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改见证我们的成长[推荐]

时间:2019-05-12 12:2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课改见证我们的成长[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课改见证我们的成长[推荐]》。

第一篇:让课改见证我们的成长[推荐]

让课改见证我们的成长

南安市石井学区营前小学黄雅音

从轰轰烈烈的课改通识培训开始至今,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线已一年多了。课改步入课堂的实质性实践,也已一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学区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近一年的改革实验,我们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这一年的课改工作总结,见证我校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理性的探索、细致的规划、充沛的情感和鲜活的气氛。

一、提升理念 

1、更新

观念是行为的指南,更新教师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实践课改,观念先行”,这些观念已成为课改实验区众所周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上学期的师资培训中,我校一线教师(从实验班到非实验班)通过课改通识培训、课标培训、学科教材培训等多种层面的认真学习,课改先进理念已植入教师教学思想中。“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评价”、“课堂要真正体现自主,让学生真画龙点睛做主人”这些课改关键词常能从教师口中蹦出。观念更新卓有成效,教师也努力实践,用自己的教育行为解读课改精神。但实际上,观念落实到行为,旧模式与新课改、教育理想与生活实际发生严重碰撞,探索课改步履并不轻松。

2、提升

这是一特殊的“磨合期”,当课改精神停留在口头上,实验面临“课改政策扭转,先进理念打滑”的危险。此时我校把提升理念的工作焦点聚集在以理论推进实践上。①创造学习机会:从网络上学,从《人民教育》,市、学区《课改通讯》等报刊上学,走出去听课参加研讨,向学区兄弟学校学习;请进“光碟专家”指导校本行动研究,余文森、刘良华两位专家的光碟百看不厌,每看必有新得,教师做研究不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②指导综合总结:把他人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实践就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业务学习上总是帮助老师发现与捕捉重要文章、讲话中有关他人实践的智慧火花,条分缕析,筛选扬弃,让教师从小见大,从中领悟课改真谛,融进自己的思考,转入整理、指导自己的实验。伍莹莹老师的课前阅读预习就是得益于此。

二、立足校本

随着课改实验地不断深入,学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凸现。校情不同、问题各异。立足校本,我校从三方面着手,建设开放、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一系列的教研活动都从实际出发,打破时空限制,即时与定时结合,互助合作、互为引领,增强教师课改信心,提高专业水平。



1、校本培训:“培训就是福利”是另一种课改观。根据课改理念进入操作难的现状,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内容,结合个案研讨、经验交流、公开课备课、讲座学习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理论,澄清思想,解快困惑。如座位排列、有效合作、能否给学生知识、减轻两极分化、激励与惩戒的艺术等都在校本培训中得到论证。

2、制度建设。

为保证以校为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制定《营前小学以校为本教研制度》,营造利于教师教研的氛围,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力争“步步有实效”,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①研讨制度:校长为校本教研第一负责人,在教研组指导下,组织实验学科的互观课、研讨课等活动,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学区研讨课1次,承担校示范课1次以上。②共享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和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激励每位教师开放自己,利用研讨日、业务学习、学术沙龙、研讨课等多种渠道,通过交谈、协作、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创设共享制度,提供交流平台,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享经验,探讨问题,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③管理制度:坚持“五个一”新课程教学管理,课改领导组及时收集、整理典型案例、优秀课列、交流论文,通过数据、资料整理调整课改研究动态,并设专橱专柜专员管理课改工作的相关资料。

④激励制度:组织形式多样的参评活动,如优秀教案(活动)设计、说课评比、优秀随笔、论文评比、案例选拔,及时奖励成绩突出的实验或非实验教师,促进每位教师能说、会写、善评、敢想。

三、决战课堂

课改工作关键是教师,课改是否顺利进展体现在课堂。我们期待着实施课改后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我们实践并研究着,全面启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

1、研究课堂教学 我们以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确定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学科为单位,从抓课堂入手。语文学科在开放教学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课前阅读、伙伴互助、即学即练等注重体验的多样性教学,让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超越自我。数学学科进行了“生活化”的教学研究,捕捉学生实际生活素材,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景,唤起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借助生活情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艺术、思品等其他学科则进行“教学活动化”研究,或以活动介入,或实际参与活动,或搭建展示舞台,让学生去疑、去猜、去试、去探、去说、去发现、去解决,去运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体现教学理论与策略的变革。

