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

时间:2019-05-12 12:2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建 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建 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

第一篇:新建 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

育才小学幼儿园组织“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活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真诚善意的认会使被认可的人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为了激发我园老师工作的积极性,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活动。要求老师们用心去观察幼儿园的每一件事,发现老师们的闪光点,并能做到见贤思齐。

本次活动已经开展两个多月了,我园评出的优秀教师崔艳老师和安雪老师。她们在工作中没有任何怨言,对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对孩子们有爱心,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认真完成,热心帮助每一位同事。崔艳老师负责幼儿园提报信息和育才童之梦微信管理工作,为不耽误班级工作,她就利用晚上的时间长传信息,自从她接手这项工作,每周我们都能看到育子信息和每个班级孩子户外游戏的照片,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在园里的生活,为幼儿园做了良好的宣传。安雪老师自己一个人带班从不抱怨,每天给孩子上课带领孩子玩游戏,户外活动多彩多样,早操的质量不断提高。每次全园卫生检查,安老师都会把自己的活动室、寝室、特种室收拾的很干净。通过这两次活动提醒老师们教育幼儿不要浪费食物,天气变热注意幼儿个人卫生,加强晨检力度。

受表扬的老师会更加努力,同时对其他老师也是一种积极地影响。提醒是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个别的时间给老师交流,在全体会之前给予提醒。通过次活动老师们工作起来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日常教育教学扎实努力,大家更加团结了,幼儿园里孩子、老师们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第二篇: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电影《教父》语言现象解读

10文1310011174崇俊

“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

——浅析《教父》电影语言的符号性表达

[摘要]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语言放在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影视作为一种叙事性的语言,其内部结构中蕴涵着重要的符号意义。电影《教父》根据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同名小说改编,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关于人类社会共同的秩序和法则,涉及权力、利益、家族、忠诚、友谊、杀戮等等。这些秩序和法则内容广泛,通过电影视听语言的运用使其成为经典之作。

[关键词]教父经典镜头视听语言语言符号性

语言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它对于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冲突的化解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影片《教父》中:教父的威严、山尼的暴躁、麦克的冷酷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他们的语言塑造的,人物语言显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所引发的行为特征,同时也推动情节的进一步的发展。

作为语言符号的“教父”

“教父”本来是一个宗教的概念。在基督教的中,每个受洗的男孩应该有两个教父和一个教母,教父和教母不仅为受洗的幼儿赐以教名,还要承担其宗教教育的责任。而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则有这样的民谚:世界太危险了,孩子必须有两个父亲才行。因此,到达了一定年龄后,孩子的父亲就会请求当地有名望有权势的人来充当孩子的教父。而这些教父的名字便被冠以“唐”的称谓,意为“阁下”或“长者”,相当于日耳曼语中的“冯”和英语中的“先生”。

但在电影《教父》中,“教父”则超越了宗教的神圣意义,更多的是一种通过家族纽带联系起来的地方种族保护势力。传统意大利人家族感很强,这不仅仅是出于情感,更多是基于生存法则。漂洋过海的意大利人移民来到陌生的美国,要生存下去,就要互相依靠。“所有移民美国的人都要看到自由女神像”,保护意大利裔美国人的利益,维多·柯里昂游走于冷静的法则与狂热的欲望之间,他驾驭着规则,以自己所信奉的方式来决定取舍,按照西西里人的传统,用“古罗马兵团”的方式在纽约建立了自己的家族,“弥补”着法律在自由社会下的不足。

“我们驻扎,我们规划地盘,我们团结故乡的兄弟,于是我们赢得了尊敬,那是伟大老日子”,因此,维多·柯里昂在意大利裔美国人的眼中并非是黑手党的首领,而是许多弱小的意大利平民的保护神,受到人们的爱戴,也因而被称为“教父”。由此,“教父”不再是原来的上帝传道者,而是固执地信奉自己的人生信条,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黑手党家族大家长。

“我准备向他提出一个他不可能拒绝的条件。”这就是他的谈判方式。他是手拿屠刀的优雅绅士;是谈着肮脏买卖,穿着真丝西装的刽子手;他只需要一个手势,便可以让别人身家难保;也可以用拥抱和微笑化干戈为玉帛。他是令人敬畏的角色,同时也是善舞的刺客。无论是政客还是殡葬馆老板,都温顺地在门外等待着他温文尔雅的召见,只因他那高贵的承诺“总有一天——也许这一天永远

也不会到来,我会让你为我做一件事情。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请在我女儿的婚礼上接受这份公道,这也算是我送给你的一件礼物!”他静静地坐在那间黑暗屋子的角落里,仿佛置身于宇宙黑洞的中央,他的身边聚集着“军师”和掌握“兵团”的首领。人们爱他,尊敬他;也敬畏他,恐惧他,他是如此复杂深邃。他用自己的慷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被尊为“教父”,又凭借人们的敬畏满足自己的欲望,让“教父”成为黑手党的代名词,在“教父”的称谓背后隐藏着腥风血雨。

