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09:2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转)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过去的一年我们组里的每位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反思我们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时,我们却不得不深思。在现实的校本教研中,在我们最“基层”的教研组中,却存在着对教研的认识与理解的误区,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怎样解决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研实体呢?这是我任职教研组长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附上我们组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与同行交流。

问题一:组内教研活动形式化——不注重内容。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内的老师对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教研当作额外的负担。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二是老师们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

在教研组的活动中,老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均能到达规定的地点,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把自己当作教研活动的主体,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

应该说目前大部分地理教研组活动效果不佳,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疲于应付”的特点,尚未形成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

对策:

1、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校本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

2、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

问题二:组内教研活动“研教分离”——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

这一问题一方面表现在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主要原因是我们组内的老师缺乏问题意识,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并未作过全面思考,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了。所以,问题就在老师们的无奈声中、埋怨声中依然伴随着学生,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研教分离”另一方面表现在:老师们缺乏对某个问题的深入、持续研究意识。如,我们组内的一些老师,每月都在更换自己的小课题,他们觉得有很多问题正待解决,而又不知道怎样去研究,以为自己找出一两种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就算完事了,就可以研究下一个问题了。所以前期的很多研究都非常肤浅、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研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策略。对策:

1、问题引导学习,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

首先,树立老师们的问题意识,让老师们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且在教研时与组内老师进行交流,然后,我们教研组择选共同的、较难的、有价值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本组的大课题进行后续研究。

2、关注新问题的生成,不断充实课题的内容。

由于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我们在研究课题时,常常会滋生一些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我们以前未曾料到,但却真真实实存在的。这时,我们的教研组绝不能不去面对,而应关注这些新问题,能解决的马上想办法解决,没法解决的,及时纳入课题中,作为一个小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要让组内的老师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科研就是“问题教研”,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服务的,所以必须与课堂接轨,必须实实在在融入教学工作中。问题三:组内教研活动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组内的公开课不指向教学实践中具体的问题,目的不明确。也就是说,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以这样的教研就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

二是教师们只关注个人经验,运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而忽略他人的经验,不会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按原来自己的老路子进行教学,走了很多弯路。

三是个人反思不深刻,缺乏同伴互助,缺少专业引领。有的老师肤浅地认识:个人反思,就是上完课后写一则教学后记;同伴互助,就是教研组的几位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专业引领,就是请几个专家来点评我们的课堂,作一些指导。当然,这种形式的教研对老师们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帮助,但它却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不可忽视。比如,这种教研形式封闭、重复的东西太多,各说各的,缺乏真正的交流,构不成群体合作学习等。对策:

1、明确每一次教研的主题,确定公开课指向的问题。

咱们的组内教研课不能无目的的上,每一节课都应围绕课题展开,这节课究竟研究哪一方面的问题,运用哪些策略,取得的效果怎样,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公开课之后展开的评课、经验交流也必须联系这一问题,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共识,决不能就这堂课论这堂课。

2、关注课题研究,撰写阶段总结。

课题确立后,一定要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此期间,组内的老师们都要全面地了解课题的进展,所以必须坚持人人写“阶段总结”,把大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识上升为理论,再用这正确的理论去指导教改实践,决不能忽略他人的、集体的经验。

3、加强同伴互助,发挥群体智慧。

由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有强弱、多少的差异,单兵作战很难胜任教改的实验,所以就应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同伴互助的形式应是多样的:集体备课,优势互补;交流心得,资源共享;解决问题,互相配合;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一起研究新教材、新教法,集思广益„„ 至此,教研就不再是组长或某个积极分子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责任。

4、落实专业引领,严防教研低水平重复。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我们组内就常常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

(1)坚持人人从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在组内教研时进行交流、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

(2)请求学校教科室的专业支持。学校教科室的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是我们的“校内名师”,他们是专业方面富有优势的一个群体,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教研队伍,就能经常得到他们的建议和引领,我相信,我们组内的教研工作就一定不会“顾此失彼”,走到岔路上去了。

问题四:组内教研活动随意化——不明确职责。

主要表现在:组长的作用不够明确,很多教研组长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活动的安排者、召集人,对教研活动不能做到有效调控;组员的主人翁意识淡薄,总觉得上教研课的人才是主角,自己只是去听课、评课,当当配角而已,所以不加以重视。大家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去参加教研,难免教研的质量不大打折扣。对策:

1、明确组员职责。

身为教研组的一分子,就不能将自己置之度外,每个人都有责任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真正的教研实体,所以,人人都是主人,教研前都应作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备之战。

现今我们教研组的教研,老师们就要做很多的工作:(1)整理自己的课题研究资料,作好交流准备。(2)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3)集体备课,并形成新的更为完善的教学设计。(4)确定执教人,通过看课而透视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生成的新问题。(5)最关键的一点是,教研过程中要勇于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新的认识,决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2、加强教研组长的责任意识。

“教研组长不只是教研活动的主持人,还应是平等中的首席”,一位教研员如是说。的确,作为一个教研组长,我也深有感触,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羊,对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一个有责任心的、优秀的教研组长,除了安排、协调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当好主持人以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1)在课题研究中,身先士卒,要求组内老师做到的,自己一定要率先做到。(2)对组内老师的参与教研情况有记录、有评价、有激励。(3)对教研组的课题进展情况,有全面的把握;对教研组新生成的问题有归纳,有后续研究安排。(4)对组员们的研究结论要有提升、有综合。(5)具备相当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全面思考的能力,严防教研中“顾此失彼”。

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是适合基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搞实实在在的教研”已成为老师们的共同心声。面对教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没有畏惧,而是不断地求索着、践行着。尽管问题仍然很多,但我们依然要风雨兼程;尽管解决问题的策略还不够完善,但我们仍然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因为我们深知:“教研就是要学习,学习是我们的责任,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

第二篇:面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面试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方法灵活、收集信息量大、简便且技巧性很强的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它是招聘的主要环节,招聘又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因此,面试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人才选拔的正确性,对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面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猎头网

1.面试准备阶段主要存在面试题目设计不合理、准备工作不到位的问题(1)面试题目统一固定,但是与工作职责或任职条件无关。常见的“介绍一下你自己”类的面试题目其实是“无效”题目。其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应聘者的回答会涉及到自己的经历、兴趣、性格等各方面,但与特定工作无直接关联,还会助长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相似效应等。基于这样的题目,面试考官可能只是选择了他喜欢的应聘者而不一定是真正胜任工作的应聘者。另外,由于这些问题非常常见,应聘者往往是有备而来,因此,其真正测试的可能只是应聘者的印象管理或面试准备技巧,很难用它们去预测应聘者以后在工作中的表现。

(2)面试缺乏充分准备,导致面试目的不明确、流程不清晰。面试考官面试前没有预留足够多的时间熟悉面试背景和流程,浏览应聘者简历,布置面试环境;面试前没有制定详细的面试计划表,面试流程不够清晰明确,面试考官对面试流程应该有怎样的顺序,每个步骤要完成什么工作,获取什么信息不清楚。

2.面试进行中容易出现随意提问、缺乏记录、忽视非语言性暗示的问题(1)面试问题不够系统,面试提问缺乏技巧。常常出现面试考官随意追问而且问题没有章法。针对一些中高层的管理者,或者就某些复杂的问题,面试可能适当会有一些双向的互动过程。针对面试候选人的回答,面试官追问的问题比较随意,当候选人的回答比较概括时,面试考官不能较好地将回答引向与工作有关的方面,容易导致有偏颇的信息收集。

(2)有面试计划表和纸笔备用,但基本不做详细的面试记录。有些面试考官基本不做任何面试记录,尤其缺少对面试候选人回答内容的记录。一方面,面试人员多,面试时间长,面试考官的记忆和印象非常容易模糊或者混淆,导致最终仅凭模糊的印象评分。另一方面,多轮面试需要补增候选人时,面试考官就很难仅凭回忆确定还有哪些应聘者可能符合条件,于是只好重新展开新一轮的筛选和面试,导致招聘效率低下,而且不能保证第二轮选出的应聘者一定强于第一轮的落选者。

(3)面试时忽视非语言性的暗示。非语言性暗示可以判断别人是否撒谎。同时,面试考官也要注意,在面试时,坐在你对面的候选人也在观察你。这个时候你的一些暗示,如经常显得不耐烦、皱皱眉、下意识的摇头等都告诉他“我对你不感兴趣”。因此,面试考官不恰当的肢体语言有可能伤害到候选人的自尊,不利于建立良好的面试关系。

