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品社说课稿 (徐泽琴)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品社
《我爱我们班》说课稿
当阳市干溪中小学:徐泽琴
一、对教材的认识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中《我爱我们班》这一课,主要为了教育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为班级争荣誉,在学习与各种班级活动中感受班集体带来的快乐。教材内容充满了民主化,生活化,极具生活情趣,能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获得道德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二、对学生的认识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根据调查发现现在的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气,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因此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课堂上老师恰当的引导以鼓励,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班级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目标的定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同学、老师和班集体,有集体荣誉感和班级主人翁意识。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让自己做班级的主人。
行为与习惯:养成团结同学、尊敬老师、自觉维护班级荣誉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同学,了解集体,热爱集体,体验在集体中的乐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热爱班集体,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在活动中培养团结一心、努力向上的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方法
新的课标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因此,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到平时的班级生活中,将他们平时的游戏、学习、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真实生活展现在课堂上。是学生体验到班级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同学,热爱老师、热爱班级之情。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我善于挖掘各种教育资源,给儿童提供建议,刺激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引导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明白为班级争荣誉是好事,但要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照镜子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轻松地认识到除了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外,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服务。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主人翁的意识。我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活动的设计主要贴近学生平时的班级生活,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六、教学流程
我说的是《我爱我们班》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我准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在集体中我快乐
1、首先,教师承上启下的导言点明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人然后让学生交流、游戏(跳绳、踢毽子。。。)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宣布规则,分组游戏,教师巡视,宣布游戏结果,并请获奖小组上台领奖。接着教师点题并板书:在集体中我快乐。
2、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谈师生情、同学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在集体中不仅快乐,而且温暖幸福!
3、小结,一起唱《幸福拍手歌》。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因此,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到平时的班级生活中,将他们平时的游戏、学习、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真实生活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体验到在班级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同学、热爱老师和热爱班集体之情。)
第二个环节:我为班级争荣誉
师:集体带来的快乐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集体给我们的温暖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可是,我们的班集体得需要大家来为它争光彩,我们的班集体才光荣,我们生活在这个班集体才会幸福。瞧!咱们三2班在校园舞、武术操比赛会中拿了第一,你们多高兴啊!
1、你们为了这次比赛能夺第一,赛前大家都做了积极的准备,你们都是怎么做的呀?
2、哦!大家都想为这次比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在咱们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第一名。在这次争夺荣誉的过程中,你们又有哪些体会(收获)呢?
3、同学们的收获可不少!看来,我们今后还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可是,为班级争荣誉是不是一定要表现在比赛获奖上呢?在很多日常的小事上我们也要为班级争荣誉,谁来说说?
4、看来每个同学都在为班集体的荣誉着想,都想为班级争荣誉。瞧,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一个班上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阅读教材34页)说说运动会前班上发生了什么事?
5、东东特别想为班级争荣誉,可惜自己的能力不够,你们帮他想想:还可以为运动会做点别的什么?(助威!递水!拿衣服。。。)
6、是啊!只要我们为班级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为班级争光添彩!
7、你能为班级做点什么呢?
8、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果大家发挥自己的优点为班级服务,我想你们每个同学一定能为班级争得不少荣誉!(板书:我为班级争荣誉)
(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教师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为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的人。因此,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各种教育资源,给儿童提供建议,剌激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
第三个环节:我为大树添枝叶
师指导学生:看!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班集体但它还不是一棵完整的大树。只有我们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他的一员,它才能茁壮成长。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以前为班级争得荣誉或愿意或准备为班级所做的事写在代表自己的树叶上,待会儿上台贴在这棵大树上,使它成为一棵荣誉树。
1、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播放背景音乐。
2、组织学生上台贴树叶。
3、学生一边贴一边介绍为班级所做的事。
4、小结:在我们全班的共同努力下,这可荣誉树长得枝繁叶茂了,让我们来看看这棵大树吧!它的一片片闪亮的叶子就像同学们的一颗颗火热的心。我们全班同学在在三2班这个大家庭里快乐的学习、愉快的游戏,其乐融融,就像是一家人!此时,你最想说什么?(相亲相爱一家人)
5、让我们大声说出对他的爱吧!(出示课题:我爱我们班)
6、学生大声说:我爱我们班!我爱我们班!(在音乐声中结束课了)
(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班级的了解,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愿意为班集体做贡献。)
七、板书设计:
我爱我们班
在班级中我快乐
我为班级争荣誉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出了设计出了图文并茂的板书(一棵荣誉树)。它暗示着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班级的了解,形象的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愿意为班级做贡献。
总之,在《我爱我的班级》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谈话教学法、运用了多媒体,注重了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回味,并求得了最终的发展。
第二篇:徐家山小学三年级品社试卷分析
徐家山小学三年级品社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本次考试8人参考,总分546分,平均成绩68分,优秀率:30% 及格率:41%,学生较为理想,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一、知识方面:
1、填空题,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填写,书写规范,但有错别字,错误原因是个别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知识模糊。
2、判断题。本题共10个题,错误原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使判断错误.3、选择题共4个题,失误原因是个别学生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选不准.4、问答题共5个小题,,主要是发挥题,只要答出意思就能得分,可是多数学生不知道怎么答,因次丢分。
二、学生方面:失误原因一是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二是粗心,丢三落四。
三、教师方面:教师平常对学生的记忆与练习太少,对粗心的学生要求严。
四、补救措施
1、对粗心学生严要求,使其养成认真的习惯。
2、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加强对落后生的辅导.4、加强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使其会学。
徐家山小学四年级品社试卷分析(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14人参考,总分1158分,平均82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0%。从成绩上优秀率与及格率低比较高,除试题比较容易外,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本册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尤其是试题与现实生活结合甚密,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常识。因此,做起题目来比较得心应手。从做题情况来看,除部分学生因做题习惯比较差、审题不清,或因为平时资料收集较欠缺而失分外,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完成题目,得分率比较高。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共有四道大题;1第一大题:填空题共有3道小题,学生答得比较好。
2第二大题:判断题,共有10道小题,学生答得很好,个别学生由于不认真出现了错误,因此失分。
3第三大题:选择题,共有3道小题,由于试题答案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其他答案也有参考价值,致使个别学生选择时不知选哪一个而出错,4第四大题:我会答,共有4道小题。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如简答题中答案的组织太简、语句不通顺等造成失分。三今后教学建议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5、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7加强过程性规范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规范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细心,思考严密,做题认真,答案规范的良好学风。
第三篇:鄂教版三年级品社《走进残疾人》课堂实录
《走进残疾人》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残疾人,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了解一些残疾人的事迹。
能力目标 体会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爱。
情感目标 同情、理解、关注残疾人,在必要时愿意尽力,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教学重难点 体验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易,了解他们的自立,自强,并为之敬佩。体会残疾人对尊敬,理解,关爱的渴望,并从行动上真正地帮助残疾人。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的事例。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 设计理念
《走进残疾人》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第5课心里想着他们第一个话题。针对我所带的三年级学生的实情,紧扣走进二字,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真切的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接下来再介绍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实例,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尊敬,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的帮助残疾人。教学过程
活动一 观赏导入,激发情感
师:今天陈老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屏。大家一定要用心的看 哟,看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课件播放《千手观音》)。师:短片中的舞蹈美吗? 生:美。
师:那你们知道台上的21个演员都是些什么人吗? 生: 聋哑人。
师:对。他们都是聋哑残疾人。她们曾经在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演出,也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她们的演出得到了世界人民热烈的掌声。现在我国残疾人总数是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平均每17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那么什么是残疾人呢?残疾人就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意外,而使得身体器官或者功能有了缺陷的人。他们中有的是聋哑人,有的是盲人,有的是肢残人,有的是智障人(课件播放残疾人概念及残疾人的种类)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特殊的群体,走进残疾人的世界,去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活动二 体验交流 感悟情感
师: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希望大家能以一颗真诚的心认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一定不能随便睁开眼睛,盲人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他们看不见红的花绿的草,看不见闪烁的星星皎洁的月亮,看不见漂亮的衣服,看不见爸爸妈妈亲人同学的笑脸,我们的眼前只能是漆黑一片。(注意要学生眼睛闭一分钟)现在请同学睁开眼睛,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睁开眼睛的一刹那,我觉得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美好,我真是太幸福了,因为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师:说得太好了,请同学们给他一点掌声。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闭着眼睛走到我面前来,注意一定不能睁开眼睛,好,我 们现在请王雪生来体验一回盲人走路。(生体验)
师: 请你说说你刚才的感受。
生:闭上眼睛,看不见东西,很紧张。眼前黑洞洞,只能伸着手摸索前进,怕摔倒。
师:是的,残疾人生活中有许多不方便需要我们帮助。现在我再请同学体验一只手戴红领巾,要求一只手放在背后,一只手戴上红领巾。(生体验)师:现在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生:一只手做事情太不方便了,就连戴红领巾这样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师:刚刚我们体验的是盲人和肢残人,从体验中我们知道了他们生活的不容易,但在实际的生活中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远比我们体验的多得多,他们需要为工作,为学习,为生存而奔波,需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尽管残疾人生活困难重重,但仍有一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比如说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0页,看《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看完之后请说说受伤后桑兰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从桑兰的事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生:桑兰说:“我绝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能站起来。”
生: 桑兰每天忍着巨痛配合医生治疗。师:从桑兰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桑兰的确是一个坚强的小姑娘,她值得我们所有的人敬佩。
师:是的,桑兰的确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上节课老师要大家 下去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现在谁愿意来讲给大家听听。活动三 交流提升,尊敬残疾人
学生讲述董明,邰丽华,张海迪的故事。
师: 以上三个同学讲得太好了,老师也上网收集了一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取得骄人成绩的残疾人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幻灯片播放断臂钢琴师刘伟在中国达人秀上的精彩表演,轮椅篮球少年秦旭磊,足球女孩钱红艳的故事,让学生从一个一个实例中体会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并由此产生敬佩之情。)
活动四 关注社会 关注残疾人
师:现在你们觉得残疾人值得我们尊敬吗?为什么? 生: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比我们更坚强,付出更多。生:我们应该尊敬残疾人,因为他们和我们是平等的。师:钱红艳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钱红艳已经站起来了,钱红艳在医生的帮助下站起来了,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和支持下,也在她自己刻苦锻炼下站起来了。现在关爱和帮助残疾人全社会已经行动起来了,联欢国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而我国将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国助残日,我国政府同时也给残疾人提供了许多方便的公共设施:开办聋哑学校,设计专为残疾人的无障碍坡道,残疾人厕所,残疾人停车位,举办残疾人运动会,举办残疾人艺术表演。现在关爱残疾人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那么你打算怎样关爱残疾人呢?(小组议说后全班交流)生:我会主动帮助他们。
生: 我会关心他们,我会尊重他们。生:如果我遇到盲人,我会上前去扶他们。
师:看来大家都是很有爱心的人,残疾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而且还要学会与残疾人和谐相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一位负责人曾经给市民提出了三条建议:1 遇到盲人要先发出声音再接触他们的身体,以免吓到盲人。2 遇到聋哑人,用写字方式交流,最好学会一些简单的手语 3 遇到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要用他们适应的方式去帮助他们,以免他们不习惯。下面大家来议一议你会怎么办?
A、当你乘公交车时,看见一位缺右腿的残疾人,你会…… B、当你过马路时,遇到一位盲人,你会…… C、当你看见有人嘲笑一位聋哑人时,你会……
D、当你看见一位左腿残疾的人正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重物时,你会……?