教父的“话语”

漫不经心地抚弄着手中的猫,以混沌不清的口音向别人传达着自己的命令,这是影片开头时的画面。他的身上并没有一丝痞气,倒更像玩世不恭的老绅士。然而,与一般爱发牢骚的绅士不同,他口中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有可能改变房间外面的世界。他面无表情,但似乎一起都尽在掌握之中,没有人能猜到他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怎样的腥风血雨——这是优雅的残暴,平静的冷酷,文饰的罪恶。

他可以面无表情地说:“让我开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要么签字,要么把你的脑浆留在这份合同上。”然而随之就会出现这样一句旁白,“他到底是签字了,但教父还是杀了他。”他可以自信地指着自己对任何一个人说,“就当帮我一个忙,我永远会记住你的友谊。”然而当自己的要求遭到拒绝时,他的“军师”汤姆·哈金会毫不犹疑地给出答案:“当他的第一个要求被拒绝时,他绝不会提出第二个。” 他是仁慈而残暴的,以自己独特的暴力保护着向他求助的意大利裔美国人,甚至不需要别人的回报,只要别人承认他是教父,接受他的友谊。当殡仪馆老板问维多·柯里昂要多少钱才能为自己被侮辱的女儿主持公道时,教父说道:“包那萨利,包那萨利,到底我做了什么让你这么不尊重我,如果你以朋友的身份来找我,那么侮辱你女儿的杂碎就会受到折磨。像你这么诚实的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

他是教父,然而也是父亲。语言的个性化在电影中是非常突出的,“我费了一生的精力,试图不让自己变得十分粗心。女人和小孩子们可以很粗心,但男人不可以。”老教父的话就展现了他的谨慎和绅士。他会对儿子温情脉脉地说:“你经常和你的妻子和孩子呆在一起吗?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 当儿子山尼被乱枪打死。他眉毛蹙起,痛苦地对殡仪馆的化妆师说:“你看,他们是这样对待我儿子的。” 而在传位给麦克时,教父伤心地说道:“我从没想到是你接管家族。我本希望你能当那些“操控”的人,柯里昂议员,柯里昂州长之类的,再建立一个王国。”

教父是游走于规则和欲望之间的“上帝”,他沙哑的嗓音控制着整个柯里昂家族,通过这些台词的穿插勾画出一个拥有截然不同的双重性格的教父形象,他守护着整个家族,同时也控制着自己所认可的买卖,“毒品和我们以前经营的事业都不一样,赌,女人,酒,这些是人们需要的,只是人们被教会不能做这些,但是毒品不一样,政府警察最终一定会干预,它会在多年后毁了我们。”通过这些个性化的台词勾画出一个与以往的黑帮截然不同的“教父”。

柯里昂家族的语言

《教父》中总是充满背叛,既有家臣的背叛,如泰西欧,法兰克;又有老朋友的背叛,如艾图贝洛;但最不能容忍的莫过于家人的背叛,这也是麦克·柯里

昂对卡洛和弗雷多痛下杀手的原因。而语言在这里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心理。

对于卡洛,老教父的安排是:“不要让他插手家族的事物,给他们钱,让他们过好日子。”当卡洛因得不到重用,对康妮家暴时,虽然山尼安慰妹妹说:“行啦,我怎么会让自己的妹妹当寡妇?”,但还是殴打卡洛进行了警告。面对卡洛的背叛,麦克也是这么说的:“我会让自己的姐姐当寡妇吗?”可是,毫不犹豫地下令处决了卡洛。从这里语言的层层递进中,可以彰显出,柯里昂家族的成员之间是相互爱彼此的,但这种爱被限制在了责任的范围里。山尼残暴而恋亲,为了妹妹没有杀死卡洛,麦克从不乱杀人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让姐姐成为寡妇,因为麦克深谙游戏规则,他不为复仇而复仇,他为更大的责任而负责。毕竟一次背叛就有二次背叛,身边的蛀虫总有一天会咬死全家,姐姐的个人痛苦不予考虑也不能考虑,一时心软就会有全盘的覆灭。所以,当康妮重新回到麦克身边时,她吻过麦克的手说,“曾经我恨你,所以要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伤害你,但现在我原谅你了,因为我知道你和爸爸一样,是为了我们大家而坚强。”这里的“为了大家”便是在柯里昂家族中的“爱”里所包含的责任。就像麦克不能为了凯而放弃家族一样,这也是责任。

