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时间:2019-05-12 04:5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第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可在2012年7月5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一)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http://),通过网站首页左侧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2067信箱(邮政编码:100035),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字样。

(三)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 aqscf@chinalaw.gov.cn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二○一二年六月四日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2002年制定的安全生产法(以下称现行法)施行近10年来,对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修改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法律保障。2011年7月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安全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根据各方面的意见,针对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从制度上完善的主要问题,对现行法作了补充修改。现就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完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和机制的规定

为更全面、准确地确立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工作机制,以指导、统领安全生产各项具体工作,征求意见稿将现行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修改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第二条)

二、完善保障安全生产的有关制度

总结实践经验,针对主要问题,征求意见稿对现行法规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有关制度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主要是:

(一)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现行法规定,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相应规定了矿山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安全施设设计审查,以及项目竣工时的安全设施验收制度。实践证明,上述制度对防止

项目建成后“带病”运行、使用,从源头上保障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这项重要制度,征求意见稿对现行法的上述规定作了以下修改:一是从保证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安全风险较大的冶金建设项目以及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安全风险较大的其他建设项目,纳入实施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的范围;二是按照为保证安全预评价的客观、公正,评价工作应由符合条件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实施的要求,参照环境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等相关法律制度,结合实际做法,明确规定应由具有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三是为保证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制度的有效实施,明确规定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审核,未经审核同意的,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不得批准、核准该项目建设;四是为加强监督管理,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由有关部门对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审查和在竣工时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的建设项目外,增加规定: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其他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和项目竣工时的安全设施验收情况,安全监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施工或者禁止投入生产、使用。(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

(二)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是保障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切实抓好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是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基础和关键。征求意见稿在现行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作了较为全面规定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的规定。

一是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现行法根据不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风险程度,对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作了规定。各方面意见认为,安全生产人命关天,法律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作出规定,以保障、规范和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为此,征求意见稿增加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基本职责的规定。(第八条)

二是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和使用的规定。从实际情况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为多赢利而不合理地减少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单位的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落后,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成为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或事故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规范、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经费,征求意见稿增加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第十六条)

三是在现行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为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征求意见稿增加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第九条)。为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增加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第十五条)。

四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情况,为与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相衔接,明确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保障,征求意见稿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本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权利,并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义务。(第十八条)

五是考虑到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因安生生产事故受到伤害的,可依法得到工伤保险补偿;对因事故造成的其他人员人身伤害等第三方损失,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保险制度,以保障对第三方损失的赔偿,并通过保险机制的作用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保险金用于赔偿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从业人员人身伤害以外的第三方损害,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事故调查所需费用。(第十七条)

此外,为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工会组织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意见的规定(第四条);总结近年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的有益经验,对国家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了原则规定(第三条)。

(三)为适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需要,对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作了原则规定

依据现行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在研究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总结国内一些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有关部门自2002年以来陆续制定实施了若干关于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规定,目前已有近15万专业技术人员经统一考试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4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注册安全工程考试、任职、考核制度”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专业优势,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征求意见稿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可以直接担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制定。(第六条、第七条)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增强监管效果

一是为预防因违法生产、经营危险物品造成安全事故,在现行法规定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标的中,增加可以查封、扣押违法生产、储存、经营、使用的危险物品及其作业场所。(第十九条)

二是针对有些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依法作出的停产停业等决定,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为及时、有效地避免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征求意见稿增加规定:对因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依法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电力、水、火工品;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第二十条)

三是增加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系

统,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向社会公示。(第二十一条)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进一步充实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完善了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加大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第二十六条至第三十三条)。