2、锻炼“研课”能力

教师的课改新理念从量化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是需要长期课堂改革的磨合与撞击。“研课”活动在教研组组织下,以实验教师为龙头,开展“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系列研讨,让教师通过个人总结反思,以独特的体会解读课改,批判地审视教学,汲取他人经验,挖掘自身潜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创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本月举行的“同课比优”活动中,我校两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闪烁亮点,反映了她们的研课能力,伍莹莹老师还获得学区二等奖。



3、课题研究不放松。

市级课题“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课改共生共长,课题研究为非实验班老师实践课改提供宽广天地。随着二者的深入开展,我们加强随堂听课和跟班听与教,随时与任课教师交流反馈,加强对课堂的调研、监控,有力地促进先进教学传、帮、带。

四、收获与思考

以校为本的教研让我校教师的课改成果不仅校内开花,校外也香。

①周六研讨日的交流中,两位年轻教师的发言颇有见地,中肯,独到,解决困惑的办法令人耳目一新,如语文的课前阅读是教会预习的隐性训练,朗诵会、铅笔字比赛是即学即练的儿童化方式。

②伍莹莹、黄超育两位老师为学区、学片提供的几节公开研讨课,实验老师的专业成长有目共睹,她们驾驭课堂从容多了。

③教研氛围浓厚,全校每位教师都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参与课改实践、课改实验,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体会、反思、随笔、论文,获得学区、市级奖项10多人次。校本研究走上正轨。④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他们在活跃、宽松、和谐的课堂中充满自信地学习。作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敢于质疑,乐于探究,教师多元的评价让他们感到学习就是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

诚然,在课改工作中,我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使我们有“双赢“的喜悦和骄傲。然而课改的路还很长,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校的课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集体备课、研课能力不成熟,缺乏专业引领,交流合作滞留初级水平,学生评价改革还未形成制度化等众多问题尚会给课改带来困难,但我们十分乐意在农村教育这片课改“实验田”精耕细耘。

第二篇:让课改见证我们的成长

让课改见证我们的成长

---------六塘中心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校努力贯彻涪城区课改工作思路,树立“以课改促教学,以课改促教师,以课改兴学校”的思想,从实际出发,结合本校课改研究的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培训小组,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督促管理,为课改工作的全面实施提供管理上的保障。

我们成立了六塘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和课程培训小组。中心校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组员有语、数辅导员,中心校教导主任,有关骨干教师。具体组织开展实验。

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这次课改所要改变的决非仅限于学校的教与学,还应包括社会的教育观念。通过课改向社会传播先进的教育观念,让社会有效地参与课改,认同课改、支持课改,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之一。我们通过报纸、家长会、校园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加大社会宣传和学校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成为支持课改的志愿军。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还要在社会更大的范围内宣传课改。

二、加强课程改革多元化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利用自培与集中培训双管齐下的方式,加强新课程理念培训。自学: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纲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并定期完成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上交学校存档。集中培训:学校把新课程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教导处制定了持续有效的课改培训计划,由中心校课改培训小组成员和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培训。课改至今,课改领导小组和培训小组的成员对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16次,分学科培训30次。

2、“派出”、“请进”扩大视野。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并规定外出学习1

培训后,及时开展校内的培训、上示范课,以他们为桥梁,增加教师获得课改信息的机会。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共派出120余人次参加区、市、县的课改培训和听观摩课。另外还主动聘请县局教研员、实小、一小教师到校对学校的改革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调研指导,努力寻求多方位的专业引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我们以集体备课、教学展示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4次以上,教学展示、课改示范课4次以上。另外每期还组织形式多样的参评活动,如优秀教案(活动)设计、说课评比、优秀随笔、论文评比、案例选拔,及时奖励成绩突出的实验或非实验教师,促进每位教师能说、会写、善评、敢想。通过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大胆摒弃了过去传统的教法,用“新课标、新理念”武装自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三年来我校课改实验教师参加的赛教、论文评比、“我的教育故事”等比赛活动中,获县级二等奖的有兰柳林等3位教师,获三等奖的有梁艳等5位教师,获镇级一、二、三等奖的有唐颖莉等26位教师。

四、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每月写好教学反思、写好自学反思、写好案例反思是我校实验教师教学工作的任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年中全校教师共写各类教学反思达250余篇,这是一笔凝结着教师心血和智慧的精神财富。实践证明,写教学反思既加深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又促进了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逐步由单纯的教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习型”教师,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

