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以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打算(简)
***市建筑工程管理处 2008年以来工作综合材料
一、2008年以来主要工作及成绩
2008年以来,***市建筑业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市建筑业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全市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3.7亿元,实现利税22.1亿元;共创出国家优质工程2个,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个,“泰山杯”工程7个,“***杯”工程8个,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6个,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546个。2008年、2010年连续两次被省建设厅评为“***省建筑业十强县”。2011年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4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创出国家优质工程1个;组织申报“泰山杯”工程3个,“***杯”工程2个,均已通过验收;创出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81个。
现将2008年来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狠抓了建筑市场管理,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一是加强了施工许可管理。根据《建筑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工程报建制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及合同管理制度等,并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 事,严把工程建设报建关、招标投标关、施工许可关,加强了对承发包双方的有效监督。二是加大了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力度。根据“二法三条例”的有关规定,修改并实行了新的招标投标评分办法,建立了专家评委库,加强了对招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和施工企业投标的监督管理。同时,投资60万元对原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了改建,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市建筑工程承发包有市无场的问题。四年来全市共招投标工程972个,建筑面积达到853.2万平方米。三是加强了建筑市场监督检查力度,每年上下半年配合省市主管部门组织两次执法大检查,并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建筑市场进行拉网式不间断大检查。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维护了我市建筑市场秩序。
(二)加大了监督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期盼的热点问题,为把这一问题彻底解决,在质量管理上,我们积极开展了质量创优和创建“施工现场综合管理样板工程”活动,深入开展了治理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活动。另外,还狠抓了全面质量管理和科技进步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积极开展QC攻关。在安全管理上,我们进一步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全面推行安全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度。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每年组织多次各类专项治理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检查,年均检查工地1100多个次,年均查出事故隐患2860多条,年均下达隐患通知单1080多份,并及时组织力量帮助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加强行业管理工作,提高了服务水平。一是加强了对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四年间,按照上级有关资质管理的规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先后新办各类企业26家,晋升资质企业11家,资质增项企业16家,目前共有各类建筑企业115家。二是强化了工程造价管理。规范了工程造价咨询市场,按照省工程造价资质管理办法,结合造价咨询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每年都对我市咨询单位从业人员和市场行为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大力开展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四年来共累计培训1208人次。三是强化了养老保障金统筹。加大了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的收缴和管理,积极利用上级政策,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收缴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覆盖面逐步提高,四年累计收缴9217.32万元,按照规定及时进行了上解、拨付和使用管理。四是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制定了《机关工作首问负责制度》、《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市建筑工程管理处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等12项制度,彻底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推诿扯皮、刁难卡阻现象。五是放宽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做到不该收的费坚决不收,严格执行由财政、物价部门制定的综合费率,凡需行政审批的 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做到一门接待、一次说明、一站批复。六是实行挂牌上岗,亮证执法,对企业和人民群众做到热情周到,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通过以上措施,加强了行业管理,提高了干部职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四)强化措施,加强了建筑人才培训。
四年来,我们按照《建筑法》要求,坚持以岗位培训为主,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教育为辅的方针,加大了人才培训的力度。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0多期,培训各类不同专业技术人员18300多人。还认真开展了岗位技能鉴定工作和十二大员培训工作,共鉴定各类岗位人员11650人,培训十二大员6682人。
(五)健全长效机制,实行了清欠维稳工作联动。积极推行了建筑劳务分包、合同用工、工资按月发放、工资支付监控等制度;落实了总承包企业负责制,加强了对重点工程、个别企业、特殊人群的重点监控和对传统节假日的应急措施落实;实行了清欠联动工作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部门联动落实清欠制度的通知》,修订完善了《***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市建筑劳务用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实施办法》和《建工处维稳应急预案》等文件。工作中始终坚持“有诉必接,接诉即查,有查必果”,四年间累计接待处理农民工欠薪上访案件863起,涉及民工 9950人,金额6858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二、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1年,***市建筑工程管理处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明确目标,创先争优,把加快建筑行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行业发展结构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市建筑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截止11月份,***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4亿元,施工面积148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55万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26亿元,利税8亿元。我市外出施工企业实现新突破,省内东营、青岛、济南等市建筑市场份额不断加大;省外,已开拓了河南、河北、广东等13个省市建筑市场,预计完成外出施工产值30亿元左右。一年来,重点抓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法定建设程序,大力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新制定实施了《外地进寿建筑企业备案管理办法》、《关于实行外地进寿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理押证管理制度的通知》、《***市建筑施工企业不良行为记录标准》等,加强了对外地进寿企业和劳务队伍的管理,劳务用工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开展了全市建筑市场综合大检查,全年累计检 5 查工程项目1576个次,下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和各类隐患通知书725份,提出整改意见3408条。积极扶持企业转型升级,为金顶防水、金隆防水、昆仑混凝土、新建消防等6家建筑企业申报办理从业资质;3家建筑企业由三级晋升为二级;申报增项企业5家。加强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和有形市场的建设,完成了建设领域中介机构登记工作,共登记招标代理机构11家,其中本地企业4家外地入寿企业7家,使我市建筑市场进一步得到规范。
