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0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1:5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12.20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12.20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

第一篇:2015.12.20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

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

作者:周志和 刘志成

自古以来,粮食安全就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7月1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首次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2013年底,中央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国以来,在粮食安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上,中央还是首次冠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一概念进行表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出有其特定的背景与内涵,对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

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解决自身粮食安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需要对我们过往成功的做法与经验进行全面系统总结。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是历史最高年产,粮食生产实现罕见的“十一连增”。任何不抱偏见的人都会认同,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以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球20%多的人口。中国在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做出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这当中,我们有自身艰难的探索与成功的做法,理应好好总结。

其二,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我国粮食供需在品种与结构上的新变化,需要我们在有关粮食安全的概念上与国际进行接轨,并在相关保障措施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特别是需要明晰粮食安全、谷物安全、口粮安全这三个概念。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概念与统计口径当中,“粮食”是包括谷物、豆类、薯类在内的较为宽泛的概念;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大豆归类为油料,国外通用的食物、谷物概念与中国这种宽泛的粮食概念有较大区别。多年来,我们一直用粮食自给率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上首次提出我国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的目标;2008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再次明确提出,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如按我们原有的将大豆作为粮食的统计口径,我国粮食自给率就已跌破90%,这主要是由于大豆进口快速增长造成的,我国1996年开始进口100万吨大豆,2013年大豆进口量达6338万吨,2014年全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这种情状就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的目标相矛盾。因此,就有必要将粮食安全与谷物安全、口粮安全进行区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就有利于澄清当前对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认知上的一些困惑,也便于同国际接轨,同时对于相关的保障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新形势还表现在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呈增长态势,2013年,我国进口的粮食(包括大豆在内)首次超过8400万吨。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1亿吨,其中70%以上是大豆;谷物进口1952万吨,占到当年粮食总产量的3.2%。进口增加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需求推动,也因品种调剂,还有因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引发的利益驱动导致进口增加等因素。长期以来,对如何看待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意见认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完全只能依靠自己;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同时,也要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合理利用国际市场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与优化成本的一种选择。鉴于我国在利用国际市场调剂粮食品种余缺方面出现的新情况,需要中央对此明确定调,因此,在这次提出实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对此予以明示,即一方面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另一方面也可“适度进口”。

第三,我国当前粮食市场出现的新形势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研判与积极应对。生产环节主要面临三大压力:一是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国内粮食价格已经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是多年来拼资源、拼投入的粮食生产方式,使我国在粮食生产上已背上了沉重的生态压力,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禀赋制约已成为粮食持续增产的两道紧箍咒;三是在遵循与合理利用国际规则的前提下,要保护好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提高种粮收益、稳步提升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我国粮食生产与农业的发展方式就需要从政策引导、体制创新、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变革与完善,加快实现粮食生产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再从流通环节来看,正如2015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指出的那样,在粮食贸易全球化、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市场运行的各种矛盾交织累积。一是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的矛盾,二是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的矛盾,三是适度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与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的矛盾。粮食生产与流通方面呈现的新情况新态势,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研判与审慎考量。

第四,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但粮食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即便是当前处于粮食安全最好的时期,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不到900斤,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应当看到,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万人左右;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这部分群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肉蛋奶来满足生活需求,目前这一群体有两亿人左右;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食物的消费需求升级,这部分食物需要大量粮食来转化;此外,粮食的用途不断多元化,各种使用粮食为原料的工业也越来越多,最突出的就是生物燃料。基于以上因素,据权威专家测算,全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在300亿斤左右。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紧平衡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因此,对粮食安全要始终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以谋划与部署。

