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课时作业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下列关于个人素质高低与人生价值实现的关系,正确的是()①素质高、能力强的人,人生价值大 ②一般来说,素质高、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③全面的能力可以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④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B 个人素质的高低是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主观因素,但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起决定作用,故①④说法错误,应选B项。
2.我们强调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是因为()A.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B.人的价值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C.个人与社会总是统一的,二者不会发生矛盾 D.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
解析:A 题目考查人们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原因,故选A项。B、D两项与题意无关,C项错误。
3.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可以()A.离开社会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完全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C.充分发挥、张扬自己的个性,不受限制
D.追求个性发展,但应表现为对他人和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答案:D 4.在重大的体育比赛中,一支技术高超的球队往往因队员产生焦虑、紧张、急躁等心理问题而表现失常,败于技不如己的球队。这说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必须提高政治、道德素质 C.必须增强健康的心理素质 D.需要提高技术和战略水平
解析:C 从材料中可以把握关键信息“心理问题”,进而表明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起一定的作用。
5.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下述情况体现这一原理的是()A.莘莘学子愿意考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 B.每个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D.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有的人干出了一番事业,而有的人却碌碌无为 答案:D 6.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科学发明有2000多项,这些成就都是通过了成千上万的失败才取得的。他说:“什么是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决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这说明()A.失败本身并非坏事
B.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难免要碰到困难、挫折、失败
C.要正确地对待失败,做到败而不馁,这是使失败转化为成功的重要条件 D.要排除干扰,不断调整原定目标 答案:C
7.“全国农村优秀人才”赵爱玲,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及防治工作,无怨无悔地为发展当地农业生产作贡献。赵爱玲的行为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①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 ②要有一种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必须立足农村,积极为发展农业生产作贡献 ④必须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
A.①② C.①②④
解析:A ③④不符合题意。
8.人民的好干部王彦生恪尽职守,忘我工作。他常说:“幸福=现实/欲望,对一个人来说,欲望高而现实无法满足,就会怨天尤人„„我是凭党性、凭良心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你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吗?当个合同工,你要说我不好好干就撤了我。”王彦生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 ③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④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C.①②④
9.下页漫画体现的哲理是()
B.②③④ D.①③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D 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自主选择性 C.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D.价值观对人生有积极导向作用
解析:A 漫画通过“有志者”与“无志者”,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选A。B、C两项与漫画旨意不符。正确价值观,具有积极导向作用,排除D。
10.20多年来,全国道德模范黄久生穷而思进,在挫折面前自强不息;他富而思源,主动挑起赡养家乡近700位鳏寡孤独老人的重担。他的事迹说明()A.人生价值在于自我牺牲
B.只要主观努力,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C.人生的价值在于自我满足
D.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解析:D 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B项说法不正确。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全国道德模范黄久生的事迹说明了D项。A、C两项没有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基本内涵。
11.阅读《人生路上有沉潜》,回答问题。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展示,企鹅在将要上岸之时,要从海面潜入海中,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飞出一道弧线,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沉潜绝非沉沦,而是勇敢、智慧、自强。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到精疲力竭。
(1)从“发展观”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沉潜”中学到什么道理?
