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时间:2019-05-12 12:2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第一篇: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办好“宏志班” 催绽德育花

形成背景:2000年,沙湾县在全疆率先普及高中教育,到2010年初升高入学率已达到89%。沙湾县第一中学为顺应高中教育普及,从2000年起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由2000年的2800人发展到今天的7100名学生、116个教学班级的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成为全疆高中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学生的吸纳,来自全县和周边地区的学生受地区差异、城乡教育及家庭、社会环境诸多因素影响,不同程度存在道德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和自律意识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德育教育形势严竣。

面对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校领导深深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实际上是学校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养成的过程,必须营造一种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教育环境与净化氛围。基于这一认识,沙湾一中充分发挥“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的示范作用,以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在沙湾一中开办高中汉语“宏志班”为契机,精心打造“宏志班”品牌,注重树立以“宏志班”为代表的班级典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产生和形成了强大的“宏志班效应”,先后受到《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天山网的专题报道,在普通高中德育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子。

实施过程:

强化“三育人”,实现新转变

立足课堂教学,强化思想教育。“宏志班”的学生来自全疆各地,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到20%左右。针对宏志生因家庭贫困,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家庭、父亲或母亲患重大疾病,容易产生自卑、自闭、偏激、固执等心理问题,学校领导、德育处、校团委、班主任以及心理辅导老师在做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时,首先明确了“宏志班不是扶贫班,而是励志班”的基本思路,找准学生思想上、意识里存在的症结,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一是由班主任和德育处联合对每个宏志生认真调查摸底,逐一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把握学生心理变化;二是每月由年级主任、支部书记、德育主任、班主任联合召开宏志生心理成长分析会;三是由主管校长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认真研究解决宏志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各种问题;四是认真开好班会课。坚持每周一次班会课,由班主任精心设计班会主题,内容涉及理想信念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历史责任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五是坚持举办各类专题讲座、优秀校友报告会等,教育引导宏志生不忘党恩,刻苦学习,回报社会。思想教育的扎实开展,使“宏志班”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诚实礼貌成为沙湾一中宏志班的代名词。

实施规范管理,增强人文关怀。“宏志班”学生入学后,从学校领导到年级领导、班主任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无私的关爱。一是在“宏志班”专项资金的使用上,由财务科设立专门帐户,确保上级拨款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定期发放;二是采取公寓化管理,在

生活上给予宏志生特殊的关怀和照顾;三是建立学校领导联系宏志班制度,每位校领导分别把一个宏志班作为联系点,着力解决联系点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四是建立宏志生成长记录册,由班主任记录宏志生的成长;五是安排心理学专业教师担任宏志班班级辅导员,加强对宏志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宏志生的健康成长,使宏志生时时有温暖,处处得关爱。

重视班风培养,狠抓集体建设。在“宏志班”的管理上,学校十分重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班集体的培养。一是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教育途径,教育宏志生正确对待贫困,树立贫穷不是耻辱,可以成为财富;逆境并不可怕,可以成为动力的意识;二是教育宏志生正确对待各种捐助,懂得既然承受别人的关爱,又更应懂得去关爱别人,加强对宏志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等方面的教育,进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教育。目前,“宏志班”“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的班训已牢牢扎根在宏志生心中。在这种班训的感召下,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同学们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自豪感日益增强,大家在思想成长上逐步实现了从“班级-集体-楷模”上的转变。

狠抓“四带动”,润物细无声

在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沙湾一中自2006年至今连续5年开办6个自治区高中汉语“宏志班”。学校以“宏志班”为全校楷模,在德育工作中切实抓好“四个带动”。

挖掘宏志典型,带动全校学生。“宏志班”学生是来自天山南北的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各族孩子,他们虽然生活坎坷,但通过学校 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自立自强,勤奋学习,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学生。学校认真挖掘了宏志生赵鑫等自强不息的典型、阿不都等民族团结的典型、马军成等自立学习的典型、王丽娇等助人为乐的典型,以这些典型引路,鼓励和号召全校学生向模范看齐。校团委结合这些先进典型,在全校发起了“校园十星”评选活动,校园内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实施结对帮扶,带动同步成长。针对班级同学心里素质不