二是扎实开展质量创优活动,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树立“质量第一、品牌兴业”的观念,在提高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上下功夫,加大检查监督和工程创优力度。全年创出国优工程1个,泰山杯工程3个,***杯工程2个;省级工法5项;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4个;获***市QC成果一等奖3个、三等奖4个;获省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获2011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一项;创出***市质量诚信用户满意示范工程35个;创建在建精品工程51个,施工现场综合管理样板工程21个。工程创优列***市第一。
三是狠抓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平稳运行。按照转结构调方式的要求,改变工作思路,制定了开工前检查制度。即在工程开工前对消防设施、临时设施、出入口硬化等进行重点检查,从一开始就要求企业规范施工。深入开展了春季、冬季、雨季等安全专项大检查,截止目前共检查工地1388个次,建筑面积1274万平方米,已下发隐患通知单678份,指出安全隐患8105条,停工通知单35份,收到整改报告355份,各项目部整改完毕的隐患7726条项,有效地遏制了重大事故的发生。我市截止11月份已创出省级安全文明工地单体7个,省级安全文明小区2个(单体工程13个),创出***市级安全文明工地61个,数量位居***市首位。以上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是强化了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的收缴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不断加大覆盖面,截止11月份收缴劳保金3521.62万元,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全年收缴任务。其1-3季度中已上解1056.49万元,已办理拨付1548.30万元,困难企业补贴380万元,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养老统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积极开展了建设人才培训工作。全年举办培训班39个,培训各类建筑业岗位技术人员4277人,其中关键岗位人员2116人,职业技能人员2061人,建筑业技师100人。另外组织参加了三次建筑业企业持证上岗情况大检查,根据统计,目前我市建筑业企业共有关键岗位证书5957本,技术工人职员技能证书20578本。大大提升了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六是加强了工程定额管理和专业人员年审工作。与有关执法部门共同对我市建设领域中介机构进行了全面检查一次。圆满完成了我市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培训及造价员资格年审工作,我市共有292名造价专业人员参加并顺利通过年审考核。
七是加大了清欠维稳工作力度。实行了清欠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了对传统节假日的应急措施落实。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有诉必接,接诉即查,有查必果”,截止目前共接待处理农民工欠薪上访案件近180起、处理市长公开电话202起,涉及民工3420人,金额3170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八是坚持创先争优,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各项学习活动有效推进。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三是行政审批全面提速。截止11月份建工处窗口工作人员共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348项,办理建设工程报建证215项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备案证287项,办理46家各类外地入寿企业办理了施工备案手续,办理建筑施工合同备案等其他各类审批事项372项。对我市城南片区、教育片区等重点项目片内的102个建设项目开展了上门服务,投资项目施工许可、施工面积投资总额、审批量等各类指标均列***市各县市区第一 名。四是积极参与重点工程和“包千村、联万户”工作,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三、关于2012年及今后5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及目标 2012年及今后的5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重点,以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行业发展指导,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奋斗目标是:全市全行业2012年力争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上述指标以后5年每年增幅达到20%以上;2012年争创国家优质工程1个,“泰山杯”工程2个,“***杯”工程2个。杜绝三级以上工程建设重大安全事故,职工万人因公死亡率控制在0.5以内;完成对外开发产值35亿元。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支持大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有条件的大型建筑企业向开发与建造、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方向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从单一业务领域向多业务领域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2、促进中小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通过完 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各方主体市场行为,拓宽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通过给予中小建筑企业相应扶持政策,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促进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建筑劳务企业。
(二)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通过开展战略联盟、战略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参股等方式,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形成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工法的技术储备,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进建筑业技术更新与创新。
(三)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1、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层级的监督检查,确保建筑施工安全。
2、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全面推行质量安全巡查制度,逐步建立以质量安全巡查为主要手段、以行政执法为基本特征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要着眼于构建和谐建筑业和产业平安稳定,努力提高全市建筑施工安全防范能力,降低安全责任事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良精品工程,切实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继续坚持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坚持检查与处罚相结合。
(四)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1、强化执法检查力度。继续深入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方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实行联动工作机制,建设有关部门(建工处、房管中心、质监站、执法办、审批办等)、建筑管理各职能科室要密切配合、联合把关,搞好执法联动,形成执法合力。同时,要积极争取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支持配合,增强执法效力。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从经济、业绩、投标、资质、资格等方面全面查处,变重查轻罚为查罚并重,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完善建筑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2、加大市场动态监管。建立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不满足资质标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和个人,依法及时实施处罚,直至清出建筑市场。
(五)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加强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增强其执行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的自觉性,发挥其在控制质量安全、规范市场行为中的独立性及中坚作用。加强注册执业人员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执业人员素质和执业水平。
