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州区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现状与思考
商州区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现状与思考
商州区畜牧产业发展中心 作者:王小利
近期,商州区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围绕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寻求规模养殖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等,查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探索规模养殖发展的思路、建议和意见,为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商州区规模养殖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商州区畜牧产业发展紧紧围绕 “产业富区”战略目标,按照集中优势、突破发展的要求和“建基地扩总量、强基础保产业、提素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积极发展生猪、蛋鸡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畜牧龙头企业和发展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畜牧产业畜牧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基本实现了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分散养殖向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和大场大户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由粗放经营向标准化和商品化转变;在经济地位上,由家庭副业向独立的产业转变。畜牧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中产业聚集度高、市场特征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农民增收较为活跃的产业。
2007年以来,中、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我区按照相关精神要求,积极实施生猪规模养殖建设项目、能繁母猪补贴、蛋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以及“一村一品“建设项目,通过政策拉动,项目带动,全区以生猪、蛋鸡为重点的规模养殖发展速度较快。据调查统计:止2009底,全区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5.52万头、1.35万头、1.54万只、55.5万只,出栏分别为20.11万头、1.20万头、1.94万只、57.48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58万吨、4688吨、1288吨。全区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小区8个,规模养殖场26个,适度规模养殖场213个;发展蛋鸡规模养殖小区9个,万只蛋鸡规模养殖场6个,适度规模养殖场户118个;发展百只以上规模养殖羊场3个,规模养殖小区2个,适度规模养殖场60个;发展奶牛适度规模养殖户17个;累计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6个,实施无公害畜产品认证6个。全区以规模养殖发展为重点的畜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畜牧养殖新技术正稳步推广应用,畜牧养殖基地和小区建设步伐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和畜产品品牌优势也得益彰显。从发展状况来看,我区规模养殖具有以下特点:
1、畜禽规模养殖比重逐年上升。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建设,示范带动周边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据调查:2007年以前,杨斜镇只有宏兴猪场1个,在该场的示范带动下,2009年已发展年出栏商品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6个,年出栏100头以上养殖大户83户,大场大户生猪存栏达到7893 头,占全镇总存栏12965头的 60.9%;近年来沙河子镇柴湾、红光、石门沟、王塬等村蛋鸡饲养发展迅猛,存栏蛋鸡500只以上养殖大户48户,现存栏蛋鸡11.6万只,占全镇总存栏 13.21万只的87.8 %。据统计全区生猪存栏养殖规模占总存栏量的29%,出栏养殖规模占总出栏量的33.6%;蛋鸡存栏规模养殖占总存栏量的79.3%。
2、社会资本投资规模养殖发展快速。国家扶持生猪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后,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个体老板、返乡农民工纷纷兴建规模养殖场,有力拉动了规模养殖场快速发展,畜牧产业融资逐步扩大。
3、标准化生产水平逐年提升。近年来,我区畜牧业发展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迈进。据调查已建成和在建的规模养殖场布点合理、规划科学、管理规范,科技含量较高,并结合环保要求实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推进生态化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4、产业化程度得到提高。在推进产业化建设中,天泰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应用的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为全区生态养殖、循环经济发展树立了典范;冯湘虫子鸡养殖场充分发挥产业特色优势,打造特色品牌,虫子鸡蛋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较快发展,依托合作社,形成了“市场+合作社+规模场”的运作模式,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得到提高,全区依托合作社发展的规模养殖场占总量的75%;万头生猪示范村建设模式和养殖小区的大力发展引导畜禽规模化程度不断扩大。
二、规模养殖发展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区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发展的理念、速度、规模、社会效益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动物疫病风险和市场波动仍然制约我区畜牧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㈠畜牧产业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引起各级高度关注,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对畜牧产业化的含义、内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在大力倡导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的同时,传统养殖观念、饲养模式还占有一定比例,良种、良法推广使用仍然困难,养殖户参与意识不强。
㈡养殖户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目前从事规模养殖生产的从业者年龄层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全区的大、中规模养殖户懂技术、善管理者比例不到60%。因而,对市场预测准确度低、规避风险能力差、新技术应用推广慢,直接影响我区畜牧产业快速、高效发展进程。
㈢龙头企业和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缺乏。目前,我区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中,仅有城区2家生猪屠宰企业和乡镇10个屠宰点,均属小规模初级加工企业,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组建的专业合作社缺乏统一行业管理、合作社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产品开发方面,除冯湘虫子鸡蛋产品形成品牌以外,其他产业没有形成产品品牌,品牌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关链度低,产业链条不长不强,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畜牧产业发展,加之部分养殖户疫病防控程序不到位、质量不高,疫病风险依然存在。
㈤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任务艰巨。近年来环境保护已列入各级规划治理和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之中,而我区畜牧业发展处于传统分散向规模养殖过渡期,分散养殖畜禽粪便无害处理困难,目前采取的集中堆积处理方法简单但不够彻底,而新型无害化处理设施成本高,养殖户难以承受,畜牧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治理与发展任务艰巨。
㈥投入机制不健全。养殖总量相比全省来看,总体规模较小,难以争取较大的养殖项目,尽管国家启动实施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但扶持面小,且投资额度较少,规模养殖发展融资困难。地方配套激励机制不健全,也是制约规模养殖发展的关键所在。2009年以来受市场因素制约,影响了业主投资规模养殖发展的积极性。
