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健生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语文组 杨健生
光阴似箭,转眼又到一年学期末,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初三年级167班和151班语文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里,我觉得我自己是过得紧张又忙碌,愉快又充实的。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本学年的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一年以来,我一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工作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有良好的师德,遵纪守法,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品德、品行堪为学生的表率。我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结合工作需要,虚心请教,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
二、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更要做个“教育者”,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各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适度的处理,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现在,我就把我在这一年中所做的工作与体会进行总结,力求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1、课前备好课 在担任两个班教学任务同时担任了167班班主任工作,又兼任学校文学社工作,在忙碌中,我坚持备好每一堂课,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立即提出,向本组虚心求教,在学习中教学,在学习中改进,力求让学生学好每一堂语文课。
2.虚心学习
多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优秀教师具有许多教学技巧,应多向他们学习。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
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知识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4.注意与学生互动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生动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课堂上说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5.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现在的学生普遍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做思想工作,从生活上关心他。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8.热爱每个学生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己对学生的亲和力,与学生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我信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跟学生做朋友,心心相通,学生才会愿意接近你、亲近你,才会乐意地去学习你所任教的科目。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总是努力去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只有跟学生的关系搞好了,学生才愿学、乐学,成绩也就自然地上去了。
三、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由于我对学生的态度比较温和,管不下顽皮学生;对部分学生还不够了解;教学方法仍比较传统等,而这些问题,只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解决。1.处理好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文学社工作三者关系 本学期以来,感谢得到校领导的信任,继续担任文学社社长兼校刊主编,为了更有效有效地提高学习实践能力,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培训实践活动并顺利完成第一期校刊编辑出版工作,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加之经验欠缺,所以在组织文学社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时候,影响了教学工作。本学期,在处理这三者工作之间,做到以教学为重,学生在学习上渐渐成长,语文科目成绩渐渐提升。2.注重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的习惯,顶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了,有些甚至是抄袭的,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在本学期,我努力做好作业精简,有效。力求每次作业都能对学生有所提高,并认真批阅。3.注重打基础。
由于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上课时多以简单的口语知识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习,做到过渡自然。对于学过的内容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则可以花时间较完整地复习学过内容,然后才学习新知识。作业的布置也以基础题为主。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改进更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我将不断总结,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篇:生健教案
4、吸烟有害健康
三维教学目的:了解吸烟的危害性,懂得如何防治;
教学重、难点:做通思想工作,不受外界环境干扰。了解吸烟的危害性,懂得如何防治。
教学课时:二课时 双边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第6节
一、导入: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于健康。吸烟这常见的疾病是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其它血管疾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吸烟者的死亡率高于不吸烟者。肺癌死亡人数的90%为吸烟者,吸烟量越多,肺癌死亡率越高。
二、新授:
1、小小一支烟,危害万万千。了解: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它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黏膜,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可“渗”入人体内。
香烟中的尼古丁对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一次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人即可死亡。
吸烟与老年腰背痛,吸烟可导致腰背痛,是因为吸烟时,大量有害物质会伤害骨髓及腰椎间盘。
吸烟催人老,日本科学家指出,吸烟会扰乱人体的皮肤更新机制,从而导致皮肤出现皱纹。
吸烟会加重胃炎、溃疡病的病情,不利于胃炎、溃疡病的康复。
吸烟可能会损害血管壁,吸烟会导致人体内白蛋白大量流失,血管壁可能受到了损伤。
吸烟易患14种癌症
2、问:吸烟给你的亲人、朋友带来了哪些危害?
填表P20
3、小结。调查一下你的身边的吸烟者是怎样吸上第一口烟的?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7节
一、复习导入: 这些年来,尽管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限制烟草制品的广告和促销活动,烟的毒害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被认可,但很多烟民仍抱着一种侥幸恒,殊不知吸烟除了等于慢性自杀外,也毒害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可以说,人一旦开始吸烟,就等于把癌请进生命。吸烟是一种害人害已的行为,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
二、新授:
1、看书P22-P24
2、我们的禁烟行动
A 设计禁烟标语
P23填表 B 我想帮助 戒烟!
