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论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11:4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论文》。

第一篇: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论文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我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三户刘小学数学教师:liuyun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 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本学期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条,一年四班黄悦同学一人提出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二年级开展了“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一度,量一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并通过电脑合成、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才能

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

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

因此,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悦。

(二)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六年级同学的《环市中路行车情况统计表》、《我国搜寻飞行员王伟派出舰船、飞机数量统计图》等,表现了现代孩子对社会的关注。他们已不再只是向老师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小不点,而是关注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二 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二年级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等,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五年级的“我的设计”等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 华。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三)综合利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综合起来。能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

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21世纪拔尖人才所必须的素质,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及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在知识应用中强调灵活应用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感悟学习思想和方法。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

——我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三 户 刘 小 学 任课教师:liuyun

第二篇: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一 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本学期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条,一年四班黄悦同学一人提出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二年级开展了“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一度,量一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

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并通过电脑合成、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才能

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

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

因此,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悦。

(二)一 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六年级同学的《环市中路行车情况统计表》、《我国搜寻飞行员王伟派出舰船、飞机数量统计图》等,表现了现代孩子对社会的关注。他们已不再只是向老师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小不点,而是关注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二 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二年级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等,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五年级的“我的设计”等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 华。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三 综合利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综合起来。能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

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21世纪拔尖人才所必须的素质,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及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在知识应用中强调灵活应用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感悟学习思想和方法。

第三篇:让学生有效的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有效的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谈谈我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本学期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条,一年四班黄悦同学一人提出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二年级开展了“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一度,量一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并通过电脑合成、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才能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

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

因此,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悦。

四、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六年级同学的《环市中路行车情况统计表》、《我国搜寻飞行员王伟派出舰船、飞机数量统计图》等,表现了现代孩子对社会的关注。他们已不再只是向老师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小不点,而是关注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二年级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等,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五年级的“我的设计”等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 华。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六、综合利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综合起来。能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21世纪拔尖人才所必须的素质,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及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在知识应用中强调灵活应用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感悟学习思想和方法。

第四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便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结合自己对小学教学实践的观察和尝试,谈谈对主动学习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课前安排这样的情境:

电脑演示“小鸡吃食”的动画故事情节(有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了左盘4只,右盘6只),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个画面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想象和猜测的欲望。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鸡吃食?(6十4=10)

(2)左盘吃食的小鸡比右盘少几只?(6-4=2)(3)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左盘4只,右盘有几只?(10-4=6)这个情境问题的创设不仅包含了与数学知识内容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背景。它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反映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道理,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在课中或课尾进行。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身上也有尺子!”这句话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问题的情境中。“身上的尺子到底在哪里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谜底:食指宽大约为1厘米,两臂伸开是自己的身高等。学生在动手量一量的过程中,了解了身子上的尺子在哪里,从而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形成了更清晰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表象。

2、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让学生拿出10个图片要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种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又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办法,得出这样几组:

第一组:10(1,9)

10(2,8)

10(3 ,7)

10(4,6)10(5,5)第二组:10(9,1)10(8,2)10(7 ,3)10(6,4)10(5,5)再引导学生讨论最佳记忆方法,即寻找规律,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呢?”学生带着问题投入观察、比较之中,最后归纳、概括得出了其中的规律:

(1)前4组上下两行两数相同,只是变换了位置,因此只记其中一组就可以了。

(2)还有一个规律是,第一个数9、8、7、6、5……依次减1,第二个数是1、2、3、4、5……依次加1,也就是渗透了“数列”的知识。

同学们经历了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了感性经验,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分一分、写一写、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一系列活动,自觉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引导学生健康的竞争,激发雄心壮志,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将会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

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我是小小神算手”、“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火箭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3、树立学习的榜样。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堂教学中,常选择时机给同学们讲述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讲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奋斗事迹;有了竞争意识,同学们在学习上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学习效率也就会提高。

第五篇:论文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也是哲学的一门衍生物。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将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实际上,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与数学有关系,如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眼光去欣赏树枝的生长规律,也可从国徽的设计中看到黄金分割的运用,从统计和概率的角度去看一场球赛,等等。已故数学大师陈省身有言:“数学很好玩”。如果学生觉得数学很好玩就会对数学产生无限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恩格斯

在学习生活中,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

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 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今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 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 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 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方法 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方法 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方法 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关于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无非是两人相向、同向而行,一旦将其他一些要素引入这类问题,比如加入一只狗,这样的问题将另有妙趣。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0千米的两个地方同时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只狗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从一辆自行车跑向另一辆自行车,在到达另一辆自行车主人的腿边后立即往数学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

