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2:1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常见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小学语文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语文是一个知识面宽,内涵深的学科。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作为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

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本学年,教研室对40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容易错的知识过分强调,忽略了不易错知识的巩固。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容易错的知识点,有经验的教师对此一般都了然于胸,在教学中反复强调,防患于未然,这是一种可以提倡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对学生的定量分析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对容易错的知识过分强调,忽略了不易错知识的巩固,出现了不易错知识不能掌握的怪圈。如 一年级 J q X和v相拼去掉两点,学生对此类问题均能正确解答,但对相对简单的g –u 相拼 大面积学生出错。其他年级都有这类问题出现。

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对易错的知识进行强调,又必须对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有明确的认识,让学生牢固掌握。避免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2.语文课训练不足。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多年来,广大的语文教师十分重视语文教育中的熏陶感染作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本次调研中教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语文课堂上训练太少,学生对常见的题目呈现方式知之甚少,以至于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都无从下手,束手束手无策。

建议:

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分析语言在表达上的精妙之处,弄清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尽可能地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获得深切的感受。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也是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借鉴数学教学中的训练方法,适当地多做各类练习题。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能力。

3.学生对生活常识了解不够,需要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补充。找到生活知识与书面知识的对接点。对书面语与生活不同的地方,教师要结合书本影视中语言习惯加以对比整理。如一年级中的动物与动物叫声的连线题,小鸭 –嘎嘎 小鸡 –喔喔

4.教师严格要求不够。对知识的的掌握情况的监督不到位。在调研过程中,许多老师提到这样一句话:“这些内容我都讲

了,讲了好几遍,可学生就是有错,而且大面积出错,”经过交流探讨,大家达成共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要求不严,学生对教师的语言不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其次,教师讲的重点太多学生产生视觉听觉疲劳,抓不住要点,同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知识的掌握缺少多次的训练、跟踪、监督。

建议:对知识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检查,并建立成绩登记册,让学生树立积累知识的意识,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

5.忽略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语文基本功不扎实。

本次质量分析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学生对明确的概念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缺乏了解。比如让说出某一句话是什么句?在文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过渡句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不能正确解答。再如:一个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叫---比喻句。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讲叫—打比方。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对这些语文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然后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建议:课前教师对每课教材中涵盖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罗列梳理,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课后通过必要的练习检测加以巩固。6.重视对工具书的使用。

本次试题从一年级至六年级都考查了有关字典的知识,实际上是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加强对工具书的使用,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与本领。

建议:根据不同的年级让学生熟练掌握查字典的几种方法,对各年级特殊字的偏旁部首,查字方法要进行归类了解并掌握。

7.学生审题能力的亟待提高

本次卷面中从基础知识到阅读题 再到习作,都出现了因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的情况。教师在分析原因时都意识到必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交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8.教学研究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班级间差距偏大。

从前面的定量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同年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既有知识上的遗漏,又有管理上的疏漏,还有对学生

认知的错位,通过坦诚的交流,大家认为这种在多层面有针对性的交流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建议:以后的教研活动,增加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的及时交流环节。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力争缩小班级间的差距,实现年级的整体提高,达到双赢的最终目标。

9.弱化了对中等学生的关注。从本次卷面中可以看出,70—79分这个分数段同学的人数,在好几个年级,好多的班级中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较大。通过交流,老师们普遍反映,平时过分关注班级中少数潜能生在知识上的空缺,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那些中等生,以至于出现了潜能生没有大的提高,一部分优生边缘生滑向中下等生,缺少学习的热情,没有奋发向上的动力。甘于平庸。

建议:针对班级实际确立对学生关注的层次,加大对中下等学生的关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扩大优生的比例,让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作为优生的快乐,在不断的成功中茁壮成长。

10.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活性不强。

本次考试中,老师们普遍反映,班级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文本中内容,只要在提问时稍加变化,学生就随意乱写,无从下手,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同一内容,要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对同一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逐步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

11.教师对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不够。本次质量中,有一部分教师都提到,平时认为学习不错的同学,在答题中表现很差,而一部分平时认为比较差的同学反而考得不错。一方面说明教师的高度关注对学生的影响,同时说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不了解,以至于出现了对一部分学生的定位不准,关注不够,监督不力。

建议:建立学生跟踪记录,多进行小型的质量检测,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12.学生对教师语言的接受率偏低。

这次我们听到较多的一句话是,这些知识我讲了好多遍,可学

生就是答不出来,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学生接受率低。

建议:教师平时应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交流,联络与学生的感情。课堂上应该引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让学生首先 亲其师。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力求简练,有重点。

三、措施与方法

针对本次质量分析中反映出的问题,结合交流中教师们的成功做法,建议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识字

教师要了解常见的识字方法与途径,在不断的教学互动中,让学生学到识字的方法。

1.按层次识字可分为四个阶段:

(1)听录音识字阶段----自然渗透,激发兴趣。

(2)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复习巩固,滚动复习。(3)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强化训练,形成能力。(4)读课文识字阶段------自然渗透,联系生活识字。作为不同年级的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学生应采取的方法。

2.常见的识字的形式:(1)加一加

加笔画:如“日”上面加一撇,就是白。

加部首:白天的“白”左边加上“单人旁”,合起来就是“伯”。

(2)减一减 减笔画:“丢”减掉一撇就是“去”(3)合一合

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早上的“早”,合起来就是“草”