2、加强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发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明确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位要 求,加大培训力度,先培训后上岗,提升专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六)加快“走出去”步伐
引导企业选择优势领域、重点区域,大力开拓对外承包工程市场,按照“巩固市内,拓展市外,突破境外”的原则,扩大市外、省外和国外的市场份额。
2011年12月4日
第二篇: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
五年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五年来,我镇的纪检监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如:个别领导干部对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个别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薄弱,密切联系群众不够,自我监督和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不高;个别村民主决策、村务公开意识不强,公开的事项不及时、不准确,造成部分群众的误解;对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经验不足,教育方式滞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
今后五年,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我镇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开展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的,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工作。学习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党委“两个条例”,采取组织学习、集中培训、媒体宣传等形式,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学条规、知条规、用条规,剖析典型案例,树立先进典型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强纪律观念,自觉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切实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严格遵守“八项要求”,努力实现“为政要廉,办事要公,作风要实”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从改变干部作风入手,制定措施,严格规范工作行为。深化“三公开”工作,做到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和程序;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都要实行办事公开;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干部下方制度,进一步融洽干群联系。
三、坚决督察督办,进一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狠刹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作”、“政绩工程”,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1、坚决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
2、认真开展商业贿赂查处工作。
3、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不准在规定之外进行任何形式的摊牌和收费。建立预防和查处涉农负担案(事)件的有效机制。对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和刁难群众等问题进行认真政治。加强部门和性行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纠建并举,寓纪于建,不断完善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措施。
四、强化行政监察,进一步扎实推进依法高效行政。
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国债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建设用地管理等加强执法监察、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规,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动用权力、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围绕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管理、加强效能监督、解决效率低下,办事推诿等问题。
五、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我们党同腐败现象的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验证政治斗争。江泽民同志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党和郭嘉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胡锦涛同志要我们深刻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出发,顺应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
着正确的航向前进。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江泽民同志、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教育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积极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做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表率。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纪委、监察局的具体指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用于开拓,锐意进去,为我镇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十届县委以来的司法行政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
十届县委以来的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及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
新田县司法局(二〇一一年五月)一、十届县委以来的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责,全面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安排布置的总体任务,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以依法治县为目标,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不断推进全民普法新进程。
2006年以来,我局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围绕机关、学校、企业、单位、新农村建设等,以宪法和基本法律为主要内容,在全县民众中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普法形式上,以现代传媒扩大普法教育覆盖面,在县电视台开辟了“以案说法”、“天天说法”等栏目,制作了“五五普法”宣传教育专题片,在全县各乡、镇(社区)设置了普法专栏,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局面。普法平台上,我们在全县372个行政村创设了“法制学校”,在50多家企业设置了“法制阅览室”,在县城和19个乡镇中小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使普法工作 在全县每个角落顺利开展。在普法措施上,以巩固和发展“六个一”工程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成员单位的作用,在全县广泛开展了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并为群众提供各种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
五年间,全县200余名法律工作者深入城乡解答法律咨询100000多人次,举办普法讲座60余场次,听课80000余人,累计展出法律宣传板8000余块,发放宣传材料260000余份。通过法制宣传,“依法治县”进程不断加快,当前我县共有184个行政村达到了“法治民主村”创建要求,其中获得全国“法治民主示范村”1个,获得省级“法治民主示范村(社区)”4个,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2010年5月,我县顺利通过“五五”普法验收。
(二)以创建“平安新田”为重心,规范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十届县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局着眼司法行政发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展开。至2011年4月已累计投入200余万元,为全县14个司法所新建了办公房、购置了警用摩托车、办公桌椅、电脑、相机、文件柜等。全面规范了司法所的簿册档案,全部实现统一标签、统一封皮、统一目录、统一填写规范和统一管理,并根据各所人员分工、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和纪律规定等内容,统一制作了司法所工作流程板。加强了业务指导,坚持建设、管理、工作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考核激励机制和反馈、回访机制,实行各项职能项目化,把考核工作作为司法所管理的中心环节,有力推动司法所基层基础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2009年、2010年,冷水井、新圩、莲花司法所分别获得全省“规范化建设示范所”称号。
