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1套题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师题库解析版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第41套题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师题库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瓶矿泉水在便利店以2元左右的价格出售,而对于在沙漠里长途跋涉的人来说却是无价之宝。这说明()A.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C.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就会不同 D.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2.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有较真的精神状态,要有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实际成果,要有从实事抓起的踏实作风,要有统筹兼顾的思路办法。这是因为()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②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作用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人们见面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吃了吗”、“下海了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跳槽了吗”,再到近几年的“买啥股票了,赚了吗”。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客观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这说明()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
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④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面对地震灾情,教师、基层干部、群众、子弟兵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不断激发着文艺家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艺术使命感,他们捕捉动人的瞬间,挖掘独特的题材,创作出了歌曲《天佑中华》、诗集《感天动地》、电影《汶川》、话剧《钟声响起》等大批反映抗震救灾斗争的精品力作。这表明()①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反映
②艺术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不竭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族能够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世人称“富不过三代”。调查发现,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必须()①加强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②加强对孩子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③为孩子的成才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 ④积极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②④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二、非选择题
8.小赵大学毕业后,立志新农村建设,被选聘为碧螺村村长助理。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办起了一家化工厂。由于碧螺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产品没有销路,而且污染又大,村民普遍反对。小赵认真反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关闭了化工厂。然后从本村实际出发,他指导村民种植翠冠梨,效益很好。他还学习市场营销的知识,帮助村里开通了网站,让外界更多地了解碧螺村的翠冠梨。在发展梨种植业的基础上,他还带领农民开办起梨加工企业,农民收入大为提高;小赵因此也成了一位群众欢迎、上级认可的优秀村官。
小赵的经历是如何体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道理的?
解析:本题以大学生就业创业为背景考查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设问的限定范围: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第41套题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师题库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瓶矿泉水在便利店以2元左右的价格出售,而对于在沙漠里长途跋涉的人来说却是无价之宝。这说明()A.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C.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就会不同 D.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解析:选B。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材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有较真的精神状态,要有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实际成果,要有从实事抓起的踏实作风,要有统筹兼顾的思路办法。这是因为()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②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作用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意识、科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②③④从四个不同方面正确反映了科学社会意识的作用,故选D。
3.人们见面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吃了吗”、“下海了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跳槽了吗”,再到近几年的“买啥股票了,赚了吗”。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客观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解析:选D。本题以人们见面时问候语的时代变迁为切入点,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知识点。问候语的变迁是因为社会现实的变化,即社会存在的变化,故选D。
4.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这说明()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
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④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哲学上价值的含义。所谓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构成价值,故①③④入选。“生长在野外”的西红柿虽然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但在人们没有认识并利用它之前,它没有满足人的需要,故没有价值,②说法错误,故排除。5.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原理。B、C、D都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A没有涉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6.面对地震灾情,教师、基层干部、群众、子弟兵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不断激发着文艺家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艺术使命感,他们捕捉动人的瞬间,挖掘独特的题材,创作出了歌曲《天佑中华》、诗集《感天动地》、电影《汶川》、话剧《钟声响起》等大批反映抗震救灾斗争的精品力作。这表明()①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反映
②艺术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不竭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解析:选D。人民群众的抗震救灾实践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素材,是抗震艺术作品的来源,③④正确,②错误;艺术作品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不是直观反映,①错误。
7.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族能够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世人称“富不过三代”。调查发现,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必须()①加强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②加强对孩子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③为孩子的成才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 ④积极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②④
解析:选A。①②是解决富家孩子“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问题的有效方法。造成富家孩子“通病”的根源并不是客观物质条件的缺乏和“代沟”问题,排除③④。
二、非选择题
8.小赵大学毕业后,立志新农村建设,被选聘为碧螺村村长助理。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办起了一家化工厂。由于碧螺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产品没有销路,而且污染又大,村民普遍反对。小赵认真反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关闭了化工厂。然后从本村实际出发,他指导村民种植翠冠梨,效益很好。他还学习市场营销的知识,帮助村里开通了网站,让外界更多地了解碧螺村的翠冠梨。在发展梨种植业的基础上,他还带领农民开办起梨加工企业,农民收入大为提高;小赵因此也成了一位群众欢迎、上级认可的优秀村官。
小赵的经历是如何体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道理的?