(2)从“人生价值”角度看,必要的时候,我们应如何在“沉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答案:(1)①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人生路上如果有困难,只要我们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困难,就能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②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困难面前,我们要学会“沉潜”,积聚力量,一方面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寻找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以实现成功登陆。
(2)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挫折和失败是摆在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个栅栏,需要我们在“沉潜”中创造条件实现跨越。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当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要怨天尤人;要勇于“沉潜”,提高个人素质,才能化解困难、把握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广阔的空间。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人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不会随波浮沉,才不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我们不管是“沉潜”还是跃起,都要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入选“2014江苏好青年”的女性入殓师,25岁女大学生陆莉娜,2011年大学毕业后,在家人鼓励下进入了常熟殡仪馆,她克服恐惧和世俗偏见,从零开始,跟着师傅努力学习,不断钻研各项技术,只要每天上班一有空,就钻到停尸间,面对尸体的脸形反复琢磨。无论春夏秋冬,她都要早上7点多出门上班,晚上6点多下班。平均每天,她和同事要处理30多具遗体。直到怀孕8个月,她都一直在一线工作,从没提过任何要求。3年多来,她用女性特有的细心和爱心,帮助1000多逝者走好最后一程。
(1)有网友认为:“陆丽娜的工作太平凡,不值得称道”。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评析该网友的观点。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作出主观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1)网友的观点不正确。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陆丽娜的工作很平凡,但她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值得称道。正确的价值选择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殡葬行业苦累并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歧视,陆丽娜能克服偏见,以社会需要为己任值得称道。
(2)①陆丽娜每天早出晚归,怀孕都不放弃工作,启示青年学生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陆丽娜向师傅努力学习,不断钻研殡葬技术,启示青年学生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陆丽娜克服对殡葬行业的世俗偏见,启示青年学生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二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课时作业
价值与价值观
1.十八大报告中“生态产品”这一新提法,引起了代表们的热议。有代表认为,“生态产品”的提法,重点在“产品”。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一定是有价值的。这提醒我们,要认识到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以及为了维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代价。材料中的“价值”()①是指凝结在生态产品中的人类劳动 ②是指生态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③揭示的是在生态保护中人与人的关系 ④揭示的是在生态保护中人与物的关系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里的“价值”不是指商品的价值,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即物的价值,②当选,排除①;维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代价揭示了生态保护中人与物的关系,④当选,排除③。
2.下列对价值观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是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③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所起的导向作用具有两重性,故④说法错误。
3.乒乓球世界冠军张怡宁说,作为一名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是为国争光;作为一名党代表,感受到的是国家给自己的荣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贡献和索取同等重要,不能忽视 B.作出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和基础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尊重 D.没有回报的贡献是没有意义的
解析:B A项说法不科学,贡献是第一位的,应大力倡导;B项正确处理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C项观点错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D项观点明显错误。
4.在严重的沙尘暴灾害面前,人们深刻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于是人们开始在西部地区有计划地开展退耕还草、植树造林工作。这说明()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B.办事情必须抓住主要矛盾
C.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D.只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办事情就会成功
解析:C A、B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和题意无关;办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还要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所以D项夸大了价值观的作用。
5.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解析:C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人生选择”“价值观指导”可选出C项。6.歌德曾说过:“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这表明()A.人生价值就是个人获得社会的承认 B.人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C.要实现人生价值,首先实现自我满足 D.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具有重要的岗位 答案:B 7.传统的发展观坚持“唯GDP论”,把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唯一追求,结果导致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问题突出;“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这说明()A.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B.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C.价值观不同,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也就不同 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解析:D 传统的发展观只重经济总量的增长,导致环境恶化,而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促进了可持续性发展,体现了D项。
8.(2015山东潍坊期末)被评为第五届道德模范候选人的吉林省汪清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崔光日,视公安事业为生命,模范履职,攻坚克难,不顾病痛坚持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倾情奉献。这表明()①正确对待挫折与苦难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条件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支配着社会的发展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④要以顽强的意志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B 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支配社会发展,排除②。吉林省汪清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崔光日,攻坚克难,不顾病痛坚持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倾情奉献,被评为道德模范,表明了 ①④。③在题中未涉及。
9.一位普通的城市女职工,从小就有当教师的梦想。20世纪90年代末,她自愿从繁华的大都市到贫困地区当了一名不拿工资的编外乡村小学教师,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农村孩子的身上。有人认为她这是在做“傻事”,她却说:“我就是想做一些有意思的事„„在农家孩子中间,我感到被尊重和被需要。”
结合这位女职工的事迹,谈谈应如何理解人生价值。
答案:①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
②这位女职工的事迹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它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③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这位女职工实现了自己当教师的梦想,个人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
第三篇: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讲学稿
课题: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主备人:杨杨备课组长:审核人:授课人:
班级:高二班时间:第 二 周第二 课时
【学习目标】: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需要、的精神。
3、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3、认同劳动的观念,承认奉献的价值;
4、把自己放在社会中,放在集体中,放在和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
会之间的关系;
5、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铸就人生辉煌。
【课前预习】: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劳动中的人是幸福的(1)人只有在中,才能创造价值。
(2)人的幸福感,与他在劳动中成正比。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1)人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和、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
证明自己的价值。
(2)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1)不想为和奉献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2)积极投身于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社会提供的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2、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的条件和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
由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课堂探究
(一)探究一(P102页)
1、想一想,为什么奋不顾身地工作着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2、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结论:(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
(二)探究二(P103页)
1、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是他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2、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吗?结论;(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
(三)探究三(P104页)