十届县委期间,基层司法行政坚持“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工作方针,先后开展了“司法行政大动员,化解矛盾促和谐”、“矛盾纠纷攻坚”等活动,从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入手,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经统计,五年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民间纠纷417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较好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实现了电脑化管理。帮教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2010年全县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243人,全部获得帮教。十届县委期间,县司法局积极建设安置帮教基地,并主动联系民政、社保等有关部门(方达公司),共安置了233名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就业,通过民政部门为79名刑释解人员落实了低保政策,安置率达96%,重新犯罪率为“0”。
(三)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发挥服务助推作用,全面开拓和规范法律服务。——律师事业持续发展。十届县委期间,我县律师管理工作日渐规范,广大律师坚持深入城乡,不断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服务民生,服务依法行政,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2006年至2010年,全县律师所共提供法律咨询30000余人次,代理诉讼业务1500余件,代理非诉讼业务200余件,调处纠纷400余件,为群众和当事人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律师积极参与信访接待,协助政府依法处理好各类矛盾,为上访群众提供法律依据、解决法律难题。五年来,律师为县委、县政府及组成部门办理法律咨询132件,处理政府信访事件320余件,处理案件44件。
——法律援助强力兴起。从白手起家到飞速发展,自2006年来,我局法律援助工作迈入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被县委、县政府纳入全县发展总体规化,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2006年被省司法厅评为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国家司法部评为法律援助工作先进单位。十届县委期间,全县各行政村全部设立联系点,实现法援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广大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申请法律援助。五年来,县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来人来访13000余人次,免费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20000余人次,免费为困难群众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27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2010年,法律援助工作被列为省、市“为 民办实事”项目,我县法援中心围绕援助数量和质量,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当年办理律援助案件146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既定任务20%。
——公证工作不断完善。从规范收费、办证程序,办证质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入手,不断强化公证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委托、赠与、房地产买卖等民事公证。十届县委期间,公证机关参加县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公证法律服务20余次,办理各类公证700余件,公证质量进一步提高,并在化解矛盾纠纷、房屋拆迁等工作中全力投入,充分发挥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公证质量优胜单位”称号。
——基层法律服务市场深入开展。进行了基层法律服务领域的教育整顿活动,注重职业道德培育,严明纪律,增强诚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4个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上级的要求基本达到了“四定”“十个统一”的标准。十届县委期间,办理各类法律事务1000余件,代理诉讼事务300余件,代理非诉讼事务8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5700余人(次)。为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厂矿、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担任常年法律顾问50余家,为国家、集体和公民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550余万元。
——法规工作管理日益提升。2010年初,设立了“法规 股”,填补了我局成立30年来法规工作无专门工作机构的空白。进一步加强了法规执法管理,每年组织司法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考核,并对司法鉴定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监督检查。十届县委期间,我县司法鉴定机构共办理司法鉴定600余件,为群众和有关部门提供了有效法律依据,无一例错误鉴定发生。
(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提高机关效能,树立司法行政队伍服务新形象。
十届县委期间,我局结合在全县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执法执纪的能力。一是严格坚持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注重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以岗位、职责、业绩为重点,深化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工作,完善考评的办法和程序,保证绩效考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司法行政队伍专业知识、法律应用、管理技能、规范执法等方面的培训。三是以服务效率、敬业精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职业道德风范等内容为重点,加强机关和谐文化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知司法、想司法、爱司法、强司法”的浓厚氛围。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打算
今后五年,全县的司法行政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全县大局,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平正义,为推进“法治新田”、“平安新田”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
认真开展“六五”普法,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工作,确保在重点层面的宣传教育上有所突破。大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基层依法治理和依法治村创建工作,推进全县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丰富传统宣传手段,创新法制宣传形式,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围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做好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工作。
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精细化管理和考核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企(事)业、行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继续全力配合支持“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工作,拓宽调解格局,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解决好 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问题,深化人文帮教举措,对有困难的归正人员实行帮教管理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提高帮教工作实效。
(三)围绕促进民生问题解决,大力加强律师、公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
认真贯彻《律师法》,进一步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律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主动关注研究社情及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出参谋助手作用。
