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_1

时间:2019-05-12 01:2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_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_1》。

第一篇: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_1

电子设备制造行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概况

从税务登记情况来看,目前在我局现有15户企业从事电子设备制造,以加工零配件和组装成套设备为主。该行业在近年来销售收入稳定,企业的财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销售对象基本上都是财务制度健全的一般纳税人,都需要开具专用发票;有正常的进货渠道,进项票据比较合法真实。

二、工艺简介

原材料---半成品----电镀---交化

三、行业特点

(1)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功能要求变化大,价格、技术竞争较为激烈。

(2)产品周期长。因此资金回笼较慢,应收账款金额较大。(3)绝大部分生产是就来件组装,因此在税收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

四、行业税收规律

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特点的影响,生产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由于利润空间小,为谋求利益最大化,一些企业不惜以做假帐、少记收入等违法手段来侵蚀国家税收。

(2)企业对发出产品的核算不及时,延后计算销售收入,造成税款后移。由于企业资金周转周期长,资金回笼率低,多数企业采取发出产品长期挂产成品帐或不计入当期收入,由于货物未全部发清,而购货方也不及时索要发票,企业就不及时结转销售并核算相应的税金。

(3)部分企业为逃避税务机关的监控,有意不取得或少取得外购原材料发票,降低帐面外购原材料数量,人为控制产量和收入。有的企业到税务机关代开外购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在地税部门开具运输发票入帐,既虚列了进项抵扣,又虚增了生产成本。

五、评估思路

为加强税源监控,有效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上级局有关纳税评估办法,并结合我局的评估实践和我区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的特点、经营现状,建立具体的行业评估模型,以指导该行业的纳税评估。重点在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方面结合行业特点,根据相关性、配比性、确定性原理,以及企业盈利水平应与企业毛利率、增值税税负率成正比例关系。建立合理切合实际的纳税评估模型及评估方法。

一、评估方法

(一)、案头分析及主要评估指标参数

1、信息采集:评估人员在实施纳税评估前要熟悉评估对象的基本经营状况,应收集整理如下数据资料:

(1)、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及其附列资料、财务会计报表;

(2)、从纳税人申报资料中归集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凭证所反映的外购货物的数量和金额及其销售、库存和资金流情况;

(3)、“四小票”抵扣清单,并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4)、上级税务机关及我局发布的行业税负、预警下限等信息;

(5)、计提折旧、相关准备金和发放职工工资等信息;

(6)、其他经营状况,如营业外收入、包装物销售等等;

2、案头审核分析

在相关信息采集后,根据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企业财务报表及增值税有关资料计算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1)计算相关评估指标:

①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2247574.66—1969005.4)/1969005.40=14.15%

②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829111.28-1634411.19)÷

1634411.19×100%=11.91% ③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评估期主营业务利润额

412654.05—基期主营业务利润额330606.16)/基期主营业务利润330606.16] ×100%=24.82% ④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评估期营业费用150000.65+管理费用244667.88+财务费用661.31)—(基期营业费用93632.87 +管理费用218525.19+财务费用-1821.98)]/(基期营业费用93632.87+管理费用218525.19+财务费用-1821.98)×100%=27.39%

所有企业按以上①—④项指标分别排名,变动率越高,异常程度越高。⑤所得税贡献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5330.18/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2247574.66×100%=0.24% 该指标值与行业平均所得税贡献率相比较,偏离度越高,疑问越大。

⑥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的配比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57.01% ⑦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18 ⑧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51.66% ⑨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47.99% 以上⑥—⑨项指标正常值为1,偏离度越高,疑问越大。(2)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与增值税配比评估模型与评估方法 ①正常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增值税税负率是同步变动的,随着增值税税负率的增长,主营业务利润会增加,反之亦然,主营业务利润与增值税税负变动率的比值应大于1。若比值小于1,则企业存在隐瞒利润的可能。②费用评估模型及评估方法

A、根据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的大小异常程度,对营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进行评估分析。B、营业(销售)费用:主要审查广告费、运输装卸费、保险费、销售佣金及销售部门的差旅费等。看是否超标列支,支付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C、管理费用:一是审查其明细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二是对发生额大的项目着重审查;三是对列支标准、条件进行审查;四是对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D、财务费用:一是审查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是否高于金融机构同期同类利率;二是审查借款是否属于资本性支出,而利息未进行资本化。对未指定用途借款,借款利息按经营性活动与资本性支出占用资金比例,计算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2、对指标异常企业进行约谈举证或实地调查。(1)、约谈举证

对指标异常企业和有关项目,通过与约谈对象的直接交流,了解印证纳税人的相关情况,以确认其是否正常经营。一是通过与法人代表约谈,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二是通过与出资人约谈,了解出资人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关系;三是通过与企业财务人员约谈了解企业资金、销售、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实际缴税等情况;四是通过与企业销售、采购、运输、保管等相关业务人员约谈,了解企业的购销业务和库存商品的真实度。

(2)、实地查验

实地查验是印证评估疑点和约谈内容的重要过程。查验内容包含: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企业经营场所的所有权和租赁证明、原材料和商品的出入库单据、运费凭据、水电等费用凭据、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财务人员的资格证明、银行存款证明、验资报告、购销合同原件、资金往来帐和库存商品帐等等。