(4)换一换

换笔画:把“乐”的第一笔撇和第二笔竖折换成横和撇折,是“东”。

换部首:把田伯伯的“伯”左边的“单人旁”换成“提手

旁”,合起来是“拍”球的拍

(5)编字谜 金

“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了两块糖。

(6)编顺口溜 如:双木成林

(7)形象分析 如:哭

“上面两个口像人的眼睛,下面一个大像人的身体,大上一点像人在哭时流下的眼泪。”做动作猜字(8)做动作猜字 如:飞

(9)形声字识记 如:狮,左边的“反犬旁”表示字的意思,右边的“师”表示读音。

(10)根据字意识记 如:拿

“五个手指合起来可以拿东西。

(11)阅读中识字(12)习作中识字(13)生活中识字(14)游戏巩固

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教学实践,渗透识字方法的传授,这样当学生遇到“加一加”等类型的练习时就能轻松作答,避免出现练过类型一部分会,没练过的无从下手的现象,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3.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们的成功做法,对识字教学部分提出以下建议:(1)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识字听写,并针对听写情况对自己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调整。

(2)对形近字、同音字进行必要的系列训练。

(3)对常用的字要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反复出现,让学生在反复实际中学会生字。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识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5)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良好习惯。让学生说出自己识字的场合,帮学生找到生活和课堂的对接点。

(6)培养学生有问题找字典老师解决习惯。这样既学会了查字典的方法,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

展奠定基础。

(二)训练

新课标强调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以写字为例,如果不训练,就不能熟练地写字,就写不出漂亮的汉字。加入训练不够,还可能连字都不会写。在意习作为例,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训练,就不能自如习作,俗话说 熟能生巧 就是这个理,因此该让学生读就要读,该被就要被,该练就要练。本次试卷中凸显的问题正是语文课上必要的训练少。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以点带面

对于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呈现的方式要多角度,多方面。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出题。经常进行多种形式小知识点考查。2.熟能生巧

每天引导学生做到七个一 每天坚持听写生字。每天读五分钟优美词语。每天坚持背一点佳句。

每天早晨晨读时间坚持朗读课文。每天坚持10分钟写字训练。

每天坚持做一道阅读题。每天坚持自己写一小段小文章。3.训练内容要层次分明

在做到七个一得同时,教师对内容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要求做到两点 : 有层次、有梯度。

建议:以年级研究训练题目、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三)夯实基础

本次试卷中出现问题,语文基础知识的错误较大,学生对一些概念类的知识含混不清。

建议:

结合课文内容,对常见的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常见的典型句式等进行系统的渗透。

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拟人句、比喻句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应用。

对常见的句式、名称、句式作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等基础类知识应随课文内容清晰教授,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赋予一定的训练加以巩固。

(四)变换形式

本次试考试中多时出现课内阅读,稍微变换呈现方式,学生就一头雾水,胡编乱造。如落花生。

建议:

发挥集体智慧,对课文的重点部分,多人以不同的方式检测。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五)海量阅读

1.引导学生熟读课内读物。

2.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阅读内容要适合学生认知水平。

3.鼓励学生阅读各类检测试题。

总之,通过本次质量检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相信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取长补短,不断进步的!在结束本次交流之际,我想把几句话送给大家共勉: 要提高自己,必须找到三练 1.教练 2.训练 3.修炼。教练帮助我们突破极限,训练提高我们的客观能力,修炼提高我们的主观能力。

一个优秀的人,他有实干精神,他会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一个优秀的人,他有第三只眼,会跳出局外看问题。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优秀的人!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系统地归纳出单元训练重点,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还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这篇文章,有两个出彩的地方。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子是概括地写:“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写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师让学生通过概括的语句调动想象,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想象得到的画面,并且反复朗读,加强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让学生用模仿的句式来造句,如果能多花点力气,多花点时间,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点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事物中发现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

问题2:问题的提出有的过于繁琐,有的偏离语文。

对策:一篇文章问题不易过多,过细。应设计围绕一个大问题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递进似地悟出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好的、到位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好,那要看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什么?语文的问题不能是单纯的追求“非语文的(如科学常识、道德伦理、历史地理等)”,如果产生了“非语文”的问题,允许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在问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依托。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备课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底细摸得不够清楚,或许从另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已迫在眉睫。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本课的教学无关,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实在不需要解决的,教师要艺术性避开,但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解决,又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掌握火候,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语文课决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教学。

问题3: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教师应该思考,语文有没有引领性的问题?应该是有。其理由,语文是课程,语文教学的阅读与我们平时自由阅读不一样,尽管有人呼吁阅读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领域实现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则我们不能称为教育。这样来看,语文有引领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引领性问题?大的方面说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小的方面说是教材编排的意图,那么教师建构的问题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图——生成问题的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统领性问题,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各有侧重。

对策: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东西交给学生。这应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应该加深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问题4:课内所学与课外积累发展非常不平衡,课外积累几乎成为一个空白。

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是课内课外二者的有机结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心中渗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有了阅读的广度,才会有阅读的深度,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思维,创造性思维。因此每位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步骤、分层次地引领学生大量阅读。

