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教育现象
2007-2008年高考命题凸出了什么 高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教育现象。是考生成长的重要转折关口,也是鼓舞高考群体和在校高中生凝聚成强大精神力量的教育核心。
重视高考文化建设,发掘和培育高考人文精神,对于教改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四两拨千斤”的功能。
人文精神——高考文化建设的核心,对于德育教育,提升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和高考成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与提升高考成绩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是新课标的突出要求,不被重视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学分却占到了高中三年总必修学分的1/5,如此高额学分(大大超过数、理、化3门课程总学分),与高考究竟是什么关系?
(一)2008年广东卷作文“不”
“不”指什么,那些情况下不轻易说“不”。综合实践活动使切入口变小,紧扣题目。人们不相信多喝碳酸饮料发胖。这不,综合实践活动,用寻常饲料和碳酸饮料喂养的金鱼,前者只长0.2克,后者“疯长”26克。数字面前,人们改变了那个“不”字。
(二)2008年上海卷作文“他们”
通过关心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利他行为活动。很快产生了话题:题目是“我”,演化为“我与他们”的关系。而一个“们”字,则点出了群体要求。„„实现了用“原生态语言”写作。
(三)2008年浙江卷作文“触摸都市”/“感受乡村”
多数考生笔下都市生活是邻里冷漠,求学艰辛、逛街惬意„„乡村生活则是:摸鱼虾、扑萤火、捉知了„„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城市循环水洗车调查者,都提出了城市循环水洗车缘何雷声大雨点小?乡村调查者则提出了为什么偏僻山区电灯不亮、眼保健操少的中学生戴眼镜者很少很少?原来是经常吃了刚从地里出土的青菜。前者考分多在42-47分之间,后者54分以上①。说明后者善于挖掘生活细节中蕴藏着的“金子”。① 浙江省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组《浙江省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思路》和阅卷教师提供的一些数据。
(四)2008年天津卷作文“好奇心”
对自家里鸡蛋容易变坏,处于好奇心,将冰箱里鸡蛋竖放,大头朝上并包裹一层透气性较好的卫生纸,可延长保鲜30天以上。生活具体话题,为学生点亮了一盏心灯。说明“好奇心”欲得“高分”,必须写出好奇心对人的影响。
(五)2008年福建卷作文“甜”
大意:一人买了瓶果汁,说“喜欢甜的”。一人买了杯咖啡,说“喜欢又苦又甜”。一人买了矿泉水,说“喜欢淡淡的矿泉水”。综合实践创新发散思维活动,很快抓住话题“青少年喜甜、中年又苦又甜,老年平平淡淡”。
(六)2007年与社会活动密切联系的命题(广东卷)
1.1题遭遇森林火灾时正确应对方式
2.2题北方冷空气入侵时的气候变化
3.政治41题广东省人均GDP、单位GDP变动的经济学常识
4.生物20题色盲
5.生物21题鼻咽癌
6.生物40题甘蔗发酵生产燃料酒精工艺
(七)2007年与科学实验密切联系的命题(广东卷)
1.物理13题突出物理实验过程的体验试验
2.化学23题突出对物质分离、检验实验技能和对常用仪器主要用途的了解
3.生物34题突出试题所提供的实验报告
(八)2007年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命题(广东卷)
1化学1题铋的医药应用
2.数学理科6题、文科第七题的物流调配
3.历史10题提供反应西餐传入上海的诗歌
二、新考试观给了我们什么
命题者脱离教材从课程资源中寻找命题素材,是新的课程观反应到高考试题中的观念变革的核心。
(一)2007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素材
1、广东历史3题涉及到新出土的封泥,印证秦朝郡、县的历史
2、山东历史9题展示了明代服饰、第11题提供了白居易诗歌
3、宁夏历史31题提供了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4、海南历史1、3、5题分别提供了甲骨文、出土胡俑、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丝织品图片
5、广东政治全卷41小题,有40小题选取学生生活或社会生活的情景作为试题背景材料。
(二)2008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素材
1、山东英语阅读理解题中,有涉及环境保护、手机短信报警„„
2、山东理综涉及奥运会题材,小球滑行轨道是2008的字样,请算出小球加速度
3、湖南作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诗人韩愈),有人误认为是多与少的关系,所以提到了小草精神,而忘记距离带来视觉感官变化,与“草独”、“草众”无关。
(三)2007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情境
1、广东历史21题判断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人遇到的事情
2、山东历史15题判断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来到中国时经历的事情
3、宁夏历史33题想象俄国十月革命中攻克冬宫场景
4、海南历史10题想象为何听莫扎特与听贝多芬的观众场面不一样
5、广东物理题想象电子快门、传感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6、广东语文现代阅读《创新与想象》文段,想象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四)2008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情境
1、山东文综历史15题一个英国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中国经历的事情(机户、机工工资纠纷街门打官司)
2、宁夏作文“小鸟放生”与全国卷II“海龟与老鹰”
(五)2007年试题呈现为“理解而学”
1、题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反映了„„”(广东1、8、9、17、19;山东10、11;海南7题等)
2、题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表明了„„”(广东12、23;海南2、4、22题等)
3、多视角回答(广东
28、山东
27、海南33题)允许从“是”、“不是”、“既
是又不是”三方面回答
三、试题素材时代感强并坚持能力立意
(一)2008年四川作文“坚强”
(二)2007年广东化学1题铋的医药应用;26题生物无机材料羟基磷灰石Ca5(Po4)3OH;27题治疗矽肺病的药物“克矽平”
(三)2007年广东数学6道解答题考查数学思维方法;理科7题、理科6题,综合了算法、框图知识、推理论证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广东语文22题采用北京奥运会标志为素材
(五)广东地理全卷共各类图25幅,表5个,含区域分布、统计、示意、地形、气温等图;36题青藏铁路通车问题
(六)科学与人文统一,广东23题采用有关“粤剧”的内容,地方彩色、传统文化特色
(七)政治37题以漫画作为简答题背景材料
(八)政治23、25、26、34题,以格言、诗歌、寓言等方式揭示哲学道理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1、广东地理33题用世界经济界流行的“金砖四国(BRIC)”从全球视角了解世界主要各国
2、政治试题涉及商品房价、新农村建设、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加入WTO、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五、反思
纵观以上高考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在教育教与学中找到了原点。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
高一教材开始就是几何、映射、函数及逻辑关系等,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特点。如果从函数定义(衔接点)出发结合初中所学函数回顾,再运用映射观念给函数以新解。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速度;在知识导入上,实例和已知引入;难点上从学生理解出发。如渗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直线和平面垂直及直线与圆相切。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一个极限现象。耸立的原始森里是直的,满
月是圆的,蜂巢结构是多面体,向日葵种子按对称螺线排列等将会在衔接期提升同学们的兴趣。
(二)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问题
初中物理所用数学知识少而简单,学生数学能力缺乏和数学教学滞后形成高一物理“台阶”。高中所学重力、摩擦力、力的图示、二力平衡等在初中是肤浅的学习。物理中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平衡等则是“间断点”。所以衔接期要控制这些难度。
(三)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问题
高一学生学习化学遇到的挫折多,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的挫折心理素质,采取“起点低、梯度小、分层次、多训练“的方法很重要,如氧化还原反应,可利用初中学过的具体化学反应,化合价的变化等,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定义。
(四)缺乏对高考命题的研究
主要表现在缺乏用生活生产实践创设新情境,体现与STSE(科、技、社、环)密切联系不够。例如,2007年化学9题细菌燃料电池、12题青铜防锈、25题煅烧黄铁矿尾气吸收等。