一、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成绩忽高忽低等不同情况,学校采取了结对子帮扶的办法。一是“宏志班”班内同学结对子帮扶,性格开朗的帮助性格内向的,学习成绩好的帮助学习成绩差的;二是“宏志班”与同年级平行班结对子帮扶,向他们传授在思想在长、自立学习、自律教育上好的做法和经验,同学之间查找不足,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目前,沙湾一中把“宏志班”结对帮扶的成功经验在全校推广,形成了同学间帮扶、班级间帮扶、年级间帮扶、校区间帮扶的良好氛围。

培育良好班风,带动学生自律。在开展自立学习、自律教育的过程中,“宏志班”做到了“三个一样”,即:有无老师一个样,正课自习一个样,检查不检查一个样。在学校德育处开展的示范教育活动中,“宏志班”自告奋勇申报自主学习示范班,学校以“宏志班”为代表的优秀班级为典型,来影响和带动其他班级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自我管理、开展自主学习。如今,“宏志班”在沙湾一中己经成为广大学生自觉学习、自我管理的榜样,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标志。

弘扬宏志班训,带动感恩教育。学校将每年9月定为感恩教育月,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感恩的书、写一封感恩的信、学唱一首感恩的歌、算一笔感恩的账、讲一个感恩的故事;布置寒暑假感恩作业,教育宏志生及时行孝;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家长会,增进交流沟通,强化了宏志生的感恩意识。近几年来,“宏志班”同学为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每年都以书信和短信的方式向各级领导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表达自己的学习决心和报国之志,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8年4月,我校包括“宏志班”学生在内的390名贫困生每人获得1000元的中央高中生助学金,同学们纷纷自发给自治区领导写信以表感谢。2008年5月17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给贫困生回信,希望同学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常思父母之苦,常怀感恩之心,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刻苦学习,发奋图强,早日成为建设新疆,报效祖国的合格人才。感恩教育的扎实开展,为同学们发愤图强、报效祖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考中,2006级“宏志班”全班50名同学重点本科线上线率达100%,郭奇林同学以646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10年的高考,2007级“宏志班”全班平均分551分,重点本科线上线率达100%。

实施效果:通过树立“宏志班”这一优秀班级典型,辐射和带动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体现在“四个促进”、“四个培养”上: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了健康人格,使学生们具备了自立自强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律教育,培养了良好的习惯,营造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促

进了学生集体意识的加强,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形成了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促进了学生感恩回报意识的增强,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有力促进了学校教书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2005年10月被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2007年9月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1月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

2011年3月30日

第二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四都镇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捕捉“闪光点”转化“后进生” 产生背景:

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要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效不大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 的责任。而在我们学校中,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从小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中长大,性格都比较孤僻;再加上爷爷奶奶盲目的溺爱,导致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也比较差。在这种前提下开展德育工作,难度之大可以想象。针对这样的背景情况,尝试采用新的方法来转化后进生,以使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让他们在生活中也能看到阳光。

主 要 做 法

由学校政教处牵头,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内容,再由学校领导培训各位班主任教师,使每个具体实施者都对内容有严格的把握和具体的了解。每位班主任为每一位学生订个册子,用做教师记录学生的闪光点,每周汇总一次,每月将记录情况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创新点:用细节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以正面激励为主具体实施:

一、促进“后进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1、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后进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2、培养道德意志力,鼓励“后进生”上进。

二、利用班集体的凝聚力带动“后进生”学习。

1、分成小组让好生带动“后进生”。

2、每天坚持四查(课前预习,查课堂笔记,查课后作业,查复习效果。)

