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立足情境教学,让数学课堂展示智慧的光芒

时间:2019-05-12 11:4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立足情境教学,让数学课堂展示智慧的光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立足情境教学,让数学课堂展示智慧的光芒》。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立足情境教学,让数学课堂展示智慧的光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立足情境教学,让数学课堂展示智慧的光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以学习的实效而言,儿童是在与周围情境的互动中逐渐建构起知识的。在影响学生主动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学情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本身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数学教育就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考试考知识,这是天经地义的常识。尽管我们在理论上谈“创新”与“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人们看重的仍然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因为这关系到考试卷上的100分。一提到数学教育,人们关注的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学业成绩如何,至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价值、地位都被无情地忽略了,学生更多体验到的是数学学习的苦涩和知识的深奥„„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深信“勤学苦练是100分的榨油机”,而对儿童是否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把数学学习做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则从来没有为孩子想过。数学,究竟给我们孩子的童年留下了什么?是给学生一堆金子,还是给学生一个点金的手指?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之话题,理论上我们似乎明白了,可是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

索数学奥妙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孩子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儿童才能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小学数学课堂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但是对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有效我们处于自发的摸索阶段,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近几年来,许多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创设了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数学情境中探究知识。但是,我们也经常遗憾地看到,有些问题情境流于形式,思考性不强,可探索的空间不大;有些情境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浪费了教学的时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情境只有热闹的形式而没有深层次的体验和数学思考„„青岛版《数学》教材,以情景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情境资源和研究空间,使教师在课堂上真正教授有价值的数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数学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亲历把现实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只有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充满活力,学生的数学素养才会有质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课程脱离了儿童的生活,把儿童的生活经验拒于课程之外,是造成课程与儿童对立的根源。这种情况数学学科尤为严重。其实,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是可以从儿童经验和常识的提炼和升华中获得的。所以,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

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并在理解数学,体验数学,交流数学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新课程标准教材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在“情境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思维,改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做”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青岛版《数学》教材的优势并合理应用,改进完善教材编写中的不足之处。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青岛版教材的验证与创新

2.在现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统计法、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为使实验结果科学合理,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加强交流和研究,使老师们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要求和程序。在研究中学习、在实验中总结、在改进中提高,确保实验的成功。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3.9——2003.12)第二阶段:初期实验阶段(2004.1——2004.6)第三阶段:中期实验阶段(2004.9——2007.9)

第四阶段:实验结束,总结阶段(2007.9——2007.12)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启动阶段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统一思想,进行理论学习。课题分管领导为教师们做《新课程标准》的讲座,认真研读了青岛版《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课题组教师重新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教学理念。同时,通过教研活动加强情景串理论研讨,积极上网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课题组教师普遍认识到情景串教学法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课题组老师主要分析了我校数学教学中“情境串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可。但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信息窗的情境设置,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学生仅仅在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30多分钟还是脱离情境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数学课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我们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通过创设相关联的一组情景将整节课链接成“情境串”,即整堂课中围绕着一个主题的大情景来组织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散地设计在相联系的情景的各个环节中,即各个“情景串”中,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加强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防止学生“注意力疲劳”,有助于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但实际教学中老师构造不出合理、生动的情景串。再者,教材提供的情境素材中,有的不适合我校学生,如生活经验不符引不起学生共鸣,图中信息过多分散学生注意力等情况,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2004年9月,市级“情境串”教学法课题研究开题会在我校举行,会上我校进行了题为《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经验交流,从知识结构的创新和素材的创新两个角度对教材的改造进行了阐述,并确定了我校研究的子课题“教材的改造和验证”。

(二)实施阶段

1.积极参加区“情景串教学法”课题研究协作体。区“情境串”教学的研究,各实验学校是作为一个研究协作体,在与各学校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向兄弟学校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复习课如何合理利用‘情境串’”等专题研究,不断拓展我们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后,在莱西和黄岛举行的市级“情