解析:本题以大学生就业创业为背景考查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设问的限定范围: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小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关闭了化工厂”体现了这一点。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小赵立志新农村建设、坚持群众观点,成为群众欢迎、上级认可的优秀村官。
(3)人生价值包括贡献与索取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小赵能成为一名优秀村官,表明他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客观规律,要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小赵立志新农村建设、想人民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如果天赐我辉煌,我将比天还嚣张
所想体现了这一点。
(若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角度问答也可)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7
第二篇:哲学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检测题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检测一 选择题
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中国主流媒体的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
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5.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
B.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C.是否承认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7.(12广东3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8(12海南30).右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非选择题
1.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
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意识。
2.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仰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哲学第四单元检测二
选择题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依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3.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
(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材料回答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
4.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6.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定”,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8.(12海南22).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了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巍然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设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10分)2.【12浙江40.(2)】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3.材料 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4.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联系材料,说明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哲学第四单元检测三
选择题1.斗牛是西班牙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人们就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斗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继1991年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禁止斗牛之后,2010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而支持者认为,斗牛代表西班牙的国家形象,应当发扬光大。人们之所以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⑨
C.②④
D.③④
2.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上述材料中“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A.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C.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5.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耐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6.我国航天工作者在不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的过程中,还培养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A.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B.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 C.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 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作用的
7.人生需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下列事例中,凭借坚强意志走向成功的是 A.勾践卧薪尝胆
B.项羽垓下突围 C.韩信胯下之辱
D.刘邦约法三章
8.“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倾,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9.玉树地震,地动山摇;抗震救灾,感天动地。
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姿态叫坚守。地震时,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他的事迹说明 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
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 10.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
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非选择题
1.材料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2.【12安徽39(2)】
网友议题
直面道德困惑 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回答。
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8分)
3.材料: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10分)哲学第四单元 检测一
答案1----5ADBCA D 7C 8B 非选择题1.答案: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薄弱、浪费能源的现象,树立节能理念尤为重要。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4分)②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4分)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分)(11全国课标)
哲学第四单元检测二 答案1----5ABCAD 6---8CCB 非选择题1.答案: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劳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必然要求。
2答案: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譜五星”活动的源泉;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3.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09广东)
4.答案.①市政府的举措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②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③改善民生的举措体现了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哲学第四单元检测三 答案1---5 DBAAC 6----10CACBB 非选择题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答案: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若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正确的价值选择”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3.答案: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第三篇: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学案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教学
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共设两目:第一目主要分析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入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特征。第二目分析了两大社会基本矛盾,通过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第三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一总趋势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
第二框共设两目: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材从社会财富的创造、社会变革的力量角度分析论证了该观点。第二目是在前一目的基础上得出的方法论思想,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归根到底就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组成的。明确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了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前进。
第十二课主要讲了人的价值是什么,价值观具有哪些导向作用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共分三框。
第一框共设两目:第一目“人的价值”,主要讲了三个问题。首先,阐述了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然后,引发出人的价值问题,重点讲了人的价值是什么;最后,概括了如何评价人的价值。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首先阐释了什么是价值观,然后重点讲述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的导向作用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的导向作用。
第二框共设两目: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要讲了人们进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第一个标准,即“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主要阐述了进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利益出发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共设三目:第一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主要论
述了人的价值必须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主要阐述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因此,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要讲述了实现人生价值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即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知识结构:
三、单元导语:
什么是真的、善的、美的,什么是假的、丑的、恶的?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什么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什么是我们必须远离和抛弃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对此作出判断和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和掌握这些道理,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正确地对待社会和人生,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人民群众的含义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
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二、【重点、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四、【方法点津】:
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
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
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那么,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谁?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
第一框题
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课堂探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探究提示: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进行的。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马克思能够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识人的本质,认识社会发展的运行规律,而不是从主观思想动机出发。实践观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另外,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出现,是客观条件。
教材运用“相关链接”阐述了社会历史规律长期以来不能被人们所认识的原因,即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的条件,即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生产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以及无产阶级的出现。