第二篇:学生迟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学生迟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处理这种事情,首先要看这个学生迟到是偶然还是经常。如果是偶然的,可采取暗示或正面教育。如果是经常的,则要帮他分析原因。原因很多,有学生本身的,也有学校的制度和老师的要求造成的,还有其他学生影响造成的。等等。这种情况教师则重调查或了解情况再做处理。其次,要看这个学生平时的表现,平时表现好的或差的,处理的方法就不一样。
第三篇:“司法腐败”现象的一种解读
内容摘要:
将“司法腐败”置于严格限定对象和语境之内,并引入“司法腐败发生于其中的小环境”作为辅助性的概念工具进行解读,它包含着因“个人利益”与“对审判的影响”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类型,被看作是特定主体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和展开的博弈,其中内在地包含着抑制其恶性增殖蔓延的机制。
将“司法腐败”置于严格限定对象和语境之内,并引入“司法腐败发生于其中的小环境”作为辅助性的概念工具进行解读,它包含着因“个人利益”与“对审判的影响”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类型,被看作是特定主体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和展开的博弈,其中内在地包含着抑制其恶性增殖蔓延的机制。
[关 键 词]“司法腐败”/个人利益/对审判的影响/环境/博弈
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所谓“司法腐败”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沉重话题。然而,从学问的角度去接近这一据称有相当普遍性的现象却似乎非常困难。除了一些个案的报道和感想式的议论之外,在笔者有限的接触范围内,尚没有发现真正把司法腐败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 论文 或著作。关于腐败现象的一般研究,尤其是涉及腐败与 经济 转轨或 政治 体制改革关系的国内外 文献 提出的一些命题,相信对于司法腐败的研究都有 参考 价值(注:在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有限接触范围内,张曙光撰写的《腐败与贿赂的经济分析》是一篇包含着不少有益启示的重要文献,原载《 中国 社会 科学 季刊》(第一卷),1994年;后收入张曙光著《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关于对该文提出的分析框架及有关命题的运用,详见本稿下文的内容。)。但在围绕司法腐败本身的考察分析进展到一定层面或深度之前,这些命题的绝大多数恐怕也都很难简单地适用来直接解释说明司法腐败现象。笔者自2002年以来尝试着对法院的民事审判程序运作状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调查(注:到目前为止,笔者已发表的实证调研成果主要包括:《实践中的民事审判
(一)——四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度的运作》,载《 现代 法学》,2003年,第5期、第6期;《实践中的民事审判
(二)——五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载《北大 法律 评论》第六卷,第1辑;《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2期。)。在这个过程中,也始终关注所谓“司法腐败”指的都是些什么情况、这样的现象究竟有多严重等等问题。尽管笔者未能找到某种可以对司法腐败现象做定量分析或系统研究的有效方法,但在不同地域的现场对许多法院进行的观察中,也逐渐积累起一些直观的感受以及对所获印象背后逻辑的思考。本稿试图开始整理这些片断零散的感受及思考,寻求构成某种可能将它们组合到一起并加以初步体系化的分析框架,以便为今后在这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个出发点。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与一般讨论腐败问题的文章不同,本稿试图采取另一种方法论路径。即不使用常见的“现象→原因→对策”结构,而着重从围绕“司法腐败”概念而展开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角度,来解读此定义本身以及定义与所指称的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在越轨社会学或犯罪学的方法论上,这种研究路径区别于所谓“客观主义”或“规范的范式”,属于“解释的范式”或现象学的方法[1](p349—362)。同时,本稿对于司法腐败现象的考察还采取了一种在“价值中立”的意义上尽可能客观的描述和冷静分析的态度。这种研究方法与社会学上所谓“纯粹的认识论”立场有密切联系。与研究对象“拉开距离”或将其相对化,把包含着浓厚主观性质的事物也作为某种客观的存在去观察,同时又保持一种理解的或解释性的视角,是本稿力图保持的方法论取向。这种取向往往意味着研究者不急于提出某种对策或政策性建议,而更看重认识关照对象事物及其内在逻辑,即更加强调“纯粹出于好奇心”的目的或意义。当然,这种研究取向并不一定与旨在获得有效对策的研究相对立,而可以理解为对策研究的一种前期准备。
一、“司法腐败”的界定及图示
对司法腐败现象的观察首先牵涉怎样界定“司法腐败”这一概念的问题。而此问题又与尽可能客观地评估司法腐败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严重或普遍的要求有着紧密的关联。作为一般的前提。“腐败”一词本身就非常多义。按照一项据称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定义,腐败是指“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2](p245—247)。此概念虽然不过是众说纷纭之中的定义之一,但相信这里包含的两层意思却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即“利用公共权力或职权”以及“非法或不正当地牟取私利”。如果把这两层含义适用于限定在法院审判领域的“司法腐败”概念,则可以大致将此定义为“法官为了获得某种个人的利益,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权力而试图影响审判活动的行为”(注:广义的“司法腐败”可涉及检察、公安等其他部门,仅就法院而言也可以牵涉与审判关系不大的方面(如人事安排等)。但本稿为了便于讨论,始终将概念限定在这里指出“审判”范围内。不过对“审判”应做稍宽泛一些的理解,至少应包括强制执行及其他相关的程序。)。这依然是一个宽泛模糊的定义,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
在这里我们遵循上述“最大公约数”的含义,把该定义中最关键的要素即“个人的利益”和“对审判的影响”理解为衡量是否构成“司法腐败”以及是否严重的两个维度,分别以两条轴来加以表示。其中一条轴表示法官个人获取的利益,把最严重的索要收受巨额贿赂或其他“好处”作为一极而最轻微的一般吃请或接受小礼品等作为另一极。需要注意的是,法官的“个人利益”除金钱或物质的授受之外还可以有多种表现,如亲属、熟人朋友、同事等的“打招呼”、说情以及来自内外部领导的压力或干预。虽然这些因素看上去都不属于法官自身的问题,但只要法官接受说情或屈服于压力干预,还是应理解为他或她通过交换而获取了“面子、人情”或“领导的赏识或者将来可能的关照”等等个人利益。所以,这些因素大体上同样可能按大小轻重程度分布在表示法官“个人利益”之轴的不同位置上。另一条轴表示法官为了获取上述种种个人利益而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权力给审判带来的影响。在体现最严重程度的一极,可以是对案件事实全面的“颠倒黑白”或就法律适用而言是明白的“枉法裁判”。但是在另外的一极,则是在可允许的一定裁量范围内显示出来的偏向。这是一些客观看来谈不上“错误”或“违法”的裁量,之所以称“偏向”是因为法官并非出于纯粹的事实考量、法律解释或政策目的,而是由上述某种个人利益的左右才做出的选择。这些偏向同样存在大小轻重或明白还是模糊等等程度上的区别。还有其他虽未达到完全可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或明显“枉法”的地步,却在诉讼案件处理的实体或程序上出现局部或程度不等的瑕疵等情况,只要是因法官个人利益所致,亦均可用“对审判的影响”这条轴上的不同分布位置来加以表示。
如果把上述表示“获得个人利益”的第一条轴称为a轴,以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极为a,程度最为轻微的另一极为a;表示“对审判影响”的第二条轴称为b轴,最严重的一极为b,最轻微的一极为b,则可以用下列图形来大致表示“司法腐败”现象可能呈现出来的种种情况(见图1)。
附图
图1:“个人利益”和“对审判的影响”关系图
上图第ⅳ象限(ab)表示了典型的司法腐败现象,即从最极端的到不那么极端的因贪赃、徇私或在强烈的干预压力下而颠倒黑白、枉法裁判,以及种种程度不等却都接近于此极或具有类似恶劣性质的情形。作为对照的则是第ⅱ象限(ab),反映的是因情面、一般干预或某种形式的“人情往来”而在审判中做出具有一定偏向性的选择,但客观上对审判的影响却多停留在裁量的许可范围内或其边界上,并不一定违背法律规范、常识乃至情理。与此相对,第ⅰ象限(ab)中最典型的是所谓“贪赃不枉法”及类似的情形,表现了现实中可能出现的虽然在谋取个人利益方面有恶劣的行为,但对审判的负面影响却比较轻微的种种场景。相反,第ⅲ象限(ab)显示的则是仅仅因为一般的人情或上下级等关系,或者获取的个人利益尽管相当有限,给审判的结果或过程却带来了相对严重的负面影响等类情况。
上列图示象限所代表的四类情形,相信在现实的审判实践中都有可能多多少少地存在。不过从感觉上或一般印象的角度来讲,估计在第ⅱ象限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最为普遍,第ⅰ象限次之,而第ⅳ和第ⅲ象限所表示的情形则相对较少(第ⅲ象限的情形可能最为罕见)。要精确地把握所谓“司法腐败”现象中这些种类的情形各占多大比例完全是做不到的,实际上不同象限之间的区别也相当模糊。但是,把这种模糊的分类作为一套分析工具,并从上述对其各自普遍程度的大致估计出发的话,却有可能在限定问题的前提下有效地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以便于进一步去接近“司法腐败”现象。
二、对“司法腐败”严重程度的估计
