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时2实现人生的价值分层提升

时间:2019-05-13 10:5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时2实现人生的价值分层提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时2实现人生的价值分层提升》。

第一篇: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时2实现人生的价值分层提升

实现人生的价值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

A组

1.(2017·广东佛山质检)阅读漫画“各有所需”(作者:孙作范)可以得到以下思考()

A.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C.不同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水平决定了认识差异的产生 D.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解析 漫画标题为“各有所需”,漫画主体元素为两个人和一颗树桩,漫画中的一个人想将树桩用锯子改造成砧板,另一个想将树桩刨去做盛放茶壶的用具,这说明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D当选。答案 D 2.(2017·河南郑州质检)科学实验发现,人的味觉会随着背景音乐的改变而改变。同样的太妃糖,用音调偏高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吃到的太妃糖更甜,而用音调偏低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太妃糖不够甜,甚至有些苦。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通过改变音乐与味道的搭配使自己吃得更愉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事物的属性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②人们的主观感受会随事物属性搭配的变化而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做出合理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人的味觉会随着背景音乐的改变而改变,这说明人们的主观感受会随事物属性搭配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②③符合题意;事物的属性是客观的,不以主体的需要而转移,①是错误的;本题强调的是同一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 B 1 3.孔子云:“德之不厚,行之不远。”“厚德”作为精神品质,其主要内涵是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高远博大胸怀。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提倡“厚德”,是因为()A.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

B.正确的价值观对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C.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解析 A表述错误,价值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B项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社会发展规律;提倡“厚德”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B 4.漫画《该听谁的》的哲学寓意是()

A.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B.价值判断与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C.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解析 不同专家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不同,体现其主体差异性,B符合题意;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A错误;C与题意无关;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界限,D错误。答案 B 5.扶起跌倒老人,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但当下却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某学校就此开展了民意调查,下图调查显示的信息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之上的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都有自己的原因,不应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④社会信用状况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②错误,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之上的。③错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答案 C 6.我们要顺应自然,保护生态,强化长江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稳步提高长江流域水质,显著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必须()

①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②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坚持系统优化的思想方法 ④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材料意在强调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要强化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这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④正确;①③虽符合材料意思,但不属于唯物史观范畴,不符合设问要求,故排除。答案 D 7.在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更加需要团队协作的今天,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发挥作用,必须善于与他人配合。人们将此称为“拉锯效应”。“拉锯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不应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④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中对“拉锯效应”的描述,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 3 化趋向;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就是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④符合题意;②强调的是提高个人素质,与材料不相符;③“不应追求人的个性发展”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 B 8.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继承和弘扬女排精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这充分体现了()

①社会的精神力量始终大于物质力量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要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判断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中国女排继承和弘扬女排精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最终夺得了金牌,这体现了社会意识的作用,也体现了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错误。答案 D

B组

9.政策往往止步于纸上、停留在嘴上、行驶在路上,就是不能落到实处,到不了群众家门口,民怨民需民盼无法得到及时回应。这便是现实中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现象主要反映的是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方面的()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问题 ②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问题 ③理想信念和原则立场问题 ④工作方法和工作魄力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审读题干材料,抓住题干主旨,强调有些党员干部没有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里涉及的是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原则立场的问题,而不是能力、水平和方法的问题,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答案 A 10.“背篼法官”郭兴利长年扎根基层,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坚持巡回审判,善做调解工作,25年来审理案件3 000余件,无一件改判、无一件信访、无一件不良投诉。在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的山区,他用竹篾背篼背着国徽、卷宗,把流动法庭开到深山村寨、田间院坝,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法官”。2016年7月,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郭兴利的事迹告诉我们()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②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③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①错误,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郭兴利坚持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于山区群众,体现了正确的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他获得了荣誉,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答案 B 11.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恶的横行,而是善的沉没。如果大家都对善举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既无向善之念,更无行善之举,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恶压倒善”。这告诉我们()①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为善”的前提 ③投身实践服务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善”“恶”的价值判断要以相关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个人对社会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故排除。大家有向善之念、行善之举,能够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自觉投身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①③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 B 12.(2017·山东济南期末)下面漫画《赢得一时》(作者:焦海洋)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应当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应遵循事物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④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漫画反映某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以致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独立,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①④当选;②③ 不符合题意。答案 D 13.针对“你将以什么标准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这个问题,某校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对高中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的价值标准: “重院校”的价值标准:持这一标准的学生更看重学校的声望和实力。“重专业”的价值标准:持这一标准的学生喜欢当前的热门专业。