◇课堂探究: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宗教所描绘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其内容于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都能找到宗教所描绘的事物的原型,宗教所描绘的事物是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的加工和再创造。
人的这些念头、思想都于实际生活,是对实际生活超脱、虚幻的反映。没有具体的实际生活就不会产生相关的不切实际的念头与思想。
◇课堂练习:教材中的插图:“‘地狱’的情景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和“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说明了人们的宗教思想和各种观念无论多么主观、神秘,归根到底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A.动物也有意识
B.上帝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产生的根源是客观物质世界这一知识点。A项本身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没有意识。B项错误,上帝作为:宗教中的事物是人脑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不是主观自生的。c项错误,上帝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对“上帝”反映的“上帝观念”。只有D项与题干相符,上帝观念的存在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材用“相关链接”栏目介绍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组成部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其动因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意识不同。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由于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所以与之密切相联系的社会意识也必然要相应地变化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等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教材用“专家点评”栏目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不同决定了社会意识的不同,从而使社会意识具有多样性、时代性、阶级性等特征。
◇课堂练习: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答案:D
解析:由“争论不休”到“很平常的事”说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是随着人们对“试管婴儿”的产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技的发展等这些社会现实情况的变化而转变的,故选D。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或不是最佳选项。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课堂探究:在社会主义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
◇探究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这些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产生于剥削阶级社会,是剥削阶级特定的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尽管我们现在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这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不会立刻消失,它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落后于社会存在,故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
在资本主义社会也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就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之后,这些思想不仅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矛盾和罪恶现象,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和设想,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这些社会意识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不满,渴望更好的社会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又高于社会存在,推动了社会存在向前发展。
对这一知识我们应把握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绝对的,任何社会意识都根源于社会存在,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其二,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存在时间上有时会有一定的不一致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不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堂练习:在新时期,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将其写入宪法,以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故选c。注意区分B、c两项。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仍是二者辩证关;系的第一层,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与题干不符,B项不选。
社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其中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冲”决定的。其实质都是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
※文科班补充: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4.社会生活的本质。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但最终可划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部分。社会意识尽管带有主观色彩,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由社会存在决定其性质和变化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无产阶级的产生,二者的紧密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文科班补充:历史唯心主义没有正确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把精神看作豢发展的最终原因,完全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也陷入唯心主义,不能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不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从客观主义、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界只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永远是处于被动地位。马克思主义论证了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而这种社会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基础。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部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在实践中得以证实。人们在实践中提升社会意识、改造社会存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课堂练习: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A.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
c.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 D.实践
答案:D
解析:考查对社会生活本质的认识。A项与B项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但不是本质。c项是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仍未点明社会生活的本质。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只有实践才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故选D项。
小结: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社会意识
◇课堂探究:想一想,怎样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
想一想,物质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寻找。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此知识点分三层认识,首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识;其次,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如何推动社会进步;最后,得出结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离不开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活动一旦停止,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进行其他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活动,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课堂探究: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提示:从社会形态的演变上说明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是客观的,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发展。即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课堂练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
答案:c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生产关系范畴,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故c项正确。A、B、D项不属于唯物史观内容。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课堂探究: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
◇探究提示:因为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相适应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此知识点分三层分析,首先,明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的含义;其次,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最后,得出结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 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结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课堂练习: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XX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社会是物质的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B
解析:我们出台《行政许可法》就是使上层建筑——国家管理制度,适合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故B项是最佳选项。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一知识点是对以上两个知识点的归结,也是本目内容的最终结论,阐明这两个规律普遍存在于任何社会,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论证其基本性,并阐明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
这一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教材运用“相关链接”介绍了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基础,上层建筑根源于经济基础,从而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教材中的“专家点评’’说明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的活动只能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若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则不能实现其目的。走历史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课堂练习: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n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考查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认识。①③④都正确。②错误,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任何社会之中。故选D。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将往哪个方向发展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课堂探究:想一想,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社会发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
◇探究提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从社会形态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依次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是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具体表现为: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教材“相关链接”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资产阶级专政必然走向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走向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前进过程中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其发展的直接动力。
教材“专家点评”强调了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要用阶级分析法,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本方法。
◇课堂练习:关于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有
j
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②其矛盾解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③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④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考查对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认识。④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课堂探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什么方式?
