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如何把加强林木良种工程工作做好
谈如何把加强林木良种工程工作做好
森林是我们环境调节的天然工厂,如今想要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就要很好地平衡好资源的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为使人们更加了解林木良种工程,我们从现代林业育种方面进行探讨。使大家明白:只有明确林木良种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才能提升林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林木良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全面促进现代林业建设,提高林业产业经济效益。
一、全国林木良种工程建设的现状
当前全国林木良种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问题与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林木良种工程的健康发展。
首先造林良种使用率不高,其次扶持林木良种工程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第三,全国性的林木种苗协作攻关面临许多机制性和体制性障碍,林木品种创新存在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严重等。严重阻碍了品种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充分发挥实力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第四,林木品种保护比较困难。最后,林木种苗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漏洞
二、林木良种在林业建设中地位和作用
1、林木良种是发展现代林业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2、林业良种在林业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3、林木良种在林业三大体系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
三、如何把加强林木良种工程工作做好
1.牢固树立林木良种生产公益性理念
对于林业来说,其生长的周期比较长,经济效益需要很长的历程。
2.完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
一是要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以种子法为主体,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相配套的林木种苗法律法规体系,积极争取出台《种子法》林木种子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细化体现林木种子的特点;二是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尽快建立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切块安排良种补贴预算资金,对林木良种生产和使用两个环节进行补助,从根本上解决林木良种繁育的长期投入机制问题;三是要积极建立林木良种贮备制度,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建立林木种子贮备库,对辖区内的重点造林树种的种子实行贮备。
3.突出区域重点建设良种基地
3.1对林木良种基地实行分类经营、分级管理制度。
3.2建立良种基地动态评估和激励机制。应用林木良种补贴和基地建设资金杠杆,对基地建设质量实行定期评估机制,将基地建设质量与资金扶持相挂钩,实行奖优罚劣,对建设管理不善的逐年减少扶持资金,对质量下降、不再符合评定条件的基地实行除名,剔除出国家或省级重点范畴甚至良种基地行列。
3.3建立区域性的良种调控基地。根据林业建设发展形势需要,重点抓好一些具有相当规模、繁育树种与林业建设紧密相关、繁育技术水平较高的良种繁育基地。每年扶持开展林木良种繁育工作,繁育出的良种壮苗实行包销或成本补偿。
4、加强林木良种工作,促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4.1做好林木良种选育生产推广体系建设
林木良种选育的独有特点:林木良种的选育生产是一项任务艰巨、耗时较长、涉及环节较多的综合性工程,其特点主要包括长期性、继承性、超前性、地域性和公益性。树木的生长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林木良种选育作为整??树木生长周期内最为关键的环节,对树木的生长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林木良种选育必须要谨慎、细致,经过多道工序才能真正明确其适生范围,然后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区域性也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进行良种选育时必须要考虑到区域内的自然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良种选育。因此,必须要制定好长期的育种策略,建立起完善的林木良种选育生产推广体系,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提高林木良种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林木良种化水平。
4.2建立长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林木良种工作具有公益性质,要想确保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政府、社会的支持下建立长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4.3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人才对林木良种工作的有序推进具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林业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林业建设要求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必须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林木良种工作,乃至现代林业建设的顺利推进夯实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加强林木良种工作是促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加强林木良种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充分保障林木良种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150400黑龙江省宾县大泉子林场)
