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聘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一)

时间:2019-05-12 11:1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聘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聘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一)》。

第一篇: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聘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一)

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聘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

(一)1.原始社会时期的音乐文化存在方式,有神话与传说两种形式。2.音乐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游戏说、模仿说、劳动说、巫术说等。

3.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歌舞,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主要音乐形式。节奏是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

4.《吕氏春秋·古乐篇》一书记载葛天氏时代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八阕”是八首歌的意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农牧业生产的祈求和愿望。

5.我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依据是1986年至1987年,先后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出土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共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6.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发现的一支距今约5000年,有舞蹈图象的彩陶盆。

7.《尚书》有“戛击鸣球,击石拊石”的说法。“鸣球”、“石”都是指磬而言。8.青铜器也体现了时代风格,殷墟有大量的甲骨文字遗存,是商代文化的记录,其中有关音乐活动的记载,反映出了当时的音乐文化发展轨迹。

9.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始于周代。周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它的一个重要的职能是音乐教育。它承担着培养贵族子弟——世子(王和诸侯的长子)、国子(公卿大夫子弟)和学士(从平民中选出的青年)的音乐教育任务。并按一定的学习程序进行。

10.大司乐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演职的行政、音乐表演。

11.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飨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它包括:(1)黄帝——《云门》(或称《云门大卷》卷音读quan);(2)尧——《大咸》(或称《咸池》);(3)舜——《箫韶》(或称《九韶》、《大磬》、《九辩》、《九歌》等);(4)夏代——《大夏》(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5)商代——《大濩》(歌颂商汤伐僳的功绩);(6)西周——《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

12.四夷之乐:周边部族的少数民族乐舞和歌曲。

13.宗教性乐舞:指天旱时求雨用的《雩(yu音于)舞》和秋季驱除瘟疫时所用的《傩舞》。14.简述夏、商时期的主要乐器。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答:乐器的发展与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有些原始乐器是从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的。磬是石庖丁的演化,埙和骨笛最早可能是捕鸟时模仿鸟鸣用的工具。这一阶段,乐器的种类主要有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

这时期主要乐器,打击乐器有:(1)鼓

鼓是原始乐器中最早产生的打击乐器,最古老的鼓为土鼓,后有木鼓,到商代才有铜鼓。现存可见的鼓的实物有山西陶寺夏文化遗址出土的鼍(音坨)鼓,和甘肃永登出土的土鼓。

(2)钟

目前发现最早的钟为陶钟,出土于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另,河南三门峡庙底沟也出土过陶钟,它们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3)磬

磬为石器时代的产物,现存较早的磬为山西陶寺和夏县东下冯出土的夏磬,其制作工艺很粗糙。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

(4)编磬

由几个不同音高的磬编成一组,可演奏简单的旋律。此外,打击乐器尚有缶、铃、摇响器等。这一时期的吹奏乐器有:(1)埙

埙是以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一般呈平底、卵形,也有其他很多形状。制作材料有陶土、石、骨等。目前发现最早的埙为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出土的只有一吹孔的埙,距今6000年以上。

(2)笛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1986年、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陆续出土,前后共18支,这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有八孔笛、七孔笛、六孔笛、五孔笛,其中以七孔笛居多,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也有可能为七声音阶。时代距今约8000年。这种骨笛是竖吹的乐器。

15.简述西周礼乐制度。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答:周代建立初期,由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是一种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礼乐制度将上层社会分成许多等级,根据等级的不同,规定其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区别和限制,其中也包括使用音乐的制度。礼乐制度的实施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其一,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划分。如:关于乐队、舞队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

(2)其二,在各种典礼仪式上,典礼的每一步聚的进行都严格的规定,不能超越。

更多推荐:2015年河南各地市特岗招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第二篇: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聘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二)

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聘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

(二)1.《吕氏春秋》记载了有关钟子期的音乐传说。

2.《韩非子·十过》中,有关于“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夜分闻鼓新声而说之”的传说。

3.《宋书·乐志》记载有关“薛谈从秦青学唱歌的”传说等。

4.《诗经》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现存305篇,简称“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500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

5.《楚辞》是一部总集,其中收集了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为主的辞赋。《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

6.《诗经》、《楚辞》以其极出色的篇章成为传世之经典,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度成就。

7.西周时期使用的乐器约近70种,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更加精美,音律更加准确,其中最突出的是钟的铸造,它不仅音色优美、音律精确,而且每个钟可以准确地发出两个音(大三度或小三度),这是铸钟技术音乐声学的卓越成果,可惜这种铸钟技术,在汉后失传了。

