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张艳美)

时间:2019-05-12 12:4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张艳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张艳美)》。

第一篇: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张艳美)

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勐板完小 张艳美

关键词: 教师素质 文学修养

语文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母语教育,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教育。而语文教学的启蒙从识字开始,语言的形成构成文学的发展。文学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基础,是民族最基本的交流方式,文学可以把一个民族联系在一起。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关键,没有文学教育的语文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没有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的一种荒芜。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富仁教授说,最基本的语文其实就是文学,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文学能力。文学不仅是审美把握,而且也是理性把握。语文就是一切从文学语言中逐渐升华的最有力的理论,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一门学科。语文的学习过程,在整个社会生活实践中无所不在、无处不存,是天然地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产物。人类活动不能离开语言,语言不能离开生活,而生活的本身就是文学的源泉。

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以及学会如何长大的一种过程。我们常说得文学是人学的道理,就是教你从如何做人开始。文学,弘扬社会的正气,鞭笞社会的歪风,反映社会各个层面的善与恶。每一个人从懂事入学后接受教育,接受语文的学习,文学便开始起到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因此,文学教育也是语文的专利。

语文教师担当的责任是从语言文字、人格素质、道德意识出发,需要在文学修养、文化品位与语文教学艺术上下功夫。而对于语文的学习,它的极高的综合性,使语文授道者所具备的必须是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而丰厚的文学修养,却是语文教师素质的精华所在,像光源的聚光点,是具有生命力的。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那些方面的文学修养呢?

一、语文教师对文学的感悟。

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是依据课本来作为指导的,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用语言文字创作的,是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艺术品,充满了灵性和创造性。能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就是语文教师的文学底蕴在发生作用,每位作者的作品,代表的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激情、理想和心情。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状况,将作品恰到好处的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光华和情感波澜。作者通过文学作品,无论塑造怎样的形象、渲染怎样的情节,我们做语文教师从作品中既要窥视其人性的弱点,又要挖掘闪现人格魅力的光彩,从而诱发学生的心智和情感。这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式教育,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可以就其作品本身入深、参透,幻化出更丰富的、想象的色彩,从不同的角度去点拨、指导,和学生一起投入再创作中,激活学生的思想火花,一种源动力的热情被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创作热情,在融通一气中,达到师生互动的对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的教学更多的是重视语言的教学,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处理课文的时候,对生字、生词讲的多,偏向于分析语段和句子的含义,而把课文无端的肢解开来,不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课文,结果学过的每一篇课文,印象就是那么几句话,那么几个片段,使学生对文章了无兴趣,失去学语文的积极性。

实际上语文教师对文学的感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是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有时候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冠冕堂皇的,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对于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递者,是社会的精英分子,是精神的布道者,是社会良知的启发者。有了对社会的感悟,才应该保持着高尚的情操,有着能够感悟人的精神力量,才不愧为一个语文教师,才会为社会的良知做锻造。

二、语文教师对文学的创作。

所谓志于道(培养人),游于术(提高语言运用水平),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学用语言,提高素质,培养悟性,促成创造”,学会应用语言是第一位的。虽说语文不仅仅是文学,但文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本能。作为语文教师,文学创作的体验,是对生活的艺术敏感,是对语文教学的感喟,是对周围新生事物的灵敏的反应。

从我国古代、现代教育史、文学史上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作家,他们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仍不辞辛劳地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不辍耕耘,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食粮,传承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从而为教育起到了光辉的典范作用。比如孔子①,他既是传道者,同时也是创作者,他有非常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他的教学语言典雅、规范,常常运用《诗》、《书》等古籍中的名言名句教导学生,也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来勉励学生在艰难复杂的形势中能保持高风亮节的气度。孔子还善于以物作比,把深奥或难以名状的道理说得既形象又明白,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②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智者和仁者的“动”和“静”喻为“水”和“山”,而且做出“乐”和“寿”的美好状况和结果,非常有力地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智者、仁者。

然而,在广大的语文教师队伍中,真正具备实际写作能力的并不是很多,他们把自己圈囿和束缚在狭隘的理论框架里,文字受到了局限、文思殆尽,文学修养只残留着一些文学常识的影子。更多的是没有交流文学气氛的平台,更有甚者学校给喜欢动笔的语文教师受挫感,认为不务正业、不安心现状,从而使语文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而文学创作趋于沉寂,性灵落寞于尘埃。

笔者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语文老师写道,从来就没写过什么文章,也没有对教材做过什么深刻的摸索,就按照教参上的一套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结果呢,学生的成绩高居不下,家长满意、学生满意、领导称心。这位教师在最后写道:“一直以来,我带着高三的班,做着学校的骨干,但一想到我的学生毕业后他们的能力,我就感到心虚,我一直都活在内疚中,感到我在误人子弟。”

三、语文教师对文学的积累。

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文选烂,秀才半”“胸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教师勤于读书,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读书,只有教师热爱文学,才能教育学生热爱文学。胸中无墨,自然不能泼洒成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直接的和间接的积累,才能解决写作之源这个关键问题,学生提笔作文时,也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比如看《红楼梦》③,宝黛故事让人懂得“情为何物”,看《三国演义》④,让人明白三国争雄足智多谋的重要,看《西游记》⑤,懂得孙大圣的法力无边,这些生动感人的名著能极大地拓展人想像的空间。使人遥望山峦、落日余辉,总会若有所思。接触《水浒传》⑥让人我如痴如醉、如梦如狂,会梦想着杀上哪个山头成为绿林好汉;看《李白诗选》⑦,会让人爱不释手,陶醉在诗歌的美妙之中,甚至产生创作欲望。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至于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那将是一生受益的事情,从杂文到小说,从做人到立志,无疑要受其正气的影响,这是一代文学宗师给人的莫大教育。