3、出具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并上报进行评估审理。

4、作出评估结论,纳税人自查补报或移送稽查、日常检查的处理。

5、按要求将评估资料归档。

天元区国家税务局 2009年7月9日

第二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模版

行业(产品)纳税评估模型模版

一、行业(产品)介绍

(一)行业(产品)定义

介绍该行业定义、概况、属性以及编号。

(二)企业类型划分

对该行业(产品)企业具体划分类型,并加以说明。

(三)工艺简介

简要介绍该行业(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及特点。

二、行业(产品)生产经营规律及涉税管理难点

(一)行业生产经营规律

描述该行业(产品)的主要经营规律。

(二)涉税管理难点

详细列举评估可能存在的难点。

三、评估方法

结合该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经营规律、涉税管理难点,详细列举主要评估方法。每种评估方法不是孤立存在,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应运用二种以上方法进行评估测算,相互比对和印证。

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部分:

1.原理描述

2.评估模型

3.标准值参考范围

4.数据获取途径

5.疑点判断

6.应用要点

四、印证案例

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验证案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2.数据采集来源及内容

3.确定疑点列举

4.实地核查情况

5.测算税收差异情况

6.评估约谈

7.评定处理

第三篇:行业(产品)纳税评估模型

行业(产品)纳税评估模型模板

一、行业(产品)介绍

(一)行业(产品)定义

介绍该行业(产品)定义、概况、属性以及编号。

(二)企业类型划分

对该行业(产品)企业具体划分类型,并加以说明。

(三)工艺简介

简要介绍该行业(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及特点。

二、行业(产品)生产经营规律及涉税管理要点

(一)行业(产品)生产经营规律

描述该行业(产品)的主要生产经营规律。

(二)涉税管理要点

详细列举评估的要点。

三、评估方法

结合该行业(产品)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经营规律、涉税管理要点,详细列举主要评估方法(包括运用两种及以上方法进行评估测算,相互比对和印证)。

具体评估方法表述内涵应包括以下部分:

1.原理描述

2.评估模型

3.标准值参考范围

4.数据获取途径

5.疑点判断

6.应用要点

四、印证案例

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验证案例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2.数据采集来源及内容

3.确定疑点列举

4.实地核查情况

5.测算税收差异情况

6.评估约谈

7.评定处理

第四篇: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建立的基本理念--------------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的相互结合1、实行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1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效率性和针对性。2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透明性和公平性3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互补性和协作性。4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纳税人更具税法遵从性纳税服务更具普惠性。

2、企业税务风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税务风险潜伏阶段

1、企业财务比率波动较大

2、税款计算不够准确

3、经常被动纳税申报

4、税收政策了解较少

5、内部控制制度有限

二、税务风险发展阶段

1、税收因素重视不够

2、纳税申报准确率较低

3、未关注外界税收政策变化

4、偶尔拖欠税款

5、税企关系不和谐

三、恶化阶段

1、长期被动纳税且申报数额异常

2、税务机关将其作为重点监控

3、有偷逃税嫌疑

4、业务显示异常

5、缺乏有效税收筹划

四、爆发阶段

1、企业被立案侦查

2、有证据表明偷逃税

3、遭受巨额罚款

4、追究管理人员行政及刑事责任

5、信誉扫地

6、企业破产

一、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概念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行业涉税信息筛选、整理、测算、分析归纳出行业经营特点、经营规律并建立以若干个行业指标和公认指标峰值的税控预警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形成对该行业纳税人进行评估分析的指导。

二、建立行业评估模型的意义一有效破解基层税源监控的瓶颈采集数据有的放矢避免盲目、重复参照建立税源监控台帐加强动态管理二税收分析的有效补充提供精确参考及时筛选虚假申报资料确保分析的实效性

三能充分展现行业经营规律同时有利于核实税基提高对现有税源、潜在税源的掌控能力加强行业税源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上的漏洞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增强税务管理的效能。四揭示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数据指标的配比关系反映行业涉税共性问题实现税源的长效管理同时加强了纳税评估选案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减少重复、无效劳动提高评估的精准度。五促进纳税人提高财务和税收核算水平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不断规范提高税法遵从度充分发挥纳税评估以评促管的作用。六实现两个“减负”解决“一多一少”、“一高一低”的矛盾

三、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建立原则一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基本原则税收风险管理与税收遵从理论是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二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具体原则

1、数据来源的外部性原则外部数据通常来源于三渠道一者来源于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二者来源于三者来源于的交流平台实现与国地税之间以及税务机关与工商、公安、银行、海关、财政、统计、经贸等外部职能机关的信息资源共享。2要求行业在数量、时间、空间和规模上具有可比性。

3、模型判断的动态性原则行业纳税评估遵循固定的模型评估模型建立后指标和数据应该是动态的需要经常进行维护才能真正成为安全、简便、经济的技术手段。

二、如何建立行业评估模型一行业筛选根据辖区行业管理实际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作为纳税评估模型构建对象

1、合理划分行业种类-----GB/T 475420022、所选行业应该是本单位重点税源行业、行业管理隐患较大的行业

3、特色行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比重也就是具有区域性或代表性二理清建立行

业评估模型思路

1、根据行业特点和工艺流程以产能分析为中心、以行业产品品种结构和生产工艺特点分析为切入点、依托评估指标和产能测算展开分析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评估确保行业建模工作具备科学性、适用性。

2、典型调查采集数据信息根据所确定行业尽量选择生产经营正常、财务核算较为健全、具有行业一定代表性的企业通过深入企业生产车间跟班作业结合明查暗访及与企业相关人员约谈等方式从行业特点、基本生产工艺流程、机器设备运转特点入手对影响企业产品产量的材料、工资、能耗等相关指标进行全面采集和梳理着力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和对各项要素指标的依赖程度找出税务部门容易掌握并能据以加强对企业税源监控的关键环节和要素从而总结出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雏形观看→听取→询问→采集→设定→测试→座谈企业部门及人员、协会、中介机构、主管机关

