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阶段小结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阶段小结
李丽
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 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明确了探究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吸收新知,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均会投入相当多的心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教师也由于小组互动的机会能多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并能以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缩短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距离。
二、了解了探究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具体表现为:
1、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此时老师要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3、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如果确实完成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等。
三、小组成员的组成有了更科学的分配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四名是中等生。这样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1 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但异质分组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低分生由于不能高质量的参与而变的消极,聪明爱炫耀的学生也是消极的,因为他们认为同伴太差而不想总是给同伴解释。如果有时能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不同适当进行一些同质分组,学生的合作效果会更好。比如学习任务较开放,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结论,这时就可采用同质分组,这样更利于发挥积极性,更利于交流。
四、掌握了探究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作一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五、明确了探究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近来,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教室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小组合作还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分工:领导者、记录者、联络者、检查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增进角色的互赖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都是不行的。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而另一些人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六、了解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从评价功能看,主要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活动中;激励功能:通过评价,肯定和鼓励被评价者,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教师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自课题探究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运用合作学习,我将继续边实践边思考。
第二篇:有效课堂教学中后进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有效课堂教学中后进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东郊小学郭静华
有效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然而,有一部分后进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愿意参与,甚至从来都不发言,为了改变这个现象,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学习的权利,做学习的主人,我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切实提高后进生在小组中的地位。
本班共有三十名学生,我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把学生分成了六组,这六组学生优差互补,搭配合理。学生在群体中所占居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学生本身的素质所决定的。优等生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受老师表扬的次数相对比较多,所以他们在班级和小组中总以高人一等自居;后进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在班级和小组中总觉得抬不起头。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初期,没有注意提高后进生在小组中的平等、民主的地位,合作学习的成效就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发现这一情况后,我首先着手在小组中提高后进生的地位。具体做法是评价机制暂时向后进生倾斜(以加星形式加以体现),如在制订了小组统一加星的标准后,还制订了一系列向后进生倾斜的奖励政策,帮助后进生提高在小组中的地位。
(1)课前的奖励。后进生课前预习好的得三颗星,优等生只加一颗星。(2)上课中的奖励。每组中后进生汇报一次合作结果加两颗星,优等生回答同样的问题只能加一颗星。在组间竞争中同质的优、中等生进行比赛所得的加分要比同质的后进生比赛加分略微少一些,这样在学习小组中后进生为小组所做的“贡献”有时比优、中等生还大。(3)作业上的奖励。在听写生字的时候,为帮助后进生确立应有的地位,让每个学习小组中同学之间相互检查。后进生检查优等生的作业;中等生检查中等生的作业。后进生检查到优等生一处错误可以加三颗星,而优等生就得相应扣三颗星;优等生给后进生检查到一处错误加一颗星,后进生就得相应扣除一颗星。其他中等生按照发现一处减两颗星的方法正常加减分。通过一个阶段的相互合作学习,后进生的作业错误明显减少,优等生的作业正确率越来越高,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加分情况悬殊很小。这样后进生在本小组的地位就得到了提高,本组同学因此更加器重他。他合作热情也因此得到了成倍的提高。
二、激发后进生的合作兴趣。
当课堂上存在着一个和谐的氛围时,学生们就会有许多积极的反应,使学生对相互之间的合作更感兴趣,合作的成功率就会明显增强。只有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依托,才能既营造出小组合作中的平等、互助,才有个性发展的学习情境。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呢?必须允许后进生犯错误。“犯错误的自由”对创造一个利于合作学习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对某一方面的见解。即使犯了“错误”也无需感到难为情,更不会受到责备。学生的思维活跃,可以从他们脸上看出安全的证据。他们可以无拘束地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只要后进生敢于合作交流,即使是似乎离题的想法也好,教师都给予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进生的胆怯心理得到了改善,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允许“犯错误的自由”是没有范围的,也就是说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自始至终任一个环节都要给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充分的“出错”的自由。
三、加强合作指导,促进后进生的合作成效。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合作的成效,尤其是后进生的反应慢,接受能力差,如果不进行课前预习,他们对课堂毫无准备,合作讨论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到课堂上疑点比较分散,很细小的问题对他们而言,就变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与优等生的合作能否成功就可想而知了。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抓不准探究重点和难点,所以刚开始时我总是把思考题提供给学生作参考。学习每篇课文之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生字生词会认会写,清楚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指导参与课前预习,大大提高了后进生课堂合作的成效。
课堂上能否进行有效的合作是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考虑到学生所具有的年龄特点和组织能力方面的缺陷,教师必须首先对小组长进行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的指导,使他们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高效地进行合作探讨。(1)有关合作内容的分配指导。要让小组长明白:合作任务分配时做到每人都有事情做,每人都能做得了。(2)合作方法的辅导。课堂合作交流时要让后进生把自已知道的先说,然后让中等生补充,组长总结补充、提高。做到每人都有表现的机会,每人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3)合作评价的指导。要指导小组长对待本小组后进生做到“三多二少”,多鼓励、多关心、多帮助;少怪罪、少冷落。这样合作小组才能共同进步,做出优异成绩。为了激起小组长的热情,我在评价时会给合作的好的小组长单独加分,以表明对他组织能力的赞赏。
有效课堂教学开展一年以来,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后进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磨练,不断的成熟起来。这些进步,只是点滴的,要想让后进生真正的成长起来,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充满信心,付出爱心和恒心,扎扎实实地进一步开展工作。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小结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阶段性小结
单位:石花镇第一中学 时间: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们开展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阶段》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阶段》两个主要内容,现将两阶段进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阶段。
1.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吸收新知,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均会投入相当多的心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教师也由于小组互动的机会能多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并能以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缩短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距离。
2.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具体表现为:
⑴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此时老师要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⑵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如果确实完成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等。