而下令处死家兄弗雷多,在这种爱与责任中通过语言逐渐推进的。早在拉斯维加斯,刚刚接管家族的麦克就曾毫不留情地对弗雷多说:“你是我的哥哥,我爱你,但如果你再帮着外人拆自己人的台,我绝不饶恕你。”而当弗雷多被人利用,差点毁掉整个家族,麦克在古巴新年舞会欢快的气氛中,麦克强行地拉过弗雷多,深深地吻了他之后,用阴鸷的眼光看着他,说出了那句痛心疾首的话:“我知道是你,弗雷多。你伤透了我的心,你伤透了我的心。”而当古巴政变一片混乱之际,麦克仍然对弗雷多说:“弗雷多,跟我一起走吧。这是今晚离开的唯一办法,你仍然是我哥哥。”虽然弗雷多没有和麦克一起走,但麦克仍让人传话给他,“告诉他,我原谅他了。”最终麦克决定放弃弗雷多时,仍考虑到母亲的感受,“在母亲去世前,我要他活得好好的,如果那他要见母亲,先通知我回避。”这每一句话语中都同时包含着爱与责任,这也是柯里昂家族所独有的语言。或许,正如汤姆对山尼说过的:“一切都是business,包括他们对你父亲的枪杀,要用理智不要感情用事。”这也是《教父》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语言学包涵着爱与责任的相互交融、相互矛盾成就了“教父”。

第三篇:有一种关爱叫提醒

有一种关爱叫提醒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三年,竟快要成为青春的印记。在记忆中回眸,成长路上,处处有他人关爱的提醒。(开头点题)在岁月的长河中,我窥见从前青涩的我。秋天的夜晚,有一丝微凉,我独坐在桌前,桌上仅有一笔、一书、一纸而已。窗外风声唰唰,手旁秒针嘀嗒,指头笔尖哗哗,交汇成一曲轻快动听的歌谣,我沉浸在期间,奋笔疾书亦不显得厌烦。(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调皮的时光老人悄悄拨动时针,窗外的黑暗似乎想要吞噬我敞亮的小房,天空仅剩几点星光,路上偶尔还有呼啸而过的汽车的一声尖鸣。我却孑然在自己的世界中,屏蔽了满世界的喧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吱——”(拟声词,细化描写)门悄悄地开了,我方才如梦初醒,似乎回到了现实世界,疲劳与困意悄然蔓延。“叩——”(拟声词,细化描写)玻璃之间碰撞的清脆声让我在混沌的思绪中吸到一丝新鲜空气。“夜深了,快睡吧。”(语言描写)妈妈语气中略带责备,又渗出一丝心疼。(语言描写中加入对说话人的神态、语气的描写)“知道!我这就去睡。”(语言描写)我牵过妈妈的手蹭了蹭(说话人的动作描写),撒娇般说(说话的语气)。那熟悉的味道,让我卸下紧绷的弦,提醒我,要爱惜身体。在这甜腻的爱中,我甘愿被囚。(听完妈妈的话后,自己内心的感受)

随着岁月的沉淀,我们亦在成长,已长出几分成熟的棱角。(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窗外知了发出聒噪的响声,头顶上的有些年岁的风扇叶争先恐后“吱呀吱呀”地叫着,(描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焦躁的心陡增一丝不悦。这时,眼角忽然窥见同桌小王已是满头大汗,几丝秀发乱糟糟地搭在额前,衣服紧贴后背,(人物的外貌描写)她似乎早被这炎热的天气捉弄得连做题的心思都没了。“静则深藏,躁则消亡。”我忽然想起这句话,给我焦躁的心顿时敲响了警钟。的确,唯心静,事才可成,古人有云道,心静自然凉,我怎么就不懂呢!我拿出便条纸,写道:“同桌,坚持,静则深藏,躁则消亡!”我把便条纸悄悄移到她桌旁,捅了捅她,示意她看。她盯着纸条愣了几秒,明白个中真谛,便对我绽放了笑靥。原来,给他人一个提醒,也是给了自己一个提醒。(对所写这件事的点题做行文中的点题)

时光静好,任时光匆匆流去,我都会记得,成长路上,感谢他人的提醒,给他人以关爱,给自己以警醒。(首尾呼应;但结尾点题,没有结合题目,对“关爱”这个词,没以强化)

第四篇:一个人,一本书,一种态度

一个人,一本书,一种态度

几米,一位用画笔描绘梦想、吸引无数读者画迷为之疯狂,知名度迅速窜升的当红绘本作家,同时却也是一个腼腆善良的中年男子,偏好简单的居家生活,低调而淡泊。

几米的个性害羞内向,不擅长用言语表达,他用敏锐细腻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藉由「绘画」传达他对大千世界的看法,作品风貌多变,创作力源源不绝,因此看几米的作品,就像是走入他的内在,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应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或许这就是几米作品的迷人之处。

