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吉乡关于村民小组长配备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1:1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木吉乡关于村民小组长配备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木吉乡关于村民小组长配备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木吉乡关于村民小组长配备的调研报告

木吉乡关于村民小组长配置的调研报告

村民小组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和细胞,村民小组长队伍是所有干部中最基层的干部,是党和政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依托,是连接村党支部、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全面加强农村小组长队伍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充实农村管理力量,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日,木吉乡党委组织调研组,深入到全乡18个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走村入户,共召开座谈会18场,参加座谈人员达200余人,走访农户100多家,个别访谈30余人。现就木吉乡村民小组长配臵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民小组长有无设置必要

通过对18个村委会及62个村民小组和1个席子厂调研认为有设臵村民小组长的必要。

二、村民小组的划分

我乡辖18个行政村,分62个村民小组和1个席子厂,按照县民政局地名办根据各各村的人口数量进行划分的。

三、小组长职数配置

通过调研认为我乡辖18个行政村,分62个村民小组和1个席子厂,每个村民小组都需配臵一名小组长。全乡应配臵村民小组长63个。

四、村民小组长的配置原则、对象范围、任免方式、职责

(一)配置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原则。村党支部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村民小组的设臵、调整以及村民小组长的选配、管理、培训等各项工作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有序地进行。二是坚持依法自治的原则。发挥村民小组长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组织和引导本组村民有序地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约束村民的社会行为,建设和谐新农村。三是坚持扩大民主的原则。规范村民小组长的权力行使,按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办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保证本组村民有机会参与组务的决策和管理。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村民小组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村民小组长对象范围

1、居住在本村民小组的,任期内有较多时间为村民小组工作,有一定文化基础、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本组村民。

2、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的带头致富能力。

3、政治立场坚定,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敢想敢做,能廉洁自律,秉公办事,身体健康,品行端正,热心于农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年轻、有发展潜力的村级后备干部中选配。

(三)村民小组长任免方式

1、采取本人自荐、村党支部筛选推荐,上报乡党政党建办考察,乡党政党建办在考察、酝酿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呈

报乡党委会研究决定。

2、村民小组长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相同,可连选连任。

3、乡党委政府应加强对村民小组长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四)村民小组长职责

1、政策宣传。向本小组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乡村各项决议决定,做好上传下达。

2、生产服务。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致富项目,争做率先致富的模范,同时又要积极组织和带动本小组村民发展生产,建设和维护各项生产设施,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改善村民生活。

3、维稳协管。协助村委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建立各项预防机制,加强村民法制教育,及时向乡、村反映影响稳定的信息,劝返各类非法上访人员,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4、计生协管。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法律和优生优育知识,掌握本小组育龄夫妇计划生育信息,协助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具体工作,不断提高村民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5、土地协管。积极宣传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加强耕地保护,及时制止违法用地现象。积极协助乡、村做好土地流转,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促进集约经营。积极协助镇、村依法做好土地征用工作。

6、水利协管。积极组织村民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时制止破坏水利设施、水利工程等违法行为。引导村民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7、村务监督。代表本小组村民利益,监督村级组织及村干部正确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监督村级组织及村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维护村民正当权利,向村党组织、村委会提出意见建议。

(五)村民小组长配备数量及工资报酬

木吉乡共有62个村民小组,1个席子厂,共需配备63个村民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的工资每月约为800至1000元左右为宜,其工资来源建议由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实行专款专用,与村干部工资一样,由县财政部门每月按时统一拨付。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一些村民对于村民小组长所起到的作用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其带动村民去致富,树立典型。

第二篇:木梓乡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木梓乡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我们木梓乡位于安陆市西南边缘,版图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575亩,山场、林地面积45000亩,辖23个行政村、1个茶场,207个村民小组,5308户,22882人。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胆探索、逐步规范”的工作方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呈现出规模扩大、主体多元、效益明显的生动局面。截止目前,全乡24个村(场)已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0693亩,涉及农户1360户,占承包面积和承包户数的的30%、26%。

1、流转形式呈现多样化。经过不断探索,目前我乡土地流转已形成出租、转包、转让、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一是转包模式流转面积5256亩,涉及农户808户,占总流转面积的49%,该模式是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包给业主,业主一次性或分期付给农户一定的租金,业主享受相关政策和履行相应的义务,它是我乡土地流转的一种主要形式;二是出租模式流转面积4530亩,涉及农户447户,占总流转面积的42%,该模式是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出租给业主,业主一次性或分期付给农户一定的租金,但业主不享受相关政策和履行相关义务;三是转让模式流转面积273亩,涉及农户37户,占总流转面积的3%,该模式是农将土地经营权完全转让给另一方面,自己与土地承包关系完全分离;四是代耕代种模式流转面积634亩,涉及农户68户,占总流转面积的6%,该模式主要是农户将种不了或不愿种的土地转包给愿意种的农户,这种承包关系多发生在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之间,一般为无偿转

