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1:2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

第一篇: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

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

PPP项目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及实施机构、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专业运营企业等,其中发起方和投资方通常以设立项目公司(SPV)的形式实施,项目公司是PPP模式的运作的重要载体。在财政部《PPP项目合同指南(试行)》(财金〔2014〕156号)中提出,PPP项目公司是依法设立的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项目公司可以由社会资本(可以是一家企业,也可以是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出资设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

PPP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直接影响项目的运作效率,不同的股东在PPP模式的运作中呈现出专业化、短期利益或长期战略等不同特点。因此,项目公司股东权益合理变化有利于公司应对PPP项目的阶段性风险、提升公司价值。针对当前我们正在设计某医院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股权结构设计和调整在PPP项目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应用价值。

PPP该医院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建设工程总投资约4.7亿元,医疗设备约1.3亿元,整体采用PPP模式运作,具体的运作模式为“BOT+O&M”的模式,由政府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项目建设完成后由项目公司委托专业的运营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进行运营。项目公司的股东为政府授权国有投资公司(A公司)、建设公司(B公司)和建设公司合作的基金管理公司(C公司)。根据特许经营项目融资和股权结构理论,本项目股权结构的设计充分发挥股东各自优势与管理风险,合理设计和调整股东股权比例,尽量满足各股东的短期或长期的投资目的,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分为发起阶段的股权结构和运营阶段的股权结构进行研究。

发起阶段的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

PPP项目投融资和建设阶段充分发挥A公司的资源撬动和管理主动优势,发挥B公司获取建设施工总承包的动力优势,降低融资风险和建设风险成本。A公司以股权投资40%和B公司股权投资60%发起设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设立之后与B公司合作的C基金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投资,保证项目建设阶段的资金需求。

运营阶段的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

PPP项目投入运营后项目公司的收入为市场收入和政府补贴支持,A公司发挥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的作用,B公司在获得项目利润的基础上获得项目的工程利润,C基金公司在一定期限内逐步退出项目并收回投资,在此阶段我们设计由项目公司逐渐受让C基金公司的股权,实现C基金公司的投资商业目的,通过第二阶段的完成,三家公司都实现了参与本PPP项目的部分或全部目的,A、B公司开始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同时项目也实现了PPP模式的顺利发展。

PPP从两个阶段的股权结构中三家公司的权益变化实现了建设承包商、金融企业的高效参与,提升了项目效率和服务品质,提高了项目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缓解了政府财政支出、公共服务供给和项目监管等压力,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篇: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1引言

公司治理的模式和绩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股权结构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及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并在某种情况下影响甚至决定公司治理的效率。而股权结构又不是自发形成,对一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管制环境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本文主要探讨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着重从资本市场管制

角度分析股权结构的差异性及成因,第二部分从股权的集中和分散程度以及大股东的不同身份角度,分析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部分从理论及实证两个方面探讨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联系,最后一部分得出几点结论。

2权结构的差异与资本市场管制

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包括股东的类型及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股票的集中或分散程度,股东的稳定性,高层管理者的持股比例等。就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讲,股东包括个人、非金融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国外投资者、一般职工及高层管理者(包括总经理和董事)。在一些国家,商业银行也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甚至是大股东。很显然,股东的种类不同、各类股东持股比例不同,以及股票的集中程度和流动性不同,导致的股权结构也截然不同。

不同国家甚至一个国家内部,公司的股权结构都有较大的差异。下表反映了几个国家股权结构的差异。

导致不同国家公司股权结构出现差异的原因很多,历史、文化、家族势力、收入差距等,固然是影响因素,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制、内部交易规制、市场操纵规制、接管和反接管规制、证券分散规制、以及银行规制的宽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公司内外部人之间信息的非对称程度、股权集中的收益与成本比较、以及银行及机构投资者能否持股及持多大比例的股份,从而对公司的股权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

美国由于推崇新古典经济的理念,注重资本市场在资本配置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在上述管制方面都采用严格的规制。如要求上市公司按季度披露财务报表,严格限制内部人(如经理、董事及持有公司发行股票10%以上的大股东等)利用未公开信息从事公司证券交易,

表1普通股的股权结构:各国比较

(持有股份占在外流通股份的%)

股东类别

美国

日本

德国

捷克

(1995年)

中国(上市公司)

(1995年)

全部公司机构股东

44.5

72,9

64.0

45.5

28.7

其中:金融机构

30.4

48.0

22.0

银行

0

18.9

10.0

15.5

保险公司

4.6

19.6

--

养老基金

20.1

9.5

12.0

其它

5.7

--

--

30.2

非金融公司

14.1

24.9

42.0

个人

50.2

22.4

17.0

49.3

31.5

外国机构投资者

5.4

4.0

14.0

3.4

6.1

政府

0

0.7

5.0

3.2

30.9

资料来源:许小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结构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表2上市公司的所有权集中度[1]

公司最大股东的

投票权所占比率

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

德国

日本

美国

0≤%26lt;х%26lt;10

3.2

61.1

66.0

10≤%26lt;х%26lt;25

6.9

21.3

17.4

25≤%26lt;х%26lt;50

16.7

12.9

13.0

50≤%26lt;х%26lt;75

31.9

4.7

2.1

75%26lt;≤х≤%26lt;100

41.3

--

1.5

资料来源:Dietl,H,CapitalMarketandCorporateGovernanceinJapan,GermanyandTheUnitedStates,Routeldye,1998,p121

一经查

处,就要没收非法所得、加倍处罚以至受到监禁。证券法还要求内部人必须定期向证券管理部门汇报其拥有和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况。对于制造虚假信息、欺诈等市场操纵行为,也做了很明确的规定,并用法律严加制裁。特别是美国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分开,禁止交叉,禁止商业银行持有非金融企业的任何股票。在这样的规制下,大股东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投资者难

以形成,因为缺乏公司内外部之间的非对称信息及潜在的内部交易利益,大股东很难从持有一个公司的大量股票中受益,证券不分散的风险成本不能从获得的信息优势和在公司治理中的优势来弥补,因此,理性的投资者就不愿意放弃证券分散的好处而持有一个企业的大量股票,也不愿意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在监督经营上搭便车。这种规制也明显限制了银行在公司治理及资本配置中的作用,使银行只能用债权影响企业,并使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减少对银行的依赖。另一方面,在这种规制下,低非对称信息和对内部交易及市场操纵的严格管制,增加了资本市场的透明度,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而鼓励大量中小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持有企业的股票,进而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育,并使股票市场在资本配置和公司治理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和德国则注重发挥银行和大投资者在资本配置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在上述管制方面采取较宽松的规制,如不要求上市公司按季度披露财务报表,直到1994年由于欧洲一体化的要求,德国才通过了随意性较大的反内部交易法律,在此之前主要靠非法律手段(如自律、承诺等)来限制内部交易。德国公司的内部人不一定要公开其证券交易,仅从95年开始,主要股东在其投票权变化超过规定幅度时,才要求公开其投票权。日本也被视为反内部交易法规宽松的典型,其法律及执行程序传统上被认为是为了保护证券业而非个人投资者,只是一系列沸沸扬扬的内部交易案件才迫使国会于1988年修改了证券交易法。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对银行的管制很宽松,其中德国允许全能银行的存在,允许商业银行进入证券投资领域,并对商业银行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票不做任何限制。日本虽然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分开,禁止交叉,但允许商业银行持有非金融企业5%以内的股票。很显然,日德式的资本市场管制,造成公司内外部人之间较大的非对称信息,使股票不分散的风险被参与公司治理的好处所补偿,从而有利于大股东的形成,发挥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但不利于中小投资者进入市场,进而阻碍股票市场的发育。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也与我们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密切相关,如规定国有大企业的大部分股份应由国家和法人持有,其中法人股是指被国内机构持有的股份,这些机构包括股份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独资的国有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投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由于不允许国家和法人持有的股票上市交易,也不允许银行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从而使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一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即大多数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比重过高,大约占60%左右(其中大型企业国家股的比重大于中型企业),可交易股票只占30%左右,银行不持有企业任何股票,只能以债权影响企业。

