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3 13:1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研究》。

第一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研究

组长:赵凯

一、实验背景:

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向.在城区的一些小学,多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地区、语言、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差异,这些外来民工子女一下子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他们在所在的学校中,往往成为一只只离群的雁、单飞的鸟。摆在他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习上困难,更有一个个心理上的障碍。他们的学习生活已越来越引起老师及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我们城西校区处于城郊结合部,又是在城西开发区内,外来人员子女来我校就学的较多,因此,本学期我们适时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的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引导更多的教师关注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一些困惑和心理上的障碍,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素质,促使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更关系到地区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综述

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心理障碍的调查研究,作出科学的归因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适策略.

三、研究内容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学习基础、学习课程、学习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而引起的学困问题。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社会地位、语言差别、学习环境等方面不适应而引起的心理、情感的困惑和障碍。

3,针对上述学困问题采取的调适策略。

四、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消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思想、情感

上的隔阂,消除因自卑等原因引起的学习消极甚至厌学情绪,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实验,消除因地区差别而造成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绩

落后、学科偏差等问题,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整体素质。3,通过实验,消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上的孤独、自卑、焦

虑感,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学习品质,发展他们的个性。

五、实验对象

实验小学城西校区1——6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六、实验方法

调查问卷法、对比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七、采取措施

1,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一对一”互助活动。

2,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辅导,关注个人的成长,对特殊的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

3,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卡,家庭学校一齐努力,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快速适应新环境,真正融入于新生活之中。4,开设系列讲座,改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态度,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5,通过少先队活动,在学生中建立“手拉手学习小伙伴”,融洽外来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外来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学习环境。

八、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2003。9-2003。10

(1)外来民工子女学习困难及心理困惑问题调查(2)搜集资料

(3)制订研究方案

(4)课题申报,组织发动。

第二阶段:2003。11-2004。6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的研究,做好“个人档案”及种类活动资料的积累工作,分阶段进行实验分析与总结。

第三阶段:2004。7-2004。8

对实验研究的资料、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在阶段性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对本课题进行结题。

九、实验分工

班主任负责调查本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各科老师反馈有关这些学生的学习信息,调整他们的学习情绪并做好家校联系等工作。各任课教师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学困问题作出科学的归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整体素质,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九、条件分析

城西校区现有六十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状况及背景,确保了本次实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城西校区的教职工不但思想作风正,在业务上更是个个拿得起,放得下,专业的师资队伍及良好的师风,确保了本课题的有效顺利开展。

十、成果表达形式

论文

学生学习成果

个案研究记录

第二篇: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调适问题研究

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调适问题研究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跟随父母从自己的家乡流向城市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在语言、交往方式、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与城镇孩子有显著的差别。本文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别是 6 到 12 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特征和成因,并且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矫正,主要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培养。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主要招收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目前,我校总数的95%以上是外地学生。因为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家庭收入少、居住条件差、家长文化素质低,致使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文化基础薄弱。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没有受到过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我们学校招收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各地方教材版本、教学要求的差异,那些中途从老家转来的学生,在知识的衔接上产生一定的“断层”。他们的学习基础也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很不利于我们开展延续性教育教学工作。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觉得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非智力因素,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英国哲学家弗·培根在《随笔集》中曾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英国作家萨克雷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段名言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大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更不例外。他们不但需要接授到基本的、有质量的教育,更需要有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需要环境意识、生态意识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城市行为准则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引导和养成。何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们

给学生的东西能管学生一辈子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要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类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外来务工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现状及成因

1、外来务工的人员基本以劳动力为主,自身文化水平极低,道德水平较差。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据我调查,我校有10%的家长不识字,85%的家长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他们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也没有能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调查中,更多的家长对孩子没有太高要求。28%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上什么程度就上到什么程度。5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自身更无法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楷模。因此,这些孩子自由散漫、难以约束,没有稳定的道德品质。

2、外来务工者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这就造成了其子女所学的知识不连贯,基础较弱。来自各地的孩子聚集在一起,语言、习俗、习惯成了一道道无形的障碍,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刚来的孩子甚至不能和班级其他孩子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对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述更是无法理解。经调查,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学过两种版本教材的孩子占15%,最多的孩子已经先后换过近5所学校。80%的孩子英语教育是空白。加之这些民工一般家庭状况都较为窘困,根本不可能为子女提供课外阅读、上网浏览、外出参观的机会和条件,孩子的知识面十分狭窄。知识的短缺,造成了这些孩子在道德行为上的许多无知。