3、课外活动时,让他们当小老师,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辅导。

我班八年级有个学生叫王林(化名)。七年级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班主任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作为政教主任的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被埋没或得不到承认,致使他心理不平衡,性格也变得冷漠、孤僻。为此,我经常利用课间、自由活动与他们一起谈笑玩耍,一方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另一方面研究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拟定出具体的转变计划,与他沟通交流,很快就会点燃他心灵深处的上进之火,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他取得的进步及时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利用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全班同学都来关心他、帮助他。成立互助合作小组,开展“帮带”等活动。

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趁着良好势头我与任课教师不断加强巩固,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交流讨论学习生活。通过和科任老师一段时间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早读、课外活动及自习课,他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同时这个同学的品行也得到较大的提升,我为之的付出得到的良好回报,感到十分的欣慰。

第三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闪光的“储蓄罐”

作者 徐如华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这句民间俗语深深地烙在黄坑中心小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里。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也多了,不少学生不知道劳动的艰辛,视钱财如粪土,挥霍一空,根本

不知道为什么要勤俭。家长、教师对他们进行教育,孩子们却疑惑: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勤俭不多余吗?

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校委会经多次讨论,最后决定:给每位孩子设立“储蓄罐”,并建立了一系列实施方案,这一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

2003/2004学年初,学校号召全体学生设立一个“储蓄罐”、一本“储蓄卡”、一本“帐目收支登记本”、一本“日记本”。教育学生既要勤劳又不乱花钱,同时鼓励学生该用钱的地方应大大方方地用,不要吝啬。要求学生把平日节省下的少量零花钱存进“储蓄灌”中,积到一定数目后再存入“储蓄卡”中,并做好记录,记清楚钱的来龙去脉(低年级的学生由家长协助完成),最后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每周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上一则收支经过和体会。在班上,由教师协助班委几天检查一次,对做得好的学生在班级给予表扬,学校每学期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彰、鼓励。

这一举措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认识到勤俭的好处,并付诸于行动中。从学生“帐目收支登记本”和“日记本”中,折射出少年儿童闪光的思想:

1、从小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孩子们把过年压岁钱,平时零花钱节省下来了,同时不乱买零食、玩具,生活变俭朴了。

2、养成勤俭节约,赚钱为父母分忧的观念。许多孩子利用节假日,进厂帮妈妈拣筷子,用汗水换来的钱交学费、购书等。班级的学生把班级的废纸、冷饮罐收集起来换钱交班费,秋季许多孩子还下田拾稻穗等等,并且养成不随意向父母伸手要钱的良好习惯。

3、即锻炼又培养孩子理财投资的意识。学生从小养成如何合理支配钱财,大部份学生在购书,募捐活动中,一般都从自己积蓄的钱中支付,从不吝啬。

4、形成刻苦学习、为民服务的志向。当家才知柴米贵,学生在理财中认识到钱来之不易,父母赚钱的艰辛,觉得应该努力学习。逐渐地孩子们读书更勤奋了,还大量翻阅课外书籍,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写作水平。还得到家长的称赞:过去我的孩子连双筷子都不愿洗,一伸手就要钱的孩子,如今能帮父母端水洗脚,而且会给我们建议如何勤俭持家,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未来和希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所做的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在日积月累中,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勤俭节约的种子,将来定会获得一笔无价的财富。

第四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尤艺婷

根据职业教育及学生现状,倡导以人为本的“全纳教育”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尊重的平等地位,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长和品格。

一、全纳教育理念的提出

1、背景依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特殊教育当中提出并应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出要接纳所有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给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2、现实需求。在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在学习的压抑中长大,经历了“失败”的中考,许多学生的文化程度、专业意识、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学校提出全面实施全纳教育的理念。它基于三个层面的内涵,相对于学校,接纳所有学生,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对于教师,给予每个学生享有尊重的平等地位,包括他们的优点与缺点;对于学生,要求接纳所有的同伴,理解、尊重老师的劳动,个人融入集体,实现同伴与自我的觉醒。

