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12:1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总结报告》。

第一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总结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总结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总结报告

北京市万泉河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伴生现象。只身前往城市的农民工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于是在城市里形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进城务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问题,既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的难点问题,也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中城市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是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较弱,对其子女的教育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他们的子女不接受正规的教育,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他们受教育情况和个性心理特征与城市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如何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教育,就成为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海淀区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区,具有丰厚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条件、有能力为这些农民工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区委书记谭维克在巨山小学题词中写道:“海纳百川,争创一流”。意思是海淀容纳全国各地的孩子,为他们实施一流的教育。赵建忠副区长指出,要让所有到海淀的孩子享受到与当地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区委、区政府始终关心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到目前为止,已有四万八千农民工子女在我区就读。

在这种大形势下,我校越来越多地接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给这个特殊群体学生以一种尊重和平等的待遇,如何使他们与本地的孩子融入到一个集体之中,不仅是教育公平、教育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先进性的体现,更是一种现代学校文化的体现,因此,我校把这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地处海淀科技园区,其中有许多的务工员,解决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就能安心的工作,为海淀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从大的方面来说,进城务工人员是北京城市建设的一员。北京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劳和汗水。因此,研究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与对策,是我们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下大力气去解决这样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这项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化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课题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校现有学生507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20人,其中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为278人(男生164人,女生114人),占了全校总人数的67.7%。这些农民工人员子女的进入,给学校带来生机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差

在家庭硬件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相对北京本地孩子的学习环境较差。他们的家庭收入不高,学生与家长吃、住、学习共用一间房达60人(48.3%),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有53人(42.7%),大部分家庭只能给孩子提供少量课外读物,这样的家庭有77个(62%)。

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对学习兴趣的调查表明,有四成的学生有厌学的心理。厌学,成绩必然差,以英语为例,初一入学的英语考试,能及格的学生不到一半,甚至有的学生从没学过英语,得0分。这给老师们授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二: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

学生的家长大多来京务工,文化程度较低,基本素质教差,对自己孩子的管理教育缺乏科学性,常常以简单粗暴的打骂形式来对待,大部分家长不能很好地协助学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

初一年级家长文化程度调查表

大学 大专

中专

高中

中学

小学

没文

化 父亲 4(10.4(4%)%)1 母(0.8亲

%))

%)))问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关注。

对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有自卑感的学生13人(10.4%),有逆反心理的学生38人(30.6%),初

二、初三年级学生又面临着是继续在校学习还是回原籍学习的问题,可见,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

以上问题,反映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授课困难,完成教学任务比较费力,呈现教与学两难的问题;其次家长素质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较困难,学生的在校教育不能与家庭教育互相促进,甚至各自为阵,互不理解。所以,我们应该针对我校学生的现状,研究教育对象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问题,即针对他们在学习、家庭和心理等方面所呈现的特征,进行个别化教育的研究。我们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作为研究课题,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主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研究、探索、实践,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研究方法

针对本课题需要,我们采取了团队研究的方式,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人员以及基层教育实践工作者合作,共同进行研究,形成“领导参与、专家指导、群体实施”的科研实验群体。本课题采用了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专家访谈以及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5.6%

(3.2(8.8%

(37.9%

(25%))7

(8%))4

(25%)

(8.8%

(83.8%)

(47.5%

%)(11.2

通过对国内有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现状文献资料的收集,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当前的受教育现状与面临的具体问题;了解全国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有效经验。

2.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辅以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涉及农民工子女学生的个人状况、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交往状况,农民工子女学生对现行教育的态度、需求、以及其对自身的评价等方面。

3.个案研究法

在课题所属的实验校中选取一些有典型性的班级,对农民工子女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观察,直接获取详细的资料,了解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对困难的应对方式。选择一些典型性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家长,对他们展开深入访谈,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及家长的需求,从局内人的视角了解其教育需求以及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专家访谈法

对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看法及建议,进一步促进课题的开展。

5.行动研究法

利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教师通过观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学生在课堂课外的学习交往表现,了解学生在学习、交往过程中的特殊问题与需求,并适当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从而获得成长。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取得的成果(一)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研究 1.确定重点研究内容的过程

(1)查阅有关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资料 途径:网上资料与书籍

必要性:了解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所包括的内容及研究方法(2)在5个班级进行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的调查 途径:调查问卷