P23填表。
三、阅读与拓展酗酒的危害
四、小结: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禁烟行动,创造一个清新的无烟世界。
5火场逃生ABC 三维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消防的一般常识,学习扑来初起火灾。
2、学习几种简单可行的火场逃生的方法与技能,知道突遇火灾时,要沉着应对、紧急避险。
教学重点 :掌握火场逃生的几种方法
双边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8节
一、揭题导入:
火在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同时,用之不当也会带来灾难。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去,人有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的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熊熊烈火,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
可能拯救自己。
二、扑灭小火有妙招
1、自己学习“扑灭初起火灾”
2、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扑灭小火的其他妙招。
3、教师小结。
4、自主阅读小资料:“发生火灾后如何报警?”
5、活动:119,快救我。
三、模拟拨打报警电话。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9节
一、导入:火灾在一瞬间发生后,我们不能惊慌,要冷静沉着,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
效的办法,来保护自己。
1、熟悉环境,记住出口 学生自由读文、读图
反馈:你知道了什么?
动手设计教学楼逃生线路图。学生互相评议。
2、防止烟雾中毒
了解:在火灾中死亡的人,许多都是因为吸入有毒烟雾中毒而死,或者是在浓烟中窒息而死。因此,在火场上防止烟雾中毒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能防止烟雾中素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学和自主阅读。
交流:被大火围困,我们应该怎样防烟?应该注意什么?
逃生预演:
小结。
三、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6、劳动中注意安全 三维教学目标:
1、感受劳动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2、认识常用的劳动工具,学会安全地使用劳动工具。
3、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劳动的方法。
4、学习一些常见的简单劳动伤害的处理办法,学会在劳动中保护自己。
双边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10节
一、感受劳动的美好
1、你参加过哪些劳动?
2、教师引导学生分类:家务劳动、集体劳动、公益劳动、产劳动。
3、劳动中你有什么感受?劳动有什么好处?
4、引导学生归纳劳动的好处:A有成就感;B锻炼了身体;C创造了财富,有物质收获;
5、读P36
6、学生写下自己的“名人名言”
二、认识劳动工具
1、出示劳动工具图。
2、认学生辨认劳动工具
三、正确便用劳动工具 读P32 自由回答。会读说明书 完成劳动工具使用说明书。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11节
一、劳动方法有讲究
我们在劳动中,应该掌握正确的劳动方法,遵守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时刻将安全记在心中,否则
就有可能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学生阅读
2、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身边发生的劳动伤害事件。
3、简单分析一下事故的原因?
4、你还知道哪些劳动注意事项?
二、家务劳动不简单
导语:
1、你会做哪些家务活?做这些家务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小组交流
3、指名发言,介绍经验。
三、制作班级劳动安全手册
1、出示P34教材集体劳动的场景。提问: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2、学生讲述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3、教师用事例证明这样做存在的风险。
4、提问:参加班级劳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5、学生回答,补充。
6、制作班级劳动安全手册。
四、劳动伤害巧处理
1、你在劳动中遇到过哪些小伤害?是怎么处理的?
2、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处理办法。
3、出示包扎伤口图。
4、模拟包扎伤口。
5、你还知道哪些劳动伤害的应急处理办法?
6、补充、归纳。
7、课堂小结。
第7课野外生存有办法
三维目标:
(1)掌握一些在特定的环境中避险求生的基本知识。
(2)学习在野外辨别方向、寻找水源和食物、寻求救助的方法,提高学生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能
力和生存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12节
一、故事讨论
(1)教师讲述“夏令营”的故事。
(2)学生讨论:当我们被困野外的时候,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怎样克服这些困难呢?(3)教师:在野外,我们可能遇到无法想象的困难,当我们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本领,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存训练营,一起学习一些生存的技能,学会在野外保护自己。
二、走进生存训练营
教师:嗨!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生存训练营的教练,欢迎进入我们的生存训练营。
第一营:方向训练营
(1)教师:辨别方向是我们生存训练营的第一站,同学们,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你会怎样辨别
方向?
