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工作运行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农村工作运行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刘孜龙
当前我国农村工作格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但笔者认为,农村工作运行体制机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全面改革的步伐和农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村全面改革和发展步伐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农村改革和发展有了明确的路线和方针,必须要有良好的运行体制机制作保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因此,解决农村工作运行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笔者就农村工作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和相应的改革对策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在农业税费取消以前,和催收农业税费成为两大农村工作,并号称天下第一难工作。直至现在由于没有相应的在全国范围内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仍然是农村工作的第一难和主要的工作,客观上冲淡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此外,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在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经商的情况下,农村中的育龄妇女也大多数不在家里,并有意在外躲生、超生,如果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国一盘棋和有力的网络化的制度措施,育龄妇女户籍所在乡村党政组织又能有什么办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呢?而上级硬要死死抓住乡村党政组织不放,乡村就只能是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甚至弄虚作假(类似的现象还不只限于计划生育工作)。鉴于此,应改革现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体制弊端,实行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加强全国计生网络建设,加大城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力度。在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全国一盘棋的运行体制机制后,计划生育工作应以经常的说服教育服务、流动人口跟踪监管、配合外地网上查验等工作代替,减轻直至化解乡村两级党政组织计生工作的压力和负担,最终使计划生育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扫除了体制上的障碍。
二、要克服农村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倾向和做法,创造一种农村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气候
由于农村工作领导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在农村工作领域中存在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倾向和做法,导致乡村两级工作大多在被动应付中进行,从而不能发挥乡村两级组织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工作运行机制中,没有真正建立一种良好的乡村两级干部廉洁奉公、务实干事、开拓创新的任用激励机制,没有创造一种能使乡村两级干部放开手脚,在农村经济领域干事业、作贡献的政治环境和气候。
由此,笔者建议:
1、对宏观领导管理体制和方法的一点建议
国家对农村及农村工作的领导管理,主要的是在制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层面上进行领导和管理,即主要是运用国家权力,健全和完善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有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规范农村及农村工作的领导管理。再就是在法律范围内,在农村及农村工作领域制订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战略目标的指导和管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创新”,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体制、制度建设战略目标任务,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农村全面改革,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地市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管理,主要的就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本省市农业及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检查、督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总结和宣传各地农村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表彰农村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针对农业农村工作宏观领导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
(一)由于农村各地情况不相同,发展不平衡,建议省、地市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管理,可以倡导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但不要形式主义生搬硬地加以推行。
(二)省、地市及其各部门不要大面积、大范围开展各类达标创建、检查评比活动,给基层带来过重的压力(事实上,上级及其部门越有作为,农村基层就越没有作为),从而使县乡村三级有更多的自主空间,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使乡村两级真正地把发展农村经济工作放在首位,真正地投入更多的精力抓农村经济工作。
(三)为减少领导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国家在农业、农村工作领域实行省管县体制,地市将主要保留一个综合机构上传下达就可以了。
(四)取消省、地市及其各部门对乡村两级的直接检查考核的做法,主要由县级对乡村两级实施检查考核。
2、创新县乡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