活动四 总结延伸 提升情感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师:是呀,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呀,最后让老师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我们的世界将会充满爱,充满灿烂的阳光!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之手,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快乐!让世界变成爱的乐园!(师随课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板书设计
走 进 残 疾 人
尊重 理解 关爱
教学反思
《走近残疾人》是孩子们似陌生而又不陌生的话题,为了让孩子们从中受到教育,感情得到提升,课前我利用视频观看《千 手观音》表演,激发学生的心灵感受,唤起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然后又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刻地体验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的较常人有更多的付出,再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进而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最后通过讲述关爱残疾人全社会已经行动起来了,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努力与残疾人和谐相处,共创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三年级品社下册《节约用水》说课稿
三年级品社下册《节约用水》说课稿
在《节约用水》一课中,我将以感受、体验、领悟、内化为主线,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程序”这五个版块展开今天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位置:《节约用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共3课,均以爱护生活环境为主题。《节约用水》是这一系列活动中的第二部分,其次,分析教材:本课教材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教材以图文配合,方法角提示、资料库展示等方式由点到面,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逐步拓展到生活领域,再现了“生活中的水”、“水被污染了”、“科学用水”这三个主题活动,情感体验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最终达到强化学生珍惜水的情感意识,并落实到科学用水的行动之中。
第二版块: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在他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对于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因而本节课在创设的过程中,以课程内容为依托,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第三版块: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考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意识到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2.学习从不同角度认真分析水资源短缺问题,尝试合理的、有意识地探究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养成科学用水的习惯。
3.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式的运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力图通过观看图片,倾听讲解,生活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及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在内心自发地生成节约用水的愿望。
第四版块:说学法、教法
结合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主要采取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景、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讲故事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为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做以下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用水调查表》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生活用水状况;体验每人每天只用600ml水来饮用、洗手。
第五版块:教学程序
新课标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析,辨析明理;内化升华,落实行动。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第一环节: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引发对水的探究
首先,我在大屏幕上出示谜语,伴随着充满神秘感又富有情趣的语言叙述,让学生视觉、听觉、思维、想象力多频道运作,猜出谜底:水。这样,学生在享受猜谜成功的快乐中,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充分调动起学生情趣。继而,我用轻松、欢快的语言与学生展开谈话式交流,引出研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的话题,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交流——多角度领悟
本环节,我将通过学生的三项实践活动突破本课重难点。
1.生活用水小调查
教师设置 “课前探究”,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师长等方式了解家庭、学校、所在社区的每天用水量,再以小组派代表发言的方式交流所得,从而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渠道探究的精神,结合定时供水的新闻,使学生得出结论:目前本地区用水总量之大,有时需定时限量供应,是因为水不够用了。
2.“水源危机”真体验
教师结合学生课前进行的(“每人每天只能用600ml水来饮用、洗手”)体验活动,设计“说出我的心里话”环节,力求在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中,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情绪,亲身感觉水的珍贵与甜美,引发他们思考并体验更为深层的问题——缺水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3.缺水资料大搜集
首先,从爷爷讲小河今昔变化的故事入手,唤起学生对往日小河的留恋,潜意识触动学生的心弦。
接着,教师插播前段时间关于南方缺水的视频资料,并把学生情绪体验的重点放在“驮水的孩子”这一图片上,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不能像同学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力求使学生通过对比提升情感,加深对缺水的认识——一滴水同样宝贵。长时间缺水,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最后,教师补充世界、中国缺水情况调查资料卡。随着课件呈现的画面和数字图表产生的鲜明对比,会使学生心中自然生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水资源缺乏?抓住学生们心中的疑问,第三部分生成教学开始了。
第三环节:讨论分析,辨析明理——水资源匮乏大揭秘
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曾了解到我们地球上水很多,因而地球被称为水球。因此不乏会有学生提出:地球上既然有那么多水,为什么我们还缺水呢?基于此考虑,我做了一个全面的资料分析,运用图例的形式表现了地球上可以供我们人类直接饮用的水资源状况,力图使孩子们从情绪上、从理性上对水资源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接下来,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去探究水资源匮乏的原因:①以“方法角”形式为学生实地考察做具体指导(考虑到学生实际年龄及周边实际状况,不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②以“小博士”在线的形式,提供河流是否被污染的判断方法。
③展示教师拍摄到的部分图片资料,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揭开水资源匮乏的秘密:除了用水量大、天气干旱这一主要原因外,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也是造成水资源紧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产生要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真实情感。
第四环节:内化升华,落实行动
节约用水、环保永远是我们的主题。为此,我将在教学结束后设计一个生活体验活动---“科学用水有妙招”,力求使孩子们的情绪与情感得到保持。使之“情”归生活,引导收集整理)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以“情”导行,以“情”促行,在生活中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计理念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思考、观察,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明白道理,强化意识,升华情感。
第五篇: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
品 德 与 社 会 社 教 案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
全册共33个框题,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性。本册教材共设四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 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感到自豪。
2、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好,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二)行为与习惯:
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养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培养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
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外交往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而得不断提升。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2、了解历史上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提高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3、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知道由于人类的种种不良行为,地球正遭到破环;知道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发生的异常现象,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4、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三、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素质一般,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进度安排
周 别
内
容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飘扬的五星红旗
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和平来之不易
放飞和平鸽
人类唯一的家园
伤心的地球母亲
10-11
在自然灾害面前
12-13
课程伴我成长
14-15
依依不舍情
向往明天
第一单元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 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受当今中外交流的频繁,大致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了解有一些,如从图书中了解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相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只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考这种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晰的线条,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同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教学难点是: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地域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2.不仅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在推进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源远流长。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第二课时: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教学难点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教学准备
标明丝绸之路线路;郑和下西洋航线图。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5页内容,话题为“丝路驼铃”。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海上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
1.(课件:出示教材P2《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两则关于考古发现的报道,大家读一读,看看从这两则报道中,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又有怎样的思考?
2.教师从以下方面相机点评:(中外交往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中国古代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的珍爱)
3.师:是啊,精美的蚕丝纺织制品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让我们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而骄傲。同时也不禁思考: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 4.学生猜测,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对了解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学生给予肯定。
5.小结: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有一个人开辟了这样一条路,沟通了中国与欧亚的交往。这就是——中国古丝绸之路。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探访丝绸之路,去看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出示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丝路驼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通过考古的报道,知道中外交往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中华文明是通过什么渠道与世界进行交往、传播。】 活动二 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课件:出示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师:看,这2000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对照地图找一找,它贯穿了哪些国家、地区?
2.(课件:出示照片“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师:大家看,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你们可知道,这个雕塑群是为了纪念谁的吗?就是纪念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对于这个名字,你们有什么了解? 3.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阅读教材P2-3 页中外交流资料
(2)阅读自己搜集的“丝绸之路”上中外人物交流学习考察资料。
(3)学生反馈:在这条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外国有哪些方面的交流?
(4)(课件:播放视频《丝绸之路》)全班讨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给世界各国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教师相机点评:经济发展 物质丰富 增进友谊 文化传播„„)
4.小结: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之路。丝绸之路更大贡献就在于它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航海技术无法实现海上往来时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世界的共同发展。(板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素材、学生收集以及文本的三方对话,点面结合,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历程,学生的合作探讨感受“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上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
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1.师: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2.出示《古丝绸之路线图》与现代《亚欧大陆桥图》学生读课文,思考:两者有什么异同有哪些异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小结:是啊,古老的丝绸之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了新的发展与飞跃,她展示着现代的中国以开放的胸怀,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正如世人所说: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者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他让中国汉唐盛世焕发出丝绸般耀眼的光彩,并延续至今,她是一根纽带,让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在这里汇合。
【设计意图:了解古丝绸之路与亚欧大陆桥的异同,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沟通作用,并领会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对比能力。】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丝路驼铃
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
1.(课件:出示日本和韩国的文字、服饰、插花艺术、茶艺、建筑等方面的图片)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学生展示在课前已经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3.师:一衣带水的邻邦为什么在这么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4.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资料,教师补充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有关资料。组内进行交流研讨。
4.全班深入探究:隋唐时期,日本为什么要派使者到中国来,还盛情邀请鉴真东渡?历经五次东渡失败的鉴真晚年双目失明,还要执着东渡日本?
6.师:当时隋朝的进步发展,唐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名远扬,对亚洲各国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日本朝野对中国文化充满仰慕向往,出现模仿中华文化的热潮。中日间的交流,为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国对外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不过,当时中日的交流和先前中国通过“丝绸之路” 陆上通道联系世界,有了不同,大家看地图,发现什么?(相机板题:海上交流)7.我国与日本仅一海相隔,较早的海上交流是从中日交流开始的。中国通过海路与世界的交流还有哪些?(1)(课件:出示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2)师生相机补充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理清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中日韩文字、服饰等比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相似文化背后的成因,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同时,由点及面,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理清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 活动二 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1.师: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而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则让中外海上交流达到顶峰。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
(1)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结合课文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
(2)师: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
教师点评意义: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探讨交流:郑和为什么能完成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处于郑和同时代,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
教师点评归纳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3.忆古思今,放眼未来
(1)师:2005年,我国纪念郑和下西洋活动主题为“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
(2)师: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既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今天我们纪念郑和,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郑和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为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就是要继续发扬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巩固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谈谈对交流促进发展的理解。
4.小结:“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代名词,陆路通道沟通我国和亚洲、欧洲各国,海上通道则沟通我国和日本、韩国、东南来各国、非洲各国。古代的陆路和海上交流为交流各方面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与文化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设计意图:抓住郑和下西洋这一典型海路对外交流历史事件,感受中外海上交流历史对亚、非经济文化的影响。通过忆古思今,明白对外交流开放才能让国家走向的新的繁荣,才能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海上交流
海上丝路:架起东亚、南亚、非洲、欧洲交流的桥梁
航海史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 和平的桥梁
民族昌盛的结晶
2.飘扬的五星红旗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城市中的小学生对联合国这一称呼有所耳闻,大致能够了解到这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但对联合国组织的历史及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知道得并不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六年级的学生也容易知道我国参与到一些国际事务中,如承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从而初步感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一定角色,占有一席之地。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孩子会从不同渠道获得一些信息,但受年龄的限制、视野不够开阔,对中国外交及参与国际事务的大事件的关注较少,对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更少。孩子们很少会去思考:参与国际事务对中国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不容易感受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较难从此方面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是: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由衷地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力求选择一些让学生能感受、能理解、能进行比较的事、物,从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切入,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注重教师补充相关信息的同时,让学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图表等信息资源,学会分析和判断,展开深入的思考,获得感悟和认识。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学生情感体验。首先我让交流资料,梳理我国的外交发展史,由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恶劣的国际环境。其次集体讨论,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其在中国外交史上的意义。接着师生进行国事交流,整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程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弱国无外交”。再次用照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不仅完全有能力组织好大型的国际会议,而且能够在国际事务中与各国平等协商、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最后进行新闻发布,了解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事例,深刻认识中国逐步为世界接受,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第二课时: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新闻发布会、国事论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而自豪。
能力目标:关注中国外交史中的公共事件,培养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依据史实阐明自己观念和看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历史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和平外交,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最终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程。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由衷地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资料,联合国这一国际性组织的历史及作用资料,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的大致内容,搜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各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信息资料,一年内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事件报道。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P10页内容,话题为“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1-P13页内容,话题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课件:出示图片“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
2.师:这是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国家元首在接受的前苏联递交的申请建立外交关系国书后所签署的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其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成立伊始,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首先愿与我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对此极感欣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热忱欢迎与其建立友好邦交。”(板书课题)
3.(课件:播放视频“新中国与前苏联建交始末”)师:新中国建国初期恶劣的国际环境中,这份国书的递交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
4.小结: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的递交,与前苏联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新中国新政府得以立足于世界。(板书:中国————)
【设计意图:了解新中国建国初期处于恶劣的国际环境中,有了第一个建交国家,才初步立足于世界。】 活动二 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师:建国初期,与苏联建交后,我国还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友好邦交呢?
2.师: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等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到1950年初,我国同邻近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先后达成建交协议。随后又先后与英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瑞士和荷兰等国进行了建交谈判。其中,英国基于利益权衡,在西方国家中最早承认新中国一。(板书:世界各国
建交)
3.学生读教材中介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说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思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放在五项原则首位意味着我国对外交工作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4.师:几十年来,新中国外交在五项原则的指导下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团结和友谊,在一切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原则历经四十多年国际政治风云考验,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板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课件:出示图片“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图片内容说明:(1)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
(2)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
(3)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4)2005年8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
(5)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师:短短三十年,我国与美国建立了友好邦交,说明了什么?
6.(课件:出示网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示意图”内容说明: 网页http://www.xiexiebang.com/chn/pds/gjhdq/)
7.小结:我国外交和平相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国家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一个占人类1/4人口的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很快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设计意图: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强大生命力,体会其在中国外交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感受到中国正在被世界各国接受。】 活动三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
1.学生阅读教材P9,思考:联合国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2.(课件:出示图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重返联合国历程”)师:五星红旗在联合国上空升起标志着什么?