3.小组成员的组成有了更科学的分配。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这样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4.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时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作一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自己设计方法来验证。学生如果独立探究的话,学有困难的就无所适从了,其他同学也很难把性质探究完整。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5.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近来,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教室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小组合作还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分工:领导者、记录者、联络者、检查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增进角色的互赖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⑵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都是不行的。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而另一些人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自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运用合作学习,我们课题小组将继续边实践边思考。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阶段。
1.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我申报“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改革教育同时,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3.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实验研究课中,我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4.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要做到:⑴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⑵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⑷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5.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⑴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学校组织的统考中,尤其是有关创新能力的命题,我班学生答的准确,有创新。
⑵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近段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在繁重地教学任务压力下,懒于思考,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精选)
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这种合作的能力呢?
一、教师首先要培育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机制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研究、讨论、探讨,最终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同时个人受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引导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会失去意义,误时、误事,徒劳无功。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组间成员水平均衡”分组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乱动”起来。究其原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成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因此,在组建3人或3人以上的多人小组时,小组间成员的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他们的研讨速度、探索水平才可能大体保持一致。这样组内异智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即组间异智,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2、给小组成员编号的原则
各小组成员中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各不相同,老师可以按不同的水平,给学生编号,基础强、能力高、成绩好的同学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学习有困难、能力相对较差的编为4号(这些只有老师清楚,学生不须知道)。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学表明:请每一组的某号同学代表你们组发言,请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整理探究的内容,为他的发言做好准备。那些不善思考的学生在小集体力量的支持、帮助下,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原则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指导小组成员分好工就显得十分重要。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这时两人小组比较合适。
三、四个月后,再将班上同学分成3人或4人学习小组,并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以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每次合作时,同学就能各尽其责,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谁在里面“唯我独行” 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一个周或一个月),调换一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与技巧,促进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1、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5、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和创新的活力。
三、教师及时参与,给予点拨与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指导学生的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及时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小组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即使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非常多,能够博采众家之长,汇集集体力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等等,但还是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第五篇:小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小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主题词:课堂教学自主能力
摘 要: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教师到独立自主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上。
叶澜教授在《教育概论》一书中谈到: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便开始了自主性发展的艰难历程:从乳儿期挣脱母亲怀抱迈出双脚的“我自己走”,到婴儿期拒绝母亲喂饭拿起勺子的“我自己吃”,到幼儿期尝试走出家长视线伸出双手的“我自己来”,乃至到童年期跨进学校大门提起笔杆的“我自己写”,无不说明走向独立自主是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教师到独立自主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上。根据这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应体现在以下的“六个给”,“六个让”上。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朝前走
给学生一个空间,就是要给学生一个独立人格的空间,一个独立思维的空间,一个独立展现的空间;就是要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构建大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各种学习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由创造和自主发展。
本人执教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
师:正因为船夫的驾驶技术好,所以很多人都愿意乘坐小艇去做自己的事情。同学们想想,坐小艇的都有什么人?
生:有商人沿河做生意。
生:有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生:有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生:还有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想一想,还可能会有什么人乘坐小艇去做什么事情呢? 生:还会有游客在小艇上观看威尼斯水上的优美风景。
生:还有小学生坐小艇去学校上课。
生:还会有流浪歌手在小艇上唱歌。
„„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不断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她们看到了美丽的威尼斯,热闹的威尼斯,她们乐学善思,逐渐养成独立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条件,就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让学生看到目标就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程度,使学生围绕目标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为此,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
本学期教授《将相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我设计如下内容: 师:如果廉颇的话传到蔺相如那儿,蔺相如不采取回避的做法,他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生:他可以去告诉赵王,让赵王来劝说廉颇。
生:我认为这样不妥,这样只能让廉颇更加讨厌蔺相如,他会认为蔺相如是个爱打小报告的人。
生:蔺相如可以去和廉颇谈一谈,化解两个人的矛盾。
生:我觉得这样做也不合适,毕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认为廉颇这样一个冲动的人不合适用这样的方法。
师:看来蔺相如躲着廉颇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从这里你又觉得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蔺相如是个聪明的人。
生:蔺相如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生: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真正合适的并不多,让学生去思考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争鸣中发现最佳的途径,并让他们在思考、争鸣中发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这不是一件轻松而又能事半功倍的事情吗?