而人的素质就是受书籍的感染而慢慢的发生质的改变。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常常感染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引领学生也熟读这些作品,在春风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滋生出灵感,感悟生命和理想,感喟人性和人生,然后产生创作冲动,更使人格和灵魂得到升华和净化。

文学的积累不仅是阅读的积累,也是除知识的积累之外的人生的积累。有一句话叫“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说,此乃都是看书积累的经典名言。它们道出一个真理,那就是语文教师要有孜孜以求的对文学修养的素质,才可能带动学生产生提升文学修养的渴望。

作为语文教师要为教学做准备,注重多方面收集整理,探索丰富的教学资料,从教学论文、教学新点、学生习作、课堂实录、精彩时文等方面做积累,会给学生更多的引导。

四、语文教师对文学的真诚。

文学是一个纯净的字眼,是善良、真诚的代名词,是儒雅、正直、纯粹的一种化身,它是纯精神的东西。我们常听到弃文经商的人受到打击时的一句笑言,“被文学害了!”之所以人们崇尚文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文学修养,其实这确实是一种人的高素质的体现,而作为语文教师的育人之人是人上人,就更需要高素质。文学修养对于语文教师,它是先天性的语文教师的必然,像与生俱来得的一种人的属性,对文字的感觉,利用文笔来实现文学的这个过程,是对自然、对现实的真诚的流露,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做语文教师,不能抱着“顶多做一个教书匠而已。”但对于社会,教书匠已经是一种公认的理解了。试想想,在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社会里,在一个没有自己的声音的社会里,会是一个合理的社会吗?会是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吗?会有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学者产生在教书匠的教育下吗?在当前教育制度下,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的一套去背、去记。他们没有自己的精神,没有自己的灵魂,他们的精神已经被阉割了,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展示自己的歌喉,这样社会的发展是正常的么?

语文教师以文学修养启发心智、打动人心,必是让性灵深处的东西散发光彩,于是以最真纯的文学故事去感染,去占有它的一席领地,这对于语文教师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可以信手沾来的。文学虽然是守候人心灵的最纯净的天空,而真诚也是语文教师对文学的最直接的信息反馈。人不能缺失真诚,尤其语文老师所要面对的是需要真诚以待的一颗颗稚弱的心,语文教师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第一扇窗,也正是完善学生人格的第一道门榄。

语文教师肩负着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大前提。而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通过文学的途径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实现。

一、语文教师运用文学巧设情境。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借助生活自然美、情感表现美、艺术构思美、语言凝练美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寓美融情于语文教学之中,以富有艺术和感染力的语言,生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戏剧性的体态语言的表演,吸引学生的全部课堂注意力,巧设情境,营造氛围。要精心设计一段课前导入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感情的设问,一段充满感情的朗读,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情绪渲染的作用。

1、寓美于其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美感具有情感的精神愉悦性,情感是美感的主要特征和显著的标志,它使整个审美的过程都带上愉悦情感色彩。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涵咏咀嚼中有历久弥新的意蕴,揣摩玩味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陶冶。《苏州园林》中大讲究、小点缀的图画美;《望天门山》“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的意境美;《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辩美;《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寥寥几个字就写出了长年悲倦游的羁旅之思,可见语言的凝练美。因而引导学生对文章词句的推敲、内容的揣摩、文旨的领悟,实际上就是在寻找美、欣赏美、创造美。

2、融情于其间。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有着“澎湃的激昂的热情,不断的给所教的知识加温”,开启学生的心泉,“博观约取,披沙拣金"取精用密、厚积薄发。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激情应融于整堂课中,包括导入激趣、诵读理解、品味赏析的表情体态之中,记得讲《枣核》一文时,那种改了国籍也改不了民族感情的主题深深的震撼着人的的心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于光中先生的《乡愁》、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导入激趣,“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来对许多海外的游子虽身居异国仍情系故乡的那种豪情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古诗曾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来比喻拳拳的赤子心,悠悠的恋国情,兽犹如此,人何以堪?因此能充分感受《枣核》一文所蕴含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于学生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自然的融合到一起,水到渠成,意到情至。

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思想,也是最容易创设教学情境的,也最容易引导和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能使学生思维与情感得到一个伸展的空间。人的行为是受到心理调控的,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我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能呆板地机械地灌输知识,冷冰冰地说教,而应以教材为轴心,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文情,巧设途径,运用各种媒体和手段来丰富教情,以达到唤醒激励鼓舞学情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有渴求知识的主体意识,展现自身主体价值的强烈愿望。我们在深情的诵读了“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来概括闻一多先生的一生,感染学生,配以花与叶的投影,“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直觉上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带着审美的情感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师要有独到的文学见解。

语文不像数理化那样答案需要准确,这就要语文教师发表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学生因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各异,解阅作品的方式、审美体验也不尽相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充分的挖掘文学底蕴的厚度,使教学内容多元化,让想象插上翅膀,让学生在文学想象的天空自由飞翔。不要把异彩纷呈的东西进行规定、圈囿,不要把一些定论用贴标签的方式硬性纳入学生的头脑中,这样必将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抹杀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反对一元化、反对“标准答案”。语文老师独到的文学见解定能促使学生有独特的感受、自由的声音,也因此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人格得到自由的提升。

语文教学是诗意的活动,又要让理性之光照耀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雅韵首先来自教师的个性和气质,还有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语文教学应该是审美的,有“临风把酒,壮思逸兴”的豪迈;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多彩;语文教学应该是宽容的,有开放的、民主的、人本的特色。“教学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托尔斯泰),我们要致力于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探索,从独到的文学见解出发。

三、语文教师借文学之功发挥人格魅力。

语文教师是打开文学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巧使文学功力而提升人格魅力的神枪手。比如在学《项链》⑧这一课时,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虚荣的危害,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玛蒂尔德那种勇于承担责任、吃苦耐劳的品德;学《世间最美的坟墓》⑨,要让学生感受到托尔斯泰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人格的伟大,为托尔斯泰墓那“逼人的朴素”所深深感染;学《石缝间的生命》⑩,就要让学生领会“人生就是拼搏”的真谛;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⑾,则使学生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当然,在教学中利用文学的天空,会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感受,铸进情感的观念才能发展成为稳定的人格。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把好的顺应时代潮流的美文引入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完善人格。

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产生伟大的人格思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解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人格美和社会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出语文教学的美好成果。

四、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文学的真实性。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抒发真情、表达实感。“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作文的过程是对事务认识的过程,是需要抒发真情实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人,也就是心与身的融合。许多学生作文时说得都是空话、套话、大话,甚至是谎话,这样招致人性的阴暗面滋生,甚至使学生的人格失范!

