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评析──网上评议活动小结
2011年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评析──网上评议活动小结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为进一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发挥高考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正确引导作用,开展对物理试题的命题研究,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了2011年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网上评议活动,评议的试题为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2011年高考试卷中的物理题,涉及山东、广东、海南、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湖南、河南、江西、山西、新疆的高考物理题与宁夏相同)、江苏、浙江、安徽、天津、福建、北京等全国共10份高考理综试卷或物理试卷。评议一律采用实名制,其方式是填写评议表,说出自己认为的5道最佳试题和5道欠佳试题,并阐明理由。根据2011年物理高考《考试大纲》,试题的评议条件为:试题有利于使高考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试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此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山东等12省、市、自治区的评议表23份,尽管填一份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试题进行研究、判断,但参与者非常投入,不仅评选出了自己心中最佳、欠佳的试题,而且都列出了评选的理由,有的就像是一篇论文,这表明广大教师对高考的关切。
下面根据网上投票的数据和评议的意见,对2011年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中最佳题、欠佳题的评选情况做如下综述。
一、最佳题
●宁夏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第23题
【题目】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t、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图线;
(3)由所画出的效数字)。
【评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在理解试题所给实验装置和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匀变速直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__m/s(保留2位有
2线运动的规律推导出a、s、t、vt的关系,随后以平均速度作为变量,作出它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然后通过图象斜率的意义求得加速度的值。这一解答过程,十分到位地实现了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关于“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的实验能力考查目标。由于以上实验方案是学生从未见过的,不可能通过回忆的方式来解答本题,因此,学生对本题的解答过程就是自主研究的过程,它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说的“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的要求。本题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用-t坐标系处理实验数据对学生来说是崭新的尝试,还在于用-t图象来求解加速度并非流行的数学处理方式,它需要学生自己在考场上把物理概念和数学原理创造性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在试题所追求的难度因素方面,本题灵活而不繁杂;在试题的内容设计方面,本题新颖而又合情合理;在试题的评价目标方面,本题把基本的概念、规律跟科学的过程、方法完美地融在一起,可以堪称为“科学探究试题”的典范。海南省2011年高考物理试卷第14题,具有和本题同样的特点。山西省肖增英老师认为,上述题目“有利于克服实验教学中照猫画虎、死记步骤、按部就班、机械操作的现象”,无论在物理试题命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还是对高中物理课程中习题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指导方面,都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安徽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第17题
【题目】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即把整条曲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来代替。如图(a)所示,曲线上的A点的曲率圆定义为:通过A点和曲线上紧邻A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A点的曲率圆,其半径ρ叫做A点的曲率半径。现将一物体沿与水平面成α角的方向以速度v0抛出,如图(b)所示。则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
B.
C.
D.
A.
【评析】本题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曲率圆”和“曲率半径”是从曲线运动的轨迹定义的,即从运动学的视角定义的,但学生对本题的解答却需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等知识来综合分析,这种问题是学生平常练习中不常见的,学生对本题的解答,全凭自己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此,山东省刘玉海老师评价说“这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本题关于“曲率圆”和“曲率半径”的定义是题干中介绍的新知识,学生在学习该知识后,是否能马上把它灵活运用于对各选项的判断,取决于学生平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实施新课程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将有利于提高本题的得分率。高考试卷中设计这种试题,对引导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将有重要作用。