3.面试收尾阶段主要存在面试时间掌控不当、急于下结论的问题(1)面试收尾时对候选人提问时间掌控不当。一个高效的面试,需要面试考官与候选人充分沟通,共同努力把时间控制好。面试考官一方面需要提出行为表现的问题获取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要给候选人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提问。如果面试节奏掌握不好,就容易出现两个极端现象:一是不限制候选人的提问。甚至许多面试考官将候选人的提问当作面试的一部分,用于评价面试者,这就会影响到面试的效度。二是不给候选人提问的机会。在面试结束时,留出时间让候选人进行问话,这是对候选人的尊重。否则,有可能因为一场面试直接伤害了面试候选人的自尊心。

(2)急于下结论或轻易许诺不能确认的事情。在面试尚未全部结束时,就已经提前下结论,导致后续的候选人的不公平,错失最佳人选。或者在面试结束时,对候选人说将在几天之内答复他,或很快通知他,甚至像前面案例中那样,当场说录用他,这些不确认的事情如遇变故往往会给候选人造成打击。

二、具体解决对策

为有效减少面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为公司发展选拔出合适的人才,需要对上述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同时建议采用结构化的面试方法以提高面试的信度与效度。

1.解决面试准备阶段题目设计不合理、准备工作不到位的问题(1)设计面试的主要围度。结构化面试要求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应该围绕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责任和职责,以及履行这些责任和职责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来设计面试题目。具体操作可以根据拟招聘岗位的岗位说明书,梳理岗位职责,从中提炼总结出该职位所需的5项基本技能。由于面试时间有限,一般一个职位最好找出5项围度,不必找太多。专门抓住这五项设计好面试题目,就能看出有用的信息。通常情况下,由熟悉该职位的部门经理确定主要围度,设定工作标准。确定好面试的围度,面试目的就会非常明确,面试提问也将更有针对性。

(2)制定详细的面试计划。根据围度设计问题,一个围度设计3个问题,在面试之前把围度和问题写在面试计划上。不同的候选人,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现场应变,参照面试计划并及时记录有助于掌握面试的主动权。

(3)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常言道:“准备工作做失败了,你就是准备着失败。”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在办公桌上摆上候选人的简历。二是记住名字和简历中的问题。三是在桌上摆一个介绍公司的小册子。四是要注意名片的摆放位置。五是熟悉围度,熟悉要问的问题。六是确保面试的私密性,减少干扰。

(4)关注简历上的疑点。浏览简历并在面试计划中写下疑点。面试的询问就从这些疑点开始:第一,工作空档;第二,为什么频繁变换工作;第三,最近有没有学习新技能,不局限于他的学历是学士或硕士博士;第四,追问他离职的意愿是什么,尽量追问出真实的说法,来判断公司能不能满足他。

2.针对面试进行中存在的随意提问、缺乏记录、忽视非语言性暗示问题(1)采用结构化的面试。结构化面试主要包括内容结构化、程序结构化和评价结构化三方面,即以相同的方式,向应聘者提出相同的问题,并以相同的标准评价应聘者的表现。具体实施上要重点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遵循定好的面试计划;第二,可以运用修改、重述、跳过、发展等问题技巧,系统化地探寻问题的答案;第三,直接在面试计划上记笔记;第四,以自然的口吻问问题。

(2)要遵循面试计划,问行为表现的问题。所谓行为表现的问题,就是着眼于事实而不是虚构,是应聘者过去做过、说过的事实,行为表现的问题主要帮助面试者收集候选人过去的工作表现的信息。具体实施上,可通过STAR式发问。“STAR”即是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通过STAR式发问的四个步骤,可以对应聘者做出较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为企业更好的决策提供正确和全面的参考。

(3)要做完整的行为表现记录。面试要做好完整的面试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记忆力不足以让我们记住所有候选人的所有信息,同时面试笔记可以有效地避免很多误区。所以越是面试关键的职位,笔记就应该记得越清楚,这可以帮助回忆面试的情况以及做出正确的比较。做笔记时要注意:第一,在面试计划上直接做记录;第二,用简短的话把他回答的案例、故事记下来;第三,要让候选人知道你在做记录,但是不要让他看到你写的是什么;第四,不要犹豫不定、左涂右改。

