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策略初探(模版)
2007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层论坛征稿之——
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思考及策略初探
作者单位:东北育才学校 姓 名: 王晓舟 联系电话:***
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思考及策略初探
摘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几年出现在中国校园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国际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国际学校;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思考; 策略初探
前言
学生心理健康已是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几年出现在中国校园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国际学生”在其中学时代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及各种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外国中学留学生来说,其心理健康和身心成长的特殊性则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①所谓健康的心理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充分发展并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相适应,对中学生而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智能发育正常
正常的智能是高中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是他们与其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心理保证。因此,高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注意力的发展,与年龄相符,能适应高中学生各科学习生活。
1.2 统一协调的行为
有位心理学家认为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格。“心理健全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处于和谐统一之中”。高中学生的行为表现与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相符。他们的思想有条理,行为是统一的,注意力集中,工作和学习有坚强的毅力。
①杨文均.浅谈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J],内蒙古学院学报,2006(12)因而他们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
1.4 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和谐,能正常的友好与人交往,能适应集体生活。1.5 发应适度
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实际基本相符,心理健康的高中学生比较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自己,并能进行自我教育。不断的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不自寻烦恼,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肯定的态度并充满自信。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保证。能敏捷地对各种信息做出适宜的反映。
二、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处于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较为特殊,而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则会表现为更为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进一步更准确具体了解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沈阳市某知名学校国际部中学学段学生进行调查。
1.研究过程
本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封闭式调查部分。第二部分为开放式调查部分。具体从人生观、学业行为、家庭影响、生活和实践行为四方面开展调查。在年级上,我们选取了初中(初二)、高中(初三至高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年级作为调查对象。在国籍上,有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应该说,该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鉴于国际部学生在语言上有一定障碍等原因,回收问卷25份,有效问卷23份,回收率62.5%,有效率57.5%。1).问卷研究过程
为了提高该研究的准确性,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生从四个表现方面(人生观、学业行为、家庭影响、生活和实践行为)进行分析。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曲线图(人生观角度)6050403020100AB选项C百分比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1)
由以上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高三和高一年级曲线幅度较大,可见他们在人生观上表现波动性较大;初二和高二年级曲线较为平稳,学生人生观波动性较小。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表现曲线图(学业行为角度)80百分比6040200AB选项C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2)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A→B高比率区内,高三年级百分比相对较高,依次是高二年级、高一年级、初二年级。在A→B低比率区内,高一年级比率最高。可见高一年级在学习行为表现上差别较大,所以要警惕学习自觉性低的学生对学习自觉性高学生的不好影响。高二年级学生学习行为曲线较为平稳,整体学习氛围较好,应注重鼓励和支持。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表现曲线图(家庭方面)60百分比40200AB选项C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3)
通过以上曲线我们看到:在A→B高比率区内,初二和高二年级得分所占比重较大,高一和高三年级较低。分析原因与人生观曲线图相似。这里我们要着重强 调的是:国际部学生都是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本应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但他们却远离亲人,独自在异国求学,这样“反抗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所以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关注就更为重要。2).访谈法
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们还对国际部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结合学生访谈调查。
2.研究结果及分析
被调查对象分别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朝鲜、美国、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他们个性突出、自我表现意识强,这些远离家乡的小留学生身上呈现出的比中国孩子更复杂更特殊的思想形态、言行举止。下面我们对以上调查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
1)从图1并结合访谈,我们可以知道:高一年级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在学习和生活上还有些不适应,本已形成的人生观被种种变化所干扰。而高三年级马上面临高考,而且是考取异国的大学,所以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比如考试成绩的下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情绪,加上在异国生活时间相对较长,偶尔会出现矛盾困惑心理。所以可能人生观偶尔不明确,目标会发生动摇。
