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学经典礼仪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

时间:2019-05-12 12:1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国学经典礼仪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国学经典礼仪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

第一篇:把“国学经典礼仪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

浅谈“国学礼仪传承”在幼儿园的探索与实践

厦门市西林幼儿园 宋远辉

【摘要】中国人要从中国的文化开始学习,这是中国人的根。国学经典礼仪的传承,在孩子心灵最纯真的时候,让孩子学习,更易接受领会。我园开展国学礼仪传承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使幼儿今后有着良好的行为与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智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国学 礼仪 幼儿 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可见,中国的“礼仪”传承很有必要。继承和发扬祖辈流传下 来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责任。国学礼仪传承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进行,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对幼儿实施国学礼仪传承的核心就是培养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我园进行了“国学礼仪传承”的探索与实践。

一、概念界定

“国学礼仪”指《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或发蒙读物中的合乎当代社会要求的道德礼仪规范。“知行教育” :“知”,即认知。“行”,即实践、践行。“教育”,这里指教师围绕国学中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礼仪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学习并实践。

二、实施策略:

(一)人文培训,理念先行

1、行政引领,读书领悟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通道。要让“国学礼仪传承”,我园的行政领导先学先行,阅读了《论语》《于丹谈〈论语〉感悟》书籍。在行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开展了“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共同阅读了《论语》《于丹谈〈论语〉感悟》以及《带着感恩的心工作》等书籍,我们以学习为乐,以读经为趣。集体集中学习,有时由一个老师讲解学习,集体诵读;有时分散自学、熟读、背诵,写读后感进行交流。教师们通过交谈提出问题或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在一次的交流中,教师们就 “孝敬之道”,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了感悟,有的教师眼眶红了,有些情不自禁落下眼泪„„,大家都感慨万千。

2、礼仪培训,情景感悟

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部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有着的良好礼仪修养能更好地引导幼儿。我们着

力开展生动有趣的情景式体验学习的培训方式,选自《常礼举要》的部分内容,作为培训教师礼仪行为的教材,教师自编自演生动有趣的情景剧,创编出 “聚餐”“会客”等十个方面的礼仪内容,以情景表演为载体,进行深入的礼仪行为探讨,生动有趣。我们制定了整学年“国学礼仪传承”学习计划,融人文学习、团队培训、教科研为一体的学习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参与邹越老师“启迪智慧心灵”培训,现场听取《百家讲坛》易中天教授《三国》讲座、毛佩琦教授《中庸》讲座、鲍彭山教授主讲的“孔孟革命”和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教授的“孔子论管理” 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朴民教授主讲《孙子兵法》的兵家智慧与人生启迪、台湾国学专家王财贵的讲座、新加坡开心老师“爱的教育”的讲座。在园本培训中,教师加强了自身的礼仪修养,个人品行和团队风貌得到整体提高。

(二)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1、门厅文化环境

走进幼儿园大门,门厅的正面上就能看到一幅由教师绘画的古香古色的《弟子规》图,充分显示了我园选取适合幼儿的教材开展国学礼仪教育的做法。在门厅,还可以看到幼儿喜闻乐见的《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铁棒磨成针》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绘制成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易于幼儿掌握,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

2、长廊文化环境

我园建有培才育德的“润德廊”。在“润德廊”文化长廊上,用三个版块充分体现了“学国学、知礼仪”的理念。

第一版:在长廊的右边,以邮票图文并茂的形式,解释《弟子规》:“弟子规 圣人训 守孝悌,次谨信。。”等原意。长廊左侧的“礼仪”版块,是我们自创的“文明拍手歌”和 “礼貌之星”、“行为之星”、“勤俭之星”、“爱心之星”、“聪慧之星”评选栏,采用激励的方式,促进幼儿发展。

第二版:“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在英语单词“Welcome”的各字母中有教师们用毛茛、纸杯、乒乓球等材料制作的立体的国学经典小故事“卧冰求鲤”,“黄香温床”„„,这些无不体现了国学精髓“孝敬之道”。

第三版:在楼梯转角处《弟子规》“经武操”的图解。幼儿口诵经文,身演拳法, 用“经武操”演绎国学礼仪,不仅塑造良好的品德,更可强身健体,增强阳刚之气。

3、办公室文化环境

办公室是教师工作、互相交流的场所。教师们在那些富有艺术情趣的镜框或扇子状、屏风状的板块里布置《论语》之“学习之道” 内容„„,行政办公室门口布置了《大学》

内容之道;在会议室名家书法八块大匾的下方,也布置上了诸如《女史箴》《座右铭》、《弟子规》、《孝经》等经典文化,全体教师将自己的“美丽人生格言”制成精美的相框,悬挂在办公室,这一切,时刻提醒着自己,熏陶着教师。