●北京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第18题
【题目】“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g B. 2g C. 3g D. 4g
【评析】本题用图象描述了生活中一项体育运动的情景。学生解答本题,必须从图象中提取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此人的重力,二是蹦极过程中处于最大加速度位置时人所受弹性绳的拉力。要获得这两个信息,学生需要在图象形状与蹦极情境之间进行转化:能从图象振幅越来越小的趋势中读出绳的拉力从而判断人的重力;能从图象第一个“波峰”纵坐标的最大值想象这就是人体位于最低点时弹性绳的最大拉力。学生要完成这两个转化,前提之一,是对F-t图象有正确的理解;前提之二,是学生应具有把图象转化为情景的意识。学生这种转化意识的形成是和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息息相关的,如果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设计一系列能体现物理规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能使学生从亲身感知中体会物理规律的具体内容,这就自然地建立了物理理论与实践情景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实践意识。本题让重视实践体验的学生得到了解题优势,这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
●浙江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第24题
【题目】
节能动力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汽油及所储存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有一质量m=1000 kg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1=90 km/h匀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50 kW。当驾驶员看到前方有80 km/h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立即起动利用电磁阻尼带动的发电机工作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L=72m后,速度变为v2=72 km/h。此过程中发电机功率的力保持不变。求:
用于轿车的牵引,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最后有50%转化为电池的电能。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
(1)轿车以90 km/h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F阻 的大小;
(2)轿车从90 km/h 减速到72 km/h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电;
(3)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电维持72 km/h匀速运动的距离L′。
【评析】本题以节能混合动力车为试题的情境立意,描述了驾驶员在发现公路上限速标志时立即起动电磁阻尼减速以储存电能的一段运动过程,考查这段运动过程中综合的物理知识。这种情境立意,体现了时代气息,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问题,渗透着节能环保、遵纪自律的思想,传递着鲜活的技术信息,而且一切都是那样合乎情理。
试题充分利用这段过程来考查高中物理课程中的主干知识,试题的合理情境,都构成了解题的重要条件,丝毫不牵强附会。命题者把高中物理学的受力分析、功、功率、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效率等重要知识合理地编织在试题之中,既综合、又不繁杂,既灵活、又有梯度。该题不仅具有较好的鉴别功能,它对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宁夏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第18题
【题目】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
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
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
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
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
【评析】电磁轨道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武器,与传统的大炮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电磁轨道炮的安培力推动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越来越受到军事家们的关注。本题以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真实事件作为题目的内容背景,把电学中的安培力和力学中的动能定理这两个重点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这是一个既有创造性、同时又十分合理的试题编写思路。
本题所提供的事实是电磁轨道炮的工作原理图及其弹体的发射过程;本题所给的一个具体条件是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与I成正比;解答本题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安培力公式和动能定理。本题需要根据上述知识、事实、条件推导弹体的出射速度v跟轨道长度L、电流I、弹体质量m的定量关系。高考《考试大纲》关于推理能力的要求,是指“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因此,本题的解答是一个典型的推理过程,学生对本题答对与否,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推理能力的水平。本题难度不大,但会有很好的效度。本题的这种命题思路,值得借鉴。
二、欠佳题
●福建2011高考理综试卷第18题