而且,我们通过学生平时表现及访谈还能看出:这些留学生存在敌对性倾向问题。青春期的中学生敌对性倾向日益突出,尤其是初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对自己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开始更加在乎自己,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成人感”日益明显,希望由自己独立地判断周围的人和事。他们不希望教师过多地干预,不希望父母过多地包办与代替,他们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当发现父母不理解、不支持和教师存在一些缺点时,就会一概而论、全盘否定,有时还故意做出一些与教师、家长对立的事情,让你头痛、心烦,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希望以此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2)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心理问题发生率或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高一学生处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而且大部分留学生为了在中国参加高考,所以到了高中来中国进行学习,因而由于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困惑也比 4 较多, 但多属一般性的适应问题, 程度较轻;如果高一的适应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就可能延续到高二。一般来说, 高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比高一学生更复杂。而高三学生一方面由于直接面临高考的压力, 一方面离开自己的国家多年,思乡情绪加重,综合多方面因素,许多潜伏的心理问题都可能爆发出来, 或不自觉地把高考压力转化成身心健康问题。所以,高三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期, 强度多强于高二。
具体表现为:①高一年级: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人际交往敏感、与家长的代沟问题、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对自我的评价不完整等。②高二年级: 学习负担与焦虑问题、“ 早恋”问题、自我形象设计与校规冲突问题、价值观的形成与文化多元性难以调和问题、亲子关系淡漠问题、心理的可塑性、敏感性与教育要求的理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③高三年级: 学习负担“过重”与学习适应不良、理想的期望与现实的能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困惑、思想情绪严重,多种心身疾病(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考试恐惧症等)。
3)从图3中我们可看出: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本应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但他们却远离亲人,独自在异国求学,这样“反抗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例如,国际部的部分学生,本人并不希望告别原来的老师和朋友来中国学习,而是父母强制他们来到这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家学习语言,这些学生大多表现出了强烈的叛逆情绪,对学习严重抵触,消极对待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扰乱活动的正常进行。
4)学生的国别差异、本国学生的人数差异等原因,导致部分国家学生会有排外倾向;相应地,部分国家学生会有自卑甚至自闭的情况出现。随之而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表现为对学习缺乏积极性,急于回国等。
三、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把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利用班主任工作的有利条件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是矫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要形式。掌握中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学生在他自己国家的生活和表现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经济收入、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了解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圈,与哪些人接触较多,与哪些人较要好;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鉴于国际学校学生语言方面的特殊性,我 们还要采用更只管生动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通过给学生播放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英语、韩语电影,以这种更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对学社国内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把传授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特殊性,或者通过考试、课外辅导、平时谈话等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任课教师应像重视教学成绩一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把家长的配合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专家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学校应改变过去只有向家长通报学生学业成绩时才与家庭联系的习惯,加强与广大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比如,我们应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频度,比如除了在期末举行家长会汇报演出等形式外,还在期中有效采取一定形式来增加家长和学生之间见面的机会。而且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普及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对孩子成才是多么的重要,共同来促进留学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把专业心理老师的疏导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相结合。每一所中学应该配有一名专职的心理教师,及时地对已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进行会诊、治疗。与此同时,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让中学生知道哪些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心理防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问题应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5、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树立健康的观念,让不同国家学生之间有更多接触机会,加强各国学生之间的交流。消除由于国籍不同等情况所带来的影响留学生心理得以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强人与人之间更和谐更友好的同学关系。
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形态和机能处于一生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往往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尤其地,国际学校学生因其国家的不同、民族特性不同,心理健康也体现出不同 的特征,我们的工作也相应更为复杂和多维。但是,我们还是始之不渝并尽全力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此发扬光大。也希望通过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摸索、总结和开展,使学生的人格都能得到更好的形成发展,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德,以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 阚学章.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07(4)[2] 吴文菊.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
[3] 杨文均.浅谈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J],内蒙古学院学报,2006(12)[4] 褚卫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分析[J],教育探索,2006(9)[5] 葛晓辉.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革新,2006(4)
第二篇:对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思考及策略初探
摘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几年出现在中国校园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国际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国际学校; 心理健康; 思考;策略初探
前言
学生心理健康已是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几年出现在中国校园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国际学生”在其中学时代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及各种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外国中学留学生来说,其心理健康和身心成长的特殊性就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所谓健康的心理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充分发展并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相适应,对中学生而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智能发育正常
