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课时2文化对人的影响分层提升
文化对人的影响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
A组
1.阅读强健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从全民阅读开始,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的主题。重视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风气体现了()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点。创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人在其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B说法错误,文化自身有相对独立性;C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材料没有体现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D属于无关选项。答案 A 2.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与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材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无法抹去的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无法抹去”夸大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长久性,应理解成“难以抹去”,故②排除;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错误。答案 C 3.虽同在地球村,但异域文化的差异是巨大的,文化的多样性又造就了各国人的群体差异:中国人置家庭于首位,美国人标榜安全第一,印度人重视教育„„这说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可能有相同的特点 ④文化决定各国人们观念上的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 各国文化不同,导致各国人们的总体观念和看法不一样,体现了①②。③说法错误;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答案 C 4.“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讲“孔融让梨”,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他也不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 B.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解析 A、B两项说法错误,不同民族间文化有差异,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并且差异不是不可逾越的;D项与题目无关,材料中是不同的文化导致人们对同一件事情(即孔融让梨)有不同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故选C。答案 C 5.中华文化如同中秋那一缕淡淡的月光,被先人渗入灵魂、拢在怀抱、噙于口角、化作基因,不但入诗入骨入相思,还亲切到可以入口入味入肝肠。说咱们是诗国,不算溢美。可见()A.人们总处在被动的文化熏陶中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优秀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D.古诗的传承可以离开特定载体
解析 材料强调,优秀的中华文化已经渗入人们的灵魂,已经化作文化基因,故B符合题意。人们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故A说法不妥;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C中“决定”说法错误;文化传承离不开特定的载体,D说法错误。答案 B 6.1928年,国民政府“废除旧历,普用国历”,要求各地将团拜、祀祖、春宴等移至国历新年前后举行,还派警察强迫春节期间停业的商店开门营业。后因人们照旧过自己的春节,国民政府被迫停止废除旧历。国民政府废除旧历的失败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国民政府要求废除旧历,但人们依然按传统习俗过春节,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 远持久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选①③。②错在“决定”上,④不符合题意。答案 B 7.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书籍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书籍对人的影响有好有坏,②夸大了书籍的作用,排除;③表述错误,书籍有好有坏,“传递正能量”说法过于绝对。答案 C 8.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大家应多读好的文学作品,因为它们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④材料未体现。答案 C
B组
9.(2017·湖北武汉联考)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骂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 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驾驶员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之所以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因为文化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逐渐培养出来的,健康的文化才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①④当选,答案为B;②错在“决定”;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错误。答案 B 10.美国人有一句玩笑,说全世界的钱都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口袋在犹太人的脑袋里。犹太人对宇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技术都有很多非常独到的贡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犹太人是最善于阅读的民族。这说明()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犹太人对宇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技术都有很多非常独到的贡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犹太人是最善于阅读的民族”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体现。A、C两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D项错误。答案选B。答案 B 11.(2017·河北三市联考)“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②排除;依据“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可以判断③正确;游子离家在外仍时时在梦中回忆起家乡,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正确。答案 D 12.(2017·山东淄博摸底)全民阅读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除了“倡导全民阅读”,又加入了“建设书香社会”的内容。这是基于()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优秀文化决定了民族能否自强屹立于世界 ③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支撑 ④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倡导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都是强调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先进的文化起促进作用,①错误;②夸大了文化的作用;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支撑,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③④当选。答案 D 13.(2017·江苏百校大联考)材料一 爱国,这是我们对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材料二 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班打算以举行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1)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活动拟订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促使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人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拟订的活动主题要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理论依据要符合主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消费也有所增长。
关于文化消费倾向性的相关调查
材料 目前,全国实际文化消费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绝大部分中心城市的人均文化消费出现高增长,带动全国及绝大部分省域城镇文化消费高增长。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全国乡村文化消费总量增长仅为城镇总量增幅的两成不到。(1)根据上述信息概括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利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促进文化发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化基础设施不够,文化消费成本偏高,文化消费动力不足,文化产品内容不丰富,文化市场消费服务滞后。总体文化消费水平提高较快,但城乡发展很不平衡。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对人的影响。②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健康的、低俗的文化会把人引向错误发展道路上。③社会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青少年要主动选择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
第二篇: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分层提升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
A组
1.“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看爽看不爽。”民谣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中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A.传统习俗的继承 C.传统思想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道德的继承
解析 材料中这首歌描述的是温州四季八节的民族风俗,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这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答案 A 2.韩滉《五牛图》堪称“镇国之宝”。图上五牛的姿态各异,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中国传统绘画()