3.学生填写并交流教材P10“中国与联合国大事记” 4.师:中国和联合国关系的发展历史说明了什么?
5.小结: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要第一位,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外交走过了五十年的辉煌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设计意图:感受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板书设计
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世界各国
建交
第二课时
活动一 两张照片的对话
1.(课件:出示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第二张照片:签订《辛丑条约》的照片)师: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两张照片,它们拍摄的时间整整相差了100年。第一张照片是2001年,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峰会的各个国家的首脑穿着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唐装,齐聚上海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个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21世纪的第一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召开,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而中国作为东道主,成功地组织了这次会议,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张照片则是一百年前的一张照片。它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时的画面。我们知道,1901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占领了北京。腐败的清政府不仅没有与列强展开英勇的斗争,反而放弃京城,仓皇逃往西安。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统治,清政府又迫不及待地与列强求和,被迫答应了列强提出的全部要求,最后与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学生复述对照片的了解。
3.师:发生在两个世纪开端的事情,中国人的地位却截然不同。从这两张恰好相隔了100年的照片中,你发现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4.小结:看着这前后相隔百年的照片,我们不仅感慨万千。腐败清政府的在列强入侵时,只能被迫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赔偿、割地等方式来换取一时的安稳。而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不仅完全有能力组织好大型的国际会议,而且能够在国际事务中与各国平等协商、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板书:平等协商 发表主张)【设计意图:从两张照片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活动二 新闻发布会
1.学生交流:一年来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报道。
2.小结: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事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注意身边的公共事件,我们对此将会有深刻的体会。【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深化学生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了解。】 活动三 国事论坛
1.(课件:出示教材P12页四幅图,配下面文字。)师: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积极支持和参加各种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活动和组织,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2.教师介绍: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3.师:中国加入WTO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呢?
4.全班交流:说说我国还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教师可以随机说明重要性)5.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板书:发挥作用)
6.小结:从拒绝到积极参与,中国与世界各国组织之间漫长的融合之旅见证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今天的中国,已经真正屹立在世界东方,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际社会中有责任、负责任的一个大国。【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际社会中有责任、负责任的一个大国。】 板书设计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平等协商 发表主张 发挥作用
3.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我们的孩子所处的环境较好,生活在比较开放、进步的环境中,接触到进、出口商品的机会也较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在直观上有一定了解。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看,孩子们难以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各方面入手,去了解中国的发展,感受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问题。
因此,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同时体会国际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是知道我国在贸易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和问题,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图表等,介绍中国商品进出口情况,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还可多引导学生关注有关新闻和报道等,让学生明白中外之间的交流是多层面的,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并日趋频繁,使其真实感受到这种密切的联系。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我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课堂符合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如:采取讨论交流、做游戏、策划方案PK、情境表演等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洋”名字的来历、找找家中的“中国造”、中国制造的“第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第二课时: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世界加工厂”、小小智囊团。第三课时:我们身边的进口商品、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流舞台。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贸易领域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能力目标:探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同时体会国际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知道我国在贸易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和问题,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收集并制作近年中国的有关进口和出口商品一展表;广交会和世博会的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带“洋”子物品的相关资料;利用多种渠道调查中国(包括本地)产品出口情况,在地图上找到所销往的国家或地区;彩笔;收集关于广交会和世博会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洋”名字的来历
1.(课件:出示《曾祖奶奶的“洋胰子”》)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洋”字的物品?(学生交流找到的物品名,教师将写有物品名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看到这一个个带“洋”字头的物品名,你有什么疑问产生?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1)这些物品是什么?(2)为什么都带“洋”字?(3)现在我们用的是什么?
洋炉:西式火炉。以煤作燃料,设置铁皮烟筒散发热量并通烟于室外。洋龙:旧指水龙。引水救火的工具;
洋行:外国的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也指专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洋装:西服。
洋纸:旧时指从国外进口的纸张。
洋片:即西洋景。一种民间文娱活动装置。把若干幅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凸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大多是西洋画,故称洋片。洋面:指机制面粉。洋马儿:自行车
4.为什么这些被中国老百姓普遍使用的物品名都带“洋”字?
5.小结:说明了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东西都不能自己造,只能依赖外国进口的,所以带上了“洋’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带“洋”字的物品,让学生了解到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东西都不能自己造,只能依赖外国进口的】 活动二 找找家中的“中国造”
1.师:现在我们的生活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课前我们同学们都就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他们是哪里制造的。2.学生们交流发言,教师相机板书
3.师:从同学们们的发言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是呀,如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产品,我们国家都能自己制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如今我们生活中的产品,中国自己能够制造】 活动三 中国制造的“第一”
1.(课件:出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的情景。)师:从人们欢天喜地的表情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相关的数据:1955年 第一款“五一”牌国产手表、1956年 第一架“七一”国产照相机、1956年 第一台“雪花”牌冰箱)
3.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实现零突破时的喜悦与振奋由中国自己制造的工业产品从无到有。】
活动四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1.师: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各类由中国自己制造的工业产品从无到有,一位美国记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今年每一棵圣诞树下都可能有一个“中国制造”的玩具。(见教材p15文字)读了这段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师:中国产品到海外已经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据你们调查了解,我们武汉乃至整个中国,哪些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4.比赛:请大家把你知道的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分工合作,把远销海外的中国产品写在卡纸上,在这些产品销往的国家地区在地图上标出来。看哪个组了解得深入,合作得好,时间5分钟。5.小组汇报:展示产品;把出口地区贴上红旗,组长汇报。
6.师:看,这是的远销海外的中国产品,这是产品销售的地区,还有同学的介绍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1)种类多。师:哪些类?(板书)
师:小到零食、针线,大到汽车、造船,五花八门,各种各样。
(2)分布广。
师:周边的—消费水平较高的北美、欧洲;弹丸小国—超级大国。(3)受欢迎。
学生探究:据你所知,为什么这些中国产品会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7.师:适宜的价格、过硬的质量、民族的特色,满足五湖四海千千万万人们的需要。这是我们现在的出口产品。中国产品到海外;不仅满足自己,还出口满足世界的需要,祖国进步了。为什么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会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8.小结:改革开放各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打开国门后的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设计意图:通过书上的资料和调查了解,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产品到海外;不仅满足自己,还出口满足世界的需要,祖国经济发展迅速。】 板书设计
从“洋”货到“中国制造”
洋胰子 洋火 洋油 „„ 农产品 工业 轻工业高科技 中国制造
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对于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奥运赛场上的一切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奥运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华民族实现奥运梦想的艰辛历程却知之甚少。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可以从各种途径收集到关于奥运的相关知识,某些他们感兴趣的方面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搜集资料进行查询和了解,但是学生对于奥运的精神还缺乏深入的思考,所以没有较深的理解。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并感受中国主办奥运会这一盛事,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感受运动健身的意义。教学难点是:感受国人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历经的艰辛,理解奥运精神的真正内涵。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展,用视频、文字资料来帮助学生感受国人为实现梦想所作出的努力,历届奥运精神。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课标为准绳,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整合符合儿童需要的课程资源,探寻我国奥运历史渊源,传承奥运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参与国家事业的热情,为实现体育运动强盛而积极健身,增强体质。我选用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事、“东亚病夫”的漫画、“许海峰”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奖牌榜位居世界第一、申奥的激动时刻等素材引导学生追溯我国奥运的历史,感受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会国家和人民为奥运做出了各种努力,我们的圆梦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执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我还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奥运的一些基本知识,用现场的健身大挑战体验健身的目的,为体育强盛而努力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奥运寻根、奥运历程、百年圆梦。
第二课时:奥运知识大比拼、全民健身我知道、我与全民健身。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参加奥运会和主办奥运会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公共事物的意识及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奥运盛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理解奥运精神的内涵,感受运动健身的意义。教学重点:了解并感受中国主办奥运会这一盛事,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感受运动健身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国人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历经的艰辛,理解奥运精神的真正内涵。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北京奥运会的有关图片、视频资料;全民健身活动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资料和全民健身的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9-P20页内容,话题为“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1-P22页内容,话题为“全民健身,人人参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奥运寻根
1.(课件:播放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视频录像、运动员夺冠的场景图片,配乐:《我和你》)师:这首歌,这些镜头你们一定还记忆犹新。是啊,2008年8月8日是个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让全世界人们都为之震撼的日子,北京奥运会成功主办。你们可知道,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整整盼了一百年。这是为什么?
2.师:现代奥运会创办于1894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可是几十年过去后,却没有见到一个中国人的身影。1908年的《天津青年》杂志向国人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能得到一枚金牌?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这三个沉甸甸的问号没人能够回答。你们能回答吗?
3.师:请你阅读教材P19,你有什么了解?(教师补充中国短跑第一人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资料和漫画《东亚病夫》。
4.师:了解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5.小结:贫穷落后,国弱人衰,奥运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追寻的梦!(板书:寻梦)
【设计意图:从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事说起,用一幅“东亚病夫”的漫画追溯我国奥运的历史,了解我中华民族有心却无力参与奥运的原因。】 活动二奥运历程
1.师:奥运历程你说我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奥运离我们不再遥远。说说你了解到的我国参加奥运会的情况。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引导关注以下内容,并引起学生思考
(1)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得了第一枚金牌,从此打破了中国在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课件:许海峰夺冠画面,国歌响起)
师:这一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终于飘荡在了奥运会的会场上。这一刻,你想对许海峰说什么?(2)出示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的奖牌榜(课件出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小结:祖国的繁荣,国运昌盛,我们的奥运健儿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在不停地追逐。(板书:追梦)
【设计意图:从“许海峰”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奖牌榜位居世界第一,感受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主办奥运已经不再是梦想。】 活动三百年圆梦
1.师:让我们再次回到2001年7月13日22时那庄严神圣的一刻吧。(课件:播放录像《北京,我们赢了》)当萨马兰奇走向主席台的那一刻,全世界都屏息凝神。„„世界选择了中国,奥运选择了北京。为了五环旗下的梦想,我们苦苦等待了一个漫长的世纪,在这一刻,北京赢了!全中国人的热情像火山般爆发,人们流着泪唱啊,跳啊,尽情释放心中的激情。1908到2008,百年奥运,中华圆梦!(揭示课题)从萨马兰奇向全世界宣布的那一刻,我们的政府和人民都在为奥运努力着,你们知道大家都为奥运做了些什么?
2.教师补充:我国对奥运的总投入达到了2800亿元人民币。出示“水立方” “鸟巢”的图片,师补充: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方案。“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围形似水泡的ETFE膜,能为场馆
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师: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承诺,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让我们再一起来听听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奥运会闭幕式上是怎么说的吧。(课件:视频。)3.师:从“东亚病夫”到2008体育强国,我们经历了100年艰难历程,你想说些什么?