1包,集体与原承包户经营权关系不变。

2、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在流转过程中,我们坚持正确引导,把握政策原则,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积极稳妥推进。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流转前,各村通过调查摸底,搜集土地转包和受让信息,统一上报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中心汇总后在一定范围公开,主动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促使双方就流转面积、租金标准、支付方式、流转年限等达成初步协议,最后在乡中心的鉴证下,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建立流转档案。并积极为农户提供合同文本,大力推行土地流转合同制度,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土地流转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轨道。率先在孝感市成立了第一家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指导签订、督促兑现土地流转合同,切实为流转对象提供政策服务和法律保护。同时,积极加强矛盾调处,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因地制宜妥善解决土地纠纷和矛盾。

3、流转效益初步显现。一是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可以使土地经营权向大户聚集,实现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经营。今年,安陆禾丰公司在我乡黄鹤冲茶场租赁土地1000亩建成有机稻基地,该基地由禾丰公司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支持,农户实行分散经营,公司负责回收,公司无论收益如何每亩按不低于中稻1500斤产量的市场价支付给农户;又如,我乡天然村依托禾丰公司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建成500亩香稻基地和500亩优质稻基地,该基地由禾丰公司向农户按50%的价格提供种子,按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回收,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土地流转后,种植大户为提高农业质效,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我们引进业主吴以国大

力推广发展双孢蘑菇,目前,已在曾毛村建成20个大棚双孢菇基地,并投资300万元建成食用菌加工厂、食用菌菌种厂和食用菌精品加工厂,实现了双孢菇产业在本地的产业化经营;今年5月份,我乡金档村支部书记孙大育投资120万元兴建淮山药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30亩,位于金档村二组,其中荒岗坡地种植10亩,平畈地种植20亩,该产品同时具有优质、高产、无公害等特点,平均亩产量8000斤,按每斤2.5元的市场价计算,亩产值达20000元,除去稻草、有机复混肥、竹杆等成本和人工管理费5000元外,每亩可获纯利15000元,远远高于传统经济作物的生产效益。三是拉动了劳务经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部分农户即不想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又想外出务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面临着种与不种的矛盾,经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使那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更好的外出务工,从而使农民不但从土地流转中得到了实惠,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业主农户互利双赢。

二、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缺乏市场化机制。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缺乏中介服务。我乡虽然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缺乏必要的经费和人员保障,规范正常运转较难。目前,我乡土地流转主要依靠自发进行和政府推动,土地流转缺乏中介组织,信息传播渠道的不通畅,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土地流转的进程,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

2、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亟待加强。农村二轮土地延包时由于多种原因,仍存在不少问题。个别地方至今未按要求落实二轮土地延包;有的地方土地承包台帐管理不健全,土地经营权证、承包合同、台帐与实际承包地块不一致,有的甚至没有登记台帐,导致承包纠纷时有发生。乡

经管部门虽然制定有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土地流转合同文书格式,但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缺乏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加上管理职能弱化,对土地矛盾纠纷缺乏强有力的调解手段,都阻碍了土地有序流转。

3、规模经营程度不高。目前,我乡百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只有5户,20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只有77户,土地流转的范围还比较小,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大多数农户还没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臵,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需求。

4、土地规模流转难度较大。农村土地能否进行流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就业问题能否得到解决。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外出打工为主要方式,只是一些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年,其他家庭成员大多仍居住农村并从事农业生产,这部分人依靠承包地收入维持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土地还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要素。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稳定的预期经济收益保障,实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在短时期还无法实现。

三、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1、大力培养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要积极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的土地转让价格,逐步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土地流转价格体系。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健全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切实搞好土地流转信息登记、传递,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强化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职能,确保包括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在内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同时要建立健全协商、调解、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规则》,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仲裁机构职能,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为依法搞好土地纠纷仲裁提供有力保障

3、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建立土地流转扶持资金,对于全部转出土地的农户要给予一定的补助,扶持其进城务工创业,对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并能切实带动农户增收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进行奖励,并从扶持资金、税收政策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

4、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继续坚持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扩大企业数量和规模,增加就业岗位,鼓励企业更多地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使农民能够从土地上脱离出来。同时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继续加大劳力输出力度,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引导更多的农民在输转中实现劳务移民。