第二篇: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
橡胶树育种技术概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技术、染色体工程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了在橡胶树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 橡胶树;生物技术;组织培养;育种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天然橡胶生产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据统计, 1951~ 2007年的近60年间, 我国橡胶单产由450 kg /hm2上升到1168 kg /hm2, 净增1.6倍, 种植总面积由2000多hm2 扩增到87.5万hm2, 净增436.5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育种技术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橡胶的单产和总产始终徘徊不前。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预测, 我国到2020年对天然橡胶的年需求量将比现在增加一倍, 达到400万t,而年生产能力仅达65万t,单产约1200 kg /hm2, 为满足我国对橡胶日益增长的需求, 每年需要进口橡胶300多万t。因此, 今后10年我国要不断提高橡胶自给率, 橡胶单产应在2008年1000 kg /hm2 的基数上每年递增2%。在难以扩大生产规模的条件下, 只有通过提高单产水平, 才有助于缓解有限生产量与出现大幅增长态势的消耗量间的矛盾, 要完成这项目标, 橡胶生产必须有优良的品种和有效的丰产栽培措施作技术支撑。因此, 对我国橡胶树育种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努力寻找对策是我国橡胶树育种界肩负的重任, 也是橡胶树育种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技术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
2.1 组织培养技术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
橡胶树的组织培养,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花药培养。以花药培养来培育近似“实生树”植株,可消除目前在实生树砧木上芽接造成的遗传性变异,并可为研究各种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提供优良材料。自从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离体花药相继成功地培育出花粉单倍体及花药二倍体植株以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1977 年,中科院遗传所等单位率先诱导出花粉单倍体植株。1981 年小植株诱导率(小植株/接种花药数)可达3%,现在已诱导出13个品种1505株的单倍体植株,移栽成活499 株,移栽成活率64.2%。吴胡蝶等对橡胶花药体细胞胚形成及植株再生都获得了再生植株。研究表明诱导愈伤组织阶段为26 ℃,诱导胚状体阶段为24~25 ℃,诱导胚状体萌发成苗阶段为26~27 ℃。从而可以看出,温度是橡胶雄蕊培养及体细胞植株再生非常重要的培养条件。
2.2 染色体工程技术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
在植物界中,多倍体普遍存在,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人工诱导多倍体可以改良某些不良性状,促进作物向人类有益方面发展。目前人工诱导橡胶树细胞染色体数加倍方法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79 年首次诱导橡胶雄性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加倍了的花粉(n=36),结合常规人工授粉技术,在一个花季内,一次性获得纯合三倍体,从而免去通常先诱导出四倍体,等其开花后再与二倍体杂交培育三倍体所花去的时间,并增强了父本的特性,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育种步伐。曾宪松等用0.5% 的秋水仙素处理橡胶树二倍体花药体细胞愈伤组织(浸泡或滴渍)1 d,可有效地从多倍性的细胞再分化成多倍性胚状体并再生植株。赖杭桂等用秋水仙素诱导橡胶花芽进行性细胞染色体数加倍,用加倍的父本小孢子(n=36)与未加倍的母本(n=18),或与胚珠加倍的母本(n=36)人工杂交,便可形成三倍或四倍性合子,由此发育而成的植株可获得纯合的三倍体或四倍体,从而消除植株的混倍现象。
2.3 分子标记技术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是以生物大分子(主要是遗传物质DNA)的多态性为基础的一种遗传标记。与传统的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及生化标记相比,分子标记具有以下优点:① 直接以DNA 的形式表现。在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及发育时期均可检测到,不受季节、环境条件限制,不存在表达的问题。② 数量极多。遍及整个生物基因组。③ 多态性高。存在着许多自然的等位变异(多态性),不需专门创造特殊的遗传材料。④ 表现为“中性”。即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其与不良性状无必然的连锁。⑤ 许多分子标记表现为共显性,能够鉴别出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⑥ 随机分布在基因组内,具有代表性[15]。现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简单重复间序列(ISSR)等。目前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橡胶树育种的各个方面。