1998年开始创作,发表《森林里的秘密》和《微笑的鱼》,拿下当中国时报开卷最佳童书、民生报好书大家读最佳童书,以及联合报读书人最佳童书奖。1999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开创出成人绘本的新型式,兴起一股绘本创作风潮。本书获选为1999年金石堂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书,并已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之后陆续推出《听几米唱歌》、《月亮忘记了》、《森林唱游》、《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等作品,展现惊人的创作力和多变的叙事风格。2001年出版《地下铁》,获选2002年金鼎奖推荐优良图书,并改编成音乐剧和电影。次年《照相本子》、《1.2.3.木头人》和《我只能为你画一张小卡片》获选2002年行政院新闻局推介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图书类推荐读物。2002年《布瓜的世界》甫上市便登上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第一名。2003、2004年陆续出版《幸运儿》、《你们我们他们》、《又寂寞又美好》、《履历表》、《遗失了一只猫》等作品,内容风格上更形突破。2005年的《小蝴蝶小披风》和《失乐园》开始经营角色,多变的故事节奏有不同于以往的阅读趣味。作品风靡两岸三地,美、法、德、希腊、韩、日、泰等国皆有译本。学界和媒体多次以「几米现象」为主题分析评论。2003年Studio Voice杂志选为亚洲最有创意的五十五人之一。

几米的绘本大多数都是色彩缤纷的,例如《布瓜的世界》《1.2.3.木头人》《照相本子》等等,从他获得那么多奖项不难看出,他被认为是很有童心的一个人,像个孩子一样快乐悲伤,把读者也带入孩子的世界。

他描写爱情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恋之风景》等也广为人知。几米的作品我虽然没有全部读完,但是也看过一半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叫做《又寂寞又美好》。几米在这本书中写道:在画画的过程中,我无法描绘出外在的真实世界,我也几乎完全不去观看真实的情境,我只能描绘出作家透过文字所勾勒出的种种风景。我画我阅读时所捕捉到的意象,我画我天马行空的幻想与梦境,我话我所愿意暴露的内心世界,而我就在这样不知不觉中,不甘不愿地画出了太多秘密„„他的风格的确天马行空:不成比例的景物、比人大很多的动物屡屡出现,但每一张图画都与旁边的文字相辅相成,让人觉得很安心。

《又寂寞又美好》是几米生病后、成名前的创作集结,是作者在1996年至1999年与血癌抗争的日子里,重新体验与领悟生活,那段“又寂寞又美好”特殊岁月的记录。与之前色彩缤纷的几米作品有很大的不同,本书色彩灰暗,简洁的文字以日记方式存在。没有太多修饰的画面却有一种动人的真诚的张力,伤感的视觉冲击真实地传达出当时创作者寂寞萧瑟的心境。

高中的时候,大家都忙里偷闲地听音乐看小说玩游戏,我因为过敏身体不适还有成绩的不尽人意而跟我的朋友抱怨不已,于是她推荐我看几米的这本《又寂寞又美好》,她说,你看的时候也许会觉得世界一片黑暗,但是你看完之后就会觉得你现在的难过根本就不算难过。起初看这本书,是被素净的封面和安静的标题所吸引,一页一页的慢慢翻完了它。最开始看的时候,我本来就不太好的心情被书中灰暗的基调感染的更加抑郁,但是看到最后却发现,经历了挣扎、呐喊、愤愤不平,终于安静了,豁达了,忍耐了。虽然痛苦,但是安静而美好。于是甚至开始抱有希望,那种阴天时一个人坐在病床上从窗口望向院子里偶尔开放的小白花时所能抱有的希望。这是一个美丽而哀伤的场景。但寂寞的人到了最后已经不会再顾影自怜。一切都在寂寞之中淡了,超脱了。所谓美好。

虽然整本书色彩灰暗,但总有人面带微笑。就如几米在后记里说的那样:“看着这些作品,我回想起那段陷入绝望,又重燃希望的错乱生活。如今,惊恐消退了,悲伤不见了,而那段低潮的人生,只留下淡淡的愁思,又寂寞又美好。”

书评:有力呐喊,就别无病呻吟

这话不是对作者幾米说,而是对我,或不知是哪位的你。

高三,因为整天没心没肺的打篮球,我因为运动过度受伤住进了医院,休学了大概两个月。想着那些同学在上课,那些平时不喜欢的同学的脸都变得亲切。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躺在病床上的日子有多难受,整天的昏昏噩噩,连阳光是什么颜色的都要忘记了。

幾米的这本书,《又寂寞又美好》,里边的画和一些文字,那些无可名状的忧伤,我也算是有感受的。再灰色的回忆,再寂寞的过往,现在也能从中找到美好。但那些所谓美好,不过是对以往的回忆和感叹。如今想起来,那些又算得上什么?日子还是那样过。

如若不甘心于平平淡淡的白开水的日子就要好好为自己的生活加料添彩,这些得靠你自己的努力。现实的残酷不是什么可以用简单的无病呻吟的字眼所能描写,也不是用阴郁的图画就能瓦解。日子还很长很长。这样的日子还在考虑着那么多无谓的忧伤干嘛?能活着就好好活下去,能有力呐喊就别无病呻吟。生活的理想是为了更理想的生活。

我只是想告诉那些看了这些图文,就很容易把自己迷失在压抑无助的内心深处几个月或一年的同学们,包括我和你,日子说长着可也短着呢,你能有几个热得要死却又如此迷人的6月?