4.小结:百年中国,中华儿女由东亚病夫,走向世界运动的最高舞台,走向光荣与辉煌,这都是因为中华儿女心中有梦想和追梦路上的顽强与执着。百年之后我们终于圆梦。(板书:圆梦)让我们再次唱响那支歌,重温精彩瞬间吧。(课件:播放歌曲《我和你》、奥运会的图片。)
【设计意图:回顾申奥的激动时刻,体会国家和人民为奥运做出了各种努力,大家齐心协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的圆梦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执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板书设计
百年奥运 中华圆梦
寻梦――追梦――圆梦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奥运知识大比拼
1.(课件:播放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夺冠的场景图片,配乐:《我和你》)
师:同学们,北京奥运会上我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跻身世界第一。你知道我们中国代表团夺得了多少枚金牌吗?(金牌51枚,银牌21,铜牌28。)奥运会虽然结束了,可是关于奥运会的许许多多我们都印象深刻。下面我们来个奥运知识大比拼,看看大家关于奥运知多少。
2.学生先分组准备,然后师宣布竞赛规则进行小组比赛。(相关知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何处?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是谁?奥林匹克会旗图案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为什么选福娃做吉祥物?北京奥运火炬图案是什么?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哪一天?北京奥运会奖牌有什么特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历经了哪些国家?北京奥运主题曲是什么?能唱一唱吗?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奥林匹克的口号是什么?最感动你的奥运故事是什么?„„)3.师:奥运会是无数运动员成就梦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谁都想拿金牌。可是参加比赛得奖的总是少数人。(出示奥林匹克口号: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组交流)4.(课件:视频播放“牙买加运动员奥蒂的故事”)师:听了奥蒂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5.全班交流并阅读教材22页“小资料”。
6.小结:倡导和平,反对战争是奥运会的宗旨。在奥运会上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正如顾拜旦所说的一样“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更落落大方。”(板书:重在参与)
【设计意图:“知识竞赛”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了解奥运的相关知识,并借助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奥运精神的内涵。】 活动二 全民健身我知道
1.师:奥运会不仅仅是运动员的盛会,更是万民参与、展示自我的盛会。在我中华大地上也出现了万民参与奥运的热烈情景。大家从资料的收集中了解了哪些情况?(课件:播放画面“北京万民健身活动;无锡万人健步走活动;武汉万人长跑活动„„”)
2.师: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齐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国家体育总局在1995年开始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这一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同学们,今年的全民健身周活动也即将开始啦,请你谈谈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看法。
3.小结:全民健身,人人参与,让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奥运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个个身边的活动,一幅幅真实的画面让学生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内涵。】 活动三 我与全民健身
1.师:大家平时也一定喜欢健身,你和家人参加过哪些健身活动?说说自己参加的体会。2.师:我们来个健身大挑战吧!组织学生开展跳绳、踢键子活动,分小队开展比赛。
3.师:除了这些活动,其实还有许多健身活动。(课件:出示学校大课间、运动会上全员健身的照片。)师:刚才的比赛很激烈,我觉得不管胜败,你们都积极参加了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了体质。(板书:积极健身,增强体质)
4.小结:最后我送同学们一首健身歌,让我们在健康歌的伴随下,积极锻炼起来吧。(歌曲:健康歌)【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现场大挑战,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都在参与健身,为了增强体质而积极锻炼。】 板书设计
全民健身 人人参与
重在参与 积极健身 增强体质
第二单元 我们爱和平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战争离他们很远。他们只是在电视、报刊杂志中偶尔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战争的残酷,人民生活的苦难对他们来说是久远的历史,他们对战争缺乏体验,认识很肤浅。但是他们一旦看到或听到有关战争中人们困难生活的事例,极易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体会他们饱受的困苦与艰辛,从而产生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在调动情感的基础上,更难的是引导孩子进行深一步思考、分析,从而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懂得和平的意义,由衷支持并歌颂为正义而战的人们。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难点是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图片、数据、影视资料、生动的故事等直观的材料,强化学生的感受。如设计儿童在遭遇背离家园、战争受伤、等待家人时几个场景的心理感受,让学生通过体会同龄人的感受,更深入地认识战争的苦难。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站在战争受害者的角度,思考和感受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伤害。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情感体验。通过看图片、讲历史、新闻发布会、唱歌曲、讲故事、讲事例、谈体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认识到侵略战争的可恶、法西斯的野蛮残暴,感受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看到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远影响,懂得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反对侵略战争、呼唤和平的情感,激励学生学习英雄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表达对战争中儿童的同情之心,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对侵略别国、残杀无辜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情在战火中饱受煎熬的儿童。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和平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人民必胜。知道二战后,世界也不太平,小规模的战争和局部冲突不断发生。
教学重点: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教学难点: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非争议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反映战争残酷的图片和事例,剪辑有关战争的影片、录像片段;准备《共青团员之歌》音频。收集和平时代过着幸福生活的儿童图片和一些战乱中儿童的图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战争的资料,收集二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及战争中英雄的小故事。收集战乱中儿童的照片及他们的悲惨故事。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4-
25、P28-29页内容,话题为“不能忘记的战争苦难”。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6-P27页内容,话题为 “为正义而战的人们”。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30-P32页内容,话题为“战乱中的儿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谈话揭示话题
1.师: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结: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们一定知道战争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苦难。(板书部分课题:战争苦难)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们发现,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安静的环境里,战争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但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 活动二 了解战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1.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两次世界战争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相关问题:(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两次世界大战涉及了哪些国家?(3)两次世界大战结果如何?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2.结合课本24、25页的历史资料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格。(参战国家、卷入人口、军民伤亡、财产损失)
3.师:这两次世界大战分别造成了多大的财产损失?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是4.4万亿美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财产损失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课件:出示二战期间上海、伦敦、斯大林格勒、华沙等地被轰炸为废墟的一组图片)刚才的统计数据和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足以证明战争对财产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板书:财产的损失)【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以及补充的历史图片,让学生从经济损失方面认识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 活动三 深入探讨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1.师: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伤亡了多少人?总共伤亡了多少人? 2.(课件:出示南京大屠杀人们惨遭屠杀的场景图片)师:二战期间,仅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在短短的六周内,就杀害了我们30万同胞。
3.学生举例说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4.师:看到和听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场景,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5.小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且只有一次,可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同样的残酷而惨烈,每场战争都轻而易举地夺走了双方士兵的生命,这是人类的灾难和悲哀。(板书:生命的摧残)【设计意图: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生命摧残,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痛恨之情。】 活动四 认识战争后遗症
1.教师讲故事,教材P28《可怕的战争阴影》。学生谈听故事后的感想?(板书:战争后遗症)2.(课件:出示亲历炮火的伊拉克老人,文字说明:教材P28)学生读读文字,说一说感受。3.师:你还看过那些反应战争的电影或书籍?说说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事例。4.学生填写教材P29表格。
5.师:“二战”后,一些小规模的战争发生了200多起,但是却没有引起世界大战,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小结:战争风云下的苦难让人们不能忘记,因此,全世界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相信,和平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补充完成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影响,进一步认识战争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
板书设计 不能忘记的战争苦难
生命的摧残
财产的损失
战争后遗症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血与泪的控诉
1.(课件:大屠杀片段)引发学生对影片中人物命运的担忧与关注。
2.讨论:如此的浩劫给我们什么启示?如果你不得不身处战争之中,你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3.小结:赢得胜利、结束战争,这是每个身处战争灾难中的人最大的愿望,和平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力量。
【设计意图:回顾战争浩劫,激发学生对和平的渴望,产生争取和平的意愿。】 活动二 英雄事迹的传颂
1.学生讨论:“二战”期间,面对法西斯的残暴侵略,人们是怎样为正义而战的?(板书课题:为正义而战的人们)
2.(课件:播放《共青团员之歌》)教师介绍《共青团员之歌》的创作实践、意义。3.师:能谈一谈这首歌表达了当时苏联共青团员们什么样的情感?
4.学生读教材P27故事《夜莺的歌声》,交流小夜莺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 5.小小故事会:讲一讲战争中涌现的许多为正义而战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了解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人们不向敌人屈服、热爱和平的心声,激励学生学习英雄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 活动三 战争名称的探究
1.师:“二战”中反对侵略战争的各国、各地区的局部战争都有自己的名称,填填教材P26表格,谈谈从中可以理解什么?
2.小结:我们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但同时我们又支持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被迫进行的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歌颂为正义而战的人们。我们也坚信,追求世界和平的人民必胜。(板书:反对战争
追求和平)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们支持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树立人民必胜的信心。】 板书设计
为正义而战的人们 反对战争
追求和平
第三课时
活动一 对比导入
1.(课件:视频本校“
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时快乐、幸福的情景)师:刚才看到了“
六、一”儿童节时的欢快情形,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2.(课件:伊拉克战争中失去亲人,站在废墟中一个着上身大脑袋的儿童的照片和在被炸塌房屋边张着嘴嚎啕大哭的孩子的照片。)师:照片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伤心难过?通过以上这两种情况的照的对比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世界上还有不少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儿童不得不在硝烟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板书课题:战乱中的儿童)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关注到战争中的儿童。】
活动二 故事交流
1.师:看教材P30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战乱中儿童的照片,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3.小结:战后到处是一片废墟,尸横遍地,无辜的儿童成了孤儿,他们无家可归,无学可上,饱受艰辛。这些情景是多么悲惨。
【设计意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较大范围地呈现出战乱中儿童的悲惨生活状态,激发学生深切的同情之心。】 活动三 事例探究
1.(课件:出示图片失去双臂的伊拉克男孩)师:能讲讲看完照片后的心情。2.读读教材P31《失去双臂的呼唤》,说说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3.教师感情朗读《安妮日记》,引导学生体会一下安妮当时的心情。
4.(课件:播放《阿富汗儿童向联合国特别大会的倾诉》心语摘录)师:如果你是战乱中的儿童,你会想什么?会说些什么? 5.小结:我们渴望和平。
【设计意图:从身体、心理等方面,深层次的感受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伤痛,激发学生痛恨残酷战争,由衷地希望世界和平。】 活动四 赠送祝福
1.教师补充介绍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2.学生制作和平鸽,写上对战乱中儿童的祝福或对战争的谴责。(板书:企盼和平祝福平安)3.小结:我们企盼世界上的儿童能远离战火硝烟,期盼世界和平。为此,人类在不断努力,以多种形式促进和平,做出了很多贡献。同学们课后可以进一步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真诚地抒发自己渴望和平的心愿,为战争中的祈祷。】 板书设计
战乱中的儿童 企盼和平
祝福平安
6.和平来之不易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苦难没有深刻的体验。在这样的和平环境里,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比较淡薄。然而当下的国际形势,虽然大战没有,但小战不断,和平年代并不和平。因此,有必要通过这一主题的教育,激发学生美好的国际主义情感,从小增强和平意识,为维护和平尽义务。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已经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初步认识,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有关历史和战争方面的知识,但是还缺乏理性的分析。这一主题内容对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他们无法体会到和平对全世界人民的重要性,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对人为了维和和平甘愿现出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国际性维和组织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感受先辈们为了和平不懈拼搏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加入到热爱和平的行列。教学难点是: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学习先辈们为了和平事业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应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课件的展示形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以激发学生感受今日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渴望和平、维护和平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许多善良的人们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在上设计重视信息收集整理,充分利用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等来综合表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教学设计贴近学生。所选事例都应该尽量来源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件,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了解和平组织、感受先辈精神、我的和平书签。第二课时:走进世界维和、我们的维和之师、维护和平人人有责。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今日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了解为了争取和平,许多人为之奋斗了一生,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集成先辈们为了和平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
能力目标:了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对“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做出的贡献,感悟他们维护和平、无私无畏的思想境界,从而用实际行动热爱捍卫和平的卫士们。
知识目标:了解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知道人们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诸如国际红十字协会、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这些组织以多种形式促进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教学重点:了解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国际性维和组织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感受先辈们为了和平不懈拼搏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加入到热爱和平的行列。
教学难点: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学习先辈们为了和平事业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国际和平组织、中国维和部队的相关资料和一些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著名人物的故事。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4-P36页内容,话题为“和平的天使”。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7-P39页内容,话题为“和平的卫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了解和平组织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世界人民都在渴望和平、争取和平。人们建立了许多国际性的组织,你知道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组织的标志。如:出示“红十字“标志、奥运五环旗、联合国旗。3.师:这些图案就是这些组织的标志,你知道其中象征的意义是什么吗?
4.师:是啊,这些国际和平组织以多种形式在努力促进着世界和平。其中,国际红十字会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志愿者组织。成立至今,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减轻受伤害者的痛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课件:国际红十字的由来)
5.小结: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任命向往和平,讴歌和平。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课前收集,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形式进一步认识到国际红十字协会、联合国等国际和平组织的建立是人类为维护和平而做出的努力,引导学生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这些国际和平组织,用童心去体验这些和平组织对世界和平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 活动二 感受先辈精神
1.师:许多善良的人们为了争取和平,制止战争,奋斗了一生,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课件:出示宋庆龄照片)“你们认识这位伟人吗?谁来讲讲她的故事? 2.学生介绍宋庆龄的事迹。
3.师:为什么宋庆龄奶奶被国际上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4.(课件:播放小故事《毕加索与和平鸽》)师:《和平鸽》这幅画反映了毕加索的什么情感? 5.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宋庆龄、毕加索这样热爱和平的人?