A.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是源远流长的凝固艺术
C.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D.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
解析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D项对传统绘画认识正确;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B两项错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C项错误。答案 D 3.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由此可见()A.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B.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 C.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 A项说法错误,中华古籍记载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B项夸大了传统思想的作用;题干未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D项与题意无关;公众对这些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的校训的认同,实质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选C项。答案 C 4.《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保留其基本特征,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得到继承和发展,表明了①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排除③。答案 C 5.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A.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B.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D.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
解析 A选项观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国家地位,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而不是都必须继承,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故入选。D选项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的不同并不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故排除。答案 C 6.(2017·江西南昌模拟)“还记得如何剪纸吗?”在手机屏幕上将红色的“纸张”折叠数次,随意剪上几刀,再将其打开,一张充满想象力的剪纸作品就诞生了。一款名为“妙趣剪纸”的手机应用程序,让人们体验了剪纸的乐趣。古老的剪纸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A.促进了剪纸文化的交流与继承 B.是剪纸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D.丰富了传统剪纸文化的内涵
解析 材料强调古老的剪纸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这表明科技促进了剪纸文化的交流与继承,答案为A;剪纸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B不符合题意;剪纸并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C不选;材料中做法只是促进了剪纸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并未丰富其内涵,D项不选。答案 A 7.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科技促进中华汉字文化的发展,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A 8.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①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①说法错误,因为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的是教育。②说法错误,因为慕 课是新涌现出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属于大众传媒的具体形式之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故排除。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答案 B
B组
9.“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材料中“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既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也说明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故①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应辩证地看待,故③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故答案选C。答案 C 10.(2014·北京卷,24)数间民居、一湾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因 4 此A项观点错误;传统文化应适应时代变迁,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据此可判断B项观点错误;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时代背景不一样,C项观点错误。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体现了D项,故答案选D项。答案 D 11.保护,对于破坏来说是好词汇,对于发展来说却不一定是。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创新之路的时候,非要保留那么多的东西是有问题的。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文化发展要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去其糟粕 D.传统文化缺的不是保护而是创新
解析 材料强调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A项与此不吻合;保护,对发展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可见,材料反映的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故B与题意不符;D本身表述错误;C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C 12.当地时间2016年8月5日晚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巴西人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奥运会开幕式。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很巴西”,也“很世界”,基本把巴西传统和现代的艺术精华都表现出来了,为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直观而真实的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说明()①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是民族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源泉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民族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③表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很巴西”,也“很世界”体现了①;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把巴西传统和现代的艺术精华都表现出来了”体现了④。答案 B 13.(2017·山东济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国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形成的精神基础,也是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形成于西周,后经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尊崇。自汉代开始走向政 治化,宋以后出现了极端化倾向。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孝文化在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
“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传统孝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钱至上观念的泛滥,出现了人情冷漠、尽孝意识淡薄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重庆市万州区的李传梅用孱弱的肩膀背着婆婆到深圳打工,十三年不离不弃;河南工人谢延信赡养亡妻家人,几十年无怨无悔,普通百姓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
(1)在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上,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甲认为: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应该尊崇传统孝道。乙认为:传统孝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必须重建现代中国的孝文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2)请就弘扬孝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
答案(1)赞同甲的观点。“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思想仍然符合现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价值;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传统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现代文化提供丰富的历史养料;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传统孝文化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行孝的社会氛围,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或者赞同乙的观点。“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的愚忠愚孝是文化糟粕,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建立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现代孝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现代孝文化更易于为人们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2)例:中华五千年,孝字应当先。每一条标语都能反映一个主题,两条标语主题不能重复。