3、由于外来民工生活普遍比较艰辛,所租住的房子主要是破旧民房,这些房子拥挤而破烂。孩子的活动空间小,必将使孩子心里产生压抑感,而杂乱的摆设中甚至连孩子看书做作业用的桌子也没有,孩子一般放学之后任他玩闹,容易养成“懒学”。大部分民工的卫生习惯比较差,家庭环境不整洁,这有阻于孩子从小文明举止和习惯的养成。民工们平时早出晚归,忙于挣钱养家糊口,很难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子女的成长和学习。家庭教育欠缺,与家人没有情感交流,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教育方法不当,没有掌握好教育的黄金时期,而错过了教育的最好发展阶段。这类以溺爱子女或暴力家庭为多,没有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甚至使子女耳濡目染,沾染不良习气。很多家长穿着拖鞋、打着赤膊走进校园。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在与教师交谈或和孩子谈话时,脏字满天飞,动怒动粗的现象也时而有之。孩子呢?也就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惯。如:随便拿同学、老师桌上的东西;废纸随手扔;课堂上想说就说;不会坐、不会站、不会走路„„面对这些问题,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使孩子们健康地成长,给他们建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二、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矫正策略

(一)、养成教育培养 首先,关爱每一名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具有自卑及较强的保护心理,他们觉得自己比不上本地学生,性格内向,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自信;对同学、教师有提防心理,总觉得他们看不起自己,不愿与老师、同学交往,但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平等交流,渴望在班上自己能有一定地位。因此,我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他们,相反,我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当他们有困难时,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他们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不会以异样的目光对待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关爱,逐渐清除他们的保护、自卑心理,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学校及班级中去。

其次,寻找身上的闪光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虽然在行为习惯、学习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他们也有自己特有的一些优势,如体育、劳动、等,往往是他们的强项,因此,我要总是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的表扬,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还可以给他们以展示特长的机会,运动会上拿名次的总是他们,劳动课上不怕脏、不怕累干活的是他们,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进而树立自信心。

在此基础上,耐心教导,严格要求很重要。在注重消除学生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的同时,我对他们进行耐心教导,严格要求,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我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端正认识态度。如可利用养成教育国旗下的讲话、组织开展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办规范的知识竞赛、“我为班级添光彩”征文、演

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其次,要健全完善学生规章制度,让他们行为所依。如我班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如学生一日常规、文明礼仪规范、班级日常规检查制度、文明班级评选办法、学生学期品德行为考核办法等,制度尽可能定得细,规范他们的行为,真正实现行有所依。再次,要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各种规章制度上,而应落实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因些,建立了一整套检查制度,并认真落实。做到处处有人查,时时有人查,事事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让学生不能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另外,还建立奖惩制度,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的评价、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挂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养成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能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大力进行宣传,树立榜样,激励后进。对“问题学生”,要耐心进行教导,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督促其改正。

(二)学习习惯培养

在养成教育落实的同时,通过各教学环节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课,我的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

(2)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学习节奏。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演一演,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2.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情感体验,在课后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3、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平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家庭环境差,我创造条件,尽量让他们在学校内完成作业。每天中午我就把作业布置好,让他们开始在学校做作业。连续两年,我放弃每天中午休息的时间,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补课。放学后,我还在教室里开设课外学习小组,提供一个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学习场所。中午作业做不完的同学,还可以继续留下来做。我也放弃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他们的讨论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在学校里完成作业。

2)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我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完成后,我指导学生自己检查,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

3)采用奖励机制,树立作业榜样。我们学校孩子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他们对老师发的诸如橡皮、铅笔等小奖品非常珍惜。我就开展“争得小红花”的活动。谁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得到一朵鲜艳的小红花,如果作业写得整齐时,就会得到两朵鲜艳的小红花。集满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就可以到老师这儿领取奖品。每次得到小红花,孩子们都会喜笑颜开。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经常挑选出书写认真的作业,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看,并且把这些优秀作业贴在光荣榜上。有了追求的目标,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上进心,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三)、通过家校合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说,上面所说的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还有一般性,那么,家校合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则更具有民工子女的特殊性了。