6.小结:世界人民向往和平,讴歌和平,古往今来,为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无论是伟大人物,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很多的。
【设计意图:通过将名人维护和平的事例,让学生知道热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许多人在以各种方式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 活动三 我的和平书签
1.师:“诺贝尔奖”大家都一定听说过,是根据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有哪些人因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而获得了这一荣誉呢? 2.小组交流:和平奖获得者的故事。3.活动:制作“和平奖”书签。
【设计意图:让学在主动收集、动脑设计、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更深层的了解诺贝尔获得者的故事。同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和平的天使 热爱和平维护和平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走进世界维和
1.师:一次地震的灾害让世界认识了海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光荣而艰苦的集体——维和部队。同学们从海地地震的新闻中一定了解到不少关于维和资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和平的卫士。2.小组交流:大家都做了课前资料的收集,在小组里说一说吧。3.全班交流:介绍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有关资料。
4.师: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是联合国主要使命。在执行这一使命的过程中,维护和平行动是使用最普遍的方式。因此,头戴头盔的维持和平部队的行动就成为这个组织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你都知道哪些维和行动呢?
5.学生交流展示有关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资料,填写P37联合过维和大事记。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交流让学生了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许多国际都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学生通过收集、交流的活动,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主动去关心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活动二 我们的维和之师
1.师:从1990年开始,我们国家开始派遣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我国都参加了哪些维和行动? 2.(课件:我国参加的维和行动图片介绍,配乐《中国维和工兵之歌》)师:看到同学们嘴里发出惊叹声,眼里流露出钦佩的神情。看到这些,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
4.师:在大家眼里,维和战士神奇、威武、肩负着维和和平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可是,他们所面对的是怎样的工作、生活状态呢?让我们一起看这本《海地维和日记》。5.(课件:维和日记)师:对这些维和展示,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6.师:你还知道哪些维和战士的动人故事呢? 7.师:明知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参加?
8.小结:他们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安危,宁可牺牲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现了我国维和部队的风采和光辉形象,激发了学生对维和工作的敬佩之情。从维和日记中,使学生感受到维和战士们为了世界和平甘愿奉献的精神,迈向情感高潮,产生共鸣。】 活动三 维护和平人人有责
1.师:维和战士的风采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该向维和战士们学些什么呢?
2.师:把你最想对维和战士或是全世界人民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寄托你的和平心愿吧!【设计意图:进一步创境激情,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板书设计
和平的卫士 维护和平无私无畏
7.放飞和平鸽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苦难没有深刻的体验。在这样的和平环境里,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比较淡薄。然而当下的国际形势,虽然大战没有,但小战不断,和平年代并不和平。因此,有必要通过这一主题的教育,激发学生美好的国际主义情感,从小增强和平意识,为维护和平尽义务。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已经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初步认识,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有关历史和战争方面的知识,但是还缺乏理性的分析。经过前两个主题的学习,孩子们已经了解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心灵的创伤,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许多人为维护和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各国对待战争历史的情况,知道渴望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和平环境需要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教学难点是:了解战后人们对待历史的不同看法,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事物及辨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的让学生有更真切的感受,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其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突出开放性,充分体现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整个教学活动通过“课前准备——课堂交流展示——讨论”三个环节达到让学生探究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历史史实进行评价和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火眼金睛大搜索、敞开心扉大讨论、活动方案我设计。第二课时:和平的期盼、世界儿童的心声、我们爱和平。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能力目标: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用实际行动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知识目标: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知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环境,和平环境需要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知道渴望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各国对待战争历史的情况,知道渴望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和平环境需要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
教学难点:了解战后人们对待历史的不同看法,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事物及辨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国人民及儿童爱和平活动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战后各国对待历史的一些看法,以及各种象征和平的雕塑的图片,了解它们的寓意。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1页内容,话题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2-P44页内容,话题为“和平寄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火眼金睛大搜索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知道和平是来之不易的,今天的人们又是如何面对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的呢?
2.师:请大家看书中第40页,向同学们介绍各国的纪念日。
3.师:200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很多国家都有纪念活动。各国不仅开展纪念活动,还确定了战争纪念日。1940年至1945年间,法国共有至少15万人被遣送至纳粹集中营,只有大约5万人生还。他们中主要是犹太人、也有吉普赛人、抵抗分子和政治犯等等。为了纪念他们,法国1954年颁布法令,确定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为二战期间“全国被遣送受害者及反抗者纪念日”。5.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纪念活动和与战争有关的纪念日? 6.师:这些活动的开展和纪念日的确定想告诉人们什么?
7.小结:(课件:出示安南的名言)纪念历史的目的就是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设计意图:通过教理新闻报道等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战后各国是怎样直面历史、纪念历史的。】 活动二 敞开心扉大讨论
1.师:战后还有哪些人是怎样对待历史的?
2.学生展示收集的日本国内对待侵华历史不同态度的资料,全班交流。3.引导学生就日本国内对待侵华历史不同的态度展开讨论:(1)日本政客为什么要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2)他们这种行为给日本和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产生了怎样的后果?(3)为什么一些右翼分子不承认日本历史上的侵略罪行?
(4)在日本,也有很多爱好和平的人士,特别是一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老兵,他们是怎么做的?(5)对这些面对历史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你们是怎么想的? 4.学生阅读新闻链接:真诚反省与百般掩饰。5.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那段历史?
6.小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日本缺乏德国正视过去、承担责任的勇气,不能正视历史,岂能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而德国以“审慎和自省”的方式,正确对待本国历史,不会失去朋友,反而将会赢得朋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德国理解政府直面历史、真诚悔悟的态度与日本一些领导任歪曲历史真相、百般掩饰的行为进行对比,知道日本政府应该反省历史,对当年犯下的罪行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树立起“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从而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活动三 活动方案我设计
1.师:我们小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呢? 2.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3.汇报各小组的活动计划及方案。
4.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应尽自己所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倡导维护世界和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美好的国际主义情感,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真诚反省 百般掩饰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赢得世人尊重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和平的期盼
1.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环境,而和平环境需要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如今,要和平、求和作、促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旋律,世界各国都在以各种方式寄托维护和平的心愿。
2.师:请大家看教材第42页,仔细观察和平女神雕塑,阅读书中的资料,说一说它的寓意。3.学生交流。
4.师:请大家看“枪筒上卷”“铸剑为犁”的雕塑,说说寓意,并说一说这些雕塑表达着赠送国的什么感情。5.学生交流。
6.(课件:出示图片)师:这是俄罗斯人民献给美国9、11恐怖袭击受害者的纪念碑。同学们看看这个雕像,看起来象什么?
7.师:俄总统普京说:我们对死难者的永久怀念将坚定我们的决心,使这样的罪恶今后不再发生。8.师:从各国赠送的这些雕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9.师:你知道哪些类似的雕塑,它表达了人们什么愿望? 10.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1.小结: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世界各国设计的一些雕塑的和平寓意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引起学生对和平这一主题的关注。】 活动二 世界儿童的心声 1.学生阅读“国际和平日”。
2.师:为了保卫和平,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小学生又是怎样做的呢? 3.小组交流:世界各国儿童和平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想告诉人们什么? 4.师:如果让你来推动和平,你将组织什么样的活动? 5.学生阅读《世界儿童和平条约》。6.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7.小结:维护世界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人类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少年儿童应该为世界和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了解世界和平是全世界儿童的共同愿望,增强学生维护和平的责任感。】
活动三 我们爱和平
1.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阅读“和平寄语”。说一说读这段寄语时,自己的心情和感受。2.师:请每位同学在书中写一句和平寄语。3.全班交流。
4.师:请同学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和平的心声。
5.学生动手,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和平的热爱。如画画、写诗、编歌谣,给联合国秘书长或发动战争、制造冲突的政府首脑写信等。
6.学生展示作品,并加以解释,说说其中的含义。
7.小结:同学们,为了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幸福家园,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让我们一起呼吁——我们爱和平,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让我们把心声唱出来吧!
9.全班齐唱《让世界充满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感召学生从小增强和平意识,用实际行动为维护和平做贡献。】 板书设计
和平寄语
期盼和平
祈愿和平
维护和平
第三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8、人类唯一的家园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利用现代化媒体的传播,对地球环境的现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知道人类登月和探求火星生命起源的科学事例,而且对这类事例比较感兴趣,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来查找需要的学习资料。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可以通过查找人类登月和探索火星的相关学习资料,使自己对这两类事例有更深的了解。结合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学生可能对人类探索宇宙的行为更加感兴趣。在了解了“生物圈2号”的实验后,学生可能会感受到人类对现有地球环境的破坏并对此感到惋惜。这对于提升学生对地球母亲的赞美之情。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类努力探求另一个生存环境的过程,从中体会到自己所生活的地球是独一无二的。教学难点是,了解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理解只有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在突破教学重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课本中提到的事例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例,应该抓住这几个事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了解,从中体会那些为科学实践和探索而牺牲的英雄们的可贵精神,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有的学生可能找不到与课本事例相关的资料,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查找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为学生认知的一个补充。最后一个环节“赞美地球”,可以在第二个话题的教学中完成,也可以单独成为一课时的活动内容。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首先以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探索行为;其次从对其他星球与地球生存条件的系数比较中,让学生感受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怎样的;再次用“生物圈试验”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为人类创造另一个生存的家园而做出的努力,从实验的失败中体会人类探求其他生存空间的艰难,从而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地球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了解人类探测月球和火星的知识、延伸话题,向宇航员致敬、比较月球、火星与地球的情况,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了解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科学家正在为创造人类生活的另一个家园而做出努力,感受地球是目前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在对地球、月球和火星的生存环境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得出地球是目前人类生活的最佳选择。知识目标:知道地球母亲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虽然科学家在其他星球上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但仍没找到比地球更合适的人类居住地。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类努力探求另一个生存环境的过程,从中体会到自己所生活的地球是独一无二的。
教学难点:了解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理解只有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和查找人类探索月球和火星的相关图片与文字资料,也可以制作成CAI课件。学生准备:收集并了解人类对哪些星球进行了探索,了解美国“生物图2号”实验。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6-P47页内容,话题为“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努力”。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8-P49页内容,话题为“‘生物圈2号’的启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了解人类探测月球和火星的知识
1.学生看课文中登月的内容,思考:读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你有什么感想? 2.了解人类探测火星的知识。
3.小结:科学家们为了给人类开辟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为探索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设计意图:充分感受登月是人类科学进步史上的一大创举,体会登月的伟大意义。】 活动二 延伸话题,向宇航员致敬
1.师: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星球的行动?知道哪些宇航员?(师生交流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2.师:你想对这些宇航员说什么?齐读格里索姆的话。
3.小结:向那些为科学实践和探索而牺牲的英雄致敬。这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敬意,对不畏艰难求知精神的敬意,对人类追求科学进步精神的敬意!
【设计意图:从登月事例入手,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星球的事例,从中感受人类对新的生存空间的探索过程,体会科学家们不畏艰难、不断求知、追求科学进步的伟大精神。】 活动三比较月球、火星与地球的情况,得出结论
1.师:宇航员为寻找另一个地球付出了努力,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那他们发现了什么呢?学习第47页的内容。
2.师宇航员们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让我们将月球、火星上的情况与地球作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小结:地球提供了生命需要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它是适合我们生活的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从而体会地球是人类目前最适合居住的地方。】 板书设计
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努力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 “勇气号”火星车探索火星
第二课时
活动一 了解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
1.学生阅读课本48页,了解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2.师:从“生物圈2号”的实验中,你有什么感受? 3.师补充介绍日本进行制造“迷你地球”的实验。4.师:你有什么感想?
5.小结:为了人类能有另一个生存的空间,科学家们做出了各种努力,可均以失败告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各国科学家为人类创建第二个家园所做出的努力,感知为人类创设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是十分不易的事。】 活动二 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
1.师:你知道地球母亲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哪些必需的资源吗?小组内交流。2.师:想一想:如果没有了这些资源,我们人类会怎样呢? 3.师:为我们的地球母亲写一首赞歌吧!
