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探析
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建设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进行生态保护共组,促进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公益林;建设;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济的发展加重环境的污染问题,公益林的建设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公益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并改善区域环境,还能够维护动植物的多样性,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
1、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县拥有县林业用地面积为439.45万亩,落界后全县公益林面积为122.1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27.79%。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2.74万亩,纳入国家级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21.75万亩;省级公益面积87.56万亩,纳入省级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45.95万亩;市县级公益林面积11.82万亩。近年来,我县为改善生态环境,狠抓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管护面积到位率和补偿资金到位率均达100%,违法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违规采伐生态公益林林木的现象明显减少。2016年兑付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资金156.26万元,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639.28万元。其中: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资金到位50万元,管护补助资金106.26万元;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到位429.5万元,管护补助资金209.78万元。管护面积到位率和补偿资金到位率均达100%,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
1.1 缺乏完善的公益林建设制度
在当前的公益林建设中,缺乏完善的公益林建设制度是非常明显的问题,在很多地区的公益林建设管理中,主要有档案管理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的缺失问题。首先,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记录公益林的综合情况,从而为公益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但是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缺少对档案的分类处理,而且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其次,目标管理要注重科学合理,要分布进行目标的制定、核查以及实施工作,但是实际的目标管理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管理流程,目标管理工作严重混乱[1]。
1.2 公益林建设和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如果在公益林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实时掌握区域环境的变化情况,从而将变化信息及时传递给决策站,但是在大部分的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中,仍然进行监测站人为的管理,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给决策的制定带来了严重的滞后,降低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1.3 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在公益林建设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资金的用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队伍的日常开销和维护费用,二是公益林问题的研究费用[2]。
1.4 建设和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公益林建设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整个建设工作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大部分地区的公益林管理中的管理人员,存在明显的专业素质不足的现象,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对公益林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都有缺陷,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由于管理人员的认知存在盲区而影响了管理策略的效果,影响了公益林管理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3]。
1.5 公益林管理难度大
我县公益林面积大、生态公益林的面积达到了122.12万亩,而且这些公益林分布范围较广,地块零星不集中,这些问题都给公益林的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1.6 公益林补偿标准低
由于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偏低,群众从生态公益林补偿中能够得到的实惠较少,因此有一部分群众不支持公益林的实施,给我县的生态公益林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强化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公益林建设管理制度,对公益林管理制度的完善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档案管理制度方面,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对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作用,对档案进行分析对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有着很大的帮助;二是要完善目标管理制度的建设,对公益林的管理要在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划之后进行,因此目标管理制度对于实现目标化管理很有帮助。
2.2 及时更新管理手段
在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中还要积极的更新管理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由于公益林的管理数量非常大,而且生态环境又会发生实时的变化,所以信息的及时性对于公益林的管理工作来说十分重要。
2.3 加大资金投入
公益林的数量巨大。具有明显的生态价值,但是要加强对公益林的研究,才能实现对工益林的有效管理,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是对公益林的研究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才能提升研究的水平,提高管理的质量。由此可见,加大资金投入也是一项强化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策略。
2.4 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公益林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公益林的涵养水源情况,保持水土等特征的变化,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在专业的测量和分析之后才能确定,因此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2.5 合理划分公益林
由于我县公益林面积大、分布广,因此对公益林进行合理的划分对提高公益林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不同地区分布的公益林进行范围界定,分别管理,并采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时的监控,提升公益林的管理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公益林的建设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在目前我国公益林建设中主要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资金投入较少、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公益林管理难度大、公益林补偿标准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提升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促进公益林的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小英.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农业,2014,(18):90-91.[2]刘国雄.公益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0):128-129.[3]符纯述.公益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8):410-410.[4]李秀花.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机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267-267.