“重特长重兴趣”的价值标准:持这一标准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和专业。以“稳”为主的价值标准:持这一标准的学生不喜欢冒风险,以免落榜。

结合所学价值标准的知识及学校对高考填报志愿的情况调查,就高考填报志愿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这一前提下,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不同的志愿选择各有利弊,只要符合自己的情况,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是可取的。应注意不能离开社会需要,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追求学校声望和实力以及所谓“热门”,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北京—张家口获得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期望秉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利用冬奥会的契机,把人们吸引到冰雪运动中来,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重要目标,以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命品质。

北京、张家口本次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虽有稳固的支持率,但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支持者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顶级体育赛事的平台,促进整个区域的一体化进程”“申办冬奥会是顺势而为,体现了公众需要,也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契合”“将有力推动我国冬季项目的普及”„„

质疑者认为:“北京很缺水,又基本没雪,怎么办冬奥会”“河北地区的空气质量难以满足赛事要求”“冰雪项目在我国参与人数较少,缺乏大众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回应部分民众对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的质疑。

(2)京张联合申办2022冬奥会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肯定。请围绕任意两个理念,为申奥提出具体的方法论 建议。

解析 本题以体育事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第(1)问是分析说明型试题,限定的知识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针对部分民众对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存在的质疑,我们要运用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分析举办冬奥会的重要性,从而消除部分民众的质疑;第(2)问是建议类试题,要围绕2022冬奥会“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来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可答非所问,偏离主题。

答案(1)①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申办冬奥会与区域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相契合,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坚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申办冬奥会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得到了绝大多数民众的赞成。③在实践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的价值观,京张地区客观不利因素能够通过人们创造条件加以克服,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为举办冬奥会提供有力支撑。

(2)①以运动员为中心:突出重点,为运动员提供一流的服务。②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观点,把冬奥会的举办与城市发展、生态建设紧密结合。③节俭办赛: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已有的场馆设施。

第二篇: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时2我们的民族精神分层提升

我们的民族精神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

A组

2016年10月21日上午,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回答1~2题。1.伟大的长征精神()①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②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③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④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④错误,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②③正确。答案 C 2.“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解析 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B说法正确;题干强调了民族精神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A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地位,与题意不符;C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完善发展,与题意不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D错误。故本题答案应选B。答案 B 3.2016年8月20日,中国女排姑娘们发扬当年五连冠的“女排精神”,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战胜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材料反映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①团结统一精神,这是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自强不息精神,这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 ③爱好和平精神,这是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表现

④勤劳勇敢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团结合作,顽强拼搏”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①②正确切题;材料未涉及爱好和平的精神,③排除;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④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 A 4.中国梦不只是追求强大经济实力的宏伟目标,更是传承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是()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D.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解析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团结统一;“一衣带水,睦邻友好”体现的是爱好和平;“勤能补拙,勇冠三军”体现勤劳勇敢;“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体现自强不息。答案 D 5.“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因为()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们要吸收外国文化中优秀的成果,而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①错误;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②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说法错误,排除。答案 C 6.2016年10月17日,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自2003年10月以来,中国已完成5次载人航天任务。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对载人航天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A.载人航天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B.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表现 C.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工作者独有的精神财富 D.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巅峰

解析 A项缩小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C项错误;D项中“发展的巅峰”说法是错误的。答案 B 7.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20世纪7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年代,则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和诚信。这表明雷锋精神()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③在市场经济时代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不同,这表明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下仍有生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不为材料所反映;④错误。答案 C 8.下图是中国志愿服务标识——“爱心放飞梦想”。中国志愿服务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以鸽子、红心、彩带为基本构成,蕴含丰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寓意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红红火火。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创意表明()

①离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精神根基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其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具有民族性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志愿服务标识——“爱心放飞梦想”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以鸽子、红心、彩带为基本构成,蕴含丰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纽带;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①④符合题意;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后半句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 A