3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治理方式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方式或机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股权集中的公司,大股东有积极性参与公司治理,并通过选派董事、从事代理权竞争、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及起诉违背股东利益的经营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的的作用。在股东分散的公司,由于监督经营上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进行代理权竞争的积极性很小,也无力从事这些活动,进而使公司运作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或经营者主导,此时小股东主要利用退出机制即接管来约束经营者。即当企业严重脱离利润最大化时,小股东就会抛售其股票,引起该公司股价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的价值就会被低估,此时就会有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该公司的股票,在达到控股额后改组董事会,任命新的经营者,这样,成功的接管可以替换不称职的经营者,使企业重新回到利润最大化轨道,股票价格上升,接管者便从中受益。不成功的接管也有作用,因为成为被接管的目标,犹如向在位经营者“踢了一脚”,使其警觉,发现并改正经营中的失误。而且,接管即使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本身已对经营者构成威胁,为了避免它的发生,经营者就必须努力经营,至少不敢脱离利润最大化太远。

对分散的小股东来讲,单独行动对市场几乎不施加影响。然而,当小股东将其资金以中介机构的形式投入企业时,由于机构投资者持有一个企业的股票较多,往往成为大股东,抛售股票会对股价产生明显影响,退出的成本便加大,此时机构投资者也就由消极的投资者变为积极的投资者,积极监督企业经营,同时由于其持有的股份较大,也有能力影响经营者。因此,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兴起,以往股份分散公司的治理,便由资本市场的外部治理为主向机构投资者积极的内部治理为主转换,或二者并重,这在美国已经发生。

对于股权集中的公司,大股东对公司治理参与的目的和方式还与其身份有关。若大股东是银行,其股权的行使往往和债权结合在一起,银行可以利用派往到企业的董事参与决策,并通过对贷款的控制以及企业在银行开设帐户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形成很强的控制。这在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治理中表现最为突出.

若大股东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其股权的行使和它们既是企业的大股东又是分散投资者的代理人的双重身份结合在一起,不仅要考虑所持股企业的利益,还要考虑自己所经营基金的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要么以大股东的身份向经营者施加影响,以使企业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若影响不成功,就可能抛售股票,即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同时并用,这在今天美国许多公司的治理中表现得也很明显。

若大股东是工商企业,其股权的行使往往和企业间的交易结合在一起,持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企业间的长期交易,特别是当相关企业交叉持股组成企业集团时,企业股票的流动性就降低,股东和股权结构都比较稳定,能防止企业股票流入敌意接管者之手,从而能使经营者躲避资本市场施加的短期压力,集中于企业的长期经营。而这些大股东平时一般不干预企业经营,只有在企业绩效恶化时才介入,一旦它们联手干预,就能对经营者构成很大威胁,起到和接管一样的作用,这在日本的企业集团表现得最为突出。

若高层管理者通过持股或股票期权拥有企业较大股份,其股权的行使和他们既是股东又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结合在一起,能从激励机制上缓解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目标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称,弥补监督机制的不足,形成管理者权力运用的自我约束。现在,许多美国大公司对高层管理者采用股票期权,或利用风险基金为高层管理者持有企业大部分股份提供资金支持,实现经理人收购(MBO),其主要目的在于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所有者那样的激励,从激励机制上解决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并使经营者的作用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样,若职工持有企业较大股份,其股权的行使往往和其既是企业股东又是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结合在一起,能从激励机制上弥合职工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协调公司治理中的劳资关系,这在职工持有企业较大股份的公司以及职工所有型企业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国家和法人是大股东,其股权的行使主要通过政府和法人向企业派遣董事和监事,甚至直接任命董事长和总经理,要求企业的重大决策要向政府汇报或经政府批准,对一些特大型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还由国务院派遣稽查特派员,监督企业经营者。可见,股权的行使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这是国家所有制的必然产物。至于中小股东,由于其持股份额太小且投机性很强,很少用手投票去监督经营,由于股票市场很不发达且投机性很强,中小股东也很难用脚投票来制约经营者。

4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

关于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治理绩效的关系,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法马(Fama)认为,如果企业被看成是一个和约,那么其所有权及其结构就是无所谓的,因为完善的经理市场可以约束经理的行为,解决由于两权分离造成的代理问题。哈特(Hart)指出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是对经理的另一种约束机制。詹森(Jenson)等人则强调了公司控制权市场在约束经营者方面的作用。马汀(Matin)等人发现敌意并购市场限制了总经理忽视利润和所有者回报行为。进一步讲,芝加哥学派认为,相对于市场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重要的,因为只要市场竞争很激烈,就会迫使企业选择效率最高的内部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或改进现有治理结构的不足,否则就会被市场竞争淘汰掉。

然而,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及其结构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影响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格罗斯曼(Grossman)和哈特证明,如果公司股份过于分散,就没有股东愿意积极监督经营者,因为监督的费用大大高于监督对个人的回报。布莱尔(Blair)等人则认为,由于股权分散而过于依赖接管机制的成本很高,会造成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股东利益压倒一切,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施莱佛(Shleifer)等人认为,股份的相对集中有利于并购市场作用的发挥和完善,解决小股东在接管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虽然认为股权结构很重要,但认为股权集中并不见得有效,大股东的监督会损害其他利害关系者的利益,因为大股东想通过监督来弥补其股票不分散的代价,诸如利用内部交易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迫使经理降低工资,损害工人的利益,银行作为大股东还可能要求企业支付高利息或扩大贷款,企业之间相互作为大股东可能使低效企业长期存在,等等。

施莱佛还从对股东的法律保护程度上,分析了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发现在对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法律保护程度低的国家,不仅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的比重较高,而且股权也较集中,大股东比较普遍,因为大股东的存在可以补救法律保护的不足,减少股权实施中的法律介入。在发达国家,美国和英国对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法律保护程度最高,德国和日本相对较弱,与此相对应,前者的股权分散,后者的股权集中,这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股权集中程度差异的原因。相对来讲,在对股东的法律保护程度较低的国家,小股东权利的行使会遇到很多困难,或需要持有更多的股份才能控制企业,在经营者设置障碍时更是如此。据说西方投资者需要持有75%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俄罗斯企业,而俄罗斯投资者只需要25%的股票就能控制相同的企业。原因在于经理可以利用许多法律空缺对付外国投资者,但难以用同样的方式对付国内投资者。根据这种分析,在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不健全的国家,股权的集中有助于解决代理问题。

可见,关于股权结构的重要性及熟优熟劣,在理论上莫衷一是,各种学说都有其主张,并找出一些事实来支持。这在关于美国企业的实证研究中表现更为突出。德姆塞茨(Demsetz)和莱恩(Lehn)对美国511个大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所有权集中和利润没有任何关系。莫克尔(Morck)等人对被列入《财富》500强中371个大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托宾的Q[2]与董事会成员持有股份有很强的线性关系。麦康奈尔(MeConnel)等人对1000个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托宾的Q与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股份份额有正相关关系。再从发达国家的现实来看,由于股权的集中程度及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同,有两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即股权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市场治理的美英模式,以及股权集中、主要依靠大股东内部治理的日德模式。前者的主要优点是能利用资本市场固有的灵活性、激励和约束,实现资本从低效领域转向高效领域,特别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风险投资产业筹集资金,也有利于实现企业和产业的重组。但活跃的接管市场也可能迫使经营者注重短期经营及反接管措施的采用,忽视长期投资和经营,也不利于股东、债权人、职工、及供应商与企业结成长期利害关系,实现企业行为长期化。后者的主要优点是银行和其他大股东有积极性且有能力监督经营,解决分散股东在监督经营上的搭便车现象,既使经营者受到监督和控制,又能使其避开资本市场的短期压力,集中精力从事长期经营和投资。这种模式还由于注重职工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利,有利于协调劳资关系,鼓励职工对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及职工行为的长期化,有利于组织技能、技术及人力资本在企业内部的蓄积。日、德在汽车、机械、钢铁等成熟产业具有很强竞争力,与其治理模式的上述优势有密切关系。然而由于债权人比股东厌恶风险,主要依靠债权人的治理模式就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风险产业筹集资金,较强的内部控制也可能抑制企业家的创新及冒险精神。德国在微生物、电子通讯等高技术行业远远落后于美国,与其治理模式固有的缺陷也有密切联系。由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这些国家企业的整体素质也都很高,在各自的模式下都有一大批杰出的企业,也有一些表现不佳的企业,因此很难从绝对意义上说清熟优熟劣。

