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在东营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时间:2019-05-12 11:4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姜杰在东营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姜杰在东营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第一篇:姜杰在东营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姜杰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东营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五年历程的回顾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圆满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76.35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3.7%;地方财政收入135.27亿元,年均增长23%。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地方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70%。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14.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7.3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渔业、畜牧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提升;节能减排力度明显加大,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开发建设实现新突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东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市上下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开发建设。主体产业区建设快速推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五大生态工业园和三大物流园建设进展顺利。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生态高效农业区,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成养殖区20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被列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升级为省级示范区。东营被列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建成通航并实现对外轮开放,胜利机场4D级改造全面完成,荣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德大铁路、新博公路和东营港区段防潮堤开工建设。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绿化工程顺利推进,“三网”绿化成效显著,启动10处生态林场建设试点,成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城市,水气污染治理扎实推进,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中心城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公里,东城旧区块改造顺利推进,西城改造步伐加快。实施了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改建街心绿地和公园70余处,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0.97%。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改造

-***131415-

第二篇: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在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0年5月23日)

王 荣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经济特区建立30 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后5年任务,回顾30年改革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蓝图,动员团结全市人民,在新起点上把深圳经济特区的宏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过去5年的工作

过去5年,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积极应对城市经济转型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困难与挑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升了发展的质量效益。过去5年,本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四个“千亿元”台阶,2009年达到8201.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跨越五个“百亿元”台阶,2009年达到880.8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 GDP和财税收入分别从25亿元、0.7亿元增长到4.1亿元、1.4亿元,万元 GDP水耗能耗稳步下降。2009年本市人均 GDP达9.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

二是不断推进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过去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4885.3亿元增长到8507.8亿元。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比重达3.6%,每万人专利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0.2:53.4:46.4调整为2009年的0.1:46.7:53.2; 2009年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过60%;新能源、互联网、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加大;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三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领域改革和区域合作实现新突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各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成立光明、坪山新区,探索功能区发展新模式。《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过去5年 2 全市进出口总额由1828.2亿美元增长到 2701.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由1015.2亿美元增长到1619.8亿美元,保持在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我市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5年累计达 25.9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深港澳合作不断深化,“深港创新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启动。积极完成中央和省布置的对口帮扶和援建工作任务。

四是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功能和面貌实现新提升。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深圳 2030城市发展策略》,完善了城市规划体系。以推进农村城市化为契机,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相继启动和建成一批交通、通信和油、电、水、气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辐射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制定实施《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推动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成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

市、首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称号。

五是更加强化社会建设和管理,“和谐深圳”建设推出新举措。制定实施《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市级财政对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从 2005年的1%.7亿元提升到2009年的433.4亿元。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率先实现全民医保。高度重视群众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的解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分类管理,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建立市、区两级信访大厅,实现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全覆 3 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深 圳”建设。城市应急、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是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城市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舆论引导能力增强,舆论监督力度加大。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艺精品硕果累累,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创意十二月、关爱行动等成为我市的响亮文化品牌。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文化+科技”、“文 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模式,文傅会规模和影响持续提升。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连续第四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成功取得 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七是切实发扬民主和推进依法治市,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 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地方立法工作成效显著,依法监督工作不断加强,人大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充分发挥了政协的和智之力、和事之力、和人之力。认真做好统战工作,各民主党派、总商会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 政、民主监督渠道进一步拓宽、作用进一步发挥,民族、宗教、外事、对台、港澳、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侨联、社科联、残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建设有序推进,社区自治功能 逐步强化。稳妥 4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制定出台全国首个《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 系》,全民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八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制定出台我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等集中教育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改革取得突破,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积极稳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认真开展党代会常任制、地方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的试点工作,逐步在社区、“两新”组织、机关和事业单位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党代表公推直选试点取得良好成效。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实施‘個本强基”工程,认真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98.8%,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完善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基层党建工作氛围和态势。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反腐倡廉教育、预防、监督、纠风、查案等工作深入开展,源头防腐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和省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的结果。5 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深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达到较高平台,经济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加大;二是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迫切;三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改革仍有待深化;四是经济社会转型中各类矛盾凸显,城市安全与社会稳定仍存在隐患;五是部分群体收入水平偏低,在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六是特区内外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城市整体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七是社会文明水平、法治化程度等与国际化城市的要求仍在较大差距;八是一些党员干部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弱化,思想作风与工作作风存在问题,个别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产生极坏影响,反腐倡廉任务艰巨。这些困难和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0年改革发展历程

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认真总结特区改革创业和发展历程,对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创特区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过去30年,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央和省的坚强领导下,不辱使命、敢为人先,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6 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探索和贡献。

——这是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略的30年。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实践,始终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前沿。3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外界 多少非议、无论自身发展遇到多大困难,深圳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正是有了这种坚定信念,才使深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实践昭示我们,始终坚持高举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特区建设发展取得巨大 成就的根本经验,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

