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团单位垃圾分类实施细则(达康样板)(推荐)
广州市达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垃圾分类实施细则
根据《关于印发〈机团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指引〉的通知》(穗固废办【2012】7号)的要求,制定本单位垃圾分类实施细则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公司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我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
组长:曾奕聪(分管后勤的单位领导)副组长:兰青明(后勤部门负责人)
组员:洪杰、魏卫民、陈素文、周锦青、李志坚、沈玉容、陈文光(各科室、车间负责人和保洁公司负责人)
二、设施设置
(一)办公区:
1.各办公室: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各一个;
2.洗手间、茶水间:设置其他垃圾桶和茶渣收集桶各一个; 3.办公楼楼下: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各1个:
(二)公共区域:
厂区道路、各车间门口:设置分类垃圾桶共10组,每组2个,分别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
(三)单位食堂:
食堂出入口: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共6个。食堂残渣回收处:设置其他垃圾桶、厨余垃圾桶共8个。
三、分类投放、收集
1、单位全体人员在投放生活垃圾时,应将垃圾准确投入所属分类收集容器,防止影响环境卫生,造成环境污染。
2、纸、塑、金属等混杂之物品尽可能按发生进行拆解,并准确投放到可回收收集容器;废纸类排放前,应去除塑料封面、外封套、钉针等,并铺平叠好,加以捆绑;瓶罐等容器应倒空内装物,一次性软包装应抽出吸管并压平;碎玻璃等坚硬物品应用纸包好,以免伤人。
3、灯管、温度计等易碎有害垃圾应防止破损并投放到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4、茶渣、饭堂剩菜剩饭等餐厨垃圾应尽可能沥干水分,并投放到餐厨垃圾收集容器。
5、大件垃圾预约黄埔区环卫所上门收集,并支付劳务费。
6、年花等废弃花草应做到花盆、花泥、植物分类排放,由花卉供应商负责回收后综合利用。
7、环境服务科的清洁工必须分类收集公司内产生的垃圾,并由叉车工转运到垃圾场。废弃物回收商负责在垃圾场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且可回收物分拣、贮存不得影响单位内环境卫生。
四、分类运输、处理
1、垃圾收运点对各类垃圾进行分类堆放,环境服务科负责收运点的日常管理工作。
2、收集的可回收物,交由与公司签定协议的有资质的废物回收商每日进行分拣回收和处理。
3、收集的餐厨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由黄埔环卫车队分类转运至大田山生态循环园。
4、收集的有害垃圾由与公司签定协议的具专业资格的处理承包商以专门车辆到垃圾场的“危险废物收集点”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
5、收集的其他垃圾,由黄埔环卫车队每日清运,并转运至指定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五、分类宣传与检查监督
分类宣传由总经办、环境服务科负责,检查监督由综合管理事务局负责。
本细则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广州市达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盖章)
2012年12月20日
第二篇:垃圾分类培训实施情况报告
垃圾分类培训实施情况报告
自垃圾分类活动开展以来镇高度重视有效执行上级决策部署,认真开展垃圾分类培训活动,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垃圾分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
一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垃圾分类培训工作纳入各村(社区)年终目标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到位;二是镇分管环保工作领导牵头,镇综合行政执法办负总责,镇级各部门协同配合严格按照培训计划扎实开展培训工作,保证培训工作全面落地落实;三是选优配强培训讲师,邀请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综合分析研判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精选优质培训资料、培训方式展开培训,确保培训工作高效开展;
二.创新培训行形式,深化培训效果
一是认真抓好教学研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综合分析研究,成立教学研究小组,研究教学计划、编制教学方案,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实施;二是立足垃圾分类工作实际,探索多样教学模式。根据镇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多样教学模式,采取培训讲座、网络视频教学、实地调研学习等学习方式,完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2020年共计开展培训讲座4次,网络课程学习6次,组织各级各部门实地参观学习2次,教学活动扎实开展;三是抓好教学质量管理,优化学习考核方式。严格实施教学管理,定期开展教学成果检验,编制考核方案,组织学员及时参与教学考核,将考核结果那纳入个人年终考核,确实提升学习质量。三.完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监督考核,严格做好出勤记录和考核结果统计,针对学习过程中学习不到位考核不过关的部门和机关干部给予通报批评;
二是定期分析研究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对标对表查缺补漏,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形成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第三篇:镇垃圾分类实施意见
开发区。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
处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扩大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覆盖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结合。。镇实际,现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思路,进一步健全管理网络、完善规章制度、明晰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监督考核,全民推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着力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主要目标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社会共建、群众参与,统筹规划、科学引导的工作原则,加速推进我镇的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工作,逐步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2014年7月底全面完成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行政村、居委会、渔民居住点的生活垃圾分类处臵试点工作。力争2014年底常住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95%,常住居民参与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源头垃圾减量和分类示范效果。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成立镇垃圾减量和分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 组设办公室成员: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的指挥、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对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实施指导、监督、检查。