上面的理论分析和经验支持主要是就成熟市场经济而言的,就转轨经济特别是我国而言,情况又大有不同。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比重占绝对优势,这两种大股东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代表也占绝对优势,其中在国家控股公司,国家代表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席位都在70%以上,在法人控股公司,法人股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席位都在65%以上(许小年,1996)。根据许小年等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1)法人股所占比重与公司业绩(主要用公司的市值与帐面价值之比Mbr、股权回报率ROE和资产回报率ROA来反映)正相关,它们在上市公司的地位可能比德国和日本的银行的地位弱,但可能比美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地位强,它们所依赖的方法是直接控制董事会,而不是用并购威胁来迫使经理为股东利益服务。(2)国家股所占比重与公司业绩有负相关关系,这种低效可能是由于国家控股公司常常追求政治目标,而非利润最大化,也可能是中央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局)与其它股东的利益冲突引起的。当公司需要发行新股来筹资时,国有资产管理局在董事会的代表往往持反对意见,因为发行新股会使旧股的权益分散。一旦这种反对意见被采纳,就会使公司失去投资机会,进而伤害长期的增长潜力。如果这种假设成立,国家控股公司的负债与资产的比率就会较高,而在法人控股公司中较低,这一结论也与实证分析相一致。(3)个人持有的A股比重在Mbr回归中为显著负相关,在ROE和ROA回归中系数为0。这一结果是因为国有股和法人股在绝大多数公司占有绝对优势,个人股在这些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中没有一席之地,他们既没有积极性也没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只是搭便车。据计算,中国股票持有的平均期限只有1-2个月,而在美国是18个月,这足以说明中国的小股东没有监督企业经营的激励,有很强的投机性。

5结论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着重说明了股权结构的差异与一国资本市场管制差异及对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差异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方式(机制)之间的关系,既分析了股权集中程度的差异与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之间的关系,又分析了不同身份的大股东行使股权的方式,最后分析了不同股权结构下公司治理的效率。对上述问题的理论及国内外实证分析表明:

(1)影响一国公司股权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资本市场管制差异和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程度差异是主要因素。(2)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治理方式。(3)就成熟的市场经济而言,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证分析上,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都没有定论,很难从绝对意义上说清那种股权结构及其与之对应的治理模式的效率最高。(4)不管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何,公司治理不单是指基于股权结构基础上的股东治理,还包括外部市场对公司的治理,即消费者通过产品市场,股东通过股票市场,债权人通过破产,潜在的管理者通过经理市场,职工通过劳动力市场,都会对现任经营者施加压力,使得经营者不至于过分追求自身利益,或严重损害相关利害者的利益。另外,政府的法规和社区的影响也是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因此,如果说某种形式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也是有条件的,其中,外部市场和竞争的完善是必备条件。(5)对我国来讲,以培育市场为主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但不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的。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应是国有股从大多数企业退出或减少,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但又不能使股权像英美模式那样太分散。许多研究都证明,在像我国这样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不健全的国家,股权的适当集中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而且股权应集中在机构投资者手中,并使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能流通,这既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需要,也符合发达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演化的趋势,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机构投资者,并使其持有的股票逐步上市流通。

[1]从表2可看出,在所有权集中度方面,德国公司最高,上市公司中近3/4的公司都有一个大股东,其投票权至少在50%以上。另根据许小年等人(1991)的研究,大型非金融公司前5位最大股东持股比重的平均值为,美国25.4%,日本33.01%,德国79.2%,捷克57.8%,中国58.1%。

[2]Tobin’sQ,即一个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它的重购价值之比,具体衡量方法是:托宾的Q=公司股权和债权的市值/公司纯固定资产和存货的重购价值。

第三篇: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摘要:2,股权结构(1)股权结构的涵义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中股权所有者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该同学以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为研究对象进行论文的撰写,选题适合,严格遵照论文...关键词:结构,论文

类别:论文报告

来源:牛档搜索(Niudown.COM)

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Niudown.COM)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汪帮文

01秋会计学(本科)

内容提要:文主要研究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对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分散、股权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较大股东这三种有代表性的股权结构的探讨,来揭示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从成熟市场经济和转轨经济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差异来探讨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进而提出与目前中国企业改革发展有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

影响机理

经营绩效

政策含义

一、有关概念

(一)股权结构涵义及影响因素

1、股权

(1)股权概念

股权是指股份公司的股东对企业投资而产生的投票权、收益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等一系列权利。

(2)股权控制

股权和债权都对企业形成控制权,二者有着不同的控制权形式,共同构成公司治理的基本内容。相对而言,股权控制更重要一些,甚至说股权影响债权。

2、股权结构

(1)股权结构的涵义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中股权所有者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包括股东的类型及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股票的集中或分散程度,股东的稳定性,高层管理者的持股比例等。

(2)股权结构的影响因素

第一,所有权结构,即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讲,股权结构可分为三种比较典型的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公司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该股东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二是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没有很大的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分离;三是公司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有其他的大股东。严格地讲,这一含义指公司全体股东各自所拥有的股份比例及相互关系。但由于现代股份公司(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市公司为代表)股东数量众多,因此研究所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及相互关系缺乏可能性也无必要性。于是产生了第二重意义上的股权结构,即股权集中度。

第二,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即前几位最大的股东所持股权的比例。例如,第一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的比例,第三位、第五位、前十位最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所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等等。

第三,股东性质结构(或者叫做所有制结构、股权种类结构);按照股东的性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划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我国则是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和外资股。我国这种“一企多股”模式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显示出其弊端。

(二)公司治理涵义及主要功能

(1)公司治理的涵义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定义为:“公司治理是支配和控制公司的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规定了董事会、经理人员、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以及做出有着公司事务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国内经济学界通常将其译为“公司治理结构”或“法人治理结构”,也有人将其译为“公司督导”。

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经济学界和企业管理学者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第一,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组织结构。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管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机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及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高层执行官之间存在着性质不同的关系,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

第二,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持若干在企业中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获得经济效益。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一般而言,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利用这些制度安排的互补性,并选择一种结构来降低代理人成本。

公司治理结构狭义的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些问题。因此,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几乎是同一个意思,或者更准确地讲,公司治理结构只是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企业所有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抽象概括。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是解决内在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激励问题,即在给定产出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和个人贡献难以度量的情况下,如何使企业所有参与人员努力提高企业的产出?第二是经营者选择问题,即在给定企业家能力不可观察的情况,什么样的机制能保证最有企业家能力的人当经理?

第三,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在政府扮演所有者角色的条件下,沿着“股东至上主义”的逻辑,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就形成了有别于“内部人控制”的“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企业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使国有企业改革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为克服这些难题,需实现治理结构的创新,其核心是扬弃“股东至上主义”的逻辑,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潮流的“共同治理”逻辑。该逻辑强调,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权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的监控;不强调经营者的权威,还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具体来说,就是在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代表,例如职工代表、债权人代表等。这种共同治理的逻辑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第四,强调市场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套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基本的成份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现的间接控制或外部治理,而人们通常所关注的或所定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指的是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后者虽然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相比,只是派生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借助于各种可供利用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形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保护所有者利益。

总之,上述几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第一种观点更强调“结构”二字;第二种观点强调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机理,也可以理解成“公司治理”。这两种观点强调的都是“内部治理”。第三种观点强调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的参与。第四种观点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内部治理”。由于当前在我国市场机制作用有限,外部治理难以发挥太大作用。可以说,在短期内,第一、第二种观点更值得关注,而从长远看,第三、第四种观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

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也就是公司治理结构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般来讲,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股份公司内部各种代理问题的机制,股份公司作为能力和财富的合作体,有可能导致几个代理问题。首先,由于观察的不完全性以及企业家能力的显示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资本所有者在选择经理时不可避免的要犯一些错误。一些最初被认为有能力的人可能会被证明是“滥竽充数”,而真正有能力的经理却有可能被资本所有者误认为是“庸才”。因此应当有一种机制来保护真正有能力的经理以免不公平待遇。其次,由于经理活动的重要性和不易监督性,对其的激励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再次,当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外部成员时,资本最容易被滥用。最后,当一个企业需求的资本数量巨大难以由少数资本所有者提供时,投资者会变得非常分解,此时资本所有者的监督动力又会成问题,应当有一种机制来解决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搭便车问题。