(2)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3)教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今天我们方向训练营中教给大家一个比较准确的辨别方向的方法——“立竿见影”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看清楚了。
(4)教师:同学们,学会了吗?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和你的同学到教室外面辨别方向。
第二营:找水训练营
(1)教师:找到干净的水源是我们生存的一种重要的技能,怎样才能找到水呢?我们训练营给大
家介绍四种找水的方法。
(2)拓展:你知道哪些寻找水的方法?
(3)课堂小实验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13节
一、谈话导入
二、走进生存训练营
第一:食物训练营
(1)教师:食物是我们生存之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可以食用的东西。许多动物、植物都可以食
用,它们会帮助我们延续生命。
(2)教师:你知道在你的身边有 哪些动植物可以食用?(3)开火车: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可以食用的动植物。
第二营:求救训练营
(1)教师:求救他人是我们生存训练营重要的技能训练,在紧急的情况下,你会如何寻求救助?
(2)学生说出自己求救的方法。
(3)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假设自己身在孤岛,你会如何求救?
(4)活动
三、总结
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不要放弃求生的信念,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保证自己的生命
安全。
第八课 父母不在身边的日
三维目标
1、了解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了解他们生活中将遇到的困惑。
2、懂得这些孩子的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是他们依然生活在来自父母、亲戚朋友、社会等各方面的爱的海洋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14节
一、情景导入
二、自主探究:了解留守儿童(1)图文对照,阅读教材43---44页。
(2)汇报读书所得:读了两个主题,你懂得了什么?
(3)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采访父母不在身边的小伙伴,问问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过哪
些问题。(4)学生思考讨论
三、布置作业,引出新知 同学们,今天大家走进了这样一群父母不在身边的小伙伴,初步了解了他们的困难与迷惑,也懂得了世界上亲情常在,爱心常在。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接触这些小伙伴,多关心和帮助他们。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15节
三维目标
1、让学生懂得在父母不在的日子里,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要学会自理和0自立。
2、教育学生不要面对挫折与困难,要学会坚强。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质疑促思
2、学习新知,指导方法
(1)学习“生活学习能自理”
(2)学习“学会坚强”
3、课堂小结
4、布置作业
(1)出一期“关注留守儿童”的黑板报
(2)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的活动。带领同学们每人帮助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小伙伴。
第9课做生活的强者 总课时第16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人生路上苦难可能是财富,残缺也可以美丽。(2)懂得正确面对生命中的残缺,能承受疾病、贫穷等人生的意境,做生活的强者。(3)懂得有生命就有希望,没有生命就没有了一切,珍爱生命,对生命永不言弃。
教学准备
(1)采访身边的残疾人或贫穷家庭,了解他们的故事。
(2)收集残奥会和你喜欢的残疾运动员的资料。
1、关注“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2、让苦难成为人生的财富。
3、寻找生命残缺后的美丽。
4、发扬强者精神。
5、结束语
要成为一个强者,是需要勇气和付出代价的。人,最大的困难是要战胜自我。希望同学们能牢记“强者精神”。在实际行动中发扬这种精神,迎接各种挑战,做生活的强者。
第10课见义巧为 总课时第17节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树立见义要有为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做到见义有为。
(2)让学生明白生命至高无上,不做无谓的牺牲。
(3)了解和掌握一些见义巧为的方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收集见义有为、见义巧为的事例。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从生活切入课题。
2、路见不平,吼出正气。
3、无私救援,真情助人
4、尊重事实,说出真相
5、我们的见义巧为宝典
6、珍爱生命,精心呵护
7、总结。
第三篇: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杨健群)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书12—14页例题和“做一做”14页,练习二1—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我们就以3×4=12这道乘法算式为例,数学上我们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3和4时12的因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根据黑板上的另两道算式,自己试着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指名口答。(2)追问:如果说12是倍数,2是因数,可以吗?为什么?