二、全纳教育的重要内涵及实施的德育方法

(一)基本观点:接纳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

1、牢固确立新型学生观——开启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理念。传统的观念将学校看成是培养人的地方,但它夸大了学校的功能,拔高了教师的地位,突出了教育者“施与”的作用。它没有看到学生与教师、与学校这种对等、平等的关系。因而它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在推动当地经济建设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更大的贡献。“进城为创业骨干,入厂成技术能手,回乡是新型农民。”他们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因此,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教师的感恩对象,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实施全纳教育首先从转变教育工作者观念入手,摆正与学生的关系;以此作为基点开展教育教学各项活动,让学生享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

2、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颠覆一套学生工作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厌学逃学、翻墙外出、通宵上网、吸烟滋事等多有发生,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通常的做法不外乎谈心感化、教育批评,进而纪律处分直至一开了之。有的班主任会紧盯那些个学生,能转化是好事,否则就痛下“杀手”,设法“劝退”。殊不知良好班风不是靠处分开除能生效的,走了一个问题生,又出现一个“眼中钉”。要接纳,就不言放弃。我们 提出“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口号,转化后进生,“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名学生因品行而掉队。”

(二)教师任务:尊重全部秉性,涵盖优点缺点的平等地位。

1、蹲下身子看他——发自内心的重新审视与定位。这虽是个比喻的说法,却恰也是最形象化的要求,它强调对学生的重新审视。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未能升入到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被舆论认为是学习和发展竞争的失败者;价值观也受世俗的影响因而不能对自身形成正确客观的评价;年龄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导致他们对自己专业进而对职业的选择模糊不清。他们迷失了方向,对前途产生迷惘。但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今,为他们铺设了一展风姿的大舞台,重塑目标的青年人将焕发生机,呈现更广阔的发展前程。——他们有彷徨更具希望。

因为被认定是学习的失败者,在进入到职业学校后,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失,学习积极

性低下,上进心不足,精神状态不振。但是,这些问题更多应该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原因。实际上,学习是个大概念,它绝不等同于仅有的语、数、外等几门基础学科,不等同于纯知识强记型的传统方式。现代的理念更强调广泛的涉猎、动手实践、探究和创新。在这一点上,职业教育应该更勇敢地自立门户,走一条有显著特征的教育之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就解放了学生。“上帝关闭了他一扇门,必定为他开启另一扇门。”枯燥、机械的学习会让一部分学生痛不欲生,然而在繁复的机械操作面前他会如鱼得水。——他们有活力,只是需要开启。

在过去以分数定成败的学习生涯中经受老师一次次批评,一直以来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关注、肯定和尊重,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或多或少有些性格的扭曲和心理的不健全。他们更易于心态失和、意气用事、情绪失控、偏激极端、屡教屡犯。但同时,他们身上也蕴涵了可贵的潜质--率真和勇气。他们敢作敢当,少顾忌得失;肯承认错误,不矜持虚伪;不惧怕失败,能探究冒险;讲友情义气,少暗藏私心。——他们有盲动更富勇气。这些极其可贵的精神品质,只是因为它们长在成绩较差、常常翻墙外出的“劣生”身上而往往被无情地抹杀了,公平、客观、一分为二的评价何其难。

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要蹲下来看待学生,创造师生平等的氛围,做学生的知己和真心朋友。

典型案例1:精心设计的“表扬” 我班里张某的劳动观念很差,寝室值日轮到他从来都是一走了之,班级里要做的事从不沾手,还有不出操等其他诸多问题。对老师的批评他也早习以为常、“刀枪不入”了。一次我请他的好友吴某配合,设法让他去清理卫生角,“恰巧”被我撞上。我当即对他的行动作出肯定,又在全班同学前对他表示赞赏。这对他来说竟是一种新的体验,他为这个歪打正着的做事受表扬而兴奋。就是这样一位少有劳动观念集体观念的同学后来竟能用去污剂清洗卫生间蹲坑。