境串”教学法的研究,我校也积极参与,其中赵洁教师的《“情境串”教学 让数学课堂熠熠生辉》,丁小珑主任的课题研究总结分别被指定进行大会交流。

2.“情境串”专题教研会。在参加了市区课题研究研讨会的基础上,我们以“情境串”专题教研会的形式,在学校里对全体教师进行“情境串”课题研究的培训,并为每位教师确定了更小的,便于操作和实施的子课题,如有的是对“情境图”的改造和验证,有的是对“练习题”的改造和验证,还有的负责与人教、苏教等不同版本的数学素材和知识结构进行比较,明确的研究目标使各年级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知道“做什么”、“怎样做”,从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3.课题研究小组例会。“情境串”课题研究小组的老师们,每月开展一次研讨活动,结合着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和“课题研究”月反馈,老师们交流每个月在教材改造和验证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提得对的,就作为验证或改造的意见记录下来,提得不合理的,大家也会一起讨论问题出在哪里,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坚持下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材验证和改造的建议。

4.校素质教育研究会。“情境串”教学法课题研究实施两个学期以来,我校的素质教育研究会成为数学教师展示“情境串”课题研究的大舞台。在这里,各个年级的教师将情境串教学的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展示出来,更便于教师们的交流和反思,从而深化课题研究。

(三)总结阶段

1.按不同的子课题整理相关表格和活动记录资料。在课题研究进入汇总阶段,课题组要求个子课题研究小组将研究过程中的课题研究计划、论文、总结、课例、实录、实验数据等相关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2.召开课题组会议和研究小组会议,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汇总。分个人、课题组两个层面进行总结评价。最后由课题组撰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在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对情境图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与学生生活经验矛盾的。我们所教的学生,大多数是从小在海滨城市长大的学生,因此,教材所选取的部分素材,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学生不知道情景的内容,那么对情境图中包含的数学信息,蕴含的数学问题就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教学第四册“热闹的民俗节”时,学生对传统的民俗活动参与不多,学习“手拉手”单元时,二年级小学生对这项活动不是很了解,这些都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的活动,影响了学生对信息窗中情境的理解和兴趣。

2.与学生年龄知识脱节的。学生年龄小,对世界的认识还不是很完整,特别是牵扯到一些科学性很强的知识,学生理解不到位。比如“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学生的知识基础导致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在同一时刻,全国各地天亮的时间还不一样,对于这个问题的困惑,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3.与学生兴趣爱好冲突的。二年级学生年龄相同,心理特点相差不大,但兴趣爱好却迥然不同。例如《凯蒂学艺》单元是以帮助外国小朋友凯蒂学习制作具有中国特色手工制品为线索,将整个单元串起来的。教学时,女同学都经历过缝沙包、剪纸等活动,对这样的素材比较感兴趣,而男同学的兴趣就低一些。因此,同一幅情景图,带给学生的是不同的情感体验,引起的共鸣也就不同。

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学生对情境图理解的偏差,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由此我们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就如何合理使用和改造情境图,探索出相应的对策:

1.备学生,有的放矢。在借助每个新的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们都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弄清这个情境是学生经历过的还是陌生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还是学生困惑的,有多少同学能对这样的素材感兴趣,这样对素材的使用我们就会做到心中有数,抓准知识和兴趣的生长点,展开教学。

2.做铺垫,形成经验。对于学生必须要经历的情境,因为知识或年龄的影响学生可能不理解,教师要在课前或课上进行必要的铺垫。如教学“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一课时,教师就用课件演示太阳逐渐照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这节课所创设的情境,把未知的事情变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授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3.重实践,经历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一些素材不感兴趣,往往是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其中的奥妙和乐趣导致的。比如,男孩子很少会亲自动手缝沙包,因此,教师在课前或课上引导学生经历参与,这样在有了亲身体验的情境中,学生会对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任何课题的研究和探讨都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我们将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情境串”教学法研究中好的做法,不断解决数学教学以及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争取构建完善和谐的学生数学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阶段计划

集安市清河镇中心小学 薛芬

本着教育局、小学数学工作室工作计划,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本课题组围绕情境创设这一课题加强研究,大力实践,立足课堂,努力探究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科学方法。为了扎实有效地展开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确定如下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调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现状的前提下,从教学情境创设的角度建构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梳理并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并建立较完整的操作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2、从环节(课前引入、自主探究、实践应用)、内容(概念、计算、图形、统计、应用)和学段(高、中、低)等不同层面,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原则。