14.大理是文献名邦。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化,列入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5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2处,拥有6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过,和许多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一样,白族文化也面临着濒危与消失的困境,大理的“非遗”保护迫在眉睫。
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支持下,“抢救白族文化”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比如,在重点地区建立白族文化传习所,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让白族大本曲、吹吹腔、白族对歌、弥渡花灯等代代相传;让白族歌舞、戏剧进入校园社区,用科技手段建立影音资料库、提供数字化平台;让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使“非遗”的保护传承成为“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重要载体。(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抢救白族文化”的意义。(2)分析材料中“抢救白族文化”的举措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1)①有利于研究白族文明的演进,展现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有利于培养白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③有利于满足白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维系白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
(2)①建立白族文化传习所,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体现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②用科技手段建立影音资料库、提供数字化平台,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③让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传承与保护离不开物质基础。
第三篇: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时2我们的民族精神分层提升
我们的民族精神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
A组
2016年10月21日上午,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回答1~2题。1.伟大的长征精神()①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②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③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④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④错误,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②③正确。答案 C 2.“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解析 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B说法正确;题干强调了民族精神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A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地位,与题意不符;C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完善发展,与题意不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D错误。故本题答案应选B。答案 B 3.2016年8月20日,中国女排姑娘们发扬当年五连冠的“女排精神”,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战胜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材料反映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①团结统一精神,这是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自强不息精神,这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 ③爱好和平精神,这是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表现
④勤劳勇敢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团结合作,顽强拼搏”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①②正确切题;材料未涉及爱好和平的精神,③排除;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④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 A 4.中国梦不只是追求强大经济实力的宏伟目标,更是传承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是()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D.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解析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团结统一;“一衣带水,睦邻友好”体现的是爱好和平;“勤能补拙,勇冠三军”体现勤劳勇敢;“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体现自强不息。答案 D 5.“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因为()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们要吸收外国文化中优秀的成果,而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①错误;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②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说法错误,排除。答案 C 6.2016年10月17日,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自2003年10月以来,中国已完成5次载人航天任务。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对载人航天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A.载人航天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B.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表现 C.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工作者独有的精神财富 D.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巅峰
解析 A项缩小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C项错误;D项中“发展的巅峰”说法是错误的。答案 B 7.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20世纪7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年代,则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和诚信。这表明雷锋精神()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③在市场经济时代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不同,这表明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下仍有生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不为材料所反映;④错误。答案 C 8.下图是中国志愿服务标识——“爱心放飞梦想”。中国志愿服务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以鸽子、红心、彩带为基本构成,蕴含丰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寓意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红红火火。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创意表明()
①离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精神根基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其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具有民族性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志愿服务标识——“爱心放飞梦想”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以鸽子、红心、彩带为基本构成,蕴含丰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纽带;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①④符合题意;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后半句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 A
B组