其实,文学并不是万能的,但文学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而语文老师的文学修养像一种品格一样,必须附着在其个人的素质中,否则,没有文学教育的语文教学会像咀嚼多遍的口香糖一样。而学生作文更是如此,没有灵性的作文教学,作文的天地一片灰暗。

近年在高考作文中出现作文抄袭现象,这不难看出教师的责任占主要方面。当前很多语文老师的素质难以担当作文教学的重任,缺少文学修养,写不了像样的文章,文学鉴赏能力也不高,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依据就是课本中的范文,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地步。不会作文的语文老师,如何能教出写一手好文章的学生?也就是画饼充饥而已。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始终是为应试而服务。中学语文教材一般以不同的文体分单元,结束了一个单元的教学,才让学生写一篇同样体裁的作文。学生下意识地模仿课本中的范文来写,模仿得像,语文老师就会评价为好作文。如此经年累月培养出来的学生,文思如何能敏捷?更不要说文思如泉涌了。而更多的语文老师在高考前给学生发放许多篇范文,让学生拼命背诵,更把应试作文教育演绎到了极致。而最近几年,新概念作文对中学作文教育有所冲击,但效果不大。有些思想超前些的语文老师,并没有从根本上启发学生去创新,仍然让学生去模仿新概念作文,走的还是应试作文教育的老路,只不过模仿的对象摇身怪变,使学生变成抄袭高手而已。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的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和审美素质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没有文学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语文技能训练,使本是活生生的文学作品变得琐碎、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和兴致,导致文学欣赏能力下降,也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受到制约。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呢?我们说除过在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上加大学习的力度外,一定要克服自身懒散的弱点,能尽力地在文学的天空花费多一些时间,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树立自我习作的教学作风,以阅读、积累和写作习惯,引导学生,情到文至,思到章出,让自己的文章,和学生一起进步,以文学修养、文化品位来影响、带动、发现与培养学生创作力量,形成一定的文学气候。

让语文教师在文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发出呐喊声,和学生一起互动、共振,让审美的光华和理性的智慧之光一起闪现在文学的天空。

2011年9月5日

第二篇:论语文教师文学修养在教学中的作用

论语文教师文学修养在教学中的作用 百色市德保县足荣中学 伍文明

摘要: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塑造人格等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修养;教学;作用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具备文学修养、文化品位与语文教学艺术是其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塑造人格等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文学的途径,用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对文学的热情以及感悟去感染、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地发展。

语文教师具备文学修养有利于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艺术,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是指教师在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视野,从更高的广度和深度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是教师对文学知识、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如果称语文课堂教学为一种艺术,那么这种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语文教师教书育人,不但要有教育理论的支撑,更重要的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人格力量。语文教师首先要懂得文学,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滋润和支撑着中华民族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优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的沉淀。语文教师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关注当代文化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眼界更开阔,底蕴更深厚,思维更敏捷,语言更优雅,情感更充沛,逐步具备超脱文本字句的力量,游刃有余地帮助学生透过文字感悟生活,透过语言领悟内涵,透过文学净化心灵。

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其教育教学就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常常名言佳句不离口,并且出口成章,就显示出高深的文学修养和学者风范,学生就会产生敬佩之情,进而崇拜教师,崇拜知识。语文教师平时讲课要有意识地列举介绍中外文学作品名篇佳作,并加以评析,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之美,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教师的文学追求,文学探索,文学修养的提升,将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育教学艺术。

语文教师具备文学修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借助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美、情感表现美、艺术构思美、语言凝炼美等寓美容情于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如《望天门山》中“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的意境美;《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辨美;《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的悲人卷愁思的语言凝炼美;《苏州园林》中“大讲究,小点缀”的图画美。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词句的推敲,内容的揣摩,文旨的领悟,实际上就是在寻找美、欣赏美、创造美。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实现文路、教路、学路三统一,才能把握文学语言美的真谛,才能帮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语言艺术的美和魅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为轴心,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文情,巧设途径,运用具有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艺术丰富教情,以达到唤醒、激励、鼓舞学情的目的,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情感进入对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具备文学修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完善人格,语文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基本任务。语文教育首先是物化人格,课堂教学是师生一生一段生命历程的人格化过程。精神是对生命的支持,人格是对生命的完善。语文教材中所显示的人文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如果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获得人格的独立自尊和自由,无疑将对学生整个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语文教师要有一颗纯美善美的爱心,爱自己崇高的事业,爱人类,爱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把教材中文学艺术形象、崇高品质、优美情思、美丽精华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动学生的灵魂并以自己的语言艺术去感悟学生对生命的体验,与学生心灵碰撞交融,让学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美的熏陶,从而达到寻找自我,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