三、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时间,就是多给学生一个朗读、讨论、质疑、操作、课堂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议中明理,疑中发现,做中体验。
《桥》一课有很多环境变化的描写,在授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讨论,用句子对比的方法去理解课文的句子,如: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在充分的小组讨论后,学生发现了前一句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上这些比喻会更具体描绘当时环境的险恶和危急。同时也为后面老村长这个人物的高大形象作了铺垫。
还如学完《草船借箭》一课后,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不已,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课后去读一读《三国演义》,并续写《草船借箭以后》。学生利用课后去查阅资料,去阅读,去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这比老师在课堂上用几十分钟时间说教要来得有效果。
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问题是学生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问题在学习中的作用,既要注意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又要通过学习来促成学生问题生成,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
还是《草船借箭》这一课。
当学生初读完课文,阐述自己对文中人物的印象后,我抛出一个问题:“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神机妙算?”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在充分地阅读和讨论后回答。
生:从“都督委托,当然照办”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生:我从“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这里看出诸葛亮对自己很有信心。
生:我们小组从诸葛亮借箭过程中在船上与鲁肃饮酒这里看出他神机妙算,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判断船受箭的重量。
生:诸葛亮能够知道什么时候有大雾,我觉得他真的非常神机妙算。
„„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就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探究中他们可能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定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新旧知识间的理解上引发一个冲突,让学生在讨论与争辩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在理解教材的空白处设下一个疑点,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闪出创造的光辉。
看过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的课堂实录,正应此言。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
生:“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你不赞成他的观点吗?或者既赞成又不赞成,我们就把它说成“说不清”。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观点通过你的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
生:我非常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大家都知道,晏子是出使楚国的,他靠自己的语言来反驳了楚王的话。他的口才是很好,但他的智慧更重要。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说的话。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晏子的口才就是源于他的智慧,对吗?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我非常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在课文中,晏子和楚王的对话,晏子都是在讽刺楚国。如果你是那国家的人,别人讽刺你,大家都会感到不高兴。这样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我觉得晏子虽然口才非常好,但他这样对别的国家的人说话。虽然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但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生:晏子本来叫晏婴,人们尊敬他才叫晏子。大家想一想,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国人应该尊敬齐国的使者,但楚国的人屡屡侵犯晏子,晏子说的话,表面看起来是有情有理,但都是在讽刺楚王,有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楚王是明着侮辱晏子,而晏子的语言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其实绵里藏针。他并没有明着跟楚王对着干,我认为他这点是非常伟大的。
师:那你的观点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呢?
生:不赞成。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声音?
生:我也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是楚王首先不尊重晏子,从文章可以看出,先是让他钻狗洞,又说他们国家没有人,所以晏子也没有必要尊重楚王。再说,晏子也没有明着针对楚国。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生:我觉得我是说不清,楚王先是侮辱晏子,但是两国应该保持友好的关系,我认为楚王没有必要采用这样的方式,两方都在逞口舌之能。
师:其实呀,这没有正确的观点,只有自己的思考。感谢这位外交官,和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触及到了我们的思维,我想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地去思考,如果依照他的话,逞口舌之能,仅仅停留在他运用语言的方法,夸张、类比、比喻,这些语言的技巧上,难免也有这样语言游戏的感觉,还有同学们所说的那样,面对那样的情况,他就必须这样。这就让我们进一步思考,究竟他的背后还藏着什么力量,才能真正让我们感
觉到这两千五百多年的故事到底为什么到现在还这么脍炙人口,人们说这晏子真正赢得了尊重。我觉得回过头来,透过这些语言的形式,我们再走进晏子说的这些话语,再研究研究晏子的智慧,究竟藏在哪儿?好不好?我们再一起研究研究。(看大屏幕。)注意看,晏子是在怎么说的这句话?
这样精彩的思想碰撞当然会让小辩手们更加主动自觉去思考、去挖掘文本,学习的效率可想而知了。
六、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教学中老师应该多给学生选择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给学生一个权利,至少应体现在三个方面:⑴给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即让学生参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制定。⑵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即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⑶给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权。让学生在学习中评,评中学。
由于单调的作业使学生厌倦做作业,惧怕做作业,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这个学期我的作业设计开始多样化。如《半截蜡烛》一课,我上完后要学生自由选择项目完成课后作业,可以续写剧本、可以写读后感、可以自己编写课本剧。这样的选择性让学生有了拓展自己才能的空间,不同的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作业内容。有了自主权的学生自然就变得主动学习,他们的观察、想象、表达、搜集整理等能力也将得到不断地提高。
“给”学生,“给”出的是信赖;“让”学生,“让”出的是有效的课堂和成功的教育。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