三、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㈠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畜牧业的重点,作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配置资源,统筹规划。一是在规划上结合城镇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规划区域养殖用地,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推进养殖小区和 “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畜牧产业化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养殖结构,以猪、鸡发展为重点,采用养殖新技术,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处理技术和种草养畜,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压力。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种养结合,农牧结合、互动发展的原则,实现农牧共赢。四是采取多种形式消纳养殖场的排泄物,把养殖业融入农、林业中,形成猪 —沼 —菜、鸡粪—蝇蛆(蚯蚓)—优质蛋白饲料(烘干制粉)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㈡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畜禽养殖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两手抓,牢固树立抓防疫就是抓产业、促增收的观念,把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视平稳时期的监测和预防;既要做好季节性集中防疫,更要注重因病设防,抓好程序免疫,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㈢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要与工业强区战略有机结合,以畜禽产品加工增值增效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为着力点,立足我区畜牧业资源优势,大力引进畜禽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工业、畜禽规模养殖等方面的国家级或省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我区畜牧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种源供应企业,形成完整的畜牧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快速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市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兴办畜禽专业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中介组织,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畜牧业专业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化水平。
㈣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实行规模化养殖的提档升级。在技术推广上,要加大实施“科技兴牧”战略的力度,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场(户)工程,切实抓好科技示范户建设,加大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力度,使新知识、新技术落实到养殖实践之中,并迅速获得成效。要在现有规模养殖户、养殖小区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促进提档升级;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传统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养殖模式,大力推广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圈舍建设、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质量监测、统一污水处理,分户饲养的畜牧小区建设模式,倡导建设生态环保型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小区,彰显优质畜舍(如生态模式)防制动物疫病,抵御养殖风险的作用。
㈤加大畜产品开发力度,打造品牌战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禀赋商州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在全区环境省级环评通过的基础上,积极抓好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畜产品认证工作,提升产品质量,注册具有地理标志的畜产品商标,打造品牌优势,尽可能实现“订单畜牧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并互动发展,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㈥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国家扶持政策来看,连续 6年出台的 1号文件都强调增加三农投入。特别是 2007年以后,国家出台了扶持生猪和蛋鸡等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全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促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根据财力状况,设立畜牧产业发展基金,实行以奖代补促进产业发展。
第二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概念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概念
一、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规模养殖场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主要内容有:
1、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
2、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
3、生产规范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
6、监管常态化。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
二、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基本要求
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完整,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种畜禽场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1、生猪: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育肥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含5000头,下同)。
2、奶牛:存栏奶牛200头以上。配套挤奶站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运送生鲜乳车辆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3、蛋鸡: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
4、肉鸡:年出栏量不低于10万只,单栋饲养量不低于5000只。
5、肉牛: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
6、肉羊:农区年出栏肉羊5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达100只以上的养殖场;牧区年出栏肉羊10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250只以上的养殖场。
三、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采取“公司+规模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鼓励产区和销区之间建立产销合作机制,签订长期稳定的畜产品购销协议,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并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上市畜产品的品牌创建,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四、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养殖污染治理要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结合实际采取不同处理工艺对养殖场实行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量。要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规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养殖集中区,可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厂),生产有机肥料,或采取工业化处理达标排放。
总之,推动畜禽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以畜产品加工增值销售为纽带,实现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资源开发利用适度,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好标准化示范场在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条件管理、安全高效饲料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和产业经营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第三篇:南雄畜禽规模养殖管理暂行办法
