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一、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粮食是关系国计敏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征求意见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粮食法的立法宗旨作了明确规定。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从源头上保证国内粮食供应能力,又要加强对流通环节的调控和监管,保障市场稳定和维护市场秩序,还要在消费环节合理利用和节约粮食。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我国境内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适用本法。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关于粮食的定义,征求意见稿规定,粮食是指谷物及其成品粮、豆类和薯类。考虑到食用植物油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目前国家对油菜籽、油葵等的生产、流通采取了与谷物类似的支持性措施,征求意见稿规定,食用植物油和油料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适用本法。另外,考虑到薯类与谷物既有共性,也有区别,结合实际情况,征求意见稿规定,薯类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除不适用收购许可、储存备案规定外,其他活动适用本法。
二、主要法律制度
(一)市场配置粮食资源
为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巩固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成果,确立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管理体制,粮食收购、储存、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领域对社会开放,各类市场主体履行同等义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粮食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二)粮食生产保障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征求意见稿根据《农业法》、《水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从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对保障粮食生产作了规定,包括: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种业发展,生产环境监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农资安全,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的支持力度,粮食生产补贴、奖励,价格支持制度等,奠定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三)粮食流通保障
粮食流通一头连着粮食生产,一头连着粮食消费,是实现粮食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为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和有序流通,征求意见稿对粮食流通作了以下规定:一是粮食收购、加工实行许可制度。申请从事粮食收购、加工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应当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二是对粮食储存实行备案制度。从事粮食储存活动,应当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三是保护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是粮食有序、顺畅流通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建设和保护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征求意见稿规定,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应当符合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使用政府性资金建设的粮食仓储、物流、市场等设施,未经国家或者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置或者变更用途。四是粮食经营者必须遵守法定规则。
(四)粮食质量安全保障
粮食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与食品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加强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运输、包装、销售、进出口等环节质量安全(含卫生)监管。征求意见稿对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进出口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粮食检验等方面作了规定,增加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抽查的规定和粮食干预性收购、处置制度。
(五)粮食调控与储备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确保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征求意见稿总结《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实施经验,结合近年来粮食宏观调控实践情况,对粮食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措施作了规定,包括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进出口调剂、产销合作、价格干预、保护性收储、限制性收购、储备吞吐、完善储备制度和监管体系、政策性粮食经营、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新建或者并购粮食企业的安全审查、不正当竞争、垄断等行为的调查和处置、粮食应急、运输保障和特殊群体粮食保障等。
(六)粮食产业支持与发展
我国粮食产业还是弱质产业,必须加大支持与保护力度,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协调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产业基础。征求意见稿对粮食产业发展的各项支持措施作了规定,包括政府投入、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税收、金融和保险支持、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组织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等。
(七)粮食安全责任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是贯彻执行《粮食法》、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征求意见稿规定:粮食安全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作了具体规定。为确保各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得到落实,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实行粮食安全考核问责制度,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要求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在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发展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储备制度、处置粮食应急状态、保障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监管粮食市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八)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为保障征求意见稿规定的法律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征求意见稿第八章、第九章设立了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违反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
第二篇: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可在2012年3月31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一、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关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一、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征求意见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粮食法的立法宗旨作了明确规定。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从源头上保证国内粮食供应能力,又要加强对流通环节的调控和监管,保障市场稳定和维护市场秩序,还要在消费环节合理利用和节约粮食。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我国境内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适用本法。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关于粮食的定义,征求意见稿规定,粮食是指谷物及其成品粮、豆类和薯类。考虑到食用植物油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目前国家对油菜籽、油葵等的生产、流通采取了与谷物类似的支持性措施,征求意见稿规定,食用植物油和油料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适用本法。另外,考虑到薯类与谷物既有共性,也有区别,结合实际情况,征求意见稿规定,薯类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除不适用收购许可、储存备案规定外,其他活动适用本法。