我们平时指称一定事物对象而使用的“司法腐败”这一词语往往非常笼统含混。其原因之一在于指称的对象过于宽泛,而我们潜在地运用的标准又经常是多重且多义的。上列图形中的第ⅱ象限所表达的情景可能就是导致这类指称上困难发生的最一般的对象事物。在本稿中,笔者暂定地把这类情形列入“司法腐败”范畴之内,是因为先潜在地使用了一个参照标准,即法官相对于当事人双方而言的所谓“纯粹的中立性”(反映到与内部或外部权力的关系上则是“司法独立”)。法官不得接受任何人的说情、吃请、礼品,也不受任何权力的不当干预,在我国是一种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承认或要求的规则或理想境界,在一些法制完备的外国(包括在我国香港地区)也是司法运作的现实。因此,只要法官的审判受到了这类外部因素的影响(即使实际的影响微不足道、或者即使审判的过程与结果在没有这些影响的情况下也会是一样的),确实就有理由认为某种程度的司法腐败已经发生。相信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场合,人们所说的“司法腐败”指的就是这类情形。但是,如果进一步追问在我国社会的特定语境之内与这类情形有关的规则究竟是什么,则会发现在给审判带来的影响只停留在法官裁量权限范围内的取舍选择这一前提下,接受说情、吃请或一般礼品和听从某些干预的现象未必总会在现实生活及人们的心目中构成所谓“司法腐败”。
与第ⅱ象限相比,第ⅰ、ⅲ、ⅳ象限所表示的现象作为“司法腐败”在指称或定义上的困难或矛盾看来都会小得多。但在这三个象限之间,虽然同为“司法腐败”,就现象的出现频率而言却似乎各有其特点。在这里为了辅助说明,还有必要引入一套概念工具,即“司法腐败发生于其中的小环境”,又可分为“规范的环境”与“混乱的环境”两类。这里所说的“环境”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场域、空间或背景,与司法腐败现象之间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却能够反映、体现或者说“浓缩”了可能诱发或抑制这种现象形成产生的众多复杂的因素或过程。我们知道,在目前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地域之间的 发展 非常不平衡,如果把处于不同地域的一个个法院作为司法腐败现象可能发生的小环境,则在法院之间也存在着程度不等的种种差异。与司法腐败现象紧密相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法院的领导人、日常的管理、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部组织文化等等因素上(注:对“环境”概念的这一限定直接建立在笔者根据田野调查取得的实证资料而确定的一种分析单位之上。我们在调查中经常发现,即使是近为毗邻的不同法院也可能存在很大的或“质”的区别,但同一个法院内部的差异却大都仅仅停留在“量”的层次上。关于笔者把一个个法院作为基本分析单位的理由,以及对法院领导人、内部管理以及组织文化等具体因素带来种种差异的讨论,参见王亚新《程度?制度?组织——基层法院日常的程序运作与治理结构转型》,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这些因素与具体法院所处地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条件有着复杂的关联,但往往直接受到当地党政机关整体的施政状况(即俗称的所谓“官场的风气”)影响甚或规定(注:对于特定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与法院作为司法腐败现象发生于其中的小环境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笔者尚无能力正面展开研究。但几乎可以肯定地讲,因果关系等单纯的看法恐怕都极难以成立。根据我们在田野调查中的观察,例如对特定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域的司法腐败现象是否严重,根本就看不出两者有什么正的或负的相关关系来。同时,有限的观察也使笔者感觉到,一定范围内“官场的风气”好坏差不多可以作为衡量司法腐败是否泛滥的一个明显指标。不过对此二者的具体关联及其内在机制,目前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去接近和加以深入研究。)。上文已提到的分类就是根据法院领导人是否能够以身作则、日常的管理是严谨还是松懈、法院内部的组织文化是否健康向上等等差异,把法官置身于其中的一个个组织大致分成“较规范的环境”和“较混乱的环境”。而以前一节所述几个象限来表示的司法腐败现象在这两种环境内的出现频率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组合来。一般而言,第ⅰ象限表示的现象在较规范的环境中只是个别出现,在较混乱的环境中却可能相当普遍;第ⅳ象限表示的现象在两种环境中都只是个别出现;而第ⅲ象限表示的现象则几乎可以说只是在混乱的环境中才个别出现,在规范的环境中即便不是完全不可想象,相信也是极为罕见的;只有第ⅱ象限表示的现象可能在两类环境中都有相当普遍的存在。
如果把表示“司法腐败”蔓延程度的“普遍出现”标记为“+”的符号、“个别出现”标记为“-”号、“罕见”标记为“——”,则上述讨论的内容能够大致用下列表格更加直观地图示出来(见表1)。
表1 环境概念分析
象限环境
规范的混乱的 ⅰ
-
+
ⅱ
+
+
ⅲ
——
-
ⅳ
-
-
上表所显示的仍然只是对“司法腐败”现象程度的一种大致估计。这种估计恐怕也不致与常识或一般人的感觉相去太远,不过与一般感觉的区别在于:以笔者在不同地域田野调查中了解到的信息和直观形成的印象为基础,相信上表中所做的初步整理有助于稍稍进一步或较为清晰地理解所谓“司法腐败”的现象。不过,是否还有可能更进一步或更精确地估计“司法腐败”现象的严重程度呢?
以上述“环境”概念来分析不同类型的“司法腐败”现象出现频率,就可以看出估计“司法腐败”总体上的严重程度与估计两种“环境”在全国范围内各占到多大的比率紧密相关。更具体地讲,如果能对全国3000多个法院的状况依此分类做出一个定量的评估,则关于“司法腐败”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自然 也就获得了某种答案。但是,这样的估价在方法论上却几乎是不可能的,理由有三:第一,不存在任何可靠的资料可以作为这种定量评估的基础或根据。而且,要通过实证的方法去取得关于整体的资料,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成本及其他方面的条件上都完全是不可行的;第二,所谓“规范的”和“混乱的”这一分类,与其说表示的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状况,还不如说应该被视为一条“有理数轴”上的两个极端。在此两极之间分布着无穷的连续点。到了两极之间居中的“线段”区间,就很难截然地划分何者为“规范的”、何者为“混乱的”了;第三,无论是规范的还是混乱的“环境”,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演化流变。今天还是相当“混乱的”,明天却可以向较为“规范的”状态演变,反之亦然。在某些“小环境”变得“规范”了的同时,而另一些却可能出现“混乱”,环境的整体总是处于这样此起彼伏、流转不居的动态过程。演变的方向既不确定,其直接间接的诱因也可能极其多样,既包括如中央财政向西部司法部门提供转移支付并逐渐加大力度等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结构性因素,也有像某法院换了领导班子这样相当偶然的因素。总之,在上列图表所示估计的基础上,已经无法再对“司法腐败”现象的严重程度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估了。不过,如果允许在一般观察的基础上,甚至也包含着一定“印象、感觉”的成分而提供一点个人见解的话,至少从我国经济驶入高速增长“快车道”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笔者倾向于认为法院的“环境”整体上还是在向相对规范的方向演化。虽然这样的趋势并不一定意味着“司法腐败”现象在绝对量上的减少,也不表明将来也一定能够始终保持这个势头,但从10多年来整个社会的发展既形成了对一般执法水平的更高要求,也为提高执法者的素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来看,可以相信较“规范”的或正在朝此方向演变的法院环境会比处于“混乱”中的情形更为普遍。
第四篇:03幸福课: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幸福课 第三讲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早上好,同学们。今天是本学期正式开学的第一天,很高兴在这看到你们。我只想说几句话,还有向进修学院的同学们打声招呼。上次我们向新西兰的同学问好,今天轮到爱尔兰的同学了。现在先说这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分组问题。你们明天会收到Sean Achor的邮件,你们填好各自的想加入的小组,我们本周会分好小组,选择你最想加入的组非常重要。下周我们就开始。
还记得上节课的问题吗,最主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我提到了三个原因,为何我们把它作为独立的研究而不是简单地“研究一下幸福和爱情”,不像一贯人们所做的那样?我们需要积极心理学是为了改变,现在的21比1这个比率,每有一项关于抑郁或焦虑的研究,就有21项——对不起,应该是每有一项关于快乐或幸福的研究,就有21项关于抑郁或焦虑的研究。我们想稍微改变这个比率,我提过三个原因关于为什么要改变这个比率。尽管世界上越来越多人抑郁,而焦虑就像是全球性流行病,遍布美国,中国,澳大利亚,英国所有大学——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我们该改变那比率,做更多“积极研究”,或者说,集中研究可行的事。原因在于,我们之前讨论完的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很重要,无论它是不是我们的研究问题,或我们为自己所问的,或为我们的伴侣问的,如果我们只问同一类问题,或只是问“有哪些不如意的事?出什么问题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因为成长环境而堕落?”如果我们只问了这些问题,就会错过现实中很重要的部分,像你们在练习中没看到公车上的孩子一样——你们大多数人都没看到——如果我们也问积极问题,那就会出现新的可能性,新的探索,就像他们对研究学者所问的一样。不再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堕落?”而问“那些人是怎样取得成功的?为什么有些人能成功,即使成长环境恶劣?”