第二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2005年9月

现行《渔业法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是国务院根据1986年《渔业法》制定的,自1987年颁布实施以来,对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我国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新国际海洋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我国渔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渔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1986年《渔业法》进行了修改,在规范养殖业、捕捞业发展,加强渔业资源的增殖与保护,以及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较大修改。但是,实施细则没有随之相应修改,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新《渔业法》中新确立了一些制度,规定的比较原则,实施细则中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不能及时指导部门和地方制定渔业法配套法规,同时也使得法律缺乏操作性,执法和管理难度加大;实施细则中有一些规定已经与《渔业法》相冲突,失去了法律效力,应明确予以废止;还有部分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渔业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需要,应予修改。同时,《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行政许可项目的设定、程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因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对实施细则进行修改。

作为《渔业法》的配套法规,实施细则应当尽可能对《渔业法》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具体的规定,同时,考虑现实需要,侧重解决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全面指导当前的渔业管理工作。据此,我部成立了实施细则修改工作小组,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拟订了《渔业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现行实施细则共7章42 条,征求意见稿修订为9章81 条。现将主要修改内容说明如下:

一、关于调整完善海洋渔业监督管理体制

实施细则关于海洋渔业的分级管理,实行以“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与我领海线大致重合)内、外侧海域来划分国家和地方两级的监管范围的规定(原第三条第一款),对执行《渔业法》确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监管原则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多年实践表明,该体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随着新的海洋管理制度的确立,我国与邻近国家相继签定了双边渔业协定,建立了共同管理的渔区或过渡水域等制度安排,同时,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已在全国沿海全面、深入地实施,禁渔区线外侧海域渔业的监管任务日趋繁重,仅仅依靠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监管,难以满足和适应繁重监管任务的需要。

二是对禁渔区线内侧海域的渔业,按原规定只能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既不符合多年来的监管实际,也不利于发挥市、县两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事实上,此条规定也多为地方立法所突破,形成省、市、县共管的现状。

为此,征求意见稿在保留按禁渔区线内、外侧海域为原则划定监管范围和权限的基础上,作了如下补充、完善:一是对禁渔区线外侧的渔业,增加了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授权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的规定;二是对禁渔区线内侧海域的渔业,增加了省(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授权毗邻海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条);三是增加一条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明确上级渔业执法单位可管辖下级渔业执法单位管辖的案件,也可将自己管辖的案件指定给下级渔业执法单位管辖(征求意见稿第五条)。

二、关于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与使用制度

当前,水域滩涂利用缺乏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被随意占用、围垦,尽管新《渔业法》对原法养殖业一章作了较多的补充、修改,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规范,但都规定得比较原则,渔业发展和渔民合法权益仍得不到有效保护。为此,征求意见稿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与使用制度单列一章,作为第三章,主要规定以下内容:

(一)确立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主要规定了规划编制主体、实施程序;(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二)补充完善养殖证制度的规定:一是适应新《渔业法》的规定,对发证对象相应修改为“单位和个人”;二是明确养殖证的性质,即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证书;三是规定了养殖证的申请和核发程序及养殖证有效期限;四是规定养殖证优先发放具体顺序;五是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将集体水域滩涂纳入养殖证发放范围;六是明确规定了养殖使用权的流转制度以及养殖水域滩涂的占用、征用补偿制度。(第十六条至第二十二条)

三、关于规范养殖业管理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当前,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品市场也日益繁荣,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的同时,还大量出口国外市场。但是,与此同时,在渔业生产尤其是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病害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为进一步规范养殖管理,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征求意见稿将水产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单列一章,作为第四章,主要规定以下内容:

(一)明确水产苗种生产、进出口审批程序: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加强水产苗种管理对于促进和保障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章根据《渔业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的具体审批程序和进出口管理措施;(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

(二)规范养殖生产管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增加了有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养殖用药监控和药物残留检测,确保食用水产品安全的规范;二是规定了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渔业病害防治,建立疫情预报和灾害警报系统,以维护广大消费者安全,保障渔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对于从事水产品生产的养殖、捕捞生产者,增加了有关依法从事生产、确保水产品生产卫生条件和质量安全的义务性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一条)。