教师:看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是相互的,我们只能说某个数是某个数的倍数,某个数是某个数的因数,不可以直接说某数是倍数,某数是因数。而且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3)拓展:出示72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同桌互练,指名口答。
(4)师:老师还写了一个算式,从这个算式里你能找到因数和倍数吗?24÷8=3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5)试一试:从中选择两个数,用今天学的知识随便说两句话。4 6 8 24 1 5
2、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12是3的倍数,那还有哪些数也是3的倍数呢?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同桌交流交流。
屏幕显示:3的倍数有哪些?指名学生回答。(2)师: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明确:3的倍数是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如,3×1=(),3×2=(),3×3=(),括号里的数都是3的倍数。
教师: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3的倍数?能把3的倍数全部说完吗?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学生的口答,屏幕显示:3的倍数有3、6、9、12、15„„。(3)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找找2的倍数和5的倍数?
(4)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所找的2、3、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可以小组内讨论交流。(5)、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评析】求一个数的倍数水到渠成,本环节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提升。
3、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师:通过刚才的动脑思考,你们已经能够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了,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出示要求: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4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学生尝试。搜集学生作业,交流各自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方法1:想乘法算式36×1=36; 方法2:想除法算式36÷1=36; 方法3:想乘法口诀;
(在交流中学生很有可能不能说完整,而是通过互相补充得到36所有的因数)板书: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3)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4)试一试:你能找出15和16所有的因数吗?
(5)观察36、15和16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结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本身)
【评析】寻找36的所有因数。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应用空间,内化知识
1、排排队儿童文艺汇演中有24个同学表演团体操,你能帮忙把表填写完整吗?
排数 1 2 3 4 6 8 12 24 每排人数 24 12
思考: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然后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排数和每排的人数都是24的因数)为什么?
2、猜年龄
老师今年的岁数,恰好是5的倍数,你能猜到老师的年龄吗? 现在我再给你一个条件,我的年龄又含有6这个因数,你能确定我的年龄吗?
【评析】本环节的前2题侧重于巩固新知,后1题侧重于发展思维。通过“说一说”和“猜一猜”,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全课总结 :今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 倍数 因数
个数 无限的 有限的
最小 它本身 1
最大 没有 它本身
方法 乘法 从小到大 成对地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验有序思考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引导探究、观察。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探索成为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的过程。第一、把让同桌同学借助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第二: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36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适度引导方法。
引导与探索并不矛盾,探索前的适度引导正是让探索走得更远。探索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教师提示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可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这样的引导,是尊重学生不同思维的有效引导。在找36的所有因数时,教师出示4条要求,既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又是提醒学生探索的任务。在让学生观察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引导学生观察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观察。
第四篇:学习杨健一心得体会
学习“最美校长”杨建一 心得体会
赫章县财神镇集发小学 王虎
本学期,我校开展一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学习了最美校长杨建一的英雄事迹,感慨万千。“教育是我事业的全部,学生是我生命的全部。为了教育事业,我无怨无悔;为了孩子的成长,我在所不惜。”这是杨建一工作日记中的一段话,他用自己的生命兑现了自己庄严的承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时以杨建一校长为榜样,把学生的生命权放在首位,哪怕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学生的生命安全。
杨建一同志是当代教师的杰出代表,展示了当代教师的高尚师德和精神风貌。我们要学习杨建一同志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使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以此为契机营造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而努力奋斗。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我们所有教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共同遵守。保护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保护学生的老师师德肯定是有问题的。能不能保护学生应该是检验教师的一个基本的道德标准。
我在思考面对歹徒的行凶作恶,手拿利器,杨建一校长是如何有这么大的勇气去制止这一切呢?要是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在关键时刻我们是该学习范跑跑还是杨建一?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教师都像范美忠那样在地震发 生时率先跑出教室,而且在文章中无耻的吹嘘自己缺乏责任的行为,学生们怎么可能会相信老师平时讲授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又怎么可能会以老师传授的思想道德要求自己并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
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教师的教师热爱学生的表现。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
杨建一在生死关头保护学生、勇斗歹徒,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塑造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诠释了高尚师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学习杨校长“舍己护生、大爱无疆”的精神,用杨建一的英雄浩气激励自己,努力教育好学生,无私奉献,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杨健萍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
杨万中学