4、创设班级文化环境

在每个班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凸显古典文化的特质。每个班级创设了国学工作坊,有“孟母堂”、“新学堂”、“礼仪门”、“静心堂”、“德馨苑”、“善学堂”、“静语轩”等,工作坊里的“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操作、实践中,不断理解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5、建立“国学小学堂”。我们将园内的小舞台改成“国学小学堂”。小学堂里整整齐齐摆放着古香古色的小书桌,文房四宝,古诗词字画,孔子画像,余力学文书卷„.,幼儿在小学堂里轻声诵读着《弟子规》《三字经》《论语》„.。

环境是隐形教育,我园真正地在园内营造文化育人的环境,通过环境润泽,使幼儿感知国学礼仪经典,使“无声的环境”成为“无声的教师”。

(三)一日活动,边学边行

(1)国旗下学“国学礼仪”

我们将国学礼仪教育融入到每周的升国旗活动中,让全园的教师和孩子在庄严的国旗下也能接受良好的国学礼仪教育,提升爱国家、爱民族、爱家庭、爱他人的信念。我们从幼儿园自定的《幼儿礼仪知行园本教育提要》选择内容,编排情境进行表演,讲解内容,通过国旗下角色扮演的直观学习,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国学经典句子,又从表演中理解了内涵,在日常生活中也规范了礼仪行为。

(2)把国学礼仪学习融入到幼儿园课程

我们把礼仪典籍作为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礼仪典籍适合于诵读的特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主要是游戏与生活实践,我们把国学礼仪教育融于幼儿园教育的课程实施中。自2007年开题以来,坚持每班每周开展一次幼儿国学活动课。根据每月制定的“国学礼仪知行教育目标”以及班级幼儿的品行状况,选择适合幼儿行为规范养成的教学内容,教师尝试把国学礼仪的内容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集中活动方式;通过有趣的情境表演、角色扮演等游戏方式,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的感受和熏陶,进一步理解国学礼仪经典的蕴意,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并将礼仪规范落实在行动上。

(3)以剧演经。我园以国学经典礼仪为题材,借助情景剧的表现方式,综合中国戏曲、国学文化、现代艺术等多元素,创作出适宜幼儿观赏和养正品行的短剧。如:演《一饭千金》知道人要学会感恩,“恩欲报,怨欲忘”;演《愚公移山》懂得做事要有恒心;演《孔融让梨》幼儿懂得了“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的道理„„,通过表演,教育了孩子懂得礼让、亲仁、用功学习、懂得合作等。

(4)以武融经。“经武操”是国学礼仪学习的又一种形式,是把传统文化经典内容与传统武术综合为一体,简称“经武”。“经武操”其方法是让幼儿读经练武融为一体,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发挥想象力,锻炼直觉力,文武双修,从而达身心平衡的一种修养方法。我园每天下午户外活动前几分钟,全园幼儿一起口颂经文的同时身演拳法,经武相融。它让孩子感受读书外别有的乐趣。

(5)在游戏学习中渗透经典礼仪教育

国学礼仪经典的学习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国学礼仪经典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习得 “礼仪”。

如:在“出门”礼仪的学习中,让幼儿欣赏有关“出门”礼仪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开展了“公交车”的角色游戏。游戏中幼儿扮演盲人、老人、孕妇,在“马路”上幼儿们搀扶着“盲人”过马路,在“公交车”车上幼儿给“老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懂得“长者立 幼勿坐”。在“聚餐”礼仪中,创设餐厅情境,孩子们扮演餐厅服务员、客人,在餐厅里自然习得“对饮食 勿挑拣”、“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遇到“家”有来客人,“不在长者前踱来踱去”礼仪;在学校礼仪,“路遇长,疾趋揖”、“他人语 勿插言”。幼儿在游戏中习得了正确的礼仪行为规范,并学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丰富多彩,快乐学习

1、快乐吟诵,启迪智慧

如何培养幼儿诵读内涵深刻的礼仪经典呢?为了让幼儿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乐中诵读经典。幼儿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念唱,“读”中似玩,生动有趣,愉悦身心。我们每天利用午饭前集中10分钟的手指操时间进行诵读。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例如《上学堂》、唱《弟子规》采用了奥尔夫乐器、快板伴奏,吟诵有声有韵。吟《唐风古韵》《品茗迎春》《春晓》采用了多元的中国文化——茶道、武术、扇舞、佳节、国画别出心裁。《游子吟》采用了奥运会手语来诠释,生动活泼。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幼儿快乐地学国学礼仪,畅游在如诗如画的国学礼仪经典中。