问题5: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

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亡羊补牢》等课文时,往往在初读课文认认生字后,就抓住文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点,让学生离开课文漫无边际地想象,寻找乌鸦喝水、司马光救人、曹冲称象及亡羊人补墙的新奇办法,把对课文文字、重点词句、整体内容、思想意义、思考与感悟轻易放过,这样既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知识基础,又窄化了课程目标,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对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心中装着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否则教学是失败的。为此教师一定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主要目标,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在40分钟里要做对提高学生素养最有价值的事,要加强基本训练,不能把朗读、背诵、写字、听写、巩固、练习都放到课外,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识字、阅读基本任务展开。

问题6:学习方法的形式化,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自己、合作、探究。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协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具体情况,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听课时发现,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无论什么情况都在课堂上摆“小饭桌”,盲目地进行泛泛的合作探究,结果既使学生在课堂上转来转去,相互影响,不利于学生自主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又浪费了教学时间,弱化了学生自我认识基本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过程,影响了课程主要目标的达成。

对策: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具体内容而定,对凡要求感知积累的简单内容,宜采取自由默读、背诵等自我感受的学习方式学习;对具有多元思维趋向、利于结合不同生活体验形成独特感受,培养思维个性的内容,宜让学生分别独立体验、思考、再当众展示不同的思维结果,引发多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学习方式;对疑难的重点内容,则宜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或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共同学习交流,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形成共识,突破疑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7:课堂教学中拓展的随意性

有效的课后拓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把拓展变成课堂教学的点缀,出现了拓展的随意性、形式化。如一教师在教《军神》一课时,学习感悟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刘伯承在手术台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手紧紧抓住身子底下的白垫单,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殊不知,什么语言能表达这位将军的坚强意志?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说邱少云壮烈牺牲了,但赢得了胜利,在当今“见义智为”的时代,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呢?这样的拓展严重的脱离了教学目标,是失败的。

对策: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要结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拓展模式。如果选择问题思考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课后思考方面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作业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作业设计安排方面应采用哪种方式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探究模式,那么重点考虑在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安排方面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拓展模式,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需求创新性地选择和确定。

问题8:多媒体手段的滥用取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对策:认清多媒体手段使用的意义:它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取代。

问题9:重阅读教学轻识字教学

对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识字写字的训练,从低年级的握笔姿势、坐姿、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进书写知识,加强写字训练。

问题11:对新课标准解读过于绝对化

例如新课标中对中年级阶段教学不再提“分段、归纳段意”,有的教师就绝对地服从,不加以自已的理解,无论什么样的课文,一律不采用分段的讲解方法。其实,有些文章学生在初读时的分段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梳理的。

对策: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行动准则,但理论应是服务于实践,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文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要。

一、汉语拼音教学

(一)存在问题

汉语拼音的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地拼读音节,强调背诵默写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直呼音节。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分开,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教学耗时长,效果差。

(二)对策

1、降低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相比,汉语拼音教学不再要求背诵与默写,也不再要求直呼音节,把“熟练拼读音节”改为“准确拼读音节”。所以,我们教学时要熟读课标,降低拼音教学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2、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与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把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放在“识字与写字”中,不再单列出来,规定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是认读汉字的工具,是儿童识字的“拐棍”。因此,拼音教学离不开识字,只有在识字中,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到拼音的作用,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也只有充分利用汉语拼音与识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在识字中巩固汉语拼音,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练习,从低段学生的“准确拼读”达到中高段学生的“熟练拼读”,从而实现“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目标。

3、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样。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特点,充分运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在有趣味的娱乐活动中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采用各种教学策略,省时高效完成拼音教学任务。

二、识字教学

(一)存在问题

识字教学方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识字,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学生学习汉字回生率高,识字远离生活,“会认”的字和“学会”的字一视同仁,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让学生感到学习汉字很困难,枯燥无味,缺乏情趣,学生参与教学兴趣不高。

(二)对策

1、“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分层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求在这个年龄段多认少写,具体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其中800-1000个会写。提出了“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的要求,“学会”的字要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而“会认”的字只要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所以,在教学时要转变以往固有的识字教学观念,即教学大纲对识字的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不能以同一标准教学,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负担。

2、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时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教学时须遵循“三个规律”:遵循汉字构字规律、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遵循识字教学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大至归纳了以下识字方法:数笔画识记法,部件分解法,字形分析法,比较识记法,猜谜识记法,儿歌识记法,熟字带生字法,偏旁识字法,看图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联系生活识字法等。

3、强化生字的巩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时发现: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为33.3%,第三天为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这就提示我们要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生字,巩固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课堂上以多种形式呈现要识记的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教师在教学时相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已学生字多次出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过到巩固识字的目标。(2)在课内外阅读中巩固要识记的字。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原来教学大纲规定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恢复到建国以来低年级最高的识字量,其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提前阅读,学生同时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3)在现实生活中巩固要识记的字。现实生活有许多学生识字的学习资源,如校园内黑板报、名人名言、宣传栏,电视的字幕、街上的广告牌、门上的对联、同学老师的姓名等,只要培养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这些亦可当作学生巩固识字的课堂。

三、阅读教学(一)存在问题

阅读教学是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主要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观念、教学风格、教学行为的具体体现。但目前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且很多是无效问题);教学目标的制定脱离学生实际,还不能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出发,而是从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出发,甚至于直接照搬教参书上的目标;学生阅读量小,教师忽视学生积累等。