(3)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首先而且最根本的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应当尽可能地对应,即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人应当承担风险。第二,经理的补偿收入应当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而不应当是固定合同支付。第三,资本所者应当拥有选择和监督经理的权威。第四,最优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是一种状态依存控制结构,也就是说,控制权应当与自然状态相关,不同状态下企业应当由不同的利益要求者控制。当企业业绩优良时,股东应当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当企业处境艰难时,债权人应当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第五,为了解决投资者的搭便车问题,应当让所有权适当集中于大股东手中。

二、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关于股权结构对公司的影响,主要讨论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分散、股权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较大股东这三种有代表性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监控机制

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机制,是公司发展、绩效提高以及确保资金和资源得以流向公司的重要保障。对转轨经济来讲,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使得股东对经营者或公司内部控制者的监督更为重要。如果缺乏监管,资金提供者便不敢向公司提供资金或购买股票,从而投资萎缩。尽管国家或有关组织机构通过法律规定或其他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经营者或内部控制者,但真正有效与直接的监督,还是来自于股东的监督。而股权结构对于股东监督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公司拥有控股股东时,若公司的经营者非控股股东本人,而他的代理人,则该控股股东会有动力也有能力对其监督。这种监督,一般情况下是有效的,因为控股股东是法律上的公司主要所有者,而且他具有直接罢免经理的权利。甚至即便控股股东为国家,各级政府或党的组织部门对公司经营及运营情况进行着直接监督,并可以做出更换和任命经营的决策。但是,当公司拥有控股股东而其他股东均为小股东,同时公司经营者又是该控股股东本人的情况下,小股东对经理的监督便成为问题。因为小股东往往无法对控股股东本人形成直接的挑战。在公司股权极度分散的情况下,对经营的监督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监督经理是要付出成本的,因而分散的股东们便各自有搭便车的动机,而不去对经理进行监督。这也是此类公司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的重要原因。而那些拥有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较大股东的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股东对经理进行有效监督具有优势。在经理是相对控股股东的代理人的情况下,其他大股东因其持有一定数量的股权而具有监督的动力,他们不会像小股东那样具有搭便车的强烈动机,监督成本与他们进行较好监督所获得的收益相比,后者往往大于前者。因此,整体而言,此种股权结构的公司在股东监督方面的好处较为突出。

(二)股权结构与公司激励制度

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机理,首先表现在对激励机制的影响上,即不同的股权结构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是不同的。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股权的集中或大股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激励。特别是在最大股东拥有绝对控股权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根据国外学者对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美国股票交易所拥有绝对控股权股东的公司的研究,90%以上的控股股东派出自己的直接代表(当控股股东为公司时),或自己本人(当控股股东为个人时)担任公司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我国拥有绝对控股股东公司也存在类似情况。由于董事长或总经理是控股股东的直接代表或控股股东本人,因而这些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就越一致。对于股权极度分散的公司来讲,经营者的利益很难与股东的利益一致。单纯的年薪制与股票期权等对经营的激励机制毕竟作用有限。在公司股权集中程度有限,最大股东拥有相对控股权,即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较大处置权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激励有些复杂。由于相对控股股东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因而一般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激励,又由于该相对控股股东所占的股东比例并不是很大,公司的经营损失对他而言要承担的比例也不是很大。因此,如果某种经营活动对他个人而言会带来收获,对公司而言会带来经营损失,但个人收获的数量大于他按比例应承担的损失,他就会考虑去从事这种对公司整体而言有害的经营活动。

(三)股权结构与外部接管市场

所谓接管市场,又叫控制权交易市场,是指通过收集股权或者委托股票权取得对企业的控制,达到接管和更换不良管理层的目的。通过接管市场形成对不良管理层进行替代的持续性外部威胁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接管市场的作用机理是,当公司因管理不良导致业绩和形象恶化时,股东会抛售或寻机转让公司股票,股份会下跌。这时会有新的投资者通过收购公司股票可收集其他股东的委托投票权来接管公司的控制权,并整顿董事会和经理层,整顿公司业务。

一般而言,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公司,被成功接管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控股股东通常对接管持抵制态度,其他投资者想取代他的控制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该控股股东本身对控制该企业失去兴趣,或者该公司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严重的财务危机),而不得不放弃控制权。

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公司被接管相对容易的多,此时对接管者来讲较为有利,接管机制更容易发挥作用。股权分散使得接管者比较容易收集到达到控股地位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股份。当然,成功接管的前提是要有流动性好、发育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

在公司拥有相对控股股东时,情况有些复杂。对于原来并非是公司股东的外部接管者来说,相对控股股东无疑会对接管行为产生敌意,而且外部接管者需要收集到较多数量的股份方可接管成功。但若接管者是公司的原有大股东之一,则有利于成功接管。因为一方面,接管者已经拥有了不少的公司股份,只要另外再获得一部分股份即可,从而减少了接管成本;另一方面,接管者作为大股东之一,掌握的信息比较充分,有利于接管成功。

(四)股权结构与代理权竞争

所谓代理权竞争,是指股东中的异议集团争取董事会代理权的企图。该机制同外部接管市场共同构成外部治理的重要内容。该机制要发挥作用,需要有经理市场的存在,以对在职经理产生更换压力,促使其努力工作。

在最大股东拥有绝对控股权的情况下,该股东所委派的代理人不大可能在与其他人争夺代理权的过程中失利。除非该代理人已经不再被控股股东所信任,他才有可能交出代理权。而这种情况一般较少发生,因为要让控股股东认识到自己所做任命的错误,或了解到自己所委任的代理人的经营错误,或者说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公司的经营状况与同类公司相比很糟糕,往往成本高昂。因此,股权的高度集中一般而言不利于经理的更换。

而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一般意义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经非常充分。此时,经理或董事长作为经营决策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变得较为突出。由于他们对公司经营的信息掌握得最为充分,因此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很容易影响那些没有机会参与公司经营的信息不对称的小股东。并且,搭便车的动机使得这些股东缺乏推翻现任经理或董事长的激励。这就导致在股权极为分散的情况下,经理更换的可能性很小。

股权较为集中,但集中程度有限,并且公司有若干个较大的股东这种股权结构,可能是最有利于经理在经营不佳的情况下能被迅速更换的一种股权结构。这是因为:首先,由于大股东拥有的股份数量较大,因而他便有动力也有能力发现经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公司经营不佳的情况及症结所在,并且对经理的更换高度关注。其次,由于他拥有一定的股权,他甚至可能争取其他股东的支持,使自己能提出代理人人选。再次,在股权集中程度有限的情况下,相对控股的股东的地位容易动摇,他强行支持自己所提名的原任经理的可能性会变的很小。

对以上分析,用下表概括之。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股权结构类型

公司治理机制

股权很集中,有绝对控股股东

股权高度分散,没有特别大的股东

股权有一定的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较大股东

激励机制

一般

监督机制

一般

外部接管市场

一般

代理权竞争

表中反映了三类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程度,我们可以看出,与前两种股权结构相比较,第三种股权结构(即股权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较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四种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总体较为有利。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这四种机制对公司的经营及促使经理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公司治理结构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从理论上说,该类股权结构与其他类型的股权结构相比较,可使公司的绩效最大化。

三、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

(一)成熟市场经济下(或发达国家)的股权治理与公司治理绩效

就成熟的市场经济而言,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证分析上,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尚没有定论,很难从绝对意义上说哪种股权结构及其相应的治理模式是最有效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相对于市场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不重要的,因为只要市场竞争市场很激烈,就会迫使企业选择效率最高的内部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或改进现有治理结构,否则就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及其结构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影响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