回跑。问这只狗如此往返,直到两辆车相遇为止共跑了多少千米。

竞赛后,许多学生家长试图用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求解这道题,这恐怕是学习了高等数学的本科生才可解出,小学生很难理解。我将这道题带到四年级课堂,告诉大家我们学过的数学方法一定可以解出。实际上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二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而狗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那么在一个小时中它总共跑了15千米,即此题的解。

如在一寿联中隐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你可否通过这副对联得知这位老寿星究竟多大年纪了吗.我们可以用两道混合计算题来解决。上联中的“花甲”指60岁,“花甲重开”就是两个60,三七岁月是21岁,即:60×2+3×7=141。下联中的“古稀”是70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一度春秋”就是一年,即:70×2+1=141。

对联对得妙,而且用上了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如果用这样的例子作为讲授四则运算知识一课的结尾,肯定使学生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生活化的数学:设计自己的房间

很多学生都梦想着设计自己的理想房间。在高年级同学学习了面积和体积的知识以后可以安排这样的作业:在既定的预算和面积、空间体积下设计自己的房间。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要考虑家具的尺寸、摆放位臵,还要选择地板遮盖物,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空调和供热设备等。学生们兴趣盎然,在设计好图纸后到建材市场咨询各种价格,在网上搜寻各种家具的样式、尺寸、价格,考虑性价比、美观、实用等问题,将已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又要结合实际生活中数学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 的各种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又从中了解了社会。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

把数学带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例如:“多少个人拉起手来长度大约是10米?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谁?比你矮的人是谁?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谁?他们分别有多高?”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数学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小明:妈妈,为什么我们使用的人民币面额中的数字,只有1、2、5、10、50、100呢?

妈妈:“喔—,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国现行流通的人民币共有13种面额,这就是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而没有3、4、6、7、8、9这些数的面额。这是因为在1~10这十个自然数里,有“重要数”和“非重要数”两种,1、2、5、10就是重要数,用这些数就能以最少的相加、减组成另外一些数,如1+2=3、2+2=4、1+5=6、2+5=7、10-2=8、10-9=1。如果将这四个“重要数”中任何一个数用“非重要数”代替,那就出现有的数要两次以上相加、减,才能组成的烦琐现象。

数学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

小明:噢—,我明白了,原来这1~10数还有“重要数”和“非重要数”的科学分类,真有趣!

总结,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事物。了解为什么。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的学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使自身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华罗庚

数学与哲学的关系。,就像物理学,逻辑学,天体学,心理学等一样数学是哲学中所诞生的一门学科。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数形合的数本源论建立起了以数学方式的哲学思考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数学是一切的本源及结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文艺复兴后机械论者们和精细科学支持者们逐步建立了近代数学体系。今天,数学在向一切学科渗透,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抽象结构——所有可能的关系与形式。

模糊的哲学与精确的数学——人类的望远镜与显微镜。

数学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我们会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生活知识融入数学,更好地学习

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融入生活知识

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了解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了解生活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数学知识去了解生活,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呆板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过分强调思维训练,在今天,有必要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体验生活,强化数学知识的运用。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我们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去强化。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去学习和强化。

数学服务于生活

下载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论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论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有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离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那我们的生活就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生活。可......

    论文:让阅读贯穿学生数学学习始末(合集5篇)

    让阅读贯穿学生数学学习始末三穗县城关第二小学李小平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也越来越数学化,学生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指导学......

    生活中的数学小论文

    题目:生活中的数学 学生姓名:李巧巧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 辅导教师:仇明明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中心小学(联系方式:手机,***e-mail:1127737484......

    生活中的数学--小论文

    数学与生活 你看见过北京雄伟的“鸟巢”和魔幻般的“水立方”了吗?你看到我国的“神州七号”宇宙飞船平安返回地球了吗?在你与世界各地的人民共同赞叹它们的神奇之余,有没有......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小论文)

    一次购物经历引出的思考 作者:南昌市城北学校六年级潘帅 指导老师:南昌市城北学校廖 文 记得还是去年夏秋相交季节,妈妈说许多商场的服装都开始换季打折了。于是,选定一个休息日......

    论文2: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

    生活中的数学学生日记(精选)

    生活中的数学——学生日记 一、神奇的数学 吴思杰 数学这玩意儿,神奇得很。它对我们人类的贡献可大着呢!我们平时用的化学用品,电器家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它,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经历学习体验。为了更好地凸显数学学习中“体验”的重要性,我与同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