【题目】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1和T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评析】本题不可能通过高中物理知识解得选项中T1的表达式,因为题目需要考虑定滑轮的质量,本题只可能通过其它的方法对选项的正确性作出判断。
本题放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表明这个题目有相当的难度。它难在哪里?题目的难点是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价值的难度因素?这就涉及到新课程理念下对试题难度因素的价值判断问题。
高中学生要解答这个题,只可能采用特殊值代入法,把A、B的质量设制为特定值,代入上述四个选项的公式,从计算结果来判断,看哪些选项的答案是不合理的,把所有不合理的选项排除掉,如果还剩下一个选项,所剩选项就作为答案,这是因为题目指明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物理高考《考试大纲》把理解能力等五项能力作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中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本题的解答中,即使学生通过“排除法”获得了本题的正确答案,但对作为答案的选项内容也是不理解的,学生选择了一个完全不理解的选项作为自己的正确答案,这不应该成为一种值得弘扬的思维方式。
“排除法”是一种无奈的应试技巧,它不应该是素质教育下高考试题所追求的有价值的难度因素。把只能用“排除法”求解答案的试题作为选择题的“压轴题”,有可能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试题难度因素的价值判断产生不利影响。
●宁夏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第24题
【题目】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评析】本题通过两辆汽车做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关系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意和设问都有新意,学生难以机械模仿,试题的总体效度应该是较高的。本题欠佳之处在于题目表述的个别用词不够确切,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应该的失误,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
江西省李兴祯老师评议说,他的学生中有的把“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理解为这段时间内汽车甲作变加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增加为原来的两倍。这些学生对题意的误解,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心态,造成了考试的失误,如果把“增加为”中具有动态含义的“增加”两字删去,只保留一个“为”字,则不会发生这种误解。
浙江省金邦建老师评议说,不少学生对“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误解为“求甲车两段时间走过的总路程之比和乙车两段时间走过的总路程之比”,导致计算结果与参考答案完全不同。究其原因,是“各自”二字造成了误解,如果删去“各自”二字,或者把设问改成“求这两段时间间隔内,甲乙两车走过的总路程之比”,便会减少歧义。
●浙江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第16题
【题目】如图所示,在铁芯上、下分别绕有匝数n1=800和n2=200的两个线圈,上线圈两端与u=51sin 314 t V的交流电源相连,将下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的读数可能是()
A.2.0V B.9.0 V C.12.7V D.144.0 V
【评析】同一铁芯上两个已知匝数的线圈,一个线圈的交流电压是已知的,求另一个线圈两端的交流电压的值,这种题目,在高考内容范围内,只可能出现在“变压器”这一知识点中。因此,本题属于对“变压器”知识的考查。按照理想变压器的计算,电压表的读数是9.0V,选项B是应选择的答案。
但本题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考虑磁漏等能量损失,不能把上述装置当成理想变压器对待,在评分标准中选项B属于不该选的选项。
物理高考《考试大纲》对变压器的考查要求明确规定为“理想变压器”,并且属于要求较低的Ⅰ类掌握程度。本题跟《考试大纲》的要求不相吻合。
●宁夏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第19题
【题目】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m/s,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400千米,无线电信号传播速度为3×10m/s)()
85A.0.1s B.0.25s C.0.5s D.1s
【评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地球同步卫星周期的知识,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计算地球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从而估算从地面发出的无线电波往返于同步卫星的最短时间。
然而,命题者忽略了学生在高考备考复习中进行习题训练的现实,由于近年来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高考试题频繁出现,计算地球同步卫星高度的问题已成为热门试题,学生对同步卫星的高度数据有的已很熟悉,四川省陈东老师和内蒙古自治区高广老师不约而同地指出,本题记住同步卫星离地高度3.6万千米就可轻易算出答案,完全不必按题目进行复杂运算。本题让那些死记硬背的学生尝到甜头,对教学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一道有争议高考题的启示
●江苏2011高考物理试卷第4题
【题目】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0.3J B.3J C.30J D.300J
【评析】本题是欠佳题还是最佳题?评议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认为本题属于欠佳题的理由是:
·估算杂技演员表演时抛鸡蛋所做的功,需要知道鸡蛋的质量,但许多考生平时对鸡蛋质量并不在意,因此本题的区分度、效度估计均不高;
·本题有一些干扰的数据,如鸡蛋的大致质量和抛鸡蛋的最大高度,如果题目能给出这些数据,本题将更加完善。本题不利于真正掌握物理规律的考生拿到分。
认为本题属于最佳题的理由是:
·本题源自真实的生活,所涉及的知识点是高中核心知识,这是真正的物理题。
·本题让真正会学习的同学、注重联系生活的同学得到收获,是一道好题。
对本题的评价,反映了对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认识。