我们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我班有一名同学,上学经常忘带的书和作业。还不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他进行了家访。他父母是卖菜的,只租了间小平房,住着三个大人和他,还有一个1岁半的小弟弟。屋子里面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别提什么课外书及书桌了。孩子的学习用品被装在破旧的编织袋里,屋子里乱糟糟的。我找到了他的家长,把孩子的情况与他的家长进行了交流。作为老师,我帮助这位同学建立记事本,将每日作业,第二天所需物品记在本上,并且要求他完成一项,划掉一项。每天晚上检查记事本上的事情是否完成,并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我要求家长协助我的是,给孩子准备一个放学习用品的架子或箱子,检查孩子的记事本和督促孩子检查第二天所需物品。经过一个月的配合教育,这位同学基本养成了检查记事本和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的习惯,从而改掉了丢三落四的毛病,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要靠老师的帮助及严格教育。

(四)、通过教育鼓励和严格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民工子女生活上比较艰苦,在思想上有自卑情绪。这种思想的存在,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德育领先,做好思想工作,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根本方法。我在课上和课外,以及在家访时,我用热情与真诚感染他们,缩短距离。同时,这些家庭几乎都有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有着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我要求学生把家长的这些精神变成一种的精神财富、动力,使孩子懂得树立顽强的意志。

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矫正,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用真爱去关心爱护他们,寻求最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去指导帮助他们,让他们在阳光雨露中接受高品质教育,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实践吧!

第三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外来人员(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指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关于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具体办法如下:

根据巴南区农民工的构成特点,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并具备相应手续者,其子女可在务工所在地学校就读,并与当地正住户口适龄儿童少年同等对待。一是在巴南区经商并取得经商所在地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二是在巴南区务工并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人员;三是在巴南区从事其他合法工作的人员。流入巴南区城区(鱼洞、李家沱地区)的上述人员子女,可到指定学校就读。在鱼洞地区分别指定了4所小学和2所初中,在李家沱地区分别4所小学和3所初中接收上述流动人口子女 — 1 —

(详见附表)。流入到巴南区其他场镇(或农村)务工、经商及从事其他合法工作的流动人口子女,可就近在流入地学校就读。

“农民工”子女就学所需手续

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学校就读应具备以下手续: 1.本人(或监护人)提出入学申请。

2.在申请就读学校附近经商的个体工商户应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在申请就读学校附近企事业单位务工的,应提供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用工合同;在申请就读学校附近长期(一年以上)从事其它合法工作的,应提供所在地镇(街)、村(居)委会证明。

3.暂住证(街道之间的流动人口应提供流入地街道居委会或派出所出具的居住地点证明;

4.户口薄。

学校审核上述手续经后安排相应班级就读,同时,按照学籍管理要求办理异动手续。

城区指定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基本情况表

巴南区教委入学咨询及投诉电话: 66223793;66227010;66227009。

巴南区指定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基本情况表

巴南区教委入学咨询及投诉电话: 66223793;;

***9

第四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京接受高中教育北京市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北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在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有多处地方提到了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教育的问题。这意味着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享受同城待遇上又迈出了实施性的一步。目前,北京市教委正在实施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三年规划方案。北京市将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政策

非京籍学生读高中有条件放开

据统计,北京市流动儿童已达到42万,其中有67%在公办校借读。目前,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流动儿童,北京市提出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颁布实施三年规划方案,今年公办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12年实现基本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北京户籍的孩子出生率逐年下降,而流动人口的子女却不断增加。今年开学,北京市进入小学的孩子中,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43%。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衔接问题也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热点,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据悉,现在,也有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在京读高中,但需要自己联系学校,同时,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此外,在高考的压力下,还有很多学生放弃在京读高中,而是转回原籍上学。

■分析

高考将成政策推行障碍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韩嘉玲对流动人口教育问题关注多年,在她看来,北京的教改纲要在解决流动人口教育问题上实现了一个突破,把高中教育也纳入到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保障体系中,使他们在京接受高中教育时有望免除借读费、学校招生门槛等种种限制,得到与北京学生一样的待遇,这一做法也显示出政府一种务实的姿态。