正常的智能是高中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是他们与其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心理保证。因此,高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注意力的发展,与年龄相符,能适应高中学生各科学习生活。
1.2 统一协调的行为
有位心理学家认为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格。“心理健全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处于和谐统一之中”。高中学生的行为表现与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相符。他们的思想有条理,行为是统一的,注意力集中,工作和学习有坚强的毅力。因而他们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
1.4 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和谐,能正常的友好与人交往。能适应集体生活规范。1.5 发应适度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实际基本相符,心理健康的高中学生比较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自己,并能进行自我教育。不断的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不自寻烦恼,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肯定的态度并充满自信。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保证。能敏捷地对各种信息做出适宜的反映。
二、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为了进一步更好了解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沈阳市某知名学校国际部中学学段学生进行调查。
1.研究过程
本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封闭式调查部分。第二部分为开放式调查部分。具体从人生观、学业行为、家庭影响、生活和实践行为四方面开展调查。在年级上,我们选取了初中(初二)、高中(初三至高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年级作为调查对象。在国籍上,有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应该说,该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鉴于国际部学生在语言上有一定障碍等原因,回收问卷25份,有效问卷23份,回收率62.5%,有效率57.5%。1).问卷研究过程
为了提高该研究的准确性,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生从四个表现方面(人生观、学业行为、家庭影响、生活和实践行为)进行分析。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曲线图(人生观角度)6050403020100AB选项C百分比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1)
由以上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高三和高一年级曲线幅度较大,可见他们在人生观上表现波动性较大;初二和高二年级曲线较为平稳,学生人生观波动性较小。分析原因:高一年级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在学习和生活上还有些不适应,本已形成的人生观被种种变化所干扰。而高三年级马上面临高考,而且是考取异国的大学,所以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比如考试成绩的下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情绪,加上在异国生活时间相对较长,偶尔会出现矛盾困惑心理。所以可能人生观偶尔不明确,目标会发生动摇。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表现曲线图(学业行为角度)80百分比6040200AB选项C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2)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A→B高比率区内,高三年级百分比相对较高,依次是高二年级、高一年级、初二年级。在A→B低比率区内,高一年级比率最高。可见高一年级在学习行为表现上差别较大,所以要警惕学习自觉性低的学生对学习自觉性高学生的不好影响。高二年级学生学习行为曲线较为平稳,整体学习氛围较好,应注重鼓励和支持。
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表现曲线图(家庭方面)60百分比40200AB选项C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3)
通过以上曲线我们看到:在A→B高比率区内,初二和高二年级得分所占比重较大,高一和高三年级较低。分析原因与人生观曲线图相似。这里我们要着重强调的是:国际部学生都是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本应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但他们却远离亲人,独自在异国求学,这样“反抗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所以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关注就更为重要。不同学年学生德育行为表现曲线图(生活和实践行为)100百分比500AB选项C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图4)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四条曲线分布比较集中,仔细区分还是能看出,在A→B高比率区内,高三年级百分比相对较高,初二年级百分比较低。分析原因:一是高年级学生在中国的学校生活已经较为习惯,他们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和良好生活习惯 2).访谈法
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们还对国际部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结合学生访谈调查。
2.研究结果及分析
被调查对象分别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朝鲜、美国、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他们个性突出、自我表现意识强,这些远离家乡的小留学生身上呈现出的比中国孩子更复杂更特殊的思想形态、言行举止。
其一:从图1并结合访谈,我们可以知道:中学生存在敌对性倾向问题。青春期的中学生敌对性倾向日益突出,尤其是初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对自己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开始更加在乎自己,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成人感”日益明显,希望由自己独立地判断周围的人和事。他们不希望教师过多地干预,不希望父母过多地包办与代替,他们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当发现父母不理解、不支持和教师存在一些缺点时,就会一概而论、全盘否定,有时还故意做出一些与教师、家长对立的事情,让你头痛、心烦,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希望以此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其二: 从图2中,我们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或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高一学生处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而且大部分留学生为了在中国参加高考,所以到了高中来中国进行学习,因而由于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困惑也比较多, 但多属一般性的适应问题, 程度较轻;如果高一的适应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就可能延续到高二。一般来说, 高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比高一学生更复杂。而高三学生一方面由于直接面临高考的压力, 一方面离开自己的国家多年,思乡情绪加重,综合多方面因素,许多潜伏的心理问题都可能爆发出来, 或不自觉地把高考压力转化成身心健康问题。所以,高三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期, 度多强于高二。
其三:从图3中我们可看出: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本应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但他们却远离亲人,独自在异国求学,这样“反抗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例如,国际部的部分学生,本人并不希望告别原来的老师和朋友来中国学习,而是父母强制他们来到这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家学习语言,这些学生大多表现出了强烈的叛逆情绪,对学习严重抵触,消极对待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扰乱活动的正常进行。