我们会以Marva Collins的故事为例——她的例子很典型,能说明很多观点这些观点会贯穿我们整节课——Marva Collins所做的就是帮助她的学生从消极的受害者——你是成长环境的受害者,是你的家庭教育,邻里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受害者……诸如此类的,从消极的受害者变成积极的作用者。是的,那很困难,艰辛,不公平,但这是你自己的责任,没人会来帮你,能否改变自己的人生,由你自己决定。但她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人生,现在还在这么做,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看看芝加哥学院体制,Marva Collins就在那体制下执教,还是那个老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学校,留得久一点?如何让他们在10或12岁后还留在学校,让他们远离街头帮派,让他们远离毒品和犯罪?”“如何使他们安全地留在学校?”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但还不只如此,Marva Collins重新定义这个问题,她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这问题改变了一切,因为她看到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她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品德,潜能,优点,品德,能力,这些是其他老师没看到的。因为他们没提出这个问题,打个比方,他们只会问,“你在屏幕上看到多少个几何图案?”他们完全忽略了车上的孩子,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潜能。如果我们看不见学生的潜能,不去栽培它,它就会枯萎而死。
遗憾的是,大部分人类潜能都因此而被磨灭——无论在哪,这都是大部分人类潜能的遭遇。人与人之间,很多团体中,很多大学里或人们自己,这些潜能都因被忽视而磨灭。疑问引起改变,因此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提出积极心理学的问题很重要,也就是“健康创成”的问题:“健康源于什么?成功源于什么?,幸福源于什么?”这是第一个原因。而第二个原因是——在谈第二个原因时如果Marva Collins今天在场,那她会问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在于自身和家人中栽培伟大的种子,如何在社区和团体中栽培伟大的种子,在国家和世界中呢?”当我们提出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会看到之前没看到的潜能。第二个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原因,研究可行的事和研究快乐,人际关系,幸福的原因,是因为幸福不会因为驱除了忧愁而自动增长,幸福与忧愁,快乐与紧张,精神病与抑郁,都有很大的内在联系。要快乐并不容易,如果我们感觉很压抑或焦虑,就是说他们必然是有关联的。然而,单单摆脱焦虑与压抑并不会,使我们快乐——这一点算是传统的常识,是很多从业的心理学家会了解的一点常识,“摆脱抑郁,一切都会变好的”,事实并非如此。解释这一点的一个例子是,享受美食的能力,美味大餐,如果我们消化不良,那很难享受美食,因此我们得先治好消化不良,然而,治好消化不良,不保证我们就能享受美食,要享受美味大餐,就得出去吃,只是治愈消化不良远远不够,还要做好下一步的事。可以从多方面来看我们的经验,在心理连续谱上看有效心理经验,有时候会跌倒0以下,不愉快或痛苦的经历,积极或愉快的经历,分别在0与正值之间。紧张,愤怒,焦虑,压抑,精神病,这些消极和痛苦的方面,幸福,满足,愉悦,兴奋,快乐,属于另一方面,也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方面,再强调一次,摆脱消极,不能保证我们变得积极,因此早在19世纪40年代,梭罗认为,大多数人都活在沉默的压抑中,这是没错的;但平克弗洛伊德说过,“人们在舒适地麻木”,舒适地麻木,还不止如此,我们要怎样摆脱这种“舒适地麻木”?要怎样摆脱”沉默的压抑”,得到振奋,快乐,幸福?为了达到这目的,我们需用心经营这些情感因素——再说一次,幸福不会自动出现,并不是没有痛苦就能感到幸福。因此我们才需要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本质上就是健康模型,健康本源学。健康,生理,心理,情感之源是什么?我们如何让人们从智力上,情感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人格上全面发展?我们如何让他们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帮他们摆脱,生活中不如意的事?
根据该模型,我们在许多层面上都走了极端,第一个层次:我们是否重视缺点,也就是疾病模型所说的我们要摆脱的缺点。或者说,我们是否专注于优点?当你问别人这个问题,盖洛普组织做了这项研究,一项全球民意调查显示,无论是在日本,中国,美国或欧洲,大多数人认为,如果要成功,注重自己的缺点比优点更重要——大错特错,那些同样注重自己优点的人,改变那个比率的人,更注重优点的人,不仅更开心,从长远来看他们也更成功。这同样适用于领导能力,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至少注重优点的程度要和注重缺点一样多,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自身,我们最注重的是克服缺点,还是培养才能?我们擅长什么,并是否取得了进步?个人或组织的自然倾向是什么,我们是否更注重自己的自然倾向?注重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幸福,如果我们是较为积极的话,我们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如何摆脱痛苦的经历,或积极寻找快乐?如何摆脱悲伤?还是遵循宣言(独立宣言)行事,追求幸福?
举个例,下面的两种人看起来非常相似,某人可能每周工作80小时,他习惯逃避,逃避家事,逃避处理私事;但他看起来却和下面这种人一样,她每周工作80小时,对工作,充满热情,表面看来他们一样,但他们的内心感觉很不同。一种是疾病模型,让我们逃避不如意的事;另一种是健康模型,让我们追求激情,追求喜欢做的事。对疾病模型而言,最优水平是零,我们都平平安安,别受伤就好了——再说一次,免受伤害是非常重要的,摆脱抑郁非常重要,但依健康模式来看,这是不够的;让我们超越那种程度,让我们兴奋起来,快乐起来,因为理想状态并不只是放松,它是创造性的紧张状态——我们会谈到它,会读到相关的文章——当我们”沉迷”之时,那就是我们感到兴奋,为所做之事着迷的状态,那样大大超越了“舒适地麻木”。事实上,在那种状态下会有点不舒适,那是在我们舒适区之外的,可算是我们的延伸地带,不是会让人受伤的恐慌地带,而是延伸地带,其中有兴奋,还有点紧张,还可能会有成长。所以,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去哪?你要追求什么?你想逃避愉悦吗?想逃避痛苦吗?你想逃避不快乐吗?还是你想追求幸福和快乐?你更注重你的不足之处,或缺点吗?还是更注重优点?什么是最有利的选择?什么是理想状态?有无形的障碍,零点吗?还是可以继续,寻找到更多的刺激,享受,激情?有一些关于健康模型的可怕说法——因为没有界线,如今它的使用程度,也远比疾病模型少——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有更多的研究是关于如何摆脱抑郁,如何发展自己的优点。但幸运的是这就是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大量的学者致力于研究这些观点,它意义非凡——因为今天你们会看到整个学期的概览——有很多方法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质量,达到正值。这还不是全部,我说过有三个原因,关键在于我们侧重点,侧重点创造现实,快乐并不只是对不快乐的否定。积极心理学之所以重要的第三个原因是,积极心理学领域,还有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领域,不仅让我们从零点上升到正值,积极心理学还帮助我们处理消极情绪,帮助我们处理焦虑不安,处理抑郁和痛苦的经历及情感问题。当我们培养出积极性,我们本质上是自我防御的——我解释一下,过去10年多时间的研究发现,处理我们不断增加的抑郁病例个体的抑郁或焦虑,最有效方法是不要直接专注于抑郁和焦虑,这点也很重要。事实证明,处理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积极性和个人优点,培育激情,提出这种问题“我人生中什么是有意义的,我的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毕业后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并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所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追求更多快乐,使生活更有意义,更成功。更重要的是,我将“更成功”称之为”终极货币”,正如快乐货币和幸福货币一样。
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付疾病,一是积极心理学方法,它指的是疾病相当于不健康,相对地,健康等于没疾病,我们想一下疾病模式。疾病模式是,“我们感到不适是因为生病了”,听到吗?我们病了是因为我们在生病,真的很深奥,你们可能要好好想一下这句话,可能要给点时间大家消化这话。我重新说一遍,如果治好病,就会变得健康,这是个传统的模型,把病治好,就会变得健康。这很好,积极心理学模型略有不同,它说的是,“你生病了,是因为你还不够健康,因为你不去追求那些让你健康的东西”,什么使你健康?这我之前已谈过,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人生的目的,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具备这些,疾病就会趁虚而入。两种模型,健康模型和疾病模型的差异,不仅仅是语义上的,这是Abraham Maslow所说的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描述的是人能变成怎样,或是他该变成怎样,从生理上来说就是是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地成长和发展。人类和个人的潜能已经消失,世界逐渐缩小,意识也是,能力也被抑制。”我来解释一下这话的意思,他是说,我们正在生病,是因为我们没有尽力做好我们本该做到的事,我们没做到自我实现,没做到该做的,我们削弱自身力量,因此才会生病,才会不适,这和疾病模型所说的有很大不同。“好,你不舒服,那就治病去吧”,他说的是“不,你不舒服,要注重健康,加强你的健康,因为你病了,因为你没有注重健康”,他将这称为“个人成长的失败”。
如果我们感到焦虑,如果我们不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不注重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就会失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关于培育自身成长和积极性。我们研究积极性,它处于这一边,大家可以在这上面看到,在积极的一方,当我们注重培养这些情感因素,就会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消极因素,我想引用Martin Seligman的话。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过去的十年,心理学家关心的都是预防的问题,怎样才能预防像抑郁症这样的心理问题,或年轻人中常出现的药物滥用或精神分裂症。谁天生敏感脆弱,谁又是制造这些问题的人?如何防止校园暴力?这些暴力事件通常是由掌握武器,缺乏父母监管,或受到教唆的孩子引起的。他问了这个问题,根据疾病模型,我们需要帮助他们直接,处理抑郁症,还有他们的焦虑和忧愁,才能防止所有这些社会弊病,无论是暴力还是不快乐,”他是这么说的。“五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疾病模型不能让我们更有力地预防这些严重问题。事实上,在预防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基本上来自一个观点,也就是“注重培养能力,而非改正错误”。换句话说,健康模型倡导培养能力、增强自身长处、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人们找到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事,和他们的热情所在——那就是我们将要致力做到的,同样对克服消极因素有所帮助。健康模型与疾病模型不同,疾病模型提倡直接处理疾病的,Seligman不是说“排除”疾病模型,而是说也可以用健康模型。
他还说,我们已发现有些人类的力量,能抵抗心理疾病,勇气,未来规划,乐观,人际技巧,信念,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专注及洞察力,诸如此类。研究证实,乐观可帮助儿童和成人预防抑郁和焦虑,使未来两年的发病率降低一半;同样,如果我们要防止青少年受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而滥用药物的情况,但预防的效果不佳。相反,它认定并放大了这个事实,就是青少年们已滥用药物。Marva Collins所做的就是,注重健康并用心栽培它,浇水,给予阳光并时刻关注它——对这些观点的探讨将贯穿整个课程——健康模式能做的就是这是我们这堂课着重讲的内容:培养能力,培养我们处理消极因素的能力,——无论是人际关系上的消极和痛苦经历,还是我们自身的。那意味着什么?