县乡两级对农村工作的管理,主要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统筹兼顾制定全县全乡农村发展和农村工作战略目标,通过财政倾斜、政策引导、组织保障、目标管理、科学考核,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农村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农村工作中要把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作为农村工作主要和重要的工作,要加强县乡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导责任,主要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引导、激励奖励、法律监督、改善环境、协调服务、目标管理上来。同时还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在全县全乡开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但不要以行政干预为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而主要是以协调服务的方法开展工作。在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工作中。要鼓励允许各乡各村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发展之路。不要下达具体工作任务指标,给乡村两级以更多的自主空间,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错误倾向。
(二)实现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对象相统一。农村工作总的目标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是使农民群众在经济上实现小康,在政治文化方面实现农民个人发展。实质就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这就注定了实现农村工作目标与服务工作对象——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统一,不可偏离。要改变那种只注重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而服务的、协调的、指导性的,根据自身特色带领群众走自己经济发展之路,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解农村中的各种矛盾纠纷的工作不予重视,工作不得力,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实现工作目标与服务农民群众相脱离的不良局面,即要解决乡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问题。
(三)一般工作与经济工作相协调相配合。农村工作从目标任务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行政执法工作;二是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心,但经济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样式,其他工作也可能是经济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补充。但部门工作又不能等同于经济工作,它毕竟是经济工作的组成部分或补充,必须服从和服务并融于经济工作中。这实际是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使各部门工作根据其在农村工作整体中的特殊性,合理的加以调整和部署。如教育、计生、派出所(与政法办、司法办合署)、财经(主管乡级财务收支,也可和农经合并兼管村级财务)、经济发展(主要管理和服务非农企业,原名称企业办,可与农业服务办合并)等,因其工作量大、日常性强,故应继续地保留建制。其他部门工作可根据其业务性质和特点分别设在农业服务办、社会事业办内,撤销其独立编制,不设专职工作人员。即对于技术性、业务性强的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经(可和财经合并)、农机、农产品加工工作可组成综合办公室——农业服务办公室(简称乡镇农办);对于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等工作,组成社会事业办;对于社会治安和稳定工作可把派出所、司法办合署办公或合称乡政法办。各部门不同业务工作都由各事务办内部自行安排人员落实完成,工作人员应熟悉办内各业务工作的政策法规知识和办事程序,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各部门协调处理日常事务,如需对基层、农户、合作社、企业提供技术和业务服务,各部门办内可以完成以办内完成为主,或与上级业务部门协调由上级业务部门派人上门提供服务或进行调处。加强县级业务部门的建设,农村基层主要的行业服务和行政执法工作应由县级业务部门实施和完成。鼓励和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在乡镇设立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从事商业性专业技术服务,接受政策法规监督与制约。
(四)少量务虚,主要务实。实现农村工作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安宁,要通过广大干部带领群众勤奋肯干、艰苦奋斗才能完成,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要通过广大干部的脚踏实地的有效工作才能落实。这就决定了农村工作必须少量务虚、主要务实的特征。要改变那种除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硬性任务主要务实外,其他工作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基本上停留在文件里、会议上、标语口号和各种各样的参观学习上,与广大的农民群众好似沾不上边。这种过多务虚的工作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走过场盛行。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农村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农村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倾向是不可能避免的,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也就陷入一种活动开展越多作风越没有改善的怪圈中。不搞或少搞各种学习创建达标活动,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应主要通过落实学习制度、实施正确的考核方法、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来开展。
(五)经常性工作与突击性工作要调整。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乡村两级经常采取突击方法开展工作,这主要表现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在有效地改革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运行体制机制后,要改变那种除了突击性工作外,乡村日常工作效率低下或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现象。乡村干部经常性的工作是大量的、琐粹的。行政执法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主要是完成上级下达的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公益性的工作,为基层提供公共产品、开展协调服务工作,如农技服务、土地流转、植树造林、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普法、治安、社保事业。要防止这些工作短期性、间断性倾向,着眼长远,整体推进,持之有恒,厚积薄发。经济发展工作主要是从实际出发,以国家和上级产业政策为指导,制订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致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开展招商引资,发动干部群众投资农业产业化建设,搞好协调服务,落实鼓励扶持政策,维护各方利益。再就是在政策鼓励支持的情况下,一部分脱岗或半脱岗的干部以个人名义以资金、技术、管理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这可以说是不失为一种解决县乡机构雍肿、人员爆满、效率低下的机构改革和人员分离的办法和举措)。为了实现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这些干部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农村工作将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突击性工作将主要是应付人为或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如抗洪抢险、打击邪教、打击专项犯罪等。
