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矛盾分析法在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矛盾分析法在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初二年级思想 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社会发展常识。它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传统课程。在教学中如 果能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会历史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矛盾分析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按照客观事物矛盾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矛 盾分析方法有多种,这里着重谈以下几个方法的运用。
一、“全面看问题方法”的运用。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 系着的,因此,看问题必须考虑矛盾双方,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譬如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 作用”的关系时,就要全面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化。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另一 方面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如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立 使生产出现奇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发明,人类社会跨入文明时代;又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建立,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段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 多、还要大”等。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
起阻碍作用。如在奴隶社会末期,新式工具得不到广泛使用,奴隶经常破坏工具、逃亡,奴隶主庄园日趋衰落……说明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所以我们 在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时要全面看,离开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就必然造成社会动荡、人心不稳、生产力难以发展的局面。离开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只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就变成了直线运动。这是不辩证的,也是不现实的。如在讲“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与经济危机问 题”时,一方面要看到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19 50年~1970年的经济增长率由战前的%增大到%,被称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另一方面又 要看到,战后资本主义矛盾日益激化、经济危机周期缩短、频率加快、范围扩大。“危机”与“繁荣”是同时 存在的。离开“危机”强调“繁荣”或离开“繁荣”
只强调“危机”都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看问题必须坚持 辩证法的全面性原则,其他像资本主义的高工资与资本主义的高物价、高税收;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等,在 讲解的过程中,也都必须统一起来加以把握,不能孤立地强调其中的一方。
二、“在普遍原理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 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与其他矛盾相联系的共同本质,即共性,又有与其他事物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本质,即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坚持在普遍性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比如在讲“如何看待奴隶社会”时,有同学说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 的剥削社会,它不如原始社会好;又有同学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 题呢?首先,必须明确判断一
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其次,就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 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如人类自从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文化也取得巨大成 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隶社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社会,奴隶主不断强化军队、法庭、监狱等 国家机器,对奴隶进行政治上统治,又利用宗教迷信思想欺骗、威吓奴隶,对奴隶进行精神上统治,最惨无人 道的是奴隶主还常常利用奴隶作人祭、人殉,用奴隶充当角斗士等对奴隶的人身摧残和迫害。由此可见,评价 奴隶社会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又如讲封建社会的“行会”时,也要具体分析,既要看到它在建立初期 的积极作用,如行会的建立,有利于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有助于传授生产技术,促进手工业的巩固和 发展。又要看到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行会的种种规定限制了自由竞 争,限制
了从业人员的数目,限制了新式工具的应用等,从而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其它像资本主义的民主、自 由、平等,在讲解的过程中也都必须具体分析,既看其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其局限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论。
三、“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方法” 的运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同一中有对立,对立中有同一,因此,在处理矛盾双方 的关系时,应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比如在讲“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就要坚持“同中 有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但是同时又要看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是复杂的,各 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特殊原因,可能超越这个或那个社会阶段跳
跃地向前发展,这就形成了各个国家特殊 的发展过程。如日耳曼人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实现了历史的跨越,他们没有经历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 入了封建社会。这就是“同中有异”。又如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英、法、德、日、美等国尽管最 终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然而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建立的方式各异。英、法是通过资产阶 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民族统一,实现向资本主义转变的;日本则是通 过明治维新最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这也是坚持了“同中有异”。又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 的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这就坚持了 “异中有同”。
四、“分析事物发展的内外因方法”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
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 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如在讲“为什么中国走资本主 义道路行不通”时,就必须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看到这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即内部因素所 决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还相当顽固,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 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等。这是中国走资本主义行不通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时已经强大起来 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他们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掠夺中国的资源,不断 勾结中国封建势力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这是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外在原因。又如“近代的 中国为什么落后了?”“搞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等,都可以用内 外因分析方法来