2、传统节日

学“国学礼仪”

我园常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国学礼仪活动,进行孝敬、感恩等主题教育。

在“父亲节”里,我园各班举行了一系列的“欢庆父亲节”亲子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爸爸与众不同的爱,有别于妈妈的爱。有的班级孩子们与爸爸们共同完成了“大手牵小手”的手印画;有的为爸爸画像,演唱了“好爸爸”的歌曲„„;有的爸爸说“平时的工作比较忙,幼儿园策划这个活动非常好,增进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有的爸爸听了儿子的真心话后表示以后一定抽空多陪陪孩子„„,父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

重阳节前夕,我们给全园的宝贝们布置了三道很特别的“家庭作业”:喂爷爷奶奶吃水果或小点心;帮爷爷奶奶敲敲腿捶捶背;给爷爷奶奶说一句祝福的话,送上最真挚的问候。节日当天,大班孩子们在托老院载歌载舞,为老人们送去欢笑,中班的孩子们搀着爷爷奶奶登高,小班的弟弟妹妹邀请爷爷奶奶一起去郊游,喂爷爷奶奶吃水果„„。

我园邀请片区退休老教师们参加“知礼仪 敬长辈”庆“三八”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为长辈们送上了精彩的“国学礼仪”节目,还为长辈们捶背、倒水、递水果等,老人们感受到暖暖的浓情,孩子们表现出的礼貌规范的言行举止也感动了老人们。

(五)相互合作,形成合力

1、家园互动,学国学,知礼仪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为了让家长认同国学教育,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幼儿园通过国学讲座、学校网站、幼儿国学评价表、家长开放日、亲子国学经典节日表演等形式,组织家长参与“与经典同行”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家长们参与国学礼仪传承学习的积极性。

2、走进社区,传送礼仪

我园通过“国学经典礼仪诗歌吟唱会”和“国学经典礼仪情景剧”两场活动把国学礼仪教育推广到社区。2009年元旦前夕,我园的家长、幼儿齐聚小区公园,隆重举行“学国学 知礼仪” 新年吟诵会活动,吸引了社区民众的参加,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诵读《弟子规》,一起上台表演,年轻的妈妈们和孩子们一起跳舞,年迈的奶奶在一旁扮演着“慈母”缝补衣服„„我园还在现场为社区观众分发了 “入则孝”的国学内容,邀请在场的所有观众与孩子们一起诵读,感受经典文化的气息。2009年六一儿童节,我园在小区公园进行“国学礼仪情景剧”演出。演出获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的一致好评,扩大了国学经典礼仪的影响。

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到社区讲课、逢重阳节慰问社区老人、在社区“金鹭发秀”美容院传受礼仪培训等。

几年来,我们在实验中摸索、努力,付出了汗水,幼儿园特色教育品牌初步形成,也取得了成效,发挥了“教育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的作用,不仅为师幼、家长的健康成长丰厚了人文素养,对和谐社会建设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我们每一个公民、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共创和谐社会、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而努力!我们还将继续研究下去。

第二篇:把国学经典化融入幼儿教育

把国学经典化融入幼儿教育

论文关键词:国学经典

幼儿教育

玩与国学相结合

论文摘要: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无论大学、中学,还是之前的蒙学,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一份国学典籍的丰厚遗产,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礼仪典籍。在当今社会,教育西方化给中华民族的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将国学经典带入幼儿教育中,把国学经典与玩,与学习结合起来,能有助于开启幼儿的语言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预感,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自古以来我国重教育,《礼记.学记》中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而幼儿教育,恰恰是在人生最宝贵的记忆阶段、学习阶段、领悟阶段,实施人才教育的最关键阶段。为落实党中央“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一些有远见有名望的老前辈,一些学者,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在幼儿教育中推广诵读国学经典文化,为我国的幼教事业改革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原动力,也为我们探讨有关幼教内容挖潜及方法创新指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深知该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难度巨大。国学经典凝练含蓄,内涵丰富,幼儿园老师日常接触和研读较少,有较强的陌生感、神秘感和畏惧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们对诵读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今社会,全盘西化所带来的民族精神淡薄、中华民族的诚信危机愈加深刻,而国学经典诵读进入幼儿园,有助于开启幼儿语言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语感。在你走在校园里,若能听见孩子们放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三字经》的经典,不止是孩子们,连自己也会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三字经》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国学之一,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三字经》三个字为一句话,一段共有四句,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这些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们明白了不少的世故人情;朗朗上口的三个字就是一个个深刻的哲理,给了人们许多的人生启示。“昔孟母,择邻处”,这“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明白肩上的责任:创新思维,给孩子们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的重要。“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孔融四岁时就懂得把大个儿的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1]而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当“老大”。让他们从小懂得孝顺父母,团结友爱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正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幼儿园的孩子,也许他们还没法弄明白每一句的意思,但作为幼儿园教师,它启迪着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后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幼儿的天性是玩,在玩中学习、在玩中体验、在玩中积累、在玩中成长。幼儿园的国学经典诵读必须抓住这一个“玩”字,在玩中诵读、在玩中积累,在玩中快乐地感受国学,在玩中愉快地记诵经典。这种“玩味国学”“把玩经典”的定位,抓住“浸润”二字。强调经典诵读活动的耳濡目染。如果说“玩”是指对儿童学习方式的定位,那么“浸润”就是对教师教育方式的定位。浸润就是将国学经典诵读整合在幼儿园的整体活动中开展,较好地避免经典诵读与日常教育的“两张皮”现象。

