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教学法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法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望江县高士中学 报告人:方强 4月宜城,春暖花开,繁花似锦。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安庆迎来了安徽省2009年度省级课题管理会议的召开。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有机会到现场接受教科研专家的答疑和指导,受益匪浅。同时在容永结校长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数学组着手了《“分层教学法”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应用》课题申报工作,并已通过省教科院的审批,被批准立项。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希望各位专家、同仁认真研究讨论,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制定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让我们的研究工作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选题的背景、意义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即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层次,并相应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同时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
(1)、有效改变当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严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2)、努力转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传统单调模式,摸索一些较合适的新颖模式,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较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力营造学习氛围,促进所有学生发展。
2、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分层教学法是由两千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演绎而来,这一理论在我国的教育学中屡次作为重要原则提出。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原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域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些都为我们提高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国内外许多学校也在践行这一教学法。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率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矛盾。目前在许多学校的各类学科都使用这种方法,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学效果明显。
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将改变农村现今滞后的教育教学,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真正普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及竞争能力。同时我们将不受学科限制,努力整合,争取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中学其他相关课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方面。
本课题将从这五个环节着手,积极寻求分层教学法在农村数学课堂应用的可行性的具体操作方法,避免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法造成学生资源的流失。针对当前农村教育教学实际,本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心理状况研究。初
二、初三学生正值青春期,也常被称为青春期的“急风骤雨“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上还比较稚嫩,因而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突变,在突然的打击和挫折面前也容易心理失常。随着分层教学的推行,学习竞争的日益明显,来自学生心理问题的挑战必须时刻关注。
2、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分层备课模式研究。
教师在课堂分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分层备课。教师既要把握好“教材”,又要把握好每一个学生,要对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进行引导,教师在备课中要有精心的准备。在备课时,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水平,最多可能地提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还要考虑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兴趣。
3、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教学方法研究。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一堂课上,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分层次。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间的互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学习方法研究。
“以人为本,以终身发展为本”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提倡把趣味性归还给学习过程,提倡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的学习气氛。我们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单一的某种方法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需要依据层次的不同,摸索出不同的学习方法。
5、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分层辅导方策研究。
课堂上45分钟的讲解终究时间有限,要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抓好课外的辅导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从而让他们都能达到理想的预定目标。
6、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分层评价方式研究。
在评价学生时,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评价。要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不同层次的训练中形成能力。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需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注意层次差别,要用婉转的语气指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总的来说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研究将以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师实践优势,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研教相长,体现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2、教学建模法。在教学中必须不断研究、实验,形成操作性较强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模式。
3、文献查阅法。主要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分层教学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使我们所立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以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4、实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分层教学的途径、方法和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分层教学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分层教学“的事实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本课题研究历时两年半,分三个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8月)
建立课题组,确定组内成员,进行立项调研,着手立项申请,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制定研究方案,依据方案全面实施,对各子课题展开研究。依据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组织研讨,注重资料积累。
3.总结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8月)分析整理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完成课题总结;构思下阶段的研究,推广研究成果。
四、研究成果的体现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科研论文、叙事案例和实验报告等形式体现。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成员均热心于本课题的研究,且成员中既有各级各类行政领导,也有一线教师;既有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年人。课题组成员信心百倍,致力于寻找造福于广大一线教师的新的教学方法,为课题的研究成功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2.我校作为一所规模庞大的农村中学,无论软硬件设施完备,有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优先供教师使用,便于网上查阅和学习研究,学校全额提供经费,保证课题的顺利研究。学校对于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购买了大量的新课改方面的书籍、影像资料。这些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王学红——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及课题研究的领导工作。