(六)创新农村工作及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和办法。在取消达标创建检查评比活动后,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工作及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和办法。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目标管理考核: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二是农民收入增加水平;三是农村村镇面貌改善水平;四是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各项事业发展水平。在这四项考核目标中,前三项是经济发展指标,占了目标考核总分的四分之三,这就充分体现了农村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考核中,要综合该县、该乡、该村所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条件、农民素质高下等因素,准确合理地对县、乡、村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领导干部在领导农村工作及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得失、对在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投身到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干部职工所取得的业绩,给予公正准确的综合评价。考核考察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表彰奖励先进,鞭策催促后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在领导岗位上成绩突出和在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干部职工,要按照政策要求落实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待遇,把对干部职工在农村经济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激励机制和政策落实到位。在目标管理考核中要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建议上级目标管理考核机构要改变工作方法,不要搞兴师动众、声势浩大的形式,而要采取先明察暗访,或聘请基层信息员据实调查和搜集有关信息资料,而后派往考核组深入现场和群众开展考察考核工作。这样可有效地提高考核考察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积极作用
农村工作中所依据的法律应主要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但在实际农村工作中没有很好的依据这部法律,或没有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因而没有很好地开展农村民主建设,发挥村民在村级事务中的主体性、积极性作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由此,笔者建议:
1、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特别要加强对村级领导人的教育和培养。党的富民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最终要靠广大农村干部开展工作和农民群众进行实践才能得到贯彻落实,才能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村组党员干部如何开展农村工作,农民群众在村组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如何进行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实践活动,是农村工作链条上最基本的关键的重要的一环,是党领导农村工作、实现农村工作宏伟目标的落着点。所以,农村工作的主体是农民和农村集体,农村工作如何开展,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最关键在于选拔任用好村级集体带头人。不可否认,农村中村级领导人带有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这是大多数农村为什么发展缓慢或停滞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在农村对村支两委领导人进行直接选举难以推行的原因之一。由此,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特别是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任用村级领导人的工作中,要把组织考察(要坚决防止上级领导出于私心和私利,做到公平、公开和公正)和民主选举结合起来,注重把既具有廉洁奉公的意识和品格、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作风的干部选拨出来,或选派有志于在农村工作领域干事业、作贡献的机关干部担任村级领导。要用吴仁宝、华西村的先进典型事迹启发和教育村干部,在农村基层工作中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只有从思想上、从根本上摈弃个人主义,大部分心思和精力用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上来,树立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思想意识,才能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才能,才能干出非同凡响的成绩来。在实现了集体富裕、群众富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个人经济和政治上的利益和荣誉,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否则,带着个人主义的思想当干部,到头来是个人没有实现人生价值,集体也没有得到发展。吴仁宝的光辉典范就在于,他从一开始几十年如一日真正地做到了大公无私,他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品质,并以此形成的人格魅力,是人性光辉中的顶峰,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原动力。如果他以私营老板的身份和心态,他能带领华西村民创造这么辉煌的经济奇迹吗?这就是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农村工作的辨证法。