——这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特区“窗口”、“试验田”作用的30年。深圳经济特区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宏伟征程,从单项改革突破到综合配套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和运行机制,成功闯出一条改革发展之路;坚定实施对外开放 基本国策,勇敢开启对外开放的“窗口”,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独特优势,率先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胆“走出去”利用全球市场和全球资源,成功闯出一条开放发展之路。这些突破和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的活力,也为全国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圳30年的改革 7 开放,走出了一条在相对薄弱的基础上迅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迈进小康、奔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这是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的一条富强之路、成功之路、希望之路。

——这是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30年。历届市委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一条越来越宽广的建设发展道路。30年来,深圳 GDP年均增速达 25.8%,经济总量迅速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从“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起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多层次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的金融产业、联通国际辐射内地的物流产业、与科技金融紧密结合的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从昔日一个边陲小县崛起为一座交通发达、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深圳速度”。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以巨大的勇气调整产 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追求以高产出、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新时期“深圳效益”。深圳的实践,是我国30年来成功发展道路和巨大发展成就的精彩缩影,充分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未来的新征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做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在探索科学发展模式上再立新功。

——这是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30年。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最早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了“六个90%”的鲜活经验,使深圳从创新资源极度匱乏的“科 8 技沙漠”迅速转变成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科技绿洲”。30年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44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到8507.8亿元,国内专利申请量 2009年达42279件,成长出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等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涌现出大量富有成长性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正是由于始终牢牢抓住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营造了宽松有序、充满活力、具有独特优势的创新创业环境,使深圳 收获了骄人的创新成果,嬴得了优势,赢得了实力,嬴得了“自主创新”这个闪亮的城市品牌,也为未来的发展明确了努力方 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断营造文明法治和谐发展环境的30年。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环境,使深圳这座移民城市迅速成为生机勃发的文化热土、兼容并蓄的文明城市;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大力加强法治建设,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市民法治意识和素质不断增强;大力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利,努力维护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圳3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个狠抓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硬实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狠抓文化、法治、社会建设,不断优化软环境的过程。实践充分证明,“两手抓、两手硬”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文明法治和谐的良好环境,是过去30年深圳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未来城市发展极为宝贵 的软资源、软实力。

——这是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不断打造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的30年。历届市委勇于打破传统体制对人的各种束 缚、不断释放人的创新活力,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吸引了一 9 批又一批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多层次人才。无论是敢闯敢试、忠诚负责的各级干部,还是充满激情、勇闯市场的企业家,无论是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还是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都被这块创新创业的热土所吸引,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挥洒汗水、施展才华、成就梦想,缔造了“孔雀东南飞”的时代景象,共同创造了特区30年的发展辉煌。实践证明,人是城市发展的主体,人才战略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大计;只有不断集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不断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才能为深圳未来长远发展提供不竭源泉。

——这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弘扬特区精神的30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30年来,在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集中体现时代风貌的特区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就是诲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就是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的创业精神;就是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拼搏精神;就是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关爱精神;就是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奋勇拼搏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激励我们继续奋进的精神财富。只要把这种伟大的特区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我们就一定能够继续创造深圳新的辉煌。

——这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30年。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科学决策、大胆探索,牢牢抓住一系列重 10 大机遇,实现了特区的跨越式发展;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妥善应对了一次次重大考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闯出一条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建新路子。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使深圳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我们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回顾30年改革发展历程,我们要 永远铭记:

深圳经济特区的事业,是在中央和省的亲切关怀、正确领导、悉心指导下开创形成的。特区的创办和发展,倾注了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量心血和智慧,小平同志不仅倡导建立了深圳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发展的关键时期指明方向,明确指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要求深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杀出 一条血路来”。江泽民同志在特区发展的重要时期,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勉励我们“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胡锦涛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深圳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在新形势下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路。历届省委省政府对深圳的发展始终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对深圳的工作给予了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

深圳经济特区的事业,是全国人民和四面八方倾力支持、无 11 私帮助、共同造就的。30年来,全国各地和全国人民对特区的发展始终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中央及各省、区、市驻深单位,驻深解放军、武警官兵满怀热情投身特区事业,为特区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为深圳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作出了积极贡献。正是各方面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共同成就了特区的辉煌!