当一个人完全陷入思考、陷入绝望时不如像几米一样画出来;当一个人从低谷走出、积极生活时不如再翻的看看这本《又寂寞又美好》,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你可以理解画中人的眼神。

1995年春天,几米得知自己患了血癌。接受一整年的治疗之后,他过着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日子。可是他熬过来了,并且告诉我们,要坚强下去。每个人都会有痛苦的时候,都会遇到困难,你可以抱怨,可以哭泣,可以踟蹰不前,但是一定不能失去希望,不能一味的陷在寂寞里,看不到身边的美好。即使遇到了特别大的挫折困难,也不要灰心气馁,我们还有梦想,还有希望,还有追逐目标的那一颗心。尝试不同的道路和方法,也许你会发现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获。不管如何,开心也好,忧伤也好,都要告诉自己,要笑得灿烂,令世界黯然。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整个城市笼罩在阴湿的雨里· 灰蒙蒙的天空,迟迟不见着阳光,让人感到莫名的沮丧,常常走在街上就有一种落泪的冲动····

但是冬天总是会过去,春天总是会来···· ——《向左走、向右走》

希望井

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 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

我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了最美丽的惊喜。

回家的路

回家唯一的路,被昨夜粗心的流星撞落了,我无法跨越失落的那一段。还好月亮还在,还好想象还在,还好天使还在。

我每天重新打造一条秘密小路,在蜿蜒奇诡的归途中尽情冒险。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第五篇:“司法腐败”现象的一种解读

内容摘要:

将“司法腐败”置于严格限定对象和语境之内,并引入“司法腐败发生于其中的小环境”作为辅助性的概念工具进行解读,它包含着因“个人利益”与“对审判的影响”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类型,被看作是特定主体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和展开的博弈,其中内在地包含着抑制其恶性增殖蔓延的机制。

将“司法腐败”置于严格限定对象和语境之内,并引入“司法腐败发生于其中的小环境”作为辅助性的概念工具进行解读,它包含着因“个人利益”与“对审判的影响”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类型,被看作是特定主体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和展开的博弈,其中内在地包含着抑制其恶性增殖蔓延的机制。

[关 键 词]“司法腐败”/个人利益/对审判的影响/环境/博弈

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所谓“司法腐败”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沉重话题。然而,从学问的角度去接近这一据称有相当普遍性的现象却似乎非常困难。除了一些个案的报道和感想式的议论之外,在笔者有限的接触范围内,尚没有发现真正把司法腐败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 论文 或著作。关于腐败现象的一般研究,尤其是涉及腐败与 经济 转轨或 政治 体制改革关系的国内外 文献 提出的一些命题,相信对于司法腐败的研究都有 参考 价值(注:在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有限接触范围内,张曙光撰写的《腐败与贿赂的经济分析》是一篇包含着不少有益启示的重要文献,原载《 中国 社会 科学 季刊》(第一卷),1994年;后收入张曙光著《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关于对该文提出的分析框架及有关命题的运用,详见本稿下文的内容。)。但在围绕司法腐败本身的考察分析进展到一定层面或深度之前,这些命题的绝大多数恐怕也都很难简单地适用来直接解释说明司法腐败现象。笔者自2002年以来尝试着对法院的民事审判程序运作状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调查(注:到目前为止,笔者已发表的实证调研成果主要包括:《实践中的民事审判

(一)——四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度的运作》,载《 现代 法学》,2003年,第5期、第6期;《实践中的民事审判

(二)——五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载《北大 法律 评论》第六卷,第1辑;《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2期。)。在这个过程中,也始终关注所谓“司法腐败”指的都是些什么情况、这样的现象究竟有多严重等等问题。尽管笔者未能找到某种可以对司法腐败现象做定量分析或系统研究的有效方法,但在不同地域的现场对许多法院进行的观察中,也逐渐积累起一些直观的感受以及对所获印象背后逻辑的思考。本稿试图开始整理这些片断零散的感受及思考,寻求构成某种可能将它们组合到一起并加以初步体系化的分析框架,以便为今后在这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个出发点。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与一般讨论腐败问题的文章不同,本稿试图采取另一种方法论路径。即不使用常见的“现象→原因→对策”结构,而着重从围绕“司法腐败”概念而展开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角度,来解读此定义本身以及定义与所指称的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在越轨社会学或犯罪学的方法论上,这种研究路径区别于所谓“客观主义”或“规范的范式”,属于“解释的范式”或现象学的方法[1](p349—362)。同时,本稿对于司法腐败现象的考察还采取了一种在“价值中立”的意义上尽可能客观的描述和冷静分析的态度。这种研究方法与社会学上所谓“纯粹的认识论”立场有密切联系。与研究对象“拉开距离”或将其相对化,把包含着浓厚主观性质的事物也作为某种客观的存在去观察,同时又保持一种理解的或解释性的视角,是本稿力图保持的方法论取向。这种取向往往意味着研究者不急于提出某种对策或政策性建议,而更看重认识关照对象事物及其内在逻辑,即更加强调“纯粹出于好奇心”的目的或意义。当然,这种研究取向并不一定与旨在获得有效对策的研究相对立,而可以理解为对策研究的一种前期准备。