方强——课题组第二负责人,负责研究方案及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以及组织撰写论文等事宜。
胡江节、王坤、李维文——课题实验老师,负责具体实验研究工作,发挥课堂、活动等主渠道作用,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韩吉旺、吴周应——负责具体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工作,以及与教科院的联系、协调工作。
第二篇: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突破创新,国家相关教学政策的不断改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也不断的以平等理念更加突出,很多初中学校目前已经取消了年级的分班制,在初中班级里就体现了学生能力水平的均等不一,有些学生的成绩很优秀,有些学生的成绩则一落千丈,层次差异较大。这样层次下的教学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灵活的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老师和学生的配合才能让教学水平上升一个新的高度,有助于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笔者则首先介绍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和含义,然后提出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高效发展的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坚持以学生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有效的保证初中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在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进行分层教学,有效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进行具体的应用探讨。
1.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和运用
分层教学法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实施和安排的,它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之间差异性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成绩优异学生更加优秀,基础较薄弱、理解能力有所欠缺的同学也可以取得进步。古语有云: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说的就是?@个道理,而这也就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等。举个例子,教师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时,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要求就不同。要求级别较高的同学能够举一反三,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思维性习题,要求级别中等的同学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级别较低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并且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教师在运用组织分层教学法的时候,应该科学合理的划分学生的等级水平与层次水平,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在分层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智力因素、成绩、兴趣等各个方面,才能有效的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编组,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先划分开来。也可以采取优秀生带差生的一对一辅导的方法,让同?W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做既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一举两得。
2.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几个部分,对每部分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1]。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发展以及学习态度等,然后将学生分成a b c三组。a组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良好,b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良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严谨,c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将学生进分层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2对教学任务进行分层
将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就需要根据不同层组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这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对教学内容的分层是具有科学性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在学习较难的知识点时会感觉到异常得吃力,最后会导致不仅学习效率不佳,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如果教师为学习基础一般的学习设置较为简单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高。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对于c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重点提高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为这部分学生打好数学基础;b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扎实,学习能力较a组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给b组学生布置的教学任务应该要在c组学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如多布置一些有理数的作业问题,让学生针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而对于a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有余力,教师可以在b组作业的基础上加大难度,促进a组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样,每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和提高,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3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不仅要对学生和教学任务进行分层,还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上是存在明显区别的,如果对于a组学生和c组学生使用同样的标准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对于c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也要进行分层。对于a组学生,学校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需要适当提高,必须要求学生的考核成绩超过90%才能评优,而对于c组学生,评价的标准就需要放宽,只要学生的总成绩能够超过85%就给予评优。
2.4对教学考核进行分层
教学评价的分层设置必然教学学校的考核形式也要进行分层。考核分层主要要求的是,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组进行考核内容、考核目标以及考核难度等的分层设置。例如,对于c组学生,学校设置的考核内容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基础知识所占比例应该为60%,实践题型和创新题型各占20%,且难度适中或较低。而对于a组学生来说,学校设置的考核内容应该要以实践题型和创新题型为主,基础知识应该占30%左右即可,题目的难度要加大。这种考核设置的分层可以有效提高不同层组学生的学习自信,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得初中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也可以培养起写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更加有积极性和自觉性。总的来说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是一种适合学生更好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且对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试析中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J].李保贤.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2]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李保梅.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J].朴昌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
吉林松原
138000)张玉满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验对照等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结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强迫性学习走向了自主创造性学习。【关键词】分层递进 数学课堂教学 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习题,侧重复习巩固知识,树立信心;丙层次组学生作业题侧重于简单模仿作业,完成书本上的基础习题,反复演练,或将难度较大的课后题拆分成几个小题,使他们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3、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各层次是动态的变化。教师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次”,使得他们的学习水平比较接近。同时,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分层是动态的分层,有进步的学生可以晋升一个层次,学习态度不好且退步的降至下一个层次,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逐步解体丙层组学生,从而达到甲乙层次组学生不断扩大的目的。