作为语文教师,在充分认识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应领会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和人生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和对学生的作用,并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如孔子的论语,庄子的逍遥游,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君子好逑的《诗经》,皎洁的汉宫秋月,珠落玉盘的琵琶,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等千秋绝唱的诗词曲赋,这些负载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对形成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品格,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人文因素,唤醒学生的感情,利用文学修养和文学功力,采用结合与渗透的方法,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使学生从中得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磨练意志,完善人格,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道直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和理想或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这些杰出人物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交流沟通,淋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使学生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文学的天空,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铸造情操的观念,逐步发展成为稳定的人格。同时,语文教师把好的、顺应时代潮流的美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文学养分,完善人格。

总之,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润泽着学生,学生的语言文化之树,始终植根于语文教师的文学培养之中,从而推动素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第三篇:浅析教师的文学修养

浅析教师的文学修养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主力军,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重要教育对象,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重点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首先是教师是否具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素质与教书育人方式方法,教育质量的提高,教书育人的教育艺术水平的展示,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师的素质提高问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教师教书育人,一方面需内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思想进行指导;教师为人师表,另方面又需有外在的良好个人形象和个人的社会交流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在社会发展中有它的传承作用,先进文化的代表作用,科学技术教育的作用,同时教师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素质的变化,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对象。“育人者,必先受教育”。

教师的文学修养提高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师职业与教师队伍现状,从教师职业上讲,教师的职业是语言传递为中介的职业,教师的语言形象极大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职业语言一是教师的口头语言,二是书面语言,三是形体语言。在人与人的交际中,教师是语言的传递者和运用艺术者,教师的语言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语言心理效应。教师应是语言形象的设计大师,教师应有语言艺术的基本修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素材是否丰富。教师的语言素材我们认为首先与教师本身具备的文学修养水平有密切联系,与教师的语言经验丰富与否相联系。教师在开展自身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语言文学修养的教育,不能忽视语言经验的积累与提炼。从教师队伍现状上讲,学术论文不会写,文学作品不知多少,文字表现能力差的教师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中学文学学习时间不够,大学没有文学时间的学习,就业后无时间和无要求学习是根本的原因。研究表明:教师是语言的运用者和传递者,教师具备文学修养是教师形成和发展个性化的语言教育运用与传递能力的重要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一、教师的文学修养的认识

文学修养是一个人的文学知识、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虽然说文学修养偏重文言写作的技巧,但写作技巧不等于文学修养,文学修养中的文学知识,是一个人文学修养的基础,一个教师的文学知识是教师思考教学过程,把握教学细节和从阅读者心理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指导方法的知识;文学写作能力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中书面语言表达的技技巧,具有好的写作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一部分语文教师在书面语言上的表达水平不高,少数非语文学科的老师写作水平超过语文教师的原因就在于书面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问题;文学鉴赏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阅读体验,是对作品的语言表达细节的感受,有文学欣赏水平的教师重视作品中的语言结构。文学在人的生活与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是以语言为材料或媒介的艺术,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日常语言是有所差别的。文学语言对于提高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文学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必然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以人性和审美为精神主导,以教育、知识、趣味娱乐为辅助,承担着人们宣泄情感、传输思想的任务,是人类精神文化中历史悠久而有独特意义的重要部分。文学以语言为工具,通过构建鲜明、生动、具体、可感,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意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因此一定的文学修养能保证我们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文学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现实和梦幻生活的写照。文学的三个特点是:意象的间接性-----文学以语言为中介来塑造审美意象;概括的广泛性-----语言艺术可以是反映上至天文地理,下到三教九流,古今中外,宇宙之大,芥草之微,宏观的宇宙万物,微观的内心活动,都可以得到表现,很少受到时空的限制;思想的丰富性-----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会对所描写的对象加以直接或间接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这就更加增强了文学艺术形象的思想的容量。所以文是培养人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与途径。中国文学的精神是文如其人、文以载道、文静如水的精神。文学与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学的人文性、情感性、社会历史性决定文学影响人的发展。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的精神世界是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充实与丰富的世界,文学对人的精神世界充实、丰富与完善是必要的,所以,文学是人格的升华需要的学问。

文学是人参与并从事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有认识、教育、美感和普及的作用。文学作品的评论孟子主张要“知人论世”。作家的思想倾向、感情愿望、审美观点在作品中都是反映出来的。文学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与电影、电视等形式概括生活和反映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称文学为“人的生活的教科书”。作家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与教师教育的资料收集有许多的相同之处。文学的表现手法:描写、叙述、抒情、议论、剪裁、渲染、烘托等,与教师教书育人有异曲同功之处。生活是文学修养提高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文学修养提高的重要环境,离开生活,一个人的文学修养的提高是很困难的。韩文公说“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煜。”有文学修养的人必是生活丰富的人。

二、文学修养对教师教育的作用

文学对于人的作用总体上讲有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保证人们尽可能地表达思想和感情,培养自我形象思维能力,提升人格的作用。现在大学教育兴起了加强人文教育的人文讲座,分析这些讲座主要包括:人才与素质、科学与文化、文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经济与社会五个部分。文学与艺术讲座可谓是最影响人的修养的讲座,如:北京大学褚斌杰《诗经》导读讲座,夏 田《幽默与人生》讲座和王立平《音乐与人生》讲座等。教师在许多地方都被人们称为读书人或教书先生,中国古代人们读书主要是读文学类的书,对与文学相关的人物和事件的了解和参与与提高文学修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等,在一定程度上是读书人的主要活动。现在有的教师认为参与各类读书活动在今天看上去是否已没在必要了,各类媒体提供的学习机会太多,人与与的读书交流费时费功夫,然而,读书是学习,活动也是学习,当前教师读书较少地读文学史类的书籍,这是整体上影响教师文学修养不高的原因之一。