具体表现为:①高一年级: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人际交往敏感、与家长的代沟问题、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对自我的评价不完整等。②高二年级: 学习负担与焦虑问题、“ 早恋”问题、自我形象设计与校规冲突问题、价值观的形成与文化多元性难以调和问题、亲子关系淡漠问题、心理的可塑性、敏感性与教育要求的理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③高三年级: 学习负担“过重”与学习适应不良、理想的期望与现实的能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困惑、思想情绪严重,多种心身疾病(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考试恐惧症等)。
三、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把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利用班主任工作的有利条件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是矫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要形式。掌握中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经济收入、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了解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圈,与哪些人接触较多,与哪些人较要好;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2、把传授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特殊性,或者通过考试、课外辅导、平时谈话等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任课教师应像重视教学成绩一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把学校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要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二要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三要加强教师培训,更新知识及知识结构; 四要配足用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和信箱。
4、把家长的配合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专家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应改变过去只有向家长通报学生学业成绩时才与家庭联系的习惯,加强与广大家长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家长学校与家访等,采用多种形式普及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对孩子成才是多么的重要,共同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5、把专业心理老师的疏导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相结合。每一所中学应该配有一名专职的心理教师,及时地对已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进行会诊、治疗。与此同时,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让中学生知道哪些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心理防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问题应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形态和机能处于一生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同时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智能、性格等各种心理因素均发生一系列质的飞跃,并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往往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十分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开展有效地探索与研究,不断创新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新途径。
第三篇: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育工作的主要策略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育工作的主要策略
柴发 刘锡邦
(甘肃省酒泉第五学, 甘肃 酒泉 735000)
摘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旨在为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较为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以期待对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有所稗益。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心育工作;研究
我校是城镇郊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一所对学生实行全程管理的寄宿制学校,3000多名学生来自城市郊区的六个乡镇。在教育功能上,承担了部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它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人际交往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就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而言,确实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比较突出的如情绪困扰、人际冲突、学校适应不良等,而且呈低龄化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心理素质,是人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它是心理发展水平的总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学生的求知和成才,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只有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在人格特质中,学生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
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是针对传统心理学中的“消极”层面与现状而言的,积极心理学主要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给心理学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以促进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它主要研究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包括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才能与智慧等。建立积极的学校和家庭系统,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高品味校园文化,让学生的心灵色彩和谐舒展
积极倡导有灵魂的教育。文化是学校的魂,我校秉承“呵护每颗心灵,成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立志、博识、崇德、笃行”为校风,以“勤研诚授 爱生育人”为教风,以“读书做人,自强不息”为学风。围绕“一年一课题、一月一主题、一周一话题、一天一故事”的德育模式计划,学生每天轮流讲述一个名人故事,电子屏幕每天一句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校园广播每天课间播放红色经典歌曲,晚自习每天的“五分钟美文经典朗诵”„„无处不在的名言、警句,像哲人、像长者时时刻刻提醒着学生自省和进步。名人雕像、灯箱、廊柱,都以独特的姿态、丰富的内涵,浸润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激情。
学校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鼓励”,特别对于学困生实行“导师制”,每个教师包帮一至两名学生,用耐心、爱心、决心与智慧,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新生军训成果展、“庆国庆,魅力五中”歌咏比赛、“天籁之音”百人合唱团、文艺演唱队、体育特长班、韵律操健美俱乐部、中华经典诵读唱诗班、小作家协会、故事会、美术兴趣小组、外语特长班、数理化奥赛辅导班电脑制作特长班等。