2、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要切实加强村级民主建设。开展农村基层工作,要把发挥村组干部的领导作用与走群众路线、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在村级事务决策和管理中要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实行民主决策和村务公开,既要避免村组干部的个人主义和独断专横的错误,又要通过民主讨论和自我教育,防止村民因眼光短浅、心胸狭隘、觉悟不高导致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或阻碍正常村级事务的开展,最终达到村级事业得到发展,农民素质得到提高的目的。吴仁宝、华西村为什么能够创造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闻名遐尔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笔者认为:除了吴仁宝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开拓进取外,再就是正如他所说的,他不怕群众不听话,他就怕他不听群众的话,在实际工作中,吴仁宝是发挥领导干部的开拓创造性与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智慧、走群众路线、实践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又一光辉典范。
3、建立乡村两级基层工作有效运行机制,主要应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明确村级事务和村级财务民主管理和公开化制度,严格按照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实行,乡级主要是全程监督、管理服务、接受村民举报,查处或协助司法机关查处村级违纪违法现象。
(2)明确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要把尊重群众意愿、首创精神和发挥乡村干部开拓创造性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不管采取哪种发展模式和方法,只要能达到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的目标,就可以采纳和鼓励推行。
(3)明确一定要建立集体经济框架,明确村级集体经济为村级财政经济;明确村级财政收入来源,包括上级对村级的各项下拨资金;农户、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承包村集体资产在村里统一服务之下上交利润的1-5%管理服务费;土地流转管理费;山林、土地、水面承包费;集体财产拍卖收入或承包收入;集体以土地、财产、管理、协调或资金入股参与生产经营的分红收入。明确村级集体要通过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户、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履行协调、监督、服务职能;明确集体山林、土地、水面、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防止耕地抛荒,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土地的有序和利益最大化流转,保护农民和经营者的合法利益。这实质就是农村双层经营中集体经营的内容,也是村级集体取得村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一点要加以明确界定,受法律保护。村级集体(指村党支委、村委会)原则上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又要与村干部交叉任职在集体或其他经济组织内履行经营决策和管理的职责相区别。
(4)明确乡村干部进村入户,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各种纠纷矛盾,特别要打击和防止农村中的红眼病现象,扫除致富路上互相嫉妒、肆意破坏他人生产经营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不按合同办事的人为障碍,树立劳动致富光荣、不思进取可耻的社会风气,营造农村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气候。
(5)明确乡村干部自带或引来资金、项目、技术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并在其项目建设中担负的责任、权利和利益。明确乡村两级干部负责具体村组、具体项目、具体经济单位、具体担负工作的年终奖励办法,使对干部的任用激励机制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6)明确村级在经济实力许可的条件下或配合国家的支农资金,或辅以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甚至主要在群众少投资、多投劳的情况下,每年完成1—2个全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别是村镇建设要改变目前没有规划、破房闲置、胡乱建房、占用耕地、浪费土地的混乱局面,做到统一领导,长远规划、节约土地,真正建设既有浓郁乡村特色,又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新农村。
(7)在国家加大了各种支农资金对农业、农村、农户的支持力度后,明确乡村主要是配合有关部门把这些资金转化为政策性信贷资金投放给农户或其他农村经济组织,并要求其按期归还本息,对确实因天灾人祸或市场因素造成困难,难以归还可部分减免或转为救济。这样,可使农户或经济组织加强经营责任,力求获得效益,不至于吃国家大锅饭而疏于经营以致经营失败资金无可收回,同时保证国家支农资金日积月累不断壮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后劲更大。
(8)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开展各种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真正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刘孜龙(耒阳市农办副主任科员)
第二篇:关于北区机制体制创新建议
关于北区机制体制创新建议
一、健全机构。目前,北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已成立,主要职能是征地、拆迁、土地平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镇城建规划分局负责,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建设及后续服务有镇招商分局承担,征地拆迁所涉及的杆线迁移等有镇党政联系领导协调处理。因此,开发区办公室职能不全,建议成立相应的内设办公机构,如征迁办、规划办、工程办、劳保办(负责劳资纠纷)、财务办(园区资金管理),完善职能,统一服从开发区办公室管理。
二、升级规格。建议开发区办公室升级为副科级建制单位,提高开发区办公室的领导水平和协调能力,有利于园区工作协调更加通畅。
三、建立机制。为加快推进园区扩容升级,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重点出台园区建设发展的奖惩制度,严格执行兑现,奖励先进、鼓舞干劲,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进工作。
四、下放权限。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和服务环境,必须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对符合乡镇产业政策的项目最大限度下放审批权。
第三篇:农村工作运行情况
全市农村工作运行情况