国学是一国学术之总称,涵盖衣食住行、社会发展、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国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它并不神秘,也不陈旧和古老。当我们把经典与儿童生活链接,也就破除经典的神秘感,让经典生动活泼地走进了儿童寻常时刻的生活中。为此,幼儿教育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游戏及比赛,例如文学接龙、观摩揣义、形象教学等等,更可以将所学的蒙学之书融入到早操中,让孩子在《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唱诵中做操。为孩子们提供了幼儿在动中诵读,在气势磅礴中诵读,在每日的常规活动中自

然诵读,自然、快乐、易于接受。在平时的教育中,可以将”浸润国学”的环境融于幼儿园周围的环境中,比如在学校的长廊中设计一些国学经典的图画及简单词语,例如设计制作《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2]以此开篇,《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将历史悠久而内容广博的中华传统美德悄无声息地融入短短的句子中。每次每句,都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还可让老师在班级挂饰、墙饰上贴上与之相关的图画。老师可以选取适宜幼儿理解和感悟的国学片断,通过故事,辅以动画,让幼儿理解,并将道理融于生活,指导自己的德行。同时,我们还选取国学经典精华,创编儿歌,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儿童在儿歌朗诵中、在即时应用中亲近国学。

历代家训、蒙学等都是传播精英文化的世俗化渠道,只有学校、家庭双方有机结合,弘扬和传播国学才会真正取得实效。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家长的“经典育儿”意识,提高家长国学素养,营造家庭学国学氛围,在”家园共读”中引导幼儿学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3],使得幼儿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接触国学文化,在不知不觉对其潜移默化,习惯适应并逐步的接受它。

我国开始幼儿教育100多年来,幼教事业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幼教理论、幼教体系、幼教设施等等,都在越来越完善的发展。如今,开展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使得我们的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也担负重大责任。伟大的民族复兴首先是现代文明人的培养,包括使人的行为习惯与举止礼仪进入高度文明的层次,逐渐形成一个和谐社会。中国是礼仪之邦,而借鉴古代培养幼儿行为与礼仪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显然是可行的。今日之幼儿教育,它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三字经》[M].[2]李毓秀《弟子规》[M].[3]论语▪ 学而[M].

第三篇:国学经典融入

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学前教育的成功,为幼儿的小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因为学前时期是幼儿心理刻痕最为深刻之时期,对幼儿的认知结构有极大的影响。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时,有“前概念”和“直觉”两个亚阶段。运用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来看,前运算阶段正是幼儿行为与礼仪图式大量建立的阶段。此时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是基于感性的概念特征内容,接着进入依照概念图式对人与事进行直觉的判断。由此看来,这时幼儿获得的行为与礼仪图式,很可能进入深层意识里(直觉,下意识),形成内在的行为、礼仪基本认知,并外显为幼儿的行为与礼仪举止。以后如不是遇到特别的变故与环境,幼儿的行为与礼仪认知结构就只有量的补充,而不是质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有成功的幼儿行为与礼仪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今后有着良好的行为与礼仪习惯。这就提高了他们的人际智能,增加了社会的和谐度,减少了幼儿今后可能遭遇的人际矛盾。这体现为幼儿园课程的礼仪教育内容。