9.纵观数千年文明史,中国人的黄金情结,中国人的买金故事,甚至于中国人对于黄色图腾特有的崇拜,都带着些“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悲壮与豪迈。中国人的黄金情结穿越千年延续至今,依然在这个银行卡遍地的时代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这体现了()①文化能够超越经济政治而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只要能从材料中提取出中国人的黄金情结穿越千年,至今仍影响人们的生活这个关键信息,即可判断出②③符合题意,当选;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因此,文化不可能超越经济政治而发展,①观点错误;④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 D 10.从古至今,历代能人志士总有那么一种情怀,一种牵挂,让人感动,让人砥砺前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莫不如此。这种情怀、这种牵挂()①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④体现了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知识。试题材料集中体现了爱国爱民的情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④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源远流长的特征,③不符题意。本题答案是B。答案 B 11.有人说,一座城市的精神是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共同气质和价值取向,而这种气质又决定了这座城市会有什么样的成就。290多万名北京市民投票选出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就彰显了这种气质。作为城市精神,“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在长期 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及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这说明()①“北京精神”是新时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决定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③“北京精神”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区域特性 ④“北京精神”是植根于人民实践的、超越时代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北京精神”既具有城市精神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自身的区域特性,是新时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①③说法正确;②“决定”说法错误,精神具有反作用,不是起决定作用;④“超越时代”说法错误,精神是对时代特征的反映,故答案选C。答案 C 12.(2013·四川卷,6)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此题意中“从汶川„„那„„”,没有体现①,更没有涉及②,并且②是中华文化的特征。答案 D 13.有位记者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把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作了个别采访,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回答。
同学甲: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落实到身边的小事中,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纪律严明、态度严肃,坚决杜绝交头接耳、左晃右晃,因为这些都表示对国旗的不尊重,一个不尊重国旗的人是无从谈爱国的。如果我们真的爱国,就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同学乙:我认为作为学生,弘扬民族精神还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而且要及时关灯、关水,为节约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比如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都不应该进口。
请你围绕采访的问题,概括并分析以上三位同学的发言,同时,你能作何补充? 答案 ①甲同学的回答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把弘扬民族精神贯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②乙同学的回答说明,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丙同学的回答提示我们,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对待外来文化不应是一味抵制,而应该既要借鉴外来文化长处和有益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
④除了以上三位同学的观点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此外,还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五百里竹井冈 五千年竹文化
竹,四季常青、挺拔清秀。千百年来,竹子清俊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深入人心,而井冈翠竹尤甚。它在那风雨摇曳的岁月里,曾被制成竹阵、竹钉、竹箭等武器,打败过反动派多次“围剿”,向世人诠释着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今天,更是以革命摇篮、旅游圣地的名片走向世界。
以竹为素材的各种制品,如笋干、笋罐头、竹饮料、竹凉席、竹雕、竹炭、竹纤维„„深受海内外游客的赞许和青睐,不仅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向世人述说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过去以竹笋、竹筒饭等为主题的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以竹制品为主题的市场文化和以竹雕为主题的工艺品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近些年盛行的以竹饮料为主题的保健文化和以竹炭、竹纤维制品为主题的环保文化„„井冈翠竹和竹文化从过去的“井冈梦”到今天的“中国梦”实现着伟大的历史跨越,弘扬包括井冈山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为什么说弘扬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析 第(1)问知识限定不明确,需要通过解读材料进行具体知识定位。井冈竹文化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而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推动了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体现 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井冈山形成浓厚地方特色的竹文化,以及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不同的竹为主题的文化,体现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文化各具特色;竹的品格形象千百年来深入人心,井冈竹文化的区域特征和内容的极其广泛,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井冈山竹文化走向世界,并深受海内外游客的赞许和青睐,体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科技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井冈竹文化大放异彩。第(2)问知识限定亦不明确,题目类型为原因类。解读设问,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关于为什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材有明确表述,即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答案(1)①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井冈竹文化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而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推动了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②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文化各具特色。井冈山形成浓厚地方特色的竹文化,以及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不同的竹为主题的文化。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竹高风亮节的品格喻意几千年相传,说明中华竹文化源远流长;井冈竹文化的区域特征和内容的极其广泛,说明井冈竹文化博大精深。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井冈山竹文化走向世界,并深受海内外游客的赞许和青睐。⑤科技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井冈竹文化大放异彩。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②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把弘扬中国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③弘扬中国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④弘扬中国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第四篇:全国I卷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时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分层提升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完全依托大数据高考分析软件原创甄选而成)
A组
1.(2017·南京、盐城模拟)一些地方运用中国民间画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加大了宣传和培育的实效性。可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物质载体 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③可以消除思想差异,凝聚社会共识 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思想差异是不可能被消除的,排除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④说法错误;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A 2.近年来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察等接连不断,层出不穷,在全社会刮起一阵学习“最美”、效仿“最美”之风。这种氛围有利于()
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④加强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②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③错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答案 A 3.“时代楷模”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金凤”乘务组成立近20年来,经常为社会奉献爱心,多次代表国家完成艰巨任务,并用拾金不昧行为彰显信义价值,用真挚服务诠释职业理想,她们以感人肺腑的生动事迹,体现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比忠诚。从个人层面看,“金凤”乘务组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A.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文明、和谐、友善、诚信
B.敬业、诚信、友善、自由 D.文明、敬业、友善、爱国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金凤”乘务组多次代表国家完成艰巨任务,践行了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金凤”乘务组用真挚服务诠释职业理想,践行了敬业这一核心价值观;“金凤”乘务组拾金不昧,践行了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金凤”乘务组经常为社会奉献爱心,践行了友善这一核心价值观,A项正确;B项中“自由”属于核 1 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目标,排除;文明、和谐属于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目标,C、D两项排除。答案 A 4.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于增强认知认同,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切实抓好宣传教育,把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讲清楚;把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展示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假如让你向大家宣讲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你的说法是()