四、关于加强捕捞强度控制和捕捞许可管理

针对我国渔业资源日趋衰退,捕捞强度居高不下,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

立新的海洋管理制度等客观情况,新《渔业法》对原法捕捞业一章的内容做了较大的修改、完善和补充。为贯彻新《渔业法》,农业部以规章形式制定了《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对捕捞许可的管理做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根据渔业法和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多年来管理实践,征求意见稿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规范、补充:

(一)根据《农业法》的有关规定,将国家对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扶持政策

明确予以规范,确立转产转业补助制度,并授权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第三十三条)

(二)充实完善捕捞许可实施及监督检查制度的规定。一是规定了实施捕捞许可

应遵循的原则和法定条件;二是对捕捞许可的实施主体,实施程序作了具体的规定;三是根据行政许可法设立的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与责任制度的有关要求,规定了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捕捞许可证审验和监督检查制度,依法履行监督责任;同时,对被许可人在捕捞生产中应履行的义务也作了较具体的规定;(第三十五条至第三十七条、第四十二条)

(三)为保障《渔业法》有关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规定的有效执行,对船网工具指

标管理制度作了进一步具体化的规定;(第三十四条)

(四)为巩固、完善海洋休渔和长江禁渔制度,针对近年来休渔、禁渔制度实施

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群体性违规事件时有发生,监管难度加大等突出问题,结合近十年来我国休渔禁渔的实践,征求意见稿补充了有关休渔、禁渔保障措施的规定。(第三十九条、第五十六条、第七十二条)

五、关于加强渔业船舶和渔港的监督管理

渔业船舶和渔港是渔业活动的生产工具和重要基础设施,关系到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捕捞强度控制、渔业资源保护等。我国是渔船大国,据统计,2004年全国拥有渔业船舶达97万余艘。但《渔业法》关于渔船管理的规定比较原则,目前主要是依靠一些部门规章来管理,手段和力度不足。近年来,一些地方“三无”渔船屡禁不止,捕捞强度居高不下。为了适应当前渔船管理形势的需要,结合《渔业法》、《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等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征求意见稿新增一章作为第六章,主要从六个方面规定了渔业船舶管理制度:一是规定了捕捞渔船建造、改造、购臵、进口实行船网工具指标管理;二是规定了渔业船舶设计、建造、修理单位实行资格认可制度;三是规定了渔业船舶及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制度;四是规定了渔业船舶登记制度,并授权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规定;五是规定了渔业船舶船员的管理;六是增加了渔业船舶进出渔港签证和渔业船舶强制报废的规定(第四十五条至第五十条)。

渔港承担着为渔民提供渔船停泊和安全避风锚地、生产和生活资料补给和渔业贸易的作用。考虑到2003年全国人大制定颁布的《港口法》已经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修改草案只从渔港建设的规划、渔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以及船舶进出渔港签证等方面对渔港管理做了比较原则的规定,具体的管理措施留待未来的渔港立法来解决(第五十一条至第五十五条)。

六、关于加强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

新《渔业法》为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对重要资源保护措施进行了修改,如确立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加大幼鱼保护力度,完善禁渔区、禁渔期制度等,并吸收了一些现行实施细则中的规定。据此,征求意见稿删除了有关重要渔业资源保护措施决定权的条款(原第二十条、二十一条),同时重点修改、完善以下内容:一是增加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在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工作中的职责的规定(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二是充实、完善渔业资源增殖的规划和管理、人工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的管理规定(第五十八条至第六十条);三是建立水产种质资源重点保护制度,进一步规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与保护(第六十一条);四是充实有关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规定,对渔业环境监测及在重要渔业水域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从事的工程建设活动予以规范(第六十四条至第六十七条);对于工程建设、排污以及在水体最低水位线用水等行为造成渔业资源损害的,规定应予以补救和赔偿(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