南雄市畜禽规模养殖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实行生态养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我市畜禽养殖业“规范化、生态化、无害化、减量化、高效化”建设及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广东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场的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的设置、动物防疫、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畜禽养殖过程相关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是指从事猪、牛、羊、兔、鸡、鸭、鹅、鸽等列入国家和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人工饲养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场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规模化以下畜禽养殖场,但不包括畜禽散养农户。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生猪出栏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量100头以上、肉牛出栏量100头以上、蛋鸡存栏量10000只以上、肉鸡出栏量50000只以上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上述规模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其他畜禽养殖场的折算方法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613-2009)执行。
规模化以下畜禽养殖场,是指尚未达到前款数量的畜禽养殖场。
畜禽散养农户,是指基本用于自给需要而利用宅前屋后零星饲养畜禽的农民家庭。
第三条 市畜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区域的划分、畜禽养殖场的布局设置、畜禽养殖、动物防疫等畜禽养殖过程相关的监督管理。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农业、国土、林业、住建、城管、水务、市场监督、供电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畜禽养殖的相关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畜禽养殖场选址把关、初审、申报以及辖区内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等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章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和分类管理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具体划分范围按照《南雄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方案》(雄府[2017]44号)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对我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内的畜禽养殖实行分类管理
(一)禁养区内禁止从事畜禽养殖业,严禁建设各类畜禽养殖场,本办法颁布前已建成的畜禽养殖场,由市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限期搬迁或关闭,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相应赔偿;限期搬迁或关闭等具体综合整治工作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依法组织实施。
(二)限养区内实行畜禽养殖规模控制,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对不符合条件的已建畜禽养殖场依法进行限期治理或关闭,逐步清理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
(三)适养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的应当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要求,并符合产业发展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畜禽养殖布局、环境保护、防疫条件、公共卫生等要求。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各村民委员会将畜禽散养农户纳入村规民约管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村干净、整洁、有序。
对我市精准扶贫项目的畜禽养殖参照本办法的相关规 定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监督。
第三章 审批原则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 全市畜禽养殖场审核工作由市畜牧、环保、国土、住建、林业、水务等相关成员单位组成市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市畜禽养殖场建设的会审。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审批基本原则。
(一)应当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要求,并符合产业发展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畜禽养殖布局、环境保护、防疫条件、公共卫生等要求。
(二)畜禽养殖场项目须符合选址要求并经批复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
(三)畜禽养殖场选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
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3.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四)稳定和控制饲养规模总量。
1.根据土地资源可利用实际情况以及环境承载能力,全 市生猪出栏量稳定控制在60万头左右。
2.限养区内仅限原有畜禽养殖场,不再增加新畜禽养殖场户,原有畜禽养殖场改建成高效猪场后原栏舍不得再进行养殖;改建成高效猪场后需申请增加畜禽养殖量的,经初审符合相关规定的,由市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全市生猪出栏总量控制的原则,结合我市畜禽养殖的实际情况予以会审审核,适当增减高效猪场的畜禽养殖量。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审批程序。
(一)申报。畜禽养殖场申报建设前应当编制建设方案(包括场区边界范围、场区布局平面图、设计最大养殖存栏规模、生产设施与工艺设计、动物防疫设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养殖废弃物收集和贮存设施及处理措施等),由养殖业主向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南雄市畜禽养殖场建设申报表》,申报表一式三份。
(二)初审。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征求畜牧、环保、国土、住建、林业、水务等职能部门以及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对畜禽养殖场建设意见后进行初审,经初审符合条件的提交养殖场规划布局平面图、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合同、用地手续等相关材料,报市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审。
(三)会审。由市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 对提交的材料进行会审并进行现场勘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作出审核意见。
(四)督查。由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进行日常督查,对养殖业主不按批复意见擅自施工的,提交市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职能部门作出处理。
(五)验收。对建设完工的畜禽养殖场,由养殖业主向市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的签发验收意见后由市畜牧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审批许可畜禽养殖,经验收不合格的按要求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予审批养殖。
第四章 畜禽养殖场建设
第八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应依法办理以下手续:
(一)取得土地承包合同或合法场地证明(证件);
(二)办理用地手续(设施建设涉及非农建设的,还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四)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按规定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
(五)建设前依法办理选址批复手续,按程序实施先报备经实地审批后再建设;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办理的手续。第九条 畜禽养殖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二)具备相应资质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
(四)有经批复符合环评要求的具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废气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
(五)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条 畜禽养殖场应达到以下环保要求:
(一)兴办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及当地环境承载量的要求,项目建设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规定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规模化以上养殖场和涉及敏感区的须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建设,其他的须自行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备案系统登记备案;
(二)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其配套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
(三)畜禽养殖场应当实行雨污分流、干清粪,设置符合环保要求的粪便储存场所,实行无害化处理和相应的农业 再利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粪便散落、溢流;
(四)符合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一条 畜禽养殖场应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
(一)选址、布局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二)畜禽舍的设计、建筑符合动物防疫要求,采光、通风和污物、污水排放设施齐全,生产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设;
(三)有患病动物隔离圈舍和病死动物、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四)有专职防治人员;
(五)出入口设有隔离和消毒设施、设备;
(六)饲养、防疫、诊疗等人员无人畜共患病;
(七)具有合法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八)防疫制度健全;
(九)种畜禽场的动物防疫条件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管理,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本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本村集体土地的经营管理,属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的,不得租赁、流转用于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土地出租者(提供者)有义务对畜禽养殖场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第十三条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辖区内已建和在建畜禽养殖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时,应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拒不纠正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或上报市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第十四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畜禽生产经营,依法需进行工商、民政等登记注册的畜禽养殖场,应当依法取得相关登记证书。
从事种禽畜生产经营或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畜禽养殖场,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办理工商登记。
第十五条 畜禽养殖场在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后,变更场址或者经营范围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同时交回原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由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
变更布局、设施设备和制度,可能引起动物防疫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提前30日向原发证机关报告。发证机关应 当在20日内完成审查,并将审查结果通知申请人。
变更单位名称或者其负责人的,应当在变更后15日内持有效证明申请变更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第十六条 畜禽养殖场兴办者应当将畜禽养殖场的名称、养殖地址、畜禽品种和养殖规模等,依法向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进行养殖备案,取得畜禽标识代码。
第十七条 畜禽养殖场兴办者应当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并按规定加施畜禽标识。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第十八条 畜禽养殖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畜禽进场检疫和日常防疫消毒、落实强制免疫计划并建立免疫档案,并配合畜牧主管部门做好畜禽疫病检测检验和重大疫病控制等工作。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如实记录畜禽生产、防疫、用药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情况,档案记录要完整、及时,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十九条 从事畜禽养殖,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原料药、人用药、假冒伪劣兽药和其他非法添加物,禁止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禁止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养畜禽。
第二十条 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畜禽,禁 止出售含有违禁药物或兽药残留超标的畜禽。
第二十一条 发生畜禽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畜禽养殖场应当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并及时向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按照规定无害化处理。对染疫畜禽及其排泄物、垫料等污染物,要彻底进行消毒。
第二十二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疫区或者受威胁区内的畜禽养殖者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迅速、有效地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措施。
对因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死亡或者扑杀的染疫畜禽,应当送交指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禁止销售、加工或者随意抛弃病死畜禽。
第二十三条 畜禽养殖场应当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确保粪便、废水、废气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等环保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
设施档案应建册存档备查,并做好养殖污染减排项目台帐资料。
第二十四条 向环境排放经过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
畜禽养殖场应当按规定每年定期将畜禽养殖品种、规模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等情况报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鼓励养殖场将畜禽粪便作生态还田、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鼓励原有畜禽养殖场向“优质、高效、生态、无害”的高效养殖场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从源头上减少畜禽养殖污染。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法本办法规定,在禁养区建设畜禽养殖场、限养区内新建畜禽养殖场的,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依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并报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或关闭。拒不拆除或关闭的,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属地管理责成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予以拆除或关闭。
对限养区、适养区内不符合本办法环境保护相关规定的原有已建畜禽养殖场,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经限期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或拒不整改的,依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报市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拆除或关闭。拒不拆除或关闭的,由市人 民政府根据属地管理责成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予以拆除或关闭,逐步清理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一)畜禽养殖场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进行的;
(二)畜禽养殖场依法必须要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未取得并排放污染物的;
(三)畜禽养殖场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配套设施不合格,即投入生产使用的,或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正常运行的;
