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前模拟选择题 新人教版必修4

时间:2019-05-12 11:4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前模拟选择题 新人教版必修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前模拟选择题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篇: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前模拟选择题 新人教版必修4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4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前模拟选择题 新人

教版必修4

1、哲理小说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精神家园……哲理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表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本质及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中的实践2、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我国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人们时常发出“天有不测风云”叹息。从哲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因为: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自然界具有客观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认识具有局限性

3、“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右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首诗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心远地自偏”的说法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5、2012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人的心灵和身体在不停地进行对话。如果人的心情愉快,常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7、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七十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电影《盗梦空间》上映后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并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在影片中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而且认为这些思维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时空,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思维来进行犯罪。这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③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④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①是否信仰宗教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1、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据此回答12—13题。

12、泰勒斯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承认世界统一于水

B.认为世界是物质的C.看到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D.他超越了日常生活经验的层次来看世界

13、泰勒斯的观点具有局限性,这就是()

A.他没有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世界本原

B.他没有看到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 C.他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认识物质

D.他没有揭示出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14、中国古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就是著名的“心外无物”。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15、2013年3月21日,教育部下发通知称,由于目前部分高等学校食堂餐桌浪费情况严重,教育部要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反对餐桌浪费专项行动,推进“光盘行动”。这种做法的认识论依据是 A.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特点 C.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6、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A.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任何哲学都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推动着时代向前发展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坚持群众路线

18、“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唐•李商隐)这首诗说明的哲理主要是()

A.事物是运动的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9、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目前我国的一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断水,既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电源、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表明()

A.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水的流动规律,为人类造福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始终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D.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规律 20、俄罗斯传媒业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开启了一项名为“阿凡达”(又名“俄罗斯2045”计划)的高科技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把人脑思维移植进机器人体内,从而实现“长生不老”。因此,有人认为,机器人能进行人的思考,该观点()①正确,机器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超快的运算速度和较高的逻辑判断能力 ②错误,机器人属于机器,电脑只是人脑的模拟物,而不是人脑本身 ③正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具有日益强大的创造能力 ④错误,机器人只是机械、物理的装置,永远不可能具有人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⑤正确,机器人已具有社会性 ⑥错误,机器人由人的意念直接控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21、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里的“规定”和“改造”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这一观点()①肯定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②否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③混淆了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④认为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精神性活动 A.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23、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表明()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C.主张意识是物质的感应的唯物主义观点

D.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26、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植树能从大气中取得水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滋养环境的作用。但现在,专家指出,不科学的植树不但不会得到水分补充,反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加剧沙漠化。这说明 A.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有多个

B.真理是绝对的、正确的认识 C.人类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D.客观实在性是真理的唯一特性

27、“只有正确认识幸福,才能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上述观点可以折射出()

①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就会用什么方法追求幸福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④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画作之道,在于心装天地,唯有如此,才能绘这世上之物,笔下之物才能拥有天地灵气。”这一画作之道精妙地点出了笔下之物所拥有天地灵气()A.依赖于画家的天赋与灵感

B.在于画家具有复制天地万物的经验 C.是画家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是画家心灵的自然外化和表现

30、美国纽约有一种特别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人们直接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一台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该做法()①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 ③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承认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越来越成为人们干工作的行为准则。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就必须形成踏实干事的氛围。这启示我们

①求真务实

②坚持实践

③与时俱进

④树立理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32、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及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说明()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决定实践的发展方向 ④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推动实践取得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3、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3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35、针对网络语言日益渗透生活的现象,语言专家认为:一个民族的书面语言必须规范,一些网络语言只是民间语言,只有经过社会生活和经典作家的选择和运用,最终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作为书面语言使用。这说明()①认识应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②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认识活动同样是社会性的活动

④认识的程度决定实践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36、“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7、“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在闰,阴阳无差无错”体现以下哲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8、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真理来源于大胆假设和科学实验

④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二篇:高中政治_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_新人教必修4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新人教必修四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限发展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5、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指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7、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8、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成功。30、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使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3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方法论)

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9、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40、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质:“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1、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怎样理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42、创新对社会的作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3、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人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根据。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

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5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53、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54、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55、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56、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1)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三篇: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

西乡二中10-11学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范围:《文化生活》全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 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2、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面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

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4、2005年5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这说明,中华文化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就是儒道文化

5、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上述观点

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B、肯定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19、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反映

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据2006年7月31 日出版的《嘹望新闻周刊》报道,正当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陆续进行之时,一些地方竟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整版整版地做起了“政绩广告”,且多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词。从哲学上看,这种“政绩广告” 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B.忽视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的导向作用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D.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