七、关于法律责任

新《渔业法》增加了对一些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没收渔船的行政处罚和海上执法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同时完善了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业执法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征求意见稿法律责任这一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补充、完善,以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规范处罚行为。一是对《渔业法》“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规定了相应适用的情形,增强了可操作性(第七十一条);二是对《渔业法》规定的罚款幅度的进一步细化,同时增加了一些义务性规定的处罚,以规范处罚,解决罚款幅度过大,自由裁量权过宽的问题(第七十二条至第七十七条);三是修改、完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十九条)。

八、其他问题

(一)为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征求意见稿对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的权利和义务作了具体规定,并对渔政检查车、船、艇等执法工具的统一管理(标志或编号)予以规范(第八条至第十条)。

(二)结合管理实践,农业部《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2002年8月23日农业部令第19号发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修订)对海洋捕捞作业场所的划分和核准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不再实行以外海和近海划分作业场所。鉴此,原关于近海渔场和外海渔场划分的规定(原细则第十四条)不再保留,予以删除。

第三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税收制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税务总局、财政部在研究、吸收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2013年6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增加对自然人纳税人的税收征管规定

一是明确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的法律地位。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部门按照国家标准为企业、公民等纳税人编制的唯一且终身不变的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税务部门通过纳税人识别号进行税务管理,实现社会全覆盖。纳税人签订合同、协议,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动产登记以及办理其他涉税事项时,应当使用纳税人识别号。

二是明确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的基础性地位。征求意见稿规定,纳税人自行计税申报,并对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三是强化自然人税收征管措施。征求意见稿规定,向自然人

纳税人支付所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主动提供相关支付凭证,将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扩大适用于自然人,并且税务机关可以对自然人纳税人取得收入单位与纳税相关的账簿和资料进行税务检查,同时增加相关部门对未完税不动产不予登记的规定。

四是建立税收优先受偿权制度。纳税人因故意或者过失,不能履行纳税义务时,税务机关可以对纳税人的不动产设置税收优先受偿权,在纳税人处置时优先受偿。

二、进一步完善纳税人权益保护体系

一是完善纳税人权利体系。征求意见稿规定,税务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税收征管,不得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同时完善延期、分期缴税制度,将延期缴纳税款审批权放到县以上税务机关,对补缴税款能力不足的纳税人引入分期缴税制度,新增修正申报制度。

二是减轻纳税人负担。征求意见稿增加税收利息中止加收、不予加收的规定。对主动纠正税收违法行为或者配合税务机关查处税收违法行为的,减免税收利息。降低对纳税人的处罚标准,减小行政处罚裁量权,将多数涉及罚款的条款由“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改为“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并视情节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三是取消先缴税后复议的规定。发挥行政复议的主渠道作用,对在纳税上发生的争议,取消先缴税后复议的规定。同时,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理决定的,纳税人须支付税收利息。

四是引进预约裁定制度。纳税人可以就其预期未来发生、有重要经济利益关系的特定复杂事项向税务机关申请预约裁定。纳税人遵从预约裁定而出现未缴或少缴税款的,免除缴纳责任。

三、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行为

一是规范税收征管的基本程序。征求意见稿规定,税收征管基本程序以纳税人自行计税申报为基础,由申报纳税、税额确认、税款追征、争议处理等环节构成。把税额确认作为税收征管的中心环节,专设一章,对税额确认的程序规则、确认规则、举证责任分配等作出规定。

二是规范税收征管的时效。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应在5年内对纳税人的税收义务进行确认。对未登记、未申报或者需立案查处情形的追征时效由无限期改为15年。对欠税追征时效,由原来的无限期改为20年。

三是增强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的能力。专设“信息披露”一章,对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予以规定。明确第三方向税务机关提交涉税信息的义务,明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报送义务,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提交协作制度,规定税务机关对涉税信息的保密义务。

四、实现与相关法律的衔接

一是与行政强制法相衔接。将“滞纳金”更名为“税收利息”,利率由国务院结合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借贷利率的合理水平综合确定,以与行政强制法中的滞纳金相区别。完善税收行