1、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原有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为此,我们把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进行全面宣传贯彻,广泛学习发动,掀起落实文件精神热潮。一是召开会议贯彻。市委中心学习组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活动。召开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1月25日,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市乡村三级干部首先进行了宣传贯彻,积极营造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强大舆论氛围。二是利用媒体宣传。在市电视台开辟专栏,开通村屯有线广播,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中央各项富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办班专题辅导。我们举办了有乡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代表参加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训班,系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和相关政策,共培训近500人,全面提高了落实政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四是派驻包村工作组。各乡镇结合先教活动,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村屯,把一号文件精神宣讲到千家万户,把增收计划落实到千家万户。通过层层宣传发动,真正把党的富民政策交给了农民群众,成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同时,结合各乡镇和农口部门各自实际和职能,把中央一号文件扶持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和对接,明确投资对象和争取项目,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2、2005年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我们瞄准“率先进小康”目标,根据竞争发展形势,立足我市农村实际,确定了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突出发展四大经济(工业、牧业、绿特、劳务),全力推进四大建设(乡村财源、基础设施、经营机制、干部素质),加快民增收入、村增积累、乡增财力,实现整体工作创全优、主要指标进百强。主要指标:实现农业总产值54.4亿元,增长7.7%,其中养殖业产值33亿元,增长14%,占农业总产值的60.6%;商品鲜奶产量15万吨,增长27.1%;畜禽肉总产20万吨,增长30%;粮食总产3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70元,增长6%。
3、畜牧业发展情况。我们继续坚持主副换位,提升规模质量,坚定不移走牧业化之路。推进畜牧业发展规模、标准质量、综合效益加速攀升。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全面落实了科技人员和市乡干部包扶牧业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大力扩张以奶牛为重点的畜禽规模总量,两个月来,购进成母奶牛765头。全面开展畜禽春防春检工作,畜禽重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
4、备春耕生产运行情况。春节前后,农口各部门和农村乡镇把备春耕生产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精心安排,全面启动,目前运行态势良好。一是备物资。今年粮食作物共需种子900万斤,现已贮备700万斤,品种多为中早熟品种,价格较去年略低;化肥储备9.5万标吨,占所需化肥总量的75%,贮备柴油1万吨,完全能保证备耕需求。共检修大中型拖拉机144台,检修小型拖拉机770台,检修大型农机具264台,预计3月10日前检修完毕;已检修水利机电设备1500台套,占应检修任务2000台套的75%;150处中小型泵站全部检修完毕。机械设备3月20日前可全部完成检修任务。涝洲、复兴两大灌区已全部检修完,银河灌区正在积极检修,争取4月5日前合闸供水。春种前必保新打抗旱机电井500眼,达到完全配套,并投入到苗期灌溉中。二是备资金。今年种植业需要资金3.2亿元,信用社预计可投放支农贷款3.4—4亿元,截止目前已投放贷款2.4亿元,占备耕资金的75%。三是备抗旱。目前已购进水泵500台套,柴油机200台套,抗旱小白龙50吨,各种水泵胶管1万多延长米,大中小型喷灌和微灌设备100多台套,完全能够保证抗旱需求。
5、劳动力转移情况。全面落实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目前已培训各种技能农民工760人,积极与用工单位进行对接,已有8个用工单位通过职业介绍所进行招工,已有180人分赴到就业岗位。对回乡过年的农民工积极组织他们反岗,已有2.4万人回到了原就业岗位,全年新转移农民工6800人。
6、农村政策落实情况。针对春节前后,特别是春耕前,将是以土地承包纠纷为重点的农民上访高发期,我们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及时排查,彻底解决。在全市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有关政策解释》21条,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有效化解,并针对排查出了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责任对接,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没有出现大的越级上访案件,确保了农村社会持续稳定。
第四篇:不断创新机制体制 强化权力运行监督
不断创新机制体制 强化权力运行监督
——留坝县建立“责任清单”全面落实“两个责任”纪实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落实好两个责任,对于健全反腐败指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贯彻责任制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责任制的实施效果。留坝县结合县域实际,认真落实县委确定的“管理提效年”的总体要求,坚持用改革精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制度创新,全面深化“三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全市率先推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责任清单”,明确界定党委、纪委责任界限,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明确职责使命,增强思想认识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各级党委和纪委的重要职责,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进一步明确“两个责任”,促进“两个责任”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各责任主题主动作为、各司其职,是深入贯彻落实“两个责任”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留坝县委在去年制定落实两个责任《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又率先在全市出台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给各级党委、纪委列出了明确的“责任清单”,明确了各级党委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必须要带头干”、而且要承担“第一责任”,进一步深化了“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不称职”的工作理念,大力纠正“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具体业务工作”的错误认识,切实做到“党委主动担责不松手、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不甩手、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不袖手、纪委履行监督责任不缩手”。