3、汇审论证组织业务人员对纳税评估模型的指标数据采集的过程、方法及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对测试结果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指标数据及其相互配比关系对行业纳税评估模型进行细化、完善和修正。有必要可以选择一到二家企业再进行测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4、跟踪维护由于外部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中如工艺、设备、工资、材料品质替代品、产品配方材料耗用、管理水平等等因此需要对评估参数、模型进行跟踪维护三建立纳税评估模型运用的主要方法基本思路1: 消耗→产量→销量→收入控制收入基本思路2:销量→产量→物耗→购进量控制进项

1、关键物件测算法是指根据企业生产产品耗用的关键性外购半成品及主要零部件数量来测算产量的一种方法。

2、单位

产品耗能测算法是指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中耗用的燃油、煤炭、水电等的数量和单位产品能源耗用标准来计算产品产量的一种方法。例如MDY型200吨棉花打包机每加工1吨皮棉用电130千瓦时140千瓦时只要采集到企业当期的棉机耗电量很容易计算出加工棉花的数量。此外像木器加工、聚氨酯软管业、面粉生产、榨油等行业均可适用此法。

3、计件工资测算法是指根据企业职工人数、计件工资标准、工资发放数额等指标来测算产品产量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采用计件工资方法发放工资的企业如地毯加工、服装加工、砖窑厂等行业。

4、投入产出测算法是指根据企业原材料的投入与产成品产出的配比关系来测算产品产量的一种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主要原材料容易控制且原材料投入与产品产量有固定关系的行业如纺织配件行业产品多达上千种单位产品的电费和工资很难核定但通过分析发现企业投入生铁与产出铸铁铸铁加工成纺织配件两环节中除正常损耗外投入产出的重量比例与生产的产成品量存在着固定关系因此选择投入的生铁和铸铁作为计算产成品的参数可以计算出企业实际生产量。此外化工行业、塑料生产行业也适用此法。

5、财务指标估算法1平均毛利率法收入估算数产品销售成本/1-行业平均毛利率2周转期法年收入估算数企业正常收帐天数平均应收帐款3603工资提成法收入估算数 销售人员工资总额-销售人员保底工资总额/销售人员工资平均提成比例

一、大米加工企业概况大米加工生产的主要经营环节有采购、加工、销售三个环节其中加工环节是评估的关键环节而容易出环节是采购、销售环节

二、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一工艺流程在加工环节就是将水稻

原粮加工为大米的过程其一般工艺流程为稻谷→烘干→砻谷→抛光→分级色选→成品米包装六个步骤。根据成品米的品质普通米和精制米流程略有增减。二生产特点大米在加工中除主产品大米外还有较大比例的稻糠和碎米渣等副产品同时产出并且副产品的产出比例也会随着大米的精制程度而提高。从这一特点看我们在分析大米加工企业的税负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成品米的精制程度和副产品产出率对纳税的影响。

三、存在的涉税问题大米加工企业财务核算特点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收购农民个人出售的自产农业产品时自行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核算按照买价的13扣除率计算抵扣税款。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米加工企业存在着较大管理难度。从具体环节看存在的主要税收问题有一在水稻收购环节虚构收购业务。一是虚构收购数量二是虚构收购价格以达到多抵扣税款和多列成本的目的。二在加工环节上水稻耗用量及产品产出数量核算不实。即人为降低成品产出率隐匿成品以备账外销售或是多列水稻耗量以冲减虚增的水稻购入量。三在销售环节上隐瞒销售收入。一是隐瞒因降低产出率而列为账外经营那部分产品的销售额二是对购货方不索取发票部分销售降低价格入账以隐瞒收入或冲减账面数量。

四、评估模型及主要参数一投入产出法测算评估期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投入原材料数量×投入产出比-期末库存产品数量×产品平均销售单价产品单价可以与网络报价相互校正。大米产出率入账成品大米数量÷账面耗用水稻数量碎米渣产出率入账碎米渣数量÷账面耗用水稻数量稻糠产出率入账稻糠数量÷账面耗用水稻数量标准值普通米出米率

71出稻糠率29精制米出米率68碎米率4糠稻率28。通过对大米产出率的计算与可供参考标准出米率对比产出率低于参考值的可能存在隐匿成品米产量的嫌疑应结合副产品产出率及包装物耗用量进行纵向比对分析以确认疑点。防止企业将精制米销售申报成免税的稻糠收入通过出米率列为疑点进而分析出少计应税收入。二能耗法评估期产品销售收入测算数∑评估期耗电金额评估期单位产品耗电定额评估期初产品库存-评估期末产品库存×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单位能耗生产定额普通米电费6元/100kg水稻精制米电费7元100kg水稻。单位成品包装物耗用定额普通包装4.0元/100kg精包装20元/100kg参考值需根据具体规格品种确定。三毛利率法毛利率某产品的评估期销售价格-产成品成本/某产品评估期销售价格毛利率差异率本企业产品类型毛利率-该产品行业毛利率/该产品行业毛利率×100 四平均收购价格率法通过按月采集原材料收购价格情况测定出每月的相同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波动曲线。通过收购价格的变动比较可发现企业疑点问题。评估标准值2008年原料、成品、副产品单位价格水稻收购平均单价普通水稻194元/l00kg大米销售平均单价普通米300元/l00kg精制米360元/l00kg 大米价格因包装及经销等原因变化较大副产品销售平均单价大糠40元/l00kg皮糠170元/100kg:碎米200元/l00kg。评估标准值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变化否则影响评估准确性。五运费配比法企业发生的运费与收购量、销售量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企业的运费发生额推算出企业农产品购进数量及销售数量。评估模型评估期产品销售收入测算数评估期运费发生额吨产品运费发生额