第二篇:党支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党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党支部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党支部活动有“重形式、轻实效、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以往党支部也开展过各种提高党员素质,丰富党组织生活的活动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形式,很少得到切实的落实。大部分活动也是针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临时组织,急于赶交材料等,以致活动存在急功近利的表现,实效较小。同时活动局限于开会、看电影、听讲座等传统形式,缺乏创新。活动的枯燥乏味,不仅不能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效果不大。
第二,支部组织生活缺乏规范,支部成员没有归属感。支部成员间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支部活动较少,并且没有定期的组织活动,平时让大家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活动较少,相对的大家的沟通和交流就少,这样组织生活就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中,很难给大家一个组织大家庭的氛围。
第三,党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党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党员应该是先进的代表,所以必须要求党员具有很高的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积极带头作用。在各项活动中,党员还不能完全做到带头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很少有人在活动中能够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及其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四,党员发展标准存在改进之处,缺乏可调节性。党员发展考核有明确的标准,如班级排名,四级通过等。但是也存在个别优秀同学由于客观原因不能通过考核。如,某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但由于四级考试失误未通过,进而不能继续发展党员。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但是却很可惜,这位同学也是优秀人才,但却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被组织接收。
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组织生活的形式化,主要原因还是活动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大家的参与度。活动的创新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头脑风暴等挖掘大家的创新能力,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党支部和基层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支部活动,既增进支部党员间往来,又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无论是什么活动,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素质,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活动的作用。
第二,规范党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让大家对近期组织生活进行汇报,并共同商讨制定下一期的组织生活。在各项组织活动中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预期目标。组织生活不要一味的迎合上级布置的任务,注重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各项贴近大学生的活动。活动中注重各项材料的保留,这样在上级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只要把材料整合就可以了,无需为了活动而活动,不仅实效不好,而且材料难以组织。
第三,提高党员素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党组织增加大家共同学习的次数,另一方面党员自身注重素质的提高。党组织组织大家共同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时事探讨等。党员自身则加强自身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促进大家的共同发展。让党员学会从我做起,学习生活中刻苦努力,文化活动中身先士卒,提高自己的同时就是提高别人。时刻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为集体、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第四,改善党员考核标准,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存在硬性标准的同时,也应该给更多的人一些机会,杜绝“一竿子打死人”的现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以特殊考虑。组织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考核对象,进行特殊考核。存在特殊考核并不代表就是放宽党员的考核机制,他是党员考核更加人性化的表现,他将更加有利于党组织吸收各种优秀人才,促进党组织的发展。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l论文)
《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
论文中文题目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年级2009年秋季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学 生 姓 名
学号0953004455211
教学点
摘要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在人口压力大而资源严重短缺的基本国情矛盾制约之下,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建设一批化的城镇,而是通过城镇发展过程中资本的集聚和人口的集中,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即: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改革农村社区和乡镇产权制度;通过培育城镇积累功能和自我发展机制,使已经非农就业的、过剩的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从而减轻有限的农地已经超载的农业人口负担,以保证中国农业有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字:“三农”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尽管早在1984年的著名的中央1号文件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的政策,但在八十年代的热点中,农民如何进城、小城镇如何建设的问题并不引人注目。只是随着九十年代中国地方化和城市化的高速之中各地“开发区热(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各地大办开发区导致经济高速增长)”滥占耕地引发出的矛盾愈演愈烈,小城镇建设及其相关的政策问题,才逐渐引起国内外的广泛讨论。
一、现实情况
近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使我们意识到:在本世纪末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地方政府资本原始积累导致城镇建设大规模占地已经不可逆转。而且人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制度软约束条件下的行政控制,实际上不能有效抑制各级地方政府在财政严重亏损压力下,对耕地“农转非(从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巨额增殖收益的渴求。为此,写作本文之目的在于立此存照,并再次提醒各方面政策制定者应承担的责任:长期受制于资源短缺之苦的中国人,必须能够找到一种相对较低成本的制度类型,以便在不可遏制的现代“圈地运动”中,得以说服地方政府采用某种既对国家、集体、农民三者都有利,又能有效地促进地方城镇化和二三产业发展的新办法。
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我认为,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必须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二、存在问题