二、主要法律制度
(一)市场配置粮食资源
为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巩固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成果,确立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管理体制,粮食收购、储存、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领域对社会开放,各类市场主体履行同等义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粮食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二)粮食生产保障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征求意见稿根据《农业法》、《水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从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对保障粮食生产作了规定,包括: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种业发展,生产环境监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农资安全,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的支持力度,粮食生产补贴、奖励,价格支持制度等,奠定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三)粮食流通保障
粮食流通一头连着粮食生产,一头连着粮食消费,是实现粮食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为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和有序流通,征求意见稿对粮食流通作了以下规定:一是粮食收购、加工实行许可制度。申请从事粮食收购、加工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应当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二是对粮食储存实行备案制度。从事粮食储存活动,应当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三是保护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是粮食有序、顺畅流通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建设和保护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征求意见稿规定,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应当符合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使用政府性资金建设的粮食仓储、物流、市场等设施,未经国家或者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置或者变更用途。四是粮食经营者必须遵守法定规则。
(四)粮食质量安全保障
粮食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与食品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加强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运输、包装、销售、进出口等环节质量安全(含卫生)监管。征求意见稿对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进出口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粮食检验等方面作了规定,增加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抽查的规定和粮食干预性收购、处置制度。
(五)粮食调控与储备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确保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征求意见稿总结《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实施经验,结合近年来粮食宏观调控实践情况,对粮食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措施作了规定,包括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进出口调剂、产销合作、价格干预、保护性收储、限制性收购、储备吞吐、完善储备制度和监管体系、政策性粮食经营、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新建或者并购粮食企业的安全审查、不正当竞争、垄断等行为的调查和处置、粮食应急、运输保障和特殊群体粮食保障等。
(六)粮食产业支持与发展
我国粮食产业还是弱质产业,必须加大支持与保护力度,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协调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产业基础。征求意见稿对粮食产业发展的各项支持措施作了规定,包括政府投入、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税收、金融和保险支持、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组织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等。
(七)粮食安全责任
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是贯彻执行《粮食法》、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征求意见稿规定:粮食安全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作了具体规定。为确保各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得到落实,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实行粮食安全考核问责制度,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要求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在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发展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储备制度、处置粮食应急状态、保障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监管粮食市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八)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为保障征求意见稿规定的法律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征求意见稿第八章、第九章设立了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违反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
点击查看附件:粮食法(征求意见稿)
第三篇:粮食法
《粮食法(送审稿)》立法建议
发布时间:2015-12-24 作者:农发行总行法律合规部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2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2014 年根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工作的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研究、吸收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粮食法(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目前,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正对送审稿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意见,进行进一步完善。
一、送审稿的立法宗旨和坚持的基本原则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先要立法,于法有据,才能抓而有效。送审稿开宗明义作了具体规定,即“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增强粮食调控能力,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就可以看出立法就是把抓粮袋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宗旨。
从我国国情、粮情出发,送审稿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原则;二是坚持国家宏观调控下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三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与加强完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保护粮食生产者积极性与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统筹协调的原则;五是坚持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相符合的原则;六是坚持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衔接的原则。
二、送审稿的主要内容