深圳经济特区的事业,是历届市领导班子和广大特区建设者前赴后继、不断开拓、不断创造的。一届又一届市领导班子,凭着他们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特区事业的满腔热忱,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敢担责任、敢冒风险,为特区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奠基性、开拓性的贡献。一代又一代深圳人、一批又一批特区建设者,在各行各业的普通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把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特区建设 事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30年的奋斗,深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但成绩属于过去,在新的起点上,需要当代特区人用心血、智慧和汗水去创造深圳的未来。必须看到,“三十而立”的深圳,正处在又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忧患同在。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艰难调整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调整和经济格局加速变化。尽管深圳30年发展打下了雄厚物质基础,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土地、资源、人口、12 环境等的承载力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已经难以为继。同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社会矛盾也比其他地方更早、更尖锐地显现出来。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各地竞争日趋激烈,特区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正承受 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显然,守摊子没有前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重新焕发特区“拓荒牛”那种激情和胆魄,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迎难而上、克难而进,勇立潮头、再创新业,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在新的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圳寄予厚望。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底视察广东时要求我们,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国务院批复的《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圳要努力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省委、省政府要求深圳,要敢于向世界先进城市“叫板”,努力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生力军。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过去30年打下的坚实 基础,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历史进程中,深圳一定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望未来,要按照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要求,瞄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下去,到本世纪中叶,让深圳发展成为更为开放、更富活力的高技术、高增值经济体; 13 成为联手香港、融合珠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影响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制造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时尚创意中心;成为市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平安和谐,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文明法治更加完善并具有较强辐射引领作用的先进城市;成为多元文化交流汇聚、多元文明和谐共生,具有强大吸引力感召力的东方魅力都会!

今后5年,将是在过去30年的基础上,为实现未来发展蓝图破难题、拓空间、增后劲的5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为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而奋斗。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未来5年工作的目标是:到 2015年本市生产总值超过1. 5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率先建成,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 步,人民生活更为殷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为实现长远奋斗目标迈出重要步伐。

做好今后5年的工作,必须坚持“追求‘好’,、力争‘快,’、坚持‘特’、突出‘新’,、立足‘干’”的总体原则。

——追求“好”,就是要以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指针,使 14 各项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都自觉服从于“好”,服从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深圳加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

——力争“快”,就是要继续保持勇于争先、时不我待、大干快干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抢抓机遇、率先发展,始终保持争先进位的责任感、紧迫感。

——坚持“特”,就是要牢记特区使命,继续先行先试,善于改革、大胆尝试,推动开放、引领潮流,把特区的旗帜举得更高、把特区的牌子擦得更亮。

——突出“新”,就是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法宝,不断更新观念、求新求变,以创新的思维开拓新路、以 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环境增强优势,加快建设创新 型城市步伐。

——立足“干”,就是要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全市上下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中大力弘扬“想干、敢干、快干”的精神,积极主动、奋发有为,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在特区建立30年的新起点上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为实现新的目标,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实施以下八大战略性举措;

(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路径和主攻方向,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 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两需并重”,实现产业结构全面调整优化、消费拉动作用显著提升、外贸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使深圳 15 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一是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传统产业高级化,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继续支持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推动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带动整体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建设“智慧深圳”、“低碳城市”,整合资源、超前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互联网、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做强做大。有序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鼓励和支持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加快转型。二是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园区集聚战略、产业集群战略,加快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加大产业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缺失环节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布局深圳,以太项目建设带动产业提升、区域开发和城市发展。加大各类产业园区整合引导力度,推进园区整体规划、整体开发、整体配套、整体发展,强化园区服务功能,重点集聚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高附加值 产业集群。三是优化需求结构,实现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和渠道。大力促进消费增长,加快消费载体、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升级,支持新型消费业态发展,以高水平旅游会展业发展吸引海内外高端人群,把深圳打造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继续促进出口增长,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扩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一般贸易出口,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提升出口市场多元化水平,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应对各类国际贸易 16 摩擦。

(二)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跃升。坚定不移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一是在增强源头创新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组织实施科技登峰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持力度。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技术攻关,力争在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若干重大成果,形成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二是在集聚和整合先进创新资源上实现新突破。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平台,加快组建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争取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落户深圳,扶持领军企业建设技术研发平台。促进各科研机构、科技服务平台之间的开放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合力。深化“深港创新圈”建设,与香港联合搭建高水平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国际一流创新区域。打造世界一流高新技术园区,加强创新载体、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建设,推动园区向创新创业基地和自主创新核心区跃升。三是在促进产学研融合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支持企业间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等形式的战略联盟,推动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相融合。充分发挥“高交会”作用,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组织实 17 施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加快建设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四是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更加优越的创新创业条件,努力使深圳继续保持创新创业环境的领先优势。优化整合各类创新资金资源,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梯队。