五、课改过程中可喜的转变。

教师们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和参与,教育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和更新,他们摒弃了陈腐的观念,形成了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科观。

课程观:由传统的关注过去转变为既关注过去,又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老师们真切认识到课程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关注学生的现实存在,着眼学生未来发展,把更加人性化的课程还给学生。

教学观:由传统的把教学看作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即教师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的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也只不过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生观:由传统的认为学生是学习的客体,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器”,是有待加工的“木头”,转变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拥有无穷的创造的潜力,是期待点燃的“火把”。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了质的改变:课堂上多呈现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所获不是教师直接“给”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心灵的感悟。

学科观:由重视单科独进只作知识点的教学重视学科间和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贯通。教师注意了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做到融合学科,打破各学科间的界限,延伸课堂,打破转变为课内课外的界限;走出校园,打破校内校外的界限。

评价观:我们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道远,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将继续保持鲜活的头脑,把课改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

五、课改过程中可喜的转变。教师们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和参与,教育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和更新,他们摒弃了陈腐的观念,形成了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科观。

一、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培训小组,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督促管理,为课改工作的全面实施提供管理上的保障。

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我们通过报纸、家长会、校园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加大社会宣传和学校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成为支持课改的志愿军。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还要在社会更大的范围内宣传课改

二、加强课程改革多元化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利用自培与集中培训双管齐下的方式,加强新课程理念培训。课改至今,课改领导小组和培训小组的成员对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16次,分学科培训30次。

2、“派出”、“请进”扩大视野。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共派出120余人次参加区、市、县的课改培训和听观摩课。另外还主动聘请县局教研员、实小、一小教师到校对学校的改革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调研指导,努力寻求多方位的专业引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我们以集体备课、教学展示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4次以上,教学展示、课改示范课4次以上。通过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大胆摒弃了过去传统的教法,用“新课标、新理念”武装自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三年来我校课改实验教师参加的赛教、论文评比、“我的教育故事”等比赛活动中,获县级二等奖的有兰柳林等3位教师,获三等奖的有梁艳等5位教师,获镇级一、二、三等奖的有唐颖莉等26位教师。

四、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每月写好教学反思、写好自学反思、写好案例反思是我校实验教师教学工作的任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年中全校教师共写各类教学反思达250余篇,五、课改过程中可喜的转变。教师们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和参与,教育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和更新,他们摒弃了陈腐的观念,形成了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科观。

第三篇:让国旗见证我们的脚步

让国旗见证我们成长的脚步

刚入伍时,中队组织看了一部叫“正步人生”的电影,说的是第一批国旗护卫队队员的故事。当看到那个如铁汉一般的队长坐在轮椅上,指着因脉管炎而无法继续与战友并肩作战的腿对他的兄弟们说:请原谅我不能站着给你们敬礼了。然后当着他的兵像个孩子般哭泣起来,那场景让我们这群新兵蛋子全都潸然泪下,没有人不为之动容。自那以后,国旗护卫队在我心中便成了荣誉的代名词,我想那也是所有当兵的人心中的一道标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有那份荣誉,我们崇尚荣誉,但在荣誉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每当在电视上看到他们训练,从靴子里倒出的汗水如同雨水从房檐上滑落一样淌下,烈日下的皮肤饱受阳光的焦灼,一切的一切让我每次看到他们从金水桥上走过,心中又不由升起一股敬意。同样是兵,可他们做到了军人的极致。

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护卫国旗的尊严;从未想过,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时,我是那方队中的一员。只因为曾经的军旅生涯,使得学院把这项重任交给了我们。刚接到这项任务时,除了诧异,还有些许的不安,我们离开部队的这么久,甚至有的人队列动作都已经变形,连新兵的标准都达不到,更何谈国旗护卫队的标准,我们行吗?我们都在心底这样的问自己。但,我们是军人,我们是一群高喊着退伍不褪色的口号脱下军装的老兵,军人自有军人的担当。那就回到最初的原点吧,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这些本已远离我们生活多时的名词,如今又重回到我们身边。