我为大家做两个类比,培养能力就是创造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这是Nathaniel Branden的观点,心理学免疫系统,如果我们有强大的生理免疫系统会怎样?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会生病?当然不是,还是会生病,但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常生病;就算病了,也能恢复得更快。这就是培养的力量,乐观、追求、意义、规划,正是这些因素的作用,他们会放大并改变我们看待和体验世界的方式,让我们突破框架,引发潜能,使我们能更好地应对不可避免的困难——不可避免的困难的确存在,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它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另一个类比是关于引擎的:如果我们用的引擎很小,想把车开上一个陡峭崎岖的山坡,引擎很容易损毁、爆炸;但如果我们的引擎够大,要上那山就容易得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到,所以我们在做的是培养积极性,按那个比喻来说,我们正在增强心理”引擎”。我们能够更好将负值转化为零,更别说还能变得更快乐,因为快乐不会自发而来,不会因为消除了忧愁,就变得快乐。
想说说我们这里的事,记得上次,我提出的《哈佛克里姆森》杂志里的文章,很可惜我找不到更近期一点的,那是2004年的?但今天的情况非常相似,那篇文章提到的一点是,我们需要为哈佛学生的心理健康投入更多,这点很重要的,我非常赞同。这只是其中一点,投入到其他一些地方,因为只是投入资源,帮助我们应对抑郁、焦虑和忧愁,是远远不够的。同样重要的是,投入资源,帮助我们培养自身能力,应对困难和艰辛的能力,这些困难一直存在并会继续出现的。换句话说,必须在以下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例如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帮助学生发现人生的意义,使他们明确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帮助他们克服那种诱惑,身边常出现的诱惑,会让他们偏离自己的道路,还有凿掉那些束缚,摆脱杂念,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真实个性。还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并在哈佛实现一切。所有这些能力,所有这些技能,大多数都,我不只是说哈佛,而是全球范围内,没有一所学校会教这些技能,所以我们需要教他们,这并不是说哈佛现在,正投入大量资源的方面不重要,这些方面都非常重要的。举个小例子,学习咨询处,我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利用过该资源,我念本科时已开始接触它,至今还在与他们一起做某些工作,去年我与他们合作过,他们真的很棒。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积极性,探究如何让我们从零点升到正值,该如何做,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我希望1504号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帮助。总之,“积极心理学运动提醒我们,这个领域已与过去不同,心理学不仅是对疾病,弱点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研究优点和美德,治疗不只是修复错误,同时也要塑造正确的东西,心理学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或健康状况,还包括工作,教育,洞察力,爱,成长和玩乐;在追求理想状态时,积极心理学不会盲目主观或自欺欺人,相反它尝试用最科学的方法来探究极其复杂的人类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殊问题。”还涉及到如何将学校与社会连接起来,这个我认为最重要的领域,对我们来说都有意义。好,我继续说下去,我想先说说下一节关于选择的课程,两节或两节半课,我将会谈到,本课程的基本前提,正如我刚才所说,本课程并不是积极心理学的调研课,这是关于选择”问题中的问题”的,有什么可以帮助我们个人,帮助我们的社会更快乐,不是快乐,是更快乐,三个月后,期末时,你会变得更快乐,到学期末,你很可能比现在的你,更快乐,越来越快乐,基本前提是什么?备课时我想和大家说些什么呢?我想为大家介绍五个基本前提,介绍这些前提,要从它的对立面说起。下面这些问题非常明确,我们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教学人员从哪里来,了解这些后我们就能建立本课程的基础。
记得一开始我就跟你们说过,这课程就像个螺旋,内部的一切都是相关的,第一节课讲到的内容,与今天要谈的课题有关,也和第19课有关,从许多方面来看,这个前提,跟我们开头的两节课有关,会建立这个螺旋的基础,那其他一切就更容易建起来。这里有五个基本前提,我会先简短地介绍一下,再逐个阐述,在接下来的几节课里,会分别对它们进行学习,研究,和应用。正如我开始时提到的,这课程是关于搭建桥梁的,搭建学科之间的桥梁,广集思源,并搭建学术界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专业化常在学术界占主导地位;本课程的做法正好相反,如果我认为没有改变的可能就不会教这节课。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多,很多证据显示,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我认为改变是可能的:无论是个人变化,还是组织变革,我们将探讨为什么是可能的,这只是整个螺旋的最基本层次,我们本周只讨论”改变”,我们会详细讨论,技巧,方法,工具。第三,这个前提与,决定幸福的内部因素有关,这是我要讨论的,与决定幸福的,外部环境无关。
并不是说,外部环境不重要,我们同样应该注重改善外部环境,无论是我们自己,或对整个社会,然而,幸福主要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社会习俗规条,我们理性和感性上的认知,“只能顺从人性”,在各个方面,这酿成了历史上许多冲突,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宗教上,无论是哲学,还是心理学,我们如何看待人性?是人性有缺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吗?还是尽管我们不喜欢人性中的缺陷,也必须接受它?我会谈到后者,就是说我们必须顺从于人性,接受它所有的缺陷和优点,而不是试图从心理层面上完善它。我们下节课再说这话题。颇具争议的是精神健康和幸福的重要基础。最后,我想说的是,幸福不应该只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还是一种道德追求,而不是一种普通的追求。但也有些追求,是更高级、更重要、更高尚的,这一点也颇具争议。我也会涉及疾病,和大家也许关心过的忧愁。同样,这留待下节课再讲,现在我们先从搭建”桥梁”说起。说回第一节课开始时,谈到的问题,也就是,搭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的想法。学术界内外,都有很多人,将世界一分为二,他们将外面的世界看成是现实,是肮脏的,不洁,被亵渎的;而学术界,则是崇高的,有理想的,神圣的;神圣与亵渎,这种区分带来伤害,它同时伤害了学术界及非学术界的人。哲学家Alfred North Whitehead,“大学小心翼翼地将我们,与外界活动隔开,这样最容易打击学习兴趣,阻碍学习进步。大学不适合独身生活,必须要与身边的人互动,这点对大学生活非常重要。”
他当时提到另一种心理学,他说另一种心理学就是,抛开实验室的研究,实验室研究意义重大,但不只是注重这种研究,而是走到外面的世界,与外界互动,接触那些“肮脏”事物,在外面工作,并吸取经验,从“肮脏经验”中学习,将得到的经验带回实验室,诸如此类,就像一个上升的螺旋,他称之为重要的另一种心理学,这也是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提倡的,现在你们来到这里,且大多数人将来都不会进入学术界,你可能会想,“好,学术界要结合实践做研究,那与我有何关系?我们的联系在哪?”它不仅与你有联系,它与你息息相关,下面就是原因,世界最需要的,不是其他什么,就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我做过6年莱弗里特宿舍的住校导师,我研究生在读时,就开始任教,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是在莱弗里特宿舍或其他地方,学生们的使命感,你们的使命感,你们对成功的渴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愿望。据我了解,很多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与我一起工作,还是我辅导的学生,当我了解他们的前路——并不是些空话——这些学生勇往直前,做了非常棒的事,无论是校外校内的,无论他们是否刚建立起自身,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潜藏的思想,很多时候会涌现出来,“我怎样才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充满热情,理想化,美好,极其美好,渴望改变世界,是所有学生都有的想法,很多人认为这一代人,以自我为中心,这一代人只关心“赚更多的钱,”“买大一点的房子”,“更成功,取得更高荣誉,变得更有威望”这是一种错误的刻板印象。是的,荣誉,威望,金钱是重要的,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但有这些刻板印象的人,他们只看到这些是最重要的吗?他们并不渴望改变世界。