(四)排放畜禽养殖场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或者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
(五)从事畜禽养殖活动或者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活动,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渗出、泄露的;
(六)将畜禽养殖废弃物用作肥料,超出土地消纳能力,造成环境污染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畜牧主管部门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 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一)未按规定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而生产经营种畜禽或商品代仔畜、雏禽的或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二)不按规定加施畜禽标识的;
(三)畜禽养殖场未按规定建立、保存养殖档案的;
(四)畜禽养殖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
(五)畜禽养殖场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或使用转让、伪造、变造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
(六)畜禽养殖场的建设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变更场所地址或者经营范围后,未按规定重新申请《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或者未经审查擅自变更布局、设施设备和制度的;
(七)畜禽养殖不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的;
(八)出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畜禽、或者出售含有违禁药物或兽药残留超标的畜禽的;
(九)畜禽养殖不按规定处置染疫畜禽及其排泄物、垫料等污染物,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畜禽的。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办理用地手续或者违法占用土地或林地的,由市国土主管部门或市林业主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依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应当取得相关规划许可而未取得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在城市、镇规划区内由市住建主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在村庄规划区内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九条 市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畜牧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直接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
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3年。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依据发生变化时,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第四篇:文山州畜禽规模养殖管理暂行办法
文山州畜禽规模养殖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畜禽规模养殖的行为,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提高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州行政区域内畜禽规模化养殖规划、养殖场的设置、建设规范、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调运、养殖污染治理及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畜禽,是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经济利用为目的的陆生动物,包括:猪、牛、羊、兔、犬、鸡、鸭、鹅等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的动物。
国家和省、州对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竞技动物、实验动物等饲养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农户自繁自用的种畜禽除外。
第四条 畜禽规模养殖,是指常年存栏能繁母猪50头、商品猪100头、肉牛50头以上、奶(水)牛5头、肉羊100只以上、奶山羊100只、肉禽2000只以上、蛋禽5000只、肉兔500只以上的种畜禽场、畜禽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畜禽养殖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扶持畜禽规模养殖的发展,引导其逐步实现畜禽养殖集约化生产、标准化饲养、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规划布局、评审、技术指导、经营服务、疫病防治、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管理,定岗、定人,责任到位,建立畜禽规模养殖管理工作机制和督查制度,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
第二章 畜禽养殖规划
第七条 州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州国民经济和城乡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本州畜禽养殖发展规划,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州级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制定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发展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州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设立与备案
第九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设立具备的条件:
(一)符合城乡发展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符合当地畜禽养殖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建在规定的非禁养区内;
(三)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养殖用地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四)具备为其服务并取得资质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五)具备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六)符合环境保护规定条件,办理相关环境保护审批手续;
(七)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条 全州范围内已建和新建、扩建、改建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依法办理备案登记。备案登记工作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十一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程序: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向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报告,填写《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表》。备案申请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养殖场名称、地址、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二)饲养的畜禽品种、数量、来源;
(三)养殖场建设布局(养殖场平面布局图)、区位图、建筑面积;
(四)生产、防疫、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艺及设施设备情况;
(五)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数量、学历、技术职称;
(六)生产管理、卫生防疫措施等。
第四章 建设规范
第十二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地址选择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和村庄的下风口,且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疫情的地方;
(二)距铁路、县级以上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300米以上;
(三)距屠宰厂、其它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区域1000米以上;
(四)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完善,道路便利,供电稳定,水源充足;
(五)禁止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第十三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布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坚持科学合理、整齐紧凑,既有利于生产管理,又便于动物防疫的原则,按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4部分规划布局,管理区、生产区处于上风向,废弃物处理区处于下风向;