2.4 基因工程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是20 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科学领域。将天然或构建的外源基因导入细胞的基因中,从而打破了生物种间杂交障碍,扩大了物种杂交的范围,大大加快了变异的速度。目前,关于橡胶树基因工程的研究国外报道较多,Arokiaraj 等应用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法,成功地将β-葡糖苷酸酶(GUS)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II)等基因导入橡胶树花药的愈伤组织,并获得完整植株。Montoro 等也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成功地获得了橡胶树转基因胚胎形成的愈伤组织系。从而可以看出,转基因橡胶树培育技术的成功,为橡胶树的育种工作开辟了一条更直接的途径。橡胶树育种面临的问题
3.1 育种材料改良创新有待加强
育种材料的遗传和创新研究是橡胶树育种的基础。优良的育种材料常常使橡胶树育种工作获得重大突破, 其意义远远超过品种本身。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以RRIM600、PR107为亲本育成的一批高产橡胶树品种, 经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使橡胶单产大幅度提高, 被誉为“三生代橡胶树“。其中, 热研7-33-97仅海南省推广面积已达52140hm2, 开割胶园为16653 hm2, 干胶年均单产超过1500 kg /hm2, 经济效益新增5.8亿元, 2009年荣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在我国抗寒橡胶树的育种方面,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将GT1与PR107杂交, 育出不少高产抗寒橡胶树杂交种, 其中云研77-
2、云研77-4已在云南橡胶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由此可见, 育种材料改良创新是实现高产多抗育种目标的关键步骤,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育种材料的改良创新。
3.2 育种手段落后
随着橡胶生产的发展, 市场对品种综合性状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性状的选育客观上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段。目前国内各单位在橡胶树育种工作中采用的手段主要来源于抗风抗寒育种、品质分析、生理生化等常规技术, 我国率先成功研发的橡胶树花药组织培养虽起步较早, 但后续研究未跟上, 转基因植株应用于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其它农作物相对比, 许多我们视为的高新技术已被国内外大多数作物育种者当作常规育种技术来使用。当前分子标记(SSR、AFLP等)、转基因、反义RNA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抗性育种、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系统进化与分类、品种与种质鉴定、品质育种等方面已展现了巨大威力, 在橡胶树抗风抗寒育种上利用这些技术有可能较好地解决用常规技术至今未突破的难题。
3.3 遗传背景狭窄, 突破性杂交种少
我国引种保存的种质资源主要是由“魏克汉种质”和“81’RRDB种质“两部分组成, 此外还包括一部分橡胶树属(Hevea)的近缘种, 其他来源的种质资源数量很少。丰富的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种质基础狭窄已经成为我国橡胶树育种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造成杂交种产量水平提高缓慢, 品种抗风性和抗寒性普遍有待提高。各科研单位的材料交流越来越少, 给参试材料的进一步丰富带来极大困难, 育种的突破则更加困难。橡胶育种50多年来, 已经我国审定的品种数量很多, 但能在生产上推广种植的却较少, 每个地区易被胶农接受的仅有3~ 5个。推广率难得有较大的提高, 大量的科研成果闲置或半闲置, 这可能主要因为胶树是多年生植物, 其生长周期长达30年以上,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目前选育出的品种无突出特点, 突破性品种较少, 这对参与国际化的育种竞争是极为不利的。
3.4 品种综合抗逆性较差
近20年来,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威胁世界天然橡胶生产的第二大重要病害, 仅次于南美叶疫病, 目前已在我国的部分橡胶树种植园发生。白粉病也是橡胶树的主要病害之一, 我国自1959年首次大流行以来, 直至近年仍常有发生,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且,近年来, 我国橡胶树大规模推广的品种对特大寒害抗性普遍较差, 特别是国外引进的高产品种对低温抗性更差, 多数品种受此类寒害影响表现明显, 在橡胶生产中存在潜在的风险。此外, 风害发生也偏重。抗风抗寒育种已成为我国橡胶树育种的薄弱环节, 大多数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抗风抗寒能力不强, 广适性较差。近年来特大台风、低温危害特别是低温的发生使橡胶树育种者意识到特大风寒灾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5 品种老化, 结构单一