评估期初产品库存—评估期末产品库存×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一、企业基本情况2009年1—6月某粮食加工企业申报销售收入2674344.50元其中免税收入稻糠140000.00元碎米64000.00元计提销项税额321144.79元当期发生进项税额357276.44元进项税额转出20827.17元应纳增值税0元期末留抵税额15304。48元。2009年1-6月销售精制大米63505袋每袋lOkg单位售价3.89元/kg取得收入2470344.50元销售稻糠280000kg单价0.50元/kg取得收入140000元销售碎米40000kg取得收入64000元。从农民个人手中收购水稻1052000kg平均单价1.98元/kg全部生产领用生产车间支付电费70126.30元外购包装纸袋80000个生产领用68140个支付生产车间工人工资40030.00元共入库精制大米63136袋计631360kg2007年年末库存大米5800kg2009年6月末库存大米21lOkg。

二、案头分析评估人员从企业报送的有关资料对该公司进行了实地调查前的案头审核资料显示该公司主要从事精制大米加工、销售2009年1-6月精制大米销售平均销价为3.89元/kg结合日常掌握水稻收购价格不超过2.00元/kg按照大米加工行业可形成应纳税增值税的纳税临界点增值率为3.89×1.13-2.00/2.00120明显高于纳税临界点增值率标准值78。如果一定期间内企业存货量增加不是太大应形成增值税及所得税而该公司申报信息反应纳税为零申报明显异常。按大米加工行业调查分析方法中测算的精制大米的经济指标为水稻出米率68碎米出米率4稻糠产出率27-28每加工1OOkg水稻耗电能为7.00元工人工资4.00元不等。据上述指标调查人员进行了测算。按照大米加工行业税负调查分

析测算的平均指标测算出的该企业2009年1—6月应加工水稻与生产出大米的数量值。

1、产出率631360/1052000×10060比行业平均低8个百分点按行业的平均产出率计算应产出大米量为1052000×68715360kg与账面数相差84000kg。

2、测算单位1kg定额耗电为70126.3/10520000.066元/kg低于行业平均值的6如按行业平均定额计算应水稻加工量为70126.30/0.071001800kg加工量应比账面少50000kg左右。

3、测算工资费用定额为40030.00/10520000.038元/kg比行业平均值低5如按行业平均定额计算应加工水稻量为40030.00/0.041000750kg加工量应比账面少近50000kg。

4、按企业包装袋出库数量测出的大米产量为68140个×lOkg681400kg按出库包装袋所能包装的大米反推算其水稻加工量为681400/681002058kg。综合上述指标计算、分析、对比调查人员认为可能存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论从入库和出库的水稻数量上看还是按定额能耗和工资支出上看大米的产出率、碎米的产出率和稻糠的产出率均低于行业标准值很多按碎米和稻糠的产出量来测算按定额能耗和工资支出来测算1—6月份水稻加工量都应在100万公斤左右因此企业可能存在利用收购发票虚假收购水稻行为二是按测算出的水稻加工量计算大米的实际产量为1002000kg×68681360kg与账成上记载的631360kg大米也存在差额可能存在隐瞒大米产量的行为这些都应与企业进行约谈才能弄清企业的真实情况。

二、实施约谈带着上述测算出的数据和分析出的疑点问题调查人员在履行法定程序后与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了约谈在详细的数据指标和科学的逻辑分析面前企业如实地承认了存

在的问题。

1、对账面记载加工水稻量1052000kg企业负责人承认为增加抵扣税额和支付一些不能入账的费用采用虚假收购业务的方式多入库水稻5万公斤单价2.00元共100000元应做进项税额转出100000×1313000元。

2、按扣除虚假收购水稻5万公斤后的实际水稻加工量100200kg与按电耗和工资费用标准计算的水稻加工量相吻合按68的平均产出率计算1-6月大米产量681360kg与账面记载的631360kg大米相比隐瞒大米产量50000kg同时也验证了包装物出库可包装的大米产量应在68万公斤左右按大米平均售价应补增值税50000×3.89×1325285元。经计算扣除留抵税额该企业合计应补增值税22980.52元由此不难计算出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其他税种。综上纳税人表示认同并及时补缴了税款。至此经调整后该公司大米生产入库数为681360kg产出率为68大米销售收入为2470344.5050000×3.892664844.50元应纳增值税22980.25元税负0.86综合考虑到库存材料增加因素对增值税的影响285036.00×1748456.12元后的增值税税负为2.68。利用上述指标和方法在对其他8户生产规模较大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约谈、评估中补缴税款3.84万元调减进项税额13.68万元。一行业特点

1、设备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由于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为窑炉投入生产原料点火后生产必须24小时连续运转中间不能停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设备的良好状态和产品成本的正常。如果发生停产将会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2、原材料投入比例固定。虽然企业炉窑生产能力不同但石英砂、白云石、纯碱等原材料投入数量、比例相对固定特别是作为助熔剂的

纯碱单位产品消耗量行业标准固定而且企业购进纯碱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耗用纯碱数量易于监控。

3、产销数量相对均衡。由于玻璃为不间断连续生产正常情况下企业货物销售数量与生产数量应当大致均衡如果一个时期内销售数量远小于生产数量则必然会形成大量库存积压。二生产流程生产流程为将石英砂、纯碱、白云石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窑炉高温熔融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辊台的辊子转动把玻璃带拉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就得到平板玻璃产品。浮法与其他成型方法比较其优点是适合于高效率制造优质平板玻璃生产线的规模不受成形方法的限制成品利用率高易于科学化管理和实现全面机械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连续作业周期可长达几年有利于稳定地生产。示意图如下配料投料熔化锡槽退火成型切装