在原来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送审稿着力在粮食收购储存全面放开、粮食质量追溯、粮食安全考核问责、粮食收购加工许可等方面构建体系,从制度到体制到粮食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整个送审稿立足多个层面,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全面系统,强化了粮食行政部门职能,扩大了服务范围,丰富了工作内容,增加了执法责任,构建了一部覆盖全产业的法律。该法出台实施后,将为今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更好地依法管粮,从法律层面提供依据,更有利于各项粮食政策的顺利推进,更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粮食行业行为规范有序,使粮食行业真正步入有法可依的时代。
送审稿分为总则、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粮食生产积极性保护、粮食流通与经营、粮食消费与节约、粮食质量安全、粮食调控与储备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10章,共84条,设立了9项主要制度。
(一)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制度。送审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和发展近些年来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成果,确立了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规定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下市场决定粮食价格,调节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管理体制,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批发、零售等领域对社会公开、公平开放,各类市场主体履行同等义务。
(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障制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送审稿与农业法、水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现有法律、行政法规相衔接,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从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发展、农资安全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对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出规定。
(三)粮食生产积极性保护制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最根本的是要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送审稿从粮食生产补贴、奖励和价格支持制度,金融支持,粮食生产保险,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等方面作出规定,以保护和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两个积极性”。
(四)粮食流通保障制度。粮食流通一头连着粮食生产,一头连着粮食消费,是实现粮食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为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和有序流通,送审稿规定,对粮食收购、加工实行许可,对粮食储存实行备案,建立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保护制度,并规定了粮食经营者应当遵守的法定规则、履行的法定义务。
(五)粮食节约减损制度。我国在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损失损耗比较严重,餐桌上的浪费更是惊人。为推进粮食节约减损,送审稿设立专章,从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减少农户储粮以及储存、运输、加工、餐饮等环节损失浪费,加强节粮减损技术研发和推广使用等方面,规定了节约减损的措施和制度。
(六)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制度。粮食是重要的食品及食品加工原料,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送审稿从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质量追溯体系和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加强粮食产地保护和生产环境监测,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被污染粮食处置制度,建立了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七)粮食调控与储备管理制度。确保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结合近些年来粮食宏观调控实践,送审稿对粮食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措施作出规定,包括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保护性收储、定向销售、储备吞吐、进出口、深加工用粮规模调控,以及完善储备粮管理、粮食应急、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外资并购境内粮食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等。
(八)粮食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粮食安全责任,是粮食法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送审稿规定,“粮食安全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作出了规定。为确保各级人民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得到落实,送审稿规定,“国家实行粮食安全考核问责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在耕地、水资源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供应、质量安全、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九)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制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度、规范的有效执行,送审稿第八章、第九章设立了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和职权、违反送审稿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三、相关立法建议
(一)提高粮食生产者积极性
送审稿第二章中规定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在保护种粮农户积极性方面力度欠缺。粮食生产的主体是农民,我国的耕地主要在农民手里,粮食问题的核心在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只有真正让在一线生产的农民满意了,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方式都是按过去的农业计税面积(其中还有多数山地退耕还林;同时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有近十个百分点的耕地撂荒),在执行中也是实行按农户现有承包耕地面积发放补贴资金。这种补帖方式,既不能保证农户实有土地种植粮食(在实际操作中做不到现场查核),也不能保证农户粮食种植的生产数量,因此有很大弊端。建议在送审稿中明确种粮农户的补贴和奖励政策,将对种粮农户的补贴和奖励与其出售粮油的数量挂钩,实行粮食直补与粮食收购挂钩的政策。这样既可完全保证商品粮转化率,促进粮食充分上市流通,又能真正调动起种粮农民投入、生产、销售的积极性,从源头上提高粮食生产供应能力。
(二)保障政策性银行收储的信贷支持
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是在国务院和银监会批准的业务范围内,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粮棉宏观调控任务发放的、财政部门对贷款予以利息补贴或补偿、贷款损失予以弥补的贷款。目前送审稿关于政策性银行对收储经营活动提供信贷资金供应的规定与现行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且未涵盖储备粮补贴、政策性粮食信贷资金专款专用、政策性粮食库不宜采取财产保全等内容,建议进行以下修改:
1.农发行作为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为粮食安全提供信贷支持是农发行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表现。为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建议将农发行保障粮食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安全的职能在《粮食法》中予以体现,并将相应的利费补贴政策或模式予以涵盖。同时,针对目前部分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拨付不规范、管理薄弱等问题,建议在立法中明确相关部门可将涉农资金的代理权赋予农发行,以确保涉农资金专款专用。
2.长期以来,粮食收储的信贷资金均由农发行提供,收储信贷资金的安全是保障粮食收储工作长期健康运行的关键。为进一步保证政策性粮食收储所需信贷资金供应,建议将第五十五条中“政策性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粮食收储经营活动所需信贷资金供应”修改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政策性粮食收储所需信贷资金供应”,在“承担政策性粮食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后,增加“,并确保政策性粮食信贷资金专款专用”,在立法层面明确农发行政策性粮食收储的定位和政策性粮食信贷资金的特性,确保粮食收储的正常运行,保障粮食安全。
3.由于政策性粮食库存的粮权属于中央或地方政府,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形成的粮棉油不宜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的通知》(法[2000]164号)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粮棉油收购资金及由该项资金形成的库存的粮棉油不宜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的司法解释,建议在第五十六条中增加:“政策性粮棉油收购资金及由该项资金形成的粮食库存不宜采取财产保全和执行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政策性粮食库存作为债权的担保”。