①前者是后者的内核 ②前者体现后者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③后者是前者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④前者是后者的本质体现和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③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④错误。①②均正确,入选。答案 D 5.近年来,山东倡导村居、企业、机关和学校树善行义举四德榜,把“四德”先进人物的事迹公示出来(“四德”即: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社会公德,以“爱”为主题;个人品德,以“仁”为目标)。这一举措()A.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B.能使每位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提高了每位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D.增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
解析 树善行义举四德榜,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A正确。B、C、D说法都夸大了这一举措的作用。答案 A 6.“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以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为代表的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他们表现出的浓浓的爱国情怀与他们的家庭传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这说明()
①教育对人的成长成才起决定作用 ②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教育对人的成才起重要的影响作用,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优秀的、积极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而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人的发展,②说法错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与他们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家庭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③④说法正确。该题选C。答案 C 7.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A.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现代公民既要见义勇为,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B.在社会生活中帮助他人要区分是非善恶,以防上当受骗 C.帮扶老人或他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能斤斤计较 D.要加强公民的诚信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解析 漫画的意思是这位公民想扶起老人,但又担心老人不讲诚信说是他撞倒的,这说明诚信意识的重要性,故选D。答案 D 8.(2017·宜春模拟)杭州市通过千个学习书屋进社区、乡村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满城书香”的浓厚氛围。市民除了能在城市阳台、市图书馆、杭州大剧院等“核心学习空间”感受浓郁的书香外,还能在江堤的“漂流书亭”里体会阅读的愉悦。这有利于()①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提高民族素质 ②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③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培养良好社会风尚 ④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市民除了能在“核心学习空间”感受浓郁的书香外,还能在“漂流书亭”里体会阅读的愉悦。这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提高民族素质,也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①④正确;我们应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道德模范的作用,③排除。答案 D
B组 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这体现了“道德的力量”。下面能够直接表达出“道德是一种力量”的语句是()
①德,国家之基也。——《左传》 ②日新之谓盛德。——《周易》 ③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材料强调道德的作用,①③分别说明了道德对国家、对个人的作用,符合题意;②④虽然涉及道德,但强调的不是道德的作用。答案 A 10.(2014·福建卷,28)“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用行动诠释了()A.甘于清苦的作风 C.坚守职业的信念
B.崇仁厚德的品质 D.永不言败的精神
解析 材料中体现了老人刘盛兰热心助人、无私奉献、崇仁厚德的高尚品质,B项符合题意要求,A、C、D三项都不是材料所说的意思,排除。故答案为B项。答案 B 11.法律的权威源自人们的内心拥护和真诚的信仰。“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只有坚持以道德为滋养,法治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应()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在科学文化陶冶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④把强化公民法治信仰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法律的权威就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为此,我们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①符合题意;“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成为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只有法治意识在人民心中扎下根来成为自觉信奉的核心价值观,敬畏法律、崇尚法治的信念在全民中普及开来,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宏图愿景才有实现的可能,②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通过科学文化陶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③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 A 12.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部分游客素质和修养不高,在旅游景区乱刻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有损国人形象,影响比较恶劣。要减少、避免各种“名扬海外”的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从文化建设角度说,需要公民()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是国家而非公民,①不符合题意;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属于文化建设的角度,③不符合题意;在海外旅游要维护国家形象,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需要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②④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D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材料 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天津市某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贫困家庭和贫困山区募集御寒衣物3万多件,募集善款35万多元,与22位津门孝亲学子、100名美德少年、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结成了帮扶对子,用平凡善举点燃灯火,一个个好人的磁场,正在悄然引发道德的共振。结合材料,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分析某区开展“平凡善举点燃灯火”活动的文化价值。
答案 ①有利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④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14.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一向重视家风建设,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更是汗牛充栋。从孔子对儿子的庭训、颜之推的家训、诸葛亮的家训、曾国藩的家训,到傅雷的家书,不一而足。良好的家风应秉承爱国爱家的情怀,体现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之精髓;应发挥家庭主心骨作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1)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建设好家风。(2)请你就如何传承和发扬良好的家风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良好家风需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秀革命道德,这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②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发挥家庭主心骨作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家庭间的各种关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社会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④公民应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示例:①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将一些优秀家风汇集整理并出版发行。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在校园中开展学习良好家风家规的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第五篇: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课时2文化对人的影响课时分层训练
文化对人的影响
A组 专项基础达标