1、设备生产能力法窑炉熔化量计算公式评估期产量吨评估期日产量吨×评估期实际生产天数×1-成品破损率评估期日产量吨窑炉日熔化量吨×产品产出率×成品成型率评估期实际生产天数评估期天数-故障停产天数-日常检修天数因故障停产须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实。日常检修天数参考范围指标名称正常值上限下限日常检修天数230

第五篇:《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

指南》的通知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稽查局:

为进一步推动和指导2010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调查、纳税评估及税收检查工作的开展,省局组织制订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你们,请参考执行。

各地要根据《指南》确定的基本原则,运用《指南》确定的具体纳税评估方法及纳税评估模型,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开展医药制造行业的纳税评估工作。由于编写时间较为仓促,《指南》难免存在不全不妥之处,各地在实际运用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省局(所得税处)。我们将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二○一○年四月六日

(对下只发电子文件)

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第一章 行业概述 第一节 基本情况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医药制造业可分为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七个子行业。

一、行业特点

(一)GMP认证

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医药制造行业必须经过省级以上药监局的GMP认证(英文表述为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中文表述是“良好作业规范”,或“优良制造标准”)方能进行生产销售。

(二)科技含量高

医药制造行业科技含量高且知识产权密集,药品配方具有独特性和保密性,部分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根据药监局统计,2008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申请581件,新药证书申请236件,新药生产申请270件,按新药管理1190件,新药补充申请355件。

(三)生产工艺较复杂

医药制造行业产品品种繁多,生产工艺较复杂;各类制药生产工艺流程差异较大,且需要购买专业的生产流水线和设备进行生产。

(四)销售模式特殊

医药制造行业绝大部分产品通过具有资质的经销商或医药公司销售给医院和患者。只有很少部分的特殊药品是厂家直接推广至医院和患者。

二、行业监管

药品属于特殊商品,行业监管严格。

(一)医药制造行业监管部门主要是各地的药监、农业、卫生部门。

(二)研发的各类新药需通过药理、临床试验后,经药监部门批准取得生产许可和批准文号后,方可进行生产销售。

(三)药监局按照GMP认证规程标准,定期不定期地对厂家进行检查,厂家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按照GMP认证规程执行。

(四)非处方药可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但必须报送药监局审批后方能实施,处方药一律不得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五)企业每年生产的所有产品,都要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填报《药品、医疗器械、药包材企业基本情况表》和《药品品种情况表》。此表能够反应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利润总额、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产量(数量和计量单位)和生产的批次号等信息。

(六)GMP认证中“生产计划规程”要求企业对每一药品生产都要制定计划并存储待查,“中药收购规程”中要求企业对收购中药材的品名、规格、数量、产地、来源和采收(加工)日期严格地进行记录备查。

三、销售流程

(一)一般流程

此类销售流程环节多,费用高,竞争激烈。

(二)招标类流程

此销售流程主要适用生产人用、兽用疫苗企业,而销售量受企业在政府招标中是否中标影响非常大,药品调配各地疾控中心或防疫站时费用高。

(三)特殊流程

此类流程属于特殊药品销售流程,不受药监局对处方药必须经过中间环节的限制,但因药品需通过专家宣传推广到医院,故专家推广费高。

第二节 生产工艺

医药制造行业生产工艺多,药品生产流程大致分为四大类,详见图示:

此工艺流程包含片剂、颗粒制剂、胶囊剂产品。

此工艺流程包括注射剂、口服溶液剂、喷雾剂、酊剂等产品。此工艺流程为兽用疫苗产品。此工艺流程为人用疫苗产品。第三节 财务特征

(一)价格定价多样 医药制造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一是在省物价局核定最高零售价幅度内定价,二是政府招标价格定价,三是按照出厂价随行就市定价。

(二)利润差别大

据测算2009年利润水平普遍比以前有较大增长,但根据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种不同,利润差别较大。

(三)费用比例高

管理、营业(销售)费用占总费用比例较高,其中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研发费用、工资所占比例大。

(四)内控严格

企业为内部控制需要,原材料和产成品分别存放且分开核算,成本按照产品种类结转;在费用支出相关科目中设置三级、四级明细科目,便于控制核算各类费用的支出。

第二章 税收征管

一、税源状况

截止到2009年底,我省共有医药制造业纳税人783户,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583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户,具有所得税管辖权的纳税人448户。

2009,该行业的一般纳税人申报应税销售额2038731万元、应纳增值税137886万元、免税销售额31388万元,增值税税负6.76%;企业所得税纳税人预申报营业收入1080896万元、利润总额55041万元、应纳税额24475万元,所得税贡献率2.26%。医药制造业增值税、所得税入库税额分别占全省增值税和所得税的2.70%和1.58%,其中收入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雅安、资阳、绵阳等地区,占全省收入的74%。

二、税收管理风险

(一)产量监控难

由于药品品种多、规格多,且配方涉及商业机密,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其原料投入、产品产量情况;产品品种单一的企业,由于涉及的商业机密,不愿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药品配方,因此造成税务机关监控纳税人的药品产量困难。

(二)销售价格监控难

纳税人生产销售品种多,价格结算比较复杂,虽国家规定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的价格管理办法,但各纳税人通常根据经营的需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了各自的价格结算办法,纳税人也通常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给税务机关监控销售价格带来了困难。