以上活动的开展,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尊与自信,浸润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激情,让特长生的精力集中,才艺尽情展现;为学困生提供宣泄和释放的空间,让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情绪的满足。
三、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是第一要务
(一)寄宿学生是特殊的群体,日常的生活范围主要在校园内,宿舍就是他们的“家”。因此学校生活管理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引导他们的行动方向,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积极进取意识,建立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例如,在寝室内外墙壁上挂名言名句,伟人画像等,让学生了解其内涵,领育人格美,激起崇敬之情。
(二)在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结合审美和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的熏陶,以美诱人,以美感人,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管理目标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的标准。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要根据学生个性加以辅助,使学生在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比如,有少数的同学,晚上在就寝时讲话,自己没有休息好,还影响别人休息。早上赖在床上,生活老师喊都喊不起来,上早自习的时候上厕所,学习时间打瞌睡等等,严重地浪费了时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要积极教育和引导这些同学能够警醒回头,抓紧时间,努力把学习赶上来。
(三)要善于“导行”诱导。在工作中,面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教育,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反复性大,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也需要生活老师的耐心的指导,学生面对的环境是脱离家庭的学校,很多事情要自己动手,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去指导、去规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进入中学时代,青春期开始了,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发育存在差异,有人可能早一点,有人可能晚一点。男孩子发生第一次遗精,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这些青春期发育往往伴随一些问题与烦恼,而出现这些新情况的时候,大多数又恰恰是在学校学习的时间,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对老师同学也难以启齿,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无形中就要承担起做父亲或母亲责任和义务,尤其对女孩子要关爱有加,要亲自告诉她如何面对、如何处理和一些注意事宜,以免带来一些疾病,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
四、充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包括合作与竞争、培养良好的性格、心理的自我调适;自我心理修养,包括认识自己的情感、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生活指导,即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日常饮食、内务整理等的指导。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恐怖症、厌学等;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
(三)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做学校、班级、家庭的主人,引导学生不仅要有符合学校、家庭、社会相应角色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能正确认识、对待环境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优化学习生活环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会求新、创造;掌握主动、友好、协作的交往技能,提高对学校、社会等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他人与社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比较稳定、乐观的情绪,提高生活情趣。
五、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主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每年期学校最少举办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通过心理信箱、家长委员提案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教育。一方面,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好家长会;另一方面,学校要派遣教师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使自己在教育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两者协调,并改进家长对孩子思想观念、教育方式、评价方式。如我校八年级通过召开“家校携手 共助成长”的主题家长联谊会,学生家长通过与班主任、课任老师广泛交流,纷纷表示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要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
(二)班主任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尤为凸显。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班主任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任务。要发挥班主任老师的学生心理卫生的保健医生的作用,班主任老师在学习、生活上都要参与管理,每时每刻都与学生保持着联系,每时每刻都与学生在一起,这样,班主任在班级中接触学生的机会,要比科任老师多得多,条件也更优越。在课堂教学、个别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为心理老师提供有关学生的背景,以利于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心理老师为班主任提供学生心理辅导指导,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使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借助社会力量,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举办校园开放周,邀请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参与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尤其是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六、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是积极性心里健康课的常用方法。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知识化的模式,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一)讨论法是学生集思广益,沟通思想感情,促使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讨论法主要有专题讨论、辩论等形式。如针对“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时,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在与交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原则及文明举止,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异性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同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在班级中交流,使同学们能更清楚地认识了关于青春期的问题。再如在学习“一般违法与犯罪”一节内容时,通过讨论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去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反应也满好。
(二)角色扮演就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或假定情景中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的目的。
如在《秩序与规则》一讲中,辅导老师扮演游客人,同学扮演警察进行了相关环节的演练,同学们积极参与,情绪高昂,通过这样的游戏,大家明白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秩序来自规则的道理。通过这种活动,调动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的积极性,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而且还可以促进班级内思想感情的交流,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这种讨论或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在我们寄宿制学校中还起到了充实学生课外生活的作用。