自我国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以来, 橡胶树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到60年代初生产上以推广国外高产品种PR107、RRIM 600和GT1为主, 达到良种化目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这些品种的大规模应用为我国橡胶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橡胶产业对品种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推广应用能满足生产需求的多抗高产优良新品种将为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由于橡胶树的生长周期长, 更新投入不足, 不同的环境类型小区对橡胶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 品种不能很好地适应, 从而导致优良新品种推广速度慢, 最终形成我国橡胶树品种结构几十年不变局面。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9年, PR107、RRIM600、GT1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橡胶种植总面积的80%;实生树和其它品种约占9%;高产、抗性强且适合我国各植胶环境的优良新品种所占比例仅约为11%。
参考文献
吴云通,黄华孙,方家林,等.“八五”橡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热带农业科学,1996(1):1~4 田郎,黄先甫,梁国平.巴西橡胶树花药植株的诱导.云南热作科技,1993,16(4):1~4 陈正华,许绪恩,张世杰,等.巴西橡胶花粉植株的培育.热带作物科技,1981(6):6~12 张世杰,陈正华,许绪恩.橡胶树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的研究.热带作物研究,1990(4):1~6 崔凯荣.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的某些现状.植物通报,1993,10(3):14~20 吴胡蝶,王泽云,陈雄庭.6-BA、ABA 对橡胶花药体细胞胚形成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热带农业科学,1994(3):1~4 王泽云,陈雄庭.橡胶雄蕊培养及体细胞植株再生中的温度效应.作物学报,1995,21(6):723~726 郑学勤,曾宪松,陈向民,等.诱导橡胶多倍体与其细胞学研究续报Ⅰ.热带作物学报,1980(1):27~31 郑学勤,曾宪松,陈向民,等.诱导橡胶多倍体及其细胞学研究续报Ⅱ.热带作物学报,1981,2(1):1~9 郑学勤,曾宪松,陈向民等.诱导橡胶三倍体新方法的研究.热带作物学报,1983,4(1):1~4 曾宪松,张树珍,张银东,等.离体培养橡胶树体细胞诱导纯多倍性无性系方法的研究初报.热带作物学报,1997,18(2):15~20 赖杭桂,凌绪柏.橡胶树花芽不同发育阶段秋水仙素诱导花序变异效果的研究.热带作物学报,1999,20(4):6~10 赖杭桂,许少海,李临生,等.巴西橡胶树性器官加倍技术的研究.热带作物学报,1998,19(4):15~24 段绍光,金黎平,谢开云,等.分子标记及其在马铃薯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种子,2003(5):100~103
第三篇:林木良种培育及配套技术
林木良种培育及配套技术
1、厚荚相思苗期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联系人:何宗明 联系电话:0591-83754976 该项目以1年生厚荚相思播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N、P、K施肥配方对厚荚相思1年生播种苗生长量、生物量、Dickson苗木质量指数和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建立了定量预测模型,优化了施肥配方。采用DRIS营养诊断方法对1年生厚荚相思播种苗叶片的N、P、K养分含量进行诊断,提出N/P、K/N、K/P比值作为诊断指标,并计算出优化比值范围。该项目所提出的厚荚相思苗期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综上所述,该项目在Dickson苗木质量指数和DRIS营养诊断方法应用于厚荚相思苗期施肥方面具有创新性,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2、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检测技术研究 联系人:余坤勇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1、沿海防护林建设时我国当前需要的六大林业工程之一,也是现代林业的重要体系,建设良好的沿海防护林对于防范台风等自然灾害、保障区域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土地利用、优化农业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关于沿海防护林相关研究,特别是沿海防护林的数量、质量、空间发布和投入产出等问题相对较少,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检测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依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提交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按计划开展了研究工作,完成了各项相关任务,培养博硕各一名,提交的数据材料完整、真实、可靠、内容翔实、符合要求。
3、项目成果思路清晰、分析方法正确、结论可靠、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我国区域沿海防护林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际意义。
4、项目成果以沿海防护林效益的空间具体体现为目标,从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态质量变化、综合效益以及干扰指数等多元法并用,综合论证、分析了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益,并以遥感影像的删格单元额空间化体现防护的效益区域,为防护林分类==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技术指导。