一是县委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整合合并,进一步完善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督促各职能部门充分履职,督促下级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二是推行联席会议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督促检查反腐倡廉责任分工任务落实情况;对重点案件实行备案排查、线索移送、案情通报等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了责任包抓督促机制,实行常委会包抓联系点制度,县委常委会、县纪委常委会班子成员每年分别联系包抓一个镇或部门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带头深入到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倾听民声,到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和单位等加强调研和指导,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列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实行统一研究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考核,督促“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四是细化教育监督机制,以构筑“大宣教格局”为着力点,细化各级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任务,形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整体合力,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夯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省级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一个,全面提升全社会勤政廉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推动形成了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
明晰责任内容,创新履职方式
责任决定动力。责任不明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进一步明确“两个责任”,促进“两个责任”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各责任主体主动作为、各司其职,是深入贯彻落实“两个责任”的当务之急。
一是明晰党委的主体责任。党委主体责任是指各级党委(党组)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作为责任主体,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责任、强化领导责任、选人用人责任、规范权力运行责任、维护群众利益责任、深化作风建设责任、检查考核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县委将将各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层面,细化了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集体、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个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科学划分各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界限,建立完善工作程序和保障机制。《实施办法》为各级党委列出了履职“责任清单”:将领导班子责任细化为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选好用好干部、强化权力制约与监督、深入推进源头治腐、深化干部作风建设、严格督促检查、执行报告制度、及时考核总结、领导和支持查办案件、支持配合上级巡视工作等11项;将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责任细化为坚持“四个亲自”、强化组织推动、协调解决问题、加强教育监督、督办案件处理、带头开展检查考核、带头廉洁自律、述廉述责并接受评议等8项;将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责任细化为主动研究部署、加强督促指导、加强教育管理、支持查办案件、自觉接受监督等5项。并且明确提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集体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执行和推动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履行好主体责任;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实施办法》将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该干的事”汇集起来,清晰而明确,以“主体责任”形式固化下来,让党委“责无旁贷”、无处推脱。二是明晰纪委的监督责任。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是指各级纪委(纪检组)依照《党章》和党内法规的规定,履行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职能,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责任、严格执纪问责、加强监督检查。县委要按照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业主责的要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纪委监督责任的履行,推进纪委“三转”,着重明确、细化“检查、督导、纠错、考评、追责、惩戒”等环节上所应负的责任,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完善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监督机制,探索对纪委监督责任的再监督机制,不断提高纪委监督责任履行的规范性和公信力。《实施办法》对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当而且必须”承担的“监督责任”首次作了清淅的明确和界定。为各级纪委列出了专门的“责任清单”,包括协助同级党委(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等5项。将原参与县上议事机构彻底清理调整,保留牵头和参与机构9个,退出机构94个,进一步厘清派驻机构主业职责,纪检组长不再承担监督执纪以外的其他所驻部门的业务工作,集中精力抓好主业主责。建立了联组办案、联组巡查机制,制定了《留坝县纪检监察机构联组工作办法(试行)》,全县共建立9个联组,其中,组建委局机关办案联组3个,镇、街道办、部门联组6个,分别由县纪委常委担任组长,主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巡查,专项检查,案件查办等职责,形成了全员办案的新格局;大力推行办案协作区、交叉办案制度,有效解决了基层办案人员少、突破难的问题。通过开展“民情直通车接访”、向重大项目派驻监督检查组等形式,主动出击,广辟案源,多渠道多途径挖掘案件线索,按照省市纪委提出的认真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开展农村财务、惠农政策贯彻落实等专项整治和检查,先后查处了农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贪污土地综合直补款、挪用集体资金等案件;结合干部作风建设,从严查处了工作失职渎职、公车私用以及公职人员参与赌博案件。