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关于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关于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规范和加强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财政部关于认真贯彻实施财政部令第35号第36号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2006〕34号)的要求,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权建设和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管理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为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但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资产“家底”不清、产权不明、账实不符、使用效率低、配置不合理、单位之间苦乐不均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等。因此,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切实摸清资产“家底”,对于进一步完善财政四项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清产核资的主要内容
(一)摸清“家底”。对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掌握资产的数量、结构和使用状况,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清理收支。对全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外收支情况进行逐项清理、核对,全面摸清各类收入的来源、性质和规模,尤其是“非转经”收入等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和资产处置收入情况。
(三)核实资金。对全省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外资产、资产盘盈盘亏和资产损失等进行全面清理核实。
(四)核实人员。全面清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实有人员结构,并登记造册。
(五)登录上网。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卡、数据、图片、方位等详细资料录入“湖北省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建立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六)健全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调剂、评估和收益等配套管理制度。
三、清产核资的实施步骤
清产核资工作按照“整体设计、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的原则,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6年8月31日前):制定下发《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办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金核实办法》等配套文件,设计清产核资报表,建立清产核资信息系统。
第二阶段(2006年9月1日-12月31日):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省直单位和市、县扩大试点,对清产核资方案、报表和信息系统进行修订。
第三阶段(2007年1月1日-2007年5月31日):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先由财政部门统一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核查,依据评估结果进行产权登记后,录入“湖北省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软件系统”;没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产权登记后,录入“湖北省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软件系统”。
四、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领导
这次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进行。财政部门要会同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抓好检查督办。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自觉接受检查。
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由省财政厅另行下发。
第二篇: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机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对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5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通知》(鄂政办发[2006]86号)及《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试行)》要求,经研究,决定于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财政部“两令”精神,按照财政部关于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摸清我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家底”,掌握资产的存量、构成和使用情况,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完善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为提高我省行政事业资产监管水平,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二、清产核资工作的总体目标
围绕深化财政四项改革,完善部门预算体系,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收入来源渠道、支出结构和水平,以及人员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状况,为理顺分配秩序、规范津补贴的发放,为部门预算编制的细化、科学化提供决策依据,为制定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及实物费用定额提供准确数据,为建立健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网络化动态管理系统提供初始数据。
三、清产核资工作范围
这次清产核资的范围,主要是指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对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附属未脱钩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办的企业(包括具有法人资格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也列入本次清产核资的范围,具体政策执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其配套政策。
