,当然这一方面是应为我们的环保意识弱,另一方面在于中国人口多,环保意识很难普及。我们应通过向美国一样的建立环保体制,比如立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普及环保知识。

5.结语

中国环保要走的路很长,从美国国家公园中我们学到了一些,从世界其他国家中,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希望中国能在以后也能成为环保大国,我们的生态环境也能变得更好,也能成为其他国家的效仿对象。

第五篇:《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的差异分析

《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的差异分析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灰姑娘》中美两国课堂案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美两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不同的教育理念下课堂的巨大差异。甄别这些差异,领悟其中的真谛,是教育追求的使命。

一、学习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其本质是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中美两位教师讲授《灰姑娘》的课堂实录,美国老师不自觉地运用了建构主义理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很大提高。而中国老师则主要采取灌输的方式,课堂教学极其低效。下面通过建构主义的四条核心理念加以简要分析。

首先,知识依赖于个体以往的构建。中美学生对灰姑娘的故事本身都很熟悉,他们都有了进一步构建新知识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美国老师引导学生引申出很多新的情境与新的问题,不断挑战学生的思维;而中国老师则停留在对故事如同嚼蜡的所谓“分析”之中,没有给学生自主构建的机会,学生自然没有任何兴趣。其次,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发生的。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顺应就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影响而发生改变。第三,学习是一个不断创造的有机过程,而不是简单积累的机械过程。第四,有意义学习是通过反思和认知冲突的解决以及对早期低水平的理解加以否定得到的。

二、学生课堂参与

“参与”作为一种能力,可为学生形成日后走上社会所需要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奠定基础,长期的正确“参与”,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态度和情感有极大帮助。案例中,中美两国课堂学生都有和老师之间的问答互动。但参与有着明显的差异。美国课堂学生的参与态度是积极的,他们对老师的提问非常感兴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中国课堂学生的参与态度消极,对老师的问题不感兴趣。真正的课堂参与是学生全身心参与,他们在和老师的交互问答中,不断思考,层层深入。

三、教师的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从“独唱”变为“伴唱”,从传播知识信息变为帮助学生选择、追求、组织和管理信息,因此是引导学生而不是改造学生。

案例中,美国教师把一个看似简单而熟悉的童话故事通过12个问题作引导,抓住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教育的目标。中国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学生消极应对的时候没有积极采取措施,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课前的预设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没有对自己的课堂设计、组织与引导进行反思,反而对学生进行了老生常谈的指责和训斥。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

四、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中国课堂少有平等的现象,上课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不可侵犯的权威,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说教者。想起了《学记》中的一段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明确地告诫我们,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发挥。

五、教学的侧重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美国课堂通过故事背后的12个设问,巧妙地将教育融入课堂,引申出众多人生哲理。而中国课堂更注重知识与技能层面的目标,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六、文本的地位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课堂教学所要完成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课堂建构的结果,教师在给学生提供素材和资源时,可以根据课程主题对文本或教材进行大胆整合,大量援引其他资源。

美国课堂就体现了这种新课程关于文本或教材的理念和课程观。教师利用《灰姑娘》故事的某些情节,创设与学生认知、成长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学生不仅读会了故事,更从中汲取了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的生命经验。而中国课堂,教师逐字逐段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仅限于对文本的理解,无法超越文本,因此课堂很无趣。课堂的价值更难以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作者单位 陕西省潼关县教学研究室

编辑 徐绒绒

下载中美两国普通公民持枪情况对比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美两国普通公民持枪情况对比及原因分析[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美两国药品流通模式比较与分析

    中美两国药品流通模式比较与分析摘 要:药品流通是指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在我国,有人把现行的药品流通模式比喻为“橄榄球”,即药品从生产企业开始,经过多层代......

    中美两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对比分析 山东大学 物理实验与化学分析学院 应急预案管理 十四组 引言:2003 年以来,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

    中美两国6种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分析报告

    中美两国6种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 (汤艳清,欧凤荣,吴枫,孔令韬) 1.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采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情绪识别测验(The Penn Emotion Recognition Test )系统......

    公民对慈善捐款的态度及其原因调查

    公民对慈善捐款的态度及其原因调查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是河南理工大学在读学生,为了解公众对社会公益性慈善捐款的态度,进而探究广大民众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及其原因,近日,......

    公推公选与公开选拔的对比及利弊分析

    公推公选与公开选拔的对比及利弊分析作者: 来源:中共包头市委组织部网站责任编辑:苏哲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2日包头市石拐区于近期进行了全区范围内的公推公选,所选拔职位是区下......

    中美贸易战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战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摘要:目前,中美已经互为对方最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双方均己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下双方......

    对安全隐患及生产的原因分析[推荐阅读]

    2,对安全隐患及生产的原因分析 排查出的各类隐患从多一依次排序:顶板一水患一机电运输一火灾一通风、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一煤矿尘一安全管理一其它方面。 (1)、顶板(形成顶板危害......

    对四风问题的原因分析思想汇报(推荐)

    尊敬的党支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