分析。
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在初二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加强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南京市秦淮中学
周志芳
内容提要: 文章从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入手,以一节多媒体教学课程《美国的利益集团》为例、从教学过程和课后总结两方面,对政治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及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
多媒体
课程优化
当今社会,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必须迅速走向网络化和数字化。这就要求新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依靠现代技术,使其适应信息社会多方面对人才的需求。
我校从去年开始组建了校园网,所有的教师都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教室通过电信LAN与因特网实现高速连接,这为我们探索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必备条件,通过多次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理念,解决课程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具体性之间等诸多矛盾,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结合高二政治选修3《美国的利益集团》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创设生动多样的导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美国的利益集团》教学案例:
情景设置:今年五.一节,我校高二年级小尚同学去了趟美国,探望在美国做社会研究工作的父母。游山玩水之余,小尚注意到
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在发达、现代的美国,游行、示威、游说几乎成为城市街头一景。晚上,小尚上网进行了查阅,这是他查阅到的部分图片和资料。(多媒体放映相关镜头和资料)。
资
料: 一项美国调查表明,60%以上的成年美国人至少参加了一个利益集团。前众议院院长托马斯.奥尼尔曾经说过:“在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院外集团。”事实上,在现今美国,各类利益集团兴旺发达,数目和种类之多,堪称世界各国之冠。美国成人无论关心的问题是多么具体或特别,往往都能找到一个专门关注这种问题的团体.最近几年,以色列在中东的所作所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侵略巴勒斯坦,引发黎以冲突,轰炸联合国观察站.安理会几次意欲制裁以色列,却都因为美国从中阻挠而很难形成正式决议。美国政府之所以态度暧昧, 与其国内犹太人组织的活动及影响密切相关。
查到这里,小尚觉得有所发现,同学们猜猜看,他发现了什么?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方便了教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课件,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感官上得到刺激,并在生动热烈的情景中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学生注意力被情境深深吸引,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转到了课程内容上,经过讨论,就会有很多同学要求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教师稍作总结,投影图
示:
新课讲授:
(一)、名目繁多的利益集团
1、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1)地位:与政党、政府共同成为美国政治的三大支柱。(2)影响:少数人利益凌驾于多数人利益之上的各种政策出台,常常同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直接相关。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会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到美国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接受了课程的目标内容并留下深刻印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全面、快捷的特点,及时收集时事材料,增大课堂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美国的利益集团》教学案例:
(二)、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多媒体放映美国04年总统大选的相关片段、08年竞选的有关内容、07年5、1节纽约街头游行、游说片段,让学生概括出美国利益集团的活动手段和途径)
1、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手段:
——承担法庭诉讼、游行示威、影响选举、直接游说、间接游说等。
2、利益集团用以影响美国政治的主要途径:
通过金钱、人数、知识等来干预政治、影响政治、向政府提供专业知识,充当智囊。
资
料:
据《华盛顿观察》统计的数字,美国大概有:
3000
多个“游说”组织兴趣集中在税收政策领域; 2700多个组织主要关心预算问题; 2400多个组织关心公共医疗问题; 2000多个组织集中在对外贸易领域; 1900多个组织在环保领域; 305个组织集中在种族问题上; 605个在国际关系上; 499个在移民问题上; 美国首都华盛顿堪称世界“游说之都”,专门针对国会的专业说客就有8000多人,如果算上为这些说客服务的助手,据说人数有四五万之众。这些组织每天四处奔走,踪迹遍布华盛顿的主要酒店、饭馆、会所等政要们可能出现的各个角落。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具有时代性强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又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时事千变万化,其中蕴藏着许多鲜活的案例和材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往往会使人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学生情况,结合历史史实和时事,对教材作些适宜的补充,从而使学生可以看到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材料,这样就使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更新永远不会与时代脱节,更富时代性、实效性。
三、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美国的利益集团》教学案例:
(三)、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多媒体放映两种观点的辩论场面,学生分两组参与讨论,从中概括出正确结论)
共同探究: 观点一:
利益集团把政府的情况转达给公民,又把集团及选民的意向转达给政府.利益集团作为公民参政的渠道,使普通公民对美国政府决策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观点二: 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少数人说了算.政府不能保护人民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只会维护某些强大的利益集团的权利。
建议思路:(1)你是否赞同这两个观点或者你认为哪种观点更有道理。
(2)分别分析两个观点的正确与不足之处;(3)阐述正确的观点.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图文并茂等诸多优点,可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隐形化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难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反复实践,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本身也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多媒体的优越性无与伦比。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的特性,从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适用性原则、学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效性原则,适时适当适度地进行多媒体教学。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这些原则,注意处理好一些关系。
1、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
优势互补。
现在有的老师误认为多媒体是一种“全能媒体”,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大有“除去多媒体不成课”的痴情。整堂课不管是课题、基本概念,还是课文中的事例,思考题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学生由“学习的主人”变成“电脑的观众”,教师由思维的“点拨者”变成鼠标的“点击者”;人际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所取代,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这种做法,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但其实质仍是“填鸭式教学”。这样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多媒体教学情境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板书、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信息的输出量和接受量之间的关系。课堂容量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知特点。