其三,新的粮食形势需要新的战略理论作指导。一是澄清对于粮食问题认识上的一些困惑,需要中央定调。比如怎样看待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二是面对解决粮食安全的重大节点问题,需要明确的政策指引。比如对粮食产能的规划与引导。三是基于粮食问题对中国的特殊重要性,需要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系统的长远的战略规划,确立整体的战略方针与保障措施。这样一来,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战略谋划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次提出的“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二十字方针的粮食安全战略切合我国国情粮情实际,回应现实需要,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战略的主要内涵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这二十字方针是这一战略的精练概括,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体而言,“以我为主”是前提。建国以来,在粮食问题上,中国一直把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视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主基调,始终注重牢牢掌握粮食问题的主动权。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因此,这是审视与思考中国粮食问题的前提,一切的举措都要基于这个前提。“立足国内”是基础。我们要从自己的国情粮情出发,保护耕地、改良生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着眼于从全产业链来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确保产能”是重点,作为战略而言最根本的是要谋远谋深,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随着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粮食的消费从数量与质量上都会有新的刚性要求。因此,从长远上对我国粮食产能作好规划是一项重点工作,要保证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物质基础与制度设计。“适度进口”是手段。在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粮食品种余缺也是必要的,有时还是一种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的合理选择。“科技支撑”是关键。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粮食安全的切实保障,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归根到底都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科技的支撑与引领是实施整个战略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我国粮情的现状及可能面临的新形势,在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都作出了前瞻性与战略性的研判与指导。因此,二十字的战略方针内涵丰富、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再从整个战略方针及总体部署来看,彰显了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在我国粮食生产多年持续向好的总体态势下,仍然把粮食安全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这充分展现了中央对于粮食问题的深谋远虑。“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就是我们解决粮食问题的底线,也就是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中国的饭碗主要要装中国粮,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适度进口”表明了我们对于国际市场的开阔眼界与创新思维,也表明我们在如何利用全球市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信心,“适度”二字既是我们的理性,也是对全球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全球每年的谷物贸易量约为6000亿斤,仅相当于我国谷物年消费量的一半左右,而全球还有8亿多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在战略的具体部署上,对粮食生产和流通,对粮食数量与质量,对粮食产量与产能等事关粮食安全的重要节点都有考量与举措,辩证思维始终贯穿于整个战略的谋划当中。整个战略当中强调“确保产能、科技支撑”,就抓住了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战略的突出特性

作为战略的效用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要达成以下目标,即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管关键。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除了具备其它战略都有的一般特性,即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等特征之外,就针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战略目标,还体现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是视野上的全景性。这一战略突出了坚持与创新,既对过往一些好的做法予以坚持;同时,面对新形势,又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调整。“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就是我们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粮食问题上秉持的一贯方针。“适度进口”则是从全球粮食市场的变化及我们的国情粮情出发作出的新的科学预判与应对。视野的宏阔囊括了过往的成功做法、现存的矛盾难题、将来的可能挑战;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作了全面的审视。做到了既重视粮食生产,也重视粮食流通;既思当前,又谋长远;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既谋全局,又虑关键。

二是思虑上的穿透性。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一是“确保产能”。产量与产能不同,就产量而言,我国粮食“十一连增”,呈现的是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从长期来看,确保产能才能从长远上保障我国粮食需求与安全。近来相继出台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及《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其二,就是强调“科技支撑”。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科技的贡献功不可没,从育种、栽培、耕作再到收割、储存、加工、流通等,科技贯穿于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2014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从长远来看,关键是要充分重视科技的作用,通过科技的进步发展来带动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和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三是指导上的针对性。战略的提出,切合实际,总结以往成功的做法经验,一以贯之;针对当前面临的难题,对症下药;对于将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未雨绸缪,早作部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自2013年底中央提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来,已相继出台了相关重大政策,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如2014年国务院第52次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新增地方粮食储备总规模500亿斤,还决定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以南方稻谷产区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份为主,分两年新建仓容1000亿斤。又如2014年底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69号),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进一步明确各省级人民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对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作出全面部署。出台实施《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就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还如,在2014年,北方有省市已宣布将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定为重点控制区域,区域内将逐步有序退出高耗水作物种植或休耕;南方有省份则在部分地区已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再有,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开展粮食作物改为饲料作物试点”,这表明,我国正在根据国情粮情形势发展的需要全面拓宽粮食安全的整体视野,等等。这些都全面展现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出,是中央在对国情粮情精准把脉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科学研判粮食发展态势,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澄清当前对于粮食安全的一些认识上的困惑,提高对保障粮食安全重要意义的认识,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工作,确保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作者单位:湖南省粮食局/湖南农业大学