政强制执行程序,税务机关临时采取扣押等税收保全措施时,应在24小时内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二是与刑法修正案

(七)相衔接。将“偷税”改为“逃避缴纳税款”,同时规定因过失造成少缴或者未缴税款的,承担比逃避缴纳税款较轻的法律责任,减轻纳税人负担。

三是与预算法相衔接。征求意见稿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任何单位不得突破国家统一税收制度规定税收优惠政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下达的税收收入指标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

五、健全争议解决机制的内容

一是涉及税款的税收争议实行复议前置。在直接涉及税款的行政处罚上发生争议的,将复议作为税收争议解决的必经程序,以体现“穷尽行政救济而后诉讼”的原则。

二是鼓励通过和解、调解解决争议。和解、调解是税收行政争议双方在各自利益均得到照顾的情况下达成的折衷结果,具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经过多年实践,效果良好,将其上升为法律。

第四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1993年制定的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现行法)自1994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加强注册会计师管理,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修改完善。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就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现行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合伙设立。2006年修订的合伙企业法规定:“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可以设立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特殊的普通合伙的债务,由因其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该债务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其他合伙人只以其在合伙财产中的份额为限承担责任。这种组织形式,既符合会计师事务所以专业人才集合体为特征的“人合”组织特点,也更适应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发展需要。为与合伙企业法相衔接,并借鉴国际经验,征求意见稿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用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的规定,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用普通合伙或者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采用普通合伙形式的,应当有5名以上注册会计师;采用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的,应当有25名以上的合伙人和100名以上注册会计师。(第七条)

现行法规定,经批准,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设立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合作制的组织形式,不符合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特征,从其他国家立法及实际情况看,会计师事务所均须由在会计师事务所专职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共同设立,而不能由机构设立;而且,与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通常采取在其他国家发展本土化成员所的做法也不相符。为此,征求意见稿删去了现行法关于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规定。同时,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为使现有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在合作期限内继续 1

稳定执业,也为其变更组织形式提供便利,征求意见稿规定:本修正案施行前已设立的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在本修正案施行后,可以在其合作有效期内继续采用中外合作组织形式,也可以转为符合本法规定的组织形式,并授权财政部规定转制过渡的具体办法。

二、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股东条件的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为经济活动提供鉴证服务,必须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其合伙人和股东应当具有较高信誉,符合相应条件。财政部在规章中对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股东的资格条件作了规定,实际执行情况是好的。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征求意见稿增加了相关规定。(第八条)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和法律责任的规定

总结现行法的实施经验,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征求意见稿充实完善了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和法律责任的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十一条)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规定(第十条);考虑到现行法第四十三条关于注册审计师的规定已失去适用对象,删除了该条规定(第十四条);为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衔接,将外国人申请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和注册按照“互惠原则”办理的规定,改为“按照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签订的协议或者互惠原则办理”(第十五条

第一款)。

第五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送审稿)》的说明范文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 生产法修正案(送审稿)》的说明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我局全面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的修订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研讨并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安全生产法修正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共7章、124条。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修改《安全生产法》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该法颁布施行以来,对建立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了变化。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共识。二是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活动屡禁不止,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彻底等突出问题,必须从法律上强化安全监管措施,加大“打非治违”力度,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三是近几年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重大决策和举措,相继制定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以下简称《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等规范性文件,需要将重要政策措施上升到法律制度。四是受当时立法的限制,部分条款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法律规定的处罚额度偏低,与近几年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衔接。

二、修改的简要经过 2011年6月,我局就着手《安全生产法》的修改调研工作,并委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华北科技学院开展《安全生产法》立法后评估研究、地方安全生产立法分析研究和中外安全生产立法对比研究。7月2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后,进一步加快了《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工作。8月17-18日,邀请部分安全生产专家和法律专家,召开《安全生产法》修改预备会议,对该法实施以来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了研讨,确定了修法的原则。会后,提出了《安全生产法》修正前后对照表第一稿。8月23日-11月2日,先后召开了东北、西北、华东、西南4个片区座谈会和中央企业座谈会、中介机构座谈会、专家座谈会,先后听取了31个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11个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12家中央企业,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等19家中介机构,8名法学专家和8名安全生产专家、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意见的建议,先后形成了《安全生产法》修正前后对照表第二到第六稿。期间,还委托山西、广东、黑龙江、江苏、河南、重庆等六省(市)分片召开中小企业和中介机构座谈会,听取修改意见。