(4)要注意肢体语言沟通。肢体语言是语言的有效补充,肢体语言的情境性强,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肢体语言有着不同的含义。重视肢体语言沟通,一方面,面试考官可以参考肢体语言传递出的信息,结合面试提问进一步做出验证和判断,收集更多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运用面试开始时的微笑、面试过程中的点头称赞、面试结束时的主动握手等肢体语言,与候选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为面试营造良好的氛围。

3.对于面试收尾阶段存在的问题

(1)掌握面试节奏的主动权,为候选人预留合理的提问时间。应聘者会有许多针对职位或组织的问题。在面试结束后留出一段时间用于解答应聘者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尊重候选人,预留时间回答候选人提出的问题,向其提供关于企业和岗位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候选人提问,避免占用太多面试时间,即只在面试结束后允许应聘者提问,并且不作为评价依据,避免影响面试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2)要慎重做决定。要学会管理领导期望,不轻易做出许诺,切忌当场下结论。假设面试结束后合适的应聘者有好几个,要利用考试的方法继续挑选,直到找出最佳人选。

综上所述,面试是一项专业性强、技巧要求高的工作,通过面试,可以了解应聘者的经历、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上只是列举了面试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随着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深入推进,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市场化,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将不断出现,这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是个极大的挑战。因此,面试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学习,对面试全过程各环节进行深入研究,设计结构完整的面试,对整个面试过程提供详细说明,通过正确运用面试的技巧和方法,最终提高面试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公司选拔储备合适的人才,助力公司持续发展。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赫章县民族中学:项维

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教学设计时,有的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与研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新授课中无视学生的认知需求。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在学生已经熟悉的函数单调性的基础上,联系数和形,通过对两个特殊函数的研究抽象出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表面上看体现了转化(化陌生为熟悉)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合由熟悉到陌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其意义何在?价值是什么?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观意志组织活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调动。

(二)在复习课中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复习课时中,有些教师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等比数列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等比中项的概念(4)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然后在学生一一回答时教师分别对等比数列定义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强调要对公比q讨论;等比中项应该有正负两个;等比数列性质中注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粗看起来教师开门见山抓住关键,直奔主题,对知识的复习到问题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口又动手,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但实际上一问一答式的活动则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其中有多少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呢?有多少是学生感兴趣的呢?有多少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呢?这些问题的思维价值在哪儿?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学任务如何快捷、顺利地完成,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抽象、枯燥的知识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感到疲劳和乏味。复习课让学生重新温习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解题方法是必须的,但是这种重新学习是要通过学生的再认识和再实践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身学习能力。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炼升华的重任,应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充实感,知识上的价值感和应用上的协调感,由此提高兴趣,开发潜能,使复习课能上出新意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综合运用课上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课,教师这样组织复习,先请同学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若函数f(x)是奇函数,如何用符号表示?用图形表示呢?(2)若函数f(x)满足f(x+2)=f(x)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怎样用符号表示?(3)若函数f(x)满足f(1+x)=f(1—x)则函数f(x)的图像有什么特征?这样复习导入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这三种语言的理解和相互转换,加强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也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时教师安排好的,问题都是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解决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更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在”,都要着眼于“有效”。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苏联心理学家教学家鲁宾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求知情景,把教师要教的变成学生要学的。如函数的奇偶性新授课,教师阐述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火箭为保持飞行方向和飞行平移尾羽成中心对称设计;汽车为易于驾驶设计成轴对称。对称也是函数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图像的对称进而得到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函数奇偶性的内在要求和数学探究的兴趣、欲望。

(二)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的焦点。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把知识的认知和建构过程当作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要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中,体现求知的艰辛和快乐,锻炼思维,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问题可以由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而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教师以教学的首席身份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又启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组织探究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关键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深入研究问题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发现令他们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地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人人都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提供一种经历,使他们在这种经历中,能够实现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的认识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起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课堂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形势下,特别是在江苏省教委的“五严”规定下,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迫切,而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关键,值得各位同行深思。