第二篇: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黑龙江成农改先锋

摘自: 中证网 | 2013-12-12 09:49:21 |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下载新闻客户端

今年4月,国务院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确定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此后原则同意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第三篇:深刻理解“为民务实清廉”内涵

深刻理解“为民务实清廉”内涵

——贯彻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民务实清廉”简单的六个字,却涵盖了对官员从政的基本要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无异于一本精缩版本的《从政准则》,这六个字应该成为每个官员的座右铭。

为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民谚,它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出了为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当年毛泽东同志能在国共两党这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为民”的思想使他得到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做后盾,即使国民党军队硬件条件再高出一大截也无法望其项背。在当今大转折、大开放、大发展的形势下,领导干部更是要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的力量成为支持我们事业的坚强后盾。

务实,就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

1一定的岗位上,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党和人民对干部的要求是: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党和人民干而不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干部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履行好领导职责,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

清廉,就是要求官员无欲无私,一心为公。古人云: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无欲”是“福”之所至,无欲则刚,心无欲则人清廉。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始终保持“一身干净”。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说到底,就是要修养好廉洁这一内在要求。修养好廉洁就要知足。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常乐是一种人生境界。

第四篇: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

深刻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加深认识和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明确方向,掌握标准、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更有助于我们全面提高创先争优活动的质量。

一、创先争优的理论内涵

(一)创先争优活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深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创新性四个显著特征,是时代特征与实践要求相统一、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光辉典范。理论自身的生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以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指导实践,就必须融入现实生活,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理论的突破性发展。时代在变化,实践主题也在变化,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主题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和重任。创先争优活动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具体实践,符合党情、国情、世情的需要。

(二)创先争优活动符合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保证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对党的实践活动的丰富和发展,其理论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主要形式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总体目标是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具体要求是以党支部和党员为主体,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三)创先争优活动符合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方法论

创先争优过程中先进和优秀是标杆,但不是根本目的,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服务人民群众”是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加强基层组织”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活动的基础和保证。首先要勇于创新。创先争优把“创”字放在第一位,体现了我们党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党的建设,无疑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践,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贡献。其次要求先求实。破解发展难题、密切党群关系、实现科学发展,只有依靠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实践中奋勇争先、争当一流,才能凝聚人心、干事创业,各项事业才能焕发蓬勃生机,人民群众才能得到更多实惠。最后要优中求好。“优”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所在,只要我们党员优秀了业绩突出了,那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优”就要我们想事干、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把功夫下在服务上,把目标放在优质上,把效果放在满意上,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发展。

二、具体把握创先争优的深刻内涵

(一)“创”字是创先争优的前提条件,要注重创造性,把活动创建起来。创先争优与过去习惯性所说的争先创优,虽然只是一个字在秩序上的换位,但其含义有明显的不同。首先,把“创”字放前,体现了党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然后,把“创”字放前,体现“创”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前提和条件;最后,把“创”字放前,体现了创先争优活动必须在创建起来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创”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前提条件,必须注重创造性,把活动创建起来。一是思想重视才能创建起来。要明确党的十七大部署的党的建设两项活动,一项是学习实践活动,是集中性主题教育,一项是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楷模作用的日常性工作。这两项活动紧密衔接、相互促进,只有上下两篇文章都做好,才能使整个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才能全面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二是要层层发动才能创建起来。要广泛造势,动员聚力,帮助党员明确这项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标准、具体工作措施、实施的方法步骤,使大家在真正进入思想中创建起来。三是加强领导才能创建起来。要建立建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和指导组织,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活动到位、力量到位,以保证整个活动真正创建起来。