三是实现党内监督的“全覆盖”。充分发挥纪委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协助党委加强党内监督,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加强对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加强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党组织关系在本地的机关事业单位的监督。将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的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及其班子成员全部纳入监督范围,实现了党内监督的“全覆盖”。县委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保障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执纪监督问责职能作用。把端正党风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夯实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管理,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保证了派驻纪检机构集中精力履行监督职责,加强了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实行党风廉政责任报告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在查办案件方面,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既要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领导,又要认真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坚持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的规定,坚决杜绝压案不查、瞒案不报。各级党委要为执纪执法机关查办案件撑腰壮胆,做到查办案件工作人员、设备、经费“三落实”,对腐败问题敢于揭短、敢于亮剑,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严格责任追究,完善问责机制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是党的重大任务,是我们党紧紧抓住的重点工作。为确保“两个责任” 落到实处,一是健全考评机制。县委定期对“两个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一次研判,作出相应安排部署。各级党委每半年就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情况向上一级党委、纪委进行一次报告,年底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总结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党委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并主动参加党风廉政建设系列教育活动,每年讲一次廉政党课,对班子成员开展一次廉政谈话,每年年底向上一级党委和纪委报告本本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班子成员每半年向领导班子和第一责任人报告分管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以及个人廉洁从政情况,每年对分管范围内的党员干部讲一次廉政党课,对分管范围内党员干部进行一次廉政谈话。二是明确责任追究具体情形。对各级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班子成员违反或者未能正确履行职责,出现严重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组织人事纪律以及失职渎职、贪污腐化等问题,分别细化了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成员、纪委(纪检组)领导班子及成员违纪违规进行责任追究的9种具体情形及处理办法,准确区分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确保监督者也受监督,形成监督问责的闭环。三是充分发挥各级纪委在组织协调和执纪监督问责的职能。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加强对落实“两个责任”的跟踪监督问效,健全责任分解、监督检查、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对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责任,确保党委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四是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各级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重视不够、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导致不正之风得不到解决或者发生严重违纪行为及重大腐败案件的镇、部门、单位,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同时倒查追究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五是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明确了实施责任追究不因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或者职务的变动而免予追究。已退休但应当追究责任的,仍须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对 “失责”行为的严肃追责,形成了有错必纠、有责必问的良性责任导向,真正让“两个责任”“落地生根”,推动形成了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
第五篇:关于科研体制机制方面的建议0208(精选)
关于如何健全促进企业展的科技体制机制,提升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发挥科技兴企的支撑作用?
从科研动力机制来看,主要症结(及相应解决办法)有三:(1)科研经费的财务支出上,没有用于科研人员的培训和劳务费用,比如,一个500万元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做下来,科研人员在经济收益上没有任何体现,建议在企业层面立项的科研项目,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按一定比例设立科研人员智力劳务费用(比如45%)和项目培训费用;(2)在现有科研成果评奖体制下,真正做科研的基层人员获得出彩的机会很少或几乎没有,建议对应更高层次(省部/国家/国际级)的科研成果大奖,可以在企业内部依次重复设立该奖项,侧重荣誉激励,以解决基层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认可问题;(3)现有科研成果奖励体制,更多的是事后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科研人员的补偿性的经济回报和激励后来者,但对一项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来说,更加需要的是科研经费的前期保障和经费推动,建议企业开展的科研项目尤其对科研人员,改后期奖励为前期资金经费支持,让科研人员有钱去做科研项目,而不是仅仅在做出了科研成果后才给予科研用人奖励,如果不获奖就是一项亏损科研,没有人会做持续亏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