估计鸡蛋质量,是否属于物理课所应掌握的内容?根据题目图示估计鸡蛋上抛的最大高度,是否属于物理课所应掌握的内容?答案是肯定的:都属于,因为它们跟“过程与方法”目标、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密切相关。本题所考查的,不仅仅是动能定理等物理规律,也同时考查对日常生活常见事例中质量、长度的估计水平。这两个估计,不是干扰因素,而是考查要点。因估计不到位而失分者,说明了他们在达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的某些欠缺,正体现了该题所应有的区分度和效度。因此,本题是一道体现新课程理念、值得称赞的最佳题。
从以上争议中我们看到,评价一道题目,需要有全面的课程目标视角。我们殷切地期盼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坚持从全面的课程目标视角立意设计,弘扬新课程的理念,引导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健康、深入的开展。
(黄恕伯执笔)
第二篇:2014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稳中有新易入手,难度适中利发挥
2014年的安徽理综物理部分从整体上看,仍旧延续了近几年安徽高考卷的稳定性。命题特色仍旧是:稳中有新,难度适中。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入口设计容易,设问逐渐加深,有利于学生解题。今年的高考卷,呈现以下特点:
1.注重考察主干知识
紧扣考试说明,着力考察物体运动(如圆周运动、平抛运动、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能量与动量(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两物体碰撞等)、电磁感应(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等)。
2.模型常规、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试题涉及到的模型都很常规,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大部分都是学生经常练习的类型。14题是单摆与万有引力的综合,考察了地面附近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是简单题。16题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中图像问题,也是常规类型,学生也很熟悉。
18、19题圆周运动,18题考察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但是只考察了动力学问题。19题考察了受力分析和临界条件,属于改编题。22题是单物体多过程问题,平时的练习中也经常碰到,学生很容易入手。23题是电磁感应问题,涉及到关系式,知识点很多,学生容易手忙脚乱,有一定难度。24题为两物体碰撞中的能量与动量问题,很容易入手,由于过程很多,学生不易发现题目的特点,学生感觉(2)、(3)两问很难分析。
3.情境设计新颖14、18、20题都放在较为新颖的情境中,同时也考察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其中20题是感生电动势的知识点的考察,学生在复习中估计练习较少,对知识点的理解相对模糊,解题时会遇到一定困难。
4.实验考察“旧中有新”
21题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很基础,但在设问上有突破,考察了用图像分析物理规律的能力,同时在初速度的计算上也做了改进。在考察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电学实验中,既考察了多用电表,也考察了“半偏法”测电阻,既有器材的选择,又有原理、误差的分析。
纵观近几年高考,物理命题总体平稳,都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特别是对一些核心模型的理解与分析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复习中,学生要多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研究,基本概念的透彻理解,课本例题、背景材料的研究挖掘,从而清晰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篇:网上教学活动小结
《中国法制史》课程网上教学活动小结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 章玺
一、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3日—2014年12月23日
二、活动目的:
通过提供学习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养成参与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自主进行课程的学习;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使其对基本知识点能熟练掌握,加深学习者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的理解。
三、活动过程:
1、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介绍;
2、讨论题:
(1)第一次案例讨论(2014年11月3日)
商朝末期,九侯有一个漂亮的女儿,纣王看上了,但九侯的女儿不喜淫,纣王发怒,就把九侯的女儿杀了。九侯因此受牵连,被纣王处以死刑,行刑后被剁成肉酱。鄂侯因对九侯案不满而与纣王发生争辩,被纣王处以死刑,行刑后晒成肉干。周文王(西伯昌)对九侯案、鄂侯案的处理结果不满,崇侯虎知道后向纣王进谗言诬陷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因此,商纣王将文王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后来周文王之臣闳夭等人寻求美女、奇物、宝马进献给纣王,纣王才赦免文王,将他释放。(据《史记·殷本记》)。根据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商朝最后一个君王纣王凶狠残暴,使用了很多野蛮的刑罚,请大家谈谈商朝法律制度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原因又是什么呢?(大家可以从商朝法律的形式、刑事法律制度、立法指导思想、夏商法律的沿袭等方面来探讨)
(2)第二次案例讨论(2014年11月24日)
董仲舒《春秋决狱》载:某父乙与某甲,因纠纷发生斗殴,某甲用佩刀刺伤某父乙,乙子持杖援助,不慎误伤其父。依照法律,伤害父亲应处枭首之刑。但据《春秋》之义,“父子至亲,儿子得知父亲受到威胁,理应前来援救,并非有意伤害其父。依“论心定罪”原则,“君子原心赦而不诛”,故其无罪根据此案例,谈谈你对春秋决狱的看法。还能举些例子吗?