4.小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母亲无私地养育着万物,让我们来赞美地球母亲吧!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地球的伟大,从内心深处发出要保护好地球的意愿。】 板书设计
“生物圈2号”的启示 “生物圈2号” “迷你地球”
失败 只有一个地球
伤心的地球母亲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大都来自外地,他们每学期都会经历乘车高峰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返回校园。这些亲身经历能让他们感受到人口众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体会到地球母亲已经不堪重负。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查找资料的能力,并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目前世界上的人口状况。对于人口众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问题,学生也应该有一定的体会。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收集大量的数字与事实资料来感受人口的增长给地球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教学难点是了解人口的增长与地球资源的减少是息息相关的,目前地球环境的破坏,人类自己才是罪魁祸首,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在突破教学重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可能从各个方面收集关于人口增长的资料,要用好学生的这些教学资源,教师要事先对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筛选与归类,以便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有效地把握这些资料。只有充分地阅读和理解了来自各方面的教学资源,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地球母亲确实不堪重负了,从而树立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我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整合教学资源,用观看视频和图片、调查与讨论、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口状况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理解人口剧增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以及给我们的生活、社会带来的影响,并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逐步形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人口状况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让学生理解人口剧增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以及给我们的生活、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环境状况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了解地球母亲的节日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并能从实际生活出发,把保护地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知识目标:认识奢侈病与地球日益贫困的关系,了解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了解地球上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匮乏的现状,并认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大量的数字与事实资料来感受人口的增长给地球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了解地球上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匮乏的现状,并认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人口的增长与地球资源的减少是息息相关的,目前地球环境的破坏,人类自己才是罪魁祸首,引导学生树立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人口现状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以及地球环境的现状资料。
学生准备:将自己一天使用的、食用的物品记录下来。收集浪费资源的现象和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收集关于地球母亲的节日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50-P53页内容,话题为“‘不堪重负’的地球”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54-P56页内容,话题为“‘日益贫困’的地球”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57-P58页内容,话题为“‘衣衫褴褛’的地球”
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59-P61页内容,话题为“保护地球母亲——儿女的责任” 第五课时完成教材P62-P63页内容,话题为“人们为地球母亲过节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关注热点新闻,引发思考
1.(课件:出示火车站等车人多的图片。)师:正值一年一度的春运期间。春运对很多身处异地又急于回家团圆的人来说,不亚于是一场恶梦。你能谈谈造成极度拥挤的原因吗?
2.小结:人口众多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限的交通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众多的人口的需要。【设计意图:从直观的图片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必要时联系自己每年回乡时在火车站感受到的人群拥挤的现象,感受人口众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 活动二 探讨数字背后,深入思考
1.了解中国人口状况:学生阅读教材53页,了解相关的数据。2.教师补充世界人口状况。
3.师:从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人口状况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4.小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的社会,给我们的地球造成哪些影响?看谁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找到答案。
5.组织各小组汇报他们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归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系列负面影响。
粮食资源短缺;(齐读教材52小资料)交通拥挤;给教育造成很大压力;劳动力丰富,但就业压力极大;(参看教材52页的第三幅图,思考: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养老和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社会负担加重;环境恶化;生活条件不易改善。
6.小结:人类自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生活的地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因人口增长过快,打破了人类与地球的协调关系,势必要产生许多人口问题。在世界人口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如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我们国家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一起看看这项国策给我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自由读教材53页小资料。)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人口状况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让学生理解人口剧增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以及给我们的生活、社会带来的影响。】 活动三总结
此时,你想跟地球母亲说些什么?学生交流后归纳。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再一次让学生感受人口剧增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不堪重负”的地球
人口增长 房屋多 就业压力大 耕地面积越来越小„„
第二课时
活动一 体验交流,感悟资源与生活的关系
1.同学们拿出课前记录下的一天中使用的物品和食用的食品。小组内进行交流比较。
2.小结:这些物品、食品都是资源,每个人一天使用的资源还不止这些,有时使用了看不见的资源,如用电饭煲烧饭使用了电,做菜使用了煤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感受自己在生活所利用的资源,体会资源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二 了解资源的来源,体会资源正在被消耗 1.师:你们知道这些资源哪里来的?
2.师:我们每一个人一天要用那么多资源,那一生呢?读美国人一生使用了多少资源的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3.小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消耗越来越多。长此以往,资源还能不能提供人的生存需要呢? 【设计意图:从收集的数据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体会资源的减少会给人类的生活还来不小的影响。】 活动三 从游戏中感受资源的重要性
1.知识竞赛:区分哪些资源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哪些不能?
2.师:哪些资源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遭到了怎样的破坏,自学教材第55页。3.师:你还知道哪些资源遭到破坏的事例?请学生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在黑板上。4.师:什么叫奢侈?你有奢侈病吗?阅读教材第56页。(读读“圣雄”甘地的话。)
5.小结:我们的地球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过上美好生活,但它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地球资源的减少,给人类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设计意图:话题结束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虽然没有答案,但答案已在学生的心中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板书设计
“日益贫困”的地球 自然资源不断减少 可再生 循环使用
第三课时
活动一 对比图片,感受环境的现状
1.师:来看看世界的环境情况,先来看看几组对比鲜明的图片,你是否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漫天黄沙”、“清澈见底的湖泊或河流——又臭又黑且浮着垃圾的河流”、“绿茵茵的草地和森林——被垃圾覆盖的大地”。)
2.让各学习小组负责一组图片,围绕图片展开讨论。小组内部的成员再一分为二,让一部分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另一部分人生活在坏的环境中,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自的生活环境,尽量让自己置身其中。3.让学生交换图片(交换生活环境),再说说此时可能的感受和心情。
4.小结: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没有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但是我们当前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图片充分想象和感受,体会不同的生活环境带给人类不同的心情,同时也决定人们生活的质量。】
活动二 分析环境现状,将认知转为行动
1.组织调查环境的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当前环境爱污染的状况、原因及其危害,小组合作分别做成“现象卡”“原因卡”“危害卡”。(板书:地球变丑变脏了)
2.老师朗诵《寂静的春天》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及其带来的后果。3.滨江路小学六一中对的同学为地球母亲检查了身体,给地球母亲寄去了他们的回信。请学生读信谈感受。
4.小结:我们的地球变脏了,地球母亲生病了。我们要承担起自己身上的重任,不要再做伤害地球母亲的事了。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明确目前人类能对地球母亲所做的不仅是后悔,更应该是改过。】
板书设计 “衣衫褴褛”的地球
垃圾 沙尘暴 酸雨
留下思考
第四课时
活动一 谈话交流,进入事例分析
1.出示一本去年使用过的教科书。教师问:你们怎样处理使用过的教科书。学生自学59页的相关内容。2.师:你觉得这样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3.师:这是澳大利亚保护地球的做法,其实保护地球是那么简单,可以从我做起。4.学习第59页的其他内容,你学到了什么? 5.学生齐读《人类环境宣言》
6.小结:仅仅是几本读过的书,就可以为人类节约一点资源,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节约看成一件大事来做,我们的资源就可能减少更多的消耗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审视自己是怎么处理用过的书本,再来比较他国的处理方法,从中感受保护环境不是靠嘴说来的,而是靠一点一滴的小事做来的。】 活动二 了解我国环保措施,宣传环保知识
1.师:我国在保护环境上有哪些举措?学习第60页的内容。
2.(课件:播放影片《可可西里》的片段)师:这里生活着一群可敬的人,他们是谁? 3.小组活动:交流你所知道的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4.学生制作小报,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
5.小结:保护地球是全世界的责任,需要每个地球人都行动起来,把一件件环保小事做好做实。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更加健康!
【设计意图:在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让学生动手制作宣传小报,把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通过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板书设计
保护地球母亲——儿女的责任
26度空调节能行动 禁止开办“五小企业”
使用太阳能供应热水 风力发电场
限塑令„„
第五课时
活动一 了解世界“地球日”
1.师:就像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一样,地球妈妈也有她的节日,你们知道地球日是哪一天吗?
2.师:这一天是怎么制订的呢?原因是什么?
3.小结:为了保护地球母亲,我们为地球母亲过节,牢记保护地球的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度了解世界地球日是怎么一回事,感受保护地球是一件大事,需要每个人都来努力。】 活动二 了解其他的地球节日
1.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地球妈妈的哪些节日?制定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成员拿出事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3.集体汇报。
4.师: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给地球妈妈过节的吗?
(课件出示:“世界地球日”主题、“世界水日” 主题、“世界气象日”主题、“国际湿地日”主题)5.学生讨论后回答。6.师: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7.小结:“地球日”活动提高了人们对当今环境的认识,有效地推动了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地球母亲越来越多的节日,让我们感受到人们的环境意识正在不断提升,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不同的地球节日中感受人们的环保意识正日益增强,保护地球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活动三 为地球母亲写号召
1.师:地球母亲有这么多的节日,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人下,写一写节日宣传语,向全校师生发出一个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号召。2.师:我们还能为地球母亲做什么? 3.师:读倡议书,谈谈自己的打算。
4.小结:地球的安宁,生活的美好,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把环保承诺变为行动,为我们的地球妈妈尽一份力,添一份绿,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写宣传语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地球母亲的关爱,用写倡议书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地球母亲的一份责任心,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板书设计
人们为地球母亲过节日
世界地球日
世界水日
世界气象日
国际湿地日
„„
10、《在自然灾害面前》
学情分析
“自然灾害”对于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相对遥远的话题。说到遥远,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并没有发生过重大的自然灾害,没有体会到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那种痛苦,也就不会对自然灾害的无情有什么很深的感受。而本课的活动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深刻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性,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到底怎样才能拉近学生与话题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有所感悟呢?找准切入点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和感受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教学难点是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一些简单的自救互救的方法。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比如:通过“小实验”这个活动,使学生知道灾难来临应如何撤离。通过“自救模拟”学习沉着冷静的应对灾难。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我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了重组,精心设计体验活动,试图在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提升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拉近学生与话题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有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从身边的雪灾谈起、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扩展到其它自然灾害、探索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原因。
第二课时:灾害预防预报有良方、小测试、自救模拟。第三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救互助,心手相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
能力目标: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自救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和感受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教学难点: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一些简单的自救互救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制作课件,世界地图。学生准备:搜集了解到的自然灾害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并填写调查表,制作灾害标记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64-67页内容,话题为“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68-70页内容,话题为“灾害的预防与救护”。第三课时完成教材71-72页内容,话题为“灾害无情人有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从身边的雪灾谈起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雪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2.师:还记得2008年初,下了17天,席卷了中国中部与南方,包括武汉的那场大雪吗?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3.小结:此时飞舞的雪花不再是美的化身,而是大自然的怒吼声,它已演变成了一种灾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身边的雪灾谈起,通过情感上的对比与衬托,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活动二 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
1.师:除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雪灾,在同学们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自然灾害是什么?(课件:汶川地震发生时的视频)
2.师:汶川地震,中国之痛!这次地震究竟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危害呢?说说你感受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点交流)(1)危害之一:人员伤亡
(课件:出示照片一:被掩埋的孩子紧握拳头;照片二:一群死难学生遗像)
师:看看这组数据,遇难:41353人,受伤:274683人,失踪:32666人。地震中,有多少这样花季的孩子生命悄然而逝?地震中,又有多少个的生命戛然而止?(板书:人员伤亡)(2)危害之二:精神创伤
(课件:出示照片三:孩子恐惧的脸)师:看到这张照片的孩子,你们想到什么?这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的精神上的创伤?(板书:精神创伤)(3)危害之三:经济损失
师:你们还了解到其它哪些危害?(房屋倒塌、道路塌毁、损失金额„„)学生上台展示汶川地震后的图片,教师演示课件补充图片。
师:看到地震前后这样截然不同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把这些损失都折算成人民币,是多少呢? 师:它相当于整个国家当年总收入的十二分之一,这还只是直接经济损失。1976年唐山大地震,直到1986年,唐山重建才基本完成。算算花了多长时间?(十年)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经济损失)3.小结:看来,大自然一旦发怒,带给人们的危害极其巨大。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照片、数据的一系列真实的再现,使学生深入感受灾害的危害之大。】 活动三 从自己生活的武汉的水灾入手
1.师:尽管世界上地震发生的区域很广泛,但我们并不必恐慌,因为武汉不处在地震带,一般不会发生地震。倒是另一种自然灾害时常困扰着我们武汉。你们知道是哪一种吗?