B组

9.纵观数千年文明史,中国人的黄金情结,中国人的买金故事,甚至于中国人对于黄色图腾特有的崇拜,都带着些“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悲壮与豪迈。中国人的黄金情结穿越千年延续至今,依然在这个银行卡遍地的时代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这体现了()①文化能够超越经济政治而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只要能从材料中提取出中国人的黄金情结穿越千年,至今仍影响人们的生活这个关键信息,即可判断出②③符合题意,当选;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因此,文化不可能超越经济政治而发展,①观点错误;④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 D 10.从古至今,历代能人志士总有那么一种情怀,一种牵挂,让人感动,让人砥砺前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莫不如此。这种情怀、这种牵挂()①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④体现了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知识。试题材料集中体现了爱国爱民的情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④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源远流长的特征,③不符题意。本题答案是B。答案 B 11.有人说,一座城市的精神是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共同气质和价值取向,而这种气质又决定了这座城市会有什么样的成就。290多万名北京市民投票选出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就彰显了这种气质。作为城市精神,“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在长期 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及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这说明()①“北京精神”是新时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决定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③“北京精神”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区域特性 ④“北京精神”是植根于人民实践的、超越时代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北京精神”既具有城市精神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自身的区域特性,是新时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①③说法正确;②“决定”说法错误,精神具有反作用,不是起决定作用;④“超越时代”说法错误,精神是对时代特征的反映,故答案选C。答案 C 12.(2013·四川卷,6)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此题意中“从汶川„„那„„”,没有体现①,更没有涉及②,并且②是中华文化的特征。答案 D 13.有位记者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把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作了个别采访,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回答。

同学甲: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落实到身边的小事中,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纪律严明、态度严肃,坚决杜绝交头接耳、左晃右晃,因为这些都表示对国旗的不尊重,一个不尊重国旗的人是无从谈爱国的。如果我们真的爱国,就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同学乙:我认为作为学生,弘扬民族精神还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而且要及时关灯、关水,为节约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比如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都不应该进口。

请你围绕采访的问题,概括并分析以上三位同学的发言,同时,你能作何补充? 答案 ①甲同学的回答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把弘扬民族精神贯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②乙同学的回答说明,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丙同学的回答提示我们,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对待外来文化不应是一味抵制,而应该既要借鉴外来文化长处和有益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

④除了以上三位同学的观点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此外,还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五百里竹井冈 五千年竹文化

竹,四季常青、挺拔清秀。千百年来,竹子清俊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深入人心,而井冈翠竹尤甚。它在那风雨摇曳的岁月里,曾被制成竹阵、竹钉、竹箭等武器,打败过反动派多次“围剿”,向世人诠释着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今天,更是以革命摇篮、旅游圣地的名片走向世界。

以竹为素材的各种制品,如笋干、笋罐头、竹饮料、竹凉席、竹雕、竹炭、竹纤维„„深受海内外游客的赞许和青睐,不仅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向世人述说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过去以竹笋、竹筒饭等为主题的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以竹制品为主题的市场文化和以竹雕为主题的工艺品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近些年盛行的以竹饮料为主题的保健文化和以竹炭、竹纤维制品为主题的环保文化„„井冈翠竹和竹文化从过去的“井冈梦”到今天的“中国梦”实现着伟大的历史跨越,弘扬包括井冈山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为什么说弘扬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析 第(1)问知识限定不明确,需要通过解读材料进行具体知识定位。井冈竹文化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而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推动了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体现 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井冈山形成浓厚地方特色的竹文化,以及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不同的竹为主题的文化,体现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文化各具特色;竹的品格形象千百年来深入人心,井冈竹文化的区域特征和内容的极其广泛,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井冈山竹文化走向世界,并深受海内外游客的赞许和青睐,体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科技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井冈竹文化大放异彩。第(2)问知识限定亦不明确,题目类型为原因类。解读设问,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关于为什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材有明确表述,即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答案(1)①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井冈竹文化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而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推动了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②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文化各具特色。井冈山形成浓厚地方特色的竹文化,以及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不同的竹为主题的文化。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竹高风亮节的品格喻意几千年相传,说明中华竹文化源远流长;井冈竹文化的区域特征和内容的极其广泛,说明井冈竹文化博大精深。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井冈山竹文化走向世界,并深受海内外游客的赞许和青睐。⑤科技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井冈竹文化大放异彩。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②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把弘扬中国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③弘扬中国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④弘扬中国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第三篇: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时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分层提升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

