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联谊”开展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
陈华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优质师资向城区流动,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使本来就缺乏骨干教师、教科研落后的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就更加困难了。为了使城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开发,福清市开展“城乡联谊”教研活动,加强校际间的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引领作用,努力提升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水平。实际工作中,“城乡联谊”开展校本教研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不断地探讨、改善与完善。
一、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城乡联谊”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一条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教研中专业引领缺乏的现状,也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教研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展“城乡联谊”教研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组织机构存在缺陷。“城乡联谊”教研重要的组织机构就是校际联合体,但这种校际联合体往往是一种松散型结构,组织活动效率偏低。开展教研活动往往出现不协调,教研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支持。因此,需要开辟共同合作与相互交流的途径,弥补机构自身的缺陷。第二,教师专业引领需要加强。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市进修学校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但从整体上看,农村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的专业引领。其中主要的原因仍是农村教师理论水平与教科研能力偏低,自我培养能力欠缺,更需要专业方面引领。第三,校本教研没有形成常态化。由于每学期开展三四次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活动,预先没有制定方案与主题,而且每次研究的时间有限,使研究不能向深层次展开,从而未形成“城乡联谊”校本教研常态化的局面。
二、校本教研应采取的对策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结合福清市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兼顾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特点,开展“城乡联谊”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城乡联谊”校本教研活动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城乡联谊”教研的组织机构 为了使“城乡联谊”教研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城乡联谊”教研组织机构。“城乡联谊”教研领导小组由各学校校长组成,其主要工作是确定“城乡联谊”教研的内容、教研的主题、教研的形式、教研的时间,定期召开校长联席会议,研究工作,布置任务。各校教导主任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人。由各校教导主任集体参与的协作小组主要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的协调组织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收集、了解、掌握和整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和意见,定期召开教导主任会议,布置并落实校本教研活动。2.健全“城乡联谊”教研的组织制度 参与“城乡联谊”教研的学校共同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有效进行的保障。因此,参与“城乡联谊”教研的学校必须制定“校本教研考勤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管理制度”“教学研究奖励制度和奖励细则”“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健全相关制度。3.发挥城区辐射作用,带动农村学校发展 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更新,还有理念的碰撞和文化交流。这不仅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而且还给农村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样板,带动了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开展“城乡联谊”教研活动过程中,实现了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形成教师群体中不同思想、观点、教学方法的冲突与碰撞,从而有效提高农村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从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送”,即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给农村地区教师带来教育新知识、新方法与新理念,促进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教研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我们欣喜地看到:送课的教师教学观念新,教学方式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课堂教学较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得更为主动,为农村教师做好示范作用。让听课教师更坚定课改的信念,明确课堂教学的发展动向,对自己教学工作充满信心。“送教下乡”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教学沟通,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工作内涵有着重大意义。首先,“送教下乡”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使农村教师不出门就能听到高水平的授课;其次,“送教下乡”活动作为一种平台和载体,使送教的教师深切感受到了农村教师的朴实、真诚及好学,让城区教师得到了锻炼;最后,“送教下乡”活动丰富了教师从教经历,为优秀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厚的力量,也收到了“带动辐射、促进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联”,即开展城乡结对帮扶,联手共迸。我市大力实施城乡帮扶共进工程。首先,给予政策引导。逐步建立健全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推进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从而带动农村学校发展。并在职称评聘、名师评选中规定要有农村支教经历。其次,开展了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实施城区直属学校带动农村学校的任务,从业务、科研、管理等方面实施扶持;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对挂钩,以强扶弱,良性互动,逐渐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和“一对一捆绑式”考核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做好帮扶工作,达到双向共赢的目的。“展”,即城区优秀教师的展示课,展示技能。充分发挥城区名师与优秀教师的作用,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与教学能力,对农村教师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名师展示课。它为我们农村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课例,促进农村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让听课教师深受启发。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名师的学科素质和精神面貌,也显示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二是优秀教师展示课。充分展示了城区优秀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素养,他们的课能够很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每一节课各具特色:有的课以情引生,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紧密结合;有的课注重学法的指导,营造愉快氛围,课堂更富有生机;有的课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地解读教材;有的课注重与生活紧密结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导”,即充分发挥名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名师的专业引领。为此,充分发挥城区名师与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名师或优秀教师带徒的机制,带动农村教师尽快成长;开展教师的师徒结对子活动,制订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计划,促使农村教师尽快成长,从而带动农村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城区名师或优秀教师每两周要下到带徒的学校,坚持听徒弟的课。并与“徒弟”共同分析教材、预设方案、筛选方法,进行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还与徒弟共同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探讨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督促徒弟要不断充电,充实自己,做好学习记录;经常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构建城区优秀教师与农村教师共同成长的培养模式。(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第二篇:浅谈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本站推荐)
浅谈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逐渐形成。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在新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下,充分挖掘教研活动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多种功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我们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我们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快速的成长。
一、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研组要重视组员理论知识的积累,以便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每次教研活动中都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如: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方案》、《开放教学
激活思维》和《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策略》等等书籍,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平时,在翻阅一些教育教学刊物时,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文章摘录下来,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探讨。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我们全组教师的共识。
二、加强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教研组成员的组成会有从教6、7年的年轻教师,也会有从教十几年的中年教师,还会有从教将近30年的老年教师。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都有自己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因此,组内的交流互动,我们非常的重视,采撷个人之所长,弥补个人之所短,达到共同进步。
1、注重备课交流。教研组内实施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在学期初,教研组根据个人的情况,商量制定了一学期各个组员的备课任务,及完成的时间。每次教研活动,都留有一定的时间对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讨论,研究,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回去后,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和自己上课的习惯,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并注明修改的原因,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为教研组交流和以后的教学积累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2、课堂教学交流。每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教学活动的开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探讨的机会。通过说课、评课各组内教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探讨,研究,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讨论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这样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不仅上课老师在教学方面会有所提高,其他听课老师也会从中获取教学经验。
三、抓实课堂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进行