(二)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走出“满堂灌-满堂问”的怪圈。应让学生通过与教师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文本对话等多种形式,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会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2、联系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目标即是指挥棒,所以制定教学目标犹为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目标时首先熟读课程标准,特别是本阶段目标,要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只有清楚上位目标是什么,才能做好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其次,了解本班学生实际,重点是分析学习者的起点能力。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按照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实际情况,单纯按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其教学必然是盲目的、无效的。再次,目标的制定要具有一定弹性,要适应学生多方面的需要。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制定一个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班级教学又始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开展。因此,应确定教学目标的最低下限,并使目标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

3、重视积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重视阅读,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达145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些要求在我县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远远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要在重视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仅只是为了多读几本书,增加阅读量,重要的还在于通过阅读掌握自学和积累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口语交际教学

(一)存在问题

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有些学生因为从小胆子就小,或已经有了自卑的心理定势,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有些学生是因为自尊心太强,担心答错了别人笑话,不敢交流。课堂教学中缺少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激发不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忽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二)对策

1、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谈话氛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鼓励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言语交际过程,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前提下,解放学生的思想,打消学生顾虑,畅所欲言。其次,建立一种真诚、理解的朋友关系,增强学生的安全感。

2、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

3、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在学生的交际活动中,倾听与表达同样不容忽视。教师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训练学生倾听能力,如复述、转述他人话语,归纳、总结他人语意等。

五、习作教学

(一)存在问题

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时感觉无话可写,结果形成“编”作文现象。从教师习作教学情况来看,习作指导与讲评实效性不强。

(二)对策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我认为,文章应是在生活中想说时才写的,是心声的表露。只有当有真情可表、有真感可发时,作文才是需要。我们进行每一次习作教学时,都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使学生想写、有东西可写。这既是教师习作教学时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2、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上淡化了文体,提倡自由表达,在习作教学时,我们要改革作文“命题”,不要用题目去为难学生,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命题”成为学生作文的“诱因”,“我手写我心”特别是低中年级更应鼓励自由表达,不受文体、篇章的束缚,有创意地进行习作。

3、注重发挥批改和讲评的诊断与激励功能。要用素质教育的评价观,用热情洋溢的话语鼓励学生,让他们从教师的赞赏话语中得到满足,激发他们下次写话的欲望。同时,教师的评价要客观、真诚,武汉一位语文老师用铅笔书写学生习作评语,告诉学生:“你觉得老师说得不当的可以修改,认为老师写错了的,可以把评语擦去,自己重写。”这样的评价态度,会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又会有哪个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老师指导的习作?另外,批改和讲评可以是教师行为,也可以是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评价的能力,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

综上所述是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除了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尚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靠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不断完善、不断努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多,教师花费的心血大,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著名教授杨再隋指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虚、闹、杂、偏”四大重症,著名小学语文专家崔峦痛批语文教学患上“夜盲症、多动症、高热病、浮肿病”①。所以有必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教育外部的,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内部的,自身的原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我们不能总是怨天尤人,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虚泛性、被动性、模糊性”是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科学理论引领,教学具有盲目性

思想引领行动,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学科定位不明,师生关系失衡,学习方式偏执,文本解读随意,教学天马行空,拓展泛滥成灾等问题,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主要是语文教学缺乏科学发展观的引领,缺乏辩证思维。一些教师以一切绝对化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问题,使阅读教学的改革从一个极端偏向另一个极端,矫枉过正。比如,以往忽视人文性,而今加强人文性,而又忽视了工具性;以往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被动,而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又不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往忽视其他课程资源,而今重视各种课程资源的引进,又忽视了文本;以往每篇课文都要分段,归纳段义、中心思想,而今完全看不到教师引导学生分段和归纳段意了。有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就像天上的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二)教学目标不易确立,教学具有随意性

制定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时常出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解读文本,没有经过自己的内化和吸收;二是仅从教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不能把学生的实际当作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不考虑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四是制定的目标没有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顾此失彼。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①理解晏子是怎么反驳楚王的;②进一步体会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③从晏子的言行感受他的品质。这三个目标都是体现本课的人文感悟的,停留在对文本的内容理解,忽视了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数学学科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造成教师教学目标不全面,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各年段的学习目标,但具体到每一册教材,每一组课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不甚明确具体,全靠教师个人盲人摸象。每一篇课文教什么,不教什么,练什么,不练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多教少,教深教浅,都由教师自己掌控②。由于不易把握,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

(三)语言训练不够扎实,教学具有虚泛性

教师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特征把握不准,常常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语文分析课、语文常识课、语文练习课等,训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训练内容贪多求全,不能突出重点;训练只是少数尖子生的表演,不能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训练只注重结果,不重视优化训练的过程;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割裂开来;不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形式主义较多而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扎实。

(四)教师讲解提问太多,教学具有被动性

课堂上教师为主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讲得太多,面面俱到,生怕有哪个生字、词语、句子没有讲到,学生考试做不出来;教师问得太多,提问过于繁琐,缺乏针对性、启发性,由于教师讲解、提问的时间太多,学生自己读书、揣摩、思考交流的时间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一位教师执教《养花》,一堂课提了96个问题,教师讲文占了课堂的大半时间,学生忙于应对。

(五)评价没有明确标准,评价具有模糊性

评价阅读课目前尚无科学的量化标准,主要是看印象,看评课人的身份和地位,如果是一个权威人士说这节课好,那就是一节好课。

二、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主要对策 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出路在哪里?问题是多方造成的,解决问题也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一)辩证指导,科学发展