2.师:1998年咱们湖北地区就曾发生过一次重大水灾,这次水灾还殃及那些省份呢?(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3.师:他们都位于长江流域,水灾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区域性。这次水灾还造成了哪些危害? 4.小结:水灾也给我们造成生命的威胁、经济的损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在图中找,自主在心中思,进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活动四扩展到其它自然灾害
1.师:除了上述几种自然灾害,地球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每年都会发生其他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呢?(教师相机演示课件出示相应图片)2.小结:每种自然灾害都会让我们生命、生活受到影响。
【设计意图:扩展到其它自然灾害,了解其他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性。】 活动五探索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原因
1.师:人们都说:自然灾害是“天灾”,人类无法预测,我们害怕、恐惧。特别是近几年,大自然发怒的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师:在上网搜集资料时有这样两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现象一:(课件:出示1954年和1998年水灾流量与水位对比统计图)这两张统计表给你的感受是什么?98年洪水的流量没有54年的流量大,水位却普遍比54年的水位高。为什么呢?
3.师:再看现象二,武汉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不常下雪,为什么2008年初,气候会那么异常,暴雪成灾呢?
4.小结:天灾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呢?我期待着你们能找到答案,能和我一起共同探索,让自然灾害对我们人类造成的危害小一点,再小一点。
【设计意图:提出质疑,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让其在探询到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因素后发自内心地想要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板书设计
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带给人们的危害极其巨大 人员伤亡
精神创伤 经济损失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灾害预防预报有良方
1.师: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运用各种方法,逐步认识它的规律,依循规律,采取相应得措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力求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板书课题)2.结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68页相关内容,交流讨论:古代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3.师: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科学仪器———地动仪。它是人类用科学方法观测地震的开端。
4.师:今天,人们预测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方法和途径更加多样,也更加科学了,现在,有哪些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高科技手段呢?
5.师: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细心观察,总结了哪些预测自然灾害的经验和谚语呢?(板书:依循规律 采取措施)
6.小结:瞧,灾害的预防预报费方法真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收集、整理、交流的探究性学习开放式活动中,了解一些人们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手段。】 活动二 小测试
1.教师选择一个瓶子表示巷道,里面装各色的球表示人。当灾害降临时,学生试着演练一下怎样能又快有安全的跑出去? 2.从活动中得到什么启示?
3.小结:灾难来临时,我们要冷静沉着迅速有序的撤离。
【设计意图:在自主参与的小测试模拟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键时刻,迅速有序紧急疏散的重要。】 活动三 自救模拟
1.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奔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又应该如何做呢?
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分组选择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创设情境,设计演练内容。(1)如果预报将有地震或洪水发生,你和家人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高层的楼房里,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正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这时你该如何办?如果你正在马路上,这时你该如何办?
(3)如果山洪正向你居住的房屋袭来,你和家人应如何躲避洪水?
(4)如果不幸被洪水围困,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求救或保住性命?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了,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时你应该如何做?
3.面对自然灾害,除了要有逃生的技巧外,还必须具备什么品质?为什么?说说你知道的实例。4. 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 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在地震中也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令人震撼又感动。(课件:播放典型事例视频)5.小结:自我救护要沉着应对。(板书)
【设计意图:在有效的情境创设和生生互动的演练中,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自救方法。】 板书设计
灾害的预防与救护 依循规律 采取措施 自我救护 沉着应对
第三课时
活动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课件:出示P72页相关图片)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
2.学生说他们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的,有关某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国内国外救助的情况及感人事迹。3.师:在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后,你和你的家人又都做了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设计意图:拉近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自己和自己身边人们的行动中产生真切感受。】 活动二互救互助,心手相牵
1.(课件:出示一组手的照片——“救命的手”医护人员和青年志愿者齐手运送重伤员;“求生的手”一所被震倒的中学现场,一名女生伸出求援的手,她不久获救;“喂奶的手”年仅1岁的女孩沈天奇在地下顽强存活3天后获救援,医生在为小天奇喂食牛奶;“献血的手”南京鼓楼医院的医生们伸出手臂,踊跃献血,救助地震灾区伤员;“捐款的手”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伸出手为地震灾区捐款。)师::一双双手用无声的手语,向滚滚江河,向苍茫大地,传递着无尽的悲情与灵魂的震撼。那一只只伸出的小手,是求生的渴望;那一双双急切的巨掌,是托起明天的力量。每一只手都彰显着人类的抗争,书写着生命的尊严!请伸出你的手,握住求助的手,让世界充满爱„„
2.小结。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人们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设计意图:小小的照片感染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对灾害无情人有情理解更加透彻了。】 板书设计
灾害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救互助,心手相牵。
第四单元
我们一起走过 11.《课程伴我成长》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孩子升入六年级后,家长都很重视其学习与生活状况,但两者相比更趋向于学习成绩。他们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引导,学生的社会性的发展不够重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下学期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此时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而他们又面临小学毕业,学生内心充满了对初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但对自己度过的小学生活、对自己成长的过程却很少回顾梳理。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让学生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教学难点是回顾六年的课堂生活中难以忘怀的故事,从而感受到自己的个方面在伴随课程成长。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因为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我们要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和社会性的不断发展,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题着重回顾六年来,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生活中令自己难以忘怀的故事,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各方面在伴随课程成长。让学生通过探究、交流、思考,重新认识自己,总结自己伴随《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成长中的变化和收获。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自己学习《品德与社会》后的变化,记录下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为以后的初中学习生活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欣赏照片,回忆导入、交流探究,回顾“我的课堂故事”、回味点滴,分享“课本中的我”、回顾主题,活动扩展。
第二课时:展示分享,导入主题、围绕话题、深入探究、个性展示,制作“变化珍藏卡”、回顾主题,引发反思。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
能力目标:能发现自己身上的变化、并能思考、总结归纳。
知识目标:梳理、统计自己在课本中留下的痕迹,回顾总结自己成长中的点滴变化,感受自己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提升。
教学重点: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让学生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
教学难点:回顾六年的课堂生活中难以忘怀的故事,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各个方面在伴随课程成长。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布置教室,做好有关课前调查,收集有关过程资料,如图片、剪贴报、学生日记等。
学生准备:寻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相关物品或回忆相关生活场景,搜集整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74-P78页内容,话题为“课堂生活大盘点”和“课本中有我”。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79-P80页内容,话题为“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欣赏照片,回忆导入
1.师: 前几天,老师从同学们那里搜集了一些特别的礼物,想看一看吗? 2.师:大家都认出来了吧,这些都是我们上品生、品社课时照的照片、心情日记、办的手抄报等等。看到这些留下的痕迹,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过去那难忘的课堂生活? 3.小结:是啊,转眼间,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陪伴下,我们共同走过六年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在这门课上我们共同度过的幸福瞬间。(板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前搜集资料的呈现,引发学生回忆在六年的课堂生活中发生的难以忘怀的故事,从而打开学生心扉,引发学生共鸣。】 活动二 交流探究,回顾“我的课堂故事”
1.(播放课件:我的课堂故事,配乐《美好时光》。)
师:我想这一张张照片一定勾起了你最珍藏的某段记忆,也许是在课堂上某次精彩的发言,掌声雷动;也许是某次真诚的交流,和同学开诚布公,解开心中的小疙瘩;也许是生活中难忘的点滴,和同学真心的分享,也许还有许多许多。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讲讲在品生、品社课堂上发生的难忘的故事。2.四人小组交流:我讲我的课堂生活故事.教师巡视,相机参与,指导各小组学生的发言。
3.班级交流: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说说“我的课堂生活故事”。(教师示范或补充,相机点评或提问,关注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发生的那些令人心驰神往,感动异常的小故事,发现、挖掘其感人之处,引起共鸣与对话。)
4.师:同学们,听了这些同学讲的课堂生活故事,再回首自己六年的学习生活,此时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5.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评、提炼,让生感受自己各方面的进步。
6.小结:一门课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登上了新的台阶,见到了一片新风景,六年来,我们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与新课程一同进步,一同成长,留下那么多珍贵的回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在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所发生的那些令人感动异常的小故事,从而让学生感受自己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活动三 回味点滴,分享“课本中的我”
1.师:在六年的品生、品社的课堂上,我们一同交流,一同分享,一同探究,一同成长,还有位朋友,一直在默默无闻地陪伴着我们,留下了我们的声音和感受,记录了我们的言行和创意,让我们亲历了许多有趣的活动,今天我们也把它请到了我们的课堂。
2.(播放课件:出示六年中学生在品生、品社书中留下的痕迹,呈现学生在课本中完成的作品,配乐《奔放的旋律》)师: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课本中的自己吧,让我们共同分享你在课本中的足迹。3.学生回顾、思考、交流,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当时的心情故事。4.师:看到这些精美的作品,你有何感受?
5.小结: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课本因为增添和融入了同学们的作品和经验,记载了我们成长的足迹,变得更加精彩,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梳理、统计自己在课本中留下的痕迹,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课本记载着我们学习的足迹,课本中有我们的参与,正是有了我们的互动,融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经验而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活动四 回顾主题,活动扩展
师:六年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本伴我们一路走来,它记载了我们学习的足迹,反映了我们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活经历,我们和它在新课程中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快把这些精彩的作品进行整理分类,制成我的“成长纪念册”吧,相信它会成为你的生活中难忘的回忆。
【设计意图:回顾主题,总结全课,让学生在课堂故事和“课本中的我”中,感受自己各方面的进步。】 板书设计
课堂生活大盘点 难忘故事 “课本中有我”
共同参与 共同成长 共同精彩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展示分享,导入主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分享了六年来在品生、品社课堂上发生的难以忘怀的故事,制作了我们的“成长纪念册”。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回望这些成长的足迹吧。(播放课件:学生的“成长纪念册”,感受生从入学到毕业,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逐渐成长。)
2.师:我发现刚才在看“成长纪念册”的时候有些同学窃窃私语,我想一定是这段录像把你带到了美好的回忆中,那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这一次次成长让我们感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成长纪念册”的回顾,让学生自己发现在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后产生的变化,导入主题,进入新课。】 活动二 围绕话题,深入探究
1.师:是啊,大家都发现,学习了《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后,我们每个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呢?(板书课题: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2.师:是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涉及面相当广泛,学习的确让我们每个人受益匪浅,通过你们的“成长纪念册”,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进步,你们的成长.3.师:我相信大家在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收获,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最好结合你在课前搜集到的反映自己变化的资料进行,然后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交流。赶快行动吧!4.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中。
5.师:《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促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呢?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6.师:看到同学们收集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老师真为你们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如果能把这些珍贵的资料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那该多好哇!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感受、我的收获。(课件: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个人变化珍藏卡,讲述自己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中感受成长中的快乐。)
7.师:你想不想也做一个这样的变化珍藏卡,来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呢?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们设计的变化珍藏卡会更好、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8.同位之间互相交流准备怎样设计自己的珍藏卡。
9.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师生共同评价。10.小结:让我们将这些成长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成长纪念册”回顾,引导学生去发现、交流,通过《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新的变化,感受自己成长中的快乐与收获。】
活动三 个性展示,制作“变化珍藏卡”
1.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变化珍藏卡。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2.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变化珍藏卡,并交流自己成长的快乐
【设计意图:适时地引导学生要把搜集的资料学会整理,可以设计成一份精美的变化珍藏卡,这样学生兴趣盎然,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在成长中所收获的快乐在纸上永久地留下来,成为永久的纪念。】 活动四回顾主题,引发反思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学习中,更深刻地懂得了“成长和变化”的含义,感受了课堂生活的多彩,感受了我们同新课程一同进步,一同精彩,相信不管是“成长纪念册”还是“变化珍藏卡”都会见证我们的成长,记录我们的快乐,让我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的回顾总结,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 板书设计
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交流新变化感受快乐 我的变化很精彩 我为成长而骄傲
12.依依不舍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六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状态。但与此同时,小小年纪的他们面临来自家长、老师、自我理想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正处在最后冲刺阶段,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很少有时间、有机会梳理自己六年来的学习生活经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通过六年的共同学校生活,已经有自己的朋友圈,他们渴望友情,难舍友情;他们善于发现学校以及老师的工作对自己的影响,难忘师恩,难忘母校;另一方面,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渠道,较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回顾小学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恩。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内心对同学、对老师、对母校的真实感受,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关注中途转学的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转学经历。还有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纠偏,可避免不必要的尴尬。设计思路
本科教学设计本着两点思路:首先是“唤真情”,选择的切入点贴近学生的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学生的真情被唤醒,课堂才具有实施有效引导的可能性。其次是“重深入”,无论是学生内心世界情感的调动,还是生活实践策略的探讨,注重教师引导的深入性,才能体现一节课的课堂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班级和我——咱班的共同记忆、同学和我——咱们的共处记忆、定格记忆——创意临别赠言形式VS传统同学录。
第二课时:老师和我——难忘师恩、学校和我——难忘母校。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以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能力目标:以恰当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为母校、为老师、为学弟学妹们做力所能及事。
知识目标:感受成长的乐趣。
教学重点:回顾小学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恩。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本班级历年大事、趣事等。
学生准备:收集能反映自己与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的照片、文字或其他物证。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1-P82页内容,话题为“同窗情谊深”;完成P86页“临别赠言” 话题中的“同学临别赠言”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83-P85页内容,话题为“心存感激”;完成P86页“临别赠言” 话题中的剩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班级和我——咱班的共同记忆
1.师:还记得当初在校的时候,总是迫切的希望早点离开,早点毕业,早点飞翔,早点长大。现在才知道,小学6年的读书生涯是有多么的值得留恋,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校园的每一处都有属于我们的回忆,属于我们的笑声,只是现在,一切的一切,大概都只能放在回忆里。
——摘自滑坡路小学毕业生贴吧
2.师:这是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的心声,过去已经成为独自的回忆。不过,咱们今天来回顾小学六年的生活,有很多共同的见证者,有很多共同的分享者。让我们走进“班级和我——咱班的共同记忆”的环节!3.学生借助照片等物证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六年里印象深刻的学校大型活动、难忘的班级大事、快乐的班级趣事、泪雨磅礴的班级瞬间等等。
4.小结:六年的童年时光,六年的纯真年代,六年的欢笑泪水,六年的共同历经,六年的携手成长,六年里我们一起走过,所有的,都将成为我们永存的记忆!