1、政策落实不够。
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加快小城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的重要文件,明确提出了许多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但是这些政策措施绝大部分没有得到落实,严重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2、调控手段弱化。
综合改革意味着全方位地改革,高速度地发展,这就相应需要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和较多的调控手段。但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权力、地位的现状决定了他们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任务多、责任大,但权力小、职能弱。这集中体现在“一条边”垂直管理部门的协调方面,如:建设用地,减免税费扶持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快速发展,解决户口问题,市政建设和管理问题等。很多好的工作思路、计划无法得到实现,正在进行的工作可能受到干涉、约束和破坏。虽然上级要求可比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享受计划、财政、劳动、城建、民政等方面的县级经济管理权、审批权以及相应的干部管理和行政管理权,但并未得到很好落实。
3、建设资金短缺。
小城镇建设大部分要靠地方财政,地方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和发展;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设有落实,没能为试点镇争取必要的建设资金;由于自然灾害等方面原因,农民增收慢,无资金投于城镇建设。资金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4、技术人员缺乏。
小城镇要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来提高其建设标准、档次和品味,但目前比较缺乏这类人才。现有的技术人员已适应不了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应该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大胆改革户籍制度。
对大中城市以下,特别是小城镇,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自由迁移和登记有效政策。农民在任何一个小城镇,只要有固定住所,有比较稳定的职业,有生活来源,就要允许落户,并且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均享受原有城镇居民同等权利。
2、改革农村集体财产拥有方式,允许农民将其拥有的已经量化的集体财产变现流动,或者保留其迁移户口后的分红权利。这实际上是维护农民自身劳动成果,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一种改革措施。
3、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
如果农民有要求,就要保留其迁称户口后对土地的承包权利。这样,入镇农民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一旦在镇上的非农产业失败,可以照常有饭吃,入镇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但是可以鼓励他们有偿转让承包地,把分散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
4、改革农民的宅基地使用办法。
农民进入小城镇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而宅基地是一种比较大的支出负担,这也阻碍了农民积极入镇。解决办法是,以县为单位,统一掌握使用部分农民住宅用地指标,允许入镇农民利用原有宅基地按一定折算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以减轻入镇农民这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们积极向城镇迁移。
5、规范收费行为。
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民轻装入镇,尽快地安居乐业。
6、建设一批试点单位,从而带动小城镇建设全面发展。
为了推进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继续充分发挥重点小城镇的特殊作用。一方面,重点镇建设好了本身就是小城镇建设的实绩,另一方面,重点镇先行一步,能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使一般小城镇少走弯路、快速发展,同时,试点单位的发展还能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拉动作用。
7、要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明确领导,建立专班认真抓好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综合改革组织、领导、督办、协调工作。工作专班要加大指导、督办的力度,经常深入试点镇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二是建议组建工作组,常驻试点镇开展工作,协调、解决试点镇,甚至县(市)协调不好,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确保试点镇真正得到更为宽松的环境,真正先行一步,实现快发展。三是要进一步明确综合改革试点镇的任务、职责、目标,制定有关考核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市、县、镇及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8、鼓励在小城镇建设和改革中大胆走民营化之路。
民营化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要允许大胆试验,大胆尝试,错了再纠正。要鼓励小城镇建设在企业民营化的基础上,大胆将民营化引向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如本由政府负责的许多公益事业、许多效益不好的事业单位,甚至一些机关后勤事务等等,让个人去买、去包、去租、去投资、去改造。总而言之,在小城镇建设中,我们要解放思想,正视现实,自创气候,拼搏发展。天上不会掉馅饼。试点镇应摒弃等靠要和怨天尤的思想,立足自身实际,大胆解放思想,想实招,拿高招,出奇招,努力营造各自发展的小气候,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顽强拼搏发展。
第四篇:如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法治问题
如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法治问题
要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实践,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切入点放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上,把着力点放在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享受法律保护上,把落脚点放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上,全面发挥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矛盾纠纷、打击预防犯罪、管理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的职能,紧紧围绕农村平安创建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着力解决农村各类不和谐、不稳定问题,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心平气顺、安居乐业。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问题的社会,而一个能够及时化解纠纷、缓解矛盾、疏导情绪、理顺心气,确保矛盾不积累、不膨胀、不激化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的特殊时期,农村滋生矛盾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对农村常见的矛盾纠纷,政法综治部门要注意研究其规律、特点,切实增强预见性、前瞻性,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对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努力把握好维护群众利益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做到既有效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又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切实维护好农村社会治安、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一个和谐稳定社会的基本构成要件。