4.粮食储备实行四级储备机制,包括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省市县三级储备),建议第七十五条调整为:“
(三)擅自动用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或者违反储备粮管理制度的”,扩大此条的管理范围,将对地方储备粮的保护纳入其中。
5.建议第七十五条增加一款:“擅自挪用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或违反政策性粮食资金管理制度的”。通过在立法层面明确法律责任,明确惩罚措施,提高社会大众对于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不得挪用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保障政府性粮食收购资金的安全。
(三)强化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信贷业务的激励政策
粮食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战略物资,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送审稿的第三十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规划,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粮食仓储、物流、市场等设施,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这条规定符合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有关精神,但送审稿未提及社会资本支持粮食流通的模式和相关政策,不利于金融机构提高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建议在送审稿将上述内容予以明确,以起到对社会资本的导向性作用,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支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仓储、物流、市场等设施的建设,如将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核心主产区和国家北粮南运重大战略的主要粮源供给基地,支持其将生产的粮食主要销往省外,从而起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点销区粮食市场稳定的作用。
(四)增加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的制度
建议在送审稿第四十一条现有内容基础上,增加第二款,具体包括“国家建立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的制度,对粮食商品量大、外销外调量大、增产潜力较大主产省加快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和适度发展粮食深加工业给予重点支持” 的内容。主要理由为:近年来,粮食主产区承担了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的重任,没有以牺牲粮食和耕地为代价去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却面临“产粮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困境,面对日益扩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多数主产区很难承担粮食安全的公共责任。增加上述条款,有利于从导向上支持主产区破解粮食产量与收购量连年大幅增加、粮食销售不畅、库存爆满、新粮收储能力严重不足和加工企业经营困难的突出矛盾,有利于延长、加粗粮食产业链,拓展粮食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量产业整体实力,增强持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产业支撑基础。
同时,建议在制定或修订相关细则时,对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区域分工体制进行思考,不能仅仅强调中央政府和主产区的责任,而应重构粮食安全的责任分担体系;应对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尤其是主销区在产量、社会化服务、转移支付等方面的责任做出具体要求。
(五)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重心转变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现阶段我国不仅进口口粮,还进口饲料粮,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粮食贸易量的变化会给国内市场和整个国际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我国应该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针对上述发展趋势,建议在《粮食法》明确通过政策性银行杠杆大力支持我国粮食企业走出去,向国际市场寻求原料,融入国际市场。
第四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1993年制定的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现行法)自1994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加强注册会计师管理,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修改完善。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就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现行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合伙设立。2006年修订的合伙企业法规定:“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可以设立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特殊的普通合伙的债务,由因其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该债务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其他合伙人只以其在合伙财产中的份额为限承担责任。这种组织形式,既符合会计师事务所以专业人才集合体为特征的“人合”组织特点,也更适应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发展需要。为与合伙企业法相衔接,并借鉴国际经验,征求意见稿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用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的规定,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用普通合伙或者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采用普通合伙形式的,应当有5名以上注册会计师;采用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的,应当有25名以上的合伙人和100名以上注册会计师。(第七条)
现行法规定,经批准,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设立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合作制的组织形式,不符合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特征,从其他国家立法及实际情况看,会计师事务所均须由在会计师事务所专职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共同设立,而不能由机构设立;而且,与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通常采取在其他国家发展本土化成员所的做法也不相符。为此,征求意见稿删去了现行法关于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规定。同时,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为使现有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在合作期限内继续 1
稳定执业,也为其变更组织形式提供便利,征求意见稿规定:本修正案施行前已设立的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在本修正案施行后,可以在其合作有效期内继续采用中外合作组织形式,也可以转为符合本法规定的组织形式,并授权财政部规定转制过渡的具体办法。
二、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股东条件的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为经济活动提供鉴证服务,必须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其合伙人和股东应当具有较高信誉,符合相应条件。财政部在规章中对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股东的资格条件作了规定,实际执行情况是好的。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征求意见稿增加了相关规定。(第八条)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和法律责任的规定
总结现行法的实施经验,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征求意见稿充实完善了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和法律责任的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十一条)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规定(第十条);考虑到现行法第四十三条关于注册审计师的规定已失去适用对象,删除了该条规定(第十四条);为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衔接,将外国人申请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和注册按照“互惠原则”办理的规定,改为“按照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签订的协议或者互惠原则办理”(第十五条