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阅读教学的问题,不迷信专家,不盲从权威,不照搬名师,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对古今中外的阅读教学的经验,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要加强阅读教学的各个专题研究,使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真正走进课堂,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要勇于创新,不断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只有改变阅读教学的思路,阅读教学才有出路。例如,我们要从只“关注教”转向不仅关注教,更关注学;要从“教语文就是教课文”、“阅读教学就是分析内容”转向“教材只是个例子”,“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运用”等。

(二)目标引领,有的放矢 如何来确定教学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建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七个目标体系。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从纵向来看可以分为七级,即总目标、年段目标、年级目标、每册教材目标、单元目标、每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而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因此,必须把各级目标有机渗透到每一课时中去。④因此,教师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认真分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特点,把课文放大单元中、放到整册教材中,甚至整个年级、年段中去考虑,从语文学习的知识,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本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熏陶、升华等多方面考虑。此外,目标的设定必须全面了解熟悉学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目标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明确了自己教什么,学生知道了自己学什么,评价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就有了依据。

(三)强化训练,重在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所以训练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⑤。强化语言训练,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突出读和背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家名篇。

2.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要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加强小练笔。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教了《晏子使楚》之后,让学生夸夸晏大夫。教了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后,仿照教材了“说他„„吧„„可是„„”的句式,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一段话。

3.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听写、读写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记语言材料,把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积累写作的素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4.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读、思、议,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质疑、讨论。

(四)点拨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要克服当前阅读教学教师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现象,必须引导教师“精讲善问”,把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上遵循“三不讲”原则,即“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不教;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弄懂,也不教”。

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落实“先学后教”。先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达成教学目标,并存疑。教师在让学生先学时应当提出学生学习的要求,应给足时间,否则,就会使学生无的放矢地学,走过场。先学要明确“四个要求”:即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第几页);明确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教师通过对学生先学的检查,就可以确定自己的教了,后教之教应当是教学生先学中的疑难或问题,教师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主导而不是主宰课堂。教师的主导体现在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教师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把握目标、优化教法、营造氛围、引领感悟、破解难点、梳理质疑、调控节奏、启发小结、适度拓展等方面。

(五)全面评价,正确引领

如何评价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重点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关注效果。从评优课主要评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评课的时候,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至少应该包含学生的评价。

教学效果是检验课堂教学的重要尺度。课堂上学生自我探究,90%以上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就是好课,否则,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是好课。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前提是理论要先行,一定要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理论体系;关键是教学目标要定准,特别是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核心是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语言训练的实效性;重点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全面科学地评价阅读教学的效果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保障机制。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好每一堂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但现实并非如此。有的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用心去上好课;有的因为不知道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上岗不久的新教师、非本学科毕业的兼职教师多是如此),面对上好每一堂课的要求束手无策;有的因为自身的素质能力有限,对新课程不适应或力不从心而上不好课,等等。

1.课堂预设形同虚设。

有效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基础。课堂预设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但由于现在一些学校过分地强调集体备课和格式化备课,使得一部分教师在共享资源的同时,放弃了有思考、有特点的个性化备课,导致课堂预设与实际教学情景相差甚远,难以达到有效生成。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预设的有效性,要预设有效,教师就不能“一厢情愿”,必须以生为本,首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能水平出发进行预设,在研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能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其次要从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预设,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与要求,又要突出教学重点,不要让一堂课承担太多的任务与要求;再次要从教师自身的教艺特长和课的基本类型出发进行预设,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和个性化。

2.教学目标雾里看花。

例如:有一位教师上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其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西藏,由此引入课题;让学生分小组学习:一人朗读,众人找出易写错、读错或不明其意的字词;请学生朗读课文,找出修路中遇到的困难和建设者克服困难的办法,其中穿插对一些重点词语的解析。

整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教学要求,你不能说没有,都有那么一点体现,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堂课着重要解决的或提高的是什么不够明确。

虽然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就具体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维,同一维度上也可有若干个目标,但主要目标不能过多,否则就等于没有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

3.教学重点凸现不够。

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应是基本概念、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学科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它是教学设计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课堂重点讲解、练习的内容之一。重点是连贯全局、带动全面,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比较突出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有技能、方法的重点。知识内容的重点,一般而言就是教学的重点。但具体落实到一堂课,一篇课文,一节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应该会有所差异。听课中主要发现三个问题:一是没有重点;二是不同的学生重点相同;三是重点不落实。

4.教学内容照本宣科。

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有许多教师“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比较弱,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不能整合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间的有关知识,教学内容脉络不清,纲目不明,只是依据教科书上显性内容照本宣读(讲),上课变成了教材内容的解读(或宣讲)。

例如,一位教师上五年级的科学《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除开始时,由复习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等引入新课,接下来便是课文内容的逐段解读,连提问也是课本上的思考题。

实际上,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是有区别的。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至少要经过这样几方面的处理:一是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教材的隐性内容通常包含在图示中、实验中、习题中、思考题中,但往往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对教材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三是根据学生的知能实际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5.教学手段墨守成规。

主要表现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一是许多教师只在公开教学中使用,平时的常态课很少使用甚至不用。一次,在2所学校连续听6位不同学科的教师的课,结果没有一位教师使用多媒体;二是运用的时机把握不好;三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够。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必须要会用,而且要能经常使用并运用自如。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及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具体地讲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掌握知识技能服务的,因此不能随便用,要有机、有序、有度地运用。