每年哈佛有约1800名学生是,PBHA(菲利普斯布鲁克斯楼协会)的成员,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没加入PBHA的学生甘当志愿者,几乎所有人都是,看一下统计数据。你们每个人离开哈佛后,很快都将加入公司,无论它是否你的主要工作,这个组织是个社会企业,非盈利机构,只为贡献社会而存在的,你会加入这样一个组织。你会捐钱给这些组织,哈佛毕业生一向慷慨,无论是对时间,还是金钱和努力,无论是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你对社会贡献甚多,是因为你在乎,无论是要贡献金钱还是时间,通常两者都要——都是成见——关于美国人也有些成见。凭经验来说,美国人,或只是说哈佛学生,根据发展趋势和统计,美国人是世界上最慷慨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更富有。的确,美国人更富有,他们常捐钱,无论是在扶贫或医疗救助方面,有研究证实,美国人也花最多时间,比其他任何人所花的时间都多,平均每周有四个小时做志愿者的工作,做与自身工作无关的善事,他们比世界上其他人更具社会目标,对于这个美好国家的成见,这里很美好,能来到这里是件美好的事,无论是在哈佛,还是在美国,真的很荣幸。你们许多人,不久将会身居要职,你们能够做善事吗,在一个非营利机构里行善,在你母校的董事会,贡献金钱和时间?
然而,这是个原因,我与许多研究生相处过,或当导师时的学生,学生曾跟我谈及他们的困扰,他们曾对我说,“你知道,我曾有世界上最良好的意愿,我有最善良的心,想为世界作贡献,我奉献出时间和金钱,但还是觉得若有所失,我觉得我能改变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弱了”,为什么呢?因为美好的意愿和理想主义,虽然必要,但却是不够的,远远不够,因为很多时候,即使有很好的意愿,我们的能力还是有限。或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带来的伤害多于帮助,有一些研究表明,即使到了今天仍有想做好事的人却好心干坏事。数十年来的心理学家都有很好的意愿,想帮助高危人群,大量的金钱-数百万美元投资在研究上,但收效甚微,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特定情况下,他们应该问这个问题,这个健康本源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成长环境恶劣,依然能成功?,即使不提出这个问题,他们也是心怀善意的,充满理想主义,这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这些干预会产生,消极的受害者心态,而不是积极作用者心态,这是Marva Collins提出的观点,是根据Karen Reivich和Martin Seligman的研究所提的,这正是心理学起作用的地方,因为我们可以展开研究,并应用到现实中,又回到了那个问题,为什么,搭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如此重要,大多数这类研究并没运用于现实,例如,有多少教师在课室努力工作,日复一日地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下周或再下周会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为什么教师的期望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如果我们有很高的期望,如果我们在学生身上看到伟大的潜能,那么这种潜能就更可能被激发,或者,如果我们看不到这潜能,它就会像刚萌芽的幼苗一样被扼杀,有多少教师了解这些研究?他们怎样通过自己的信念,创造出自我实现的预言,来影响学生?有多少教师了解Marva Collins?,每个教师在第一次接受教师培训时,需要了解Marva Collins和皮格马利翁效应,但事实并非如此,接下来谈,自我尊重,你如何提升自尊?如果我在这里做一项民意调查,保证大多数人,会说通过赞美来提升,赞美别人,赞美孩子,这将增强他们的自尊,说对了一部分;如果把这当作全部的真理,则是有害的。因为有很多研究显示,当我们不加区别地赞扬别人,我们实际上是在长期地,默默地伤害他们,而非帮助他们,无论是对他们的幸福感,还是成功。但关于提升自尊有个常见的说法,要经常赞美别人和孩子,这点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赞美,有多少人了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Carol,Dweck的作品,你们在这几周内会了解到,很多好心的理想主义者都不了解这些,他们依然认为,提升自尊就要不加区别地赞扬,这最终造成的伤害大于帮助,有多少心理学家或干涉主义者,怀有好的意愿,同时又了解,Albert,Bandura关于自我效能感论的研究?要怎样培养?,还不够,很多时候结果都是弊大于利,有多少心理学家了解,这个心理和生理的新领域?有多少人知道下面这个让人欣慰的案例,瑜伽练习,比任何试过的干预措施都有效,犯人在监狱里练瑜伽,会降低他们的二次犯罪率,在狱中练过瑜伽的犯人,获释后较少会再进监狱,虽奇怪,但却是事实,有多少人知道?
这点与我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有关,多少人知道,冥想能转换我们的大脑思维,使我们更容易感染到积极情绪,在面对痛苦时更坚强,多少人知道,每周三次,体育锻炼,每次三十分钟,与最强劲的精神药物,有同样的效果?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多少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规定病人,“每周跑步锻炼三次,早上来见我”?还不够,这是实际与理想主义相结合,在解决冲突时,大多数人,好心想要解决冲突,让人们坐下来,好好谈谈,然后就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我们有1954年的研究,那些想从社会心理方面解决冲突的人,Muzafer警长,显示接触假说,也就是让人们彼此交谈的方法,并不起作用,很多时候反而让情况更糟,很多时候会使冲突进一步恶化,因为人们只是聚在一起进行商谈,接触还不够,你需要的是,引用Muzafer警长的话,后来由Elliot,Aronson详细阐述-,你需要的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一个得集体实现的目标,你自己一人做不来的,由一个内部有冲突的小组来实现,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解决冲突,不仅是让人们聚在一起而已,可以想到,这离我们的意愿不远了,因为在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中,双方都有很多人想结束战争,美国也有很多人想结束它,他们做了什么呢?,我们把他们关到一个房间里吧,无论是在戴维营,奥斯陆或埃及,让他们交谈,解决他们的冲突,和他们的问题,然后我们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那样会发生什么事呢?局势会恶化,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了,Muzafer警长在1954年就证明了接触假设,只让人们一起交谈,最可能的结果是引起更多冲突,有很多人都试图解决冲突,不只在中东,世界各地都有这种情况,人们都心存好意,但往往在不经意间使事情变得更糟,理想主义和善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将理论结合实践,需要你们这样做,认真对待,但当我认真对待这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有时研究所得并不一定是好消息,如果仅仅是将,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聚在一起,冲突就结束,那事情就简单得多,容易得多,这将让事情变得更简单,非常容易,如果我们要培养孩子自尊,仅仅通过多一些赞美,告诉他们,他们有多棒,这很容易做到,不是吗?这样感觉很好,他们感觉良好,我们也是,但从长远来看,仅仅这样做并没有帮助,只是容易而已,研究往往带来坏消息,只是接触还不够,只是赞扬还不够,然后人们下意识地选择,不自觉地忽视研究所得的坏结果,虽然跟随自己的感觉是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同时注重感觉和思维。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航空工程师,在早上醒来,说:“万有引力,真的带给我很多麻烦,很麻烦,如果没有万有引力,事情就易办多了,航空设备也不用这么麻烦”,然后他决定不考虑万有引力设计飞机,他会设计出怎样一架飞机呢?肯定会失败,航空工程师必定要考虑到现实,现实就是万有引力的存在,我们得接受现实,同样,研究显示的结果就是现实,有哪些现象,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我们需要遵循现实,考虑现实。能否搭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取决于我们自己,在哈佛你们会有32种专业,各自的课程有不同的主题,你要将这些知识一一吸收并应用,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经济学,当然如果是工程学或计算机科学,就会比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更容易理解,重点是,你要为自己负责,因为没人会来帮你,没人会帮你,第二前提,作为一个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它的基础必须是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因为如果从个人层面或社会层面来说,改变都是不可能的,那我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我要花时间在这里?倒不如做个享乐主义者,尽情享受生活,你们可能会说,“好吧,改变是有可能的,我相信这一点,但为什么我们需要把它,作为课程的基本前提,而不说'改变是虚幻的?”