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考虑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述思想。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
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的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的多媒体情境创设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对教学情境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作出必要的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因此,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正确处理信息的输出量和接受量之间的关系。
3. 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媒体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在形式、内容上,都应该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知等主观因素,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指出:“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学情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拿来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教学中缺乏个性和针对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是一个教师制作,全组甚至全区、全市教师通用。这需
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无论选择何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要考虑学生感官的承受程度;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
4、正确处理理论性和时效性的关系,教学材料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精神。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和时效性是很强的。在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最近的、最新的,把最能剖析、破解教学重点、难点的各种社会现象、人物基本事实、趣闻和例证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加深了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提高道德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较好地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5、正确处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教学课件的制作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
多媒体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多媒体课件在画面的构思、布局,字体、字型的搭配,色彩的明暗对比,图象、动画和音像的处理艺术和制作质量等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艺术相匹配。因此,教师要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构建课件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审美观点出发。要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和谐的情景中激发起情感,这样才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美感和追求,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更强。教师要紧密
联系教材实际,围绕教材选择素材,课件内容只能是教学内容纲要,并在不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前提下,凭借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加入辅助教学需要的图片、影像、声音或动画以及扩展学生思维的课外知识等。
教育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的手工业性质的政治课教学方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每个政治教师在这个新一轮教学改革大潮中都身负重任,义不容辞,每个教师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不负众望,不负社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新型人才。主要参考书目
1.高二政治新教材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
2、曾巧文《浅谈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
3. 吴永志 周丽英《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分类、配置及特点》 4. 张帆 陈晓东《用“先进的方式”传授“先进的知识”》
5、中国教育在线《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第三篇:案例分析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分析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哈佛学者斯腾伯格认为,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存在三大差别,即知识的差别、效率的差别和洞察力的差别。就知识而言,一般包括三个层面,即原理性知识、特殊案例的知识及把原理运用到特殊案例中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驾驭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掌握特殊案例的知识和把原理运用到教学案例中去的知识。通过案例教学依据科学性、发展和可行性原则进行全面的分析、解剖,归纳出利弊,提出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付诸实施。因此,这种“事半功倍”的行为方式能够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飞跃,使政治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循环,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有时又称为“个案”“个例”“事例”等,所谓案例,指在一个特定环境中,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即对该事件包括背景在内的一个完整的叙述过程。在政治教学中,案例处于纽带和中介的地位。学生通过案例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获得政治知识和技能,并用于解决政治问题的方法。案例分析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过程。也就是说它可以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非常重视得出这个答案的分析过程。
政治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其操作程序大致可按照如下几个阶段进行:案例学习—问题构建—案例讨论—反思拓展—总结升华。
(1)案例学习:对指定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具体内容,抓住案例中关键字、词、句。
(2)问题构建:思考案例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操作面的问题,“这个案例反映了什么问题?”“案例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应该怎样做才好?”二是操作层问题背后所蕴含的策略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3)案例讨论:组织对案例本身所反映的事实和观点、案例的思考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参与者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为保证讨论的有效进行,教师课前要做好讨论的相应准备。一是熟知案例的背景、事实、观点,了解案例反映或者蕴含的原理等知识,以便引导概括出来。二是思考讨论程序,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安排,教师扮演什么角色,设计思维方式,可以是正向思维,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可以是聚合思维,也可以是发散思维,只要能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就可以。三是如何分组,营造合作的环境。分组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学习伙伴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人或事各不相同,要能对同一案例感兴趣,才能分在同一组开展讨论,否则就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违背了案例讨论的初衷。学生分组完成之后,有着共同兴趣的同学只有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在和谐的合作环境下开展案例讨论。因为案例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的过程,这需要一个合作的环境。四是尽力为每组中心发言人提供发表对案例的看法、认识及对问题的见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讨论的效益。五是做好教学反思,把不同见解、有争论的问题,合理建议记录下来供今后使用。