5、依据科技查新报告,项目研究成果在①基于3S技术实现沿海防林工程造林遥感监测。②首次构建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模型,并通过UCSE实现了沿海防护林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效益的测定。③基于生态学原理,实现沿海防护林水土保持与造林的生态质量影响分析。④构建符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的评价。⑤基于NDAI干扰指数和综合效益比值体现沿海防护林防护效益的阀值等5个方面成果具有创新性,项目技术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新颖性,先进性6项成果在相关林业基层单位应用、推广、检验、一致认为成果技术科学、成熟、实用、应用具体化、简单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该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所提出的沿海效益的栅格化体现和防风固沙效益模型,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研究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3、黑木相思扦插生根机理及繁殖配套技术研究 联系人:丁国昌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该项目开展了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扦插繁殖试验,揭示了不同枝条部位、叶片处理及生长调节剂对黑木相思插穗生根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扦插基质、插穗部位、穗条处理、生根剂配方及菌剂处理等主要扦插技术参数,平均生根率达79.81%,实现规模化扦插育苗,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内源激素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影响方面,探讨了黑木相思的扦插生根机理,具有创新性。该项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4、基于3S技术工业原料林地优化经营技术应用研究 联系人:刘健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1、该项目研究只要包括遥感技术的林地NPP、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等理化性质估测、林地土壤退化的遥感监测以及立地质量等级的定量化遥感反演等内容,提出了工业原料林林地优化经营的技术体系,对于指导现实的工业原料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建设解决了林地立地质量的遥感反演和林地退化的遥感估测等关键技术,经基层实践检验,技术科学、直观,为工业原料林的林地选择与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研究内容丰富,方法先进,结论可信。
3、该项目在土层厚度的遥感反演、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壤有机质遥感反演、林地退化遥感监测技术构建、林地立地质量等级的遥感定量化反演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5、中国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及其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断 联系人:何东进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1、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国内外林业关注的热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是当代研究和试验的热点。此领域研究与实践已由地带区域向国家尺度走向经营区和经营单位尺度发展,此项目研究是我国林业企业经营区范围进行研究,是具有先行性。
2、项目采用Fisher-Tippett等工型极值分布模型法,混交度分析法及有关评价法有一定创新性。
3、研究在进行森林资源区域基础上建立了适宜的经营模式,并开展经营实践和评价验证,对高保护价值的森林判定标准也有创意。
4、项目成功具国内创先水平,并有向我国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推广和参政的意义和价值。
6、中亚热带天然次生林择伐后生态恢复动态与作业系统研究 联系人:周新年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系统分析择伐重要技术参数,定量分析不同强度采伐作业对中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伐后生态恢复动态影响;定量计算择伐经营环境成本,综合内容丰富、深入,方法科学。该项目创新点:首次研究天然次生林择伐后生态恢复动态;首次对择伐经意环境成本进行定量研究;首次定量分析天然次生林不同强度采伐作业10a后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提出择伐强度不超过30%的低强度择伐经营方式。全面提出适合的择伐技术参数和策略,为中亚热带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在福建省建瓯市建立了优化的作业模式示范现场,并推广应用到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实现了天然次生林伐后生态恢复,在生产时间中具有重大的价值。
7、福建道地中药材短葶山麦冬良种选育和GAP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联系人:郑郁善 联系电话:0591-83789645 项目首次开展福建道地中药材短葶山麦冬良种选育和GAP关键技术研究并推广应用,提高了中药材短葶山麦冬的产量与质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建立短葶山麦冬GAP基地,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符合中药材GAP生产要求;开展短葶山麦冬良种选育工作,通过RAPD分子标记,建立了不同种源DNA指纹图谱,筛选出14个优良品种;进行了高产优质短葶山麦冬规范化栽培、病虫害防治、最佳采收期等GAP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短葶山麦冬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体系,应用前景广阔。该项目研究内容系统全面,在短葶山麦冬良种选育和GAP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具有明显创新性,填补了短葶山麦冬GAP关键技术方面的空白。