在心理学上,改变是有可能的,这点十分重要,下面我用一项研究来说明,明尼苏达州的双胞胎研究,一个在心理学领域非常有名的研究,是两个杰出的心理学家Lykken和Tellegen做的,这个研究是关于基因的重要性与教育相比,它对性格的影响多大?要如何测试呢?同卵双胞胎,他们拥有相同的基因谱,研究那些被分开抚养长大的同卵双胞胎,因为如果他们由相同的父母抚养,人们会说,“他们这么相似,是因为有同样的成长环境,他们外表一模一样,上一样的学校,有同样的父母,等等”。如果你能找到,出生时就分开了的,同卵双胞胎,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现实中能找到这种人,学者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人,有时甚至在不同的洲长大,他们对这些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这些双胞胎极其相似,有时相似之处非常惊人,像有一组双胞胎,他们娶了名字相同的妻子,他们在不同的国家长大,直到37岁才知道对方的存在,娶了相似的妻子,喝同一种啤酒,为自己的孩子取相同的名字,有些相似之处令人难以臵信。有例外,但也只有很少例外,让心理学家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个性非常相似,让积极心理学学者,和研究幸福和快乐的人,更感兴趣的是,这些双胞胎的幸福和快乐水平非常相似,即使他们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Lykken和Tellegen发表了一篇文章,一篇在8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的论文,论文题为“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论文用以下这句话作结尾,“想变得更快乐,和想变高一样徒劳,只会适得其反”,这句话有两方面让我觉得不快,这是句非常有影响力的名言,曾被登上《纽约时报》,他们也在电视上说过这话,受访时也说过,这就有问题了。
那我们在这里做什么?如果这是那次研究的结果,一项严谨的研究,而不是马马虎虎的轻松的研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认为,简单来说,改变是可能的,别盲目相信我的话,下面我来详细阐述这话,有证据显示,人们的确是会改变的,我们有研究显示,经常接受治疗的人,会容易改变,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的研究表明,人们常因遇到一个特别的句子,读到或听到它,这句话就会改变他们的生活,在书上读到,或是有某种经历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还有一种概念叫做创伤后成长。人们的快乐水平会上下变化,这是他们的经验之谈,有可靠证据显示,并非每一个人的,幸福水平都取决于基因,事实上,有研究,显示基因很重要,影响甚多,探讨改变的时候我们再谈这问题,还有其他因素和基因一样重要,像Lykken和Tellegen那样,人们常错误地,概括出一个结论,”变化是不可能的”,我称之为“大众错误”,平均而言,当研究这40或50组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大体看来,他们是一样的,然而,没有单独来看,因为,虽然他们大多数是非常相似的,但并不是全部都一样。
这让我想起一个统计学笑话,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0英寸的游泳池里,谁会被淹死,只知道平均值,并不知道游泳池的水深,由于该池平均10英寸深,或许它某些区域有20英尺深,如果它是一个大水池的话,同样,当你平均地看这些双胞胎,大体来说,他们都极其相似,但也有少数的异常值,很多时候,这个异常值,这些差异最有趣,因为他们,不只延伸了我们的想象,还让我们能理解,怎样的时间和地点,有可能产生变化,当我们看到了例外——无论是在Lykken和Tellegen的研究,还是别的出现了例外的研究,当发现不是所有的双胞胎都一样,主要的问题,已不再是改变是否有可能,而是怎样实现这种改变,例外证实了那个规律,认为“改变是不可能”的,研究是有害的。设想一个8岁的女孩,她很忧伤,然后在杂志上读到那个研究,研究告诉她,基本上你的基因决定了一切,你与生俱来的一切,将伴随你终生,她会更忧伤,她只有8岁,但会觉得非常焦虑与痛苦,她就会想,“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我生来不幸”,那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她始终不快乐,有时这研究让她比以前更不快乐,因为现在她简直是绝望了。
改变是可能的,你知道我经常说,我是教积极心理学的最佳人选,为什么?因为我不是生来就有”快乐基因”,从遗传学上讲,我天生就比较容易焦虑,容易得抑郁症,这是经过测试证实的,在后面的课程上我们会谈到。我之所以研究积极心理学,探索心理学领域,正如我第一节课时提到的,是因为我不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很多这类研究,由于提出了正确的问题,我变得更快乐,个人层面上,是有可能变得更快乐,现在的我比15年前的我更快乐,我希望15年后的我,比今天的我更快乐,这是个终身的过程,但这是有可能的,很多人证实了这是有可能的,而那些认为这不可能的人,他们用科学来争论,很多时候,只有阻碍作用而毫无帮助,最近Lykken和Tellegen受到《时代》杂志的采访,谈”快乐”问题,下面是他们说的几句话,2005年Lykken说,”我作了一个愚蠢的声明,显然,我们能改变快乐水平,变得更高或更低”。于是他们背弃了原来的声明,这个声明轰动一时,改变当然是可能的,我们怎样做更负责任的研究,怎样杜绝研究产生坏影响?
同时,研究必须是真实的,我们并不是要“发明”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查明事实,现实中真正发生了的事实,首先,我认为在健康研究方面,主要的问题是“让我们注重可行的方法”,这是我们过去探讨过的问题,第二,我认为,除了要研究可行的方法,还要研究最优秀的个体,为什么说”最优秀的个体”呢?,我们不但要研究人们因何快乐,不要只是研究快乐的人,不要只是研究快乐良好的爱情,让我们研究的最快乐的人,让我们研究最成功的爱情,从中学习借鉴,这是个与大众研究,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我想说的是,不要研究的大众,研究快乐指数最高的5%的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这就是Abraham,Maslow,提出的“成长尖端统计学”,以下这话引自他的书,“设计出这类调研是为了,改变我们对统计的观念,尤其是对抽样调查的看法,我非常支持,'成长尖端统计学',我的头衔来自以下的研究发现,最优秀的遗传基因会在,幼苗的成长尖端出现”,他的意思是,“让我们学习圣人,非凡的人”,这样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潜能,我再引述他另一句更长的话,这话非常重要,是我作这个研究的原因,“如果想知道人类最快能跑多快,那从好的样本中测出平均数是没用的,而应该收集田径类奥运冠军的信息,看他们能跑多快,如果想知道心灵成长的可能性,人类价值增长或道德发展的可能性,那我认为,我们可以研究,最道德或圣洁的人,整体来说,我认为人类历史,是人性逐渐缺失的过程的,一个记录,人性的潜在极限,实际上一直被低估了,显然,我们平常称之为“正常”的东西,在心理学上,实际是种大众精神病理,看上去平平无奇却又非常广泛,我们甚至没有注意到它。”
你们明白,他话里的含义吗?基本上,他的意思是,“不要只研究为什么大多数人失败,让我们也研究为什么有些人,但为什么有的人尽管条件恶劣也能成功”,不要只研究整体,整体看来的话,人是不能改变的,让我们来研究改变了的人,真的改变了自身生活,和身边其他人生活的人。这是个激进的研究方法,对研究我们自身来说,这也是个激进的方法,因为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只研究平均水平,那就只会看到平均的结果,只看到几何形状,完全忽略了汽车上的孩子,很多时候,最紧迫的问题的答案,出人意料,就在汽车的孩子身上,除了我还有其他人,我承认我属于这一类,但有谁在听到我说的这些话时,感到不舒服吗?说真的,当我谈到,“让我们集中精力研究最优秀的个体,圣人,非凡的人”,有人感到不舒服吗?,我觉得不大舒服,你们有些人应该也有这感觉,因为这难道不是精英主义吗?我们不是应该研究普罗大众吗?因为我们关心的不只是精英,我们关心的是普罗大众,以下的问题有两个原因,我为什么还要继续说?我必须承认,每次教到或想到这个统计,我就觉得有点不舒服,研究最优秀的个体,为什么如此重要,为什么成长尖端统计学如此重要,我要建议,大家使用?