(三)纳税人销售数量核实难

纳税人的营销模式特殊,赊销和代销情况较多,对监控货物是否已发出,判定是否实现销售,及对销售数量的监控带来困难。

(四)税前扣除核实难

纳税人所处行业是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生产准备投入较大,且药品可替代性强,市场竞争激烈,纳税人为生存、发展需要,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费用较多,使税务机关对成本费用的归集、划分,以及发生的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的核实带来较大困难。

(五)涉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实难

医药制造业中的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和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都涉及到农产品的采购,由于增值税政策中对农产品抵扣的特殊规定,使税务机关对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实较难。

(六)关联交易监控难

由于税收优惠等因素,部分纳税人利用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到达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目的,给税务机关管理带来困难。

第三章 通用评估

为进一步强化医药制造企业税源管理,降低该行业税收征管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税务机关应当运用纳税评估手段对纳税人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筛选评估对象;对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对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第一节

基本方法

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开展,主要依据有《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的通知》(国税函(2005)120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6)119号)等。纳税评估的数据来源包括CTAIS征管系统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和财务数据,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及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纳税评估基本方法有:

一、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二、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三、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四、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五、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

六、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七、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第二节 基本模型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大致分为趋势分析、结构占比、配比比率分析等类别。其中,趋势分析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及幅度;结构占比分析是测算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分析各构成内容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配比比率分析是将若干关联项目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相关项目间的变动是否匹配。现将部分指标的功能、模型及应用方法描述如下:

一、增值税税负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将应纳增值税税额与应税主营业务收入作比较,判断企业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2、评估模型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本期应税销售额×100%

3、参考指标

2007年7.09%;2008年6.73%;2009年6.76%。(系我省2007年、2008年、2009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增值税平均税负)

4、疑点判断 将企业实际税负率与基期税负或同期同行业税负率进行比较,税负差异率超过一定幅度(含正负),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申报异常。

5、评估要点

增值税税负率属综合类分析指标,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较多,如季节、价格、产品结构等等。因此,该指标异常时,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多角度分析,重点核实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判定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少提销项税额、扩大进项抵扣范围的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将应纳所得税额与营业收入作比较,判断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2、评估模型

所得税贡献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营业收入×100%

3、参考指标

2007年1.25%;2008年1.5%;2009年2.26%。(系我省2007年、2008年、2009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所得税平均贡献率)

4、疑点判断

将企业实际贡献率率与基期或同期同行业贡献率率进行比较,贡献率差异率超过一定幅度(含正负),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申报异常。

5、评估要点

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属综合类分析指标,影响因素较多,如内控管理、利润水平等。因此,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异常时,需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核实应纳所得税额,判定企业是否存在不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问题。

三、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作比较,分析成本与销售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从而找出疑点。

2、评估模型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值=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以下情形视为异常:(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说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呈下降趋势,但成本下降明显低于收入下降,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

(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说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呈上升趋势,但成本上升明显高于收入上升,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说明企业成本上升而收入下降,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明显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重点核实以下方面,以判定有无多结转成本的情况:

(1)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正确且前后期是否一致;(2)按产品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产成品的勾稽关系验算销售成本的总体准确性;

验算公式:销售成本=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在产品年初余额-在产品年末余额+产成品年初余额-产成品年末余额

(3)销货退回是否冲减相应的销售成本;

(4)享受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是否将销售成本转入处于纳税期关联企业的销售成本。

四、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将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变动作比较,分析利润与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

2、评估模型

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值=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 其中:营业收入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其他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其他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其他业务收入)×100%

营业利润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本年其他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其他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其他业务利润)×100%

3、疑点判断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以下情形视为异常:(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说明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下降,但利润下降趋势明显高于收入下降,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说明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上升,但利润上升趋势明显低于收入,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说明企业收入上升,利润反而下降,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结合多项指标综合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结合费用率指标重点核实期间费用,判定企业有无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的问题。

五、主营业务成本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分析企业成本、收入是否匹配,从而找出收入或成本可能存在的疑点。

2、评估模型

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与当地同行业同类型同规模企业相比,主营业务成本率过高或过低的视为异常。

4、评估要点

主营业务成本率异常,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多计成本的情况,应分别核实成本和收入。

六、费用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对期间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判定期间费用列支是否合理,找出多列费用的疑点。

2、评估模型

费用率=(本期销售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与当地同行业同类型同规模企业比较,费用率相差较大,视为异常。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重点核实以下内容:(1)销售费用:各项销售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销售费用和销售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

(2)管理费用:各项销售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是否把资本性支出项目作为收益性支出项目计入管理费;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列支是否合法,筹资业务是否真实,利息列支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比例。

七、存货周转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分析存货周转情况,判定销售实现是否异常。

2、评估模型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3、疑点判断

与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存货周转率超出常规、出现突高突低的现象视为异常,需进一步分析原因。

4、评估要点

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应结合其他有关指标进一步核实收入、成本。

八、应收(付)账款变动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是否异常。

2、评估模型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3、疑点判断

与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超出常规出现突高突低的现象视为异常,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判定企业是否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4、评估要点

如果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需结合收入、成本的相关指标重点核实往来款项,其要点是:

(1)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业务是否真实;(2)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是否隐瞒收入;(3)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是否虚列费用。评估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纳税人所处地区、生产经营规模、内控管理水平、产品类型、生产季节、市场竞争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包括涉税指标与财务指标,采取多种方法,实施全面深入的审核评析。如通过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进行连续多期配比分析,确定收入波动、利润变动与税款波动的协调性;通过对营业收入、期间费用的连续,多期配比分析,可以确定成本、费用发生的规律性,同时也可确定成本、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情况;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所有者权益等期初、期末数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收入确认的合理性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以辅助评估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科学评估、有效评估。