6.教学过程重教轻学。

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过“火”,给人以装腔作势、作“秀”的感觉。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采用“过去式”教学,即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活动、教师评价的模式。而且,教师的注意力、观察对象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不能有效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就是学生的随堂练习多数也是“信手拈来”,设计不精。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

1.优化备课环节,提高课堂预设的针对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新课程实施后,一度强调集体备课,其目的是集思广益,通过资源共享,帮助一部分教师能深刻理解课标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进行课堂预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体备课特别是过分强调后,也显现出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负面影响:一是导致部分教师失去了主动“学习、研究、思考”的动力;二是使教师的备课因格式化、程式化,而变成为一种“形式”;三是影响了课堂预设的针对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强化备课管理,做到集体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以独立备课为主;格式化备课与个性化备课相结合,以个性化备课为宜;常态化备课与研究性备课相结合,以研究性备课为重。要强调备课的针对性、指导性、预设性,充分发挥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作用。

2.研读课标教材,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

从调研的情况看,普通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包括新分配的师范类毕业生对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不熟悉;二是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方法理解不到位;三是对教材体系不熟悉,对有关课程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不甚明了。所以,为了进一步推进与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考核地组织教师进行课标和教材的再研读,把它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有效发展的重要举措。

3.制定教学范式,保证学科教学的基本质量。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方。虽然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已不像从前那么强调,但不强调不等于不要。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在总结经验、汲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适合自己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与范式,使广大教师不但明确上好一堂课应包含哪几个步骤、基本环节;评价一堂课优劣的基本标准是什么,还要让教师自觉地、严格地按照常规与范式去做,使课堂教学的基本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4.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能力。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清概念讲明原理,使复杂的方法简单化等等,都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技艺。一方面,现在师范院校变成综合性大学后,师范教育的“师范性”被弱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被忽视,导致新教师上岗的“入格”准备不充分,难以适应;另一方面,随着以数码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涌现,“老”教师也显得不适应,也需要有一个学习、熟练的过程;再有像科学这样的课程,由于缺乏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难以规范地独立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课堂实验,所以教学微格技能的培训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

5.重视课堂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风向标。学校和教研部门在运用评价时,要防止二个倾向:一是用优质课、比赛的标准、要求来评价教师常态课的质量;二是评价标准程式化,不分学科、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素质机械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以评促建”,通过评价,促使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以评促改”,通过评价,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要“以评促学”,通过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不断凸现,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要“以评促优”,通过评价,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范式、课堂常规达成共识,为广大教师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好课标准,从而使多数课堂的教学更有效。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提问设计有一定的技巧性。精当的提问,可以起到疏导作用,使智慧之水源源而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健康发展。反之,则会把智慧之源堵塞,当然不能“开其意,达其辞”,学生智能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向学生提问呢?下面谈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提问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而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如果课堂提问能使学生乐意求知,甚至乐此不疲,那么他们获取知识的进境就不可估量。

如《开国大典》一课,没有什么所谓的优美语言和惊人的句段。因此,要想把课文讲得生动感人,可以通过那些普通而闪光的词语,进行兴趣提问。我在讲这篇课文时,有意将“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句话中的 “直奔”换成“走向”,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分析这句话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很多学生认为这么平常的语句,有什么值得深究?后来有一位同学发现黑板上写的不同,就举手提问:“老师,黑板上这句话换了一个词,应该是‘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个提问,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大家认真辨析“直奔”“走向”的含义。通过辨析,大家一致认为,“直奔”比“走向”好,“走向”是指人们有目的的,但却是漫不经心的,而“直奔”却可以体现人们激动急切的心情。

二、提问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随意发问,也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唱可口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就迸发出来了。总之,课堂提问要问得恰当、巧妙,切中要害,即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又要有条理,一环扣一环,这就要我们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生的心理。广泛吸取各方面教学经验及优良教学方法,兼收并蓄,博众取长,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提问,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系统地归纳出单元训练重点,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还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这篇文章,有两个出彩的地方。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子是概括地写:“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写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师让学生通过概括的语句调动想象,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想象得到的画面,并且反复朗读,加强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让学生用模仿的句式来造句,如果能多花点力气,多花点时间,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点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事物中发现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

问题2:问题的提出有的过于繁琐,有的偏离语文。

对策:一篇文章问题不易过多,过细。应设计围绕一个大问题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递进似地悟出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好的、到位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好,那要看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什么?语文的问题不能是单纯的追求“非语文的(如科学常识、道德伦理、历史地理等)”,如果产生了“非语文”的问题,允许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在问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依托。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备课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底细摸得不够清楚,或许从另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已迫在眉睫。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本课的教学无关,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实在不需要解决的,教师要艺术性避开,但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解决,又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掌握火候,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语文课决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教学。

问题3: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教师应该思考,语文有没有引领性的问题?应该是有。其理由,语文是课程,语文教学的阅读与我们平时自由阅读不一样,尽管有人呼吁阅读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领域实现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则我们不能称为教育。这样来看,语文有引领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引领性问题?大的方面说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小的方面说是教材编排的意图,那么教师建构的问题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图——生成问题的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统领性问题,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各有侧重。