第四篇: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新形势下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2009年02月14日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关键词儿科学临床教学教育改革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疾病熟悉不断深入,医学模式已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特—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WHO提出医科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五方面的技能,即:①能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能提供治疗、预防和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服务;③能从伦理学、费用效果和对病人的最终利益去考虑新技术的合理应用;④能协调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卫生保健需要;⑤能同跨系统跨部门的各类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完美的结合[1]。这一观念已被全世界医学教育广泛接受并作为普通医学教育的目标。儿科学是现代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与各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不完全是内科学的缩影,各个环节均有其特点,在当代预防为主的时期,很多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可以在儿童时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预防。此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全面贯彻,家庭及社会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重视,使得患儿家长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如何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儿科医师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目前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看法,供同道们参考。

1加强儿科师资力量,稳定儿科师资队伍

儿科临床教学的好与坏,首先在于儿科师资队伍,优秀的儿科师资队伍可提高儿科医学教育整体质量及培养优秀的儿科医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但近年来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及诸多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使儿科临床医师长期高付出、低回报,与其他临床医学专业相比形成较大的反差,致使年轻儿科临床教师不能很好地安心于本职工作,跳“槽”者为数不少。2001年对上海地区儿科医师年龄结构调查显示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之比例为1∶1。35∶1。44[2],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比例明显偏少,与合理的职称结构比例(正高∶副高∶中级∶住院之比为1∶2∶4∶3)有明显差距,在基层医院这种差距尤其明显,并随着时间推移还在继续扩大。一项最新调查显示[3],儿科专业毕业的学生70%~80%都从事了其他专业,目前在国内一些综合大医院已形成儿科师资队伍断层现象。卫生部在2005年7月1日医疗卫生改革报告中提出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正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无良好的儿科师资队伍梯队,谈不上儿科医师人才的培养,谈不上充实基层医院,这就要求医学治理者充分重视及认真对待这一事实,采取一定的行政、治理手段,提高儿科临床教师地位及收入,稳定儿科学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保证儿科学的教学质量。

2儿科学临床教学应符合新时期要求

在旧的医学教学中,儿科临床教学按旧教学大纲进行。每个实习生拥有充分的实践机会,他们可以多次地向患儿家长采集病史,在患儿身体上亲自动手,视、触、叩、听进行体格检查,从而识别正常与异常的体征,甚至可以有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尝试些常见的内科学诊疗技术操作如腰穿、骨穿、胸穿等。通过实践使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从理性熟悉到感性熟悉产生一个飞跃,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而现今,每个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家庭及社会对独生子女非凡溺爱和重视,还由于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大部分的家长要求高年资有经验的医师对其诊疗,使实习医师没有机会采集病史、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等。就算家长配合,也会因为患儿年龄小,查体不配合,也给学生熟悉疾病体征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低,其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即使在临床实习中也很难见到。而儿科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的是要求学生把握儿科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体征及诊断治疗等,认症尤其重要。新时期下,应该加强观摩和示范教学,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结合临床选择各病种典型的病例,将学生分组进行观摩和示教。由熟练的教师对患儿家长进行病史采集,快速地进行体格检查,边查边讲解发现阳性体征,如肺部罗音或心脏杂音,固定听诊器位置,让同学挨个听诊,以减少患儿痛苦。

3儿科学临床教学内容要形象直观生动,趣味性和科学性强

儿科学教学的特点是面对未成年的儿童,大多数服务对象不能自述病史或表达不准确,这就增加了儿科学的学习难度,使儿科学的一些理论变得抽象、难以把握。如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必须把握的重点内容,过去一直是教师讲得辛劳,学生学得很累,运用病例讨论教学法教学后,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时插播小儿的生长发育的录像或图片,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清楚易懂,使难点不难,形象生动,深受学生欢迎。

4儿科学临床教学应充分利用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有很大的差异[4]。传统的LBL教学,是学生分门别类地学习临床各学科等,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许多内容有所重复,这种学习使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脱节。而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又需要对以前内容进行重复,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收到好的效果。而PBL是面对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病例,如小儿急性肺炎,以这一病例的诊治问题为中心,将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病理、药理、临床学科串联在一起学习,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学习的效果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PBL教学使学生在面对一个具体的病人时,学会如何进行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及治疗程序,如何回答病人及其家属的各种问题,如何与其他医务人员合作,使学生具备一名医生的素质及能力。据欧美国家的研究表明,按传统的LBL教学的学生与按PBL教学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BL教学的学生在工作后第1年所具备的能力相当于LBL教学的学生在工作3~5年后才具备的临床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儿科临床实习阶段采用PBL法,是缩短从知识到能力转化过程的有效途径。由于选择的病例均是结合临床实践精心编制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将学生临床适应期提前到教学阶段来开展,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适应工作。当然,PBL教学法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更高要求。在实施PBL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以及回答问题的水平很多时候也许超出了教师的思维范围和知识面,这不仅要求教师扎实地把握儿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更要求教师平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勇于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5儿科学临床教学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应以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摈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言之,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塑造。研究性学习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日后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和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毕业后能够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医生的学习不仅是在学校,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交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许就是古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所在。