四、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彻底清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债权、债务,核实单位人员状况、收入来源渠道、支出结构和水平等基本情况,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真实依据,为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初始数据。
(二)对清产核资中盘盈、盘亏、资产挂账等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清产核资政策,经申报、核实、批复后进行账务处理。
(三)核实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及其他“非转经”等有偿使用资产、行政事业单位附属未脱钩经济实体资产负债等情况。为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和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五、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内容
这次清产核资主要内容是:核查单位编制人数与实有人数,资产账账、账表、账卡、账物、账实是否相符;经费收支渠道(含预算内外的资金)、数额、用途等是否合规、真实、准确。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资产清查。是指对单位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具体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负债等。
2.收入和支出的清查。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外收入渠道和经费支出结构进行全面清查核实。3.机构人员编制清查。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人员编制进行全面清理核实。
4.价值重估。是指对单位通过清查盘盈、价值不明以及财政部门认为需评估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
5.资产核实。资产核实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及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和对收入、支出情况进行详细核对的基础上,对价值重估结果进行确认,对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损溢认定,对清出的问题和估价的结果按规定进行必要账务处理,以重新确认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各项资产价值总额和净资产的真实状况。
六、清产核资工作组织领导
这次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在省政府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具体由省政府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负责各项工作组织、协调,省监察厅提供纪律保证。
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领导,比照省里成立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一名分管财政的副市、州、县(市、区)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各地财政部门要强化责任、主动服务,积极认真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确保这次清产核资工作的数据真实可靠和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各清产核资单位必须成立清产核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挂帅,分管领导负责,成立工作专班具体承担清产核资工作任务。清产核资工作专班应由人事、纪检(监察)、财务、资产管理、后勤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分工负责,统一协调,加强配合。
七、清产核资工作时间安排
这次清产核资工作按照“整体设计、先行试点、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的原则。从2006年9月开始,争取2007年12月结束。具体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试点阶段、全面铺开阶段。
准备阶段(2006年8月1日~10月31日):制定下发《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金核实办法》等文件,设计清产核资报表,完善“湖北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清产核资模块。
试点阶段(2006年10月31日~2007年1月31日):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省直单位、行业和部分市、县进行试点,对清产核资方案、报表和信息系统进行修订。
全面铺开阶段(2007年1月1日~12 月31日):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全省范围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
八、清产核资工作方法与步骤
(一)清产核资的方法:这次清产核资工作采取自查自报与专项核查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各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将“湖北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软件买回,装到计算机上,在自查自报的基础上,由财政部门统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核查,边核查、边录入软件系统。同时,出具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或资产评估报告,财政部门根据审计或资产评估报告对单位清产核资结果进行核实批复,各单位根据批复的情况,将清查后已录入“湖北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修订,送财政部门进行锁定后,各单位不得再随意更改数据库的数据。
(二)清产核资基准日:对试点单位清产核资的基准日定为2006年9月30日,对全面铺开阶段的单位的基准日定为2006年12月31日。(三)清产核资的步骤:
1.动员培训: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组建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召开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动员大会;组织培训清产核资工作人员和单位财务人员;印制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报表和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前期准备工作。2.单位自查:各单位要按照现行财务制度和清产核资工作有关规定,认真填报单位清产核资报表,开展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在清查过程中,重点对本单位的编制和现有人员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负债进行实地盘点、清查、登记、核对;对预算内外收入来源、经费拨付渠道、数额及用途进行清查核对;对有关事项要在本部门本单位公示,形成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报告。单位一把手和财务负责人对自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并履行必要的承诺手续。同时,在单位自查过程中,边清边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缴入财政专户。