(二)“先”字是创先争优的准确定位,就要注重先进性,把标准确立起来。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赖以发展壮大的根本,失去了先进性,就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也就会失去执政的地位。因此,创先争优活动,“先”字既要求我们在整个创先争优活动中时时体现先进性,又要求我们必须把先进性作为活动的基本定位和标准,按照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的总要求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必须努力树好三种形象。一是孜孜不倦学在前。把学习做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一件喜爱的快乐事情,注重求学,积极参加有关讲座、辅导、论坛等形式的学习活动,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注重自学,联系本职工作,静下心来多读书,带着问题深思考,使学有所获、学有所悟;注重研学,结合实践,学习和研究有关课题,提高研究水平,指导正在开展的工作。二是默默奉献干在前。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埋头苦干、不甘落后,把本职岗位作为干好事业的平台,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争先创一流、乐于奉献赢佳绩。三是关键时刻冲在前。关键时刻能不能站起来、冲在前列,是对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好检验。

(三)“争”字是创先争优的方法手段,就要注重竞争性,把氛围营造起来。“争”字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它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又是其自身活动的力量之源,只有切实形成你追我赶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才能全面推动活动的不断深入、提高质量,达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的。一要“比”出差距,明确方向。要认真围绕“五个好”党组织、“五带头”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切实查出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四比四讲”活动,即比学习、比工作、比干劲、比奉献,讲党性、讲信念、讲大局、讲纪律,切实在比照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二要“学”出真谛,选准榜样。要坚持示范引路,用先进典型推进工作,学习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业绩、好服务,从而掌握其真谛,选准学习的榜样。三要“赶”出活力,激发动力。要积极营造不甘落后、努力争先,奋起而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在追赶先进中激发创先争优的活力和动力,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四要“超”出标准,引领全局。要在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动中全面超越自我,超出一个更高的工作标准,创出一个更优的服务标准,从而达到水涨船高,引领全局的目的。

(四)“优”字是创先争优的目标要求,就要注重实效性,把服务优质起来 创先争优,重在服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此项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就要把功夫下在服务上,把目标定在优质上,把要求落在满意上,做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自觉从党的事业成败和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坚持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为已任,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百姓安居乐业作出不懈努力。二要提高服务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能力素质建设与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经常性培训、先进典型引路示范、实践中不断磨炼等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三要注重服务实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服务好坏的评判标准,做到解决突出问题具体实在,作出承诺方案从实际出发,让群众得实惠项目紧张快干,群众盼望已久的事尽快实现,使群众真正满意。四要构建长效机制。服务群众是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需要常抓不懈,特别要注意把一些服务群众的经验、做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制度方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服务机制,使“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慧”真正长效化。

三、准确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时代特征

创先争优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一项创新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时代性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就是创先争优活动富有时代性的目标要求。“创先争优”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争先创优”活动,内涵赋予了鲜活的时代性,外延更为广泛。从范围上看,“创先争优”活动是新时期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的活动,是对党的组织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活动的重心下移到基层,活动的对象涉及到每一位党员,活动的成效惠及人民群众。从内涵上看,“创先争优”活动对象是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 “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内容具体,要求明确。创先争优实现以活动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思路,赋予支部活动有创新,党员服务有变化,群众评价有效果,科学发展有突破,社会风气有转变的新内涵。从逻辑上看,“创先争优”与过去习惯性所说的“争先创优”,虽然只是一个字在秩序上的换位,但其含义有明显的不同。“创”字提前,把创新放在第一位,突出了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下的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明确了党员党性修养的新境界。

(二)创新性

改革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和不竭动力,缺乏创新,党的先进性就会失去活力。“创先争优”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创新活动方式,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创造性地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用“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既要有巩固深化的老典型,又要有富有创新性的新经验,还要有正在进行的新探索,既有制度上的建立完善,又有方法上的开拓创新。

(三)针对性

目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各不相同,体现在分工不同、服务要求不同、人文环境不同等方面,因而创先争优的标准也不相同,只有区分不同类型和层面,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载体,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创先争优活动才能真正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有效推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离不开工作实际,离不开群众的评议,离不开机制的支撑,所以,讲求针对性是提高实效的关键。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做到“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做到“五带头”,这就是针对性。在学习中“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在工作中,重民生听民声解民忧,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就是针对性。