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这是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必然要求。教师教书育人首先要懂得历史,古今中外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滋润着和支撑着中华民族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师懂得历史,懂得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懂得帝王将相的兴衰替变,就能以史为镜知兴亡,以人为镜知得失,进而使自己察身自省,做到慎独、自警、自律。教师教书育人其次要懂得文学,要对不分阶级、不分国家与民族的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一个大体上的了解,透过文学,开阔自身的眼界,渊博自已的知识,让教书育人的讲话艺术更为精湛,更为完整和凝练,更能吸引学生和提高教育水平。事实表明:只有教师具备了各方面的文学知识和文学才华,教师才具备了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自然形成。军事上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引此说教育上不想成为优秀教师的教师不能成长为好教师。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做一个好教师应当有一个雄心勃勃的“教育梦”,有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教育英雄”群体互动。曾经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探讨语文课的教学改革的文章。主要观点是老师要教会学生读书。教师在教会学生读书之前,本身应当广泛地涉猎文学名著,博采众家之长,成为一个文学修养素质较高的人。

“文学”与“教育”的关系在教师的教育中不是那么的遥远,但也不是那么的清楚。文学修养对教师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的,文学修养不仅能使教师的“教育”充满魅力,还能将教师的“教育”函意阐释得更加淋漓尽致。通过教师的文学修养的提高,人们将看到“文学”与“教育”之间原本存在的然而又长久被忽视了的密切关系。

三、提高教师文学修养是当前教师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每一个教师都负有教书育人和宣传党的教育思想的政治责任,每一个教师都与“文学”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更好地负好自己的教育责任,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都有必要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教师加强文学素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于:

1、文学修养使教育活动的主体具有儒雅的气质,从而产生更大的教育亲和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文学知识,如白居易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孔孟之道的学而时习之,以及屈原、林则徐、毛泽东等人的诗词等,学生就能从中看到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教师教育形象。通常,见了教师,听了教师的教育,应当给人有“儒雅”二字的评价。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它应既有学问,又温文尔雅,有儒者之风,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滋育他的“儒雅”,对于他的举手投足、教育教学都会流露出“儒雅”,能在不知不觉间倾倒他的学生,使学生愿意亲近他,愿意聆听他的教育。这也就是所谓的“教育亲和力”。

2、文学修养使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有文采,而添加了文采的教育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纯教育活动需要有文学的根基,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人物的了解,对中国古代诗歌与小说的创作者的熟悉,对重要文学作品的精辟见解,都会使教师的教育活动增添更多的文采,从而一改“教育”严肃、枯燥的旧貌,将“教育”变成使学生得到一次高层次精神享受的艺术。试问有谁不愿意在“享受”中了解和接受教育呢?因此注入了“文采”的教育,对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教育能否成为一门艺术,其发生的前提,就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要有文采,而文采只能来自其自身深厚的文学修养。

3、文学经典的引用,将使教育说理更简捷、有力、深刻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引用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经典,我们就能注重个人身边的不习,就能向他人请教。当我们引用《战国策》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来说明学习必须进行下去的道理。“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即一百里的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了一半。古人用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学生的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引用此古语,教师费舌不多,就会将处理深刻的道理讲清。

4、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往往是纯教育性语言所无法企及的

文学作品连带作品和作者的背景,它能表现很多东西。有些不适合明说,或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通过诗词却能表达出来。另外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能引起听者强烈共鸣的情感因素,也是纯教育性语言望尘莫及的。我们引用白居易“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句子,就能起到不让学生自爆自弃的教育效果。

鉴于经上四点认识,我们认为优秀的教师应当学习运用好文学,要阅读和反复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名著,如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歌德、海涅、巴尔扎克、杜甫、白居易、李白等人的作品。教师能背诵许多诗篇,能象演员一样整段地朗诵三国人物的对话片段。就会更好地密切联系学生、宣传学生、感动学生、服务学生,以及更好地搞好教育活动,做好党的教育工作。加强教师的文学修养,现在应该被提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它可以是人的先天的神经活动特质,也可以是文化在人身上的沉淀物----修养,还可以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个性化的品质。分析人的素质,我们可以把人的素质分为基础素质和发展的素质,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素质。基础素质是人的先天的、生理的与文化作用形成的素质,发展素质是后天的素质或社会活动的、教育作用下的素质。教师文学的修养,是后天发展的素质,是后天的学习与参与社会活动下形成和发展的素质,在教师个体的发展中,具备文学修养,了解人的存在与人的文学修养相关的知识,这是新时期教师素质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篇:浅谈现代教师的文学修养(范文模版)

浅谈现代教师的文学修养

在当今教育中,语文是形成文学发展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师担当的责任是从语言文学、人格素质、道德意识出发,需要在文学修养、文化品位与语文教学艺术上下功夫。而对于语文的学习,它的极高的综合性,使语文授道者所具备的必须是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而丰厚的文学修养,却是语文教师素质的精华所在,像光源的聚光点,是具有生命的。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那些方面的文学修养呢?

一、语文教师对文学的创作。

所谓志于道(培养人),游于术(提高语言运用水平),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学用语言,提高素質,培养悟性,促成创造”学会应用语言是第一位的。虽说语文不仅仅是文学,但文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本能。作为语文教师,文学创作的体验,是对生活的艺术敏感,是对語文教学的感喟,是对周围新生事物的灵敏的反应。

从我国古代、现代教育史、文学史上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作家,他們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時,仍不辞辛劳地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不辍耕耘,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食粮,传承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从而为教育起了光辉的典范作用。比如孔子,他既是传道者,同时也是创作者,他有非常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他的教学语言典雅、规范,常常运用《诗》、《书》等古籍中的名言名句教导学生,也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来勉励学生在艰难复杂的形势中能保持高风亮节的气度。孔子还善于以物作比,把深奥或难以名状的道理说得既形象又明白,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智者和仁者的“动”和“静”喻为“水”和“山”,而且做出“乐”和“寿”的美好状况和结果,非常有力地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智者、仁者。