(三)大力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加快城市空间和功能的战略性优化。把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提升现代化城市功能放 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突出功能开发、突出区域协调、突出打造精品,以高水平城市发展引领产业发展、集聚优质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强化竞争优势,努力使深圳城市形态、城市环境、城市管理等加快接近国际一流城市水准。一是巩固提升中心城市功 能,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统一”,以高水平规 划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基地、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现代通讯信息网络、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为发挥区域金融中心、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全国科技创新 中心和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功能提供支撑。加强重大能源和资源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发展的资源能源保障水平。二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按照城市一体规划的要求,推动各区及功能区高水平开发、组团式发展,加快建设光明、坪山、前海等重点地区,打造新的区域发展极。按照“解决城市化遗留问题,提升城市现 18 代化水平”的要求,加大对基础薄弱和问题突出地区的投入力度,尤其要高标准推进特区外城市交通、市政、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努力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均衡化、现代化发展。三是着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向城市二次开发要空间、要资源、要环境。建立完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城市发展联动机制和市、区、部门协调配合的实施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法规政策,坚决查 处土地和建筑违法行为。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以科学编制实施的专项规划、单元规划及配套政策,确保更新一片、成功一片、提升一片。四是全面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坚持管建并重,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环境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环境指标考核机制和环保执法标准,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全面完成本市范围内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建设国际一流人居环境。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优质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集聚。深圳在新形势下能否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取决于能否聚集一大批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打造载体、强化服务为重点,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努力发挥深圳引才、育才、用才的综合优势。一是打造人才政策新优势。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高水平制定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和重大人才工程,制定完善适度超前、开放灵活、吸引力强、覆盖面广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人才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监测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增强各项人才政策的 19 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二是打造人才培育和成长载体新优势。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强力推动在深各高等院校加快发展,发挥其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的重要功能;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来深办学办 研办医,依托虚拟大学园组建中国(深圳)大学联盟,形成多样化人才载体;进一步发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吸纳人才、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统一高效的人力资源市 场建设,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充分发挥“珠三角人才工作联盟”作用,促进人才资源集聚和流动。三是打造人才实力新优势。以引进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形成一支与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门类齐全、素质优良、梯次合理的宏大人才队伍。重点引进与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四是打造人才管理服务新优势。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推进人才工作立法,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强化服务意识,为各类人才提 供无障碍、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服务。巩固提升深圳移民城市优势,营造公平公正、宽松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人才对深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大力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全面推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四个先行先试”作用,推进六大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20 一是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配套性。树立全局眼光、增强系统思维,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相配套,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相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率先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机制。二是着力增强改革的先行示范性。用好用足《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赋予的先行先试权,高水平建设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层面的重大改革项目试点,不失时机推出若干具有较强示范和借鉴意义的重大改革举措。适应国际化城市发展需要,重点推进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代表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三是着力增强改革的科学实效性。推进改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健全改革决策咨询论证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法制审查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坚持渐进式改革和先试点后推广的科学方法,也注意加强对已实施改革项目的深化和完善。根据我市实际,力争在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领域率先突破,带动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六)大力推进全方位开放,加快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增强。新形势下,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城市发展空间的广度。要全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我市在深港、珠三角、全国和全球四个圈层的开放合作 21 新格局。一是加快推进国际合作与国际经营,培育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抓住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 的重大机遇,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经贸合作交流机制,努力 形成和发挥深圳在自由贸易区中的枢纽城市作用。加快深圳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积极争取境外企业在深圳融资上市。大力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一批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增强深圳企业整合利用全球资源的能力。建立完善企业“走出去”的服务支撑体系,制定企业国际竞争战略,使深圳 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最佳前进基地。二是继续推进深港经济融合,促进深港全方位合作。落实粤港澳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域”的战略部署,力争在共建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谋划建设“深港金融圈”,推动两地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信贷、证券、保险等多领域紧密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全球竞争力的金融合作区。加快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力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深化深港在商贸、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城市管理、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紧密合作。三是推进与全国各地的开放合作,拓展城市发展腹地。加快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全面对接;规划建设深莞惠“城际高新技术产业带”,探索共建 产业园区新模式。推动深莞惠与广佛肇、珠中江城市圈融合发展,共同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探索建立更广泛的城市合作伙伴关系和城市战略联盟。坚决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落实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任务。

(七)大力提升民生幸福水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 性推进。提升民生幸福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幸福城市家园。一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针对深圳特殊人口状况,建立科学的户籍准人机制,实施全口径分区域人口调控计划,加快提高户籍人口比例。树立严管城市理念,出台严管城市措施,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为核心,努力解决社会管理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大力推广运用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加快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数字化、动态化。支持发展现代社会组织,建立完善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积极推进社区自治,探索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二是确保城市安全稳定。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形成高效的城市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治安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整治,形成有效遏制犯罪的“严打”工作机制和群防群治新模式,加快推动社会治安好转。促进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法治化、长效化发展,努力消除城市安全隐患。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加强三级信访工作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考核体系,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社会矛盾。三是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逐年提高投入占GDP的比重;优先发展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促进民办教育,鼓励与境外学校合作办学;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探索解决常性人口平等享受义务教育问题,建设多层次优质教育体系,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3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诊疗费用,加快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高端医疗服务发展,建设政府保基本、市场供高端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们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四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工作,健全社会保障网,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社保”。完善有深圳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实现多层次、广覆盖、住有所居。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格局。支持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使其收入逐年有所增长。