教研组的教师应从点滴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每位老师从学生的坐、学、听、写等方面抓起,加强对学生作业书写的规范性要求,使学生的作业整洁、美观,而且具有条理性,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也重视学生每一次的单元检测,不仅统一检测的时间,而且将成绩及时上传中心总校,进行均量值的分析,以便组里的成员分析学情,找到差距,调整教法,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做到做到“五严”、“一改”:“五严”即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规范,推行领导推门听课制;严格常规的督查、指导、反馈、整改制度,每学期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组织两次由学校全体行政和教研组长参加的大型常规检查,对教师的备课、作业、辅导、听课、业务学习、参与教研组活动等方面都按照《开福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逐一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在全校教师会上通报,然后还责成教研组长对薄弱老师逐一进行落实;严格实施学科抽测制度,抓好教学各阶段的质量监,一改是改革教育评价。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和基础,因此我们提出做到“六备一超前”、“四精一创”和“三找一写”。“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学法、备教具、备生活;“一超前”是教师要超前一周备课。“四精”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精心设计质疑问题,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一创”是指每位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三找”是找成功之处,找失败原因,找补救措施,“一写”是写教学反思。
四、注重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研组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各种活动的辅导,让在书本教学过程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探索。
教研组是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力军。它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教育科研的阵地、学科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为了不断地超越自我,使我校的教研水平稳步提高。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但我们有信心,也有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
第三篇:开展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开展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根据我校校本教研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学研究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在本校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导处和教研室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推门听课、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五、校本教研具体措施
(一)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学校决定,原则上每学科设组长1人。
3.各教研组长要配合学校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定时、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有计划、有研讨、有记录、有效果”。(1)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案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观摩活动,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5)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
(6)带领本组教师按照《学校教研组建设》的要求积极创建优秀教研组。
5.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主要方式,以教研组为主组织管理,学校领导对教研组实行承包制,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设立备课小组,小组成员轮流承担一周主备课人,主备课人要在本周集体备课前准备好本周讲授内容的课时教案。
(二)教师队伍管理。
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和学校常规工作必须完成: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活动,自觉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返校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并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交流,必要时做一次专题讲座。
2.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于课堂及其他教育活动中。
3.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4.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5.做好备、讲、批、辅、改等各环节工作。
6.每节课要有教后反思记录,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7.每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向备课组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8.每学期讲一堂高质量的示范公开课。
9.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经验总结。
10.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每学期要做一节公开课,开一个讲座,辅导一个教师,出一节样本教案,写一篇示范性教学论文。
11.积极开展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活动,要求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尤其是读教育名著。
12.自觉自学相关教学研究理论与教学案例,并写好读书笔记。
六、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和教研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务处和教研室的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活动情况。
4.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5.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七、校本教研奖惩办法
1.每学期开展评比活动,对教研组工作进行审核,评出优秀教研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评比结果与教师个人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对校本教研工作漠不关心、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
第四篇:榆林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榆林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发展规模小、密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农村社会事业比较落后;南北差距逐年增大;产业结构单一等。为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系统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是指导城乡一体化协调和健康发展的首要环节。根据200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转变过去国土规划与城市规划对城乡分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高度重视城乡一体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新体制。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力,严格规划实施和监督。
二、要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按照大体系构筑、大城市带动、大园区承载为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产业聚集、生态涵养、旅游发展城乡体系空间布局;全力打造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百万人口中心大城市,带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打造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节点和平台,推动农村人口向重点城镇集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三产的吸纳作用,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交通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宅基地换房等多种形式,分层次稳步推进引导农民向中心城区、组团中心区、中心镇、一般镇和中心村集中。围绕实施“千企帮带、百村示范、十村样板”工程,建设1000个新农村,保护好、发展好一些民办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探索走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居住方式改变有机结合的路子,建设田园式新型社区,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三、要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完善城乡经济体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加快构筑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要手段,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按照结构优化升级、优势行业突出、产业集群带动、区域协调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要求,进一步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基地集中,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规模大、质量高的特色产业集群区。
四、要推进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一体化。进一步加大力度,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项目齐全、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标准适当的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到2015年农村社会保障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基本接轨。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将全市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保,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网络体系,健全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网络,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五、要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普及普通高中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以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为重点,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保证城乡居民公平享有付费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文化管 1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先进文化向农村的辐射范围。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机制。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根据我市“两基地、一中心”建设要求,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
科学发展 富民强市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发言提纲
10级音乐学2班刘永辉学号:20105141206
题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主要内容:
1、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2、城乡一体化的概念;
3、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怎样发展城乡一体化。
中心思想: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面对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城乡一体化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的到来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发展城乡一体化?”;“在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和处理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这就是我所要发言的中心思想。
结构安排: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二、城乡一体化的概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2、贫富差距,文化和心理的差异过大(要消除以至弥合这种差距,就要:a/是城市如何以更多的空间和宽容的心态接纳农民;b/是农民如何以自身的能力、素质、文化和心理适应城市;c/是政府如何为这种城乡之间的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安排。);
3、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污染过于严重;
4、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
5、乡镇政府机构人员冗杂;
6、教育体制不够健全,经费投入比例偏差过大;
7、社会歧视压力过大,农民工就业难等等。
四、怎样既好又快的发展城乡一体化
1、稳步推进城市化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
3、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4、精简乡镇政府机构
5、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繁荣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