各企(事业)单位、村(居)、渔民居住点要成立以主要干部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组,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进行宣传、指导、监督、考核。为使垃圾分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专设以下六个专项小组:
1、环境卫生宣传专项小组,组长: 副组长:
工作职责:对环境卫生整治目的、意义进行宣传,制作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宣传画、倡议书、横幅、标语等,对好的做法好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2.企事业垃圾专项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指导企事业垃圾分类;检查、督促企业污染不外排;收取卫生费。
3.农村垃圾污水专项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指导农村垃圾分类;对主要溪流及村内溪河、池塘、水渠、水沟进行检查、整治,确保水体无垃圾、无淤泥沉积、无污水横流;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限养规定;督促村里收好卫生费。
4.集镇卫生专项小组,组长:副组长: 成 员:
工作职责:指导集镇垃圾分类;集镇卫生、秩序进行专项整治;对乱张贴的大小广告、无序标语进行清理,做到无非法小广告、乱搭乱建、乱拉乱接等现象;菜市场整洁有序,收取卫生费。
5.建筑垃圾专项小组,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督促对辖区内的建筑垃圾进行专项清理,用于填坑铺路。
6.道路垃圾专项小组,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对同村主干道进行专项整治,确保道路沿线整洁有序,两侧及视线范围内无垃圾,无乱搭乱建现象。
四、主要任务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主要包括分类收集、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堆肥等几个方面。
1、规范垃圾分类
农村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2)厨余垃圾。是指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腐烂瓜果、动物内脏、零食碎末等生活垃圾,以及作物秸秆、枯枝烂叶、谷壳、笋壳、残次水果等生产垃圾。
(3)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 3
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2、规范垃圾收集分拣
各村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便于操作、效果好的原则,采取农户一级分类+村二级分类的模式,农户分类后村卫生保洁员(分拣员)每天将村民投放的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到村垃圾分拣场,进行二次分拣(主要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
3、规范垃圾处理
(1)可回收垃圾。由村卫生保洁员(分拣员)自行变卖。(2)有害垃圾。由村设点抵金回收,运至焚烧厂统一处理。(3)其他垃圾。按原模式纳入“村收集、镇中转、区处臵”体系,应做到密闭清运,采取焚烧或者填埋等无害化处臵。
(4)厨余垃圾。厨余垃圾集中堆放发酵沤肥还田,用太阳能垃圾减量化处理站处臵模式。
4、统一收费,奖励优秀
(1)行政村收费标准以20元—50元/人/年或60元—100元/户/年两种方式由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负责收取。
(2)企(事业)单位收费标准根据规模、占地面积和垃圾量,参照13年垃圾费,由企事业垃圾专项小组负责收取。
(3)收取的费用用于垃圾分类先进企业、先进户和保洁员的奖励。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底前)
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镇党委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实施;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展板、宣传标语、倡议书、宣传手册、举办培训等多种形式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村民垃圾分类常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 4
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1日—7月15日)
召开动员部署会,对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组织开展培训。购臵、发放垃圾筒,由村统一为农户配备2只垃圾桶,分别:厨余垃圾(黄色)、其它垃圾(黑色),并进行编号,在公共场所、主干路配备与农户颜色相一致的垃圾桶若干只。科学选址,建设太阳能垃圾房,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工作。按每100户的要求配足配齐保洁员(分拣员)。制订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考核督查和奖惩方案,建立垃圾分类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每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村的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
(三)总结评比阶段(7月15日-7月底)
组织对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检查考核,并和各村书记、主任年终考核挂钩。为鼓励先进,试点村奖励5万元。7月底镇党委、政府将对各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验收、评比。分别设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段。对应奖励5万、3万、2万元,对不合格的村要求限时整改。在此基础上迎接开发区的验收。
(四)完善阶段(8月-12月底)。建立完善村级考核监督小组,建立周查、月评、月考和总结管理机制。每周由联村干部不定期检查,由村监督、考核小组进行周查,每月由工作片组织一次检查。考核结果跟村主职干部年终考核相挂钩。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垃圾分类收集是实施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步骤,是合理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出路的有效途径,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性,各单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措施,为开发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作出典范。
(二)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垃圾分类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 5