A组

1.(2017·南京、盐城模拟)一些地方运用中国民间画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加大了宣传和培育的实效性。可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物质载体 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③可以消除思想差异,凝聚社会共识 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思想差异是不可能被消除的,排除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④说法错误;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A 2.近年来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察等接连不断,层出不穷,在全社会刮起一阵学习“最美”、效仿“最美”之风。这种氛围有利于()

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④加强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②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③错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答案 A 3.“时代楷模”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金凤”乘务组成立近20年来,经常为社会奉献爱心,多次代表国家完成艰巨任务,并用拾金不昧行为彰显信义价值,用真挚服务诠释职业理想,她们以感人肺腑的生动事迹,体现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比忠诚。从个人层面看,“金凤”乘务组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A.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文明、和谐、友善、诚信

B.敬业、诚信、友善、自由 D.文明、敬业、友善、爱国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金凤”乘务组多次代表国家完成艰巨任务,践行了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金凤”乘务组用真挚服务诠释职业理想,践行了敬业这一核心价值观;“金凤”乘务组拾金不昧,践行了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金凤”乘务组经常为社会奉献爱心,践行了友善这一核心价值观,A项正确;B项中“自由”属于核 1 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目标,排除;文明、和谐属于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目标,C、D两项排除。答案 A 4.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于增强认知认同,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切实抓好宣传教育,把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讲清楚;把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展示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假如让你向大家宣讲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你的说法是()

①前者是后者的内核 ②前者体现后者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③后者是前者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④前者是后者的本质体现和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③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④错误。①②均正确,入选。答案 D 5.近年来,山东倡导村居、企业、机关和学校树善行义举四德榜,把“四德”先进人物的事迹公示出来(“四德”即: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社会公德,以“爱”为主题;个人品德,以“仁”为目标)。这一举措()A.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B.能使每位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提高了每位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D.增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

解析 树善行义举四德榜,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A正确。B、C、D说法都夸大了这一举措的作用。答案 A 6.“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以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为代表的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他们表现出的浓浓的爱国情怀与他们的家庭传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这说明()

①教育对人的成长成才起决定作用 ②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教育对人的成才起重要的影响作用,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优秀的、积极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而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人的发展,②说法错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与他们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家庭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③④说法正确。该题选C。答案 C 7.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A.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现代公民既要见义勇为,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B.在社会生活中帮助他人要区分是非善恶,以防上当受骗 C.帮扶老人或他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能斤斤计较 D.要加强公民的诚信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解析 漫画的意思是这位公民想扶起老人,但又担心老人不讲诚信说是他撞倒的,这说明诚信意识的重要性,故选D。答案 D 8.(2017·宜春模拟)杭州市通过千个学习书屋进社区、乡村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满城书香”的浓厚氛围。市民除了能在城市阳台、市图书馆、杭州大剧院等“核心学习空间”感受浓郁的书香外,还能在江堤的“漂流书亭”里体会阅读的愉悦。这有利于()①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提高民族素质 ②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③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培养良好社会风尚 ④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市民除了能在“核心学习空间”感受浓郁的书香外,还能在“漂流书亭”里体会阅读的愉悦。这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提高民族素质,也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①④正确;我们应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道德模范的作用,③排除。答案 D

B组 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这体现了“道德的力量”。下面能够直接表达出“道德是一种力量”的语句是()

①德,国家之基也。——《左传》 ②日新之谓盛德。——《周易》 ③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材料强调道德的作用,①③分别说明了道德对国家、对个人的作用,符合题意;②④虽然涉及道德,但强调的不是道德的作用。答案 A 10.(2014·福建卷,28)“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用行动诠释了()A.甘于清苦的作风 C.坚守职业的信念