(八)大力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加快民主法治和城市文明水平的战略性提升。良好的法治和文明环境日益成为决定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深圳要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不断提升民主法治和城市文明水平,努力使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城市法规制度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和产业更加繁荣,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生机与魅力。一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支持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积极探索和创新对 “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有效途径;坚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努力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创造新经验;加强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探索民主党派、总商会和无党派 24 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新渠道,积极为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加善于发挥网络等新媒体作用,有效监督制约公共权力,推进公共事务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二是加强法治城市建设,营造一流法治环境。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体现中国特色的特区法规体系,把立法优势转化为法治优势和发展优势。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构建公平正义、诚实信用的法治环境。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部门职责、机构编制法定化。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率先探索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全民普法,树立法治理念,塑造现代法治公民,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城市。三是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坚持和弘扬特区精神。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传播能力和驾驭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率先建成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两城一都一基地”,进一步打造对城市发展有长远影响的文化品牌。积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深入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努力营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软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社科研究机构的思想库作用。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把文傅会办成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加强城市公共文明建设,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高质量、高效益办好第26届世界大学 25 生运动会,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

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为实现未来发展蓝图和工作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在新的起点上,要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未来发展蓝图和 5年工作目标而共同奋斗,关键在党,关键在于部。必须毫不放松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立足深圳工作实际,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把党的自身建设搞好,把各级班子建设搞好,真正打造一支特别有理想、特别有闯劲、特别能干事、特别守纪律的党员干部队伍,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不断开创特区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员思想政治水平与综合素质。

不断改进和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促使全市党员干部增强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积极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提升学习教育培训的现代化水平;坚持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深入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健全学习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 26 性;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干部知识结构,加强对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保障,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健全党组织集体学习、基层党员轮训、学习考核、学习成果转化等制度,促使学习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

(二)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级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完善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工作衔接机制,健全各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支持各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表大会负责、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更好发挥全委会作用,加强全委会对常委会的监督;完善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全面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保障和推动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更好地履行职履责。深入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努力取得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改革党代表推荐和选举制度,扩大党代表公推直选;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投票方式,扩大选举差额比例。健全和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深化和扩大党务公开,落实党委新闻发言人、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推广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党务听证会等做法,拓宽党员表达 27 意见和参与党内事务渠道,建立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

(三)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大力提升各级班子的执政能力,加强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全面优化班子配备结构,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强化和落实“一把手”责任,进一步带好班子、带好队伍,增强各级班子和队伍的整体合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起用优秀年轻干部,使各级班子中年轻干部分别达到适当比例;切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落实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努力在建立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提名制度上取得更大进展。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改革力度,重点完善“一把手”提名机制,在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差额表决;创造条件在全市局级以下副职岗位全面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发挥全委会在重要干部任免中的作用,推行全委会干部任免票决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干部选拔任用事前要报告、事后要审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等制度规定,建立防治用人不正之风长效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推进干部管理制度化精细化,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对关键岗位干部重点管理有效机制。健全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评导向作用。

(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 28 作科学化水平。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和发挥作用全面覆盖。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将党的力量、党的队伍向基层转移,逐步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共建共管的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健全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改善基层党员管理与服务。推进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完善基层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让党员切实感受到组织温暖。强化基层党建制度保障。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健全基层党建绩效评估制度、奖惩制度和满意度考评制度。完善基层党建活动场所、活动经费保障和基层党务干部激励机制,探索充实基层党务工作力量的社会化、市场化路子,确保基层党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五)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风体现党的宗旨,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特区的党员和干部,就要有特别高的要求、特别好的作风。进一步增强作风建设的针对性。继承特区老一辈“拓荒牛”的优良传统,针对干部作风上的问题,大力弘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坚决反对骄傲自满、盲目自大;大力弘扬积极进取、创新干事的作风,坚决反对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大力弘扬敢抓 29 敢管、敢担责任的作风,坚决反对不负责任、推痿扯皮;大力弘扬执政为民、甘当公仆的作风,坚决反对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大力弘扬五湖四海、团结干事的作风,坚决反对团团伙伙、拉拉扯扯;大力弘扬勤俭节约、务实高效的作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享乐主义。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的保障。健全机关工作责任制,狠抓执行力建设,健全作风监督和治庸治懒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党风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加大对不正之风的公开曝光、责任追究和整顿力度。强化领导作风建设的制度保障,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处理来信来访的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基层等制度,密切各级领导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的重点。大力改进会风、文风,切实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评比表彰活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轻车简从、简化形式,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倡导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防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甚至以口号落实口号。

(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创新,扎实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再升级。

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根基。必须更加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深刻吸取个别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发生的教训,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全力打造清正廉洁的执政环境、从政环境、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防治腐败的有益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率先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力争使深圳反腐倡廉制度 30 建设走在前列。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规定,研究制定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建立完善制度审查机制,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和监督制约,落实党政正职监督和领导干部问责等制度规定,全面推行“阳光政府”工程,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不断探索加强监督的形式与手段。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实效。经常性的廉政教育,是对干部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重要手段。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做到常吹“廉政风”、常敲“警示钟”、常打“预防针”,教育广大干部珍惜组织的关心和培养、珍惜干事创业的机会,充分认识到廉洁从政是大胆干事创业的最基本条件、是领导干部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谈心提醒、诫勉谈话等预防机制,对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问题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防止干部犯错误、犯难以挽回的错误。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案件查办的组织协调,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特别是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权钱交易、买官卖官、行贿受贿、侵害国家及群众利益等腐败行为,要进一步加强查办、露头就打,切实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营造深圳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当代特区人面临的任务艰巨而光荣,肩负的责任重大而神圣。我们不应有丝毫懈怠,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把经济特区的宏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 31 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深圳更加美好的未来、谱写经济特区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第三篇: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