继续深化公证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公证法》,加强公证窗口建设,提高公证服务质量,保持公证工作领先发展。
提高全县法律援助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数量和质量并举,管理和服务并行,发展和规范并重。进一步完善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建全各项制度和工作纪律。要重点加大对各类特殊群体的法制宣传,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抓好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强化管理,规范服务,深入挖掘基层法律服务所在疏导社会矛盾、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
继续抓好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干警保持清醒的政治 头脑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切实提高干警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的贯彻落实,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以构建惩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司法行政队伍。
第四篇:2007年以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二○○七年以来
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
2007年—2011年,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公管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平台功效为着力点,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平台功能,切实强化市场监管和内部管理,确保了各项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和招投标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绍兴地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节约政府投资成本、提高政府投资绩效,优化各类公共资源的市场配置,以及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促进干部廉洁从政都发挥着重要而积极作用。一、五年来平台工作基本情况
五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始终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开创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新局面。
1、建立健全平台体制机制。2007年以来,平台配合绍兴市纪委开发建设了‚公共资源交易网络监控系统‛,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已实现了招投标全程网上监控。下一步政府采 1 购也将纳入监控系统;二是积极探索政府采购管理新机制。2009年,我市被列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政府采购体制创新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市公管办与市财政职责清晰、相互制衡的政府采购管理与运作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全市区域市场建设。2003年底,绍兴下属的五个县(市)也相继建立了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直以来,市公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都十分重视与各县(市)本级的交流沟通,建立起了业务指导和定期联系工作机制,充分实现了市县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同时积极开展全市专家库联网工作,已初步实现了异地抽取。目前,绍兴县、诸暨、嵊州、新昌等县(市)共有80余个项目通过这一系统异地进行专家抽取。
2、拓展公共资源交易范围。在建设项目方面,不仅包括全市重点工程、房屋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同时还把建设项目代建单位招标、国有小额投资工程发包、行政事业单位委托中介服务招标等都纳入了平台;在政府采购方面,我们实行了以协议供货制度为主的改革创新,协议供货的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涵盖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和空调设备,以及公务车辆定点加油、维修等四大类物品及服务,同时从2006年起,率先在我省实行了省市协议采购区域联动;在产权交易方面,我们将金融机构抵贷资产、纪委罚没资产、户外广告使用权、机关房产的租赁权、汽车吉祥号牌、排污权、各类公益公共设施的经营权、经济适用房安置余房等纳入了平台统一公开交易。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一是不断健全制度建设。近年来,我市先后以市长令的形式制订出台了建设工程、土地使用权交易、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管理办法,并制定了配套的交易实施细则,形成了四大类交易全市统一的交易制度。在此基础上,先后出台了招投标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市场准入、评标专家管理、政府采购供应商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同时,在操作层面,建立了严密的交易操作规程,大力推行了流程标准化工作。二是强化交易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招标文件联合审查制度,加强对资格预审未通过或通过对象审定情况的抽查;强化开标、评标现场监管;积极开展标后回访监督,加强对合同履行阶段的监督,强化招投标工作实效。三是积极探索加强市场监管的新方式。如与市检察院在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监管功能的意见》,形成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与招投标市场准入互动的工作机制;完善了招投标投诉处理机制,制定出台了《绍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投诉管理办法》(绍政办发[2010]2号),进一步增强了投诉处理的主动权;采取取消投标前抽签入围、对工程建设投标单位会员资格实行集中办理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我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秩序,加大了对招投标过程中拆借企业 资质、串标、围标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遏制力度。四是完善评标专家管理。经过五年多来的不断探索实践、改进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市本级平台专家库,分 18个分专业共800余名专家。同时,全市统一专家库建设于2009年初步完成,并已实现了基本的抽取与查询功能。2011年,市本级评审专家信息管理系统再一次优化升级,专家入库网上申请系统、评标区门禁刷卡系、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综合考核评价系统已全部顺利投入运行,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4、创新交易规则,有效防止串标围标。一是规范招标项目资质和业绩条件设置。对招投标资质条件设置,不允许提出不合理的业绩条件要求,以防止投标人因过少缺乏竞争而引发串标围标。对于因工程特殊需要而必须设置的一些附加条件的招标项目,规定资格预审通过的投标人不得少于10家,否则降低条件要求,重新发布公告和组织报名。同时,规定符合报名资格的企业可全部参与投标,并于开标前再随机抽取10家参加评标,彻底改变过去在报名通过的投标人中随机抽取10家、由这10家投标人制作投标文件参加投标的做法,从而使一般项目都有数十家企业参与投标,遏制了预先抽取10家企业间的串标围标问题的发生。二是增加商务标评审的随机性。采用造价下浮率法的大部分建设项目的商务标评标,由业主代表抽签和投标人代表抽签的下浮率平均数作为基准报价,使投标企业事先难以控制评标价格。采用基准价法的部分建设项目商务标评标,采用了设置投标基准价随机系数的方法。即在93%至103%的区间范围内随机确定修正系数,然后按照这一系数对投标报价的平均价格进行修正,再计算产生投标基准价,并按此基准价进行评标。这种设置随机系数的方法,使投标企业无法控制评标价格,大大遏制了一些投标人通过串标围标,控制评标价格并谋取中标的行为。三是实行投标会员集中办理。从2010年12月开始,运用该办法对各类招投标企业进行投标会员办理工作。会员管理办法明确市外企业在该市的办公经营场所条件、企业资质、项目负责人的工程业绩等要求,而且在办理会员时,必须是法人代表亲自到场,从而限制一些皮包企业进入,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拆借资质行为的发生。重新登记后,去掉了不符合进场资格的企业28家。四是投标保证金通过企业基本账户缴退。根据省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精神,采取了投标保证金统一通过投标企业基本账户缴退的办法。即投标保证金必须通过投标人的基本账户以银行转账方式缴纳或退还。同时项目业主支付的工程款也只能拨付至中标人的基本账户。这一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拆借企业资质的行为。