首先,因为它不是排除了普罗大众,就像积极心理学不是说,排除不可行的事,排除病理研究”,同样,成长尖端统计学不是提倡,“我们别研究大众了”,它提倡也去研究最优秀的个体,因此在这问题上无须计较研究对象是不是精英,第二点,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最优秀的个体,能让每个人从中受益,而所谓的“大众”,在这种研究中,“大众”比“精英”受益更多,为什么呢?,例如,对适应力的研究,我们本可以继续研究几百年来的,平均受危人群,应该会取得一点点进展,事实证明进展甚微,只有当我们开始研究,这些“最优秀”的个体,成功的孩子,那些“超级”孩子,只有当我们开始研究这些,才能了解如何帮助到整体,只要将心理韧性研究应用到生活中,每个人受益良多,这就是个成长尖端统计学的研究实例,那关于冥想的研究呢?,我想研究冥想,是不是可以在哈佛大二学生里随机抽样,来研究冥想?,还是去西藏的山顶,研究冥想了几十年的人?,当然我该去研究他们,的确有心理学家这样做过,他们研究了冥想者的大脑,谈到冥想时再谈这问题,通过研究说明他们的大脑,如何通过冥想来转换,像心理学家on,Kabat,Zinn,Richard,Davidson和Herbert,Benson,能从这些最优秀的个体中吸取经验,并应用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如果我每天冥想15或20分钟,就能从中受益,千千万万的“普罗大众”,因对最优秀的个体的研究,而受惠,那爱情呢?,你能想象,对整个人类历史上的恋爱关系进行研究,并求平均值吗?人类史上的普通恋爱关系是指什么?人类史上的普通恋爱关系,其一是女人是被压制的一方,这就是人类史上的普通恋爱关系,如果我们只研究这种恋爱关系呢?,是否有帮助?
不,John Stuart Mill这样的人,研究了他自身的恋爱关系,这在当时是极不寻常的,研究过后他发现恋爱关系能改变,他这本书是以女性主导地位为题的,这本书是19世纪最重要的书之一,是女权运动和平等运动的导火线,如果他只研究普通的恋爱关系呢?那样对人际关系有帮助吗?完全没有,那教学呢?要了解如何教学,你想怎样做?研究平均水平的教师还是研究Marva Collins,然后将Marva Collins的经验应用到所有老师身上?当着眼于研究最优秀的人体时,每个人都得益,这就是为什么Maslow说人性,和人的潜能会被削弱。如果我们只研究平均水平的话,同样涉及到研究我们个人的最大长处,而不仅是研究其他人的最大长处,无论是不是我们的最佳经验,因为研究我们的最开心,最成功,恋爱关系最佳时的状态,那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并应用到将来,当我们研究平均水平,我们只是描述日常生活,研究我们当中最优秀的个体时,我们潜意识里在学习,Maslow又说:“虽然他们人数少,但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从对这些最优秀,最成熟的,心理最健康的个体的研究当中,和对大众的峰值的研究当中可以知道,他们达到了短暂的自我实现”。
如果我们自己吸取这些经验,那么问题就不再是“是否有可能”越来越多地体验它,而是“怎样去体验它”,好,我们讨论过改变自己,为什么成长尖端统计学,会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第二个重要理念,第一个重要理念是“研究可行的事”,第二个重要理念是“研究最优秀的个体”,但这是关乎个体的改变,那社会变革呢?,最后我想介绍以下这项研究,心理学最有名的研究,“剑桥-萨默维尔青年学习心理学”,这项研究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同进行,这些人拥有最高的思维,心理学思维,哲学思维,心理医生,他们聚在一起讨论,“让我们做一个劳斯莱斯计划吧”,“这是能想到的最佳干预方案”,他们没有金钱方面的限制,他们的一切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们从受危人群中选了250名孩子,干预不是快速修复,不是能一夜改变的,他们实行五年干预,他们所做的是,工作人员每月两次探访受试者,帮助他们处理家庭中的冲突,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他们中有一半人得到了学院的辅导,只要有需要,就能得到学术帮助,精神科医生也是,谁有需要,医生都随时候命,你可尽情利用这些资源,无论你需要什么,这些精英都能满足你,他们加入了童子军,基督教青年会,或其他的青年运动,获益良多。
从这些经验可看出来,他们得到了一切,这简直是个人人梦寐以求的治疗,不仅在20世纪30年代,即使在今天也是,心理学家做梦也会梦到这些,这项研究就是这样进行的,调查结果非常重要,还有一个随机分派项目,有另外250个孩子,他们什么也没得到,也列为了研究对象,就像受到“五年干预”的孩子一样,250名对照组的孩子,40年的追踪调查,这调查不只是今天,明天或五年内的事,而是研究了他们的大半生,这是一项非常严谨的研究,这是严谨的干预,其结果令人震惊,即使所有参与这项研究的人,无论是心理健康学者,哲学家,心理学家,教授还是精神科医生,都说这是最佳,最高效的研究方案,但当他们看到原始的样本数据,调研结果让他们震惊。
少年犯罪,对照组与干预组没有区别,超过三分之一有案底,超过20%犯轻罪,无案底,在少年犯罪方面两组并无差异,成人后的犯罪率,同样没有区别,20%以上的犯罪率,无论是对财产或对人所犯的罪,在这两组之间,样本规模相同的两组间,并无差异,其他测量数据显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组没有区别,酗酒方面两组有显著差异,酗酒人数有差异,工作地位有差异,成为白领的人数,两组有差异,所以至少还是有成果的,至少发现了几点显著的结果,当发现这几个差异时,那很棒吧,其实不尽然,这些研究结果被扭曲了,这项研究实际表明,干预组酒鬼数量,比对照组更多,对照组更多人,在工作上表现出色,相较干预组而言,换而言之,干预弊大于利,理想主义,良好意愿,钱财,都是不切实际的,很多关注这项研究的人,这是一个开创性的研究,心理学史上,很少如此重要的研究,他们认为“社会变革应该是不可能的”,再给我一分钟,快讲完了,他们认为,社会变革是不可能的,是吗?,首先,例外是存在的,我们中也有例外,这证实了规则,有一个真正可行的方案,无论是Karen Reivich的研究,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Martin Seligman的“适应力计划”,Marva Collins肯定是个例外,她显示了干预是如何起作用的,想想以下这个有趣的问题,Marva所做的事与那项研究的区别,她没有给学生权利意识,她赞扬他们,给他们严厉的爱,而不是免费的午餐,她没有按需要来将他们分类,那项研究大概是根据需要来划分孩子的,有许多差异,但研究这个例外的关键是,大家坐在一起,说“什么是可行的?我们研究最好的吧,研究可行的事,将它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将这思想传播出去。
我们根据Maslow20世纪50年代所说的来行事,他表明“曼哈顿计划”反驳了当时最大的问题,这不仅是对心理学,甚至对所有人类,都带来了历史紧迫感”,曼哈顿计划中,他们创造了原子弹,无论你是否同意,这计划,很快就说完,积极地说,他们汇集了最优秀的人才,奥本海默,基拉特,费米费曼,波尔,联合他们,共同拯救自由世界,无论你是否同意这计划,积极来说,它都是最伟大的计划,聚集起了最优秀的人才,这就是Maslow建议心理学家该做的事,同时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目标,让全世界的人们思考这些问题,实际的理想主义者,研究可行的方法,研究最好的个体,他们会带来改变。下周再见。
第五篇:新建 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
育才小学幼儿园组织“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活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真诚善意的认会使被认可的人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为了激发我园老师工作的积极性,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表扬一个人,提醒一种现象活动。要求老师们用心去观察幼儿园的每一件事,发现老师们的闪光点,并能做到见贤思齐。
本次活动已经开展两个多月了,我园评出的优秀教师崔艳老师和安雪老师。她们在工作中没有任何怨言,对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对孩子们有爱心,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认真完成,热心帮助每一位同事。崔艳老师负责幼儿园提报信息和育才童之梦微信管理工作,为不耽误班级工作,她就利用晚上的时间长传信息,自从她接手这项工作,每周我们都能看到育子信息和每个班级孩子户外游戏的照片,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在园里的生活,为幼儿园做了良好的宣传。安雪老师自己一个人带班从不抱怨,每天给孩子上课带领孩子玩游戏,户外活动多彩多样,早操的质量不断提高。每次全园卫生检查,安老师都会把自己的活动室、寝室、特种室收拾的很干净。通过这两次活动提醒老师们教育幼儿不要浪费食物,天气变热注意幼儿个人卫生,加强晨检力度。
受表扬的老师会更加努力,同时对其他老师也是一种积极地影响。提醒是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个别的时间给老师交流,在全体会之前给予提醒。通过次活动老师们工作起来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日常教育教学扎实努力,大家更加团结了,幼儿园里孩子、老师们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