第四章 重点评估

一、增值税

由于医药制造行业实行准入制度,从医药制造企业的设立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较严格的规范。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设立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药品生产采取GMP认证管理,因此药品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出厂都有严格监控。结合医药制造业的这一特点,核实纳税人产量、销量、销售收入,评估是否存在隐瞒产量、销量和收入不入账或设账外账,虚增进项等情况。

(一)利用生产管理规范评估产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纳税人生产药品执行《生产计划管理规程》,可将纳税人按生产计划完成的各种药品生产记录的数量与纳税人会计数据核对;对疫苗、注射剂等制造企业,由于产品数量在药监等部门备案,也可将备案数据与纳税人会计数据核对,以核定评估期产量。

2、评估模型

从药监局或畜牧局取得的某批号药品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号药品入库数量=1 或某批号药品生产计划完成的生产记录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号药品入库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产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纳税人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产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要与药监局或畜牧局沟通协调,确定所评估期间的药品种类、规格、批次及批号,从第三方取得数据或生产记录数量与账列资料要相对应。

(二)利用物料管理规范评估产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纳税人的包装领用标签管理有严格规定,每张标签对应相应的产品,可将标签使用数与纳税人账列产品数核对,评估产量。

2、评估模型

某批次、规格的药品使用标签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次、规格药品入库数=1 某批次、规格的药品使用标签数量=领用数-残损数-剩余数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产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企业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产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要了解纳税人的标签管理规范,依据标签取得的数据要与账列资料相对应。纳税人印有与标签内容相同的药品包装物,也是按标签管理的,也可采用同样方法评估产量。

(三)利用产品销售管理规范评估销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药品销售有严格管理,每批药品销售都有跟踪记录(包括品名、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将记录的销售数量与纳税人账列销售数量核对,可评估销售数量是否属实。

2、评估模型

根据产品销售规范记录的某批药品销售数量÷纳税人对应批次药品账列销售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纳税人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销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根据企业销售管理规范,厘清销售药品品名、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核对的品种要与账列销售品种相对应。

(四)利用研发费用评估收入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大部分药品制造企业都有研发费用支出,研发费用与销售收入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可根据纳税人的研发费用测算销售收入。

2、评估模型

研发费用支出÷研发控制比例=评估销售收入 评估销售收入÷纳税人同期账列销售收入=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收入问题;比值小于1,再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属于正常。

4、评估要点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是纳税人有研发计划且研发费用按销售收入下达,纳税人研发费用归集必须准确,执行了规定的研发比例。

(五)销售费用评估收入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激烈,销售费用占期间费用比例较大,为抢占市场,纳税人通常采取销售费用与营销业绩挂钩方式,两者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通过销售费用测算销售收入或数量。

2、评估模型 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各营销人员的实际报销费用÷纳税人规定的报销比例

或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片区经理奖金÷纳税人规定的奖金计算比例

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纳税人同期账列销售额或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隐瞒收入问题;比值小于1,再进一步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属于正常。

4、评估要点

由于纳税人营销费用列支政策不一,需要了解纳税人的营销模式,纳税人要准确提供营销人员报销的销售费用或片区经理的奖金发放明细。

(六)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法

1、评估原理

在生产经营正常、生产销售产品稳定、药材市场也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纳税人药材购进也相对稳定。可通过对不同时期农产品购进情况的对比分析,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增进项的问题。

2、评估模型

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农产品收购发票所列进项税额÷所有进项税额×100%

3、疑点判断

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与前期(或基期)比,指标值应比较接近,如发生较大波动,则为异常,可能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增进项问题。

4、评估要点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是纳税人生产稳定且药材采购未发生大的变化,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药材价格相对稳定。

二、企业所得税

医药制造行业的财务现状一般情况下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特征,即前期开发费用高,后期营销费用高,产品直接成本低,尤其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特配方药品的企业更为突出。药品的直接成本项目配比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产品质量和效能,所以同一品种的药品直接成本变化是相对较小的,在纵向比较连续几年成本变化率是否异常的基础上,应将评估重点放在收入和“两高”评估中。

(一)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单位产成品原材料的耗用通常是在一个固定期间。通过分析产成品中原材料的耗用率,可以判断出企业的成本是否正常,收入是否全额入账。

2、评估模型

某产品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该产品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该产成品成本×100%

3、疑点判断

低于预警值属于正常;高于预警值,则为异常,应分析纳税人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税所得额等问题。

4、评估要点

通过计算出的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作为预警参考值与评估期分析比较。在评估中可以采取对该企业的主要产成品中的某种主要原材料占所有原材料的比例来评估成本结转的准确性。

评估人员可进一步通过同一产品生产线所有生产批号下依次计数流水号的始末值来确定产成品的生产数量,结合库存数,核实产成品的销售数量和金额。

(二)包装物消耗评估法

1、评估原理

每种药品都要通过接触性包装和外包装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所消耗的包装物是大致相同的。通过对其评估分析可以判断产成品产量和产成品库存及其销售量是否正常。

2、评估模型

包装物消耗变动率=(本年包装物消耗数量-上年包装物消耗数量)÷上年包装物消耗数量×100%

3、疑点判断 如果在某个评估期包装物耗用率明显增长,则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少计产量和销售收入或多列包装物费用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评估人员通过对药品的接触性包装物、外包装物的标识、规格以及消耗量来确认其产量和销量。评估中要细分出企业的主要产品和主要包装物,通过对该产品耗用包装物量的平均值计算,得出一个大致的预警参考值与评估期分析比较。