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8、福建山樱花良种选育与快繁技术研究 联系人:郑郁善 联系电话:0591-83789645 该项目对福建、浙江、广西和广东等四省的21个福建山樱花种源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遗传多样性,建立了福建山樱花种质资源库,筛选出色彩艳丽、株型优美的重瓣品种优树3株;研究了福建山樱花组培和扦插繁殖技术,组培增殖系数高达7.44,扦插繁殖生根率达到89%;采用DRIS综合营养诊断法进行了福建山樱花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研究,为福建山樱花苗木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成果已在福建省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研究内容系统全面,在福建山樱花良种选育、组织培养技术和苗木施肥与DRIS营养诊断方面具有创新性。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9、福建引种相思树种木材特性及利用的研究 联系人:林金国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系统地研究了福建引种相思树种的木材特性,分析了土壤类型、坡向以及不同家系对相思树种材质变异规律的影响,研究了引种相思树种木材的利用途径,为相思树种定向培育和加工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相思树种木材品质定向培育与利用的系统研究,探明了相思树种木材特性与生境的关系以及木材特性的径向变异规律与工艺成熟龄的关系,具有创新性。该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10、人工林毛竹材材性变异规律及应用的研究 联系人:林金国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系统研究了种源及立竹度、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灌溉、坡向、海拔高度等对人工林毛竹材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毛竹材品质的良种选育和材质定向培育措施,有助于促进毛竹营林和加工利用一体化,为毛竹材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源毛竹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应用综合坐标法评估不同种源和不同培育措施的人工林毛竹材质和用途,具有创新性。该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第四篇: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 14071-199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木良种审定范围、指标和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用才和经济树种的良处审定。良种认定可参照使用。引用标准
GB/T 14073 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术语
3.1 品种 variety
指在原种基础上通过人工选充出来的具有经济价值,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一致,在产量和质量上符合人类要求,作为生产资料的栽培植物群体。
3.2 林木良种 improved varieties of forest tree
林木良种是经人工选育,通过严格试验和鉴定,证明在适生区域内,在产量和质量以及其他主要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当地主栽树种或栽培品种,具有生产价值的繁殖材料。在目前林业生产实践中,林木良种包括经审定、认定的优良品种、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以及优良种源内经过去劣的正常林分和种子园、母树林生产的种子。
3.3 良种鉴定 appraisal of imprved varieties
对良种性状的鉴别和评定。育种材料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产量和质量符合良种标准后,由成果鉴定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试验方法、试验材料、资料、现场和成果进行评价。
3.4 良种审定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improved varieties
单位或个人选育的林木良种,经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查、评介和认可,并进行良种定名、编号、登记,报请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公布使用的过程。3.5良种认定firm believe of improved varities
对正在测定尚不具备审定条件的优良种、条(穗、根),由省级林木种子主管部门根据生产需要组织提报,经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对其选育过程进行审查,认定合格后发给使用证明,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公布,可作良种使用。
4、良种审定范围
4.1凡申请审定的林木良种,必须具备完整的良种鉴定材料,应达到规定的良种指标。
4.2审定范围
4.2.1经区哉化试验证实,在某一地理范围内生产上有使用价值,性状优良的品种。
4.2.2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程要求的林木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和无性系。
4.2.3在优良种源区内选择优良林分,经过去劣留优改造,建成的采种基地中生产的种子。
4.2.4有特殊使用价值的树种类型、家系或无性系。
4.2.5引种成功的树种及其优良种源、家系和无性系。
5、审定指标
5.1良种指标
良种应具有速生、丰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等全部或部分优良性状。
5.1.1用材树种良种指标