但她同时也表示,“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最大的障碍是高考。”由于义务教育不包括高中,现行的国家高考制度规定,考生需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很多非京籍的孩子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因为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如果想在北京借读高中还需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在她调查的在京打工的农民工家庭中,几乎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最后不得不将孩子送回原籍读高中,或者直接辍学进入社会。

■建言

改革可先从中职开始

截至昨天下午,北京市教委开设的征求意见邮箱中已有不少市民留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褚宏启教授曾参与过北京教改纲要的专家座谈会,他认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高中教育应分段实施稳步推行,北京外来人口多,教育资源有限,过度放开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不妨先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入手。目前,大部分中职校都面临生源萎缩,建议这些学校向在京务工的流动人口放开,允许他们在京参加中考,并报考北京的中职校。

在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放开普通高中的招生,这样更利于社会稳定。

■纲要其他要点解析

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纲要】深入推进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解读】此前,综合素质评价曾应用到小升初的“推优”。高中新课改后,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录取结合,尚属首次提出。

赵学勤表示,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实现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的结合打破了过去仅把中考成绩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录取模式,强调了多元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必须有完善的操作程序,还要取决于高中招生改革的多样化。

部分科目一年将多次考试

【纲要】普通高校以统一考试成绩为基准,以高中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择优录取。对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学生,试点推荐录取。对在工作实践中具有特殊才能和特殊贡献的人才破格录取。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

【解读】早在2007年,当时的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在北京两会上就曾呼吁:高考报名社会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也多次在全国两会上递交相关提案。在他们看来,当前的学校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情况非常严重,升学率几乎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实行高考报考社会化,升学率不再按校统计,使学校摆脱压力树立正确教育观、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纲要中提出的部分科目试点多次考试,赵学勤表示,这将作为对高考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可以尝试着去推进。国外能实行多次考试,前提是这种考试是一般能力测试,而我国现行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录取制度不改革,多次考试也难以实现。

附:关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2008年10月,北京和其他8各省市(上海、辽宁、江苏、河南、湖南、广东、重庆、新疆)与国家同步,正式启动《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对未来十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纲要制定工作自启动以来,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多次在不同范围内征求意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征求有关方面、专家学者、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意见。先后征集各方面意见近千条,做了多次修改,形成目前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我市市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规划纲要》,在前一阶段征求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10年10月13~20日向社会各界开展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全文刊登,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guihua@bjedu.gov.cn)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函请寄: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09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转《规划纲要》工作办公室。邮编:100031。

特此公告。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二O一O年十月十三日

未来十年,高中教育将得到普及,义务教育将在县或区内实现均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将在流入地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甚至可以在当地升学……昨天,在众多起草专家的解读下,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教改十年纲要展现出这样一幅美好的前景。

打工子弟当地升学有望

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884.7万人,全国每百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就至少有6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来十年,他们不仅将逐步在流入地平等地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还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以本市为例,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超过40万人,且每年以三四万人的规模递增。未来3年,本市将努力解决他们在京享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12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可进入公办校就读。

虽然这些孩子能在流入地的中小学借读,但却因户籍制度所限,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我国各地所学课程存在差异,一些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读到高中,离开家乡已有12年,回家高考,所学课程已与当地考试衔接不上。”参与起草纲要的一位专家说,这也是将“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写入教改十年方案的原因。

这一工作也已写入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的调研工作将很快启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表示,这一办法出台后,将不会立即在大城市推开,会首先选择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少的二线城市先期试点。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目前,我国各地高等教育资源不平衡,贸然“放开”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限制,将会导致大家都跑到北京、上海这些地区参加高考,城市将不堪重负。据透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升学办法的出台将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同步,“户籍制度没有了,就不存在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了。”袁振国说。“还可以在中职上动脑筋。”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建议。目前,由于本地生源的下降,北京中职学校近年来生源不足,很多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在高考户籍地报考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之前,这实际上可以成为打工子弟在当地升学的方式之一。(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为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 实现教育覆盖 中国教育在线北京青年报 邓兴军 2010-04-09