◇探究提示:主要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通过改革实现。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内容: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现方式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革。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又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来发挥它的优越性。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义各方面工作的直接动力。
◇课堂练习: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答案:c
解析:考查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其中c项明显错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容一致,但实现方式、解决途径不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故决定了其实现方式不是通过阶级斗争,而是通过改革,故选c。
教材插图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小结: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总趋势: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具体表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图示为:
原始社会一阶级社会一共产主义社会
总趋势:由低级向高级,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方式: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课堂练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人类的实践活动
c.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D.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
答案:c
解析:考查对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理解。A项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项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都与题干不符。只有c项正确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D项是总趋势过程中一个阶段的表现,故不选。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教师原创】2014-20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综合检测: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3年9月20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体现了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 道德是社会意识的重要形式,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发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正向作用,A项不如D项更准确。B、C两项都强调社会存在的决定性,与题意不符。答案 D 2.2014年1月1日是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实施一周年。驾驶新规对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大幅加大惩处力度,多种行为一次记满12分。这次驾驶新规修订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制定法规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解析 驾驶新规修订属于上层建筑的修改,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故C正确。A不合题意,B、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 C 3.2013年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力争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体现了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A.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B.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改革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目的限定语“性质”,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对改革性质的界定,C项缩小了我国改革的内涵。答案 D 4.2013年6月18日,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材料强调要关注民生,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故可以选①②,解决民生问题,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选D。答案 D 5.2014年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活动11周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是: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社会公平、人类生活环境作出突出贡献;个人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这一评选标准体现出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生价值的实现是自我奋斗的结果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
解析 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内涵。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是强调这些人物对社会的贡献,因此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C项符合题干主旨,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B项错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既有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D项错误。答案 C 6.美国人教育子女以健康、个性为目标取向,并不热衷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效果。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这使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变了味。中美两国在教育目标上的差异表明
()。
A.文化环境的差异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是根本不同的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C.美国的教育模式优于中国的教育模式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解析 文化环境的差异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但不是决定性的,所以A项错误。中美两国在教育目标上的差异体现了中美两国所秉承的价值观念的不同,所以B项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 B 7.右边漫画《今日武松》体现的哲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能指导人们行动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C.自然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社会历史性。今日武松与当时的武松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体现了D。A与题干不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规律是客观的,所以B、C两项错误。答案 D 8.2013年3月17日在答记者问时,李克强总理用“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个字来概括个人经历的启示。下列与之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解析 李克强总理所说的“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蕴含了坚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坚持了正确的价值选择,D所蕴含的哲理与之相同。A、B、C三项都不蕴含这一哲理。答案 D 9.漫画《前“工”尽弃》启示我们要()。A.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B.认识世界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看到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D.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解析 漫画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一些官员,为了自身政绩而重复建设的现实,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官员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D项是正确的。答案 D 10.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对一个有志青年来说,给他一个舞台,他的潜能和才华便会展现出来。这段话说明
()。A.客观条件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更为重要 B.只有在优越的客观条件下,人生价值才能实现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起决定作用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解析 本题题干强调的是客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作用。A项认为客观条件比主观条件更重要,是错误的,故不选。B项没有看到逆境下也可出成绩,是错误的,故不选。C项从主观条件的角度谈人生价值的实现,不符合题意,故不选。答案 D 11.“上得山丘好,欢乐含苦辛。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这首诗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
①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取决于个人素质的高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奋斗的艰辛与快乐以及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故选C项。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C 12.“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其实都饱含了无数的艰辛,每一位成功者都需要无数次咬牙坚持,需要不断地在失败和挫折中重拾信心、重振士气。在别人的成功故事中寻找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勇气,为自己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坚定执著地走下去加油鼓劲。这要求我们要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④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②材料中没有提到。①③④材料中都有体现。答案 D
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共40分)13.2013年10月12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本届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所以要牢牢把握办节宗旨,坚持办节为了人民、办节依靠人民、办节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筹办“艺术节”的过程作为改善群众文化生活的过程。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谈谈办好艺术节为什么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15分)解析 设问运用的是“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考点指向性明确,学生可以从人民群众的地位、坚持的方法论,正确的、最高的价值选择的角度回答该题。
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才能保证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正确性,办成人民满意的节日。
14.近期,烟台市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她在担任福山区福新街道垆上居民区主任助理兼团支部书记期间,虚心学习,吃苦耐劳,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在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住院治疗后,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留恋着“村官”岗位,惦记着工作,挂念着群众。张广秀的事迹和病情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李源潮、姜异康等中央和省领导做出批示,对张广秀同志扎根农村、无私奉献,全身心为村民服务,身患重病不忘本职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号召广大青年向张广秀同志学习。