然而,在广大的语文教师队伍中,真正具备实际写作能力的并不是很多,他们把自己圈囿和束缚在狭隘的理论框架里,文学受到了局限、文思殆尽,文学修养只残留着一些文学常识的影子。更多的是沒有交流文学气氛的平台,更有甚者学校喜欢动笔的语文教师受挫感,认为不务正业、不安心现状,从而使语文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而文学创作趋于沉寂,性灵落寞于尘埃。

二、语文教师对文学的感悟。

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是依据课本来作为指导的,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用语言文学创作的,是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艺术品,充满了灵性和创造性。能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就是语文教师的文学底蕴在发生作用,每位作者的作品,代表的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激情、理想和心情。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状況,奖作品恰到好处的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光华和情感波澜。作者通过文学作品,无论塑造怎样的形象、渲染怎样的情节,我们做语文教师从作品中既要窥视其人性的弱点,又要挖掘闪与人格魅力的 光彩,从而诱发学生的心智和情感。这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式教育,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可以就是其作品本身入深、渗透,幻化出更丰富的、想象的色彩,从不同的角度去点拨、指导,和学生一起投入再创作热情,在融通一气中,达到师生互动的对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的教学更多的是重视语言的教学,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处理课文的時候,对生字、生词讲的多,偏向于分析语段和句子的含义,而把课文无端的肢解开來,不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课文,结果学过的每一篇课文,印象就那么几句话,那么几个片段,使学生对文章了无兴趣,失去学语文的积极性。

实际上语文教师对文学的感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是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有时候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冠冕堂皇的,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对于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递者,是社会的精英分子,是精神的布道者,是社会良知的启发者。有了对社会的感悟,才应该保持着高尚的情操,有着能夠感悟人的精神力量,才不愧为一个语文教师,才会为社会的良知做锻造。

三、语文教师对文学的积累。

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文选烂,秀才半”“胸有读书气自华”。只有教师勤于读书,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读书,只有教师热爱文学,才能教育学生热爱文学。胸中无墨,自然不能泼洒成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直接的和间接的积累,才能解決写作之源这个关键问题,学生提笔作文时,也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比如看《红楼梦》,宝黛故事让人懂提“情为何物”,看《三国演义》,让人明白三国争雄足智多谋的重要,看《西游记》,懂得孙大圣的法力无边,这些生动感人的名著能极大地拓展人想象的空间。使人遥望山峦、落日余辉,总会若有所思。接触《水浒传》让人我如痴如醉、如梦如狂,会梦想着杀上哪个山头成为绿林好汉;看《李白诗选》,会让人爱不释手,陶醉在诗歌的美妙之中,甚至产生创造欲望。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至于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那将是一生受益的事情,从杂文到小说,从做人到立志,无疑要受其正气的影响,这是一代文学宗师给人的莫大教育。

文学的积累不仅是阅读的积累,也是除知识的积累之外的人生的积累。有一句话叫“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说,此乃都是看书积累的经典名言。它们道出一个真理,那就是语文教师要有孜孜以求的对文学修养做准备,注重多方面收集整理,探索丰富的教学资料,从教学论文、教学新点、学生习作、课堂实录、精彩时文等方面做积累,会给学生更多的引导。

四、语文教师对文学的真诚。

文学是一个纯净的字眼,是善良、真诚的代名词,是儒雅、正直、纯粹的一种化身,它是纯精神的东西。我们常听到弃文经商的人受到打击时的一句笑言,“被文学害了!”之所以人们崇尚文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文学修养,其实这确实是一种人的 高素质的体现,而作为语文教师的育人之上人是人上人,就更需要高素质。文学修养对于语文教师,它是先天性的语文教师的必然,像与生俱来得的一种人的属性,对文学的感觉,利用文笔来实现文学的这个过程,是对自然、对现实的真诚的流露,也是净化心灵过程。

做语文教师,不能抱着“顶多做一个教书匠而已。”但对社会,教书匠已经是一种公认的理解了。试想想,在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社会里,在一个没有自已的声音的社会里,会是一个合理的社会吗?会是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吗?会有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学者产生在教书匠的教育下吗?在当前教育制度下,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按照老师一套去背、去记。他们没有自己的精神,没有自己的灵魂,他们的精神已经被阉割了,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展示自己的歌喉,这样社会的发展是正常的么?

语文教师以文学修养启发心智、打动人心,必是让性灵深处的东西散发光彩,于是以最真纯的文学故事去感染,去占有它的一席领地,这对于语文教师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可以信手沾来的,文学虽然是守候人心灵的最纯净的天空,而真诚也是语文教师对文学的最直接的信息反馈。人不能缺失真诚,尤其语文老师所要面对的是需要真诚以待的一颗颗稚弱的心,语文教师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第一扇窗,也正是完善学生人格的第一道门榄。

语文教师肩负着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大前提。而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通过文学的途径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实现。

五、语文教师运用文学巧设情境。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借助生活自然美、情感表现美、艺术构思美、语言凝练美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寓美融情于语文教学之中,以富有艺术和感染力的语言,生动、丰富有面部表情的戏剧性的体态语言的表演,吸引学生的全部课堂注意力,巧设情境,营造氛围。要精心设计一段课前导入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感情的设问,一段充满感情的朗读,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情绪渲染的作用。

1.寓美于其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美感具有情感的精神愉悦性,情感是美感的主要特征的显著的标志,它使整个审美的过程都带上愉悦情感色彩。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涵咏咀嚼中有历久弥新的意蕴,揣摩玩味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陶冶。《苏州园林》中大讲究、小点缀的图画美;《望天门山》“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的意境美;《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辩美;《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寥寥几个字就写出了长年悲倦的羁旅之思,可见语言的凝练美。因而引导学生对文章词句的推敲、内容的揣摩、文旨的领悟,实际上就是寻找美、欣赏美、创造美。