我们不是天安门的国旗护卫队,无法如同他们一样做到军人的极致。但守护着国旗,国旗同样在我们的心中。国旗是每个人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爱国情结;国旗是56个民族的共同象征;国旗是每一次在奥运会场升起时的骄傲。每当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数千人的注视下昂扬走过时,心中总是热血澎湃,激动不已。雄壮铿锵的步伐,静隘庄严的肃穆,短短的几十米,似乎要走出一生的豪迈。许多年以后,回首这段往事时,心中又将是怎样一种感慨呢?正是国旗,让我们的青春绽放的如此美丽;正是国旗,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为国旗护卫队员,承受着荣誉,却也承受着压力。我们永远无法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日是兵,便终生是兵了。也许很多没有当过兵的人永远也无法理解一名军人心中那种追求荣誉并视集体荣誉如生命的情怀,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批评,总会看到这样那样的不足,每次听到这些话,心中总会滑过一丝丝的失落。没有人看见我们训练场上的汗水,没有人看见我们为追求完美,熄灯之前总要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自己的着装„„可能我们做的真的不够,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天安门前的高度。可是,我依然要说,国旗在我们的心中,任何人都无法玷污她的神圣。如果有需要,如果有必要,我们甚至愿意付出青春和热血。这不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只是心里一点真实的声音。

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每一步都如同正步那样落地砸坑,但我们却要保持着这颗年轻的心,每一步落下,都是一次惊心动魄,每一步落下,都坚守着那份荣耀。荣誉的光环总会渐渐淡去,当这一天真正成为了回忆,我们只需记住,在我们走过的路上,有五星红旗的飘扬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脚步,是我们用青春为她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第四篇:课改伴我成长

细谈语文课改

高阳县西街小学 齐艳菲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首次将“社会进步”和“学生自身发展”并列起来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观,体现了学生是发展和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我在课改实践中,也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的几大突破。

1、拓宽学生阅读空间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小语会长崔峦在在第七次小语研讨会上强调,阅读教学要由分析内容的教学转向一策略为导向的教学。在我校教师执教的《中彩那天》就是实现了“阅读教学”向“学习阅读”美丽转身的一个成功案例。问题设计有梯度,然后根据学生已知内容相机点拨,在此基础上顺势指导方法,从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不胜其劳,收效甚微!新课程的实施,给以前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教师应该是“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到鲜活与新颖……面对着一个个充满着灵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与学生平等对话,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近日听了集英小学武玉娜老师的《将相和.》让人感受颇深。虽然教材依旧是老教材,可是她却以她独特的亲和力使整堂课充满了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氛围,渗透着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以协作组的形式展开虽然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进行,可是若没有老师一贯提倡并鼓励学生质疑、合作、探讨的教学风格,或许就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能超越书本有更新的发现与创造。

3、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还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做人

新的课程应该是,教给人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新教材较以前漂亮多了,色彩之丰富,栏目之新颖,不亚于坊间的少儿读物;书的扉页不再是干巴巴的课本说明,而是由编者发给学

生的一封信,亲切的语言激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每单元也分别起了诗意的题目,如“金色年华”、“多彩四季”等;选择的课文更贴近学生的情感,如选择了学生非常喜欢的校园文学;课后的练习杜绝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既定模式的做法,更注重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积累”、“感悟”、“品味”、“熏陶”贯穿其中。

4、不再局限于“语文知识”,体现开放综合特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力

有时,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学生的勤奋与专注,殊不知现在的孩子有着新的优点和潜力。学生变了,变得见多识广了;教材变了,变得综合和多元化了;那我们教师呢?无庸置疑,也注定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去适应学生的改变、教材的改变。

新课程不再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新课程标准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加大口语交际环节,重视语感的培养和人与人的交流,更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力。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本的每个单元都设有“语文实践活动”栏目

新课程的几大突破是可喜的,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跨学科中学语文作了引导和支持。作为教师,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走出语文课只教“语文书”的怪圈;同时,“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上教师少讲、少问、少板书,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悟理、动手操作、质疑释疑、议论品评,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郁的生命气息,真正成为创造师生精神生命的天地

第五篇:与课改一起成长

与课改一起成长

——十年课改总结

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喧闹走向冷静之时,西峪小学也走过了课改的第十个年头年。十年来,我们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提倡教师多读书,因为只有把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让课改不至于成为盲目的行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提炼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地与学校优势,努力开发校本课程;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定期开展教师专题讲座与经验交流会。在盘点收获的今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十年教改路上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盎然春意,分享了金秋世界的累累硕果。