很巧的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一份国学典籍的丰厚遗产,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礼仪典籍。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春秋时期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孔子的“克己复礼”,直到后来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这份遗产我们本来应该继承。很遗憾,因为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遭遇战乱兵祸,革命潮流冲刷,社会不停震荡,加之1949年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把古代礼仪典籍当作扫除对象,致使这份遗产渐渐零落,渐渐被民众遗忘。而日本与韩国则把来自中国古代的这份遗产很好保存于民众行为举止里,所以他们的国民举止显得彬彬有礼,素养良好。

今日,开展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使得我们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也担负重大责任。伟大的民族复兴首先是现代文明人的培养,包括使人的行为习惯与举止礼仪进入高度文明的层次,逐渐形成一个和谐社会。而借鉴古代培养幼儿行为与礼仪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显然是可行的。今日之学前教育,学习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把国学礼仪典籍纳入课程内容结构里,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定位和目标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是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它和现代礼仪教育内容共同组成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完整内容结构。这是我们对国学礼仪典籍教育的基本定位。

国学礼仪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礼仪,如站、立、行、走、卧、对待长辈、进餐、外出、归家等。这些礼仪直到现在还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些礼仪的实践还能体现人的文明素养。但是,国学礼仪典籍的内容,不可能体现现代礼仪知识,如关于国旗国歌的礼仪、吃西餐的礼仪、乘公交车的礼仪、唱“卡拉OK”的礼仪等。

因此,国学礼仪典籍教育被放弃是错误的,它成为学前课程礼仪教育内容唯一内容也是不对的。把它和现代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比之现代礼仪教育更丰富的内涵还在于它以吟诵或诵读的方法,使幼儿在记忆力最佳的生理敏感期记住古代语言精华,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这对幼儿今后继承古代文化精华、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是很重要的。

我国最重要的幼儿园教育行政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并无关于经典礼仪教育的相关要求。因此,我园自主定位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课程目标为:

(一)幼儿能逐步熟悉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喜欢诵读。

(二)幼儿能理解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乐于进行实践。

(三)幼儿能在学习经典礼仪内容和现代礼仪内容后,形成较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在缺少对礼仪典籍语言感知的情况下,礼仪典籍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只是感知与记忆,而不理解礼仪典籍内容意义,这种教育也是无效的死读书。在不影响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礼仪典籍诵读平台承载多样的方法与形式:

诵读,可以是教师范读,领读,小朋友跟读,也可以是录音带带读,也可以是小朋友带读、齐读„„

读只是感知,还必须辅以言语解释,辅以礼仪故事讲述,从教师讲礼仪故事,发展到幼儿讲礼仪故事。

读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以相关幻灯或图片来帮助幼儿进行理解。诵读时,要以背景音乐来优化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还包括具体操作的礼仪训练、静定训练等形式,以帮助幼儿内化其意义,外显其行为,提高处事能力;此中特色训练形式是利用户外活动练习“弟子规少儿经武”,在口诵经文的同时、身演拳法,将古圣先贤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的道理和方法,融入到肢体运动中,直接明了《弟子规》的含义,并身体力行,增强记忆,锻炼意志力,协调身心平衡能力。读经练武的同时培养幼儿能动能静、能文能武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除了学习礼仪知识,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语感能力、阅读能力、演示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等,提高幼儿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实施经典礼仪教育

礼仪典籍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首先在动态的生活环节里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且立即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学习感受经典礼仪,以达到内容和情感,语言和行为,感受和实践的统一,并通过行为的反复,积淀为幼儿的素养和内涵。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典籍教育就是很必要的。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从小朋友交往、尊敬师长乃至幼儿的用餐、举止等礼仪,我们都与经典礼仪教育密切结合。

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已经成为习惯,园长教师等都能站好鞠躬问好。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主持教师为全园幼儿解读《弟子规》内容,并带领幼儿诵读礼仪典籍片段;每天餐前进行诵读《弟子规》,由班级教师给幼儿解释其中含义,并强调小朋友切实的身体力行。

幼儿在列队、练操、游戏、等户外活动实践礼仪知识,寓教于乐;利用餐前手指运动,放学前的生活整理等环节,播放和诵读《弟子规》。

总之,这一途径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随机、全面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在游戏学习中渗透经典礼仪教育

利用经典礼仪教育促进幼儿美好礼仪素养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或几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又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幼儿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游戏学习必然是我园开展经典礼仪教育时要利用的途径。

但是,这种经典礼仪教育的渗透不能削弱幼儿的游戏乐趣,不能影响其游戏过程,而是要把相关礼仪的要求和实践融进游戏内容及社会生活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或实践经典礼仪知识。