3.专班核查: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由财政部门委托中介机构对单位进行核查。主要是对各单位相关资产进行评估,对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资产盘盈、盘亏、财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损失进行经济鉴证,对单位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并出具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
4.确认批复:财政部门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或资产评估报告及损失挂账申报核销项目审核说明,对单位清产核资结果进行核实,并下达资产核实批复。
5.登陆上网:根据财政部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信息系统纳入“金财工程”建设决策支持系统的要求,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由各单位将本单位资产的账卡、数据、图片、方位等详细资料全部录入计算机系统,建立“湖北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省与各地各部门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以全面、及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变动情况,实现从“进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网络化动态管理。
6.处理整改:清查工作结束后,各地各单位要针对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从堵塞漏洞,防止前清后乱,制定整改措施入手,建章建制。同时对清产核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总结报告于2007年12月底前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将组织力量对各地、各省直单位清产核资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向省政府汇报。
九、清产核资工作要求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这次清产核资工作,按照周坚卫同志“各级政府的分管负责同志作为 问题,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在清查工作中玩忽职守、违反法律、规章和工作纪律的工作人员和社会中介机构,按照《公务员法》、《国有资产评估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根据具体情节,分别予以处罚。对在清产核资工作中积极努力,成绩显著,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三篇:关于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及办公室:
为了加强全系统资产监管和企业管理,经研究,于近期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通过这次清产核资,将有利于进一步摸清家底、界定产权,真实反映全系统各类资产及财务状况,科学评价和规范考核公司经营绩效,完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推动资产优化组合和合理流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组长:李力 副组长:李西炜
成员:相关科室和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财务科,负责清产核资具体工作。
二、主要工作及工作内容
这次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清查我系统资产、债权、债务,核实各部门人员状况、收入来源渠道、支出结构和水平等基本情况,为编制2013年各部门收支预算提供真实依据,为建立和完善我系统财务集中核算提供初始数据;对清产核资中盘盈、盘亏、资产挂账等问题,按国家与集团有关规定和清产核资政策,经申报、核实、批复后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率。
主要内容是:核查各公司资产账账、账表、账卡、账物、账实是否相符;经费收支渠道、数额、用途等是否合规、真实、准确。具体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内容。
三、时间安排及方法步骤
清产核资工作具体时间安排为:今年11月15日开始,至21日基本完成工作。
清产核资的步骤:
1.基准日:清产核资基准日为2012年10月31日。
2.部门自查:各部门要按照现行财务制度和清产核资工作相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自查工作。部门负责人对自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3.公司核查:在部门自查的基础上,由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对各部门进行核查。主要对各部门相关资产进行评估,对在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资产盘盈、盘亏、财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损失进行经济鉴证。
四、工作要求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清产核资工作,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对清查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清查小组反映,并做好改进工作;清产核资办公室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检查力度,对自查中敷衍应付的部门将予以通报;对清查中发现的由于失职、渎职造成的问题,将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证清产核资工作顺利进行。
以上通知,希望大家认真执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日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实务
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实务
一、清产核资的准备工作
清产核资的概念: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组织国有法人单位进行全面的清理、盘查及核算,摸清资产规模、数量、质量、状态和存在问题,核实确认国有资产,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体制改革的深化。
清产核资的几点理解 从工作的内容理解:清理实物性资产、核实
货币性资金。从出资者角度理解:通过对法人财产权的清理,对国有资产权益进行核实。
清产核资的其它提法:财产清查、资产清理、 2.开展清产核资的原因
资产底数不清,国家权益不明;产权不明晰;资产价值不实,各类资产损失需要处理;资产风险过大;管理水平低,基础工作不扎实;深化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3、清产核资的主要内容
户数清理、资产清查、产权界定、(价值重估)、资金核实、问题整改、建章建制
4.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准备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层层设立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职责权限,建立统一部署、协调运作机制 明确组织纪律,确保工作质量 制定奖惩考核办法
学习掌握清产核资政策,制定本部门本地区的具体要求 掌握清产核资业务知识,组织培训,做好宣传动员
5.业务准备和方案的制定
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选择技术力量强,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 提出对中介机构的具体要求 研究制定中介机构相互配合的机制 签订清产核资业务委托书
组织户数清查。按直属单位、下管一级确定范围。举办的股份公司的,要通过股东会决议。