8日记者获悉,近期市教委拟向携带适龄子女的来京务工人员发放“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同时深入自办学校进行逐校逐人登记,为所有自办学校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这在本市还是第一次。对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公办学校实行首接负责制,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

市教委表示,为了进一步妥善解决好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到2012年左右基本实现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目标,研究制定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和“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

宣传卡主要是向广大随迁子女积极宣传在本市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工作要求和基本程序,引导广大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接受安全、良好的义务教育。此外,还向社会公布了各区县教委政策咨询电话。市教委明确要求各区县教委要组织本辖区中小学校认真学习随迁子女在京就读的有关政策。

公办学校实行首接负责制,对主动到学校咨询和申请就读的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要热情接待,积极予以接收。学校接收有困难的,要登记好学生的基本情况,报区县教委予以协调解决,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宣传卡拟通过市有关部门协助发放。

登记卡主要面向的是目前还没有进入公办、民办学校,主要在自办学校就读的学生。由各区县教委下校进行逐校逐人登记,同时将学生基本信息统一录入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临时学籍登记表》,以登记表中学生的信息为基础,建立随迁子女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将来建立随迁子女临时学籍奠定基础。

登记卡信息登记完毕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在本市转学时须持登记卡,到新转入学校联系,并在登记卡背面做好信息变更登记。通过这些措施,市教委力图实现随迁子女教育全覆盖,并纳入本市正常工作范畴。

北京市教委:随迁子女在京借读不收借读费4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今年小升初工作已经启动,市教委承诺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并表示不收借读费。

北京市教委表示,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借读,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文件精神的意见》(京政办发[2008]50号)规定办理,不收借读费。各区县教委要采取措施,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切实做好本区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北京市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入学登记卡

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报 王超群 2010-04-12

中小学接收随迁子女实行“首接负责制”

2010年,北京市将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发放入学登记卡,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时实行“首接负责制”。同时,对主动到学校咨询和申请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要热情接待。学校接收有困难的,要登记好学生的基本情况,由区县教委予以协调解决,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这是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教委获悉的。

为做好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制作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和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各区县教委要认真组织力量做好政策宣传卡的宣传和登记卡的组织登记工作,为将来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据了解,政策宣传卡拟由北京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市公安局协助,在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工作人员入户登记和来京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时发放。登记卡将由各区县教委组织专门人员逐校逐人登记。登记卡信息登记完毕后,交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在本市转学时须持登记卡到新转入学校联系,并在登记卡背面做好信息变更登记。

按照北京市教委统一要求,各区县教委于4月23日前完成本区县学校学生信息登记工作,建立区县随迁子女基本信息数据库。此后,临时学籍登记表还将于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后两周内定期向市教委上报。

第五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本地区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年龄在6周岁至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区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第二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严格以下操作程序:

1、家长提出书面申请;

2、学生家长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户籍地乡镇以上政府外出务工、子女随同外出就学证明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

3、现工作单位证明或其他就业相关证明材料;

4、家庭户籍原本和监护人身份证;

5、父母及学生在本区内的有效《居住证》或《暂住证》;

6、在我区租住房屋一年以上的合同及现居住地居委会和派出所出具的来我区居住的证明;

7、适龄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卡;

8.必须有转出学校转出证明(有学校和教育局公章)

9.学籍表(要有以L字母开头的全国学籍号)

下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分析提要 “民工潮”作为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趋势,已渐渐为人们所接受。上世纪90年代后,第二轮“城市移民”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流动人口外......

    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教育子女

    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教育子女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原有的城市劳动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业需求,于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随之出现的是......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做饭、扫地、洗衣、刷碗,当许多城市小学生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的时候,这些外来我市读书的孩子,却已经在帮父母撑起这个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相关政策

    龙门中心小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相关政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上级关于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同本地子女一样待......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计划[大全5篇]

    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 唐山市八里庄小学郑亚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出现了大流动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劳动力开始向城......

    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语文课堂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邗江区槐泗学校 包广琴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随着大量外来民工举家迁入大城市,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成为大城市政府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批民工的到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但民工们在作......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差行为个案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差行为个案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南沙区新垦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星的偏差行为进行定性,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分析其偏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