3、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分析、调整、补充和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知水平。

(1)提供学习材料。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课程标准”和 “教学情境”方面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2)开展读书活动。课题组要求研究教师参与“三个一”的读书行动,即:广读一批教学期刊,研读一本教学专著,撰写一定的读书心得。

2、增强课题意识,深入课题研究。

(1)每学期举行两次大型课题研讨活动。期中考试前后各一次。每次活动都围绕研究重点设置一个研讨的主题(按教学内容设置),安排1~2节课题研究课和课题研讨。让每次研究主题在理念与实践的碰撞中,在个体与群体的交融中得到深化。

(2)专题研讨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一方面,针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分析、调整、补充和整合等问题的集中研究,放在每学期的两次大型活动中进行,即:每次活动的课题研讨,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此展开交流和探讨。另一方面,针对教学环节层面的研究,在对内容层面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每月最后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安排专题研讨,提炼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原则。

3、严格考勤,保障研究实效。

(1)以每次活动为界,每位研究教师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上交三份材料:选择一篇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章,摘抄一篇与本课题有关的经典案例,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

(2)每次大型活动,每位研究教师必须围绕研究主题充分准备,力争在课题研讨中发言。另外,上课教师上交经过反思的教学设计和精彩案例,其他教师上交精彩案例、论文。

(3)每学期末,课题组要把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入盒。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 十一月份:

1、承接本课题的区级研究任务。

2、确立课题组的领导机构与核心成员。

3、组织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学习本课题的“课题研究计划。

4、完成课题核心组成员研究任务的具体分工。十二月份:

1、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搜集、学习相关理论。

3、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与设计、成果资料),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

(二)研究实施阶段 二月份: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各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和本学期研究计划。

3、组织实验教师参加理论学习。

4、举行第一次课题研究沙龙,主题是:我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反思、梳理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并修订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三月份: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引领。

2、搜集、学习有关“教学情境”和“教学有效性”方面的资料。四月份:

1、筹备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主题:概念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举行第一次研究论文评选。即:围绕第一次研究主题,组织实验教师认真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在评选、修改的基础上,上报参评或发表。

3、收集、整理三、四月份的过程性资料(案例、设计、等)。五月份:

1、举行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主题:概念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围绕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组织课题组教师撰写心得,每位实验教师上交一篇案例、或论文。

3、针对第一次课堂研讨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展开研究。六月份:

1、撰写本学期的研究报告。

2、撰写总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报告。

3、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入盒、入档。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课题研究计划(精选)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课题研究计划

(2011.10—2012.6)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课题组

2011.10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课题研究计划

本着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本课题组围绕情境创设这一课题加强研究,大力实践,立足课堂,努力探究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科学方法。为了扎实有效地展开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确定如下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调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现状的前提下,从教学情境创设的角度建构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梳理并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并建立较完整的操作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2、从环节(课前引入、自主探究、实践应用)、内容(概念、计算、图形、统计、应用)和学段(高、中、低)等不同层面,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原则。

3、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分析、调整、补充和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知水平。

(1)提供学习材料。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课程标准”和 “教学情境”方面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2)开展读书活动。课题组要求研究教师参与“三个一”的读书行动,即:广读一批教学期刊,研读一本教学专著,撰写一定的读书心得。

2、增强课题意识,深入课题研究。

(1)每学期举行两次大型课题研讨活动。期中考试前后各一次。每次

活动都围绕研究重点设置一个研讨的主题(按教学内容设置),安排1~2节课题研究课和课题研讨。让每次研究主题在理念与实践的碰撞中,在个体与群体的交融中得到深化。

(2)专题研讨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一方面,针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分析、调整、补充和整合等问题的集中研究,放在每学期的两次大型活动中进行,即:每次活动的课题研讨,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此展开交流和探讨。另一方面,针对教学环节层面的研究,在对内容层面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每月最后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安排专题研讨,提炼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原则。

3、严格考勤,保障研究实效。

(1)以每次活动为界,每位研究教师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上交三份材料:选择一篇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章,摘抄一篇与本课题有关的经典案例,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