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天水

——在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赵春

(2006年12月2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天水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工作回顾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抢抓机遇,求实进取,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到今年底,全市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98.8亿元增加到163.5亿元,年均增长11.6%;大口径财政收入由8.55亿元增加到18.1亿元,年均增长23.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8.83亿元,与上届的五年相比增长7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4亿元增加到63.9亿元,年均增长12.7%,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宝兰二线铁路、天巉、天江、牛北等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宝天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天定高速公路奠基开工,天水军民合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东、西、南向大通道进一步畅通,县、乡干线公路、景区道路通达深度和等级标准明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批城市道路、桥梁、广场和供水、供暖、污水、垃圾处理、通信、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建设正在实现由扩大规模、形成格局到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改善人居环境的转变。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相继实现村村通电、通农机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实施一批人畜饮水、沼气建设、农田水利等项目,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天然林保护、藉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县建设、市区南北两山和景区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力推进,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工业主导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机械、电子、电器、轻工、建材等主导行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农产品区域化布局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农业综合开发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经济结构初步实现了从以农村经济为主到以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改革成效初步显现,骨干企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强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取消农、牧业税,实现农业生产环节零税率,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快推进乡镇职能转变,乡镇撤并幅度达23.12%,基本达到了优化乡镇机构、激活干部队伍、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推进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和教育、文化、卫生、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天水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和天水市经济发展投融资公司,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节会经济、假日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和正在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市经济发展正在朝着从自我积累、内力推动为主向与招商引资、外力推动结合转变。——扶贫开发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开发式扶贫进程,积极开展“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全市农村又有7.87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农村贫困面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向小康迈进。预计到今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00元,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5元,年均增长7.3%。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困难群体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趋于优化,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回顾过去四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把天水的事情办好,必须坚持和运用以下几点基本经验:

——必须坚持把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同我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适合天水实际的发展路子,以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确定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奋斗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切工作围绕加快发展来进行,一切问题依靠加快发展来解决。

——必须坚持把改革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清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必须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治市,以公开、公正、高效、廉洁为主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市场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不断培育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形成新的发展环境优势,增强发展竞争力。

——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着力提高城乡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永葆先进性这个主题,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改革攻坚任务艰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可支配财力紧张,发展资金不足,财源后劲乏力;工业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脆弱,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较缓慢,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

5投资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几年,市委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争取和实施了一大批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今年是全市实施项目最多、投资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一大批建设项目相继实施,还有一些大的项目已经或即将启动,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按照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导向,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积极拓展项目建设领域,努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谋划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财源建设起长远带动作用的骨干项目,推动全市项目建设上规模、上水平。以能源资源开发为着力点,突出抓好大唐甘谷电厂技改扩建、国电天水电厂立项建设、武山钼矿勘探开发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以引进和开发优势工业项目为提升点,争取和实施一批企业技改和扩建项目,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以交通、水利、生态建设为切入点,突出抓好天宝高速公路、天定高速公路、天平铁路、县际通乡公路改造、乡镇汽车站、藉河城区段综合环境治理、中德合作造林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为着眼点,突出抓好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城乡道路、污水垃圾处理、水电暖等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事业项目,进一步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十一五”末全面完成50个上亿元重大建设项目工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450亿元以上。

2、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以股权多元化为目标,紧紧抓住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企业的引资嫁接和改组改造,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制不到位的市县属企业,要加快改革改制步伐;在困难企业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债务处理、人员安置和资产盘活等问题,推动企业走出困境,改制新生。要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流通体制、土地流转、公用事业、收入分配、信用体系等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搭建不同层次的信用平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和市经济发展投融资公司的作用,以改革的思路多方筹资,加快城市建设。要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发展农业保险,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要坚持实施开放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产品,全力打造华天科技、星火机床、风动工具、长城电器等知名品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创新机制,提升建筑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产业培育、聚集、孵化和辐射带动的功能,加快天水高新技术工业园、秦州东十里工业园区、电子工业园、暖和湾工业园和麦积廿铺工业示范区及五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争取更多的高新科技优势企业入驻园区,引导协作配套企业和关联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园区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促进集约化发展。