1.2016年五一劳动节期间,重庆多地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对市民免费开放,让观众感受艺术与美的熏陶。政府这样做是因为()①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D [材料中没有体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且①表述不科学,忽略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不选;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有利于人们利用博物馆和美术馆这个物质载体更好地接受艺术与美的熏陶,②正确;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错误;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有利于人们在博物馆、美术馆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里接受文化的影响,④正确。] 2.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总会记得要保持一段距离;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②英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截然相反 ③英国人与阿拉伯人难以交流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B [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这说明了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④正确;保持距离和自主靠近等又体现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①正确。②中“截然相反”、③中“难以交流”表述错误,故排除。] 3.(2017·绵阳质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书香的民族。但据调查统计,我国成年人年平均读书为4.4本,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倡导全民阅读被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之所以强调全民阅读是因为()①文化可以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D [政府强调全民阅读,就是看到优秀的文化能够影响人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故②④正确;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故排除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排除③。] 4.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伦理。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这是因为()①家风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家风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③家风总是以优良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载体 ④家风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A.②③ C.③④
B.①④ D.②④
D [家风作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故①错误;并非所有的家风都是优良的,故③错误;家风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体现出其持久性影响,家风影响价值观、态度等体现其对实践行为等的影响,故②④正确。] 5.2016年劳动节前后,我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先进人物的评选活动,宣扬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使道德可以相互感染、相互支撑、相互温暖、相互传递,并通过报纸、网络、手机和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投票评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①文化是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报纸和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④
D [通过先进人物的评选活动让道德相互感染、传递等,这是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②④正确。①③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指向,故排除。] 6.(2017·开封模拟)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A [首先,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题干中的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其次,①④诗句都体现文化对人产生的长久的影响,故符合题意;②③中诗句都没有体现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7.(2017·肇庆三模)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开播以来,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2016年2月1日,在冠军决赛当晚收视率位居全国第一。该节目在央视热播的同时,在互联网上也掀起了成语狂欢。关于成语,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表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C [成语属于文学艺术,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故①③符合题意。②夸大了成语的作用,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表明()①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 ③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④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A [文化对不同人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故③错误;只有正确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故④错误;①②正确分析了优秀文化在增强的人精神力量方面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9.(2017·衡水联考)“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志气永不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是上世纪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不仅歌词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学、哲学等人文知识,而且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这反映了()①文化对人们有塑造作用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精神力量就是一种物质力量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A [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有着本质的区别,故③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故④错误;电影插曲催人奋进和让人精神倍增,体现出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对人具有塑造功能,故①②正确。] 10.曾国藩说过:“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其中“读书则口不浊”说明()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D [“读书则口不浊”大意是说:多读圣贤之书,言行举止有礼有仪,说话条理清晰礼貌,自然就不会有污言秽语,即体现文化对人的发展、认识、思维等的影响,故②④正确。①不符合事实,排除;材料未体现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容,故排除③。]
B组 专项能力提升
11.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定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认识和行为 ④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力量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C [微笑可以促进人类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①正确;传递友善等体现出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③正确;②与题意无关,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 量。] 12.(2017·厦门质检)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摈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C [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完美的人,故②错误;不是所有的流行文化都是优秀的,也就不一定能激励人们战胜困难,故④错误;题干中动漫剧让青少年努力奋斗,体现优秀文化在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精神力量上的积极作用,故①③正确。] 13.(2017·武汉调研)某中学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为该校“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某班主题班会拟一个主题。
[解析] 第(1)问,一是注意知识范围,即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问题;二是全面梳理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以此调动相关内容组织答案,如校园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对人影响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人生的塑造作用等。第(2)问,一是明确班会主题指向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而不是其他;二是语言可贴近校园生活与学生实际。
[答案](1)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各种校园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文化氛围。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各种文化活动将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系列文化活动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答案示例:自省、自律——从我做起;自省修身,以德律己;加强自律,追求高尚 道德情操。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简述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
[解析] 一是注意知识范围,文化作用需要从精神实质、影响社会、影响个人等方面分析问题;二是仔细梳理材料信息,以此调动知识来组织答案。
[答案] 传导正确价值取向会将文化转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倡导的诚信意识和科学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倡导法治意识有利于政治进步;倡导责任意识和弘扬美德等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认识、思维并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