5、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当前,我国广大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安身立命的基本生活保障,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生老病死的保障。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开土地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进程也将严重受阻,因而,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保障体系,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

第三篇:乌吉热克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大乡村文化建设力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乌吉热克乡乡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中共乌吉热克乡委员会

2011年12月20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报告指出了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乌吉热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为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相协调,这既是和

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乌吉热克乡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乌吉热克乡位于叶城县北部,距县城20公里,全乡辖18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有7所学校(中学1所、小学6所),总人口20492人,全乡总耕地面积5.1万亩,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5243元。

全乡有文化站1所,有专职干部2人;村级文化室18个,有兼职人员18人,村级篮球场地12个,全乡有农民文艺队1支成员20人,农家书屋30户。乡村两级基本实现“东风工程”和“西新工程”全覆盖。

二、乌吉热克乡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近年来,乌吉热克乡从乡村实际出发,抓住机遇,积极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形成了自身特色,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为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抓组织落实,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西部文化建设和上海援建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发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乡、村干部经常投身于各种农村文化建设与活动之中,各族群众也能切身感受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利益,积极拥护、热心参与全乡文化建设。

二是抓阵地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设施保障。乡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使用,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该村开展村务活动、组织活动、文化娱乐的阵地,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在乡村两级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于2011年又新建了14村、13村等2个村的篮球场地硬化建设工作,使得全乡篮球场地的村达到15个。积极落实上级有关文化建设要求,建设农家书屋30户,同时实现东风工程全覆盖。紧紧抓住上海援建有利时机,在乡政府驻地农民休闲广场正在建设中,同时2011年为7个援建项目重点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59盏,在亮化、美化农村环境的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是以重大节日活动为载体,激活农村文化活力。结合叶城县“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积极组建乌吉热克乡“农民文艺队”,以农民为主角,组织编排贴近农村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参加县上演出活动,既扩大了农民文艺队的知名度,又激发了群众参与集体文体活动的热情。同时,在诺鲁孜节、庆祝建党90周年等系列文体活动中,乡农民文艺宣传队、各村、学校等在全乡开展了乡村文艺汇演、讴歌了新农村新发展,展示了新农民新风采,掀起乡村文化蓬勃发展的新高潮。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乡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又为农民朋友送去了精神食粮,并促进了邻里和睦,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四是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提高农民生态文化意识。为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乡党委组织在全乡各村广泛开展“乡风文明进农家”、“五

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破除陋习、崇尚科学。各村党支部以创建“文明村”和“平安县”为契机,把环境整治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实践载体,强化职能发挥,立足实干精神,形成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在村民中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同时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站有机结合,加大与村外的信息沟通和联系,使村民掌握信息、学习科学文化的能力大大加强。

三、乌吉热克乡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农民群众求文明、求娱乐、求健康等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乌吉热克乡乡村文化建设思路逐步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善、文化建设氛围日益浓厚、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突出表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公共服务设施还比较落后;群众生活中的一些陈规陋习等依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到城乡一体化进程,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一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存在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有部分乡村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干部们普遍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组织村民“说说笑笑,蹦蹦跳跳”,简单地将农村文化建设当成文体化、娱乐化,他们看不到文化活动在陶冶情

操、丰富生活、凝聚民心、和谐人际关系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二是集体经济力量薄弱,乡村文化建设投资力度不大。新农村文化建设既要建设新农村文化产业,更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而文化事业提供的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这对集体经济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由于我乡乡村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投入跟不上,在文化建设中思路不广、方法不多、成效不大,这种状况制约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如:到目前为止我乡还有6个村无篮球场,还有4个村阵地建设系上世纪建设,未能新建改造,更无文化室配套设施,现有的个别村文化室也因房屋失修等不能正常开放,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是乡村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目前,我乡群众健康文化生活贫乏,全乡老百姓享受文化生活主要形式还是看电视、听广播等,且电视仅限于微波收视,节目少、信号质量差,现实的文化娱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很不协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在数量上还较少,形式上仍然较为单一,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仍然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

四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主要体现在: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乡文化站、村文化室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

发挥;群众参与集体文体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没有被很好的激发出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要抢抓上海援建机遇,从以下入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的社会和谐。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认识,尤其是农村干部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充分发挥文化热心人的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充分发挥乡农民文艺队作用,要让农民做乡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四篇:侯村乡吉家峪村 调研报告

关于侯村乡吉家峪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的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以及准确把握我县“十二五”时期主题、主线、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省市和县委《关于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和工作组的几位同志多次深入所联系的侯村乡吉家峪村,邀请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以及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农民工召开座谈会,和贫困户结成穷亲,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睡农家床,从身体到心灵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洗礼,通过讨论和交流,对吉家峪村的现状和发展有了一些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吉家峪村的发展现状