(三)研发费用评估法

1、评估原理

研发费用在一定期间是基本稳定和平衡的,人员工资和主要设备以及科学实验的费用等主要项目均可通过纵向比得到比值,通过比值的比较可以判断企业研发费用的合理性。

2、评估模型

研发费用变动率=(本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100%

3、疑点判断

研发费用变动率在某突然走高,且企业又无新产品或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为异常,企业可能出现虚增费用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评估人员应将近几年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进行纵向比较,有同类企业数据的还可横向比较。对某项研发费用项目增速明显较大的,应重点核实,如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要结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核查。一般情况下企业研发要经过立项、备案(审批)、实施、科研成果、产业转换等过程,评估人员要通过该过程控制进行评估。同时要关注科研费用列支项目是否合理,有无将其他费用挤进科研费用,或将有比例扣除的费用挤进科研费用中全额扣除。

(四)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在销售额相对稳定或者在没有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发生额是相对稳定的。税法规定了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限额标准,企业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支出是不允许超出扣除限额的。

2、评估模型

(1)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变动率=(本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上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上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 ×100%(2)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税前扣除额≤销售(营业)收入合计×15%或30%(30%执行时间: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3、疑点判断

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在某增长较快的,且无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虚增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情况。

4、评估要点

根据药品法律法规的规定,处方药是不允许发布广告的,非处方药的广告发布要向药监部门报批并有投放期限(可在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要注意区分业务宣传费和药品推广费如劳务费、会议费等,防止将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挤入到药品推广费中。

要查阅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有关合同,审核媒体的发布资质(是否通过工商机关注册登记),审查发票开具和使用情况,防止利用虚假广告和业务宣传行为或虚假发票和虚开广告业发票的行为侵蚀所得税税基。

(五)非正常损失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在一定生产和管理的条件下(无重大灾害),产成品的非正常损失会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企业管理愈规范,产品质量愈稳定,非正常损失会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2、评估模型

(1)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本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上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上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100%

3、疑点判断

某年的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如果突然高于近年来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平均值的,可能存在虚报损失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药品制造行业由于质量管理严格,产品使用有效期短等原因会有产成品损失的情况,尤其是在生物制药行业更为突出。企业如出现非正常损失税前扣除的情况,必须要经有权税务机关审批后方可列支。评估人员要审核企业是否取得批文,核对账列的损失金额与批准的列支损失金额是否一致,还需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核查损失的真实性(企业损失的内控机制,损失的内控报批文书,保险赔款和责任人的处理等)。

(六)代理、推广费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制药行业营销渠道的特殊性,代理商和推广渠道都是相对固定的,对同一代理商和同一品种的推广费用,在一定期间(一个合同期)基本一致。

2、评估模型

代理、推广费变动率=(本年代理、推广费-上年代理、推广费)÷上年代理、推广费×100%

3、疑点判断

某年的代理、推广费变动率,如果突然高于近年来代理、推广费变动率平均值的,可能存在虚增代理、推广费的情况。

4、评估要点

医药产品通常是由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单位来营销配送的,产品的营销渠道也相对固定。不论是通过代理商代理还是政府招标或派驻业务代表,企业都会与其约定权利义务。评估人员要审查《合同》、《中标书》和《销售目标责任书》等文件,注重所支付的相关费用是否与经营直接相关(业务是否真实),金额大小是否合理,发票开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

(七)特殊时期企业所得税贡献率配比评估法

1、评估原理

部分企业处于税收优惠的期间,如享受西部大开发15%的优惠税率、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取得高新企业证书的享受15%的优惠税率等。原则上处在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高于处在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

2、评估公式

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

3、疑点判断

处在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低于、等于或略高于处在税收优惠期间企业的所得税贡献率的,为异常。

4、评估要点

通过所得税贡献率的比较,审查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分析在优惠与非优惠期间影响所得税额主要变化的财务项目和金额,核实指标变化是否真实、相关、合理。存在通过设立关联公司人为转移利润嫌疑的,要对关联企业一并评估,整体计算所得税贡献率。

下载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_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_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税纳税评估模型

    商河地税制造业纳税评估模型 制造行业在全县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2011年全局共入库5231万元,占全年总入库税收33456万元的16%。纺织行业作为我县制造业的支柱行业,首......

    国税01-12 棉纺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要点(精选合集)

    棉、化纤纺织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介绍 (一)行业概况及定义 纺织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纳税评估案例

    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电子企业,股份制企业,2002年1月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行独立核算,现有职工130人,生产车间5间。该厂主要经营磁芯类产品,按......

    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纳税评估案例

    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电子企业,股份制企业,2002年1月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行独立核算,现有职工130人,生产车间5间。该厂主要经营磁芯类产品,按......

    做好船舶制造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刍议

    做好船舶制造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刍议 发布时间: 2011-10-08 14:46:24 字体:【大 中 小】 做好船舶制造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刍议 ◆威海市国税局课题组 造船产业是威海......

    汽车修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

    汽车修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 汽车修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和征管难点 (一)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1、资格认证制度。汽车维修行业根据经营......

    综合零售——商业量贩超市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推荐)

    超市纳税评估模型商业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一种特有形式,因其经营灵活,直接面向消费者,而深受人们欢迎。目前,全省范围内从大、中城市到县城,各类超市层出不穷,涉及的领域日趋广泛,经营......

    白酒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家庭式小作坊白酒生产企业评估案例 作者简介:李兵,1985年。长春税务学院税收学、会计学双学士,国际税收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管理人员,省大企业管理骨干人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