【设计意图:共同回顾小学生涯,互相启发,互相感染,产生共鸣,在共同经历的分享过程中,感受自我的成长。】
活动二 同学和我——咱们的共处记忆
1.师:六年的时光,相聚在一起就是缘分,朝夕相处,同学间的友情纯朴而深厚,说出你我的故事,点点滴滴,可长可短,或感激,或歉疚,或不舍,或祝福,„„ 2.教师将愿意交流的学生编号,鼓励更多的学生产生表达的愿望。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更多侧面回顾友谊故事,提醒不忘关注普通同学曾经给予的帮助与支持。4.小结:让你我为彼此的友谊而鼓掌!让你我为彼此的友谊而骄傲!
【设计意图:回忆和要好朋友的相识、相伴、相知;感受普通同学的热情与无私。】 活动三 定格记忆——创意临别赠言形式VS传统同学录
1.师:很多同学想记录历史,定格记忆,有的同学已经买了《同学录》,还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填写同学录了。大家观察到传统的《同学录》存在的一些问题吗?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将学生的观点整理:老师、家长担心影响学习,极力反对填写同学录;同学录填写项目五花八门,有些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姓名、生日、联系方式等相同信息重复填写N遍;有时手上有好多张同学要求填写的同学录,最后都不知道是谁的了;有的临别赠言涉及“早生贵子”等不合年龄特点的字眼;等等
3.学生提出填写传统同学录的新主张或临别赠言的创意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可尝试电脑保存班级QQ群信息;个人简单信息打印粘贴,个性留言亲笔书写;临别留言可表达祝福、感激、赞赏、不舍、歉意,也可以是和同学的几个约定„„
4.小结:形式随意,内容不一,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记录同窗情谊,定格记忆,发自内心,来自真诚。【设计意图:避免传统同学录填写时的重复劳动等弊端,引导现代的、积极的、健康的、有意义的临别赠言方式。】 板书设计
12、依依不舍情 班级和我——咱班的共同记忆 同学和我——咱们的共处记忆
定格记忆——创意临别赠言形式VS传统同学录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老师和我——难忘师恩
1.师生共同说一说、数一数六年来教过我们的各个学科的老师。
2.师:如果说六年的学习生活就像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那老师,就是手执画笔的艺术家。从进入校门,牵着妈妈衣角不肯放手那一刻开始,小学老师从此走进我们,影响我们,改变我们。这其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铭刻在心,说出我和老师的故事,说出我们感受到的博爱与感动,说出我们感受到的尊重与呵护!交流之前,大家可以阅读教材P84《我的老师》,可能会给你启示。3.学生交流。
4.师:把你的发言内容,把你还没有来得及交流的话语,把你埋在心里,因为含蓄内敛,从没和老师说过的心声,把我们感受到的浓浓师恩写下来,记得署上自己的名字。5.学生在发下的即时贴上写感言。
6.小结:学生写完心存的感激后,下课交给指定同学,收集后按老师姓名分类,粘贴,整体修饰,最后由同学代表交给各位老师。
【设计意图:引导发现老师的善意和长处,回忆老师的辛勤培育、谆谆教诲、细心呵护与平等尊重,感受老师积极的影响和无私的博爱。】 活动二 学校和我——难忘母校
1.师: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学校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我们临近毕业,可以为学校和学弟学妹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4.学生思考后在P85留白处填写。
5.班级交流。有相同想法的,可以约着携手完成;也可以综合同学们的想法,结合班队主题活动,确定为学校做的一件事情,全班共同完成;还可以因人而宜,独自完成。
6.小结:让我们把过去的美好和未来的希望,把离别的忧伤和重逢的期待,都深情地融入心田,融入在这首《告别母校》诗中。(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增强学校的亲近感,愿意回报学校。】 板书设计
12、依依不舍情
老师和我——难忘师恩 谆谆教诲 无私博爱 学校和我——难忘母校 亲近母校 心系母校
13.向往明天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中心城市的小学生生活视野比较狭窄,学习几乎成为了孩子生活的全部,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其它什么事都不需要操心,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影响下,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力非常差。对于即将走进新校园,挑战新生活的孩子们来说,教方法比教知识要重要得多。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孩子们即将走进新的校园,他们有很多新奇感也有很多顾虑和担忧,特别是 周围的老师、家长跟他们灌输过很多有关初中学习生活的忙和累,孩子们的焦虑思想也不轻,因此,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尤为重要。
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学生活和小学生活的差异,感知中学生活的特点。教学难点是:鼓励学生正确面对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用积极的心态做好进入初中的准备。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设计思路
本课在进行教学时注重要珍视学生的生活和他们对生活感受。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回避初中学习生活紧张的特点,且正确引导孩子们憧憬自己的未来生活,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挑战。此外,教学设计中有很多学生能力培养的训练,如初中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朋友交流自己的寻梦计划、与困难过招等。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信息交流会、憧憬明天的我。
第二课时:与新生活过招、“我的新梦想”交流会、相约在中学。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新生活、新挑战的积极心态。知识目标:知道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认识初中生活的特点。
能力目标:与学生一起探讨收集信息的途径、方法。尝试与好朋友商量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或困惑。做好上初中的各项准备工作。
教学重点:了解中学的学习环境、感受中学的学习氛围:了解中学生活的特点。教学难点:产生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开始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各种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初中校园生活的信息。
学生准备: 课前问询邻居或亲戚家哥哥、姐姐初中生活的情况并作好记录。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7-P88页内容,话题为“走进中学校园”。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89-P90页内容,话题为“相约在中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信息交流会
1.师:同学们,充满情趣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将迎来崭新的中学生活。课前,我请同学访问过亲戚、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了解到了一些中学校园的学习、生活情况。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信息交流会,大家汇总我们打听到的信息。
2.指导学生梳理、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填写书上88页表。(建议学生按“校园环境、校园设施、学习课程的设置、学习时间、就餐问题、校园活动”归纳收集到的信息)
3.小结:同学们收集了不少的信息,我发现各小组收集的信息有不太相同之处,这是由学校差异造成的,但是,不管就读哪所学校,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学习的课程是一样的,而且中学设置的课程都会比小学多,这就意味着学习的任务会加重,学习的压力会加大。仅管如此,我们还是非常向往初中的校园生活,对吗? 【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那么,了解初中学习生活的特点至关重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信息来源的渠道,学会收集与自己成长相关的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活动二 憧憬明天的我
1.师:新学年的你,就是一名中学生了,你是会被学习的重担压弯腰,还是会在压力的挑战下茁壮成长呢?下面的活动就是“憧憬明天的我”。注意哟,明天就是你上中学的某一天。
2.小组活动:每个同学都憧憬一下明天的我是怎样的。(鼓励学生思考的范围广一些,可以憧憬自己的学习情况、交友情况、一天的校园生活,也可以憧憬自己的某一方面的进步等)3.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憧憬,可以述说,也可以表演。
4.小结:刚才,大家的憧憬都是快乐、美好的,这是因为新的环境、新的氛围、新的要求会造就新的“英雄”。每个同学走进初中校园,又会是一个新的开端,新的挑战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只要你勤奋、努力,你就会成为一匹“千里马”。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活动设计旨在鼓励学生用积极、快乐的心境迎接新的挑战,不要因为环境的陌生、朋友的分离、学习压力的增大而让即将毕业的孩子畏惧初中生活,要让孩子们坚信“未来是美好的” 】 板书设计
走进中学校园
紧张着、忙碌着、收获着、快乐着
第二课时
活动一
与新生活过招
1.师:中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这一转折在给我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下面我们要进行的活动就是与新生活过招,老师说出一个初中新生活的特点,你就说出迎接新生活的准备或应对办法。
2.师生过招:(教师说出大家刚才打听到的中学生活变化,学生说出应对办法,教师相机指导。如:同学见面互不认识、学习科目增多作业做不完、在校时间比较长、学校中餐不合口味等问题)(这个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担忧,教师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3.读读课本89页老师的建议。
4.小结: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的生活,尽快调适自我,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不仅如此,你还会在新的校园生活中体会到新的快乐。
【设计意图:掌握一些应对新环境、新形式的方法,才能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过招中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对即将毕业的孩子们必备的思考、应对能力的培养。】 活动二 “我的新梦想”交流会
1.师:同学们,走进初中校园,我们还将告别少先队组织,加入共青团的组织,这说明我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糊里糊涂过日子的小朋友了。那么,走进新的生活,你有哪些新的梦想呢? 2.每个同学写下自己的新梦想
3.把自己的梦想折成小船,代表着让自己的梦想远航。
4.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在美美地憧憬着自己的梦,这个梦想可以告诉别人也可以保密,悄悄藏在自己的心里。
【设计意图:有梦想的孩子才会有快乐的寻梦生活。在孩子们进入中学前,小学教师就要鼓励孩子们怀揣梦想迈进中学的校园。我不主张每个孩子说出自己的梦,因为这应该是自己童年生活的秘密,是一个独自享受的快乐。】 活动三 相约在中学
1.师:六年的同学就要分离了,同学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散到不同的学校就读中学,也许你们彼此还会有同学继续做同学,也许你们彼此还会有同学继续做校友,也许你们会走进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环境,独自开创新的生活。不管你们将面临怎样的学习生活,我都不担心,因为,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有梦想的,让我们相约在中学吧,在中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2.为自己还没有实现的梦想或即将追寻的梦想拟定一份计划书。3.找你的朋友交流计划书,并请他提出宝贵意见。
4.小结:在我们走进中学校门前,老师还想提醒大家的是,中学的老师可能会把大家当大孩子看,有很都小事情都会鼓励大家自己解决,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别忘了找好朋友商量一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既重知识的传授更方法的引导,老师提醒同学们拟定寻梦计划是为了让同学们感悟到实现梦想是需要逐步付之行动的。小学老师就要和孩子们分离了,就算有再多的叮咛,也只能化作一句话:遇事懂得找朋友、家人商量,家人朋友会伴孩子们长大。】 板书设计
相约在中学
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