(4)反思拓展:深化案例问题,分析问题的属性,寻找相应策略。“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分析综合针对每一问题的各种观点,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内外部因素等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理解。“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寻找出操作实施方案和策略,对案万艾可 http://huiruiyiyao.51sole.com
例中所包括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提高案例教学的理论价值。
(5)总结升华,结合案例实践应用。如在探讨“名誉权、人身权”的相关知识时,我选择了本地电视台报道过的《我不是小偷》的案例:小强是一个16岁的活泼男孩,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特强。高一下学期有一天他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被超市员工怀疑偷了超市的东西,他们一起来到超市对面的派出所。在派出所里,妈妈被一个男警官和超市员工搜身。当妈妈出来后,发现儿子也正被一个超市员工搜身。事后,小强的精神一直不好。被当地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创伤性应激精神障碍。医生分析说是因为一些创伤事件使精神受到损害。通过鉴定,与被超市搜身有直接因果关系。小强的精神一直不好,影响了学习,而且没能参加期末考试。他成绩很好且非常要强。妈妈向法院起诉,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院判定此事影响了孩子一生,判超市赔偿精神抚慰金15万元。超市不服,认为此病一年即可治愈,主张只赔偿一年的平均工资。这一案例,不仅能让学生当回小法官,作出自己的评判,并在最后与教师出示的专家点评结论相对比,使部分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功感,促进他们今后的学习。
总之,教无定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突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只要教师坚定信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案例教学法一定能成为受教师、学生欢迎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同时,政治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必须贯彻启发性原则,在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万艾可 http://huiruiyiyao.51sole.com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临朐综合高中
潘文贵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走”进教学,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当学生真正融入其中的时候,一切就会变得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给我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是势在必行。本文通过论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然性、意义等,谈谈自己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教育教学规律而进行的一场旨在深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其目的之一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以符合政治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层次和效率。它是新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更新教育观念,抢占教育制高点,创造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解决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然性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要求。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中学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世界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信息技术教学通过政策分析、社会调查,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在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中要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信息技术涉及面广,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信息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2、信息技术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在现代信息社会,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就成为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比较简便快捷的手段和途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1)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2)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优点。
(3)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4)信息技术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实问题是具体多样的,但政治知识大多是纯理论性知识,往往深奥、抽象。从而形成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与实际问题的具体性的矛盾。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2、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网络具有资源共享性,教师通过整合各种媒体和途径的信息,极大的扩大了信息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由于互连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连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市场交易原则”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一框题的课件,并针对学校教学的实际,进行了适当删、补,优化了网上教学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3、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实效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例如:在讲授“国家宏观调控”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我从互连网上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制作了2006年到2009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变化情况的动画及网页,不仅形象直观的反映了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因其固有的特点即理论性、现实性、开放性更适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从网络的资源库中各取所需,针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网上自主学习、讨论、分析、解决,并撰些小论文,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5、有利于创设新情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网络教学则可利用互联网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呈现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政治课的时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过程中,我把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通过互连网及时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分析、评价、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6、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载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民主式、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学中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手段的应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教学信息反应积极性,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自主性,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捷的方法得以解决。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并非“无所不能”,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特点。