一、校本教研,立足课堂

以往的进修培训更多地依赖于上级教育部门的安排。校本教研则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它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实践研究活动。提倡校本教研以来,我们以学月反思会诊、教师专题讲座、联片教研、班级教研、学科教研、网络教研、个人研读等方式刷新了教研形式,使得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力平台,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学月反思会诊

如何合理借鉴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更加求真务实地学习洋思经验,紧密联系实际,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我校校长、教务主任深入课堂第一线,进行听课,评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归纳为“西峪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课堂小结就是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简单地复述一遍。

误区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手段脱离。

误区三:小组合作重形式轻效果

误区四:学具的使用不科学

误区五:课堂上教师讲的越少越好

……

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学校领导组设计组织本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由教学领导依据教师课堂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研究的内容;由全体教师根据存在的问题发言讨论,进行研究。

从研究活动中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在学洋思的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明显加强;课堂教学上体现了三新理念,课堂教学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教学反思行为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联片教研

我校依托联校联片教研平台,在前几年学月反思会诊的基础上,开展“同备、同讲一节课,同研一个主题”活动。教学研讨时间根据联校教研时间每月基本固定:联校联片教研活动前一周,周三、周四、周五,三天进行校内公开教学,课题即为联校联片教研公开课课题;下周一学校组织课后反思交流活动,主题即为联校联片教研主题;周二、周四参加联校联片教研活动。

基本的操作流程是:

第一周:

(1)同年级同学科同课题备课。

(2)教师讲课,同学科教师听课(周三、周四、周五)。

(3)做课教师课后反思(自己怎样围绕主题达成目标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是什么)第二周:

(4)同学科教师(或全体教师)集中评价反思(周一),交流得失(在活动过程中,联校领导张老师、任老师、周老师给予大力帮助与指导)。

(5)带着自己教研活动中的出现的问题、困惑或成功的经验去参加联校联片教研活动,做到有备而来(周二、周四)。

第三周:

(6)组织教师进行二次反思(周一),通过自己亲自备课、上课、主题研讨,与兄弟学校教师进行对比之后,反思自己的不足或长处,使教研层次更深一步,做到学以致用。

(7)借鉴运用自己认为好的启示或方法。

活动贵在坚持。这项系列活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一年半,可以感觉到它给学校,给学生,给每位教师带来的全新的改变。新教师摸出课堂教学门道,老教师讲课更有了信心,骨干教师敢于展示自我,智慧型教师琢磨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课模。这样的活动虽然给教师增加了许多压力,但也确实更好地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学习运用八字(阅读、体验、互动、巩固)理念的机会,我校李文娥老师的高段语文《读悟式教学模式初探》,在初读感悟,精读领悟,导读省悟,美读中品悟,她执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反响很好;数学老师宋崇萍老师的《探究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从小学会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刘会红老师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也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吕桂花老师的“四给”教学方法,大大创新发展了我校的教学工作。等等这些,都归功于西峪小学联片教研系列活动这个平台。

(三)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骨干教师开办小讲座的主要有范基文、李文娥、陈晓星、刘会红、张秋林等老师,范基文老师的《和管理要质量》揭秘成功之道,《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告诫我们功夫要下在平时,想过程要质量;刘会红老师的《功到自然成》告诉我们只有努力才能走近成功;李文娥老师的《爱心 童心 精心》讲述教学是一门艺术;陈晓星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写话》昭示生活中处处学语文,张秋林老师现身说法,做了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阐述。这样的讲座不仅促进骨干教师本人对教学的深入研究,还最大容量地向教师传递教改的新信息。

(四)网络教研

为更有效地引来优秀资源,我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动员教师积极参与网上教研。学校专门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查阅教学资料、了解教学动态、查阅资料的网址,争取为教师顺利上网提供一切方便。建立了西峪小学教师教研QQ群,中青年教师建立个人教育博客。通过上网学习,我校教师及时准确的了解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动态,明确了教学重点和指导方向;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养成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每天游览郊区教育信息网、联校网站与本校网站,让网络能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研究整合,让大家勇于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拿出来,在网络中寻求同伴间的教研支持;引导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总结,在网上交流,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几年来,我们共有几十篇文章发表或汇编。在各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也屡获佳绩。