美国学者SHLEIFER等人认为,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使股权相对集中,就可以提高股东的监控能力,因而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长。SHLEIFER还从对股东的法律保护程度上,分析了大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他发现在对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法律保护程度低的国家,不仅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的比重较高,而且股权也较集中,大股东比较普遍。这是因为,大股东的存在可以补救法律保护的不足,减少股权实施中的法律介入。在发达国家,美国和英国对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法律保护程度较高,德国和日本相对较弱。与此相对应,前者的股权分散,后者的股权集中,这从另一方面解释了股权集中程度差异的原因。在对股东的法律保护程度较低的国家,小股东权利的行使会遇到很多困难,或需要持有更多的股份才能控制企业,在经营者设置障碍时更是如此。比如,西方投资者需要持有75%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俄罗斯企业,而俄罗斯投资者只需要25%的股票就能控制相同的企业。原因在于经理可以利用许多法律空缺对付外国投资者。根据这种分析,在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不健全的国家,股权的集中有助于解决代理问题。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虽然认为股权结构很重要,但认为股权集中并不见得有效,大股东的监督会损害其他利害关系者的利益,因为大股东想通过监督来弥补其股票不分散的代价,诸如利用内部交易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迫使经理降低工资,损害工作的利益,银行作为大股东还可能要求企业支付高利息或扩大贷款,企业之间相互作为大股东可能使低效企业长期存在等等。

从发达国家的现实来看,由于股权的集中程度及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同,有两典型的治理模式,即股权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市场治理的美英模式,以及股权集中、主要依靠大股东内部治理的日德模式。前者的主要优点是能利用资本市场固有的灵活性、激励和约束,实现资本从低效领域转向高效领域,特别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风险投资产业筹集资金,也有利于实现企业和产业的重组。但活跃的接管市场也可能迫使经营者注重短期经营及反接管措施的采用,忽视长期投资和经营,也不利于股东、债权人、职工、及供应商与企业结成长期利害关系,实现企业行为长期化。后者的主要优点是银行和其他大股东有积极性且有能力监督经营,解决分散股东在监督经营上的搭便车现象,既使经营者受到监督和控制,又能使其避开资本市场的短期压力,集中精力从事长期经营和投资。这种模式还由于注重职工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利,有利于协调劳资关系,鼓励职工对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及职工行为的长期化,有利于技能、技术及人才资本等在企业内部的积累。日本和德国在汽车、机械、钢铁等成熟产业具有很强竞争力,与其治理模式的上述优势有密切关系。然而由于债权人比股东厌恶风险,主要依靠债权人的治理模式就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风险产业筹集资金,较强的内部控制也可能抑制企业家的创新及冒险精神。如德国在微生物、电子通讯等高技术行业远远落后于美国,就与其治理模式固有的缺陷有密切联系。由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也很难从绝对意义上说哪种治理模式最优。

(二)转轨经济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股权治理与公司治理绩效

中国正处于转轨经济时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与成熟市场经济的国家相比,情况大有不同。依据许小年等学者对1993-1995年300多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可得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些结论:(1)法人股所占比重与公司业绩(主要用公司的市值与帐面价值之比MBR、股权回报率ROE和资产回报率ROA来反映)正相关,它们在上市公司的地位可能比德国与日本的银行的地位弱,但可能比美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地位强,它们所领带的方面是直接控制董事会,而不是用并购威胁来迫使经理为股东利益服务。(2)国家股所占比重与公司业绩有负相关关系,这种低效可能是由于国家控股公司常常追求非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可能是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局与其它股东的利益冲突引起的。比如,当公司需要发行新股来筹资时,国有资产管理局在董事会的代表往往持反对意见,因为发行新股会使旧股的权益分散。这种反对意见被采纳,会使公司失去投资机会,进而伤害长期的增长潜力。所以,负债与资产的比率在国家控股公司中较高,而在法人控股公司中较低,这一结论也与实证分析相一致。(3)个人持有的A股比重在MBR回归中为明显负相关,在ROE和ROA回归中系数为零。这是因为国有股和法人股在绝大多数公司占有绝对优势,个人股在这些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中没有地位,既没有积极性也没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只是搭便车。据计算,中国股票持有的平均期只有1-2个月,而在美国是18个月。这说明中国的小股东,其投机性很强,对公司经营者几乎不起监督作用。

徐二明和王智慧在对1998的105家上市公司的分析中认为,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公司相对价值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股权的集中与公司的价值成长能力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张红军对1998年的385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认为,前5大股东与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法人股的存在也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加。但是他也指出由于股东基本上是国家和法人实体,所以研究的结果应解释为国有股东和法人股东持有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吴淑琨在对1997—2000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提出: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是一种“U”型关系,即国家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曲线相关,当国家持股比例较低时,国家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当国家持股较多时,与公司绩效呈曲线相关,当法人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当法人股比例较高时,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

由于我市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国有比例为62%)。这两种大股东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代表也占绝对优势,其中在国家控股公司中,国家代表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席位都在70%以上;在法人控股公司,法人股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席位都在65%以上。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逐渐改变以及治理结构的规范化,有关中国上市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研究结果也将发生变化,具体效果取决于国家这方面政策的进展力度。

四、有关结论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前经济改革进程,以培育市场为主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但不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有关结论如下:

(一)股权结构适度性

股权结构的集中度过高,不利于股市发育,进而不利于发挥外部市场对公司的治理作用。中国应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即使投资主体由国家唯一体发展为国家、企业、机构、个人等多元化主体。只有在多元投资主体存在前提下,法人治理结构才具有良好的运转基础,公司治理的法人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但股权结构不宜过度分散,要追求股权结构分散的适度性。实践表明,发达国家的股权过于分散也容易形成诸如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的根源是股权的过度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可见,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安排都会影响企业的治理绩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应是国有股从大多数企业退出或减少,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但又不能使股权像英美模式那样太分散。这是因为,公司所有权的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是有关的,并且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经济理性角度看,股权分散的小股东由于监督的成本太高和能力有限,他们在选择和监督经营者方面,更倾向于采用在股市上“用脚投票”而不是在股东会上“用手投票”。而大股东却相反,他们具有“用手投票”的能力和意愿。

(二)保持较高法人股比例

法人股东不同于国家股东,尽管它们可能也是被国家控制,但出于各自单位利益的考虑,相对来说会具有更大的监控动力和能力。由于中国对上市公司市场监控机制还很薄弱,因此继续适当保持较高的法人股比例是有利的。

(三)发展以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

在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尚不健全的阶段,股权的适当集中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但股权应集中在机构投资者手中,因为机构投资者有代表性(可代表分散的小股东)又有监督的能力,这既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需要,也符合发达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深化的趋势。

(四)提高流通股比例

公司股票的低流通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核心问题。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发行的总股本为3709亿。其中流通股仅为1329亿,占总股本的35.8%,近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是由国有股和法人股构成。股票的流通与否,不仅会影响股东的行为,而且还会影响市场本身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所以,非流通股的比例越高,越不利于实现市场对公司治理的约束作用。

(五)保持大股东的有效性监控

由于经营者持股比例的大小会影响经营者行为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程度,即当经营者持股比例增加时,他们采取背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的成本也会提高,所以内部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就越高。但对于以股权集中为特点的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公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内部持股比例的增加应以不削弱大股东的监控有效性为限。

参考文献:

1、洪功翔,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理论的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第7

2、薛建峰,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上海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1年10月

3、栾光旭,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1年4月

4、戴翔东,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11月

5、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6、唐建新/李青原,资本结构、金融中介和公司治理,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2期

7、严若森,所有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机理,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3期

8、邱国栋,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相关分析,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3期

点评:

该同学以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为研究对象进行论文的撰写,选题适合,严格遵照论文规范书写,论文观点鲜明,结构安排得当,逻辑层次清晰,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整篇论文缺乏自己的创新观点。综观全文,不失为一篇较好的本科毕业论文。

第四篇:PPP项目公司合资协议书2017年版

XXX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

甲方:乙方:丙方:

合作协议书

XXX水务有限公司 XXX有限公司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 定义......................................................................3 第二章 项目公司..................................................................4 第三章 生产经营范围、期限.........................................................4 第四章 注册资本..................................................................5 第五章 合资各方的责任.............................................................5 第六章 股东会及董事会.............................................................6 第七章 监事......................................................................9 第八章 高级管理人员...............................................................9 第九章 劳动管理、党团组织与工会..................................................10 第十章 财务与会计................................................................11 第十一章 解散与清算..............................................................12 第十二章 合同的修改..............................................................12 第十三章 违约责任................................................................12 第十四章 不可抗力................................................................13 第十五章 适用法律................................................................14 第十六章 争议的解决..............................................................14 第十七章 合同生效及其它..........................................................14 甲方:XXX水务有限公司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XXX有限公司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丙方:XXX有限公司 地址: 法定代表人:

根据《XXX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投资人采购竞争性磋商文件》(以下简称磋商文件)第五章项目运作方式中5.1项目公司之约定:经XXX人民政府授权,政府出资方与社会资本方合资成立的自主运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作为项目公司拥有本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具有承担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和移交等各项工作。

XXX水务有限公司和XXX有限公司、XXX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在XXX共同投资成立合资项目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XXX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章 定义

第一条 定义

下列名词在本合同及其附件中使用时,具有如下含义,除非文中另做解释:“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合同”指《XXX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合作协议书》;

“项目公司”指根据本合同拟在XXX成立的合资项目公司,甲、乙、丙方投资,甲方持有该公司30%的股权,乙方持有该公司40%的股权,丙方持有该公司30%的股权;

“章程”指三方拟在XXX设立的合资项目公司章程,是规范公司的组织与行为、公司与股东、股东与股东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成立日期”指项目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

“高级管理人员”指项目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

“股权”指公司股东按本合同约定向公司实缴注册资本后,取得的相应的财产权利。

第二章 项目公司

第二条 项目公司的名称暂定为: 有限责任公司(以工商部门核准的名称为准);项目公司的法定地址暂定为:

(以工商部门核准的名称为准)。

甲方作为政府方授权机构,乙方、丙方作为中选社会资本方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该项目公司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正式办理工商登记,项目公司成立后其将无条件继承《XXX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特许经营权协议》(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权协议》”)之全部内容。

第三条 项目公司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项目公司根据法律、法规、本合同以及项目公司章程开展经营活动。项目公司的活动及三方的利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项目公司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甲、乙、丙方以各自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项目公司承担责任。各方按其实缴出资额所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

第三章 生产经营范围、期限

第五条 项目公司生产经营范围是:对水务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自来水生产及供应;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天然水收集与分配; 水污染治理;市政设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服务;输水管道工程服务;城市排水管道设施施工、运营服务。物业管理、无形资产、动产、不动产的销售与租赁服务(依法需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第六条 项目公司的经营期限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十(30)年,与特许经营期一致,并随特许经营期期满而终止。

第四章 注册资本

第七条 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XXX万元整。甲方以人民币XXX万元投入,占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30%。乙方以人民币XXX万元投入,占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XX%,丙方以人民币XXX万元投入,占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XX%。

第八条 甲、乙、丙方应在项目公司注册之日起十五日内一次性实缴到位,并按合同规定验资。

第九条 如甲、乙、丙任一方未按时足额出资,项目公司有权要求其履行出资义务,守约一方有权选择按照本合同第五十四条约定执行。

第十条 各方对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出资证明,应由项目公司董事长签字并加盖项目公司章,出资证明的复印件应提交审批机关备案。项目公司应保留全部出资报告和签发给各方的出资证明的复印件。

第十一条 股权转让

甲、乙、丙方应在公司章程中做出规定,确保在项目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任何股东都不得将其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进行转让。

第十二条 除非根据本章的明确约定或三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均不应直接或间接地转让、质押、或创设任何第三方权利或另行处分其在项目公司中的所有者权益的全部或任何部分。

第五章 合资各方的责任

第十三条 甲、乙、丙三方应共同遵守以下事项:

(1)甲、乙、丙方应互相协助办理政府有关部门要求的各种与本项目有关的审批手续并保持批准有效。

(2)甲、乙、丙方及各方雇员,对于本项目的资料、商业文件等资料,无论 是口头还是书面,无论是商业性或技术性,均予以严格保密,不得将任何此类文件或资料全部或部分披露给任何第三方,或以其他方式传播。

(3)根据本合同约定按时成立项目公司并足额出资。

第六章 股东会及董事会

第十四条 项目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

(1)股东会是项目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2)股东会做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3)但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发行公司债券、修改公司章程、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以及壹仟万元以上的资产投资、处置等重要事项需由全体股东一致通过。

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

(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2)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3)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4)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5)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6)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7)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8)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9)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10)修改公司章程;

(11)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对前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

第十五条 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1)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2)执行股东会的决议;(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4)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5)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6)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7)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8)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9)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11)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董事会决议,须经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同意后生效。但制订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方案,拟定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组织形式、解散方案,需经全体董事一致同意提交股东会决议。

第十六条 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一名。董事由社会资本方委派或推荐四名,政府方出资代表委派或推荐一名,由股东会决定产生。董事长由董事会在社会资本方委派或推荐的四名董事中选举产生。

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董事会会议应当有三名或以上的董事出席方能有效举行,否则无效。

各方有权撤换其指派的董事。所有董事的任命、撤换须以书面形式至少提前十五(15)个工作日通知另两方及项目公司。

董事将不取得任何收入或其他形式的货币补偿,但董事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由项目公司承担。项目公司的董事长和其他任何董事可以同时是项目公司的管理人员或员工,可以作为项目公司管理人员或员工获得相应报酬。

第十七条 会议

(1)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应于公司成立日期起30日内举行。会议由董事长主持。在第一次董事会会议后,董事会应在每个日历至少举行一次例会。

经公司监事会、三分之一或以上的董事书面请求讨论指定事宜时,董事长应在接到上述请求的三十(30)日内召集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也可召集临时会议。

(2)董事会会议应在会议前至少14天向每一董事发出书面通知,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及议程。未向所有董事发出适当通知的董事会会议无效,除非该董事在会议前 或之后向董事长递交书面的弃权通知书。

(3)每一方有义务保证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本人或委托董事会其他成员参加一切会议。董事会需由三名或以上的董事(或授权董事)出席方为有效,董事可亲自或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

(4)如某一董事不能参加董事会会议或履行其作为董事的其他职责,可以出具一份书面委托书,委托其他董事代其参加会议或履行其他职责。一名董事最多可接受两名董事的委托。

(5)董事会会议的召开方式:董事会会议以现场出席为原则。必要时,在保障董事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下,经董事长同意,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表决方式或采取现场出席与其他方式同时进行的方式召开。非以现场方式召开的,以参加视频和电话会议的董事计算出席会议的董事人数。

(6)董事会应对所有会议所议事项做出记录,由出席会议的董事和记录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并形成董事会决议。公司应保留所有董事会会议记录和决议,并且使三方或其授权代表可以进行查阅。

第十八条 董事长因故不能履行其职责时,应由董事长指定的其他董事代行职权。董事长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如下职权:

(1)召集并主持董事会会议;(2)检查董事会决议实施情况;

(3)根据董事会决议,签署或授权他人签署项目公司的对外合同;(4)依法履行法定代表人的职权。

第十九条 合资一方向另两方承诺其本身及其委派的董事按照以下规定履行职责:

(1)行使其具有的与项目公司相关的投票权和控制权,以使本合同和章程的条款及条件充分发挥效力;

(2)支持及执行董事会及其他会议提出的有利于项目公司业务正常进行发展的、有合理根据的所有方案;促使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第三方不从事阻碍项目公司以正常合理方式开展业务的活动;

(3)友好解决三方因本合同或项目公司的业务、事务而产生的争端,并促进项目公司的业务及利益。

第七章 监事

第二十条 监事的设立和任命

公司设监事会,成员为三名,设监事会主席一名。

甲方出资代表委派一名监事,乙或丙方委派一名监事,由股东会决定产生;职工监事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主席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

第二十一条 监事的权力 监事依法行使下列职权:(1)检查项目公司财务状况。

(2)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项目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项目公司章程或者董事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3)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项目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

(4)提议召开临时董事会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公司法》规定的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5)向董事会会议提出提案。

(6)依照《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在项目公司利益受到损害时,依法对应当承担责任的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7)列席董事会议。

(8)项目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第二十二条 报酬和费用

监事不领取报酬,但监事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由项目公司承担。

第八章 高级管理人员

第二十三条 公司设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其中设总经理1名,由乙方或丙方提名;设副总经理2名,由乙方或丙方提名;设财务总监1名,为公司财务负责人,由由乙方或丙方提名。甲方只负责监管,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按照相关的权限和程序报批后,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