(二)生活区应设在养殖场大门外面的上风向或偏风方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包括运动场、文化娱乐室、职工宿舍、食堂等与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设施;
(三)生产管理区应设立行政和技术办公室、接待室、饲料加工调配车间、饲料储存库、水电供应设施、杂品従、消毒池、更衣消毒室和洗澡间等;
(四)生产区应设立畜禽圈舍、人工授精室(只进行商品畜禽生产的除外)、兽医室、隔离观察室、饲草饲料库房和饲养员值班室等配套功能性场所,牛羊养殖场、养殖小区要设立运动场、青贮窖,养羊场、养羊小区要设立药浴池,各场所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五)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应设立挤奶厅,建设规模要与设计存栏奶牛规模相适应,并配备符合挤奶卫生要求的挤奶设备设施;
(六)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应设立病畜禽隔离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间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沼气池、粪便堆积发酵池等),并距生产区一定距离,设置围墙和绿化带隔开;
(七)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内实行净道和污道分离。人员、畜禽和物资运转采取单一流向。净道主要用于饲养员行走、运料和畜禽周转等;污道主要用于粪便等废弃物运出。
第十四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养殖场、养殖小区周围建有围墙或其它隔离设施,并在生产区入口处设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室安装喷雾消毒设施或紫外线消毒灯;
(二)养殖场、养殖小区采取集中供给水方式,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的要求;
(三)排水设施完备并保持畅通,防止雨季污水满溢,污染周围环境;
(四)养殖场、养殖小区内建设专门的粪便贮存与处理场地,其位置设在生产及管理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五)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内废弃物处理区建设畜禽焚尸坑,用于对病死畜禽尸体、流产畜禽胎儿、畜禽胎衣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焚尸坑周围定期消毒。地下水位较浅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安装小型畜禽焚尸炉;
(六)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内各功能区域之间设置隔离带,以便于防火及调节生产环境等。
第十五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圈舍建设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畜禽圈舍按照畜禽品种饲养要求统一设计建造,场区设计符合《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2003)要求,力求科学、经济、实用;
(二)畜禽圈舍内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空气等条件适合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产用途、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畜禽的生长发育需要;
(三)相邻畜禽圈舍纵墙、端墙之间的距离为不少于6米,畜禽圈舍与围墙距离不少于4米。
第五章 畜禽品种引进
第十六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引种必须按规定依法进行备案。在文山州行政区域内引种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省内跨州、市引种报州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省外引种报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引种必须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引进系谱、合格证、种畜禽个体档案和遗传材料齐全的畜禽品种。
第十八条 养殖场、养殖小区引进的种畜禽符合品种标准和质量要求,引进后加强选种选配,确保优良畜禽品种的种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及时做好种用畜禽的更新换代。
第十九条 养殖场、养殖小区应从非疫区引进种畜禽,引进的种畜禽经检疫确定为健康,并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条 引进的种畜禽隔离观察30天,经当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检疫机构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生产使用。
第二十一条 实施育肥的商品生产场和小区引进畜禽时,须附具免疫情况和动物检疫合格证,经隔离观察确定为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
第六章 饲养管理
第二十二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饲养日常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畜禽品种、畜群结构要合理,公母比例要适中。采用科学工艺流程,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性能、不同生长阶段对畜禽实行分舍饲养,推广“全进全出”养殖方式,前后两批中间留有7—15天的空圈消毒净化时间。
(二)畜禽圈舍内饲养密度适宜,保持充足的躺卧空间,降低疾病的发生。
(三)饲养人员保持相对固定并统一工作服装,统一上岗,严格按照各项工作规程开展生产活动。
(四)做好畜禽圈舍防鸟、防鼠、防虫、防蝇等工作,禁止猫、犬等其它动物进入,生产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五)饲养员每天要打扫畜禽圈舍卫生,保持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畜禽健康状态,及时做好配种、接产准备以及畜禽的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六)畜禽饲养管理要遵照《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和《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管理准则》等国家养殖标准,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
第二十三条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按照不同畜禽、不同生产阶段饲喂不同的饲料,奶牛、肉牛和肉羊注意搭配青贮、块根类饲料及青绿饲料;牛羊等反刍动物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
(二)饲料添加剂应使用农业部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所规定的品种和取得批准文号的新品种。
(三)饲料产品应是取得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饲料生产条件审查合格证》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应具有农业部颁发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并按照饲料标签所规定的用法和用量使用。
(四)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应严格遵守《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有关规定。
(五)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停用的添加剂。
(六)严禁在饲料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
(七)禁止使用假劣饲料。
(八)禁止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草料及饲料原料。
(九)建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使用技术规程。
第七章 疫病防治
第二十四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须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指导下,结合当地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办法,积极开展疫病预防接种工作,建立免疫档案,并做好畜禽标识的佩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和销售未经强制免疫和未加挂免疫标识的畜禽。
第二十五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须配合各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做好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制定疫病监测计划,有计划地开展疫病监测,无监测设备和能力的要委托检测机构监测。监测抗体效价低于正常保护水平的,要进行重新免疫。监测结果为阳性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六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卫生消毒要制度化。要选用符合兽药管理规定,对人体和畜禽安全无危害、对设备无损害,并在动物体内不产生有害残留,不造成环境污染的消毒剂;要针对养殖场、养殖小区环境、进出人员、车辆、畜禽及圈舍、饲养用具等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消毒措施,选择不同消毒剂、按照不同浓度进行消毒,并定期更换消毒剂类型。