(五)校本课程

校本教研还带动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西峪风情》课本中,一篇篇朴实无华的短文和史实,犹如一道道纯真的家乡美味,弥漫着浓浓的乡情和乡思,让同学们去尽情享受,反复回味;一次次有趣的实践活动,又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素质的绝妙机遇,让学生们去拓展视野,丰富阅历;《让危险远离我们》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珍贵的,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更宝贵的。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应当无私的亲善他们,回报他们;我们的生命又是属于整个社会的,应当有为的保护生命,健康身体,让生命焕发出无限的价值;《跟我学礼仪》让大家知道了应当把宣传中华礼仪当作自

己的历史使命,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逐步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摒弃陋习,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提高整个社会的礼仪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师生共读,春满校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充满幸福和谐的校园,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气。著名学者朱永新这样谈读书:“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为此,西峪小学长期引导教师读书,并将教师读书列入考评。

我校的读书活动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师生读书也已蔚然成风。除了已成固定活动的“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交流活动”; “师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华魂读书活动”;“师生读书经验交流会”“书香少年”评选等等,还有各班的特色活动,如低年级的“大手拉小手,共读好故事”活动,让低年级的孩子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晨读时间伴着音乐畅游书海二十分钟,让每个清晨从读书开始;每天中午定时播放的“名家名篇朗读”活动,把读书的境界延伸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评价体系,多元实效

为了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着力新课程评价机制的尝试。

(一)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教师评价。看教师是否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与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全面进行评价:一是教师自评,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和优点。二是学生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三是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评。

(三)学生评价。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并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

学生评价由单纯注重学业成绩测试转向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主要内容为:⑴道德品质;⑵公民素养;⑶学习能力;⑷交流与合作;⑸运动与健康;⑹审美与表现。评定实行分项评价、分项鉴定的基本方式,在此基础上采取“等级确定+描述性评语鉴定”的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并以《山西省小学生德育指导与评价手册》、《西峪小学学生“我为梦想在行动”目标达成记录表》、《小脚丫》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为载体进行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来源和认定依据:

1、道德品质

(1)小学生日常品德行为表现、小学生“我为梦想在行动”目标达成记录表和教师教学日记。

(2)小学生《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提供)。

(3)班主任期末评语的原始证据(《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手册》)。

(4)家长的过程性评价、家长平时性监测与家长会集体信息反馈。

2、公民素养

(1)小学生在校日常性行为习惯表现。

(2)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创作活动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3)小学生在家庭、社区的日常行为习惯表现。

3、学习能力

(1)小学生在校平时性学习情况。

(2)小学生在家自主性学习情况。

(3)小学生各学科期末学习考核成绩。

4、交流与合作

(1)课堂上学习与活动的交流与合作。

(2)课外与同学的生活、学习、活动、实践的交流合作

(3)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表现。

(4)与家长和邻居的交流与合作表现。

5、运动与健康

(1)体育课表现(体育教师的平时性考核)。

(2)日常性卫生习惯(班主任教师的晨午检评价、卫生委员的一日检测情况)。

(3)体质表现(班主任与班委的考勤登记情况、劳动表现情况)。

(4)体育成绩(体育教师的学期末与阶段性考核成绩、体育竞赛成绩)。

6、审美与表现

(1)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平时性表现(重点是艺术、美术、音乐课堂的审美表现,有该任课教师进行信息反馈)。

(2)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艺术、美术、音乐教师进行评价)。

(3)参加兴趣小组艺术月活动表现成绩(辅导教师进行评价)。

(4)学生平时仪表礼仪表现(班主任教师提供具体情况)

●《小脚丫》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册

我校在实施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2005年9月,总结几年来的评价改革经验,本着“全、新、实、活”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成长记录档案,即《小脚丫》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册,有效的推进了评价改革,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小脚丫》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册主页分别设计了 “成长快乐”、“我长高了”、“我又重了”、“我的成长记录”、“我和好书交朋友”、“我的学业成绩情况统计表”、“我的光荣榜”、“成长中美的记忆”等八项内容,并根据学生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其具体内容。每页设计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装饰了有助于学生品味和领悟的隐性教育格言和警句,做到了处处面面在育人。5年来,《小脚丫》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册成为我校小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中的必要内容,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记录自己在学习、生活过程等方面成长的典型故事,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的过程。《小脚丫》的实施应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成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美好情素的红纽带;《小脚丫》的实施应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真实的信息源,能看得见摸得着,成为学生自我欣赏、自我鉴赏、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动力源;《小脚丫》的实施应用成为我校课程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一面镜子,成为我校实施农村优质教育,践行“让每个孩子获得最佳发展”理念的一个窗口。