8.周代乐器曾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这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9.《吕氏春秋·孝行览》还记载了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的故事。10.五声调式音阶为:宫、商、角、徵、羽。11.七声调式音阶分别为:

一、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二、宫、商、角、和、徵、羽、变宫。

12.半音关系在商代已出现,到了周代逐渐形成完整的半音结构的十二律 黄 大 太 夹 姑 仲 蕤 林 夷 南 无 应 钟 吕 簇 钟 冼 吕 宾 钟 则 吕 射 钟

十二律又分作六律六吕,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称六律,是为阳律。其余大吕等六律称六吕,是为阴律。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13.春秋时期产生了计算乐律的理论——三分损益法,这个计算法是以弦长为其计算基础的。三分损益法是在《管子》一书的《地员篇补注》中。

14.简论曾侯乙墓编钟出土的历史意义。

答: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我国同类出土乐器中己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对我国研究古代音乐史有着重大的意义。

(1)整套编钟共有65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甬钟,有45件,也分三组。编钟之外另有一件是楚惠王铸赠曾侯乙的铜(bo)。这套编钟是目前所见古代编制最为庞大的一套编钟,为后人了解曾国宫廷音乐的规模、音乐活动情况进一步提供了实物资料。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2)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共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曾等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各地音乐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古代乐律提供了实证资料。这也说明我国古代乐学理论化中的旋宫转调问题,不止是确凿有据的理论,而且已有音乐实践的成果。

(3)每个甬钟(分别在鼓部和隧部)可发两音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

(4)编钟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中。各组编钟八度音程的音分值皆不同,中层三组编钟的律制近似纯律,说明这套编钟是复合律制。由此可以看出,从编钟制作、乐律学理论等方面,研究者都能从曾侯乙墓编钟得到直接的解答和启发。

15.简论儒家音乐思想的主要内容。答: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

(1)孔子(前551——前479)一生自始至终提倡音乐。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等等,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作用,肯定音乐对于建立正常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孔子的音乐思想完全是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并对后世儒家音乐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2)孟子(约前372——前289)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虽然末建立系统的音乐理论,但他提倡“王与民同乐”,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他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3)荀子(约前313——前238)也是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体现于《乐论篇》中,对于儒家音乐思想有系统的总结。他认为音乐能够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音乐可以感化人心。他指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荀子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评,维护了儒家“倡乐”的主张,并予以进一步发展。

更多推荐:2015年河南各地市特岗招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第三篇: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考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六)

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考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

(六)1.“法曲”是唐代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风格特点较为清淡,曲调和乐器运用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法曲之中著名一首是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

2.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暑隶属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教坊和梨园则隶属于宫廷管辖。

3.大乐暑是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乐工要严格训练,学习标准极高。通常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核。大乐暑的人数最多达11447人。

4.鼓吹暑是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是卤薄和军乐的官暑。

5.教坊是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独立出来的,由宫廷直接管理的音乐机构。专门为宫廷音乐表演培养人才,由皇帝直接派专人来管理。教坊中的乐工是具有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

6.梨园是唐玄宗在禁苑附近设立的音乐机构,并因此而得名。以教学、演奏法曲和演奏“丝竹之戏”为主。梨园乐工是从太常寺乐工中精选出来的,有300人之多。

7.简述歌舞戏到戏曲的发展。

答:唐代已有了参军戏与歌舞戏。参军戏是参军和苍鹘(gu、hu)((鹘突)糊涂之意)两个角色表演滑稽的故事,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讽刺贪官污吏。参军是官名。这个角色与后世戏曲中的“净”(花脸)有关;苍鹘与“付净”即以后的丑角有关。唐代还有歌舞戏,是从歌舞演变而来,有音乐和舞蹈,但无角色的扮演和故事情节,后来用歌舞的形式表演一定的故事情节,便成了歌舞戏。唐代歌舞戏有《大面》、《拔头》、《踏谣娘》等。《教坊记》中有上述歌舞戏的记载:“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面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本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这是一种戴假面具的戏剧。如果说《大面》尚未脱幕开歌舞的形式,而《踏谣娘》则是由歌舞至戏剧的转变的标志。大曲与戏曲的关系,亦可从曲名中看出。大曲有《六么》、杂剧有《莺莺六么》等,是用《六么》的音乐表演莺莺的故事等。宋人的杂剧唐时已经有胚胎,并吸收了大曲的音乐,歌舞戏也可算是戏曲的雏形了。