B.崇仁厚德的品质 D.永不言败的精神

解析 材料中体现了老人刘盛兰热心助人、无私奉献、崇仁厚德的高尚品质,B项符合题意要求,A、C、D三项都不是材料所说的意思,排除。故答案为B项。答案 B 11.法律的权威源自人们的内心拥护和真诚的信仰。“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只有坚持以道德为滋养,法治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应()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在科学文化陶冶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④把强化公民法治信仰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法律的权威就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为此,我们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①符合题意;“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成为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只有法治意识在人民心中扎下根来成为自觉信奉的核心价值观,敬畏法律、崇尚法治的信念在全民中普及开来,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宏图愿景才有实现的可能,②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通过科学文化陶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③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 A 12.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部分游客素质和修养不高,在旅游景区乱刻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有损国人形象,影响比较恶劣。要减少、避免各种“名扬海外”的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从文化建设角度说,需要公民()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是国家而非公民,①不符合题意;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属于文化建设的角度,③不符合题意;在海外旅游要维护国家形象,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需要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②④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D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材料 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天津市某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贫困家庭和贫困山区募集御寒衣物3万多件,募集善款35万多元,与22位津门孝亲学子、100名美德少年、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结成了帮扶对子,用平凡善举点燃灯火,一个个好人的磁场,正在悄然引发道德的共振。结合材料,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分析某区开展“平凡善举点燃灯火”活动的文化价值。

答案 ①有利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④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14.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一向重视家风建设,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更是汗牛充栋。从孔子对儿子的庭训、颜之推的家训、诸葛亮的家训、曾国藩的家训,到傅雷的家书,不一而足。良好的家风应秉承爱国爱家的情怀,体现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之精髓;应发挥家庭主心骨作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1)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建设好家风。(2)请你就如何传承和发扬良好的家风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良好家风需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秀革命道德,这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②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发挥家庭主心骨作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家庭间的各种关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社会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④公民应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示例:①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将一些优秀家风汇集整理并出版发行。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在校园中开展学习良好家风家规的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第四篇:2018版高考政治(全国I卷)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三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时2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

A组

1.(2017·湖北武汉调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思想文化的振兴。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必须()①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③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④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的话语权、领导权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文化的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教育对文化有选择、传递、创造和教化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②③当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①错误;我国应与各国实现文化领域的平等交流与相互借鉴,通过加强宣传和传播扩大我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影响,但是不谋求文化领导权,④错误。答案 C 2.当前,我国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要求()①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②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自觉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①颠倒了二者关系;②说法错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③④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答案 B 3.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对西方的影响举世公认。儒家、道家、禅宗等的思想理论,一直影响着从启蒙运动时代至今的西方思想界;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元杂剧在18世纪曾一度风靡欧洲,借用中国素材来创作戏剧在欧洲成为时尚。这说明()A.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B.中国文化走过了从自信到自卑再到自信的历程

C.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才能进一步培养文化自信 D.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等知识。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没落,也就无所谓“自卑”,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D项排除。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A 4.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④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②④符合题意。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①说法错误;我们要借鉴吸收西方优秀文化,但不能全盘西化,③说法错误。答案 D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有()①横店准备耗资3 000亿元复制圆明园 ②某大学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 ③全民阅读立法被列入了国家立法计划 ④行业协会自发禁止录用劣迹艺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必须对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①②做法不当。答案 D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该方针旨在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 ④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国家重视教育主要是基于教育在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等,则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①表述不科学。④说法错误。答案 B 7.(2017·深圳五校联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开始“走出去”。然而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让更多的影视作品走出国门,我们应该()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②大力引进西方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③坚持经济效益第一、社会效益第二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 ④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材料说的是“走出去”,②说的是“引进来”,且②的说法不妥,排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A 8.(2017·深圳调研)新的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对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亲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应该()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扶持流行文化 ③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新的时期,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对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发展文化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应该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且流行文化不一定都是好的;③说法错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答案 D