目的:更为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3)共同商讨学生所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确定主抓问题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其他行为习惯的研究 2.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习惯。”学生时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好习惯比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我们万泉河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他们的父母忙于务工,根本顾不上培养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也就大多数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做好课前预习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做课前预习,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讨论确定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标段落序号,查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字词;再读课文,读中有悟,做好批注;仔细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就感悟最深的地方写感想。)

根据这样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做,并且在上新课前先检查预习情况,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做得不到位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同学们基本上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2)学会随时摘抄

常言道:生活处处是语文。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时刻注意从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而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学会摘抄是关键。

为了使学生做好摘抄,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指导,做到有选择、分类别的摘抄。如:摘抄好文章,我们向学生推荐好的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优秀作文》等等。摘抄好开头、好结尾、好词、好句、好段。在明白了摘抄内容的基础上,再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每人每周最少摘抄好文章一篇。每周最少摘抄名言警句五则等。另外还进行阶段性的评比,评选出大家公认的好摘抄,进行大力表扬和奖励。

(3)学会课后梳理知识点 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文章从语文的各个角度进行知识的整理,例如:表达方式、记叙的要素、修辞方法等等,并且在班内进行交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首先要经历不自觉行为阶段,我们教师要承认这一客观现实,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学生自觉性不高,而要帮助学生从不自觉行为走向自觉行为。学生有了良好的自觉行为后,我们也不要认为学生已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仍要通过反复肯定或赞赏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生的自觉行为向定势行为发展。这样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养成。

(4)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完成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复习、独立思考、请求别人的帮助,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而通过作业中疑难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并且,老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利于后面的教学。因此,认真完成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我校招收的来京务工子女,不少人都是从小由祖父母带大的,等到了入学年龄才来到北京父母身边上学。这些孩子来到北京以后,不能适应北京教师的自主的、人性化管理方法,自己不能管理自己。放学以后不回家,在外玩耍,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按时、全额完成作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A、了解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

通过课间聊天、调查问卷、咨询家长等很多方法,了解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有多种。

B、让学生明确做作业的意义

大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属于思想问题,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做作业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比老师的说教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我们通过召开作业之重要的主题班会来让学生明白做作业的意义。

C、教会学生如何做作业 首先,规定统一的格式:每次作业先标明日期,页数,题号,抄题,解答。书面作业是要交给老师看的,同时自己也要保存备查.因此应书写工整,条理清楚,简明易懂,清洁卫生。

其次,要求学生先复习,后解题。要求学生写作业前要先看书,回忆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在深刻理解课本的基础之上再做作业。每天上课预备两分钟,课代表带领全体同学一起朗读上节课学习的重要内容。

第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做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做题时要分4步走审题、找思路、答题、检查。这是保证作业质量不可缺少的4步。

第四,及时改正错题,订正一道错题,比多做一道新颖更有价值。

D、其他的解决措施:召开珍惜时间主题班会;通过家长委员会,赢得家长的协助;利用自习课解决疑难问题;进行作业展示;进行一帮一活动;通过量化管理表帮助学生完成作业;通过班规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改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由原来的每班大约三分之二减少到

一、两个,有时也能交齐,学生的成绩也有所提高。

3.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有效的管理才是科学的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上要避免出现无序和盲目状态;避免出现疲于反复应付各种问题的状况;避免出现悬而未决,悬而不决,处理结果不一等情形。这就需要形成一套科学而实效的日常管理办法。制定班规,用好班规是实现班级科学管理的一种尝试,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依“法”治班,构建和谐的班集体。(1)制定班规阶段:

A、参照《宪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

B、从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班级出现的和即将出现的问题入手,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

C、学生是主体,是制定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人意识,变被动的管理为主动的管理。D、可实现,可操作:具体、明确的规章制度一目了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E、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班规的制定要有前瞻性,不是现在没出现的问题将来就一定不出现,要尽量前瞻,尽量预测,尽量完善。

F、以正面、积极的语言为主:语言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往往越说不要这样,就越这样。因此,强调正面的信息,积极的引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作用。

G、建立健全的、明确的奖惩机制:做了好事要奖,违纪了要惩,关键是奖惩的方式、力度要明确、健全,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H、加大鼓励、奖赏的力度:奖要多于惩,赏要重于罚;积极胜于消极,正面优于负面。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进步的愉悦。

I、信任家长,争取认可和支持:班规的制定,难免有瑕疵和疏漏,应发动家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争取最大的认可、配合和支持。