2、坐着与他谈话——严格保证的同等人格与尊重。我们的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不能站在学生面前而居高临下,也不能让学生站立以傲慢自居。不但不能俯视学生,而要保持平等的高度,更要适时地高看他,发自内心的爱护他、赞扬他,德育工作就会有成效。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就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体谅他们的错误。“我能理解你的行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也犯过同样的错”、“谢谢你能跟老师说这么多”,换个角度看待学生的缺点,挖掘学生缺点背后的特点,在交流的过程中语气更加缓和。学校在校园里开展感恩教育,感恩学生,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同学,感恩眼前的一草一木。引导学生想自己,想他人;尊重自己,善待他人;少看矛盾,多体温馨。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对待同学,一改以往的冷漠与自私,人际氛围达到了和谐。

以此为信号真正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学生的满意为第一标准。”改变老师“冷面孔”和居高临下姿态,降低工作重心,提高服务质量。

3、登上台子展示——竭力创设机会赞美与激励。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赞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面对这些最不缺批评、挖苦的学生而言,他在意的是你是否看到他的优点,能否说出他的优点。一旦能如其所愿,正如心理学家所说,“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改正自己的不足。教师要用放大镜照学生的优点,努力寻找他们的长处;鼓励学生“不求事事优秀要有一点出色”,要求教师“宽容学生过错放大学生亮点”。每个班级都要召开“你身上的闪光点”主题班会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某同学找优点,汇集起来就有了连他本人都意识不到的动人之处。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强压下,一些学生遭遇了很多的批评,逆反由此而生,如今在同学们眼里,他竟还有那么多的好处,他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也对自己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止住了自暴自弃。

典型案例2:发现“闪光点” 李楠的父亲在外地开了一家公司,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但父母两地分居,她缺少家庭温暖,经常独自在家。初中时很任性,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选择逃避,曾经失踪在外一段时间,是她父母通过朋友和QQ才在某网吧找到她。进入中专后,一次自我介绍,她的言语清晰、仪态大方给大家留下了好印象。之后我又发现,她唱歌不错,还会演奏吉它。因而被我提议担任了文艺委员,负责教唱新歌和文艺节目编排。在工作中她获得了尊严和自信,先后担任班团支书、班长、学部学生会主席和校学生会生活部长等职务,显现了她的工作才能。

(三)学生理想:融入整体活动,实现同伴自我的精神觉醒。“思想指导行动,精神决定成败。”全纳教育中的德育不在于规矩学生的一言一行,更高在于一种积极的姿态和集体精神,在于人的精神品质的提升。我们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从组织活动入手。

1、挺起胸膛——强调步调一致凝聚精神心气。学校坚持倡导学生“五起来”——“额头抬起来、胸牌挂起来、胸膛挺起来、声音响起来、手脚甩开来”,以此提升学生自信、阳光的气质。

2、增氧养鱼——开展多彩活动创造文化氛围。“活动造氛围,氛围孕文化,文化培育人。”学校给教师们打比方,一个大池塘,养了好多的鱼,在闷热的天气下,水得不到流动,整个水域氧气就不充分,鱼儿的生存就存在困难。在池塘里设一增氧泵,不断的打水,水活动起来,鱼儿跟着活动,氧气增加了,鱼有生命力了。

3、拉长战线——重视过程教育放大身体力行。学校开展多彩的活动不仅注重活动效果,更注重过程,强化过程教育的意义。举办球类比赛,除了比拼搏、比合作、比球技,还进行文明啦啦队、创意服务队的评比。技能节活动除了集中动静态展示外,更强调前期的策划、组织、准备和演练,让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到各种技能项目当中去。

三、结论总结

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学生的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要求教师真正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蹲下来看学生,改变“冷面孔”和居高临下姿态,在感情上温暖他们,人格上尊重他们,心理上开导他们,目标上指引他们,学习上激励他们。组织开展“唤醒教育”活动,倡导以“关爱、感恩、赞美”为主题,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抓多彩活动,抓激励教育,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味到从未有过的更多机会、更多成功、更多快乐,构建“阳光、快乐、和谐”的校园,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成功之路。