第二十七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所使用兽用药品应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有产品批准文号的GMP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并由有资质的兽医人员开具处方,在其指导下按照兽药标签规定的用法和用量使用。兽药使用要坚持畜禽不同饲养阶段科学使用药物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休药期规定。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停用、淘汰的药物和药物添加剂。禁止使用假劣兽药。要建立兽药质量安全使用技术规程。
第二十八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兽医室应在具有相关检验、诊疗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开展疫病诊疗工作。发现可疑疫病病例,要及时上报当地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进行确诊,并配合采取相应的控制及处理措施。
第二十九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现病畜禽要及时隔离,对病死畜禽及其产品实行无害化处理,符合《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的有关规定。严禁将病死畜禽出售、丢弃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第三十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严格执行产地检疫规定,出售畜禽应当提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取得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售。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畜禽。
第八章 组织管理
第三十一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可成立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畜禽品种、统一饲养标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产品销售、统一开展产地和产品质量认证。鼓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实行企业化管理,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第三十二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负责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卫生消毒、兽药、饲料使用等工作;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无人畜共患病;要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培训计划,聘请畜牧兽医专家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第三十三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须积极推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进入场区人员管理制度、畜禽出入场管理制度、兽药(疫苗)购进使用管理制度、饲料(添加剂)购进加工使用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消毒制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疫情监测登记报告制度、畜禽传染病控制措施、环保管理制度、畜禽养殖技术规程、人员培训制度、产品销售制度、报检制度等。
第三十四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配备专人负责档案记录与管理,按照农业部统一制定的畜禽养殖档案内容进行登记归档,建立规范的档案记录和生产记录,所有记录保存2年以上。档案记录和生产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每批、每群畜禽都有相应的资料记录,包括畜禽来源、品种、代次、数量;饲料来源、消耗及饲养技术;配种、分娩、成活、育成、销售或淘汰情况;发病、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及结果;用药、疫苗免疫种类、免疫时间等记录。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养殖场、养殖小区要有完整的种畜禽系谱档案和主要生产性能记录。建立种畜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有关信息,种畜调运时个体档案应当随同。
第九章 废弃物处理与污染防治
第三十五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废弃物处理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污染物排放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要求,并符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实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第三十六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采取干法清粪工艺,及时将粪便单独清出,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做到日产日清,不宜将尿、污水混合排出,不得将粪物随意堆放和排放。
第三十七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内排水系统实行雨水和污水分离,污水量产生较大的猪和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宜采用沼气发酵方式处理污水。既可以养殖单元为单位建设沼气池,也可统一进行沼气处理,并结合种植业,充分利用沼渣及沼液,防止发生再污染。
第三十八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内畜禽粪便可采用自然堆积发酵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可采用机械强化法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处理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400米以上,设在生产及生活管理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恶臭污染。
第三十九条 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规模养殖管理与项目、资金和政策性补助挂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按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43号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已经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克强
2013年11月11日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根据畜牧业发展状况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确定。
牧区放牧养殖污染防治,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当统筹考虑保护环境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激励引导。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扶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和各自职责,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 从事畜禽养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要求,并依法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的提高。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对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预
防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 的部门批准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应当与畜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畜禽养殖生产布局,明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任务、重点区域,明确污染治理 重点设施建设,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一条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三)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 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 表。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管理目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农牧主管部门确定。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应当包括: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案和措施,废弃物的消纳和处理情况以及向环境直接排放的情况,最终可能对水体、土壤等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以及控制和减少影响的方案和措施等。