B组

9.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①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②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③增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④传播和普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②③是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的正确理解,应入选。我们要继承和创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①说法错误。我们要传播和普及的也是优秀文化,不是各种思想文化,④说法错误。答案 A 10.目前,全球有232项代表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我国的针灸、端午节、书法、剪纸、京剧、珠算等都在列。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却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此,我们应当()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立足实践推陈出新,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肯定自身文化价值,防止外来文化介入 ④坚定自身文化生命力信念,减轻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文化自觉强调的是对文化地位、文化发展规律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强调的是对文化价值的肯定和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措施;故选A项。答案 A 11.要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充分展现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更好地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①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 ②才能凝聚共识,防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③才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 ④才能在思想意识多元背景下消除公民价值观的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才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这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①③符合题意;在意识形态领域,文化多元并存是客观现实,同时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②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 A 12.微公益强调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自上而下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性,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提倡和弘扬微公益()①是培育文明风尚的需要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和成才的必由之路 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 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和成才的必由之路,③应排除;微公益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无关,④与题意无关。答案 B 13.材料一近年来,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山东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山东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材料二 某地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重视文化建设,针对在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娱乐化”“低俗化”等现象,坚持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让群众享有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二对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启示。

(3)试举你所在的地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

解析 第(1)问,要紧紧把握试题设问中的关键两句话,“人民需要文化,文化需要人民”。“人民需要文化”,因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培养“四有”公民,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以及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求。“文化需要人民”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2)问考查如何共建精神家园,涉及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第(3)问可从为什么、怎么办角度分析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答案(1)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服务的对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为了人民。因此,“人民需要文化”,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的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因此,“文化更需要人民”,要依靠群众,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文化审美品位。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文化生活。④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3)实例(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14.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两位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学者甲: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足以证明它具有不容置疑的存在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都有其鲜明特色、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两者之间也存在共同的、普适性的理念,如诚信的价值理念。把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中任何独特价值理念说成是普适性价值理念,都是错误的。

学者乙: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既要面对彼此之间的冲突,也要共同面对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挑战。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不同民族文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加强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

结合两位学者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中任选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论证。

答案 角度一:论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

①民族文化包含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对本民族的人民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保持民族文化特色,能维系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②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与独特创造,彰显了其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价值。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把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不加分析地视作普适性价值理念,不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③在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时,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永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

角度二:论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①不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借鉴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②只有在文化交流中才能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在文化交流中本民族文化也会得到传播和弘扬,有助于扩大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其生命力。

第五篇: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时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分层提升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

A组

1.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表明()A.应当扬弃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 B.应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C.应在否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D.应在肯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解析 培根的话主要强调要发现自身的问题进而否定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进步,B项正确。A项对“扬弃”的理解错误,辩证的否定应是否定旧事物中不合理的因素,肯定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C、D两项明显错误。答案 B 2.空杯心态就是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为新知识、新能力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最新;就是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在进步,永远保持身心的活力。这表明()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个人心态决定自我发展程度

B.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D.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解析 学习过程中淘汰过时知识,补充新知识,属于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故选D。A、B均不体现。C表达有误,“决定”一词不恰当。答案 D 3.有人说,在看过了巴黎、伦敦、爱丁堡等历史名城后,才恍然大悟:一页一页叠加起来的才是一部历史,而一页替代一页,或不断地在同页上擦掉重来,得到的只是一页灰色的现实。这启示我们,历史名城的发展过程()

①必定是一个对历史完全继承的过程 ②必须要避免对城市历史的全盘否定 ③要注重对城市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延续 ④要注重对城市历史资源的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意强调历史名城需要注重历史资源的积淀和历史文脉的存续,不能一页替代一页,或不断地在同页上擦掉重来,搞全盘否定就会割断历史文脉,城市也就不再有历史名 1 城特色,②③正确,④不合题意。事物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①“完全继承”错误。答案 C 4.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创新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颠覆

B.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新功能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解析 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在吸收的基础上克服,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的意识。4G通信技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一些新的通信技术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A说法正确;B与题意不符;C、D说法错误。答案 A 5.下列选项与漫画寓意相符的是()

A.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 C.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解放思想,勇于发现和探索

解析 漫画强调不要等万事俱备再去做事,而要大胆创新,积极创造,因而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答案 D 6.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这说明()