(2)每次大型活动,每位研究教师必须围绕研究主题充分准备,力争在课题研讨中发言。另外,上课教师上交经过反思的教学设计和精彩案例,其他教师上交精彩案例、论文。

(3)每学期末,课题组要把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入盒。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1.11—2012.1)十一月份:

1、承接本课题的区级研究任务。

2、确立课题组的领导机构与核心成员。

3、组织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学习本课题的“课题研究计划。

4、完成课题核心组成员研究任务的具体分工。十二月份:

1、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搜集、学习相关理论。

3、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与设计、成果资料),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2.2—2012.6)二月份: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各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和本学期研究计划。

3、组织实验教师参加理论学习。

4、举行第一次课题研究沙龙,主题是:我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反思、梳理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并修订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三月份: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引领。

2、搜集、学习有关“教学情境”和“教学有效性”方面的资料。四月份:

1、筹备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主题:概念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举行第一次研究论文评选。即:围绕第一次研究主题,组织实验教师认真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在评选、修改的基础上,上报参评或发表。

3、收集、整理三、四月份的过程性资料(案例、设计、等)。五月份:

1、举行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主题:概念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围绕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组织课题组教师撰写心得,每位实验教师上交一篇案例、或论文。

3、针对第一次课堂研讨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展开研究。六月份:

1、撰写本学期的研究报告。

2、撰写总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报告。

3、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入盒、入档。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管城区南曹乡王司李小学

商瑞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何谓情境,何谓数学情境教学?

情境,《辞海》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由此可以推出,数学教学情境,就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情境一般分为三类,真实的、想象的和暗含的情境。数学情境教学一般也分为三种,通过文字语言进行教学;通过数学符号进行教学;通过图像语言进行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的过程,它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请为纽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的成为生动活泼的和自我需求的活动。下文笔者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类型与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方面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两个,分别为情感认知理论和学习建构理论。下文将分别探讨这两个理论。

1、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倡导的学习和教学思想可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观。其与行为主义学习观是针锋相对的一种观点。20年代在我国由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育的概念以来,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原理是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和潜在发展水平。人的认知水平就在这三个阶段之间循环往复,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的。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促使他们之间的转化。而传统的老师被动式教授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以情境为载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进行思考,从而有利于他们实现从现有水平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变。

2、学习建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教学应该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传统的教学忽视的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多的是收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认为只要是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刺激,他们就会有相应的反应,即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但是该模式忽略了学生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只有从内到外的改变才能真正的让小学生愿意去学习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主旨就是通过情境为媒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情境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从而加快知识的建构。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与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在当前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教育界和理论界对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类型和方法基本已经达成共识,下面笔者将进行详细的介绍:

1、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

当前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划分较多,主流的类型是以下两种: 1.1 实际操作情境

实际操作情境的核心在于操作性,其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小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来感知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帮助小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的答案。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主要是形象思维,而数学更多的是抽象思维,小学生并不具有较高的能力去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就需要老师来进行引导,而实际操作情境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载体。在小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老师在旁边的指导,小学生更容易实现形象思维到数学抽象思维的转变。1.2 问题情境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心,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处于一种与他现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的一种情境中,从而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是最好的老师,不用老师的监督,学生就会主动进行思考,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情境最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而使用最广泛。使用问题情境时切莫凭空出现,需要以小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旧知识联系新知识的方式出现。

实际操作情境和问题情境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将两者进行混合使用,这样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

2、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主要为实际操作情境和问题情境,在这些情境类型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问题竞猜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小学生去猜测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引出所需要学习的新知识。2.2 音像媒介法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工具越来越先进,在课堂情境教学中,通过音像媒介来实现教学情境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小学生普遍对音像的兴趣更高,这种方法更容易积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2.3 布置障碍法

小学生的知识有限,有些问题往往需要新知识才能解答,该方法就是利用该原理在原有的情境中对某些问题和参数进行适当的改变,当小学生还按照原来的套路去进行解答时,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障碍,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所需学习的新知识。该方法对老师的要求较高,需要老师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较高的认知。2.4 故事引入法