第一款)。
第五篇:粮食批发市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粮食批发市场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指导,规范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粮食批发市场及其会员、商户。
“粮食批发市场”是指依法设立的有固定经营场所,开展粮食现货批量交易活动,具有结算、信息、物流等配套服务功能的组织。包括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和商户式粮食批发市场。
粮食是指谷物及其成品粮、豆类、薯类、油料及食用植物油。
第三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职能负责拟定全国
— 1 — 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对粮食批发市场执行国家粮食法律、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 粮食批发市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履行粮食统计、信息发布和报送、市场诚信管理、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商务纠纷处理等职责,并接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五条 粮食批发市场应建立健全市场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市场管理水平,为交易双方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组织粮食批量交易,加强对交易活动的风险控制,及时制止和处置场内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会员、商户的合法利益,保守商业秘密。
第六条 粮食批发市场正常情况下按市场机制运营,在发生粮食应急并启动预案的特殊情况下,必须按国家要求承担应急保供任务,服从国家的统一安排和调度。
第七条 粮食批发市场是具有公益性的组织,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交通运输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
粮食行业协会应引导粮食批发市场依法规范经营,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章 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与规划
第八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全国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全国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本地区批发市场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规划应指导市场合理布局,避免市场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主要包括: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第十条 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同时应具备交易结算、信息报送等相关专业人员。
第十一条 粮食批发市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确认行为发生后1个月内报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应包括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业务类型、联系
— 3 — 方式等内容。
第三章 商户式粮食批发市场
第十二条 商户式粮食批发市场是指常年为商户提供粮食批发交易固定经营场所及相关服务的粮食批发市场。
商户是指在商户式粮食批发市场中租赁或购买经营商铺开展粮食批发兼营零售业务的个人或组织。
第十三条 商户式粮食批发市场应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场内管理制度,与商户签订经营合同。具体包括:商户进场资格审查、粮食商品进入和退出、库存统计、质量安全检验、监督商户建立购销台账和执行粮食流通统计等制度。
第十四条 商户式粮食批发市场应加强对商户日常经营行为的管理,引导商户守法文明经营,并负责场内商户经营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商户式粮食批发市场应对进入市场交易的商户进行粮食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对交易的粮食商品索票、索证并建立档案;应具备质量检验检测等设备设施和持有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对场内交易的粮食商品质量——
或食品安全指标(有条件的)进行抽检,并建立粮食商品质量安全档案制度。
对于抽检质量不合格的粮食必须停止交易,并依照经营合同进行处理,对无质量安全检测合格报告的粮食,应禁止入场交易,同时向粮食等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商户式粮食批发市场应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开展电子商务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经营条件,并遵守相关管理规定。
第十七条 商户式粮食批发市场内的商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销售不符合国家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
(二)在粮食交易中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或者囤积居奇、垄断粮食价格、欺行霸市;
(三)未按照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规定报送相关统计报表和有关情况;
(四)粮食库存低于规定的最低库存量或超出规定的最高库存量;
(五)违反规定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仓储设施、运输工具;
(六)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
第十八条 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是组织会员进行大宗粮食现货交易,建立会员制、保证金制等相关制度,为粮食交易、交割、结算和履约提供服务,协调处理商务事宜的粮食批发市场。
会员是指在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注册的具有大宗粮食买卖交易能力和经营资格的个人或组织。
第十九条 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接受会员委托组织粮食采购或销售应签订委托交易合同,告知交易规则。
粮食批发交易规则应载明下列事项:会员资格、权利和义务;交易程序和方式;保证金和货款结算办法;粮食交割办法;违规、违约行为及其处理办法;交易纠纷的处理方式;以及须在交易规则中载明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条 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向买卖双方会员收取交易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用作交易顺利进行和合同履行的保障,并在银行开设账户专门核算,会员保证金和货款应与企业自有资金分户管理,禁止混存混用或将会员保证金和货款挪作他——
用。
第二十一条 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应建立健全网络竞价交易系统,组织会员开展远程竞价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粮食竞价交易应由持有粮油竞价交易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及会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及工作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参与本市场举办的粮食竞价交易活动;
(二)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与买方或卖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或他人利益;
(三)故意捏造、散布虚假的或容易使人误解的市场价格信息;
(四)以操纵市场为目的,连续抬价或压价买入或卖出某一粮食品种;
(五)以其他直接或间接方式操纵或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六)销售不符合国家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第二十三条 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应配合粮食等政府相关部门对场内交易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
第五章 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
第二十四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宏观调控需要和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规划设立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并依省级人民政府申请,在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中择优组建地方的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使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名称。
第二十五条 地方的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属于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重点联系粮食批发市场;