一、“司法腐败”的界定及图示

对司法腐败现象的观察首先牵涉怎样界定“司法腐败”这一概念的问题。而此问题又与尽可能客观地评估司法腐败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严重或普遍的要求有着紧密的关联。作为一般的前提。“腐败”一词本身就非常多义。按照一项据称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定义,腐败是指“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2](p245—247)。此概念虽然不过是众说纷纭之中的定义之一,但相信这里包含的两层意思却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即“利用公共权力或职权”以及“非法或不正当地牟取私利”。如果把这两层含义适用于限定在法院审判领域的“司法腐败”概念,则可以大致将此定义为“法官为了获得某种个人的利益,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权力而试图影响审判活动的行为”(注:广义的“司法腐败”可涉及检察、公安等其他部门,仅就法院而言也可以牵涉与审判关系不大的方面(如人事安排等)。但本稿为了便于讨论,始终将概念限定在这里指出“审判”范围内。不过对“审判”应做稍宽泛一些的理解,至少应包括强制执行及其他相关的程序。)。这依然是一个宽泛模糊的定义,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

在这里我们遵循上述“最大公约数”的含义,把该定义中最关键的要素即“个人的利益”和“对审判的影响”理解为衡量是否构成“司法腐败”以及是否严重的两个维度,分别以两条轴来加以表示。其中一条轴表示法官个人获取的利益,把最严重的索要收受巨额贿赂或其他“好处”作为一极而最轻微的一般吃请或接受小礼品等作为另一极。需要注意的是,法官的“个人利益”除金钱或物质的授受之外还可以有多种表现,如亲属、熟人朋友、同事等的“打招呼”、说情以及来自内外部领导的压力或干预。虽然这些因素看上去都不属于法官自身的问题,但只要法官接受说情或屈服于压力干预,还是应理解为他或她通过交换而获取了“面子、人情”或“领导的赏识或者将来可能的关照”等等个人利益。所以,这些因素大体上同样可能按大小轻重程度分布在表示法官“个人利益”之轴的不同位置上。另一条轴表示法官为了获取上述种种个人利益而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权力给审判带来的影响。在体现最严重程度的一极,可以是对案件事实全面的“颠倒黑白”或就法律适用而言是明白的“枉法裁判”。但是在另外的一极,则是在可允许的一定裁量范围内显示出来的偏向。这是一些客观看来谈不上“错误”或“违法”的裁量,之所以称“偏向”是因为法官并非出于纯粹的事实考量、法律解释或政策目的,而是由上述某种个人利益的左右才做出的选择。这些偏向同样存在大小轻重或明白还是模糊等等程度上的区别。还有其他虽未达到完全可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或明显“枉法”的地步,却在诉讼案件处理的实体或程序上出现局部或程度不等的瑕疵等情况,只要是因法官个人利益所致,亦均可用“对审判的影响”这条轴上的不同分布位置来加以表示。

如果把上述表示“获得个人利益”的第一条轴称为a轴,以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极为a,程度最为轻微的另一极为a;表示“对审判影响”的第二条轴称为b轴,最严重的一极为b,最轻微的一极为b,则可以用下列图形来大致表示“司法腐败”现象可能呈现出来的种种情况(见图1)。

附图

图1:“个人利益”和“对审判的影响”关系图

上图第ⅳ象限(ab)表示了典型的司法腐败现象,即从最极端的到不那么极端的因贪赃、徇私或在强烈的干预压力下而颠倒黑白、枉法裁判,以及种种程度不等却都接近于此极或具有类似恶劣性质的情形。作为对照的则是第ⅱ象限(ab),反映的是因情面、一般干预或某种形式的“人情往来”而在审判中做出具有一定偏向性的选择,但客观上对审判的影响却多停留在裁量的许可范围内或其边界上,并不一定违背法律规范、常识乃至情理。与此相对,第ⅰ象限(ab)中最典型的是所谓“贪赃不枉法”及类似的情形,表现了现实中可能出现的虽然在谋取个人利益方面有恶劣的行为,但对审判的负面影响却比较轻微的种种场景。相反,第ⅲ象限(ab)显示的则是仅仅因为一般的人情或上下级等关系,或者获取的个人利益尽管相当有限,给审判的结果或过程却带来了相对严重的负面影响等类情况。