第五篇: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爱心做甘露,精心育春苗 背景:

爱“是从教者的永恒主题,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育人途径多样,但“爱”应始终贯穿其中,“爱”是沟通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一个待进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关心,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对学生在严的同时切莫忘了爱,切莫有嫌弃后进生的想法,越是对后进的同学越应该同情,越是应该爱”。对于后进生,我们应该拿出母亲般的关心、爱心和细心。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书育人的基础。只要教师真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就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是师德之魂,只有施爱与每一个学生,才能成为“为人师表”的楷模,才能发出灿烂的火花!

××是我们班的一位“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爱说话,更不和别的同学交往,班级的活动也不参加,上课睡觉,作业不写,科任老师都称他是我们班的“害群之马”,我也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不见其悔改,我也甚是头疼,感到束手无策。案例:

1、××聪明、接受能力不错,由于基础差,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性格内向,做事时不专一,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自控能力较差。

3、缺少家庭教育,缺少母爱,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有自卑心理。解决策略: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要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们。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实施过程:

一、情感沟通,树立自信

在之后的一次家访中我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10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了解到这些,我非常同情他,从此更加关心他。一天,上课铃响了,我仍然没看到××的影子,我开始有点担心和着急。就在这时,一声“报告”打断了我的思绪。是他。只见他满头大汗,上衣半扣半敞着。我仔细打量了一下,发现他衣服的一颗纽扣掉了。我只是轻声说了一声“以后早点儿”,便让他回到了座位上。下课后,我把××叫到了办公室。××习惯性地低着头,以为又要挨批。“××,把你的上衣脱下来。”××怔了一下,怯怯地把衣服脱

了下来。接过衣服,我在工具盒里拿出了针、线和一颗纽扣。很快纽扣就缝好了。就在我递给他的瞬间,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泪花。“××,你看,一颗纽扣虽小,但没有它,衣服就失去了完整性。你就如这颗纽扣,虽小,也是我们班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份子,有了你我们才完整,才团结。××红着双眼,点了点头。

自从那天以后,我利用多种方式和他谈心,及时了解他的心理变化。我了解到他的生活环境使他有生活的压力,更缺乏了一种的生活动力,所以他的行为,也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现在的状况不应该完全归咎于他。在一段时间推心置腹的交流之后,他开始逐渐的接受我,对于我的劝说有了一定的接纳。

放学后,我为他补习功课。我随时给他讲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他心田深处那颗善良、进取的种子也就开始萌芽。

在学校和班内,我又采取一切办法为他创造转化的温暖环境。在生活上,我处处体贴他,他的眼睛近视,我便及时把他的坐位往前调。

以后,他对我特别亲近,我趁机开导教育他,每发现他身上一个闪光点,就在班上大张旗鼓地表扬。渐渐地,××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成了班里的中等生。

在教师节的时候,我收到了××的一封信。“敬爱的老师,谢谢您的纽扣!一颗小小的纽扣让我感受到了您的温暖,让我理解了班级团结的重要性„„”

二、教师协作,同学帮助

为了不断督××进步,我与其他科任教师进行协作,在课堂教学中对他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他多提问(根据其能力,设计相应问题),使其注意力始终集中于课堂,并及时对其进步给予表扬,使他对学习逐渐有了兴趣,自信心进一步增强。

教育同学间要团结互助。不歧视××,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帮助他,如:在分座时,把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同学派做他的同桌,督促其进步,两个多月的时间,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学习兴趣也比较浓。与同学的关系也明显融洽了。心情比以前愉快多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三、及时肯定点滴进步同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 在教育过程中虽然艰难,但他也给了我一些惊喜,让我有更大的动力继续。让我最感动的是英语错题本上那前后判若两人的字迹,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绝对难以想象那两种字迹是出于同一人之手,简直可以用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来形容,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作业展开让学生猜这是谁的字,学生一拥而上,没有辨认出,于是我又翻到前几页,顿时全班一片沸腾,于是我大大表扬了他,字如其人!全班一致高呼他的名字,我看到他不好意思地做到位置上去了,但脸上有种非常自豪的表情,至此以后他在班级的形象也的确有了一点提升,自我认同感在同伴的肯定声中又提高了一点。