6儿科学临床教学应加强心理学教育

当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作为儿科医师,不仅要医术高明,更要适时把握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有利于妥善解决好医患关系,取得患儿及其亲属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密切医患关系,缓解患方对实习医师的反感心理。随着物质和精神的日益文明,人们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公民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人权得到法律保护。人们对医疗行业的要求逐日提高。只有加强心理学教育,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和的心态,也能感染患儿及其亲属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情,有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治疗环境。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知很多疾病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幼儿抑郁症,这就要求儿科医师充分了解心理学内容。有文献报道[5],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就诊人数逐年迅速增加的结果表明,身体无病已不再是健康的全部内涵,心理保健逐渐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为满足这种需求,需要有儿科学、儿童心理学知识的支撑,首先需排除躯体疾患,才能搞好儿童心理保健工作,心理行为治疗、躯体治疗两者不可偏颇。这对儿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群体预防,还是从个体保健的角度 3 出发,做好这项工作,都是儿科医师应尽的责任。否则无法面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挑战。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儿科医师加强心理学教育,了解和把握心理学内容,才能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总之,儿科学临床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儿科医生,这不仅要求医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熟练把握临床基本技能。随着新学科、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分子生物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新兴学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医学各个领域渗透、延伸。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和水平的不断改变,疾病谱不断发生新变化,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健康问题,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如何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21世纪医精学博的创新型人才,是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秀敏,郝希山,高树民,等。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28-29。

[2]蔺世平。中外儿科医学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45-46。

[3]廖伟,赵聪敏,温思懿,等。儿科临床教学存在问题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86-87。

[4]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48-49。[5]王继跃,朱红,赵正言。4967例儿童医学心理咨询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14(9):17-18。

第五篇: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研活动有很大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发现问题也很多:

1、仍有少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担心参加教研活动影响教学进程、担心学生无人管教,有的还认为教研活动没学到多少东西。

2、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被动看和听,自主参与,独立思考的时间总体上还是很不够的。教师平常叫得很凶,问题多得很,但真正到了研讨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提出实质性的问题。

3、各个层面的研究不够,参与度和参与面都是问题。教师缺少对新理念的真正理解和研究问题的创造欲望与创造能力。

4、网络虽然快捷,但真正需要提升的教师,也无法或不愿意上网看资料。

5、我们的教研活动还很少去关注理论和实践的转化问题,只是从实战的角度研究其适用性。所以,我们教研活动很难出现好的成果。这就需要多方面考虑教师需求和现状,设法开展丰富而有效的教研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

二、怎样有效地组织教研活动,收到实效,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研活动组织的好坏,决定着教研活动质量的高低。一般说来,要组织好一次教研活动,主要要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作好活动前期准备工作,找准真问题是教研活动的基础和起点。

要组织好一次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关键是要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研讨主题,抓准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发现教师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的起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地开展。为此,在活动前要作好充分准备:

1、有针对性地确定教研活动内容。可以先调查来确定,调查的方法,可以是问卷,可以是询问,可以是小型座谈会,可以是现状调查或视导;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教师,可以是教研组长,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家长。对调查来的材料,要进行分析、研究,要抓住主要的、主流的、普遍的问题,有代表性地、有针对性地确定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为此,一方面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2、根据活动内容,确定益于实现目标的最佳活动形式。即以具体的活动内容为依据,确定是观摩学习还是研讨交流,是专题讲座还是小型交流等。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的骨干人员和参加人员。是限于年级组,还是上升至校级,从而确定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如果是讲座、交流、讨论则要有中心发言人,研究课、观摩课、实践课则要好好确定执教教师等。