(四)实效性

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能力,重在服务群众,促进发展。创先争优,就是要始终追求卓越、追求一流,始终把工作做到最好。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要提高服务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能力素质建设与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要注重服务实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服务好坏的评判标准,做到解决突出问题具体有效,让群众得实惠实实在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四、积极探索实施创先争优的新途径

把握创先争优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实质,进而探索具有实效的工作方法,达到创先争优的目的。创先争优活动能不能抓出实效,关键是活动目标是不是明确,关键看活动内容是不是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的内在需求,活动形式是不是符合党员群众的实际。

(一)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重点,创新活动思路

“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要保持“永远先进”,就需要使党的肌体具备新陈代谢的功能,学习型组织更加强调“集体的学习”、“组织的学习”、“全员的学习”,将个人的学习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更加强调学习的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性、学习的实用性,使“组织”本身具有通过“学习”获取自我升级的能力。

(二)以中心工作为依托,提高活动实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我们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条主线;始终注重分类指导、增强实效的工作重点;始终把握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科学方法,让活动紧贴发展主题,紧贴群众愿望,紧贴党员实际。要把基层党组织变成阵地,要把党员变成先锋,要把工作变为窗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加速机”、加强组织建设的“助推器”、融洽党群关系的“催化剂”。

(三)以群众评价为落脚点,检验活动成效

人民群众满意是评价创先争优活动的试金石,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先争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活动效果,最终要看群众的评价结果,群众满意了,群众得实惠了,群众自觉参与了,我们的工作就达到了目的。

(四)以宣传为导向,扩大活动的成果。

先进的经验不是独家享用的,只有宣传才能转化为动力。对好的典型和模范要宣传,对好的经验要推广。努力营造创先争优浓厚的氛围,要让广大党员敢于亮牌、亮身份,不断增强自豪感,使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

总之,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建设的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意义深远。我们要站在时代的新起点,探索党的建设的新途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活动向深入推进,以崭新的面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水平,向建党90周年和十八大召开献上一份厚礼。

第五篇:浅谈确保粮食安全战略对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13日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市场平稳运行,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应面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等多重压力,粮食稳步增产的难度增大,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必须未雨绸缪。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我国的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占到世界的20%左右,国际市场上粮食交易量十分有限,十多亿人口的粮食不可能依赖国际市场。近年来,全球粮食供应偏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一些国家相继因食品短缺发生**。我国粮食连续5年丰收,保持了较高的自给率,保证了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纲要》在主要目标中提出,要把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正是基于这个基本方针。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长期稳定不变,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支出要重点向“三农”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要完善粮食补贴和奖励政策,今后要随着经济发展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种粮的补贴规模;要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理顺粮食价格,促使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使种粮农民能够获得较多收益;要加大金融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继续深化粮食流通和储备体制改革,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健全储备粮调控机制;要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粮食进出口贸易体系,稳定进出口贸易渠道,加强进出口调节。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资源。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广大群众也要增强粮食安全意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科学饮食、健康消费,在全社会形成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

下载2015.12.20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12.20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内涵办人民满意教育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内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

    深刻理解内涵实践发展观分析报告(范文模版)

    深刻理解内涵实践发展观分析报告 深刻理解内涵实践发展观分析报告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有了进......

    《职业的内涵与特性》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职业的内涵及特性》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你的爸爸、妈妈从事什么职业?你还知道哪些职业? 或者案例:偏远山区的放羊娃很简单地安排他的人生——放羊。为什么放羊,放......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最基本的企盼。因为有了粮食安全、有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才能......

    施肥与粮食安全

    施肥与粮食安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

    2022年国家粮食安全征文(通用)(五篇材料)

    2022年国家粮食安全征文(通用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征文吧,征文没有题目、题材、格式的限定,与作文大体上一样。那么你有了解过征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写在二〇一二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水利部部长 陈雷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也在这一天......

    企业形象策划战略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企业形象策划战略的内涵与现实意义.txt心是自己的,干嘛总被别人伤......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敷衍旳青春 总昰想太多 怨,只怨现实太现实╰⌒﹏为什么在一起要两个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