(3)第二次案例讨论(2014年12月10日)
有人说唐朝的律法“优礼臣下,可谓无微不至矣”,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唐律是如何对贵族官员及其亲属进行特权保护的。
(4)第四次讨论题(2014年12月15日)
如何理解朱元璋的“重点治吏”思想,他是如何做的?请举例说明。
3、期末复习指导:
4、有关学生咨询贴回复
四、本次活动参与情况总结:
本次活动的对象是14秋法学本科班,一共27人(原本28人,一人退学),参与本次网上讨论活动的为19人,参与率为70%,回帖数173,其中参与的较好的有6人,只占参与人数的31%。由于班级人数较少,所以本次活动总体参与率尚可,但是符合要求的质量较好的帖子不多,师生互动欠缺,分析其原因,主观上是因为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够,对学习缺乏兴趣,将回帖当成任务完成,回复的内容大都缺乏新意,人云亦云;客观上,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教师在设置讨论题是可能应再更具有些引导性。
五、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网上活动教学的尝试,针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觉得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
1、思想上要重视,态度上要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网上互动区中的教学是指导学生个别化学习最重要的手段,最能体现网络互动教学的优势。网上答疑教学指导性极强,通过师生实时与非实时的交互沟通,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适应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经常使用,习以为常,不能为了上网而上网,任务化。
2、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网络教学宣传。学生不利用网络学习,不重视网上教学,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居然有网上教学指导活动。由于宣传不够,很多学生,尤其是新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学习园地。有些学生虽然知道,但平时不重视,到期末才来。固然和学生学习习惯的有一定关系,但是没有注意宣传引导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加强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有关信息,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在教学中的作用。有时候也需要有一定组织,积极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网上学习的习惯,不能听之任之。
3、网上教学资源应注意质量,对学生应具有吸引力,能真正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论坛讨论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能有效的融合所学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其他的网上教学资源也应突出重点、难点,避免多而杂;同时,论坛里面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新、修正动态资源,对学生的提问和答都要第一时间给予回应,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利用起网络资源,参与到网上教学活动中去。
感谢省电大组织这次网上教学活动的比赛,通过这次尝试,使我对网上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看到了自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很多不足,同时其他兄弟学校同仁的教学展示也给我了很多的启迪。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我相信,随着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开放教育”内涵将会得到真正的实现。
第四篇: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评议小结
创先争优群众评议小结
按照党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相关文件要求,我院各党支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创新评议方式,集中体现群众意愿,推动群众评议工作开展扎实有效。现将群众评议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党支部坚持把走群众路线作为开展群众评议的出发点,从准备工作、评议范围、评议内容、评议标准四个方面入手,为有序推进群众评议工作打好基础。
一是评议工作求细。党支部对照创先争优要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等方面认真开展群众评议,切实做到有机衔接,步步推进,为搞好评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为确保群众评议工作不走过场,不脱离实际,党支部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领导班子为成员的群众评议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评议范围求广。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参评人员的范围,有党员及非党员代表参加,参与评议人员30人次。
三是评议内容求精。精心设计评议内容,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党支部推进创先争优兑现公开承诺情况、推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为人民服务办实事办好事情况、加强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对党组织开展创先活动的基本评价等方面进行群众评议;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依据,对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立足岗位、履行职责情况,承诺践诺情况,联系和服务师生,尤其是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情况进行群众评议,要求评议客观、公正、全面。做到评议范围广、评议效果实。
四是评议标准求严。按照群众评议要求,支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群众评议工作的规范表格,认真组织落实评议结果。为进一步倾听群众意见、凝聚群众智慧,党支部自觉接受团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对评议环节的检查指导,做到指导有力、监督到位,确保群众评议活动不走过场,不脱离实际。
在群众评议中,党支部对群众评议不满意的,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认真进行“补课”,保证群众评议的真实有效。同时,党支部也把评议结果与检验活动成效、巩固活动成果、改进活动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评改并重,做到边评议、边整改、边提高,确保评议结果的实效性。根据群众评议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强整改,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院党委的部署要求,立足于强化活动效果、服务中心工作这个关键,通过群众参评、党员互评、组织讲评、领导点评等方式,将群众评诺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并将群众评诺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为推进学校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数理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
2012年2月15日
第五篇:网上祭英烈活动小结
镜湖小学“网上祭英烈”活动小结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加强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我校于近期积极组织,开展了学生的网上祭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我校自接到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后,学校领导和大队部非常重视该活动,并通知班主任及相关老师进行分工协调,并于安排了镜湖小学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学校高年级学生按班级有序的在校微机室进行该项活动。
二、具体落实:我校花了近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在微机室分批次的进行该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们成功的登录到“网上祭英烈”栏目,进行网上参观,网上献花,向烈士留言的活动。小学生们由感而发留下了一行行的童贞话语,虽语言稚嫩,但却有深情的敬仰。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三、落实反思:今年的网上文明祭奠活动,同学们都觉得收获很大,既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课后,还有许多同学积极搜集的英雄(先烈)革命故事,并整理好,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
总之,我校以“网上祭英烈”为载体,开展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使少先队员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提升,充分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追思之情。学生也都表示非常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
镜湖小学德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