1、“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
2、这位科学家是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结论:(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
这说明()
(四)探究四(P105页)
1、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2、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结论:(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
(五)探究五(P106页)
艾青的《光的赞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论:(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
三、达标训练
1、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说明()
(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2)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3)一个人幸福指数决定于劳动的强度(4)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A(1)(2)B(2)(4)C(1)(3)D(3)(4)
2、2010年3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记者刘徽加夜班后驾车回家途中遭遇
车祸,被江西省来京务工人员曾庆香救出之后,不顾自身安危又与曾庆香去救别人。施救过程中,后面一辆失控面包车将他们撞到,两人不幸牺牲。这启示我们()
A应把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尊重和满足放在第一位 B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
C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D要鼓励人们不顾生命安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老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你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
道路。”鲁黎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肯定自我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C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D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可是有的人就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A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B人生价值的实现由赖于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 C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我的反思】:【课后拓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6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指挥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
第四篇: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二年级政治组
生活与哲学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和主客观条件。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和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深刻分析和全面理解能力,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实现有价值的人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生价值的实现
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二、[课前准备]:
1、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收集近几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并选取一个典型材料,课上交流。
2、完成《三维设计》基础知识点填空。
三、[引入]:略
四、[合作探究]:
探究一: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学生讲人物事迹,共同探讨)
1、不劳动的人能不能体验到幸福?
2、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探究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学生讲人物事迹,共同探讨)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3、如何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结合实例谈一谈。
4、有人认为:“强调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五、[反思总结]:
高二年级政治组
生活与哲学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六、[学以致用]: 1、2012“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思考:林俊德是如何创造和实现他的人生价值的?
2、2012“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南沙守礁97个月
【颁奖词】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事迹】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思考:李文波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
七、[课下作业]:
2008“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中国人
【颁奖词】“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整个2008年带给我们震撼、感动、惊喜和痛怆。最终我们决定将这个奖项授予全体中国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2008年大事的感受者、亲历者、受害者、拯救者。我们希望感动不是一件奢侈品,它是能够与我们相伴的生活常态。能感动中国的人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就是我们自己。” 思考:
(1)为什么全体中国人赢得了2008“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
(2)“中国人”赢得2008“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这其中包括你、我、他。为了不辜负这个神圣的荣誉,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将如何继续努力?
第五篇: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十二课第三框《价
值的创造与实现》学案
教学目标
1.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教学重点
1.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学习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含义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特点?
二.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102-106完成下列填空
2、在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人的价值,只能在中实现。
(2)人的个性应表现与对他人、对社会的。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全面提高。
(3)是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需要有的指引。课堂练习
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
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应该()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 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1年3月2日,国务院讨论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薪酬起征点。个税征收,意在提醒富人的社会责任,财富不能成为私欲。只有承担社会公共责任,让财富体现社会价值才是享受财富的最高境界。材料体现了()
①个人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关系 ②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③贡献和索取是统一的 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没有一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一种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巴金在老年时期就不会写下巨著《随想录》。
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这启示我们()
A.有了理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C.能力卓越的人,其人生价值就越大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5.十年来,美国富豪的慈善捐赠总额超过2 000亿美元,其中比尔·盖茨一人就捐赠466亿美元,“股
神”巴菲特也捐了85%以上的个人财富约37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华慈善总会所获捐赠中,来自国内富豪们的不到15%。此时,我们应该对国内富豪们强调的哲学道理是()
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②物质贡献不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③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努力奉献社会的人才是幸福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从对孤寡弱残人士的照顾到城市交通秩序的维持,从法律援助到心理咨询,他们辛勤的身影都有出现。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②人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人生价值就在于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7易卜生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表
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②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③要实现
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④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在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它能熊熊燃烧起来,而在一些人身上,却是奄奄一息,就要熄灭了”。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③具备了主观条件就
能实现人生价值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努力奋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令下,广大军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这次玉树抗震救灾难度之大、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在灾难救援史上是罕见的。然而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志愿者同灾区干部群众一道发扬“顾大家舍小家”精神,连续作战,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有力推动了抗震救灾的有序进行。有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目前,玉树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灾区人民正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顽强奋斗,重建家园,迎接美好的明天。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10材料一40年来,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退休干部孙茂芳,先后资助了14位孤寡老人、残疾人和
32名特困学生,资助的金额累计达4万元。他精心照顾5位老人十余年,并为他们送终,其中照料时间最长的达17年。
材料二孙茂芳先后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社区服务
志愿者”,荣获了全国首届“奉献杯”,两次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荣立一等功一次。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人生价值的什么道理?