5、提升平台服务水平与规范化程度。一是实施‚流程标准化‛管理。中心从06年开始实施了流程标准化工作,对交易的每个工作环节、办结时限、协配机制、监督制约等方面逐个逐条地进行优化完善,目前中心建设项目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都已形成了文本化标准化流程,并随着工作的调整及时进行修订。二是不断提升‚交易信息化‛水平。主要是开展了数字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顺利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业务操作的数字化流转。同时,启用了产权电子竞价系统,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辅助评标系统(市政工程中)。三是不断创新完善业务工作方式。如在建设项目交易中,对重点招投标项目实行提前介入服务,积极推行资格后审等;在政府采购中,我们倡议并率先在我省实行了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省市区域联动机制,实行政府采购要素公示制,积极推行竞争性谈判方式,合理提高了集中采购限额标准(单件采购金额2万元以下或批量5万元以下,采购人又比较急需的项目,可由采购单位自行组织采购);在产权交易中,实施了会员综合考评制度,并在评标内容上增加了技术标,使评标规则更加科学合理。
二、近年来平台工作特点与成效
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改革实践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2005年7月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到绍兴视察,并作了‚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重要指示。2009年11月12日,浙江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任泽民来绍兴考察公共资源 交易监督管理情况,对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10月23日,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到平台考察,对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以及平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2007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长篇通讯《绍兴: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充分肯定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五年来,平台还荣获了多项荣誉称号,如:‚市级创建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浙江省二级档案达标单位‛、‚省优秀招标文件制作单位‛、‚市直机关第四届运动会道德风范奖‛、‚开展‘结对共建 结对帮扶’活动先进单位‛、‚2007电子政府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全省优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市工作创新先进单位‛、‚全市工作效率先进单位‛、‚绍兴市级文明单位‛、‚全市服务质量先进单位‛、‚2009市级节能先进机关事业单位‛等。
1、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7年至2011年11月底,市本级平台共完成四类交易33790项(笔、宗),合计成交金额730.51亿元。其中,建设工程项目314.53亿元,政府采购13.42亿元,产权交易61.99亿元,土地交易340.57亿元,四类交易累计增效节资达132.88亿元。
2、进一步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建立与发展,使行政权力最大限度地退出市场,政府不 主导、不干预、不替代市场,实现了对市场交易的有效监管,规范了市场秩序,为建立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打下了基础,初步实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同时,也更好地规范了公共权力运作,减少了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的可能性,有效地遏制了工程招标、大宗物资采购、国有(集体)产权转让、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违纪违规案件的发生。
3、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随着绍兴市所辖五县(市)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配套建立,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现了全面开放,在吸引众多的市场主体入市参与交易竞争、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投资者,促进了绍兴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增强了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
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一、目标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以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基本目标,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始终围绕‚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基本思路,立足实际、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巩固、深化、完善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努力把交易平台建设成为我市体制创新的窗口、服务发展的窗口、政府转变职能的窗口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窗口。
二、主要任务
1、形成并完善具有绍兴特色的,运作顺畅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
2、形成并完善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地区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交易范围与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
3、形成并完善较为完备的交易规则体系,公共资源交 易活动更加公开透明,交易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4、形成并完善较为有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反腐倡廉机制与惩防体系。
三、工作举措
围绕上述目标思想、主要任务以及工作举措,市公管办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自身工作职能,认真做好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指导、管理、监督与协调工作,努力推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二个重点,抓住四个着力点。
(一)‚围绕一条主线‛
始终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线。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经为市场优化配置各类公共资源机制作用的发挥构建了有效的平台,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服务绍兴经济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我们的各项主要工作任务都应当牢牢把握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线,紧密围绕我市建设‚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这个战略发展目标,把各项工作放到整个地方经济发展这个大局中深刻认识,统筹考虑,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二)‚突出两个重点‛
突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体制完善重点和制度建设 重点。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对完善市场体系、降低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着积极深远的作用,而要发挥上述作用,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制度建设是关键。
1、进一步推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体制完善。着重围绕‚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基本思路,在近几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明确、细化市公管办、各行政职能监管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职能分工,完善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与管理方面的体制机制,使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职能分工更为清晰,监督管理更为有力,具体操作更为规范高效。
2、进一步推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建设。(1)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严格规范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绍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确保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绩效,进一步完善我市工程建设项目评标办法、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及建立评标专家信用档案,建立评标专家考核实施办法;认真落实《浙江省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暂行办法》,构建我市招投标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招投标市场准入;协同有关行政部门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 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制定投标企业、中介代理机构的信用考核办法,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不断完善招投标市场监控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资质挂靠、串标围标、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遏制力度;进一步健全工程建设交易规则、场内监督制度以及内部工作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协同有关行政部门加强标后管理监督,制定相关制度。