第二十四条 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执行董事会会议的各项决议,组织领导合营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总经理处理重要问题时,应当同副总经理协商。总经理的职权和义务:

(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2)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公司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及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提请董事会批准;(4)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5)拟订公司职工的工资、福利、奖惩制度,提请董事会批准;

(6)拟订公司利润分配方案、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提请董事会批准。(7)公司章程或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五条 在董事会授权和本合同所规定的权利范围内,总经理可自行行使其酌情权及决定权。超出授权或在总经理权限范围外的事项,应向董事会报批。非经董事会决议,总经理本人或项目公司不得擅自为任一方股东签署、出具担保性质或可能影响另一方股东利益的任何书面资料。

第二十六条 总经理应当根据董事会的要求,向董事会报告项目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包括但不限于重大合同的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情况和盈亏情况,重大纠纷案件情况(尤其是被诉的纠纷案件)。总经理必须保证该报告的真实性。

第二十七条 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其他与本公司有商业竞争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参与其他经济组织对本企业的商业竞争。

第二十八条 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有营私舞弊或严重失职的,经董事会会议决议可随时撤换,委派方有义务促使其董事在董事会决议时同意更换失职人员。

第九章 劳动管理、党团组织与工会

第二十九条 项目公司职工的雇用、辞退、工资、劳动保险、劳动保护、生活福利和奖惩等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有关规定,由总经理研究制定方案报董事会批准后执行。第三十条 劳动合同订立后,报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备案。总经理代表合资公 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第三十一条 甲、乙、丙方推荐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福利、差旅费标准等,由董事会会议讨论决定。

第三十二条 公司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及有关规定,设立党团组织,履行 相应职责。公司中的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障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的贯彻执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 法行使用人权结合。公司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十三条 项目公司员工有权建立工会组织。设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公司应当为工会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经费。公 司工会代表职工就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福利、保险和劳动安全卫生等事 项依法与公司签订集体合同。公司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 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公司研究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 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 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章 财务与会计

第三十四条 会计制度

(1)项目公司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财务会 计制度和项目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2)项目公司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但也可以采用其他货币作为 辅助记账货币。

(3)财务总监应依据中国相关法律制定项目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程序,并 提交董事会批准。项目公司应依据三方股东对编制年财务报告的要求提供()数据及资料。

(4)项目公司每一会计自公历每年1 月1 日起至12 月31 日止。合资公 司的第一个会计应从成立日期起,至当年12 月31 日止。

(5)项目公司的财务报告在终了 30 日内,向三方股东提供。

第三十五条 董事会每年聘用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审计项目公司账目和 财务会计报告,并向项目公司报告。项目公司应该在会计结束后的30日内向三方和各位董事提交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六条 项目公司的利润分配事项按照项目公司章程之约定执行。

第十一章 解散与清算

第三十七条 合资期限届满,三方决议不再继续经营时,董事会应通过清算项目公司的决议,制订项目公司清算程序。

第三十八条 如果项目公司被清算,各方应促使其董事根据以下条款选出清算委员会:

清算后财产按照以下优先次序分配:支付所有清算费用和开支;支付公司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支付公司应缴纳的税收;

第三十九条 合资企业的清算工作结束后,由清算委员会提出清算结束报告,提请董事会会议通过后,报告审批机构,并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注销登记。第四十条 合资企业解散后,各项账册及文件应当由丙方保存,甲、乙方保存复制件。

第四十一条 本合同应不受本合同届满或提前终止的影响,在依据本章进行的清算结束前仍然有效。

本合同因任何原因终止,项目公司解散或任何一方的权益出让给第三方,将不能免除一方向另一方支付任何已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亦不能免除于当时应履行的、尚未履行完毕的义务,包括因违反本合同应对项目公司或另一方承担的责任。

第十二章 合同的修改

第四十二条 对本合同及其附件的修改,必须经甲、乙、丙方签署书面协议,才能生效。

第十三章 违约责任

第四十三条 甲、乙、丙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之时间(本合同签订之日起30 个工作日内)并由甲方、丙方协助乙方办理成立项目公司,如因任何一方之原因导致项目公司未能如期成立,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正常进展,构成违约,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第四十四条 甲、乙、丙方应按照本合同第十四条之约定按时缴纳出资,如有一方未能在限定日期完成出资,应向项目公司支付自应出资日至实际出资日期间未付金额的利息,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之四倍计算。如逾期三个月仍未出资,除累计缴付利息外,守约一方有权选择:按本合同规定终止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未出资到位金额的20%。

第四十五条 合同三方在此做出如下陈述与保证,在合同签订之日:(1)甲、乙、丙方是合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实体,拥有参与本合资项目和签署相关协议所必需的全部合法权利;

(2)任何一方在本合同上的签字人均具有该方的有效授权,其代表该方签署的本合资合同对该方有法律拘束力。

(3)甲、乙、丙方参与本合资项目的行为需遵守:各自公司章程或内部细则、任何法律、任何政府机构或部门的授权或批准,或各自应受约束的任何合同或协议;

(4)甲、乙、丙方均没有正在进行的可能影响其签署或履行本合同能力的诉讼、仲裁、行政程序或政府调查,或尽各自所知,亦无上述威胁。

第十四章 不可抗力

第四十六条 不可抗力事件

不可抗力是指在签订本合同时不能合理预见的、不能克服和不能避免的事件或情形。以满足上述条件为前提,不可抗力包括但不限于:

(1)雷电、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水灾、暴雨、海啸、台风、龙卷风或旱灾;(2)流行病、瘟疫爆发;

(3)战争行为、入侵、武装冲突或外敌行为、封锁或军事力量的使用,**或恐怖行为;

(4)全国性、地区性、城市性或行业性罢工。

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除上述不可抗力事件外,如出现违反本合同各方约定之义务,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正常进行,均构成违约。守约方可向违约方提出终止本 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五章 适用法律

第四十七条 本合同的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和争议的解决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管辖。本合同没有约定、约定不明确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冲突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为准。

第十六章 争议的解决

第四十八条 凡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各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在合同一方发出协商的书面请求后六十(60)天内,该争端不能通过协商解决,应提交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章 合同生效及其它

第四十九条 本合同共九份,甲、乙、丙方各执三份,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五十条 本合同自各方签字并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任何条款之无效,并不影响本合同其他条款之效力。

第五十一条 本合同项下的通知应以书面形式由发出通知一方签字并盖章后发出,并应于下列时刻视为收到:若通过传真发出,为发出后的一(1)天;若通过快递发送,为快递送达被通知方的时间;若通过挂号信方式邮寄,为送达被通知方的时间。

第五十二条 通知地址 如致甲方:XXX水务有限公司 地址:XXX 邮编: 收件人: 电话: 传真:

如致乙方:XXX有限公司 地址: 邮编: 收件人: 电话: 传真:

如致丙方:XXX有限公司 地址: 邮编: 收件人: 电话: 传真:

(以下无正文,为本协议书签章页)

(此页无正文,为本协议书签章页)

甲方(盖章):XXX水务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乙方(盖章):XXX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丙方(盖章):XXX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第五篇:PPP项目公司总经理述职报告

PPP公司总经理工作述职报告

XXX

XX年是AAA公司的元年,本人自F月份正式担任本项目公司总经理负责本项目的开发工作以来,全盘组织了了项目公司的组建成立、项目整体策划、投融资工作启动和落实,项目工程建设启动及全力推进、项目运营策划等多方面工作。根据项目公司领导班子工作分配,本人主要分管D、E、H、K,并负责项目V、L的统筹策划工作及安排。以下就本人M主要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牵头完成项目公司组织架构搭建及管理模式策划

牵头组织项目公司先期人员学习项目PPP合同及实施方案,并从学习及思考中探索项目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的搭建,设立BB部、CC部、SS部、ZZ部、QQ部,5部门。

为支撑项目公司全方位工作开展,组织各部门按照工作分工起草各类管理文件,并在今年的对外工作中不断反省与总结,策划形成了目前项目公司的管理模式。

二、牵头完成风险识别解决体系的建立

由于本项目是在采购阶段介入的,涉及核心内容的细节问题仍是项目公司所不能忽视的,否则项目公司将无法将自己在项目实施中应承担的责任与风险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降到最小、无法将风险进行有效转移、也无法对政府及项目实施机构的权利无限扩大进行有效控制等。