吉家峪村位于闻喜县城东南8公里处,侯村乡西端,南邻中条山,北靠涑水河。全村10个居民组,378户居民,1800余口人,耕地面积2700余亩,去年年底人均收入4500元。该村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主导产业为劳务输出型,全村在外务工人员63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3强,占劳动力总量的83%以上。其中,海鑫上班530余人,私营企业务工60余人,县外务工40余人,年收入约为420万元。另有个体经营户90余人,年收入约为200万元;经营运输、工程机械车辆的30余人,年收入约为280万元。二三产业收入占全村人均收入的89%以上。

二、影响吉家峪村发展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吉家峪村在近几年的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容村貌、弘扬社会正气、实行民主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县乡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普遍认可。在侯村乡来讲,该村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都处在全乡的上游。但该村无论是在经济建设上,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集体经济薄弱。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由以前的“大集体”分化为“小家庭”。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农村社会中的生产要素得以优化组合,农村经济逐步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农村集体事业却在农村发展中逐步没落、衰退,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如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巷道硬化、园林管护、垃圾处理、主街道排水设施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配套管理只能依靠上级部门的资金配套。如果上级资金配套不到位,有些工作则可能无法正常进行。

2、产业结构单一。吉家峪村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临近海鑫钢铁集团的地域优势,通过劳务输出、发展运输业、机修业等为群众增收创造了优势和机遇。但在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深入,企业生产效益下滑,工人收入明显减少,直接影响了群众的收入,同时也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严重影响。该村在破解群众增收难题上遇到了新问题。在这就要求学会“两条腿”走路,拓展群众增收新渠道,寻找发展新方向。

3、农业投入不足。该村群众多年来,就一直依靠二、三产业发家致富,在农业投入上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在农作物种植和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同时,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灌溉面积不多,大多地块都要靠天落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晚弱。此外,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程度较低,较先进的生产技表难以推广,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无法大范围耕种,必然使农户的产出效益受到影响,制约农业资源的优化以及农民的增收。

4、党员队伍乏力。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暂时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组党员老化。由于外出的人多,要求入党的人少,党员老化严重。二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部分村党员、干部仍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导致村级组织在一些工作开展中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5、致富技能匮乏。当前,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有侍提高。近年来,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家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戏称“993861”部队,有的家庭干脆长期在外不归,甚至

举家外迁。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女性较多。他们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接受科技的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还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三、推进该村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针对吉家峪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示范者,村党支部要尽力而为,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真正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根据讨论,总结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在全盘规划上突破,确定科学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一体,社会和谐。按照这个要求,农村建设规划首先要着眼产业布局,着眼经济发展,应做到五个结合:与壮大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相结合;与启动农村市场相结合。

二是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着力加快农村制度建设。鉴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这一现状,我认

为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逐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鉴于个别村存在的土地纠纷现状,必须同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三是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要紧紧抓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创新机制,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以培养优秀农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为重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环视那些富裕的农村,统一的特点是,都有一个优秀的农村干部,有一个致富带头人。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水平低,眼界和思路窄,分散的生活方式已经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凝聚力。因此,培养农村地区优秀干部十分迫切和必要。可以进一步倡导大学生村官的模式,让优秀的人才在农村建功立业,成为农民的带头人和贴心人。建立农民家庭的合作机制,组织农民开展一些规模化的养殖,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继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党员干部教育,积极培养先进有思想文化水平高的村民以及致富能手成为党员,为村党组织建设增添新鲜血液,为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打下坚实的基

础。

五是以推进科技培训为重点,不断培养新型农民。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主动建设的积极性,必须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养,建立一支懂管理、会技术、善创新的农民队伍,提高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在农村调研的日子里,谈到致富项目的时候,多数群众都反映困难,困难的不是钱,而是不懂科技知识。海鑫务工收入低,但要转型,一没技术、二没文化,谈增收,确实难。因此,送科技下乡,教育和培训农村群众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十分重要。知识和技术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

二0一一年十月十五日

第五篇:宅吉乡2011年禁毒工作调研报告20111205(范文)