4、准备并审查相关材料,提高材料质量。如审阅、指导、修改观摩说课材料、讲座发言材料。研究、指导执教教师撰写并审查、修改教学方案,审查观摩课、研究课,安排和指导试讲等。这些工作,组织者都要身体力行地去落到实处。有了这些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才能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

(二)、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教研活动的关键

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们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教研活动必须是教师自己从内心中需要的活动,必须是教师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的活动。为了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教师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教师们应该享有主题的知情权。参加教研活动的所有人员,应提前了解教研主题,查阅资料,收集案例,作好发言准备。教师们应该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才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的。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正因 1 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该享有选择权。这就是说,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

(三)、恰当的组织方式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根本保障。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精心设计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用。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如观摩课,就要考虑:在听课后,①是否安排执教教师说课,如要安排,重点说什么,是否限制时间,用什么方式;②是否安排讨论,如要安排,是否先小组讨论,是否安排中心发言,是否安排当前的新信息、新动向和教学的新问题等的议论环节,是否安排总结发言,谁总结发言等;③观摩活动是否提倡某种教学方法,是否推广某种教学经验,是否确定实验班,怎样确定实验班等;④本次观摩活动,是否提出些相关的问题让参会教师在教学中探讨、思考、研究,以及提出些什么相关问题等;⑤以上内容和形式怎样安排先后顺序。

每次教研活动,以上这些方面,作为组织者、设计者,必须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指导。再如专题讲座、经验总结、教学竞赛、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组织都应该对其过程作相应的精心设计。同时,设计者、组织者还应该把自己设计成整个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敲边鼓"的呐喊者。组织者要观察教师们在活动中的情况,随时了解教师们有什么意见、要求、问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并把它记录下来,作为讨论、研究中的相关内容。讨论、研究时,组织者要注意调控会场,遇到发言不积极甚至没有人发言的情况,就要激发大家发言、带头发言,并讲一讲讨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如果因某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有些上火,组织者就要设法平息争论,肯定他们的探索精神,阐明教学方法问题需要有这种百家争鸣精神的观点,分析他们各自观点的正确性、科学性、创新性,并通过自己的分析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分别指出他们各自的偏激处和不足;如果讨论走调,研究跑题,组织者就要及时提醒、矫正,遇到老师们心不在焉的情况,组织者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研究的情趣和积极性。讨论、研究结束前,组织者应该对所讨论、研究的问题和本次教研活动的情况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做到过程有序,内容实在有效,教研活动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重视教研活动后的总结工作,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

不反思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内经历一次上述的全过程,只要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四、积极引导,建立扎实有效的教研体制与激励机制

可以采用三级管理体制。第一,由学校制定相关活动要求及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奖励办法。第二,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担任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协调各校校本教研工 2 作。第三,在年级组,教研组,教师个人承担校级教研课题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奖励办法,对校本教研优秀的组织和个人除了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外,再纳入校的综合评比中。

我想,增强互动性、多让老师们在活动中有所得、在活动后有所得,老师们就会更乐于参与。作为组织者,除了要在活动前做好策划、在活动中做好串联,还要在活动后多多辛苦---多做一些提炼、总结老师们的好的做法,向上级汇报和有关报刊投稿,让老师们感到有收获,这样的活动相对来说效果会好些

下载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研活动方案

    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活动时间:2011年9月 活动地点:陈校长办公室 活动主题: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活动内容:语文教师交流语文课堂存在问题及对策 姓名:鄂亚杰 语文教学中遇到如......

    一.doc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合集5篇)

    一、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向灌输多,对话交流少 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活动从内容安排到具体课堂实施都由教研员单向决定,基本上是教研员“扶着”教师备课、......

    复印病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复印病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班级:35期科研二班 姓名:赵海录 学号:107602125850 复印病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释义 病历复印制度是指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其所颁布......

    学生评价中存在问题思考与对策

    学生评价中存在问题思考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行,学生评价的改革也受到关注。对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对全而推进素质教育、保障新课改的落实具有十......

    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五篇材料]

    班级常规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基础。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学生在每日常规中所表现出的诸多存在问题,正成为日益给学校管理造成压......

    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也很复杂。下面是我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文常出现的......

    缓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缓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缓刑是我国的一项刑罚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权制度。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提纲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方面的现状(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现状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