(二)净资产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三)拥有独立产权的交易场所和一定数量交易席位;
(四)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会计管理规范;
(五)拥有完善的计算机设备、内部局域网及网络安全设施;
(六)按有关要求配备持有粮油竞价交易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竞价交易专业人员;
(七)没有不良诚信记录;
——
(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六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基础上搭建全国统一粮食竞价交易平台。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必须进入全国统一粮食竞价交易平台。
第二十七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计划,并指导监督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活动。
第二十八条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受国家委托执行政策性粮食采购或销售任务时,粮食卖方或买方保证金的收取标准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手续费收取标准由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与交易中心协商确定,单边最高不得超过成交金额的3‰。
第二十九条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应做到公开、公平、诚信交易,保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国家信贷资金安全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顺利实施。具体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承担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应遵守政策性粮食交易有关规定,提供交易组织、履约交割、资金结算及清算、报送交易报表等各项服务,先行协调处理政策性粮食出库纠纷;
(二)督促和监督买卖双方合同履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
— 9 — 定及时与买卖双方进行结算;
(三)对自有资金与交易结算资金实行分户管理。在银行开设一般存款账户专门核算客户保证金、货款等,开设专用存款账户核算应上缴财政的政策性粮油价差收入、买方违约金等资金,并按规定及时进行清算,提交清算报表;
(四)及时向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粮食竞价交易情况。
第三十条 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过程中,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及交易双方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企业自有资金与会员保证金、货款等资金混存混用,滞留、挤占、转移挪用会员保证金、货款及国家政策性粮食价差收入,故意延迟结算;
(二)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本中心举办的粮食竞价交易活动,其从业人员以个人或他人名义参与本市场举办的粮食竞价交易;
(三)与交易的买方、国家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之间串通,自买自卖,损害国家或他人利益;
(四)国家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除不可抗力原因,以其他任何理由阻挠、拖延出库,以及拒不执行国家规定的出库费用——
标准和质量增减价增减量政策规定,超过规定标准向买方额外收取或索要费用;
(五)买方拒不执行质量增减价增减量政策规定,提出超出交易细则的无理要求。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入粮食批发市场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市场诚信档案。每次进场执行监督检查任务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
第三十二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批发市场进行诚信管理,将粮食批发市场的以下行为列入不良记录:
(一)泄露会员、商户的商业秘密;
(二)不按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规定报送相关统计报表和有关情况;
(三)不承担国家粮食应急保供任务;
(四)不配合粮食等政府有关部门对其监督检查。粮食批发市场对会员、商户进行诚信管理,将会员、商户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销售不符合质量和食品安全
— 11 — 标准的粮油商品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列入不良记录。
第三十三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监督粮食批发市场内商户建立经营台账,检查市场内从业人员资质、粮食仓储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查阅市场和会员、商户的相关资料凭证,并向有关单位调查了解市场的相关情况。
粮食经营台账应包括粮食购进、销售、储存、价格、产地等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
第三十四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设立条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粮食批发市场及会员、商户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
粮食批发市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报送粮食经营统计信息。信息具体包括:粮食交易品种、数量、成交金额等。
第三十六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粮食批发市场内商户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最高库存规定和粮食质量安全状况,监督市场履行应急保供任务。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粮食批发市场向粮食等政府有关部门举报。有关部门应当为检——
举人保密,并依法及时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粮食批发市场未履行本办法第四、五、六条规定职责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
第三十九条
粮食批发市场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未在规定时间内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备案内容弄虚作假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人民币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因粮食批发市场过错或其无正当理由要求终止委托(租赁)关系的,或因会员(商户)过错或无正当理由要求终止委托(租赁)关系的,有关费用的退补和赔偿事宜依据《合同法》办理。
第四十一条 商户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四十六、四十七条处理。
第四十二条 会员制粮食批发市场及会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情节严重的,由有关
— 13 — 部门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相关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三条 商户、会员未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或粮食经营台账保留时间不足3年的,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处理。情节严重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成粮食批发市场取消其场内经营资格,提前终止租赁合同的损失由商户、会员负责。
第四十四条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一、二、三款规定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组织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的资格,撤销其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名称,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责任。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未履行及时协调处理出库纠纷职责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责任。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组织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资格。
国家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及买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三、四、五款规定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暂停或者取消粮食收购资格。
——
第四十五条 进场交易粮食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食品安全标准的,按照《食品安全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 粮食批发市场挪用保证金和货款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监督检查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干预粮食批发市场正常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 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