对策: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东西交给学生。这应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应该加深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问题4:课内所学与课外积累发展非常不平衡,课外积累几乎成为一个空白。

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是课内课外二者的有机结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心中渗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有了阅读的广度,才会有阅读的深度,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思维,创造性思维。因此每位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步骤、分层次地引领学生大量阅读。

问题5: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

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亡羊补牢》等课文时,往往在初读课文认认生字后,就抓住文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点,让学生离开课文漫无边际地想象,寻找乌鸦喝水、司马光救人、曹冲称象及亡羊人补墙的新奇办法,把对课文文字、重点词句、整体内容、思想意义、思考与感悟轻易放过,这样既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知识基础,又窄化了课程目标,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对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心中装着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否则教学是失败的。为此教师一定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主要目标,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在40分钟里要做对提高学生素养最有价值的事,要加强基本训练,不能把朗读、背诵、写字、听写、巩固、练习都放到课外,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识字、阅读基本任务展开。

问题6:学习方法的形式化,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自己、合作、探究。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协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具体情况,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听课时发现,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无论什么情况都在课堂上摆“小饭桌”,盲目地进行泛泛的合作探究,结果既使学生在课堂上转来转去,相互影响,不利于学生自主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又浪费了教学时间,弱化了学生自我认识基本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过程,影响了课程主要目标的达成。

对策: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具体内容而定,对凡要求感知积累的简单内容,宜采取自由默读、背诵等自我感受的学习方式学习;对具有多元思维趋向、利于结合不同生活体验形成独特感受,培养思维个性的内容,宜让学生分别独立体验、思考、再当众展示不同的思维结果,引发多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学习方式;对疑难的重点内容,则宜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或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共同学习交流,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形成共识,突破疑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7:课堂教学中拓展的随意性

有效的课后拓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把拓展变成课堂教学的点缀,出现了拓展的随意性、形式化。如一教师在教《军神》一课时,学习感悟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刘伯承在手术台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手紧紧抓住身子底下的白垫单,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殊不知,什么语言能表达这位将军的坚强意志?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说邱少云壮烈牺牲了,但赢得了胜利,在当今“见义智为”的时代,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呢?这样的拓展严重的脱离了教学目标,是失败的。

对策: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要结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拓展模式。如果选择问题思考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课后思考方面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作业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作业设计安排方面应采用哪种方式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探究模式,那么重点考虑在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安排方面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拓展模式,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需求创新性地选择和确定。

问题8:多媒体手段的滥用取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对策:认清多媒体手段使用的意义:它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取代。

问题9:重阅读教学轻识字教学

对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识字写字的训练,从低年级的握笔姿势、坐姿、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进书写知识,加强写字训练。

问题10: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

教学中有些教师发生专业知识传授的错误或对语文常识性知识模糊不清。

对策: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读专业书籍,不断学习,加强对所教学科知识的了解,提高专业素养。

问题11:对新课标准解读过于绝对化

例如新课标中对中年级阶段教学不再提“分段、归纳段意”,有的教师就绝对地服从,不加以自已的理解,无论什么样的课文,一律不采用分段的讲解方法。其实,有些文章学生在初读时的分段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梳理的。

对策: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行动准则,但理论应是服务于实践,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文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要。

第四篇:小学计算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小学计算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计算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从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来看,计算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教会方法,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计算教学,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计算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以讲练结合为主线,把教学内容讲清楚,把计算方法给学生讲明白,并设计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做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技能,但由于练习量大,学生负担过重,易于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其次,过分强调算法多样化,不利于学生掌握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影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时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另外,对概念、法则理解不清,也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计算乘积末尾有0的乘法,学生计算完忘记写末尾的0。

再次,学生的计算水平也受着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对于计算题,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出错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抄错题,或者运算粗心草率造成的。

二、小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动机,才能学好数学。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

数学计算课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情景图,把握好课本中数学与自然科学、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是为了解决自己或他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情景让学生从计算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培养学生对计算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2.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每种计算题,都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等而进行。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就无法进行正确的计算。只有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法则、定律、性质之后,才能在计算中应用所学基础知识进行简单合理的计算,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掌握牢固,熟练运用。比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要让学生达到脱口说出正确答案的地步。

3.要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又要体现算法优化。教师既要做算法多样化的引导者,又要做优化算法的促进者。《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善于提出不同意见,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钻研精神和对学习的严谨态度,与知识的本身相比更这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的想法、算法,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中选优。例如,教学第十一册“一个数除以分数”时,例题“小明2/3小时行2千米,求他的速度。”学生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对这四种方法加以分析、比较,得出一个数除以分数,就是乘这个数的倒数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具有普遍性。教学中既要算法多样化,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算法优化,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只有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是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发展。

4.注意各种计算方法的适当配合。小学计算教学主要教口算、笔算、估算、简算几种计算方法。这几种方法都是密切联系着的,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其中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也是学习估算和简便算法的基础;估算可以提高学生检验笔算的能力;简便运算需要一定的口算和笔算基础。教材就是根据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们合理地加以安排,使其相互配合。例如,四年级上册笔算乘法,如何计算145×12,学生先口算、估算两数的乘积小于1800,再笔算出准确结果,最后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课堂上学生展示了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5.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课堂上听讲要精力集中,记住教师强调的运算要领,计算时要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培养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还可以通过各种竞赛形式培养学生的知难而进、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验。认真审题,不要抄错题,要看清题中的运算符号、数据,做题时要估算、验算。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规范书写的习惯。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常见问题及对策