我园充分利用了特有的“工作坊”这一实验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班级开展为主创设了一个一个的小社会,提供多维度的实践与发展的空间,巧妙的将经典礼仪渗透其中,多渠道、多方位的促进幼儿深切感受、习得运用。

中二班开展了“小天使乐团”的主题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了“叮当音乐教室”的工作坊,目的就是要让有特长的幼儿有发挥的舞台。从平时的交流中教师发现这部分幼儿确实有这样的需要,想把自己学到的与同伴们分享。这正好与我园的经典礼仪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弟子规》中有一句:“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就是告诉我们“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教师在指导中综合了幼儿的需求、经典礼仪教育的需求及主题工作坊特点与幼儿共同讨论、设置音乐教室的游戏规则,分配了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给音乐教室增加了学校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幼儿们真是开心极了!每天的工作坊活动,总能看到几个小朋友挂着“老师”的吊牌,认真、仔细地指导小朋友学习五线谱、钢琴等等。不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部分幼儿的资源,幼儿的音乐知识很快得到了提高。让幼儿从同伴中学到知识,也正切合了经典礼仪教育的精神意义:“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幼儿们也从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重。”他们都特崇拜有特长的小朋友,这活动不仅让个别幼儿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再次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在小三班的《汽车叭叭叭》“公共汽车”工作坊,幼儿们能活学活用教师讲解的《弟子规》“长者立,幼勿坐。”平常乘车过程时,让座已经成为幼儿们的自觉行为。在小一班《宝宝餐厅》,幼儿们能根据营养配餐进行点菜。对个别爱挑食的“顾客”,“小服务员”还会告诉他们“对饮食,勿挑拣”的道理。其他工作坊也是如此,在《植物园》工作坊中渗透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在《宝宝客厅》工作坊中渗透居家的礼仪等等。幼儿在工作坊中边玩边学,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条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途径共同配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经典礼仪教育就这样全面融入幼儿园课程。

此外,我园还把经典礼仪教育课程拓展到幼儿家庭中。我园通过调查问卷、专家报告、推荐优秀经典书目、开展“我与父母每月共读一本好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家长们参与经典礼仪活动的的积极性,并提高素养。

我园把国学经典礼仪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里已有一段时间了,效果还不错。幼儿们不但在园里知仪懂礼,在家里也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行为表现也多了„„事实证明,把国学礼仪经典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让这些意存高远的中国优秀古典经文,培养幼儿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给幼儿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幼儿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

建设礼仪典籍教育的潜课程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为课程内容。

当幼儿每日不断接触幼儿园环境时,他们也在不断和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较好地具备教育功能的教育环境被称为是潜课程。基于此点,我们在开展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时,特别注重潜课程的建设,力求发挥其内隐的教育功能。

走进幼儿园大门最醒目的位置,就是体现我园办园思想的标语:“育苗以爱树人以德培才以道”,“用放大镜看幼儿的优点,用显微镜看幼儿的潜力,用望远镜看幼儿的未来”。这用于经常性地提醒教师。在新建的教工会议室里,最醒目的是八块由厦门书法家书写的礼仪典籍内容牌匾,有《孝经》、《弟子规》等。每一次会议前,都有一位教师来主持讲解其中内容.让教师了解这些作品所隐含的礼仪精髓,内化古典礼仪知识,言传身教,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对幼儿来说,是人际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幼儿天天接触教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

我园设置了书架,添置大量图书,其中包括古代礼仪典籍或对礼仪典籍进行解说的书籍,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亲子阅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们在充满书香与温暖亲情的环境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园建有培才育德的“润德廊”。在这条文化长廊上,充分体现了“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在长廊的右边,展示的有将礼仪典籍“弟子规”与我园集邮园本课程相结合,设计制作的《弟子规》邮票系列:“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以此开篇,《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将历史悠久而内容广博的中华传统美德悄无声息地融入短短的句子中。每次每句,都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每天放学,总能看见家长拉着幼儿的手,耐心解释图文中的内容。如能学习、理解、内化,将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幼儿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另外一版《常理举要》宣传栏中,同样图文并茂,将在校、居家、餐桌、做客„„各种各样的礼仪内容形象展示,让幼儿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典籍中行为规范对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在班级的工作坊里,都能看到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和环境一体的潜课程,你说不清它的作用有多大。但是,毫无疑问,它还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幼儿园礼仪典籍教育起支撑的作用。它是熏陶的同义词,对幼儿的礼仪学习心理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的积累,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的。

礼仪典籍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当我们把礼仪典籍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必须重视课程实施问题。不落实课程的实施,它就是虚的,只是纸上、嘴上的课程,是一堆口号罢了。那么,它的实施途径又是什么?根据礼仪典籍适合于诵读的特点和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习特点主要是游戏与生活实践,我园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途径主要是:

(一)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

礼仪典籍教育融合于学前教育课程,它主要是实践性课程内容,无须过多强调识字,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看懂文字是不现实的过高要求。诵读活动的安排是可取的。我园安排了诵读礼仪典籍活动,内容有《弟子规》《常礼举要》等,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用餐的礼仪、学习的礼仪等基本礼仪规范。对礼仪典籍的诵读,伴随对其内容意义的解释,其作用是对其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同时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课程开发研究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2014年3月22日上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透露: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性文件即将出台。相关专家指出,这次高教重大调整和改革,课程改革是关键。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课程开发研究属于高职课程改革研究,应算当务之急。

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办好学前教育”,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之后,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学前教育加速发展,保教水平大幅提高,均衡发展逐步推进。

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学前教育的成功,为幼儿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因为学前时期是幼儿心理刻痕最为深刻之时期,对幼儿的认知结构有极大的影响。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时,有“前概念”和“直觉”两个亚阶段。运用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来看,前运算阶段正是幼儿行为与礼仪图式大量建立的阶段。此时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是基于感性的概念特征内容,接着进入依照概念图式对人与事进行直觉的判断。由此看来,这时幼儿获得的行为与认知,很可能进入深层意识里(直觉,下意识),形成内在的行为、认知,并外显为幼儿的行为与礼仪举止。以后如不是遇到特别的变故与环境,幼儿的行为与认知结构就只有量的补充,而不是质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有成功的幼儿行为与教育,就可以使幼儿今后有着良好的行为与礼仪习惯。这就提高了他们的人际智能,增加了社会的和谐度,减少了幼儿今后可能遭遇的人际矛盾。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一份国学典籍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国是一个有着自己伟大“文统”和“道统”的国度,是一个向世界贡献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曹雪芹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今日,开展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使得我们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也担负重大责任。伟大的民族复兴首先是现代文明人的培养,而借鉴古代培养幼儿的传统蒙学中的精华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显然是可行的。日本与韩国把来自中国古代的这份遗产很好保存于民众行为举止里,今日之学前教育,学习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把国学典籍纳入课程内容结构里,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如“孝”的美德、礼仪习惯等。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应邀出席北京大学举行的园长高峰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指出当前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课程开发研究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是在我学院10年市级课题“普通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国学教育课程的研究——以泊头职业学院为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研究的目标:

1、国学经典课程需求调查

2、确定国学经典课程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大纲

3、编写国学经典课程资料

4、试讲与课程评估

5、国学经典课程修正与确认

研究的内容、思路:

调查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调查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并作出分析。根据幼儿成长发育规律,筛选出国学典籍中适合以现今幼儿为教育对象的部分内容;筛选出适合以现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教育对象的部分内容。

根据我国幼教事业政策导向以及社会现实、教育学原理等关键因素确定国学经典课程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大纲。

编写国学经典教材,借鉴和吸收优秀的传统蒙学教育内容,教材中有国学经典的教学案例,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在我学院以及其他职业院校进行试讲,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评估,给出意见。与学生交流或以问卷形式调查讲授效果。跟踪调查毕业生在幼儿园中国学教学工作效果,调查此课程对学前专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影响。

根据上一步调查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查漏补缺,进行课程的修订与确认:包括教材的精化、培养方向的完善、教学大纲的精确等。

第五篇: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历史教学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历史教学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震

摘要:九年级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教育的目标不只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了这些知识、技能后,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驾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创造性地从事工作。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报告:“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有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全社会必须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历史教学 融入

九年级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教育的目标不只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了这些知识、技能后,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驾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创造性地从事工作。然而在现实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心理学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大约4500万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有15%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并且还有上升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主渠道则应是课堂教学。我们的教育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目标。

可见,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呼唤,亦符合历史学科的内蕴和学科教育的一般规律,故而既必要又可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越来越高规格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人的所有素质中,心理素质是基础的素质,也是人的核心素质。世界卫生组织对人身心健康的解释认为,身心健康的人不仅指一个人身体健康,没有生理疾病,而且要有良好的精神和社会适应状态。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下面我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一、教师要不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学完先秦历史后,我组织初一学生举办了一场历史故事演讲会。这就需要大家广泛地去搜集历史素材,利用课余时间多读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读物,其中包括从读物中搜集我国丰富的成语故事,从中挖掘对现实社会和现代人生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编写故事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课内与课外是个有机整体,应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新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强烈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带来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全新变化。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和资源,让历史“重演”,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感性熟悉,产生感情的共鸣。另外,还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发扬团队