(2)实施班规阶段

A、建立班规评比的体系:营造班规“我制定,我认可,我遵守”的氛围,打造“班规评比我争先”的环境。把评比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与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优、评先进挂钩。

B、建立“人人是管理者,事事有管理者”的管理体系。将每一条班规的具体管理落实到人,使班级的每个人都分配到一定量的管理任务,且专人专项(一定时期后可有调换)。在每一大方面的班规评比上再设一总管理者进行监管。

C、有重点、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实施:要根据班级具体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有重点、有层次地展开。待一定时间后,这几项班规落实得较好了,再逐步地推行其他班规。

D、及时评价,定期反馈:有评比就要有结果、有反馈。这种评比不应是结论性的评价,而应是阶段性的、及时的评价,最好是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反馈,让学生及时看到进步,及时发现不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E、对个别现象的妥善处理:实施中难免有个别学生不服从管理,提出反面意见。对这种现象不能听之任之,姑之且之。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一定要找到原因所在,想办法让他参与进来,树立班规的权威性。F、要有试运行期,给予学生接纳和处理的空间。

G、坚持长效,养成习惯: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长期的不懈的坚持。班级管理也应坚持长效,最好从起始年级开展,尽量做到从一而终。在不同的年级可有不同的侧重。总之,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H、班规第一,班主任第二,树立班规的权威性。(3)健全班规阶段

在班规使用一个阶段后,班上的情况一定会发生改变,旧的问题可能已经解决,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因此一定要做到定期补充和修订。

4、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主要策略(1)通过量化管理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2)利用多种奖励制度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3)利用班会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4)利用班规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5)利用学风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6)利用一日流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的研究 1.研究内容(1)起始阶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傅宏教授指出,农民工子女已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城市壁垒面前难以逾越,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导致他们不自信、不敢与人交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因此,为了了解我校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以便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我们对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首先采用开放的问卷来了解学生所关注和想要了解的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本次开放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1份,回收339份,回收率为94%,有效利用率为100%。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最关注的是如何交往,与人沟通方面的问题,其次是情绪与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方面,而专家所说的学生产生的自卑现象在我校并没有体现,可能是因为我校大多数学生都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其次,为了更进一步的确定上述的调查结果,我们又采用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共27题,分为6个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及其他。此量表主要是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根据事件发生时对自己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人际关系,受惩罚和学习压力的得分较高,从而也验证了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在调查中对情绪方面的得分也较高,大多数学生都提到了希望了解到如何控制情绪与人和谐交往往。因此我校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是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情绪控制方面。

最后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也进行了调查,以便于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

(2)初步深入阶段

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与情绪控制方面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了解在人际交往中哪些情绪是正常的哪些情绪是过激的,使他们能够正确区分。此次的研究手段主要是传授知识,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如做情绪的主人快乐成长;做一名受欢迎的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人际交往与情绪控制方面的知识,但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增强,以导致学生仍有过激的语言与行为,自我控制能力较低。

(3)继续深入阶段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是一样的。因此,这一阶段主要是采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心理教育。因为仅仅靠说教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可能开始时能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如果没有让学生有深切的体会,还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与这种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些体验式的教育,开展体验式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交往的正确方式。如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控制;人际之间的交往需要很好的沟通等等心理活动。还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拓展式的训练,比如,解开千千结、微笑传递等等,在学生中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学生收益较大,在他们的反馈中说道:手中的结打开了,心中的结也打开了,人于人之间没有什么结是打不开的。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又分了不同切入点进行研究,如团委学生会干部中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和班级管理中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两方面的研究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学生的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家都知道,家庭教育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家长的言行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言行。因此我校举办了家长学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4)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上述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增强,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有因为交往方面出现问题而发生矛盾的现象,甚至有学生因为话不投机而大打出手的情况。我们通过观察与调查发现,发生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的沟通不当所造成的,因此,在下一步我们主要是对学生的沟通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沟通途径,减少因为沟通不畅而发生的不快,影响学生的成长。

2.研究结论与建议

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后期的测试,我们发现学生通过学习后,心理水平有所提高,交往能力有所增强,学生心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所以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应该多关注学生心理方面的提升,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