(2)不公开划分学生的层次分组。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教师在划分各层次时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分层次实施教学,也只能是教师心里有数,是有目的进行的分层,但不能在公开的场合公布学生层次,因为教师一旦在公开场合公布了学生的层次差别,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失去分层次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3)感受成功原则。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质,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很好地处理全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高了他们的素质。4结论
(1)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2)“分层递进”教学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参考文献
[1]徐纪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7,8 [2]李喜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模式[J].新课程学习,2010,1 [3]杜胜龙.初中数学中的分层递进教学法[J].科技教育,2009,7
第四篇: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尝试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尝试
学号011
王烽华
普九后适龄学生无需选拔便进入初中,这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理解的心理反应各异。特别是农村初中生源相对薄弱,学生家庭普遍对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很少把课外时间用于学习上,他们知识的获得主要在课堂上。如果课堂上效率不高,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更少了。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呢?尝试进行分层教学。1 分层教学理论的中外教育理论基础
作为分层教学理论理论基础的掌握学习理论,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他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将多种教学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样能够解决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所存在的矛盾问题。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提出了著名的平行教育理论,即: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此理论核心在于通过集体的舆论和群体的心理环境来教育学生。协作教育不仅重视群体的同化功能,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小组通过交往等活动,将不同个性倾向、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生有机地组合起来,既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又使每一个受教育者个体的个性品质不受限制地发展。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要求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要求分层指导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础,做到遵循素质教育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的根本原则,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的调控学生的行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再一次奠定了分层教学理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既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只有立足于从这两种水平并从这两种水平群体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教学的效果。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也为后世的分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理论基础。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就是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实验方略与操作规程 2.1对教学对象的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一般将学生按上、中、下分为学优、学良、学困三类进行分层次教授.但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也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应变革座位排列方式,以以进带退的方式,依靠优秀生的带头作用来感染后进生,达到课堂教学的平衡点和教学效果的最高峰。
2.2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分层制定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别掌握适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并着重注意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潜能和创造力.相比过去“一刀切”的方法,这种施教方式必然会解决掉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3优选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每节课都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具有梯度行、弹性。不仅要有利于教师灵活施教,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水平上稳步提高。
2.4改革教法,注重思维的分层训练 孔子曰:不如.“授之于鱼”“授之于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以常规方法求解思路,再由学良生完成解题过程,学优生配合老师思路,寻求最简便解题技巧;这样由老师引领,学优生配合,学困生、学 良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灵活施教,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水平上实现达标。
2.5分层制订考核方案
对学生的考核目标标准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区别对待。学困生求实,学良生求高,学优生求活。因此在摸底测试时,需把地理题按难易程度分成C、B、A型,对于学困生立足做好A型题,鼓励去做B型 题、C型题,对于B型,C型题只采取加分而不扣分的制度,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探究性。对于学良生可选做A型题,致力做好
对于学优生可选做B型题,致力做好C型题,B型题,力争做好C型题。促使他们集中力量进行拓宽加深,提高学习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为了便于在班集体中形成“一帮一”或“二帮一”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分层教学和学生间的合作互助是分不开的.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在学好一章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两节课时间设计一份地理试卷等。分层施教能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各有所学、各有进步,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合作达到课堂任务的完成与自身素质的提升.分层施教能够使学困生在学习中也能找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促使学困生向学良生转换.分层施教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模式,是分层教学“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精神思想的体现,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4.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要因材施教就要首先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对学生的分层主要的依据是新生摸底,通过测试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来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当然要达到科学、客观,具有参考价值,一次测试显然是无法达成的,还需要以测试结果为依据,立足于学生基本素养的评定和审查。其次,分层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低进高出”的对接问题,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4.2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体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 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4.3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5、分组分层教学的考核手段
废除一卷定终身” 的考试方式, 采用.、+ 卷达标考核法。0 卷 内容以课本上需掌握的单词、句型和课后的练习题为主。.卷达标者, 可参加+ 卷考试% + 卷出中等难度和难度较大的试题。对于.卷不达标者, 可以在补救矫正知识缺漏后, 继续接受评价, 直到达标。参加+ 卷达标的学生, 如果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满意, 认为未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可以申请第三次考试, 分数可以修改, 原定层次不变, 这种考核方法, 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明确学习不是为了分数, 而掌握知识是无止境的认识, 同时潜移狱化地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总之, 分组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而且是由传统教育“ 转 为紊质教育” 过程中的一项整休改革。实践证明, 实施分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 但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完菩和改进, 真正让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第五篇:浅议初中分层教学法