a`在同等立地条件下,单位面积木材产量显著大于当地同一树种或品种。基中,阔叶树木材道增益要符合GB/T14073规定;针叶树优良种源和母树林的种子,造林后木材增益5%以上;种子园的种子木材增益10%以上,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木材增益15%以上;引种成功的树种及其优良种源、家系、无性系,木材拉益大于当地主要造林树种(品种)15%以上。
b 具有材质优良,抗病、抗虫、适应不良生态因子(如盐碱、风沙、干旱、低温、积水)等优良性状。
c 具有某种或多种特殊使用价值(建筑、纤维、造纸、板材),且显著优于生产对照种。
5.1.2经济树种良种指标
a 以生产果品、油料为主要目的的,在同等立地条件下,经口 种比较试验,产量增益应高于当地 品种15%;在未实现品种化地区,产量增益应高于平均产产量的30%以上;引种成功的良种产量应高于当地主栽品种15%以上。
b 品质指标显著优越[见附录A(补充件)]。
c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5.2 试验指标
5.2.1 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完整配套,可以大面积投产,生产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显著。
5.2.2 试验期限:慢生树种不少于四分之一轮伐期;速生树种不少于二分之一轮伐期;引种成功树种不少于三分这二轮伐期;短周期定向培育材种不少于一个生产周期。经济树种要有连续四年以上的正常产量记录。
5.2.3 区域试验,每一具有显著生态差异的地理区域不少于三个符合统计分析要求的试验点,每点试验面积在2ha 以上(包括对照)。良种审定
6.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有关部、省级有关林木良种审定的工作条例与老人家组织审定。
6.2 全国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负责林业部下达的项目和跨省区推广的林木良种审定。省、区、市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林木良种的审定与认定工作。
6.3 报审
6.3.1 选育林木良种的单位或个人,填写林木良种审定申请书[见附录B(参考件)],并提交技术资料和有关部门的鉴定材料,提请审定。
6.3.2 报审者为核查试验现场做好准备。
6.4 审定
6.4.1 审定委员会组织专业组对申请者进行申报资格审查、材料审查和现场抽查,提出书面报告。
6.4.2 审定委员会根据报告,进行评议,论证良种选育程序的正确性,结果的可靠性。审定结果
7.1 审定委员会提出审定报告,阐明对该良种的评议意见和推广意见。
7.2 经审定合格的林木良种由审定委员会统一编号登记并发给林木良种审定合格证书,报同级林业主管部门予以公布。
7.3 经审定(或认定)公布的林木良种给以生产许可证,从事良种生产。
第五篇:安徽省林木良种基地简介
安徽省林木良种鉴定培训中心简介
安徽省林木良种鉴定培训中心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立项的重点项目,隶属安徽省林业厅,总建筑面积3380㎡,徽派建筑,有标准客房58间,餐饮后堂、备菜间、宴会厅、包厢齐全,多功能厅(大会议室)、小会议室、接待室合理分布,建筑物由连廊串连,中庭开阔,适宜假山、喷泉布置,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憩、会议、培训等场所。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该中心位于肥东县东南部巢湖之滨、长临河镇境内的白马山风景旅游区,距合肥市区、肥东县城约33公里,距合裕路高架桥仅9公里,京福高铁横贯其北,交通非常便利。根据合肥市“十二五”规划,白马山是“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旅游风景区,该区至巢湖忠庙仅10公里,距规划中的环湖大道只有8公里。培训中心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二、良好的基础设施
该中心是省林木良种基地的主要配套建筑。基地内共修建高档温室2000平方米和简易大棚4000平方米;修建了近5公里碎石路面(中心周围将修环形沥青道路和停车场),10公里的生产便道,储水塘碎石便道1000米;还修建过路及大田生产性管涵30余座,安装高压线路3公里,200千伏安变压器2台,180米深水井1口,水泵房1座和生态环保污 水处理站1处,基地全部实现管网供水。目前,基地工程建设项目已按照当初设计要求全部完工,办公、生产、服务和科研等设施齐全。
三、丰富的植物群落
基地共建成五个区。一区是马褂木为主的种子园区,共14.1公顷,现树高均在5米以上,胸径8-12厘米。二区是以红椿、天目木姜子等为主的良种繁育圃,共5.3公顷,这些树种都是保护树种,稀少珍贵,深受欢迎。三区是以日本晚樱、杂交马褂木等为主的采穗圃,共3.9公顷,由于管理科学,目前樱花胸径已约6-9厘米,杂交马褂木胸径8-12厘米。四区是以大叶榉、红豆衫等为主的种质资源收集区,共20.7公顷,其中建成了木兰园、梅花园、桂花园、彩色树种园、竹种园、外来树种园、保护树种园和茶花园共8个精品园。整个种质资源收集区内,现有国家级保护的1、2类、省级保护、外来引进及珍稀树木品种达300多种,成活率高,长势喜人。五区是以美国树莓、桃、李、杏、枣等优良品种经济林示范园,共6.6公顷。
四、回归自然的生态种植和养殖
1、温室高档花卉。近3年来,利用温室合作生产蝴蝶兰,培养成品花5万余株,其中特级、A级花达90%以上,成效显著。
2、基地现有各种树木品种、树种350多个,拥有大规 格苗木20余万株。3、50余亩蓄水塘在满足生产用水需要的同时,都投放有鱼苗,野生放养,供人垂钓。
4、经济示范林已经进入盛果期,桃、李、杏、枣、莓、樱桃等高档水果可供游客自由采果。5、4000㎡大棚种植有机蔬菜,四季供应。
6、生态养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年养殖地方土鸡5000余只,皖西大白鹅2000余只,培训中心投入运营后,养殖规模可进一步扩大。
种植和养殖生产,保障了培训中心的食用资源供应。
五、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省林业厅党组非常重视基地和培训中心的建设,配齐了技术人员,种植业依靠科技力量,已是树木参天、果实累累,四季飘香;养殖业人员不断培育,提高业务能力,保障基地需要;加大投入,引进美国薄壳山核桃良种进行育苗,继续引进栽植红豆杉、香果树、银缕梅等珍稀树种,创造一流的生态环境。
我们热忱地欢迎社会各届人士前来省林木良种基地投资,打造出高品位的省林木良种鉴定培育中心,为社会建设生态的、高效的、优美的服务基地。
安徽省林业厅机关服务中心
二〇一一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