(1)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差,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有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必要的沟通,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多以打骂,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孩子,这就导致了孩子与他周围人的交往时也会以暴力来解决,从而导致了交往障碍。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的家长进行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授,并让家长一起体验心理培训的魅力,认识到与孩子的心灵通过非常重要,并且了解到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生家长通过学习都表示受益匪浅,今后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2)通过心理方面的干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情绪的调节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在遇到一些误会与冲突时能够找很好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不是通过打骂来解决,通过对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之间越来越和谐相处,学生之间发生口角和打架的事件在减少。,(3)和谐的班级体是学生良好心理的外在条件。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让学生在一种家的归属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方式。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能够促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排除一些不良的交往方式,减少情绪冲突。研究中我们大多是通过班级活动进行心理干预的,通过团体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活动体验,使得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有所提高,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的融洽与和谐。说明心理方面的培训与积极干预有助于学生较好的融入学校的生活,学生的学习适应力得到提高。

(三)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主动学习1.子课题的确立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如果能让学生一进课堂,一开始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全组成员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太大,加上学科不同,不利于研究的开展,于是,在专家的帮助和引领下,确立把课堂导入作为我们的研究内容。

2.课题解析

我们认为,导入不仅仅是课前的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部分内容的衔接实际也是由此内容进入彼内容的导入,因此,我们这样给导入下了定义: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认知准备、心理准备、情感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而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简而言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或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它是贯穿教学始终的。

3.课前导入的研究

我们认真阅读了大量有关课前导入的资料,并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并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着实践。

这是丁瑞莲老师的《化学肥料》一节课的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你能说出这些人患有什么疾病吗?他们缺少什么?怎样防止这类疾病的发生?为防止这类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摄入一些含某种元素的物质,如加碘盐来补充碘元素等。请同学们看另一组图片,这些植物也患有某种疾病,植物和人一样,如果缺少某种元素,也会生病;同样也需要补充含某种元素的物质。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很多,但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化学肥料。

丁老师首先利用图片引起学生注意,接着用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通过对比引入新课。学生带着兴趣去学,自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是邓艳老师的《安全用电》的一节课的导入:

首先讲述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已离不开电。接着打出几张电的利用的幻灯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灯光明亮,同学们在灯下读书;节日的天安门城楼,被灯光点缀得格外辉煌;大型电网等。再将话锋转到报纸新闻“雍和宫地铁站机房失火”(投影),给国家、给个人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触电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用电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驯服电,让它做我们的好朋友,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服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

邓老师首先联系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眼球,看完图片学生自然能意识到电的重要,接着又联系实际看报纸新闻,学生也同样能意识到不正确使用会带来灾难,所以要学习安全用电,使引入自然,同时说明其重要性,最后引出这节课的如何安全用电的内容,学生很自然的学了进去。

此外,英语张玉英老师的导入设计成猜谜,张虹老师的导入设计成学生最近关注的热点问题,简菁老师的导入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平行四边形,这些方法都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4.课中导入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由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时,中间的衔接也十分重要,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知道,学生的兴趣点维持的时间很短,如果没有新的令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吸引,他们很可能就不能坚持学下去,所以,课中的导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边研究边实践着。邓艳老师在《重力》一节中是这样设计课中导入的:课前导入后,先从认识力的特性入手,前面学过力的三要素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而重力也是一种力,故先认识重力的大小,从而引出“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然后按特性的顺序依次导入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在导入方向时,由实际生活中“盖房吊砖块”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引申其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在引入时,演示实验和图片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更增强其动手能力。然后从“地球是圆的,我们脚下的人没有掉到宇宙中的事例”的想想议议,开阔学生眼界,知识外延,理论升华,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前后呼应。最后以“假如地球没有重力”的思维扩展,逆向思维,正向理解。整个导入设计贯穿始终,使整节课知识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张玉英老师在衔接内容上安排了“挑战学生记忆力的竞赛”。与图片相匹配的句子或词组有一部分是前半节课学过的,而且下半节课在听力及笔头练习中还要继续运用,这一活动安排在教学过程的中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为学生下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效果很好。

5.取得的效果

经过这一阶段的导入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能主动的学习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朱冬阳老师的生物成绩由原来的百分之三十多的及格率提高到百分之七十多。课题组的其他老师的成绩也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在科研的过程中,我们写了许多心得、案例、教学设计,也有多位老师的论文在区、校获奖。

(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家庭教育引导的研究 1.创办了家长学校,组建了校家长委员会