上列图示象限所代表的四类情形,相信在现实的审判实践中都有可能多多少少地存在。不过从感觉上或一般印象的角度来讲,估计在第ⅱ象限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最为普遍,第ⅰ象限次之,而第ⅳ和第ⅲ象限所表示的情形则相对较少(第ⅲ象限的情形可能最为罕见)。要精确地把握所谓“司法腐败”现象中这些种类的情形各占多大比例完全是做不到的,实际上不同象限之间的区别也相当模糊。但是,把这种模糊的分类作为一套分析工具,并从上述对其各自普遍程度的大致估计出发的话,却有可能在限定问题的前提下有效地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以便于进一步去接近“司法腐败”现象。

二、对“司法腐败”严重程度的估计

我们平时指称一定事物对象而使用的“司法腐败”这一词语往往非常笼统含混。其原因之一在于指称的对象过于宽泛,而我们潜在地运用的标准又经常是多重且多义的。上列图形中的第ⅱ象限所表达的情景可能就是导致这类指称上困难发生的最一般的对象事物。在本稿中,笔者暂定地把这类情形列入“司法腐败”范畴之内,是因为先潜在地使用了一个参照标准,即法官相对于当事人双方而言的所谓“纯粹的中立性”(反映到与内部或外部权力的关系上则是“司法独立”)。法官不得接受任何人的说情、吃请、礼品,也不受任何权力的不当干预,在我国是一种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承认或要求的规则或理想境界,在一些法制完备的外国(包括在我国香港地区)也是司法运作的现实。因此,只要法官的审判受到了这类外部因素的影响(即使实际的影响微不足道、或者即使审判的过程与结果在没有这些影响的情况下也会是一样的),确实就有理由认为某种程度的司法腐败已经发生。相信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场合,人们所说的“司法腐败”指的就是这类情形。但是,如果进一步追问在我国社会的特定语境之内与这类情形有关的规则究竟是什么,则会发现在给审判带来的影响只停留在法官裁量权限范围内的取舍选择这一前提下,接受说情、吃请或一般礼品和听从某些干预的现象未必总会在现实生活及人们的心目中构成所谓“司法腐败”。

与第ⅱ象限相比,第ⅰ、ⅲ、ⅳ象限所表示的现象作为“司法腐败”在指称或定义上的困难或矛盾看来都会小得多。但在这三个象限之间,虽然同为“司法腐败”,就现象的出现频率而言却似乎各有其特点。在这里为了辅助说明,还有必要引入一套概念工具,即“司法腐败发生于其中的小环境”,又可分为“规范的环境”与“混乱的环境”两类。这里所说的“环境”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场域、空间或背景,与司法腐败现象之间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却能够反映、体现或者说“浓缩”了可能诱发或抑制这种现象形成产生的众多复杂的因素或过程。我们知道,在目前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地域之间的 发展 非常不平衡,如果把处于不同地域的一个个法院作为司法腐败现象可能发生的小环境,则在法院之间也存在着程度不等的种种差异。与司法腐败现象紧密相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法院的领导人、日常的管理、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部组织文化等等因素上(注:对“环境”概念的这一限定直接建立在笔者根据田野调查取得的实证资料而确定的一种分析单位之上。我们在调查中经常发现,即使是近为毗邻的不同法院也可能存在很大的或“质”的区别,但同一个法院内部的差异却大都仅仅停留在“量”的层次上。关于笔者把一个个法院作为基本分析单位的理由,以及对法院领导人、内部管理以及组织文化等具体因素带来种种差异的讨论,参见王亚新《程度?制度?组织——基层法院日常的程序运作与治理结构转型》,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这些因素与具体法院所处地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条件有着复杂的关联,但往往直接受到当地党政机关整体的施政状况(即俗称的所谓“官场的风气”)影响甚或规定(注:对于特定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与法院作为司法腐败现象发生于其中的小环境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笔者尚无能力正面展开研究。但几乎可以肯定地讲,因果关系等单纯的看法恐怕都极难以成立。根据我们在田野调查中的观察,例如对特定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域的司法腐败现象是否严重,根本就看不出两者有什么正的或负的相关关系来。同时,有限的观察也使笔者感觉到,一定范围内“官场的风气”好坏差不多可以作为衡量司法腐败是否泛滥的一个明显指标。不过对此二者的具体关联及其内在机制,目前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去接近和加以深入研究。)。上文已提到的分类就是根据法院领导人是否能够以身作则、日常的管理是严谨还是松懈、法院内部的组织文化是否健康向上等等差异,把法官置身于其中的一个个组织大致分成“较规范的环境”和“较混乱的环境”。而以前一节所述几个象限来表示的司法腐败现象在这两种环境内的出现频率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组合来。一般而言,第ⅰ象限表示的现象在较规范的环境中只是个别出现,在较混乱的环境中却可能相当普遍;第ⅳ象限表示的现象在两种环境中都只是个别出现;而第ⅲ象限表示的现象则几乎可以说只是在混乱的环境中才个别出现,在规范的环境中即便不是完全不可想象,相信也是极为罕见的;只有第ⅱ象限表示的现象可能在两类环境中都有相当普遍的存在。