2、加快旅游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建设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和西部旅游名城目标,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意识,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秦州、麦积为中心,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的历史和人文内涵,重视旅游资源地域品牌的注册和保护工作,加快培育特色旅游产品,精心打造和营销以“羲皇故里、麦积山石窟、大地湾遗址、秦州古韵、陇上江南”为主的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及高新农业产业、节会经济等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会展旅游,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增强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坚持点线面结合,积极做好天宝高速公路沿线精品景点的规划和开发,加快麦积山申遗工作和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工作。加强跨省、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对接合作,加快与全省及周边地区旅游经济的有机融合,加强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建设,打好“绿色生态牌”和“历史文化牌”。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3、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有机融合。坚持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导向,用建设现代物流业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支持优势企业扩大规模,集中培育10户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引导小型和非公有制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建设有一定规模的电子电工电器产品交易市场,在继续扩大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出口的同时,狠抓农副产品的出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城乡商贸网络,建立完善区域市场体系,加强城乡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技术市场建设,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天水会展中心、麦积区甘泉物流中心、秦州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建设进度和天水二级海关筹建工作。新建扩建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加快社区市场和便民市场建设,实施“万村千乡”

南林、北果为主要特色的农业产业经济带。逐步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实现我市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大力实施以“六小”工程为重点的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村电网、小型水利、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渠道,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2、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运输、物流配送、乡村旅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努力提高非农产业的比重,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宽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大力发展和优化劳务经济结构,切实提高农村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完善劳务输转培训体系、市场体系、吸纳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大“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做大做强劳务品牌,重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大产业。

3、切实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继续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等改革,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三农”投入和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不断深化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确保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4、切实把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证。只有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望才能变为现实。建设新农村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牢固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认真总结和推广农民群众创造的建设新农村的新鲜经验,积极探索一切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方法和途径。积极探索营建政府发挥主导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切实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富裕农民、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

(四)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天水。

1十大科技专项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培育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大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设特色文化大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城镇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农村医疗人员培训,推进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全以奖励扶助制度为主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应对现代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重视做好老龄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强化对土地、水源、森林等资源的生态保护,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着力建设“山水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3、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构建和谐天水,必须认真解决好涉及民生的现实问题。要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城市困难家庭的零就业问题和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积极引导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做好军转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重视城市低保人员和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工作,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着力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打官司难等问题。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管理

今后五年,全市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一个经济社会更加繁荣、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新天水,就会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天水,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思考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列入干部培训规划和各级党校培训基地教学计划,作为各级中心组学习和各级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重要内容,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努力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措施、体制机制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天水的实际,以敏锐的眼光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态势,统筹发展大势,掌握社会趋势,用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以思想上的不断解放、理论上的不断提升、实践上的不断创新,全面加快天水的发展。

2、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风是旗帜,是形象,作风的好坏,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八荣八耻”的要求,切实改进作风。要大兴亲民爱民之风,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人民的好公仆。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工作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为民造福上,把发展业绩建立在真抓实干上,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基层和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扑下身子抓落实,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5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和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干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企业党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企业开展工作。社区党建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共驻共建,发挥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等功能。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建要坚持经常性的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建设高效、精干、廉洁的服务型机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要继续抓好壮大党的力量和建立党的组织工作,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和新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党委的功能。建立健全党委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把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努力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主心骨,使每个共产党员都成为群众中的一面旗帜,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关头豁得出来。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6、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制度,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探索完善市、县区党委换届后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常委分工负责制。按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的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和实施重要战略、重大决策上,有效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党内生活制度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完善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全委会、常委会的集体领导和核心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把充分发扬民主和正确集中结合起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互相支持的整体合力。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大力推进领导干部职务任前公示制和任用票决制,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履行职能问责制。始终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中,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718-

第四篇: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我们全部工作的总遵循总指导。

今后五年

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改革、开放、创新动力支撑和法治保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奋斗目标是:

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市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

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立足战略定位、把握综合定位、细化功能定位。

战略定位是: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综合定位是:

建设

生产力布局优化

各功能区域协调联动

综合服务功能完善

战略支撑作用凸显

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

功能定位是:

建设

产业实力强、要素集聚力强、城市竞争力强、区域带动力强的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建设

创新引领、品牌支撑、集群发展、绿色环保的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建设

特色功能突出、要素配置高效、竞争优势明显、服务体系完善的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建设

开放协同、人才集聚、创新生态良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西部创新中心

建设

互联互通、功能齐备、发展环境优良、开放型经济体系完善的内陆开放高地

建设

绿色发展、生态安全、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山水城市

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努力在以下方面取得新进展: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力争到2030年前后,初步建成繁荣发展、包容开放、人文荟萃、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第五篇:在第五次文代会上的报告