四、课题研究,春华秋实

10年来,我们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针,牢固树立以科研为龙头,以教研促教学的观点,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课题从教学实践中来,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原则。

1、2002年开始,我们利用学校班容量小、班级人数少的优势,学习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实行小班化分组教学,申报研究课题《提升分组学习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过程更加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个性更能张扬,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能和谐发展。我校在杨瑞兰老师的带动下,每个班级,每个老师都能

够运用小班课堂教学组织策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了全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本课题研究与实施,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小班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等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发展,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培养。本课题的研究,引领了广大教师人人参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改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2004年,结合本村实际,为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树立服务“三农”思想,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校园与社会相结合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确立了“关于西峪村煤炭资源开发应用的现状和前景”、“关于西峪村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关于西峪村生态林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关于西峪村水资源的利用和发展前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生在课后、课外调研,与工厂、煤矿、林业队、菜农、有经验的村民等紧密联系,寻求知识与技术指导和帮助,撰写研究性学习个体小报告,形成了有价值的小论文、小经验、小报告,在课堂上教师组织交流,形成了班级研究性学习课题实践综合性报告。

3、小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而练习是教学的重要一环。2010年1月,根据我校教学实际,课堂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兴趣不浓,个别学生怕学、厌学的现象。为能使练习更趋于合理、灵活、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真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申报了课题《学科教学中有效训练的研究》。重点进行小学课堂训练中拓展性设计的实践研究;小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反馈、调控及指导的实践研究,小学课堂中有效阅读训练的实践研究,有效设计课堂训练习题的实践研究,进行口语有效训练的策略研究,有效训练方式的实践研究,课堂训练中的创造性作业研究,进而真正提高学科教学中训练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前后有40多人次的教师论文、案例、调查报告等获得国家级、省、市、区级奖,100多名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2007年6月,杨建桥、杨广杰同学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荣获电子报刊类三等奖;2007年9月,校本教材《让危险远离我们》、《西峪风情》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校本课程三等奖;2009年6月,桑海昇在第24届阳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太空探秘》科幻类三等奖;2008年8月,冯国文的论文《多媒体就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获得省级二等奖;李文娥的论文《在学习中探究,在实践中体验》获得省级二等奖……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改带给学校、教师、学生的巨大变化,我们欣喜地体会到课改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随着课改进一步深入,我们感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如:提高教师课改教研成果的档次,发挥好课改教研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建设相结合的优势等。我们将不断改进,提高我校课改工作,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下载让课改见证我们的成长[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课改见证我们的成长[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与课改一起成长

    与课改一起成长十年来,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提炼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定期开展教师专题讲座与经验......

    课改伴我成长

    课改伴我成长 八3班王俊杰指导老师:张丽 我刚刚踏入初中的大门,我们学校就开始了课改。课改已与我一起走过2个年头,在这课改的两年里,我从曾经的迷惘、困惑走到今天的清楚、明白......

    课改伴我成长

    课改伴我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新课改经验交流会。坐在这里我有点不安,觉得自己是在班门弄斧。我知道在做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我也谈不上什......

    课改伴我成长

    课改伴我成长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国家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已实施几年时间,虽然从事教育工作也有几年时间了,但对于课改,自己心中也有试试看的想法,但对如何改,具体怎样做,心里一点......

    课改伴我成长

    课改伴我成长 常兴镇一中八(2)班 许孟雨 说到课改,我可是感受颇深呀!真的是课改陪伴我成长,我在课改中进步! 说起课改我首先要说说课堂。说起课堂,我们就会想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

    课改伴我成长

    《我参与我快乐》主题班会 旭日五班 一、班会目的:通过召开“我参与,我快乐”主题班会,使学生进一步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明确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

    分享感悟 见证成长

    分享感悟见证成长 新年伊始,带着春的气息,怀揣彩色梦想,生活家的家人们在进行为期一天半的培训后,于2月6号下午欢聚一堂,分享感悟,畅谈未来。整个分享过程,充满轻松温馨的气氛。 分......

    我们和课改一起飞

    第六中学课改工作总结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它的实施,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给沉寂已久的课堂注入勃勃生机,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发展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