第十三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 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已经委托他 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或者未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自行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的,应当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 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应当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废弃物处理工艺等有效措施,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向环境的排放量。
第三章 综合利用与治理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制造有机肥等方法,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沼气制取、有机肥生产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沼渣沼液输送和施用、沼气发电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第十八条 将畜禽粪便、污水、沼渣、沼液等用作肥料的,应当与土地的消纳能力相适应,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播疫病。
第十九条 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活动,应当及时对畜禽粪便、畜禽尸体、污水等进行收集、贮存、清运,防止恶臭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渗出、泄漏。
第二十条 向环境排放经过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
第二十一条 染疫畜禽以及染疫畜禽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病害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农牧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深埋、化制、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第二十二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定期将畜禽养殖品种、规模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等情况,报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备案情况抄送同级农牧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
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现畜禽养殖环境污染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和报告。
第二十四条 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综合整治方案,采取组织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有计划搬迁或者关闭畜禽养殖场所等措施,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治理。
第二十五条 因畜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调整以及划定禁止养殖区域,或者因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确需关闭或者搬迁现有畜禽养殖场所,致使畜禽养殖者遭受经济损失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补偿。
第四章 激励措施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应当统筹安排,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落实养殖用地。
国家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生产设施用地和必要的污染防治等附属设施用地。
第二十八条 建设和改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申请包括污染治理贷款贴息补助在内的环境保护等相关资金支持。
第二十九条 进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从事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有机肥产品生产经营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活动的,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 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产品的,享受国家关于化肥运力安排等支持政策;购买使用有机肥产品的,享受不低于国家关于化肥的使用补贴等优惠政策。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用电执行农业用电价格。
第三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发电,自发自用、多余电量接入电网。电网企业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为沼气发电提供无歧视的电网接入服务,并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多余电量。
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发电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优惠政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制取沼气或进而制取天然气的,依法享受新能源优惠政策。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支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费用给予补助。
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对染疫畜禽、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尸体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处理费用、养殖损失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十四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自愿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签订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协议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并优先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环境保护和畜禽养殖发展相关财政资金扶持范围。
第三十五条 畜禽养殖户自愿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可以依照本条例规定享受相关激励和扶持政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禁止养殖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畜禽养殖 场、养殖小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 或者关闭。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进行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者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也未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 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即投入生产、使用,或者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正常运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 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将畜禽养殖废弃物用作肥料,超出土地消纳能力,造成环境污染的;
(二)从事畜禽养殖活动或者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活动,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渗出、泄漏的。
第四十一条 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经无害化处理直 接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 出限期治理决定后,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农牧等有关部门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核查结果。
第四十二条 未按照规定对染疫畜禽和病害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具体规模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农牧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原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