2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2、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2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5、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主观题:

26.“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GDP,忽视将速度、效益统一,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经济结构的不协调,而且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追求“绿色GDP”,不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该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12分)

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8分)

27.中国经济已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但文化产业仍然是低位徘徊。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216亿元,仅占GDP的2.15%;从业人员1089万人,仅占中国全部从业人员的1.3%。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不到总出口额的l%。与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具有影响程度深、作用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文化力是一种更为深厚和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应占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的根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不可能充分、持久地赢得别国尊重。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阅读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9分)28.(08广东卷40)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9分)29.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 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12分)

30.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

第四篇: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永远不能被别人夺走的东西只有三样:学到的知识、心胸中的梦想和吃到肚子里的食物。所以,我要做一个知识渊博、胸怀大志的吃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1

唯物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理由:(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包括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三、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永恒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熟读P31,四个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熟悉P32,几个素材。】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被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主观能动性即人的主观努力。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2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熟读P12:“五行说”、荀子、王夫之的哲学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代表: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慧能的“仁者心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典型代表:朱熹的“理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切宗教鬼神观念;儒家的天命观。】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3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4

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 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5

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不可能取代具体科学;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不是具体的,也不一定是科学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第五篇: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新人教必修4)

政治: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人教版必修4)

一、教材分析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3课第2框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能力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难点: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这一框题的内容比较枯燥,在教学中主要以引导为主,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概括课本的知识点,在重难点部分着重细讲,巩固和加强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 学习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那样,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板书)

探究活动--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8页虚线材料并回答材料中的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基础(板书)(1)阶级基础(板书)

19世纪,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这些工人运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革命者们在总结经验时得出一个教训: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因此,那个时代确确实实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而马克思主义恰恰顺应的这一需要,从而,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有力的思想武器,其次,19世纪的自然科学也取得了重要成就,(2)自然科学基础(板书)

细胞学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物进化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世界统一于物质)

这三大发现成为了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实证。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板书)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上的成就和黑格尔在辩证法的成就,都是当时相当成熟的理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它们,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成为了最先进的哲学。

-探究二:社会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发展,思维理论的成熟,都集中在19世纪,这些客观条件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再加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艰苦卓绝的努力,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了!这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真正的哲学!由此我们产生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同学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板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板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有哪些局限性?只强调世界是(什么)物质的,但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没有做出科学的回答。如事例:这是一辆自行车。自行车是物质的,但并没有说明这辆自行车有什么用?所以仅知道这是一辆自行车而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是毫无实用意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来需要了解的是这辆自行车有什么用,即,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局限性:只研究了世界是怎么样的,但在回答这个世界是什么时则陷入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这个世界是联系的,这个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个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但为什么会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对此回答则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这些都是上帝(客观精神)或主观决定的。事例:自行车是运动的,为什么会运动?因为人的驱动,人又是谁来驱动?是上帝赋予人这一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打破了两着的局限性,在正确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基础上,也回答了世界是怎么样的,而且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板书)

有些人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上则陷入了唯心主义。如:有人承认水是客观存在的,水也是运动着的,但法国军队为什么能称雄欧洲?他却认为这是由拿破仑的个人意志决定的,社会运动为什么有朝代更替?有人认为这是上帝安排的。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而且也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揭示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规律和原因。(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同时清楚地看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实践。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重要特点。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板书)

师: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实践也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对于它的科学性,我们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它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所以它是从实践中来的,第二方面,它是经过了充分的实践检验的,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走向成功,中国也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并正确地指导中国人民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它是科学的。

对于它的革命性,也应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是,它的产生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成功而产生的。如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指引革命走向成功的有力思想性武器。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对以往哲学的革命性的否定。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地否定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等。

综述,这两大特征都是以往哲学所不能有的。

-探究三: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又有了新的理论成果,而且这些理论成果也是被实践证明了,那么,大家所知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代表发言。

师:我们概况有以下四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板书)(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哲学的基本知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产生的,从第四课开始,我们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内容。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1. 诞生的三大基础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2. 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在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教师归纳讲解1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下载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前模拟选择题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前模拟选择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拟试题

    1.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5篇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①具体科学......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五篇范例]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希......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拟试题(全文5篇)

    二.非选择题(共四道小题,40分)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2.雷雨)

    2 雷 雨 从容说课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该剧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窦娥冤)

    1 窦娥冤 从容说课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趣味教学案例分析

    04水电站电气工程-0001 试卷总分:100 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4分) 重瓦斯的保护值采用( )表示。 A、气体流速 B、液体流速 C、蒸汽流速 D、油流流速......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政治必修4)

    必修4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前言 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