小学英语课堂常见问题及对策

前枣园小学英语教师 李俊霞 王淑杰

现象

一、“喧宾夺主”。教学中不考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五年级仍采用三、四年级教学活动方式,学生参与兴趣不高,高段教材容量大,教师开始感觉无从下手,对于应整体感知、输入的对话、课文,教师便一句一句地翻译,学生充分浸入语境的味道全然没有,教师尽量用简易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却听的云里雾里。

现象

二、“游戏活动,热闹非凡”。教师对“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理解出现偏差,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想尽办法,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动手做卡片,画画、边跳边唱、游戏一个接一个,课堂上学生非常兴奋,从而使一堂课变成了十足的音乐课、美术课等,学生的注意力早已转移,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语言学习效果较差。

现象

三、“小组合作,动中乱”。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课堂上教师“现在开始合作学习”一声令下,在任务没有强调清楚的情况下,学生便前后转身四人一组开始合作学习,场面甚是热闹,纵观全局,有合作学习的,有开始交头接耳、闲聊的„.,一会儿,教师不管学生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一声“stop”,学生又坐回原位;小组展示、汇报,优等生独领风骚、展示能力,差生永远都充当“听众”、陪衬,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频繁出现。对策:

1、创设有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的情景

新课程下的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以对话形式出现,并为话题提供情景,情景展示给学生某种语言项目图画,进行语言交际的外部环境,语言发生的特定情景。研究表明“语言习得的最高境界是可以用目的语思维,无阻碍地在各种场合下实现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切换”,但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重点放在对话的机械训练上,忽视情景创设,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必要性,所以学生在较长时间内语言能力提高缓慢,因此教学中就应注重通过创设情景,提醒学生“英语是这样表达的”和通过“任务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语境中感知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表达就会变的地道,语言能力就会有较大提高。如:我在教英语第三册第一模块第二单元时,提前布置学生画动物卡片,在课上运用卡片说句子,Have you got a tiger?Yes,I have.并给这位学生加分。Have you got a lion?No,I haven’t.学生兴趣十足,收到了较好的较果。

2、要正确把握兴趣与好玩的关系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多采用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但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①重形式、轻内容。如果游戏把握不当,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不到位,课堂纪律容易失控,游戏的目的便失去作用,造成表面热闹,实效性较差,所以教师一定要教学中动与静的关系,一节课游戏活动设计要适度、有目的性、可行性、组织性、实效性,看是否有助于学生开口说英语,调节好一节课的起伏,让学生有自主notice, observation的时间。记得有一节新授课,学习单词face、mouth、eye、ear、nose。单词逐一呈现后,设计了一个游戏。请两位学生上讲台,一人发指令:Touch your face/mouth/nose/eyes/ears。另一个根据指令做动作。当台上两位学生练习时其它学生并没有像我预先设想地那样,积极地参加到游戏中去,他们觉得台上的人与他们无关,有的讲话,有的看书。经过课后反思总结,在后来的课堂活动中,我把活动改变成以淘汰赛的方式出现。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1~2名学生代表上讲台。我发指令,台上学生做动作(Touch your face/eyes/ears/mouth/nose)看谁既快又准,获胜组加分奖励。做完一轮后。请学生扮演老师发指令,游戏的效果孑然不同,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不仅巩固了单词,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②游戏虽然多样,但学习内容单一。词汇量、对话不能融入情景中练习,没有拓展性,许多游戏只能算是浅层的机械练习,使得目的语的内容丧失生命力,另外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误将英语课认为热热闹闹,使兴趣与好玩混同。

游戏设计要注重意义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运用语言能力,避免练习中“有口无心”现象发生,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多方面考虑,为学生“学中用”打基础。

3、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合作意识培养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学习任务需要合作来完成,例如角色扮演、编对话、故事表演、课堂教学活动等,如何做到教学中学生能有效的合作完成任务?首先,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小组成员要合理搭配(语言能力强、中、弱,学生性格活泼、稳重、内向等);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小组长、纪律控制员、记分员等要明确,要讲清合作规则,角色扮演分配合理);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识;将学生学习从个体方式变为小组合作为主,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小组学习中要有任务、有活动目的,有教师指导;在小组学习中,使伙伴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展示交流实行小组“绑定制”,发展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评价”技能,使学生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2015.04.15

下载小学语文常见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常见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系统地......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河北省中考作文简评 我们先看一下河北省中考作文试题(60分)。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一位智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

    建筑材料检测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材料检测常见问题及对策 甄五昌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确保建筑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

    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惯性写作,文体走样有些学生写议论文时,常把议论文写成纯粹的记叙文或带有议论性的哲理散文。比如,有些学生写的议论文常常是前半部分叙事描写,后......

    家教常见问题及对策(5篇可选)

    一、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家教常见问题及对策 表现形式:厌学、逃课、成绩差、以各种理由逃避上课、不做作业等等。 形成原因:.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感情;......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我们先看一下2007年河北省中考作文试题(50分)。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一位智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

    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最终定稿)

    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难点问题。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非一朝一夕可完成之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扎实......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考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每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都会涌现不少形式独特、内容新颖、语言亮丽的创新佳作,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文不对题、语言苍白、立意陈旧等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