四、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

在一点一点的努力下,他的自我提升的意识在一点点地觉醒,他对老师的态度比以前谦逊了,对自己犯的错误改正的意识比以前增强,尽管有时自控能力还很差,作业还是偷工减料,但对于老师的批评没有以前那么多的抵触情绪,也愿意及时补救自己的错误。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对劳动更主动、更热心肯干。但是目前他的一个学习状况要想彻底摆脱“待进生”的帽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再加上没有定性、懒惰,依旧是他前行中的绊脚石,所以教师还是要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用爱心和耐心陪着孩子慢慢走,慢慢成长。在以后的道路上还会碰到很多的困难,要不断寻求解决方案,不断积累经验,团结教师、家长、学生自己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坚不可摧的教育统一战线,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我相信,最后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因为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实施效果: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都各有千秋,作为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弄清学生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的情况,主要是父母离异,造成孩子个性偏激,缺乏母爱。用点滴的师爱唤起他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近两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同学由“害群之马”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一颗纽扣温暖了一颗受伤的心.纽扣的故事还在继续„„ 创新看点:

1.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在对待学生的教育上,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充分地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就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正所谓“一把钥匙一把锁”,只有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才能铸成一把把不同的钥匙,开启学生心灵的锁。

2.貌似‘顽劣’的学生,他最需要的可能是被接受,而不是被‘改造’,教育者的影响只能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只能潜移默化。”这样的一个引领与提升,是在解除了一切人为的偏见而对他的尊重与接受。一颗纽扣虽小,但意义重大。

3.班主任体现了较高的个人素质和冷静成熟的处理风格,避免了部分老师对待差生的那种简单、粗鲁、缺乏耐心的态度,使这个“特殊”的男生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和爱护。

4.好的教育契机经常会出现,只是我们的老师没有用心发觉,用心把握。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读懂学生的期盼,给予学生以欣赏与激励,就会主动地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经验总结:

著名的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师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该投入无限的爱,因为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必须对他们“动之以情”,来达到“晓之以理。”只有感情融洽了,才能使道理如久旱之甘露,点点滴滴滋润学生的心田,通情达理。后进生的心往往像冰块一样,像枯苗一样,需要有爱的阳光去温暖,用爱的甘露去滋润,只有真诚的师爱才能挽救他们。我与××同学从交朋友做起,让他参加运动会,陪他练习,有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关心;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教师应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最渴望的是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胜过雨后绚丽的彩虹,在学生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的种子,使人充满活力和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肯定、认可,让学生坚定发展方向。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是一个学生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与此同时又会在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对老师的喜爱与敬佩之情,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只要每个班主任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总之,在教书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爱心无价。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是学生蓬勃发展的甘露,是学生积极进取的桥梁,是学生奋发向上的阶梯。师爱是转化待进生的法宝,我们要用师爱去滋润后进生的心田,才能让这些迟开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下载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山里各庄小学 蒋云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村庄,进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成为城市建设者。一方面,在大城市的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总结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静待花开 (一)实施背景: 由于家长婚姻家庭观念带来的影响,很多孩子是离异、单亲或重组家庭子女,这些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

    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2014年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一、 背景分析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我国在十月一日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好家风好家训带来好校风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好的家教家风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8.3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案例分析 吕宗英 一、案例内容 今年,我任教的七(5)班班主任,我班有这样一名男生周某某(化名),父母都为安徽人,在市场买菜,家中有一个姐姐,初三刚毕业。这名学生行为......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谈后进生转化 摘要: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当前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正文:班主任......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精选]

    “浪子”回头金不换 ——谈后进生转化 摘要:王许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后进生转化案例分析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