一年来共进行了10 次家长学校讲座。讲座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有看名师讲座光盘;有针对我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讲座(例如职高介绍,让借读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北京继续上学的出路,稳定了家长情绪;例如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好家长经验介绍。有年级组长总结年级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颁发《育子优秀家长》荣誉证书;还有由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主题是“关注孩子的生存智慧”。

2.家长学校取得的效果 在全体学生家长的支持下,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他们在期末的反馈问卷中给与了充分的肯定。有的家长说:“家长学校收获很大,讲座的内容与实际很接近,老师讲的问题我们也存在,通过讲座我们开始注意,改掉以往不耐烦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比以前好多了。” 看着家长们热情鼓励的语言和热心的建议,我们找到了自信。我校评为2007年北京市家庭教育先进集体。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研究管理经验不足,虽然各个小组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学校总课题组缺乏平时固定的活动时间。这样不利于各个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

2、在研究过程中,个别教师研究能力不足,研究效果不明显。需要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高。

课题负责人:付美云 张虹 执笔人:张虹

课题组成员:张芮铭 韩爱军 朱东阳 邓艳 丁瑞莲 简菁 张玉英 权小红 高红珍 左亚君 刘艳丽 徐秀品 刘春艳 张剑冰 王静梅 李凤云

第二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本地区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年龄在6周岁至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区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第二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严格以下操作程序:

1、家长提出书面申请;

2、学生家长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户籍地乡镇以上政府外出务工、子女随同外出就学证明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

3、现工作单位证明或其他就业相关证明材料;

4、家庭户籍原本和监护人身份证;

5、父母及学生在本区内的有效《居住证》或《暂住证》;

6、在我区租住房屋一年以上的合同及现居住地居委会和派出所出具的来我区居住的证明;

7、适龄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卡;

8.必须有转出学校转出证明(有学校和教育局公章)

9.学籍表(要有以L字母开头的全国学籍号)

第三篇: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教育子女

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教育子女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原有的城市劳动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业需求,于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随之出现的是高房价、高支出以及城市教育的歧视政策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滞留在原籍。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所以国际上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本人通过多年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目前中国的现象是农村还不太富裕,所以大多孩子家长选择把孩子寄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亲朋代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代管人大多是隔代教育,文化程度偏低,他们与孩子思想上缺乏沟通,无法对留守孩子思想上、学习上进行教育。监管孩子的祖辈们大多年老体弱,往往只负责孩子吃饱穿暖,不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动向,而且对留守孩子放任自流甚至娇纵溺爱,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督促,严重影响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充分重视,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及时与监管人进行沟通。父母将孩子委托给监管人,并不是不管不问,只在经济上给予支持,相反,应和监管人一道,密切注意留守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时和监管人一起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思想修养。

二、多与留守孩子的老师交流。外出务工父母要和留守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密切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和学习状况,特别是让老师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护,让孩子有一种父母虽不在身边,却仍能得到父母之爱的感觉,以免孩子失控了,才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三、多和留守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外出务工父母可以用电脑、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孩子多交流;还要经常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图书,通过积极向上的书籍来教育和影响孩子。朋友、同事或亲戚回去的,给孩子带点礼物,代问候一下孩子,使子女感到温暖。

四,条件允许的可给孩子选择稍好的寄宿制学校。这样的好处是老师与家长大多是同龄人,家长可将部分代管义务转嫁给学校老师或班主任,现在内地大多寄宿制学校从孩子的吃饭、睡觉、上课、上学、回家等均有老师负责,消除了孩子安全隐患。

五利用寒暑假将孩子接到身边生活,借以弥补亲情的缺失。1,可将孩子领导车间看一看,让他们感受一下,父母的坚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2,利用节假日或不加班的时间领孩子到街上转一转,使他们懂得如何过马路,如何购物,如何乘车等,以提高他们的城市生活技能。3,漫长的寒暑假,父母还要上班,那么如何为孩子选择一个较好的培训机构,让孩子也感受一下城市的良好教育是很多家长的心愿。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因此在为孩子选择辅导班时要多考察,那怕牺牲一点工作时间,看培训机构不能

只盯着大牌子以及老牌子,一定要看这个学校的实力及你孩子要去班级教师的水平,大学生啥都会但啥都不精,老教师知识专业扎实,但过老的教师又不会操作现代教学设备。因此选择有一定教龄但又不太年老的教师是各位家长的理想选择。再者选择辅导班不能收费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太高对于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经济上难以承受,太低的辅导班一定有他低的道理,要么师资、场地不行,要么是一师多科的家庭辅导班。正规的辅导班一定有它自己一套从教学、卫生、安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

家长朋友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各位的共同心愿,我们不要以为亏欠了他们的爱就一味地顺从他花钱而忽视对他的关爱,其实对于广大的留守学生来说,父母能在假期将他们接到城里是他们的最大心愿,他们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放学偎依在父母身边,这对于他们该是多大的幸福啊。我们广大家长千万不能挣到了票子,忽视了孩子,而后悔一辈子!