从当前农村治安状况看,农村的违法犯罪问题既有与城市违法犯罪问题的共同特征,又有农村自身的特点。影响农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入室盗窃、抢劫、抢夺、地方流氓恶势力、制假贩假等侵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政法综治部门对这些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严厉打击、集中整治,切实把农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高发的势头压下来,确保刑事犯罪案件发案不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始终保持农村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激发农村社会的创造活力。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法制意识和民主诉求不断增强,对政法工作最集中、最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倾向于要求政法机关公平地对待各类主体,公正、高效、文明地裁判和执行,在司法活动中体现社会主义法律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政法机关要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强化对公民和社会的保护与服务意识,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政法工作的职能。不但要通过打击犯罪、加强治安管理来维护好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受理群众求助、提高司法效率、及时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充分发挥政法工作的保护与服务职能。树立起“执法为民”、“以人为本”、“执法平等”和“执法最佳效益”的理念,努力做到依法打击与依法保护并重、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并重、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并重、坚持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并重。自觉地把政法综治工作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思考,纳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推进。
第五篇:学生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于学生会精简人员的思考
我们首先要弄清为什么要精简人员,个人认为是为了防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拖沓懒散,没有工作积极性。因此学生会精简人员的背后关键在保证精简后的干事比往年干事更加优秀,更加积极,更加有责任感。假如这一点没达到,我认为精简人员的措施就没有达到根本性的作用。由这一点出发,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1.我们就要弄清通过哪些方式来精简人员。这些方式必须有利于我们选出更为优秀的干事。首先就是在招新的方式上,在招新方面过于简单,往往只通过面试中提几个问题,考查一下应聘者的谈吐就招人。这样的方式明显是配合不上精简人员的措施。我们应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网罗优秀人才的招收方法。各部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些问卷和问题从多方面考查应招新人的综合素质,以其招到适合本部门发展的精英。尽管这样可能会增加招新的复杂度,但却可以尽量挑选出优秀的干事。其次,在于真正落实试用期的规定,强化对干事们的要求和细化各种纪律规定。对于不合格的干事坚决予以开除处理。
2.就拿一些企业而言,尽管精简人员,但相应地提升了剩下人员的待遇和加强了培养人员的投资力度。因此我们既然已经精简了人员,那么就必须比以前更加注重对干事的培养。至于如何加强培养的力度,我觉得第一加强主席团与干事们的交流,帮助其提高乐于为学生会服务思想。第二要利用好干事刚进入学生会的那段“活力期”,这是塑造干事的最佳时期,要多开展一些提高干事素质的活动和讲座。第三要有意识的提高干事们的自信度,干事能很好完成任务时要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部门的重要性,部门需要他,他要付出更多的激情来回报部门。
3.对于各部门任务分配的重新分析。人员的精简必然会导致原来部门任务分配的改变。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然会导致部门事务的混乱。还有如生活部的查寝,学生会的执勤等细节问题都需要考虑。
以上三点都是从大的方向来考虑,还有很多如如何改进招新方式,如何加强培养的力度等等更为细致的问题,我想得还比较片面。这还需要大家的集思广益提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浅谈学生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部门中没有一个非常严明的纪律。
解决措施:部长要在主席团的强调下进一步向干事们灌输纪律这个理念,通过主席团和部长的双管齐下,才能起到效果。当干事触犯到纪律时,部长要提出严正的批评并注意其改正状况。不要一味追求地干事结成朋友而忽略了这一点。当然在工作之余,可以与干事达成一片,以便于及时了解干事们的思想状况。
2.干事们对学生会事务的责任感不够。
解决措施:责任感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很大一部分干事责任感不够,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个人认为部长首先就要起好带头作用以最饱满的热情来对待学生会的工作。再者部长应先观察发现那些责任感较强的干事,多向他们灌输对学生会就如家一样的学生会文化。并且通过他们来影响那些责任感不够的干事,慢慢地形成一种好的氛围。这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成的方式,需要我们坚持下去。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大方向上的措施,还需要我们通过一些
3.干事对其他部门干事认识不够,与主席团更没有主动地交流。
解决措施:对于各部门干事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多举办些如各部门共同参加的素质扩展之类的活动,鼓励各部门之间通过聚餐等方式的联谊。部长应鼓励部门干事去找主席团成员交流,使部门干事的思想能够得到更好地提高。主席团的成员也应常找干事们谈心,释放一个鼓励干事找主席团成员谈心的信息。通过这样一个双向的方式来达到促进交流。个人认为对干事的交流中不管事部长还是主席团尤其要注意到干事的一种“进入学生会只是做些小事,根本没有锻炼到能力,不如不干”的思想疏通工作。
4.部门干事在班上的影响力不够
解决措施:在有时候干事在班上的影响力不够,这时可以通过辅导员向同学进一步的强调,可以起到更好地作用。比如我们部门在班上宣传学生会的一些活动时,同时告知给辅导员由他再向同学强调,往往比我们单独的宣传要好很多。因此干事最好能担任班委以便增加在班上的影响力和辅导员更好地交流。
5.部门任务的分配率不高,常常会是某一个人或两三人在做事。这样同时也导致了其他积极性不高的干事的思想进一步懒惰。
解决措施:要尽量提高任务的分配率,干事能很好完成任务时要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部门的重要性,部门需要他,他要付出更多的激情来回报部门。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感觉,以此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也能促进干事更好地去完成任务。
6.没有一个具体的干事评优制度,在鼓励干事方面的缺失。
解决措施:要细化干事评优的具体制度,比如干事无故不执勤一次者取消评优资格,无故不参加例会者取消评优资格。同样对干事们的一些好的表现也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具体的方案可由主席团和部长共同商议评定。在鼓励干事方面的力度不够,尽管我们应该多找出干事的不足之处帮助其成长,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干事自信心的培养。尤其干事提出建设性地意见和提出创新性的活动时,更要鼓励。当然这一点要因人而异,着重那些自信不够和默默做事的干事。
7.部长对干事的能力培养意识不够。
解决措施:由于之前对于干事的培训存在问题,在干事转换为部长时,新部长对于自身角色的把握出现问题,出现了很多苦力部长,因此部长应注重新干事的调配使用与培养,而不是还用优秀干事的思维思考问题,很多工作亲力亲为。
以上就是我对学生会问题的一些看法。由于经验不足,上述措施也许还有很多的不足甚至有些纸上谈兵。希望尊敬的各位能够提出修正的意见,我将努力地学习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