(2)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完善绍兴市区政府采购工作的意见》,协同有关行政部门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制度,进一步拓展采购范围和规模,继续扩大各县(市)分享市本级‚省市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区域联动‛的采购成果;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在建立供应商库和评标专家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网上申报系统的开发建设,完善会员库和协议商品的数据库;协同有关行政部门开展政府采购执法检查,加强标后管理监督,制定相关制度。
(3)规范和完善产权交易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绍兴市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国有、集体产权交易通过招标、竞价等形式实行公开转让,切实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进一步修订完善《产权交易竞价活动规则》、《会员管理办法》等综合规范性交易制度,扩大电子竞价系统的应用范围,及时制定排污权交易、金融资产等新型公共资源 交易的规则制度。
(三)抓住四个着力点
抓住完善交易程序、提升服务功能、倡导公平竞争、构建长效机制四个着力点。
(1)健全的交易规则是保证市场有序、规范、高效运作的前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以继续完善各类交易规则和程序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各类交易活动的资格预审制度、信息发布制度、评标专家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评标办法等,根据我市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四大类交易操作流程,不断扩展电子评标的应用范围,并积极探索网上报名及远程投标、远程评标。
(2)提升服务功能是努力打造政府形象新窗口的保证,要不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质量,整合各部门的招投标信息资源,扩大信息覆盖范围,推进数字化服务功能,完善网络设施,健全网络服务,并为招标人、投标人和市场中介机构,提供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招标文件编制、评标办法制定、产品信息、企业信息、价格信息等各类服务。继续拓展平台服务领域,吸引更多的自然性资源、资产性资源、公共性资源、服务性资源进入统一平台交易。同时在继续推行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的同时,切实加强效能建设,积极开展‚创 13 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平台内部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切实采取措施为招投标各方提供优质服务。
(3)积极倡导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是优化我市发展‚软环境‛的基础,大力推行标准招标文件和资格预审文件制度,杜绝招标人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的行为,努力消除地区行业壁垒,循序推进交易规则的统一,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促进本地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严格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示制度。逐步建立并实施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强化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建立案件线索移交和查处协作机制,会同相关监管职能部门,及时妥善处理投诉举报,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招标代理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二○一一年十二月
第五篇:青州市王坟镇2007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青州市王坟镇
2007年以来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2007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王坟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生态文明、现代农业等重点工作,围绕“一个中心、两大区域”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生态家园、旅游胜地”,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获得了全国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文明镇、潍坊市十佳魅力城镇等荣誉称号。
一、2007年以来的工作总结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以繁荣镇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工业重要地位,整合提升果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植壮大生态旅游业,全镇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工业销售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
1、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
突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地位,制订了招商引资综合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办法,实现招商引资额22.5亿元。规划建设1270亩的果品加工项目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造中小企业发展平台。突出抓好果品加工产业的整合提升,组建了果品加工业商会,积极为企业提供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务,引导和鼓励各企业增加投入、扩张产能,通过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带动果品加工业的规模提升。加快技术革新,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6家,全镇果品加工业发展迅速,被誉为“中国山楂制品第一镇”。
2、发挥优势,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实行示范基地、龙头项目、有机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四轮驱动”,推动传统农业改造升级。成立王坟镇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5个大型有机农业示范园,推广有机种植2.5万亩,改变农民的传统理念和生产习惯,形成了“村村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有机产品涵盖蔬菜、果品、小杂粮、畜牧等多个领域,“仰天山”蔬菜、“燕子村”香椿等24个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4个,专业合作社联社1个,5个合作社被评为县级示范社,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8家,流转土地8500亩,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坚持多元化发展,着力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在省道博临路两侧,规划建设了总面积4200亩的盆景苗木产业园区,入驻经营业户325家,年创产值3500万元以上。以西股流域为中心,建成了4处香椿种植基地,发展有机香椿8200亩,被授予“山东香椿第一镇”称号。扶持发展蜜蜂养殖产业,蜂群存养量达1万多群,年创产值15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用地面积1200亩的大型根雕市场,从事根雕加工的农户达到380户,户均年收入8万元以上。
3、大项目带动,生态旅游开发扎实推进
努力打造“生态家园、旅游胜地”品牌,按照“统一规划、整 体开发、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的思路,全面建设生态旅游型特色小城镇,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在镇区东部重点打造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园区,引进实施了投资6.6亿元的九龙峪、5亿元的清风寨等生态旅游大项目。全面打响“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建成“农家乐”52处,将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提升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推行封山禁牧,依法全部关停石灰土窑,成立了120人的专职护林队伍,对全镇14万亩公益林进行全天候看护,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及时消除火情。采取专业队伍造林和群众造林相结合的方式,植树造林7.2万亩,山区绿化水平全面提高。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行城镇精细化管理,建设了60个垃圾集中收集池,建设完成青州市第一家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规范运行“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处理模式。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执法行动,加强对7处集贸市场的管理,镇容镇貌明显改观。