(1)张广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实现了人生价值。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保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10分)(2)某校高三·二班开展“学习村官张广秀先进事迹”主题团日活动。团支部成员以“如何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为题发言,请你列出发言提纲。(15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主要考查保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的两个标准,即“两个自觉”。第(2)问,主要考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引号当中提到学习张广秀先进事迹,首先回答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导向作用,再回答实现人生价值的其它条件。答案(1)①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2)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④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⑤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第五篇:【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范文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选择题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由、平等、人格尊严等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新生代农民工也在接受这样的价值观。“不仅要在城市里挣钱,更想在城市里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生活梦想。这表明()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认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A.①
C.①②③
B.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 农民工生活梦想的变化是认识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②③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D 2.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2013年财政部在全国全面推开“省直管县”的财政改革。这表明()①生产力要适合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现行财政体制已完全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表述错误,③表述绝对。②④正确阐述了当前财政改革的现实意义,所以选择D。
【答案】 D 3.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这是因为()A.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基本矛盾 C.通过改革可以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D.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不能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只能通过改革的方式,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故A错误,C入选。B、D两项虽表述正确,但不是题干原因。
【答案】 C 4.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 1 精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 5.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了机关门,这样的“三门干部”在年轻的干部中实不少见。下图漫画启示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将()
A.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B.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 C.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D.理论知识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解析】 年轻干部在学校时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只有深入到基层去,才能实现理论知识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故选D。
【答案】 D 6.2013年五一劳动节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来自全国的不同地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这说明人生的价值在于()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向社会索取,得到回报 C.满足自我的需要和发展 D.享受社会和他人创造的价值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教材知识。【答案】 A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畏义死,不荣幸生。”不同的价值观影响着对事物的不同评价,下面对价值观的说法正确的是()2 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③价值观是在认识各种基本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可见,作用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之别,所以④排除。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8.近年来,我国滇池、太湖、巢湖等湖泊和一些内陆河流经常暴发蓝藻灾害,主要是因为当地部分污染严重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里,导致水质严重恶化。上述事实告诉我们()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C.要用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人们的行为 D.价值观从性质上看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解析】 A项观点错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不起决定作用;B项观点错误,我们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客观实际;D项与题意无关;材料反映了我们要用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来指导人们的行为,C项正确。
【答案】 C 9.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上,人们经历了一个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现在的“退耕还林”的变化发展过程。这体现了()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随意性 B.人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点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解析】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价值观的影响,而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A不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上,人们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点,C正确。B、D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答案】 C 10.漫画在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3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A.村干部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B.村干部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应以对人民负责为原则 C.村干部只要以人民利益为立足点,定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D.村干部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必须读懂漫画寓意。漫画意在告诉我们,作为村干部,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服务人民是光荣的,而背离人民则是可耻的。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因为村干部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项观点本身错误;D项属于认识论观点,与题目要求不相符。
【答案】 A 11.郭明义不是明星大腕,却因无私的大爱成为鞍山市希望工程形象大使、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吸引了5 800多名鞍钢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加入。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不同的价值选择 ④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会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但不是“决定”,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B。
【答案】 B 12.物理学家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对一个有志青年来说,给他一个舞台,他的潜能和才华便会展现出来。这段话说明()A.客观条件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更为重要 B.只有在优越的客观条件下,人生价值才能实现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起决定作用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解析】 本题题干强调的是客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作用。A项认为客观条件比主观条件更重要,是错误的,故不选。B项没有看到逆境下也可出成绩,是错误的,故不选。C项从主观条件的角度谈人生价值的实现,不符合题意,故不选。【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2013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4周年。各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倡导保护生命安全、保障百姓健康。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极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这部法律的一大特点是实行问责制,明确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综合管理和分段管理中的责任。
材料二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主体是人,动力是人,目的也是为了人,追求的是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企业应如何保证食品药品安全?
【解析】 本题考查的主体是“企业”,知识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涉及的知识点有: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等。
【答案】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意识,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②正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14.2013年5月3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黄胜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胜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8年下半年至2011年8月,黄胜在担任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德州市委书记、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职务晋升等方面谋取利益,或者利用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先后多次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 223万余元。
(1)运用人生价值相关知识,分析黄胜的受贿行为。(2)黄胜的下场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警示作用?
【答案】(1)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黄胜没有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社会服务而是为自己私欲大开方便之门,没有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黄胜在错误价值观引导下,背离党的宗旨,走向人民的对立面。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黄胜无视群众利益,一味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做出令人不耻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①黄胜的下场警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诚实劳动、努力奉献。②黄胜的下场警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③黄胜的下场警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用正确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