紧跟时代

锐意进取

为xx乡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在xx乡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0年5月1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我们满怀喜悦,举行xx乡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在全乡人民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实施七大工程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也是乡文联第四次文代会召开之后的又一次盛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上次文代会以来的工作经验,统一思想,再鼓干劲,与时俱进,再创业绩,讨论确定今后文联工作的目标任务,推动全乡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本次大会得到市、县文联领导及各级各界文艺工作者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亲临大会指导,我们深感荣幸,这更加鼓舞了我们做好乡文联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次大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传承工作经验,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多出精品佳作,弘扬新风正气,促进全乡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代表xx乡文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关于上届文联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纷纷举办联谊晚会、交谊舞会、戏曲演唱会、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广大文联会员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他们所组织的各类小型文化活动,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使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三是发挥作用聚人心。乡文联把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会员自编自演,寓教寓乐,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用情趣高尚的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让干部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中体现和应用,从而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上的解放,观念上的转变,为促进经济发展、振兴文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把握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围绕文化促发展 如何使文化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始终是文化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乡文联按照“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工作思路,把抓好赶集文化活动作为实现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的突破口,通过文化促发展。由于我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赶集活动逐步成为了广大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文联紧紧抓住每月赶集活动日,编排、演出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极大的丰富了赶集活动的内容,搭建了文化赶集平台,找准了文艺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点。五年来,乡文联共组织赶集文艺演出70多场次,演出各类文艺节目450多个,吸引观众达3万多人。在赶集文化活动的筹备方面,广大文联会员克服待遇低、条件差等困

即迎合了不同年龄群众的爱好,使他们愉悦了身心,又交流了感情,同时使保守传统的旧习俗、旧观念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有力推动了广大群众思想观念的解放。三是抓典型。五年来,乡文联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积极向外界推荐文艺人才,使文化大乡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挥。乡文联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时机,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介绍我乡文化建设情况,作为全省第一个乡镇文联,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推动文化上台阶 乡文联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文化活动的新路子,在探索中前进,创新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五年来,由于人员工作调动,乡文联及时进行了组织调整,健全了组织,完善了制度,通过召开文代会,吸纳新会员12名,为文联组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乡文联组织活动设备差,各种设备不能满足形式的需要,2009年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先后配备了电视机、VCD、功放机、音箱、无线话筒等一批高档设备。基础设施的配套,为乡文联举办文化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宣传文化法规,保护文化遗产,明确责任强基础 我乡境内古建筑、古遗址、烽遂较多,且分布比较分散,文物保护工作量大面广。乡文联自觉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工作范畴,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文物保护法》宣传活动,使“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乡文联文学协会会长侯继周常年义务保护文物,并经常主动为游客介绍天城文物情

以文化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努力提高文联会员的整体素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为推动经济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做出新贡献。

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自身优势,繁荣文艺创作,推动全乡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用高格调的精神产品和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要充分发挥每个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鼓励民间艺人从事舞蹈、小品、曲艺及书法、美术、摄影等创作,力争推出一批乡土气息深厚,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反映经济发展及广大群众在发展xx、建设xx中的先进事迹的文艺作品。积极参加县上组织开展的各项专业和业余文化活动,在展示xx文化艺人风采的同时,对外宣传xx。面对新的机遇,我们乡文联的每位同志,要认清新形势,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鼓足干劲、发展经济方面,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在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为“七大工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全乡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广大文艺爱好者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阵地作用和桥梁作用,利用节假日,积极组织文艺爱好者,开展各类健

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社火表演、灯会、书画、民间工艺品展览、戏曲演唱、歌咏比赛等文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增强乡文化站在促进文艺工作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配齐人员,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发挥作用。

(四)、突出重点,抓好赶集期间的文艺节目演出 自赶集以来,每月两天的赶集活动已成为我乡群众的重要活动,深受群众好评。赶集期间的文艺节目,更受到群众喜爱,这一活动的开展即活跃了农村经济,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乡文联要紧跟乡党委、政府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抓好赶集文艺节目的演出,要及早安排,及早排练,及时演出。同时,要采取请人指导、外出学习等手段,努力提高文艺节目质量,尽最大可能的为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文联组成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丰富赶集文艺演出的节目内容。

(五)、以文物安全为重点,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继续坚持专管与群众看护相结合的文物管护机制,完善和健全文物保护网络和责任制,搞好野外文物的安全检查和文物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文物犯罪活动,确保境内文物安全。继续深入开展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采取出板报、写标语、广播宣传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各文联协会、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自工作之

下载姜杰在东营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姜杰在东营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韩先聪在滁州市 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韩先聪在滁州市 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致力于“双超”,一举打开了快速上升通道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全面超额完成了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

    在党代会上的报告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懈奋斗 ——在中共**县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2016年**月**日) **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县第九次代表大会,是我县圆......

    姜异康在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五篇材料)

    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5月24日) 姜 异 康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届委员......

    在XX镇第五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XX镇第五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XX年XX月XX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XX镇第五次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在此,......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引导少年儿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5年6月1日)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四届全国工作委......

    市纪委在第五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传达提纲

    市纪委工作报告传达提纲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大冶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中共大冶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了以“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为大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为题的......

    在县党代会上的报告

    在县党代会上的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受中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本届纪律检查委员会自2002年10月选举产生以来,好范......

    在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中共××区第八次党代会今天开幕了。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拼搏,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