小学生本身的求知欲很高,并且对故事这种载体一直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以故事为载体,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数学情境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参与度高,不足之处是对老师的掌控能力要求较高,因为如果不能进行合适的控制和引导,会导致小学生过多的关注故事本身,而没有关注故事背后隐藏的数学知识。

以上这些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各有利弊,并没有高下之分,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课堂情境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然后在这种看似繁荣的现象的背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却陷入了以下误区:

1、课堂情境教学流于形式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成为了一种教育时尚,有些老师不管课程是否需要或者是否适合,都会采用课堂情境教学的方式。在这种仅为使用情境教学而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难免流于形式,只是对课堂进行了一次华丽的“包装”,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这种流于形式的课堂情境教学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应该坚决杜绝这种现象。

2、课堂情境教学偏离教学重点

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其效果与情境的选择和老师的掌控能力息息相关。而当前很多老师并没有根据自己课程的需要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仅仅是模仿别人的情境。这种模仿往往会因老师的掌控能力不足而导致学生陷入情境之中,忽略了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偏离的教学的重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需要老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来进行设计的,一味的模仿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往往会偏离自己的教学重点。

3、课堂情境教学内容单调

当下,课堂情境教学中以问题情境最为普遍,很多的小学数学老师都会以“买东西”和“分东西”等问题为情境的切入点,偶尔使用一次小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就会对这种情境教学感到厌烦。同时,在课堂情境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情境更多的是以社会事件或者问题为主,这些情境的设计忽略了小学生还是儿童这一基本事实,他们对这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因为课堂情境教学中要注意教育的儿童化。课堂情境教学内容的单一会让情境教学丧失其优势,有时甚至效果还不如传统的数学教学。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情境教学流于形式、偏离教学重点以及内容单调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1、注重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素材搜集水平,原创教学情境

以上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对情境的创设缺乏新意,而仅仅是模仿。当下,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广,为老师搜寻合适的情境创作题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老师应该注重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素材收集水平,用自己的智慧去原创教学情境,从而创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教学情境。

2、重组情境,培养应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很多地方都是共通的,只有局部是不同的,因此面对一个情境,老师不能完全的模仿,但是也不用完全的自己去创设,而更多的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要求,对某一情境进行适当的改编和重组,使得情境能达到自己的教学要求。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对老师的应变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老师随时根据学生面对情境的不同反应来随时调整引导策略,从而使得情境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9,09.[2]唐彩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8,03.[3]邝孔秀,宋乃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现状与反思——基于“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4]许红梅.浅谈小学数学“做中学”情境整合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3,09.[5]唐慧彬.情境,概念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J].教学与管理,2009,11.[6]游积喜.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06.[7]朱长青.体验:教学情境的本真追求[J].教学与管理,2009,32.[8]吴黎贞.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9]许红梅.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优化的三要素[J].上海教育科研,2010,10.[10]兰想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验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1994,01.[11]黄少锋.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新探[J].教育评论,1997,06.[12]蔡燕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育评论,1998,05.[13]刘坚.关于数学情境教育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3,Z3.[14]生家琦.情境数学:我们的行动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3,Z3.[15]闫少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8.[16]张世应.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误区剖析[J].教学与管理,2012,26.[17]黄少红.善于创境,别开新天——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7.[18]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19]黄秋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育评论,2000,02.[20]林进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教育评论,2001,06.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策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教材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 教学策略 学习积极性 主动参与 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试想一下: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心”创设人际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露珠是可爱的、美丽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应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后进生,就如同对待露珠一样需要教师百倍地加以呵护。用爱心去呵护他们敏感而易受伤的心灵,做好他们转变途中的护卫者和导航灯,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情绪,学生对你就会望而生畏,在噤若寒蝉的同时,向你关上了心灵的大门,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如果你能对他们多一些温暖和关爱,他们心灵的“高山回音”是会令你满意的。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感觉到如迎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在意的话,一个不在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自尊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5÷5=3 150÷50=3 1500÷5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发言的张猛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他叫起来,但他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孩子也埋怨她耽误时间。柳名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他想退却了。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大胆发言,老师很高兴,这说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慢慢的把你想到的说出来,就是说错的了,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他流下了眼泪,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如果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怯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感情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科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的 小魏老师找张会科,她没钱买车票,于是她带领同学们去搬砖赚钱,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赚得了车票钱,产生了1500分钱,同学们感到有很多钱,便进行了计算,学习委员在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写下四行算式:

1块砖 = 1、5分

10块砖 = 15分 100块砖=150分 1000块砖=1500分

见到1500分,学生们不禁惊叹,这么多钱呀!小魏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认识错误:1500分=15元。这里运用了单位化聚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以此得以体现。小魏老师顺其自然的推导出1000块砖可以挣到15元钱,可见生活中的数学灵活多变。

例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两个班级中创设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第一节课在一(1)班教室中教学,很多学生对于方向的辨认不是很清楚,总是感觉到很抽象,会把方向说反。第二节课我把一(2)班的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找太阳出现的方向,联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以此为固定方向,让学生辨别教室和自己家的方位。教师再稍加引导,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自己指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创设悬疑的教学方法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索即成积极性。所以,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析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提出多个任意的多位数,老师对这些数进行判断能被几整除,然后让学生用笔算一下老师的判断结果是否完全正确。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既惊讶又神秘有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要求懂得其中的奥秘。这样在教学中充分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渴望解疑析疑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竞赛活动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采用听音乐、巧对数的形式,创设愉悦的数学氛围,通过游戏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回顾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了充分的铺垫。播放儿歌。

师:“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数宝宝,大家一起做10的组成游戏。我出1。

生:“我出9”(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 ⑴、师生对数; ⑵、生生对数

师:这些数字娃娃可真奇妙!今天我们利用这些数字娃娃学习一些新的本领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游戏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手段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数学游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学习。这样比让学生大量地解题效果要好的多!

在学习《可能性》时,要求学生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这几个词语的含义。根据内容,如

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势必会听得糊里糊涂,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会感到非常吃力。在教学时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在第一个箱子中装了10个黄球、10个白球,通过让学生多次摸球:摸出黄球10次,白球10次,从而总结出当装有黄球白球两种颜色的球时,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学生明白了:这就是“可能性”。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把白球全拿出来,全装上黄球,让全班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发现全是黄球,学生总结出从这个箱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球,而不可能是白球。这样,学生对“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灵活地掌握“可能性”和“一定”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教学“年月日”的知识时,我运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不相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通过儿歌的形式,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很快使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平年闰年二月单独进行记忆。又如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后,让学生填写运算符号(7+7)乘以7+(7+7)除以7=100,66+6乘以6-(6+6)除以6=100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把四则运算运用到娱乐之中,寓学于乐,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应用。

五、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有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获得成功,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让学生同我一起伸出左手,握成拳头,从拇上开始数起,数到23时应该数到那个手指上呢?很多学生一下来了兴趣,有的学生很认真的一个一个的数起来,有的同学通过计算很快就得出结论,应该数到中指上。很明显学生所表现出的参与性是很高的,他们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得出了结果,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自己很有成功感,无形中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激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和“善于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布鲁纳说,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文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58-61页

2、徐光兴:《儿童游戏与心理辅导》。上海出版社,2005年6月版

3、《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文献号】1-768现代中小学教育【原刊地名】长春【原刊期号】200001

4、贺桂红《浅谈启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下载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立足情境教学,让数学课堂展示智慧的光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立足情境教学,让数学课堂展示智慧的光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中情景教学的创设 一、研究的目的. 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其次,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积极参与。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石岗完小教研课题研究 单 位:_ 石岗完小__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学科分类:_ _数 学 __ 课题负责人:__ 康国民 _ 申请日期:_ _2012.10 _ 小学......

    小学数学思维课堂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思维课堂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于刚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途径,养成创新习惯。从创新中感悟数学,从求异中感悟数学。在教学中只有倡导求异,才有......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摘 要: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从而让学生在一种愉......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一.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 教学情境是被优化了的教学环境,是通过教师的深入思考、精心设计而出台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说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目 用浅探 罗文君 10407050844 王建平教育科学系 10小教8班 三稿完成时间 2014.4.30 学生姓名 学号......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