①只要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就能实现创新 ②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 ③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④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②④说法正确。①说法太绝对;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但并不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③说法错误。答案 C 7.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框架中,光速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这个宇宙中的“极限速度”一直是科学家突破的目标,如果我们无法实现超光速运行,那么是否可以将光速减慢?来自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将光“困”在晶体中长达60秒,该技术是实现并提高量子通信技术的关键一步。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物质性与能动性相统一的活动 ②真理的客观性是由实践发展水平决定的 ③创新能够使人们的实践对象更为广阔 ④创新就要摒弃不符合实际的成规陈说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科学家的实验成果让光速减慢成为现实,并将推动量子通信的发展,科学家的实验体现了实践是物质性与能动性相统一的活动,①正确;科学家的实验成果让光速减慢成为现实,并将推动量子通信的发展,说明创新能够使人们的实践对象更为广阔,③正确;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不以实践的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改变的,②错误;“极限速度”的认识不是不符合实际的成规陈说,④不符合材料原意。答案 A 8.“互联网+”行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这表明()

①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就是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互联网+”行动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强调创新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但没有体现“互联网+”对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作用,所以①符合题意,排除④;创新需要坚持“扬弃”的态度,是保留原有的合理成分,剔除不合理成分,并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内容,不是全盘的否定,所以②正确,③错误。答案 A

B组

9.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及其领导的团队经过长达20年的科学实验和潜心研究,突破以现代计算机发明者冯·诺依曼命名的体系结构的局限,并将其结构进行扩展,研制出有独立 知识产权的网络超级操作系统,解决了网络安全性低、用户难在同一个终端上跨平台操作的难题。他们的成功在于()

①关注现实问题,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对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扬弃” ③坚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重视研究的积累 ④用理论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突破以现代计算机发明者冯·诺依曼命名的体系结构的局限,并将其结构进行扩展,说明张尧学及其领导的团队关注现实问题,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坚持辩证否定观,对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扬弃”,①②符合题意。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事物的质变,③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实践创新,④与题意不符。答案 A 10.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吐故纳新,革故鼎新——辩证否定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③画龙点睛——集中力量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看主流 ④瑕不掩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否定观等知识。吐故纳新,革故鼎新,体现的是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①符合题意;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说明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②入选;画龙点睛,说明要抓住主要矛盾,③错误;瑕不掩瑜说明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错误。答案 A 11.下图《独辟蹊径》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善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才能成就事业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C.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D.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解析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表明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答案 A 12.鱼缸和鱼缸上的蔬菜种植管道,构成了鱼菜共生的平台,这项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在第二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上得到展示。把水产养殖和生态种植,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了科学的协同共生,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成为一种现实。这一技术成果说明()

①人能够根据事物的属性加以利用 ②意识能突破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摆脱规律的制约 ④创新推动人类生产方式和思维的发展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 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科学的协同共生,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这表明人能根据事物的属性加以利用,这一创新之举推动了生产方式和思维的发展,答案为A;②③表述错误。答案 A 13.前不久某地语文教材瘦身引来不少质疑声,对此总书记称“‘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让古代经典成为民 族文化基因,不等于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包括糟粕都吸收进来,也不意味着就排斥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

结合材料,试用辩证的否定观知识针对当前文化市场的特点谈谈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答案 ①语文教材“去中国化”其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是错误的。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文化创新必须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革故鼎新。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立足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和推崇外来文化。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科学家利用废绿茶水等,开发出一种既像皮革又像纺织物且重量极轻的面料,称之为“茶衣”,这种面料已用于制作衬衣、夹克衫、女装、鞋子等。业内人士认为,该面料具有创新和可持续特点,发展前景看好,有可能成为未来纺织业发展的新趋势。“茶衣”的面世,源于英国纤维学家苏占丽一次同生物学家交谈时萌发的灵感,即利用微生物可循环生成纤维素,进而生成类似纺织品的服装面料,可以实现“废物”利用,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这一构想,突破了以往科学家对菌生纤维素材料研究的极限,使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菌生纤维素材料。最终,她通过与材料专家合作获得了成功。结合材料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科学家为什么能成功开发出“茶衣”。

答案 ①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茶衣”开发坚持了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②科学家敢于突破菌生纤维素材料研究的旧思维限制,使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菌生纤维素材料;注重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敢于寻找废物利用的新思路,从而取得成功。

下载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时2实现人生的价值分层提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时2实现人生的价值分层提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