2.融情于其间。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有着“澎湃的激昂的热情,不断的给所教的知识加温”,开启学生的心泉,“博观约取,披沙拣金”取精用密、厚积薄发。教师是主导。教师 的激情应融于整堂课中,包括导入激趣、诵读理解、品味赏析的表情体态之中,记得讲《枣核》一文时,那种改了国籍也改了民族感情的主要深深的震撼着人的的心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于光中先生《乡愁》、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导入激趣,“洋洋虽然穿在身,我的心依然是中国心”来对许多海外的游子虽身居异国仍情系故乡的那种豪情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教师的情感于学生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自然的融合一起,水到渠成,意到情至。

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思想,也是最容易创设教学情境的,也最容易引导和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能使学生思维与情感得到一个伸展的空间。人的行为是受到心理调控的,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能呆板地机械地灌输知识,冷冰冰地说教,而应以教材为轴心,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文情,巧设途径,运用各种媒体和手段来丰富教情,以达到唤醒激励鼓舞学情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有渴求知识的主体意识,展现自身主体价值的强烈愿望。我们在深情的诵读了“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来概括闻一多先生的一生,感染学生,配以花与叶的投影,“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直觉上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带着审美的情感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强化了教学效果。

六、语文教师要有独到的文学见解。

语文不像数理化那样答案需要准确,这就要语文教师发表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学生因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各异,解阅作品的方式、审美体验也不尽相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充分的挖掘文学底蕴的厚度,使教学内容多元化,让想象插上翅膀,让学生的文学想象的天空自由飞翔。不要把异彩纷呈的东西进行规定、圈囿,不要把一定论用贴标签的方式硬性纳入学生的头脑中,这样必将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抹杀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反对一元化、反对“标准答案”。语文老师独到的文学见解定能促使学生的独特的感受、自由的声音,也因此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人格得到自由的提升。

语文教学是诗意的活动,又要让理性之光照耀语文课堂。语文的雅韵首先来自教师的个性和气质,还有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语文教学应该是审美的,有“临风把酒,壮思逸兴”的豪迈;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多彩;语文教学应该是宽容的,有开放的、民主的、人本的特色。我们要致力于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探索,从独到的文学见解出发。

七、语文教师借文学之功发挥人格魅力。

语文教师是打开文学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巧使文学功力而提升人格魅力的神枪手。一个感受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产生伟大的人格思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 的解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人格美和社会美。进而追求美,创造出语文教学的美好成果。

八、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文学的真实性。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抒发真情、表达实感。“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作文的过程是对事务认识的过程,是需要抒发真情实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人,也是心与身的融合。许多学生作文时说得都是空话、套话、大话,甚至是谎话,这样招致人性的阴暗面滋生,其实,文学并不是万能的,但文学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而语文老师的文学修养像一种品格一样,必须附着在其个人的素质中,否则,没有文学教育的语文教学会像咀嚼多遍口香糖一样,而学生作文更是如此,没有灵性的作文教学,作文的天地一片灰暗。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始终是为应试而服务。中学语文教材一般以不同的文体单元,结束了一个单元的教学,才让学生写一篇同样体裁的作文谠生下意识地模仿课本中的范文来写,模仿得像,语文老师就会评价为好作文。如此经年累月培养出来的学生,文思如何能敏捷?更不要说文思如泉涌了。而更多的语文老师在高考前给学生发放许多篇范文,让学生拼命背诵,更把应试作文教育演绎到了极致。而最近几年,新概念作文对中学作文教育有所冲击,但效果不大。有些思想超前些的语文老师,并没有从根本上启发学生支创新,仍然让学生去模仿新概念作文,走的还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只不过模仿的对象摇身怪变,使学生变成抄袭高手而已

优秀的文学作品人的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和审美素质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没有文学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语文技能训练,使本是活生生的文学作品变得琐碎、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和兴致,导致文学欣赏能力下降,也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受到制约。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呢?我们说除过在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上加大学习的力度外,一定要克服自身懒散的弱点,能尽力地在文学的天空花费多一些时间,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树立自我习作的教学作风,以阅读、积累和写作习惯,引导学生,情到文至,思到章出,让自己的文章,和学生一起进步,以文学修养、文化品位来影响、带动、发现与培养学生创作力量,形成一定的文学气候。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推荐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和改革的全面深入推广,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对教师素质的研究,探讨的文章书籍很多。一般认为教师的素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二是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三是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四是心理素质;五是身体素质。相对与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笔者认为还应增加一条即为文学修养素质。而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师所缺乏的。原因有教师个人不重视这方面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下对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性忽视而造成的。

前不久,《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刊登了题为“老师想要读书不容易”的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文章。文中说:业余时间经常阅读的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91.2%,每天读书只在一个小时以内的占70.4%,教师个人藏书在100册以下的占61.4%,每年购买书籍支出200元以下的占60.5%。文中还说:此次调查所选取学校的老师的收入在一万元以上。由此,作者感慨到“年收入不算太低的城市教师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老师就可想而知了。”

教师的情况是这样,学生的阅读情况又如何呢?在一篇题为《中国孩子的书包装满了什么?》的文章中,作者记述了在作一项关于中小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时遇到的一件事:一位三年级学生,成绩在全年级名列第三,班上第一。当问他读过什么样的课外书时,他回答说,很少读课外书,只读课本和辅导资料。作者还引用了相关资料说:“与外国儿童相比,相同年龄美国儿童所阅读的书籍是中国儿童的60倍。”