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境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考虑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述思想。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的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的情境创设时,往往容易忽略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对教学情境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作出必要的 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2、注意教学的适用性、科学性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或课件网络教学。只有那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点,才值得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同时,使用网络教学要坚持适度、实用、经济、科学、高效原则,避免简单地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要给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坚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原则。
3、注意师生合作的灵活性、交互性
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千变万变都不能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网络,让师生成为网络的奴隶。应让网络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增强课件的交互性,使师生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4、正确处理好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势互补。
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前者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弥补后者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教程时,在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同时,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如在复习课的时候,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效率高的优点,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有思考和把要点记下来的时间,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影响效率。主要参考文献:
陆 宏 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 张健 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 黄秉刚,《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之探索》,《人民教育》 胡兴松,《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第五篇:思想政治课中如何运用五字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中如何运用五字教学模式
山西省灵石县南关镇南关第一中学
王海燕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若能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投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就此,我校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反复实践“学案式”,不断探索“有效教学”,走出了一条适合我们校情、学情、教情的教改之路,构建了“设、学、探、训、展”五字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五字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1.设 设疑激趣--走进文本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想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设疑能力,设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的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通过设置新颖、鲜活、有趣的话题、情境和富有悬念的疑问,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积极走进文本。2.学 自学尝试-----感知文本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本,整体感知课本内容,但是政治内容枯燥、单调,不像文学作品能吸引学生,对枯燥抽象的知识缺乏耐心,再加上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不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操作此环节时,讲究策略,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精心策划、善于引导、吃透大纲、了解学情。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可“采取列思考提纲”,“提示”,“自学题”等方法,及时点拨、指导,做到循序渐进。3.探 交流探究-----理解文本
学生都有表现欲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本环节学生通过自主钻研,优生可能已基本找到答案,学习困难生也产生许多疑问,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努力引导,组织同桌和小组交流,为优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为学困生也可解决一些难点,当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会质疑问难,教师对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要倍加呵护与尊重,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充分披露灵性,展示个性,这些问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疑问,他们变开始思考、推断、并通过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了学生的自尊、交流和成功的心理需求,从而以积极快乐的姿态自觉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之中,全体学生在自学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后,已有了二次感知的机会,然后全体研讨,师生双边活动,进一步理解文本,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训 分层训练----感悟文本
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促使它的完成。在以上“设、学、探”三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时机迅速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和反馈,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散思维,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进行当堂训练时教师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如:基础训练,灵活训练,综合训练,拓展训练等,而后也可以让学生自编练习题,把书本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时优等生就会出现一些带有创新性的题目,中等生会根据教材内容,在自己获得新知的基础上出一些变换角度的综合性题目,而学困生大都出一些有关概念,目的,任务,中心简单明了的题目,分层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有关知识,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感悟文本,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让学困生自信发展,让中等生超常发展,让优秀生出色发展。
5.展 归纳拓展----超越文本 本环节是课堂的结束阶段,该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从“学会”向“会学”发展,将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超越文本。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地拓展和超越,因为任何离开教学目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延伸时,首要的是吃透教材、确定目标,尊重教材。其次要分析学情,教师布置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安排内容要适当变换角度或者改变难度,使每项活动具有可行性,才能保证其实效性。最后拓展延伸形式要多样化。要明白课后拓展不
是简单的布置枯燥的作业,应赋予更多的活动形式,五字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和活化“学案式”构建出来的,该模式的运用,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教师更加钻研教材,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学习,只要肯钻研,政治这门严肃的学科也会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成为学生爱学,老师爱教的“趣味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