浅议初中分层教学法
【摘 要】本文以J?卡罗尔提出的一个假设为入手点,总结了布鲁姆的实验研究,指出了布鲁姆理论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并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理论基础、原则和应用对策。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 策略
一、初中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六十年代,J?卡罗尔提出过一个假设:人们传统上所认为的“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并不像想的那样是由于智力上或遗传上的原因,而更多地是由于学习速度的不同。随后布鲁姆组织的一系列的实验都表明:大多数学得慢的学生是可能达到与学得快的学生一样的学业成绩水平,尽管学得慢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与需要的帮助比其他人要多一些。其中最重要的是:布鲁姆综合考虑了掌握学习的全过程,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和情感的意义的作用。布鲁姆的理论研究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像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大,也不是原来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性质(智商上或遗传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学习速度上的差异。
②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的背景知识的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学困生”之所以经常感到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背景知识的贫乏,为他们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显然是应给予重视的;所谓“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绩差,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③由于个体上的差异,学生掌握同样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是不同的,这恰恰是过去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教学能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且适合他们的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情感上的关怀,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
二、初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教师对经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暂时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教师可给予帮助,但切忌讽刺挖苦。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形式,有意识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艰辛,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教师不断的激励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鼓励,成为他们学习的精神动力,有助于形成以点带面(一科成功带动数科,一人成功带动数人成功)的良好局面,使教育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2.动态性原则:对学生层次实行动态管理。若BC层学生在某学科上已达到相应的层次目标,教师要及时调整层次;教师既要鼓励A层学生为确保自身优势并向更高水平发展不断努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对近期内难以达到相应层次目标的学生,教师除给以一定的帮助外,可适当降低层次。层次流动可在期中、期末甚至平时进行,但不宜过于频繁,学生层次在一个阶段宜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三、初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策略
(一)初中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模式
笔者把分层施教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提出目标、分层教学、归纳小结、反馈矫正。但这四个阶段也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灵活地变化。同时根据学习活动的进程掌握好教学的节奏,真正做到:“分合有致”、“动静有序”,把“集中教学和分层指导”、“培优与补差”结合起来。
1.提出目标。教师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口头陈述或教具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实际情况自选目标,并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
2.分层教学。分层教学阶段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其一,教师出示分层自学提示,揭示学习要点及各知识点的学习提纲。其二,教师提示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与之有关的典型习题。其三,教师设计差异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作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分层讨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探究、演算、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3.归纳小结。教师归纳小结时主要是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并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通常情况下,学生层次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C组的“学困生”只要求他们陈述本节课“我学习过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A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陈述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条理性和严密性,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概括性、逻辑性。
4.反馈矫正。教师备课时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序列的练习,制定不同的反馈措施,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得到必要的巩固和提高。其中包括为差生设计的补缺题,要求全班都必须完成的巩固题,为高层次学生设计的提高题。矫正的形式主要包括:学生自我矫正、小组成员相互矫正和教师组织的集体矫正。反馈矫正的周期一般为一个教学单元。
(二)初中分层教学的策略保障
1.分层的策略
①分层的多元性――所谓分层的多元性,一是指:分层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学科成绩,同时也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情意特征;二是指:先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然后在A层再进一步地层中分层。
②分层的动态性――动态性是指对学生的分层划块是非固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做到“有进有出”,“有上有下”。其目的是如何始终把学生置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③分层的自愿性――也就是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层次,具体做法是教师和学生经磋商,学生可根据自己本人的实际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层次。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实施分层教学后,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多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同时组织多个小组的教学活动。为保证分层教学能得以顺利实施,就必须构思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显然是一个首要问题。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递信息,甚至也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未来的情景中,从而使学生在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
四、结语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我们依然缺乏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实践活动的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的研究,缺乏整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理性之具体的认识。”而分层教学的根本特点就是:改变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着课本和教学大纲转的被动局面,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而开放的课堂环境,使课程能够成为一种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吻合的、且能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充分发展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使每个学生争取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高小兵.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郑兴良.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教育评论,2001,(2).
[3]卞兰娣.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02,(3).
[4]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多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
(作者单位:安徽滁州南谯黄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