8.工尺谱:敦煌石窟中藏有唐代乐谱一卷,计有《倾歪乐》(杯bei)、《西江月》、《伊川》等八曲。此乐谱为工尺谱,是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工尺谱,为琵琶用谱。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字样作为表示音乐(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等于sol、1a、si、do、re、mi、fa(或升fa、sol、1a、si)。工尺谱的书写格式常竖行从右至左记写,板眼符号记在工尺谱的右边,每句末尾用空位表示。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9.减字谱:唐代在琴的专用文字谱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减字谱,即将文字谱减化,取偏旁再组合为减字谱。唐代以来的减字谱沿用至今。

10.“蔡元定十八律”:由南宋乐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所创立。此理论是运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正律后,继续计算出六律(这六律被称为变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

11.《北堂书钞》,隋代虞世南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原书有173卷,为作者任隋秘书郎时所撰。北堂是秘书省的后堂,故以为名。全书分十几部、852类。“乐”是其中一部,包括“艺能”、“制作”、“燕篇”、“挽歌”、“乐总”、“歌篇”、“舞篇”、“四夷乐”、“倡优”、“律”、“鼓吹”以及各种乐器等类别,保存了许多古代音乐史料。

12.《乐书要录》成书于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77岁时召集著作郎元万顷等编撰。它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原有10卷,国内已失传。目前日本存有五、六、七卷。

13.《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任左金吾仓曹参军崔令钦撰著的一部有关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

14.《羯鼓录》是唐代著名羯鼓手南卓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撰成的一本有关羯鼓的专门性著作。

15.《乐府杂录》是唐昭宗乾宁年间(894-898)国子司业段安节所著有关唐代音乐的见闻录。

更多推荐:2015年河南各地市特岗招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第四篇: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考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五)

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考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

(五)1.荀勖的“管端补正法”(笛律)西晋乐律学家第一个解决了笛乐器制造中,如何计算开孔位置的计算方法。即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音律较准确的十二笛。

2.嵇康与他的《声无哀乐论》

嵇康(223—263),字叔夜。魏未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曾作有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及有《琴赋》等,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体现在《声无哀乐论》一文中。《声无哀乐论》全文约7000字。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反复论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他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又进而阐明音乐的本体是“和”。这个“和”是“大小、单复、高埤(低)、善恶(美与不美)”的总合。也即音乐的形式、表现的手段和美的统一。它对欣赏者的作用,仅限于“躁静”、“专散”:即它只能使人感觉兴奋或恬静,精神集中或分散。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的感情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即所谓“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奉,则无系予声音”。嵇康还认为人心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即“哀乐自以事(客观事物)会,先(相遇)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人心中先有了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同时,他还认为“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人心中先已存在的感情各不相同,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被触发起来的情绪也会不同所以,他认为音乐虽能使人爱听,但并不能起移风易俗的作用。嵇康大胆地反对了两汉以来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地等同于政治的观点这是有其进步意义的。而且他所看到的音乐形式美、音乐的实际内容与欣赏者理解之间的矛盾,也是前人所未论及的。《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交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3.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兴的民间歌曲形式。它是前代长期积累下来的汉族民族传统音乐与西域传入的音乐在社会上的遗留。

4.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佛教中转换旧形名“变”所以佛教塑像、画图均称为“变”。佛教在宣讲教义时为使更多的百姓接受便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的讲唱本子叫“变文”。

5.燕乐亦称宴乐,即饮宴之乐。专指天子及诸候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隋唐燕乐的来源有三:其一,汉魏六朝以来的清商乐;其二,外族传来的音乐,其中以龟兹(qui ci)(地名今新疆库车东)为最重要;再者,当时音乐家的创作。隋唐时期的燕乐以其宏大的体制和取得的高度成就,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放射出异彩,标志着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已达到空前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的高度水平。燕乐中多部伎,坐、立部伎的发展是建立在多民族的音乐并存在的基础上的产物。

6.简述唐代多部伎。

答:多部伎的建立,可追溯到隋初,当时多部伎是以法令的形式颂布的多部伎的燕乐体制。最初的多部伎只有“七部伎”,隋炀帝时期增至“九部伎”。唐代多部伎有“九部伎”,它是在隋“七部伎”的基础上,废除“文康伎”、“天竺伎”,将协律郎张文收制作的《景云河清歌》(即《燕乐》)引为清部之有。另加入“扶南枝”。“十部伎”是在贞观十四年唐太宗统一高昌后遂将“高昌”到为其中一部。

隋代七部伎: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文康伎; 隋代九部伎:清商、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天竺、高丽、礼毕; 唐代九部伎:燕乐、清商、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扶南、高丽、(礼毕); 唐代十部伎:燕乐、清商、西凉、高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扶南、高丽、(燕后)。

隋唐多部伎内容丰富,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的新的风格和民族形式的音乐,为隋唐燕乐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7.简述坐部伎与立部伎。