杨健萍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包括六章内容,下面是我对各章节的具体反思。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的第一章,也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节内容,相对于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一点,我用了10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本章教学。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几个方面学生出问题的几率比较高:
1、第一节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但是由于以前测量、记录时的错误习惯,很多知识点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错。比如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读数,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的“0”;还有就是对于单位的掌握,由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单位换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而对于每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具体使用,很多学生就是茫然的,特别是新接触的微米和纳米,还有比较小的毫米,认识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学生对于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记为“mm”或者“cm”。
2、第二节是“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性的知识点较多。比如与参照物有关的问题,学生老是分不清楚一句 描述物体运动的语句中,哪个物体是研究对象,哪个物体是参照物。
3、第三节是“运动的快慢”。这一节的内容有点把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学生对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别是后者计算时容易张冠李戴。还有就是这一节涉及到运动图像,虽然教材没有要求,但是我还是讲了的,而学生没有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4、第四节是“测量平均速度”。这是一节实验课,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掌握得还不错,无论是对于实验的原理,器材,还是步骤,都还是比较清楚。
初二的学生才开始接触物理,由于数学知识的欠缺,处理物理知识的方法不完善以及以前的一些错误习惯,在学习第一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单元复习,平常小测验等多种手段加以解决,相信只要用心,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2013年9月19日
《声现象》
第一章这章内容相对简单,重在理解与记忆。声音的传播速度中要注意强调不同的声音在同一介质、同一温度下传播速度相同。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它们各自的决定因素。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有关回声定位的计算。对于路程、速度、时间三个物理量,学生只是在小学学过,但还没有学过用字母表示,所以是学生的难点。另外,这里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物理应用题的第一次规范化计算,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强调物理计算题与数学的区别,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2013年9月29日 《光现象》
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兼顾全面复习巩固,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知识、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光的反射与折射贯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平面镜成像也是本章复习的重点知识。在复习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及时总结。光现象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说理、探究题的训练。
3、本节课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学中忽视了实验教学。关于光现象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学生的难点:规律难记、容易混淆、记住了不会灵活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 验规律印象深刻,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容易探讨。在探究完实验规律后应要求学生记忆过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再结合适当的习题巩固强化。还要联系生活,多从生活中找例子。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的变化规律学生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投影仪中的调节。时间久了,学生容易把物距与像距混淆,导致错误。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强调。
2013年10月15日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作为教师,我已向学生传授了多年,虽然每年的学生不同,知识的掌握也有差异,但近期总是感觉到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可能适合一批学生,但对另一批学生却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教育的整体观念在改变,学生的思维、认识、学习方法、习惯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进行深深的思考。有时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思维习惯、方式不一定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某种程度上可能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果不进行思考,可能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而此时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自己能够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方式、方法,用理论来引导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现在的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传授为主导了,而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教学的主要方向。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久而久之,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引导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才是解决学生成绩的最好办法。这方面自己做得很不够,应向优秀教师多探讨、多学习。回过头来想一想自己对这一章的教学总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课堂结构要合理,问题配置要适当。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的时间需要合理安排,应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多思维、多讨论、多实验,自主的总结问题,掌握问题,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