(三)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校舍改造总面积1.1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达到2500万元,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彻底改善了山区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抓好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建成兰家、侯王两处集中区。持续开展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制定了以“种树、修路、搞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山区开发治理总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以基 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坚持“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完成苏峪、双镇、石张、围子山等10多个小流域专项治理,实现了路、水、电“三上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加强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村级农家书屋建设,建成文体休闲广场一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全面推行“以孝治村”,广泛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成功举办两届孝文化艺术节和“以孝治村”研讨会,使孝文化进一步弘扬光大。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抓好计生管理重点村的整改提高,严格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完善村级计生管理队伍,提高了村级自管、自控能力。积极推行以“银龄安康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统筹做好贫困大学生救助、“五保户”集中供养等各项工作。认真抓好“新农合”、“新农保”及民政优抚各项工作,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平安和谐创建扎实进行
把社会平安稳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努力构筑“大综治、大维稳”工作格局,规范化建设综治维稳中心,率先实现司法所与法律服务所“二所合一”。深入实施“三联工程”,实现了包村联户无缝隙、全覆盖,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抓好信访工作,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公开接访日制度,科学处置初信初访,定期进行矛盾纠纷拉网式排查,全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坚决杜绝重大恶性事故,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健全了网格化监管体系,以规模以上企业、彩印厂、液化气站、加油站等为重点,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全镇平安稳定。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
王坟镇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11153”工作部署,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一个中心、两大区域”为发展框架,突出生态引领和项目支撑,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整合提升果品加工业
按照市委、市政府“抓小引大”的工业发展方针,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果品加工项目区为依托,加快企业规模扩张,做大做强果品加工这一主导产业。一是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包靠责任制,实行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二是努力建设果品加工项目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好项目落户,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三是整体提升果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以14家企业为依托,积极组建投资1.2亿元的“红旗山楂制品集团”,促进整体规模膨胀,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路子,实现从果品加工大镇到果品加工强镇的转变。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实行示范基地、龙头项目、有机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四项带动”,深入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力争建成8个有机农业示范园,面积扩大到3.2万亩。争取中晨有机农业、万亩杜仲基地、百纳城葡萄农业园等新上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扩大“仰天农庄”等现有5个示范园的发展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探索更为灵活有效的销售模式,提高 有机农产品知名度。坚持多元化全面发展,促进现代畜牧业和特色种养业迅速发展。
(三)抓好生态保护和生态培育
按照“看住山、多栽树”的工作思路,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一是大搞植树造林。采取专业队伍造林和群众植树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植树造林和荒山绿化进度。努力提升盆景苗木基地,实现入驻业户、经营收入、基地规模等都有新提高,打造新型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二是继续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全面禁止开山采石,推行封山禁牧,强化生态公益林管护,抓好护林防火,严格杜绝一切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保证垃圾压缩中转站正常使用,发挥其应有作用。进一步完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大责任落实力度,强化监管,继续深入开展环境执法行动,严查严纠破坏环境卫生行为,提升镇容镇貌。
(四)稳步推进生态旅游开发
按照“一个中心、两大区域”的发展格局,继续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九龙峪、清风寨、百纳城酒庄、笔架山、黄巢洞等景区为框架,重点在镇区东部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全镇大旅游格局,全面提升旅游开发水平。同时,深入挖掘潜在的资源优势,通过广泛的招商引资,稳步推进生态旅游开发。
(五)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根据总体规划,调动村、群众、企业、在外人员的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加快连村路建设步伐,方便群众出行。二是加快迁 村并点步伐,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在兰家、侯王集中居住区一期工程完工的基础上,再开工建设几个集中居住点,促进村庄布局优化和人口集中,加快小城镇规模化建设。三是实施社会化集中供水工程,通过整合联网、延伸管网等形式,努力提高集中供水覆盖率。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实施堤防加固、河道疏浚清污、田间灌排系统完善配套、河水调蓄等工程,改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四是以孝文化建设为重点,扩大“以孝治村”覆盖面,建设独具特色的孝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以家庭和谐促进村庄和谐、全镇和谐,打造独具特色的城镇名片。
(六)切实抓好平安稳定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三联工程。创新实施三联工程“一互通、两促进、三关注、四评估”的“1234”工作法,实现包村联户无缝隙、全覆盖,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全面加强社会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综治维稳体系,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努力抓好信访工作,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公开接访日制度,科学处置初信初访,提高调处水平。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抓好护林防火和防汛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镇和谐稳定。
2011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