如果把表示“司法腐败”蔓延程度的“普遍出现”标记为“+”的符号、“个别出现”标记为“-”号、“罕见”标记为“——”,则上述讨论的内容能够大致用下列表格更加直观地图示出来(见表1)。

表1 环境概念分析

象限环境

规范的混乱的 ⅰ

——

上表所显示的仍然只是对“司法腐败”现象程度的一种大致估计。这种估计恐怕也不致与常识或一般人的感觉相去太远,不过与一般感觉的区别在于:以笔者在不同地域田野调查中了解到的信息和直观形成的印象为基础,相信上表中所做的初步整理有助于稍稍进一步或较为清晰地理解所谓“司法腐败”的现象。不过,是否还有可能更进一步或更精确地估计“司法腐败”现象的严重程度呢?

以上述“环境”概念来分析不同类型的“司法腐败”现象出现频率,就可以看出估计“司法腐败”总体上的严重程度与估计两种“环境”在全国范围内各占到多大的比率紧密相关。更具体地讲,如果能对全国3000多个法院的状况依此分类做出一个定量的评估,则关于“司法腐败”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自然 也就获得了某种答案。但是,这样的估价在方法论上却几乎是不可能的,理由有三:第一,不存在任何可靠的资料可以作为这种定量评估的基础或根据。而且,要通过实证的方法去取得关于整体的资料,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成本及其他方面的条件上都完全是不可行的;第二,所谓“规范的”和“混乱的”这一分类,与其说表示的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状况,还不如说应该被视为一条“有理数轴”上的两个极端。在此两极之间分布着无穷的连续点。到了两极之间居中的“线段”区间,就很难截然地划分何者为“规范的”、何者为“混乱的”了;第三,无论是规范的还是混乱的“环境”,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演化流变。今天还是相当“混乱的”,明天却可以向较为“规范的”状态演变,反之亦然。在某些“小环境”变得“规范”了的同时,而另一些却可能出现“混乱”,环境的整体总是处于这样此起彼伏、流转不居的动态过程。演变的方向既不确定,其直接间接的诱因也可能极其多样,既包括如中央财政向西部司法部门提供转移支付并逐渐加大力度等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结构性因素,也有像某法院换了领导班子这样相当偶然的因素。总之,在上列图表所示估计的基础上,已经无法再对“司法腐败”现象的严重程度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估了。不过,如果允许在一般观察的基础上,甚至也包含着一定“印象、感觉”的成分而提供一点个人见解的话,至少从我国经济驶入高速增长“快车道”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笔者倾向于认为法院的“环境”整体上还是在向相对规范的方向演化。虽然这样的趋势并不一定意味着“司法腐败”现象在绝对量上的减少,也不表明将来也一定能够始终保持这个势头,但从10多年来整个社会的发展既形成了对一般执法水平的更高要求,也为提高执法者的素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来看,可以相信较“规范”的或正在朝此方向演变的法院环境会比处于“混乱”中的情形更为普遍。

下载新建 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建 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表扬有时也是一种批评(共五则范文)

    表扬有时也是一种批评 表扬是人们希望得到的,然而在面对表扬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就应该细细辨别,这表扬声中到底哪些是中肯的,哪些是虚假的。对于表扬的信息,我们要作一些筛......

    高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教育现象

    2007-2008年高考命题凸出了什么 高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教育现象。是考生成长的重要转折关口,也是鼓舞高考群体和在校高中生凝聚成强大精神力量的教育核心。 重视高考文化建......

    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运用表扬 让孩子健康成长 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说得正是这个道理。回想起学生时代的自己,一次表扬之后的那种感觉是美妙......

    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演讲稿)

    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在班里,经常有一些同学仗势欺人。别人做什么不顺他的意的事情了,这可不得了,马上......

    学生迟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学生迟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处理这种事情,首先要看这个学生迟到是偶然还是经常。如果是偶然的,可采取暗示或正面教育。如果是经常的,则要帮他分析原因。原因很多,有学生本身......

    幼儿园学前班提醒:怎样表扬孩子能达到好效果

    同一起跑线幼儿园学前班提醒:怎样表扬孩子能达到好效果 同一起跑线作为北京成立时间最早,自编教材最为完善,最专业的婴幼儿早教机构,在教育儿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特地整......

    感动是一种幸福‘源自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感动是一种能力

    感动是一种幸福 人的一生,由苦难、快乐和幸福构成,缺少一项,都不算是完整的人生。 当你正为人生中的苦难而抱怨,而不是想方设法面对时,能否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因为世上总有比你......

    「情感」爱一个人是一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意愿!

    「情感」爱一个人是一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意愿! 2014-03-08陈安之111 有一则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12岁的中国小女孩随着父母移居到德国,有一位同龄的德国男孩喜欢上了她。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