为此,策划组织了项目公司的x委员会,并要求每两周召开一次项目x会,分析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风险点和问题,将风险级别划分 x,并根据不同风险类别分别拟定不同的解决措施。目前通过项目公司的识别及与政府、实施机构的反复沟通,已部分解决了xx等风险的规避;已识别了xx等风险,并已在与实施机构及政府的沟通协商中。

三、工程管理

(1)xx部管理目标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项目重要性对内控进度目标(****年**月**日竣工)、质量目标(确保xx,争创鲁班奖)、安全目标文明施工目标(确保xx市、xx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绿色施工目标(现场必须做到扬尘控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国家及地方标准范围;本项目绿色建筑一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根据具体目标组织落实各类现场管控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2)牵头夯实项目管理会议制度

建立了三会制度:xx例会制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进度)、xx专题会、xx底会。并通过会议提出目标及整改措施来闭合管理。

(3)策划和执行工程项目考核管理规定

牵头策划及编制对监理和总包两大考核管理规定作为合同一部分(补充协议),完善管理手段。考核管理规定主要分三个部分,xx考核规定、xx考核规定和xx评分制。三个部分考核并行处罚,以保障现场执行力,达到预期进度计划和质量、安全等目标。目前执行情况良好,重点针对质量和工序管控,利用考核分数对标总包完成情况;利用现场区域班组、总包管理、监理挂牌负责制,有针对性对不按交底施工的人员进行曝光;按出现2次的曝光班组进行清退,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处罚。

(4)鼓励现场交流学习和对标

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监理、总包与 市其他在建工程项目不定期交流学习和观摩,进行对标;每月邀请 集团相关职能部门对现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指导和检查;同时每月邀请市质监站、安监站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指导和检查。在 市质监、安监的检查中多次受到相关部门的褒奖与好评。

(5)制定质量管理措施

牵头制定关于质量“零容忍”事项管理规定,并要求项目公司现场管理严格按照此考核落实执行,经过数月的严格落实,目前总包对现场质量管控已达到高度服从的程度,并能主动发现问题并予以整改,配合工作比较到位。

四、运营工作

完成了对合同中关于运营事项的不确定因素的认知及解决措施,完成了和发改委、项目办、实施机构的对接,全力推进政府项目办对运营范畴和政府补贴费用的调研及明确,运营策划的工作重点督促部门提前逐步落实具体工作,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利润点作为策划目标,确保装修设计、设备采购、增值创收服务为导向,匹配教育系统的管理运营服务理念,最大程度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已完成了 项目整体运营策划方案的 内部评审。结合现场工程实际情况,对运营范围中的x的施工进度进行控制,提出施工需结合运营策划中的装修方案、功能布局、设施设备布局,在确保运营要求的同时,避免返工及重复施工。

五、资本金及融资情况

策划并积极主动沟通各股东方或函告,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注入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金,共计xx万元。另通过 协调xx银行 银行的方案编制,并 跟踪xx行 融资方案的上会进程,通过积极的沟通于 年 月完成xx行的融资方案落地。目前 第一笔贷款已于 月初发放至我公司账户,按照 贷款发放比例共计xx万元。

六、整体成本把控

牵头策划整体成本控制体系,前后多次组织项目公司对整体管理费进行测算及盘点,制定建设期整体及预算指标。把控合同评审,对合同中的风险、漏洞进行最终审批,把控最终签订环节。严格控制总包产值完成情况,结合对现场的深入了解,对总包上报产值进行最终审批,并要求工程实际与预算产值完成吻合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严格把控项目公司对外合同结算情况并对结算进行审批。

强调项目公司 部工作重点在于对实施机构及政府方的确权工作,确保项目公司对所有投入项目的成本均通过实施机构及政府方的书面确认,以便最终资料归档及结算审计。

七、廉政建设践行情况

注重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注重学习政治理论,努力提高政治素养。本人挤时间勤学习,努力掌握经济、管理类等知识。特别是在今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中,能够按照统一要求,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通读了十九大习总书记的报告,认真观 看了反腐教育光盘。通过学习,本人人生观、世界观有了很大改观,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不讲违反党的纪律的话,不做违反政治纪律的事。讲大局,讲奉献,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学习,思路更为明朗,眼界更为开阔,对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环境有了敏感的认知,进一步增强了对未来市场管理、开拓的信心,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使PPP项目管理工作以健康发展。

讲求工作方法,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参与制定并实行了班子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及项目管理文件,并积极落实系统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本人遵守各项议事规则,注意发扬民主,凡是重要项目节点安排,策划执行工作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提交集体研究决定。二是努力维护班子的团结与统一。在班子中能做到识大体顾大局,对个人得失从不斤斤计较。在干部管理中,本人能坚持以无情的纪律约束人,以有情的领导来激励人,关心同志,尊重同志,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对别人的缺点不随便恶意指责,而是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使其虚心、乐意接受。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日常开展读书,运动;工作中开展争先创优,形成正能量的局面。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工作实效。本人长期在一线工作,对自身一直严格要求,对工作信息全面覆盖和掌握了解,必须深入到工地一线,查实和获取一手信息,并解决问题。其次注重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和思考,果断摒弃项目团队体制内和“办公室”研讨,不注重实效和发展,在实践中,摸索并果断改变及制定新型的 综合现场管理考核办法,多渠道计量和计量的复核形象进度的管理办法,对PPP文件制定不明确的要求,对政府各职能部门先礼后兵,从政府各级部门推诿抛皮球的混乱局面中开辟新办法,先征询各级部门,达到信息对称后,交报告,推动政府项目办组织各部门调研,把PPP项目共性的问题推送到市委会层级解决,依此解决了建设手续容缺办理规定、项目拆迁、项目增量增项、运营费用确认等问题,以上工作均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效,明年工作仍将继续秉承思考和完善系统性的工作思路。

八、不足和改进

对PPP项目开发的整体策划仍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中,对策划中的x模式目前仅有初步模型,对其如何标准化规范及有效落地实施还需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如何将x模式中的x作为龙头引领项目的xx是一个较为庞大的课题,仍需项目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尝试并积累相关经验。而x的运用作为目前x相结合的辅助工具,在本项目的运营开展仍存在一定局限,仍需在实践过程中尝试与夯实。

由于本项目特性,在中标时无相关设计成果,而工期又极为紧张,故避免不了的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进而导致项目整体控制价编制工作较为滞后,过程中因图纸的调整导致的工作返工较多,至今仍未全部完成编制及审核工作,对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造成一定的不便及隐患。项目公司已积极组织相关会议并明确要求按照专业分批次逐步落实控制价的编制与审核。并要求对后期开发项目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下载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全梳理及银行投贷联动在PPP模式中的适用研究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全梳理及银行投贷联动在PPP模式中的适用研究 报告摘要 | PPP项目公司的股东构成 PPP项目公司的股东构成可分......

    PPP项目实施方案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安阳市东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初步实施方案一、 项目基本信息 1.1项目名称:安阳市东区污水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1.2项目类......

    PPP项目方案[范文模版]

    PPP(公私合作关系)项目实施建议方案 什么是PPP (一)基本概念、核心理念 PPP,即公私伙伴关系是指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用......

    ppp项目投融资

    吴亚平主任表示,做PPP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万万不能”。一是一定有敬畏之心,一定要有专业;二是有钱不能任性,但是做PPP没钱也是万万不能的。他分析了项目可融资性的三大决定因素,......

    PPP项目公司章程范本

    有限公司 章程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2 第二章 公司名称和住所 ............................... 2 第三章 经营宗旨、经营范围......

    PPP项目管理

    PPP项目管理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单位PPP项目投资全过程管理,防范PPP项目投资风险,确保PPP项目投资收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

    PPP项目注意事项

    PPP项目注意事项 一.PPP项目合同签订并执行的必要条件: (1)成立项目公司完成第一笔注资,并签订PPP项目补充协议若PPP项目合同是中标社会资本方和项目实施机构签署的,则需要......

    PPP项目对策(模版)

    PPP项目对策:应对国际BOT/PPP项目风险六个措施 发布日期:2016-09-14 来源:建筑时报浏览次数:34 核心提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而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