第四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

做饭、扫地、洗衣、刷碗,当许多城市小学生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的时候,这些外来我市读书的孩子,却已经在帮父母撑起这个家了。

由于家庭贫困,这些孩子都非常成熟、懂事。他们很少向父母提要求,书包破了,笔袋坏了,补补再接着用;过冬的衣服不暖和了,就在里面多穿几层。帮父母做家务,甚至在假期里和父母一起外出打工,在许多孩子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家长在身边的孩子,一旦成绩下降,老师可以找家长,可是这些孩子课后作业往往没人辅导,家里也买不起学习用具。”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面临的一大问题。

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低,又忙于打工,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孩子们的功课。而照顾孩子们的老人,大多来自农村,没有文化。由于家庭贫困,许多孩子也没有条件到课外辅导班或特长班参加学习,甚至连书本以外的课外读物都很少能看到。

学习机、MP3、布娃娃、篮球„„这些在城里孩子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却被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视为新年梦想。

由于家庭贫困,许多孩子在生活、学习方面都非常俭朴。除了学习课本外,他们没有更多的课外图书;从没用过MP3,许多孩子把这叫做“PM3”或是“AP3”。没有一张学习的课桌,许多孩子就趴在炕上写作业。在问他们新年的心愿时,书包、笔袋、童话书、布娃娃、学习桌、台灯、自行车等在城里孩子看来是最平常的东西,却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可是,知道自己家庭贫困,知道父母打工辛苦,这些孩子大多把心愿埋藏在心底,生怕这小小要求,会增加父母身上的重担。

狼山街道陆洪社区2011年7月11日

第五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环境问卷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环境问卷调查报告

一、问卷设计

1.前言

针对现在社会关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热潮,本问卷避开大学生对于该问题的认识,深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家庭基本情况、家长教育意识、学生学习环境、家长对于学校教育意见四大方面展开。

2问卷内容

见附页

3调查样本的选择和时间

调查样本:50户外来务工家庭。

调查时间:12月1日、12月2日。

三、调查结论

通过这次小范围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外来务工人员以省外农业户居多,住所较易更换,且家长文化水平普遍

偏低,对于子女教育问题没有足够重视,这对子女的就学及学习环境的保证带来很大问题。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家长的不很重视的因素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普

遍对自己学习并未投入足够精力。在无家长督促的情况下,学生一方面十分贪玩,不愿面对书本,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还要承担家务,这使得学生安心于学习遇到很大的障碍。而家长很少与子女交流也对学生的成长起了消极作用。

3.经济状况方面,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很低,对于子女学习辅导资料方面往

往并不愿意投入。

4.对于学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关注较少,认为学校老师能力及素质尚可,学校条件需要改进,但并无其他建议和意见。由此看出其意识方面仍然对子女教育不是很关心。

四、建议

社会应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更深入的关注。并不应该只停留在唤起社会公众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意识,更应该积极行动,深入了解所需。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对于子女教育的不重视与现代社会重视教育形成鲜明对比,怎样使其思想转变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注其子女就学问题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而另一部分即是其子女学习环境的问题,这就要涉及家长教育意识及投入以及教育机构投入诸多方面。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

附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环境问卷调查

尊敬的家长您好:

本调查问卷是大连理工大学“攀登杯”科技竞赛社会调研类参赛作品组成部分,感谢您

下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研究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相关政策

    龙门中心小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相关政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上级关于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同本地子女一样待......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计划[大全5篇]

    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 唐山市八里庄小学郑亚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出现了大流动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劳动力开始向城......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外来人员(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京接受高中教育北京市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北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

    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语文课堂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邗江区槐泗学校 包广琴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研究组长:赵凯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向.在城区的一些小学,多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差行为个案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差行为个案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南沙区新垦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星的偏差行为进行定性,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分析其偏差行......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要求(全文5篇)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要求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及报名时须出具的材料: (1)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屯经商或务工,其子女在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的。需由户籍所在地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