从以上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查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师生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以上两份调查中均没有提到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出在阅读总量不高的前提下,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就更少了。在被调查的教师中肯定有从事语文教学的,他们的阅读量,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主要学科,孩子们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多,甚至没有,难道与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没有关系吗?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改进,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提高。我想语文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个普通教师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外,更应该自觉的加强文学方面的修养。从而更好的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学好语文,从小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一 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1,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理论界,学术界的观点不完全一致,还存在分歧,还在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但是一般认为不外以下几个特性:(1),小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它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和思想紧密相连,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是它区别与其他工具的显著标志。(2),小学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接受的不仅是它的外部形式--语言文字,同时也在接受每篇课文所包含的内部因素--即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尤其是在学习教材中的优美文学作品时,文章中的爱憎分明的情感,必

然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3),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小学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一生日常生活必须具备和使用的能力。同时这种能力还关系到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和以后发展。2,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性中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

在小学语文学科性质中,笔者认为思想性不象有的书中所说的仅仅指政治倾和感情色彩。思想性之中应当还包括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回顾过去的语文教育,在一些学校,一些教师一度出现过把语文课上成纯知识,纯技术的工具课;把富有生命力充满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语文教育变成无生命无血肉的应试教育;出现过分重工具轻人文,重思维轻情感,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学等等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语文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呼唤重建人文教育,使得语文教育正在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逐渐步入文与道统一,语言与文化想融,科学与人文整合,教文与育人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理想境界。

因此,面对这样好的语文教育改革的形势,每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师都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认真研究新的教学大纲,检讨自己在语文教育上的观念,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在充分认识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领会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的价值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和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能否得以实现,不仅在于教材的进步,还需要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文学修养的加强。

二 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结合教材中的课文的学习来教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有记叙文,应用文,和诗歌,另外也还有童话,寓言以及节选自中外文学名著的片段或改写的故事等,多数为文学作品。“即使是普通的文,他既有被选入精读教材资格,多少总带点文学的意味。”(《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文学作品的学习时说到:“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努力实现文路,学路,教路三统一,才能把握文学语言美的真谛,才能帮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语言艺术的美和魅力。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体表现在:1,形象性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要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象化的语言特点,让学生认识作品的形象,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达到形象的感化作用。2,情感性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投入的情感;二是每篇课文本身无不浸透了作者的感情。这就形成了“以情动人”的巨大审美感染力,如果在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参与,那么再好的文章我们也无法体会它的美。3,愉悦性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师生们不仅享受到获得知识的愉悦,而且通过对文章中丰富的美的因素的探访,从而受到感动,得到启示,在心底里体会到一种美感的愉快,获得美的享受。

语文审美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审美教育的能力。教师只有自己能发现文章中的美,才能引导学生去体会;同时教师还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利用各种辅助教具,教会学生欣赏美。这一切无不要求教师从加强文学修养着手,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三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文学修养

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在语言文字方面所达到的一定的水平。通常表现在言语,举止,写作等上,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是指教师在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视野,从更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只关注课本中的文章。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没有理论的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活动显得苍白无力和肤浅。简单地说语文教师要对文学的含义,文学作品的类型,风格,流派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到经常关注新的文学理论信息,阅读有关的文学理论书籍和文章。

2,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文学基本常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除了对教材中的知识熟知外,还要更广泛的学习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知识。如:文学作品的题材,体裁,中外文学史,文学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引导他们思考。

3,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时,如果教师能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范文,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更有效地教会学生作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养成写范文的习惯,平时多动笔,并且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实践证明,教师的写作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而且,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习作练习,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通过写作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4,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不读书,不读文学作品是当今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们发现和认识到这种不利于教师素质提高,不利与教学质量改进的现象时,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习惯。只要安排好个人的时间,经常到书店逛逛,购买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藏书架;还要多关心文学作品的信息;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符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在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从小就去关心和阅读文学作品。

5,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授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从小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其中就包括对文学作品和文章的鉴赏能力或欣赏能力。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批平和鉴赏水平对教学,对启发学生只会有好处。因此我们提倡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文学批评家的一些素质,以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这样学生对作品和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从而对优秀文学做到知其然和所以然,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以上简要地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两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的必要性。同时也谈了笔者对文学修养的理解,列出了文学修养包含的几个方面,仅仅是个人的一些观点。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文章和研究,笔者因孤陋寡闻,很少看到。因此只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您看到这方面好的文章请介绍给我。

下载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张艳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张艳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艳 初二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2012—2013第二学期初二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南中初中部 张艳 本学期我担任初级二班、班的英语教学。由于教学经验颇浅,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本学期以来,本人遵守学校各项......

    谈谈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谈谈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吕小彭章业 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开始用自己的服饰、动作、神态、修养等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影响力的辐射。所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大......

    张小艳教师职称评定个人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一、 基本情况: 某,女,汉,1986年7月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兰草镇。2007年1月毕业于成都学院,自毕业至今在平昌县驷马中学任教,一直从事于中学英语教学工作。 二、 思想......

    学习张丽莉争做争做美教师

    学习张丽莉争做争做美教师 唐河实验高中 张丽莉,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位普通的教师,在一夜之间响遍祖国各地,她用行动向人民诠释了人世间的大爱与大美,感动了整个中国,感动了中国的教......

    张艳霞平凡中彰显教师风采

    平凡中彰显教师风采 红光学校 张艳霞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线最为绮丽,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无数颗炽......

    梁实秋《文学的美》-2013广东高考语文论述文模拟题

    三、本大题4小题.共l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文学的美(节选) 梁实秋 ①美究竟在文学里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我承认文学里面有美,因为有美所以文学才能算是一种艺术,才能与......

    费姣,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

    2014年新课改“三优化一提高”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不应缺失教学机智 丰义小学 费姣 【内容摘要】教学机智是......

    张朝贤教师祭父文

    祭父文 维公元二零一一年古历十月初五日,岁次辛卯,秋霜凝露,万物萧瑟,严父家祭之时, 孝男张明泰、张明祥率众孝子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衔哀致祭于先父大人之灵前泣而言曰: 呜呼,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