答:坐部伎与立部伎是晚于多部伎(同妓:通技、技艺、才能、指歌舞的女子)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两者共有14部乐舞,是以其各自的表演特色,规模和人数作为区分的标志。其中大多数乐舞具有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新风格。

(1)坐部伎,一般3—12人,堂上表演。其六部乐舞以抒情、幽雅见长,音乐细腻,并注重个人技巧。

(2)立部伎,通常64—180人,堂下表演。其八部乐舞以气势磅礴见长,场面宏伟,并伴以擂鼓。坐、立二部伎在“安史之乱”以后逐渐趋向衰落。隋唐宫廷燕乐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它来源于汉族传统音乐的不断积累和汉魏以来外族音乐的大规模的输入。因此,继承性和兼容性是其突出的特点。燕乐实质上是我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的精华,是在长期音乐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以及一定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化下的必然产物。

8.“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或唐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并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它是汉魏时的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进一步向更高程度的发展,代表了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

歌、舞、乐三位一体,结构庞大、节奏与速度复杂多变是大曲的重要特点。大曲的结构通常分为三大部分。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散序——由器乐演奏,以散板式的自由节拍为主; 中序——以歌唱为主,由器乐伴奏,多为抒情慢板; 破——以舞蹈为主,气势热烈,节奏快捷。

更多推荐:2015年河南各地市特岗招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第五篇: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考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三)

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考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

(三)1.简论道家音乐思想的主要内容。答: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1)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是一位原始的唯物主义者。他的主要音乐思想记载于《道德经》(即《老子》)一书。他提出:“道法自然”、“无为”等观点,其中既有很多辩证法的因素,又有消极、神秘的因素。他主张“大音希声”(追求一种自然的无声的境界)。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2)庄子(约前369-前286)著有《庄子》一书。他主张“清静无为”。他没有绝对的否定音乐,而是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类,崇尚“天籁”所具有的“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的音乐,反对人的主观作用。

2.试论《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答:《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全书旧传23篇,现存其前11篇。

(1)关于《乐记》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乐记》一书为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其二:《乐记》一书是汉儒采先秦诸家有关音乐的言论编纂而成。

(2)《乐记》一书讨论了音乐各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音乐本质特征:《乐记》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它认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心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记》关于音乐本质的论述,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B.音乐与政治关系,《乐记》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它认为:“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此理论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

C.音乐的社会功能,《乐记》主张使用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制、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它认为:“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返人道之正。”

D.关于对音乐的美感认识,《乐礼》有较深层次的论述。它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它认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乐记》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论从西周到战国末800多年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成就。

答:(1)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如“大师”、“小师”、“瞽”、“磬师”、“钟师”、“笙师”等。

(2)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周代有专门的“采风”制度。采集民间歌谣以察民情。从流传下来第一部歌词集《诗经》和战国的《楚辞》可以窥见其概貌。这时期出现许多民间歌手,并有传授歌唱艺术的人和歌唱理论。

(3)器乐获得较大发展。

A.乐器已约有70种,并产生系统化的乐器分类法,称作“八音”。

B.器乐合奏相当发展。最重要的形式是以编钟、鼓为主体的“钟鼓之乐”。“钟鼓之乐”到战国时期发展到较大规模的合奏。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共65枚)、编磬、笙、篪、箫、(排箫)、琴、瑟、鼓等乐器共124件,估计大多数乐器可用来构成一个音响宏亮、音色多彩的大型乐队。

C.这时期一些乐器如琴、瑟、笙、篪、箫、等发展成可以独奏的乐器。其中尤以琴的艺术水平最高,出现动人的琴曲。如表现“高山”、“流水”志趣的琴曲。

D.这时期已形成调、调式、转调、固定音高、节奏、速度等古代乐理观念。流行三种音阶和多种调式。以十二半音构成十二律,不但形成并在实践中应用。乐律学已有一定成就,在音乐实践中已运用三分损益律,并出现计算乐律的三分损益法。声学发展到较高水平,可以铸出在一个钟体内演奏大三度或小三度的钟,并利用不同高度的大小三度构成半音。

E.西周时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十分严格。春秋时期学术下移,私人办学中也有音乐科目,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办学中亲自教授音乐。此外,西周“春官”的一些乐师也有“掌教”乐教任务。

F.春秋末至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诸子百家大都重视音乐问题。儒、墨两家显学在音乐观上针锋相对。代表儒家学派的音乐哲学、美学著作《乐记》成文于战国。

更多推荐:2015年河南各地市特岗招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下载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聘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中学音乐特岗招聘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要点(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