(2)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怎样像孙茂芳那样去创造辉煌的人生?
课堂小结
高二政治学案2
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参考答案)
1.B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故①正确。个性不应表现
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故③正确,②④显然错误。
2.A通过个税征收,让富人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享受财富,体现了贡献和索取、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因此选①②③。题干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④排除。
3.D题干强调的是理想信念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支撑作用,可见只有D项符合题意。有了理想,如果不
付诸实践就无法实现人生的价值;能力卓越的人如果不为社会作出贡献,就无法评价其人生价值的大小。可见A、C两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C从题干中的“没有一天屈服过”可知只有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题干通过美国富豪和国内富豪捐赠个人财富的对比,说明了奉献的重要性,可见③④符合题意,①不
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故选C。
6.B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了③。志愿者的行动正确处理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
会的关系,体现了②。要应对志愿生活中如“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不同的场景,解决多样的难题,需要较高的个人素质,体现了①。④说法明显错误。故选B。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内容和实现条件的理解。①不准确,良好的社会条件是实现认识价
值的有利条件,但也有很多人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人生价值。③不正确,它割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答案为D。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理解。①不是本题想要表达的内容。③不正确,实
现人生价值同样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正确答案为D。
9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在抗震救灾的斗争中,要充
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积极动员全体人民投入到抗灾斗争中去。打一场“人民战争”。②要重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国家和公民个人都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始终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志愿者同灾区干部群众一道发扬“顾大家舍小家”精神,共同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广大军民万众一心奋起抗灾,体现了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0.(1)材料一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材料二表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贡献和索取是相互
联系,不可分割的。贡献是索取的基础,索取有助于做出更大的贡献
(2)我们要像孙茂芳那样奉献社会、奉献他人,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一,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二,培养顽强不息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补充
1.马克思说:“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工作,他们自己才能得到完善。”这表明()1.C
A.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要有良好的条件
B.人们都是为了自身的幸福而工作
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D.人们不应该谋求自身的幸福
2.为使见义勇为的精神发扬光大,近年来各地依法设立“见义勇为”基金,授予见义勇为者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体现了()2.C
A.英雄的精神是无价的,行为是有价的B.贡献与索取是完全等价的c.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D.个人对社会的精神贡献应该转化为物质贡献
3.“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表明()3.D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②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
4.《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加了“诚实守信”等新内容。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对中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4.D
A.旨在发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有助于公民道德意识的形成D.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条件
一位下岗女工不怨天尤人,办起了豆腐摊点,自立自强,在新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147
价值。身教重于言教,母亲的勤劳和家庭的艰苦培养了三个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后来他们分别考上了大学。据材料,回答5~6题:
5.这则材料体现的唯物论的道理是()5.A
A.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思想必须反映变化了的实际
C.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预期目标
6.母亲摆脱困境的事实,从哲学上启示我们()6.B
A.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良好的客观条件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只有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非选择题
1.许多人认为,“幸福的要义有三:一是做事情,二是有爱心,三是想得开”。试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1.“做事情”说的是要劳动,“有爱心”说的是要奉献,“想得开”说的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