七、通过名师工作室促进心理辅导课实践
(一)名师工作室主要是根据心理学科特点,通过“心育名师工作室与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为课题,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拓宽展示渠道、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高素质、有培养潜力的学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规范工作室制度,参加各类观摩考察展示活动等,发挥“名师工作室”的集体智慧,加快心理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例如,针对学生青春期知识缺乏的现实,学校结合八年级下册思想 品德课《男生女生之间》的学习内容,安排心理健康(生活指导)老师做了题为《青春期知识教育》讲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心理变化的正常性,并且认识到男、女之间的差别,认识到男女同学交往是很正常的事,但要讲原则,要讲究方式方法。再如,针对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对等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利等,学校安排了《我的学习我做主》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会学习,适应学习室自己的最主要责任,也明掌握了用积极的手段承受挫折,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后,能冷静地分析受挫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分析实现目标的条件,化挫折为动力,化批评为指导。
总之,未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心理健康教育既不可流于形式,成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新学科,又要注意科学性,实事求是,根据学生心理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使学生学习投入、情绪乐观、行为和群、行动自立、性格开朗、人格健全,更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 [M].第3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382-387.(著作)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第2版, 漓江出版社, 2008:58-61.(著作)
[3].陈舒.中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手册 [M].第1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10:59-73.(著作)
[4].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 [M].第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10:112-116.(著作)
[5].邓红 高晓明.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63-66.(期刊文章)
第四篇: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访谈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配合班主任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深入课堂,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
继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方针,以“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标,构建“心理访谈室为主体、班级为主导、优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学习心理。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二)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
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三)自我调适。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
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五)生活和社会环境适应。
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
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根据学校情况针对性开展)
2、专题讲座形式。由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心理访谈
心理访谈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访谈、心理训练活动,它面向少数学生,立足于矫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值班制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立足本校实际,心理咨询室全天对外开放,通过电话、面谈、书信等方式接待来访学生。
1、个别访谈。邀约到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访谈,它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访谈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
2、电话访谈。开通心理访谈热线,利用通话方式给予学生劝慰和指导。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访谈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3、书信访谈。设立“申老师信箱”,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或者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
(三)特色活动
1、在教室一角设立“美丽心灵”专栏,传播趣味心理知识,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同时制作心理报刊,每月一期,利用学校宣传栏,张贴海报及报刊普及心理知识。
2、举行心理手抄报或者黑板报评比、心理漫画大赛、心灵故事征集、心理剧的创作与表演、心理测试、心理趣味拓展、心理电影播放等活动,娱乐学生身心,增强对心理教育的接受度。
3、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4、心理阅览室,在心理咨询室陈列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心理老师沟通交流。
四、具体工作安排
以上是本学期心理访谈室制定的本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疏漏和不合理之处,届时将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领导老师的指导不断完善,使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一切为了孩子,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愈办愈好,更上一个台阶。
第五篇: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曹琰
青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采取多项措施,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积极开展好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是健全全程育人制度。学校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实行全程育人制度,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跟踪、调查,及时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给予心理干预,积极提供全面的帮助,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二是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咨询。由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负责,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专题活动,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聋生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三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采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结合开展“心理游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行为。四是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