活紧密相关。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各村书记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同时落实专人负责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臵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积极发挥“属地管理”职能,切实做好垃圾分类收集的指导、协调、推广、实施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党员干部、未成年人和广大妇女作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垃圾分类我包干”等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妇女同胞中开展“清洁家园、妇女先行”、“有奖问答知识竞赛”等活动,结队浙大大学生暑期实践小分队“进农村、进工厂、进学校”就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和指导。切实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强化考核监督和奖惩措施。这次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完成情况将列入村主职干部考核,表彰和奖励在推进垃圾减量和分类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确保我镇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机关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总结汇报
机关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总结汇报
X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文件精神,X市X多重举措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X、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成立X市X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任成员,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
方案同时明确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我社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开展。
X、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宣传动员,讲解、学习垃圾分类的内容、意义、目的。二是结合我社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如LED、宣传栏和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搭建宣传平台,生动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知识,扩大知晓范围和分类力度。
X、投放分类垃圾桶。一是机关大院内:设置一处集中投放点,集中放置四分类垃圾桶,分别为可回收物垃圾桶、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一套;二是各办公室:设置一个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双拼垃圾桶。三是楼道内:设置一个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桶一套
二、存在不足。
截至目前,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氛围基本形成,应当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有个别工作人员和部分前来办事人员随手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三、下一步打算。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机关内部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同时扩大宣传范围,引导办事人员共同遵守垃圾分类规定。另外,不仅要有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更要让软件跟得上,让人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通过采取激励措施不断固化行为习惯,并出台相关的惩戒制度等。
第五篇:实施垃圾分类的重点工作内容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点工作内容
1、全民动员和培训
垃圾分类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事,只有全民参与,每个人都有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才能够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培训的目的是要传播环保理念,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普及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系,让全民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同时,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县乡村三级干部都明白自己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动员、培训方式可以采取会议、培训课程的方式,结合街头巷尾、农民家里的实际操作示范,以及垃圾分类回收亭点的管理、全静态好氧堆肥技术的应用等。
2、建立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建立积分制的垃圾分类回收激励体系,让每个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不仅感受到荣誉和责任感,同时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回报。
在每个村设立一个垃圾分类回收亭点,安排一个垃圾分类管理员,村民将按照大类分好的可回收物交回村级回收点,根据分类质量和数量确定积分(可换取相应生活用品)。保洁员负责分类收集,同时负责村庄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扫和垃圾分类。
建设村级有机垃圾(易腐垃圾)堆肥场。农村垃圾中的有机无毒废弃物(以下简称有机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一半以上。在“户分类、村收集”模式下,有机垃圾由村里专人负责,集中处理。每个村建立堆肥场一处,采用全静态好氧堆肥技术,堆肥过程中使用少量微生物菌种发酵剂,产出优质有机肥。
村级有机垃圾堆肥场根据村庄大小不等,大约需要占地面积200到500平方米,需要引入交流电源。堆肥场同时要将渗滤液收集并进行好氧处理,可以生产出液态有机肥。
建设或改造乡镇垃圾转运站。有的地区已经实施垃圾转运填埋或焚烧,就可以将现有的垃圾转运站经过适度改造,可以满足垃圾分类回收转运的需要。从每个村庄回收的分类垃圾在转运站经过分类打包,转运到分拣加工中心。
建设县级垃圾分类分拣加工中心。循环经济要求将传统的消费型社会“资源——产品——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逐步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循环经济模式。21世纪中后期,再生资源将成为我国资源需求的主要来源。如果产品在成为垃圾后能够作为再生资源回到新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垃圾分类就是最好最快的途径。建立并完善可再生资源分类智能回收体系,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环保宣教—回收资源—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道路,即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回收模式,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
县级垃圾分拣加工中心建设为可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条的最重要一个环节,承载着主导市场、经济循环的重要任务。是形成掌握回收源头—分类回收—处理工厂—就地资源化这一整条产业链的核心,也是垃圾分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环保回收经济价值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