合作精神,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熟悉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给学生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如何对待这段历史?已达到最佳效果。

二、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各方面素质,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师益友”。

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教师的主要职责,然而作为一名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各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作用。有学者研究指出:教师的教育能力应该包括“热心、幽默、老实、正直”等实际上多达1000个以上的素质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社会心理学认为,当对某个人的某一方面作出一种或好或坏的判定之后,往往会对这个人的其它方面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判定,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光环效应”。一个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老师,他必定有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爱好、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他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认真负责、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等等。这样的历史老师正是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模拟的对象。学生就会自觉地、潜移默化接受老师的影响,从而促进自身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要不断通过激励与表扬,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中国的未来正布满希望地注视着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采取不同的激励标准,热情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课堂,大胆发言,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学生就不会轻易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就会关系融洽,从而塑造了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

四、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学科内容丰富,赋予了活动空间广、方式多,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辩论会、竞猜、抢答竞赛、小品表演、故事演讲、撰写历史小故事、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随着活动的日益增多,学生人格也日趋完善和健全,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在课外活动中,要放手让学生去创造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社会为历史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课外活动,不断注入“活水”,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寓教于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五、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取有效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人格。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当代中学生一般在长辈几乎过分精心的呵护下成长,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当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生活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就会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正如司马迁所说,学历史是为了“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历史同样告诉我们现实是残酷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拥有坚强的意志才能顺利地走过人生中的磨难与坎坷。在教学中,我会精心挖掘历史素材,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效用的巨大的。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屡战屡败,终于推翻清朝;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出耐用的碳丝灯泡;居里夫人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四十五个月的工作,从一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终于成功制取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好材料。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他们规划着自己未来。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持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在历史课上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升华学生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到李白时,我引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向他学习,改变贪玩的习惯,增强自己的自制力,使学习成为一项自觉的行为,为自己的明天、为自己人生而努力奋斗;讲到周恩来总理时,强调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号召大家向周总理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古语云:“人之挫折十之八九”,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挫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提高抗挫能力,做到在面前挫折不气馁、不悲观,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在平时历史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历史名人故事,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也可以充分利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应对挫折。例如,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处处碰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鉴真和尚不顾年老体弱,六次东渡最终成功的精神;牛顿“假如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如何学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便会成功”;鲁迅“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等等。这些名人的故事和名言警句,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勇敢地去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4、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熟悉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

当今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舒适、家庭条件优越,从小是家族长辈围着转的“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缺乏竞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在历史教材中,含有大量具有强烈竞争意识和适应生存的史实。如,斯巴达国家对对年满七岁的儿童离家编入团队,进行严格的军事练习,练习忍耐性、顽强的意志及独立生存的能力。“斯巴达”式的教育固然带有残酷和不人道的,但培养出的却是能够战胜一切的勇士。再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历次改朝换代的实现、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都是激烈竞争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素材坚持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和适应生存环境的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能事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特别强调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到历史教学中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把握自己,创造未来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陈国明编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宁波出版社

2、权一兵《浅论新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下载把“国学经典礼仪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国学经典礼仪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课程如何融入生命教育课程

    中小学课程如何融入生命教育课程刘乃华一、 缘起面对多元的社会,人际关系更形复杂,世界的距离越来越短,而新的价值系统也一再的变化,要使我们的下一代走出迷惑,生命教育的推动绝......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国学经典课程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国学经典课程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国学经典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我们应该懂得借鉴古代培养幼儿的传统蒙学中的精华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本文阐述了在学前......

    把生活融入课堂(模版)

    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 例谈数学生活化教学体会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 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现实世界是数学的......

    浅谈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课堂

    浅谈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课堂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从古至今,涌现出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心中。那么,......

    国学课程大全范文大全

    国学课程大全 1、下表中所有讲座课程刻录光盘邮寄 我们将以下列表中视频课程刻录在光盘中,邮寄给您。运输途中,光盘如有损坏,直接将编号告知客服,我方安排补寄; 光盘版 399元 2......

    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

    □学习手记――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林明基(作者单位:莆田市新华书店)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必须按照党的总目标来制定并完成自己的......

    把医院文化融入医院建设

    把医院文化融入医院建设于秀华从宏观上讲,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提出了医院的发展战略、价值观......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产管理全过程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产管理全过程带领员工在川东北会战中建功立业 钻井西南分公司50140JH钻井队党支部书记 贾 玉 臣 我是1983年招工参加工作的,在井队从钻工干起,当过司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