11月22日,按照立法程序,我局就《安全生产法》修改稿征求了32个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和北京市等10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安委会的意见。《安全生产法》修改过程中,经历了十多次的研讨和座谈,进行了八次重大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目前的《安全生产法修正案(送审稿)》。12月26日,我局局长办公会议对《安全生产法修正案(送审稿)》进行了审查。

三、修改《安全生产法》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在修改《安全生产法》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法律规范,解决实际问题。修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精神和一系列安全生产重要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把国务院《决定》、《通知》、《意见》等重要文件中确定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增加追责方式,提高处罚幅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完善、创新相关法律制度,提高执法的实效;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单位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补充完善相关措施。

遵循上述总体思路,确定了五项修改原则。一是按照“顶层设计”的原则,创新和完善安全生产基本法律制度。二是按照“修改”的原则,现行《安全生产法》大框架保持不变,在内容上进行补充、完善,部分条款保持适度超前,能满足今后十年左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三是按照“适当细化、缩小空间,增强可操作性”的原则,在认真总结《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同时,根据新形势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适当的细化,增强可操作性,便于法律的执行。四是按照“求同存异、适当集中”的原则,针对安全生产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出法律规定;对个别地区存在的问题,法律不作规定,给地方立法留出空间。五是按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要求,把国务院《决定》、《通知》、《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的政策措施法律化、制度化,重点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例如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诚信建设、安全文化、领导带班下井、挂牌督办等内容纳入其中,明确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的“一岗双责”要求。

四、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了立法目的和调整范围。

安全生产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另一个方面是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此外,考虑到《安全生产法》确立的法律制度在交通运输等领域执行不好,很多生产经营单位认为不需要遵循《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还有学校等公益性单位频发事故,但又没有相应的安全要求。为此,送审稿对立法目的和调整范围从三方面进行了完善:第一,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一条)。第二,删除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的内容(第二条)。第三,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公园等公益性单位的安全生产,参照本法的规定执行(第一百二十三条)。

(二)完善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为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本质化水平,保障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有效实施,送审稿在现行《安全生产法》要求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设施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即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1)扩大了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的范围。针对近几年冶金、化工企业事故较多的情况,除现行规定的高危企业外,新增规定冶金、使用危险物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单位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风险较大的重点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预评价(第二十八条第一款)。(2)增加了矿山重点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建设项目的安全准入规定。新增规定矿山重点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其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审核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相衔接(第二十八条第二款)。(3)规范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程序。高危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始施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负责审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安全设施设计后四十五日内作出审查意见书,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审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安全风险较大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备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进行抽查(第二十九条)。(4)明确了施工单位的职责。高危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并保留完整记录。安全风险较大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施工单位应当停止施工(第三十、三十一条)。(5)新增了监理单位的责任。工程监理单位对高危建设项目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第三十条)。(6)新增了高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预防效果的评价。高危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安全设施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与《职业病防治法》相一致(第三十条)。(7)明确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程序。高危建设项目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风险较大的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其安全设施验收报告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备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进行抽查。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第三十、三十一条)。

(三)补充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加强文化建设精神和要求。送审稿从四个方面作出了规定:(1)国家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内容,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应当开设安全知识课程,提高学生安全、紧急避险、救护知识和防灾能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第十二条)。(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奖惩制度,促进从业人员遵章守纪。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生产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培养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习惯和技能。安全生产活动情况应当记录备查。生产经营单位的车间(区队)应当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会,分析安全生产情况;班组应当每日召开一次班前会,并对所辖作业区域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巡查,查明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和事故隐患,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车间(区队)安全会、班组安全巡查情况应当记录备查。(第三十二条)。(3)国家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系统,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第八十条)。(4)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者一年内发生两次以上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生产经营单位,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限制其新增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和银行贷款(第一百一十五条)。