二、学生活动要组织有序、课堂纪律要严格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思考问题;有些学生不愿有解决问题的习惯,但缺乏耐性,有时要偷懒,容易知识断节;又有些学生既有好的学习习惯,又有探求知识的渴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全面学生的活动,或督促、或警示、或激励、或表扬,使他们遵守纪律,思维有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中常常伴随着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还处在不定性的年代,喜欢新鲜的事物,而有时又没有正确的认识,常常是看到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有模仿的意愿。而对不认可的事情又有着逆反的心理。因此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应用生活。《物态变化》教学中联系生活的问题很多,学生也愿意思考,思维活跃。应在课堂中多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生活经验,有了理论基础以后,愿意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又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讲解、学生结论。引入竞争机制、奖励机制,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五、加强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在教学中自己还有很多缺点存在,教学形式还不完善,要不断学习,克服问题。板书形式、语言艺术、教学仪态、思维结构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再一步提高。既完善自己,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六、深入探究教材,扩展知识。新课程教材是一个框架、一个参考、一个标准,课堂容量不够,照本宣科,既解决不了教学任务,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还会影响尖子生对知识殿堂的探索。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活泉水。因此探究知识、深入学习显得尤为迫切、要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探求、教学相长,也将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3年10月28日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对象是刚学习物理两个月的初中二年级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已初步掌握探究方法,并且已经具备一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对学生而言,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如果仅凭感性印象和传统的实验设备,很难对其整个变化过程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应用,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深刻、系统的掌握知识,并让学生体系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本设计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设置合理探究点,在教师控制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进行有序实验探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归纳物理结论。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多媒体动画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再通过凸透镜成像光路图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光路图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探究过程中物距、像距的确定以及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本设计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在讲物距、像距概念 时,就以光具座为例练习物距、像距的计算方法。探究实验之前就让学生先固定凸透镜,再用笔记录下凸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探究过程中物距范围就看蜡烛放在那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像时光屏所在的范围,一目了然。
从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和习题反馈情况看,本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受到了评比老师的好评。
但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改进:
1、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过多,留给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比较少,但是全部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这就要求教师选取一个收放点。
2、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非常抽象,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凸透镜成像光路图,使学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让学生通过凸透镜成像光路图认识到物近,像远大、焦点是成虚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但是,这样设计的话,本节内容要分成两课时完成。
2013年11月17日 《质量和密度》
《质量和密度》这一章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在这一章里学生要掌握的内容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学生在这一章里要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要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这两种仪器测密度的原理和方法,要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本章内容的特点是定量的测量性实验较多和定量的计算较多,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根基的。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才能全面提高能力。教师在传授本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真正懂得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真正掌握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在教给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时,教师更应注重物理思想、物理过程的传授,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上对本章复习采用了3课时的复习思路。第一课时复习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识记并理解相关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相关的物理量;理解测密度所用的仪器、方法、原理等。第二课时重点训练密度的相关测量,以及进行适当的拓展,补充“溢杯法” 的相关知识(由于测量密度在中考中是一重点内容,故拿出一节课进行复习)。第三节重点复习密度的有关计算,并进行分类总结。上玩着节课后,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应该做到。第一:在上课特别是复习课时应该抓住重点、难点;寻找突破点。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这节课上都有收获。我这节课的授课模式,我是按照我校的“杨思教学模式”并进行了适当的改正。通过上课我认为复习课很可能上成新授课或习题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这一段时间在复习时运用了“杨思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上课开始就给学生明确的复习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应该复习什么;应该掌握什么;怎样做。后由学生讨论自学,然后教师训练,训练后学生订正,然后当堂作业,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向考试一样紧张。我认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动起来,这样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这一模式,但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是很好。第二:因为我们这里这一级初三的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在我校复习时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根据以前我上课的经验也是在上课时往往眼高手低,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今年我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但这样一来课堂上的训练量就显得有点少。第三上这节课时因为怕这些学生不适应只以教学模式,所以当堂作业进行的不是很好。只是在课堂上让做完的举手后我进行了矫正,后进行集体矫正。总的来说我感觉这一节课上的并不是十分成功,因为我对田镇初中的学生的学情不是十分了解,设计的题目通过上课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主要是题目的难度不够。再就是因为设计思路不是十分清晰只是想尽力的囊括这一章的所有内容,所以分析相关知识点的深度、广度都不够。相关题目的拓展也不够。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我觉得我的教学思路、授课模式都得改了。但教学中是重视能力还是重视知识?我感到比较困惑。对于制试点的检测出 什么样的题目才是适应新课改的好题?我也感到困惑。对于知识点讲到什么深度才是最好的?希望这些困惑都能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得到解决。„„
201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