宅吉乡2011年禁毒工作调研报告

为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贵州省禁毒条例》在我乡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宅吉,根据今年的工作计划,分组赴社区、村和戒毒人员进行交流。为了解基层禁毒工作,对社区、村委会开展了前期调查,并对吸贩毒人员情况作了统计分析。现将综合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禁毒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全民禁毒意识进一步增强。禁毒教育覆盖面达到80%,在校学生受教育率达到100%,公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率显著提高,基本杜绝新滋生吸毒人员。二是禁吸戒毒成效显著提高。毒品的社会危害进一步减轻,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全部纳入视线,落实帮教措施,基本实现无失控的吸毒人员。三是禁毒执法能力明显增强。毒品犯罪活动受到有力打击,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四是继续巩固了“无毒村”、“无毒单位”、“无毒校园”、“无毒家庭”、“无毒乡”创建成果。五是大力推行了社区戒毒工作,探索社区戒毒的有效模式,使社区戒毒工作逐步规范化。

二、毒情现状分析

(一)毒情现状

截至2011年12月10日,我乡共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9名,其中;戒断脱毒回归社会1名,解除社区康复1名,社区康复1名,社会面上1人,在场在所3人,死亡1人。外流贩毒人员共有7 人,其中省内2人,省外5人。

(二)毒情分析

一是毒品泛滥呈现多样性。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基本得到 扼制,但 “k粉”、等新型毒品有蔓延增长趋势。在册吸毒人员中有8名曾经吸食海洛因,1名吸食新型毒品K粉。二是涉毒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吸食新型毒品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据统计,目前在册吸毒人群9人中,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5人,占总数的55.5%,35岁以上的有4人,占总数的44.5%,年龄最少的只有23岁,最大的有43岁。女性吸毒人员1人占11.1%。三是外出务工人员沾染毒品人数呈快速递增,管控难度大。今年1月份以来,外流新滋生吸毒人员2名,其中1名以贩养吸。因出所后,其流动性大,下落不明,管控难以到位。四是毒品向农村快速蔓延。全乡吸毒人员,最偏远的村在外出务工中都有新增吸毒人员,既有吸食毒品的,也有贩卖的,还有以贩养吸的。五是为逃避打击,吞食异物、因得不到打击处理,负面影响大。吸贩毒、“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少吸毒人员为筹集毒资,胆大妄为进行偷、抢、扒等犯罪活动,打击处理不能到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或困难

今年以来,我乡禁毒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还存在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村干部对毒品的潜在和现实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麻痹思想,加上村禁毒专干都是兼职,导致开展宣传教育等活动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二是禁毒宣传教育的形式单一和力度不够,仍然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到位,在外涉毒。三是外流吸毒人员因无固定居住场所,流动性较大,给吸毒人员的管控带来 一定的困难。四是社区戒毒还存在各种困难,实施效果差。五是全乡禁毒的警力缺乏,经费、装备保障不了禁毒工作需要。全乡现有警力4名,人少事繁,与所承担的戒毒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六是禁毒委成员单位协调配合不够,合力不足。

四、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将禁毒工作纳入长效机制管理,强化细化工作责任考核;二是进一步加大《禁毒法》、《贵州省禁毒条例》、《戒毒条例》及相关禁毒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三是进一步充实警力,加大禁毒工作经费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禁毒工作有序开展;四是进一步加强禁毒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禁毒专干的业务水平。五是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禁毒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六是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处理力度。

宅吉乡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4日

下载木吉乡关于村民小组长配备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木吉乡关于村民小组长配备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研报告 孙吉珠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抓住重点 统筹兼顾 不断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立井行政井长 孙吉珠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按照矿党委和井总支的统一按排,我认真学习......

    调研报告何吉仕

    “深入基层群众 开展社会调查”调研报告 ——泮水镇党委书记何吉仕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遵义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关于加强......

    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

    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归纳分析,发现我省村民自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村民......

    村民自治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09级 班级:国英班 姓名:丁冠 学号:200900031008 实践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曲堤镇孙家村村委会 一. 实践目的: 我国......

    乌力吉木仁苏木北乌嘎拉吉农村工作调研报告(大全)

    乌力吉木仁苏木北乌嘎拉吉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红格 作为一名农村科技工作者,承载着农村群众了解科技知识、学习科技知识、把科技知识用于农牧业生产和发展上,使农村生产水平发展......

    库木西力克乡村级阵地建设调研报告

    库木西力克乡村级阵地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阵地是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物质载体。近年来,库木西力克乡......

    关于推进女干部配备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连云港市委组织部认真落实省市“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各项要求,结合市情实际,按照自身职能特点,找准女干部工作的重点难点环节,多措并举强保障、狠抓落实求突破,不断取......

    巴旦木调研报告 (定)

    莎车县巴旦姆产业调研报告政协莎车县委员会 (2011年9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保农民增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壮大林果产业,其中大力发展巴旦姆产业,将现有70万亩巴旦姆发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