进行清产核资前的帐务调整,解决技术性的差错。做好会计资料、实物盘点准备,基准日前结清有关帐目。6.和中介机构做好沟通协调
二
清产核资前期工作
三 资产清查工作
包括四部分内容:
帐务清理 资产清查 负债清查 收支清查
(一)帐务清理
帐务清理的内容:要求基准日之前经济事项全部入帐
①内部流转全部结清,各部门间帐帐相符 ②外部事项全部结清 ③往来事项全部清理 ④对存款帐户进行清理
2 帐务清理问题的处理
调整技术性差错 处理未完成帐项
取得资产变动事项的证据
(二)资产清查
资产清查包括:货币资产、应收帐款、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它资产清查。
资产清查的要求,是不重不漏、不留死角、完全彻底 资产清查要防止出现少报、漏报、重报、虚报的问题。
4 资产清查的内容
所清查的资产是否真实存在
资产是否已经进行帐务处理,并做到了帐帐相一致、帐物一致;
所清查资产的数量,盘盈盘亏的原因
5、重点抓好对外投资和债权清查
对外投资的清查:对投资进行全面清理,要充分关注“领导”项目,对各投资项目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投资损失要搜集证据。
债权清查
函证确认要达到50%以上;认真做好帐龄分析;采取措施防止权益损失;对债权损失要收集证据。
(三)负债清查
清查潜盈事项:债权人已经破产、注销或关闭,不需要履行还债务。债权人已经死亡、失踪,不须支付的款项。
超支挂帐清查
应付工资挂帐、应付福利费挂帐、应付税金挂帐、其它挂帐
(四)收支情况清查 1.收入的清查
拨入经费清查,预算外收入的清查,其它收入的清查 2.支出的清查
(五)表外及或有事项清查
充分认识表外事项清查的重要性
四、资产损失及确认
资产损失的类型 政策允许核销的损失 经济鉴证工作
1、资产损失的类型
政策性损失:包括住宅改革固定基金核销,企业脱钩损失等 经营性损失:经营管理失误,经济环境的变化 正常的报废,划转、处置资产等
2、资产损失的处理政策
政策性损失,一般正常核销。
职工住宅改革所造成资产损失,按全价核销住宅对应的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
国家要求脱钩等政策造成的损失挂账,在取得国家关于企业脱钩的文件和产权划转文件后,可核销脱钩企业的资产损失。
经营性资产损失的处理
1.如被投资单位或投资款项管理单位已宣告破产或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关闭以其破产财产或清算财产清偿后仍不能收回投资损失的,在取得法院出具的破产公告或破产清算、工商部门的注销登记文件、吊销证明、政府部门的有关行政决定等法律文件后,按账面价值扣除清算财产清偿后的差额部分,确认投资损失。
2.参股企业的处理
对参股投资项目金额较小,确认被投资单位已资不抵债、连续经营亏损3年以上或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的,在取得被投资单位近三年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证明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确认为损失。
3.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处理
由相关部门出具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的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管部门出具的车辆报废证明、房管或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拆除证明、安检部门的检查报告等。
4.呆坏帐的处理
(1)债务人已宣告破产、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执照或者政府责令关闭的,应当取得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政府部门有关行政决定文件,在扣除以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的部分后,对仍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确认为坏账损失;
(2)债务人已经宣告失踪、死亡的应收款项,在取得公安机关出具的债务人已失踪、死亡的证明后,其遗产不足清偿且没有继承人的应收款项,确认作为坏账损失;
(3)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败诉,或胜诉但无法执行或债务人无偿债能力,法院裁定终止执行的,确认为坏账损失。
(4)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具有企业依法催收磋商记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三年亏损或连续三年以上停止经营,并且能够确认三年内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的,在扣除应付该债务人的各项款项和有关责任人的赔偿款项后的余额,作为坏账损失;
(5)债务人在境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催收逾期三年,取得境外中介出具证明,或驻外使(领)馆出具债务人逃亡、破产证明,确认为坏账损失。
(6)对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为了减少坏账损失而与债务人协商,对逾期应收账款按一定比例折扣后收回(含收回的实物)的,根据权力机构批准文件和债权、债务双方的有效协议,以及已收回资金的证明,将折扣部分确认为坏账损失处理;
3.关于经济鉴証
六、资金核实
资金核实的概念:
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据清产核资政策,对国有单位资产盘盈、损失和国有资产价值量进行确认的过程。资金核实是一个法定过程,资金核实的结果具有法律意义。只有经过核实才能说完成了清产核资。
2 资金核实的程序
单位完成资产清查,中介机构完成清产核资审计,并完成清产核资审计报告。
国有单位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申请,按照规定提供有关资料。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复。
单位依据批复调整帐务,办理产权登记和变更手续。 3.清产核资申报的材料
行政事业单位申报的内容:基本情况,基准日的资产财务状况;资产盘盈盘运、损失情况;资产变动处理意见;其它情况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和所属企业申报的材料
七、清产核资报表
清产核报表的分类:工作底表、申报报表 几类报表的说明
第五篇:关于清产核资相关通知(最终版)
关于填报清产核资相关报表的通知
各单位(部门):
为贯彻落实**总公司及**《关于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按照**及**会计师事务所阶段报表的安排,现将清产核资近期报表有关事项及要求通知如下:
1、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是近期全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此次清产核资工作必须摸清家底,因此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按要求成立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各个阶段相关要求做好清查核资工作。
2、现将《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下发各至各单位(部门),要求逐项、逐台(件)进行清点,做到全面清查、核对。设备资产要落实到存放地及保管使用责任人,保管人本人签字确认。对于非正常状态的资产,如需减值、待报废、毁损、闲置、盘盈及有账无物等资产,需上报详细说明。
3、各单位清查后将《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填报完整,加盖公章,经单位负责人、复核人、盘点人等签字后,务于2014年2月26日前上报。对于清查不认真,清查后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按**要求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清产核资后续工作,按**阶段要求另发通知。
*******
2012年0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