(四)补充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送审稿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1)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专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应当与各级人民政府建立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第八十二条)。(2)国家建立矿山、危险物品、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搜救、油气田事故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立或者确定相应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和器材(第八十三条)。(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一定数量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储备必要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用于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第八十四条)。(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适时修订(第八十八条)。(5)因事故救援发生的费用,由事故发生单位承担;事故发生单位无力承担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解决(第八十九条)。

(五)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送审稿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1)增加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职责的内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有确定符合条件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预防工作,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等职责,并且应当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股东大会报告,接受监督(第十八条)。(2)新增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矿山、冶金、轨道交通运营、道路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使用危险物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单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和三年以上相应工作经历(第二十条第四款)。(3)明确了劳务派遣用工的安全管理责任。目前劳务派遣形式用工比较普遍,用工单位、派遣单位相互回避责任的情况十分严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的现象较多。送审稿对劳务派遣用工的安全责任作出了规定,明确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将现场劳务派遣人员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履行安全生产保障责任(第二十五条)。(4)新增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轮流现场带班的规定。矿山等高危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轮流现场带班,带班负责人应当掌握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置事故隐患。井工矿山负责人现场带班,应当与从业人员同时下井、同时升井(第四十一条)。(5)新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规定。国家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与工伤保险费率挂钩(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分级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并通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主管部门,作为生产经营单位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第八十条)。(6)新增安全生产状态定期报告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状态报告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态报告。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安全生产状态报告的内容客观真实、采取的措施符合相关要求(第四十五条)。(7)新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的督办和代治理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对生产经营单位逾期不履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责任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可以提请人民法院依法冻结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所需资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代为治理(第六十三条)。

(六)完善了安全生产投入的规定。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送审稿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第一,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生产费用的税前扣除按照税法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第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障用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预防、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等费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与《职业病防治法》的表述相一致(第四十七条)。

(七)补充了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措施。近几年,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停产停业整顿、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决定或者行政强制措施,从而导致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例如,2011年11月10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因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发生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和失踪43人。为了保障安全监管强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根据《行政强制法》有关规定,送审稿从两个方面作出了补充规定:第一,对于生产经营单位拒绝执行停产停业整顿、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等行政处罚决定或者行政强制措施的,为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通知有关单位采取停止生产经营单位用电、水、气和火工品供应等措施(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二,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停产停业整顿、停产停业、停止建设等行政处罚决定继续从事生产经营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强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主要负责人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第一百一十七条)。

此外,送审稿还对乡镇(街道)的安全监管执法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等重要概念作出了规定。

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安委会的意见

在《安全生产法》征求意见过程中,中编办、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四川、河南、甘肃等省安委会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中编办认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本地区安全生产的需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必要的装备,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并根据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授权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认为国家不应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电监会认为法律不应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的内容。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议删除工伤保险基金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的内容。另外,很多部门都提出了文字修改意见。我们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分省级安委会提出的修改意见逐一进行了研究,大多数修改意见已被吸纳。

下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最终定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 第三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节 燃煤......

    党支部征求意见说明材料

    实验中学党支部征求意见的说明材料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成果,这是我们十分骄傲的,确实感到学习和实......

    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为贯彻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促进和便利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活动,规范和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日前,国家外......

    关于《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近来多次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造成未成年人重大伤亡,教训惨痛。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关切,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有关部门迅速起草校......

    关于《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近来多次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造成未成年人重大伤亡,教训惨痛。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关切,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有关部门迅速起草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修订解读 上世纪末启动制定安全生产法工作 2002年6月29日,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以118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表决通过 2011年开始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