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胡守凤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由主观能动作用的人,教师在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生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手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用 表示,这就是分数。如图: 然后结合实际讲解 的含义,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
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如除数是整数的数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四、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计算题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
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解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篇:构建自主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技校服装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周丽宏
{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广东 佛山 528500}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复杂的认知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自主学习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本文主要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设疑启思、提供机会、学法指导等方面探讨技校服装专业自主学习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策略;服装专业教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 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作为教师,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谈谈自身的感受与体会。
一、营造氛围,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形成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的古训,树立民主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爱好、个性和人格,充分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心情舒畅,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有明确的角色转换意识,通过言语、表情、举止等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改变教师讲、示范,学生听、模仿的单一模式,平等地进行双向交流。教师还要以建议、协商的口吻来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因素,使其平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要学生回答问题,可以说“你来为同学们分析一下好吗?” “你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代替“你来回答”。课堂上有学生不遵守纪律可以说“请大家安静一下好吗”,而不冲其个人大声吆喝“安静”等等,让学生感到一种请求和协商,而不是一种强迫和命令,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二、激发兴趣,引发自主学习动机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精心设计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迎接新知识、探求新知。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课堂导入新颖、别致、巧妙,增强求知欲,引发自主学习动机。如在进行“衬衣结构设计”教学时,我不采取“温故知新”的方式引入课堂,而是抓住学生好动、对新奇事物感兴趣这一特点,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首先观看第六届广州服饰博览会专场衬衣SHOW的拍摄光碟,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进行“裤子结构设计”教学时,我运用历史典故——胡服骑射给学生讲述赵武灵王如何废弃下裳——长袍而改装为胡服——裤子的故事引入课题,给生硬、枯燥、单调、无味的结构设计教学增添了不少生机,致使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十足,学习自主性由此得到充分发挥。
2、善于运用激励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态度或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容易被人忽视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特点,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打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励其奋发向上的动机。服装实习教学中,为引领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自主研究零部件的制作程序,只要学生在积极用脑,思考的方向基本正确,即使有不少漏洞,笔者都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常用 “你考虑问题较全面,进步很大”“你真聪明”“你肯动脑筋,很不错” “结合成品再思考一下,你一定会想到如何去做”“老师希望你再动动脑筋,相信你一定会想到做法”等语言表扬与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内驱力——渴求思考,引发自主学习动机。既使学生操作有误,笔者也从不直接给予否定,而是给予一种建议、一种引导,常说成“假如这样来考虑,操作起来会不会更简洁一些?”“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反推过来试一下(课堂上经常运用反证法引导学生思考其工艺流程)”帮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改变思维方式,使其朝正确的思维轨道上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3、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很多,传统的“感知——表象——理解——记忆”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需要,不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活动就会变得疲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除讲解与板书之外,还应穿插使用幻灯投影、故事讲述、音像资料、角色扮演、实验演示、游戏竞赛以及表演操作等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饱满的情绪状态和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引发自主学习动机。如“服装图案设计表现技法”教学中,笔者先借用幻灯图片分析与讲解了各种图案设计表现技法及其综合运用,设计了以下游戏竞赛活动,分别在黑板的不同位置画了几片相同树叶造型,并请各组同学派代表运用设计表现技法进行加工改选造设计,组员可以进行建议或再改造,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各组同学七嘴八舌,争先恐后,自由设计、加工与改造。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习兴趣盎然,自主学习达到时高潮。
三、设疑启思,激发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与点拨之下,让学生自己思疑、解疑,使“生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如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垂直立领的结构设计后进行内倾斜立领结构设计教学时,我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了内倾斜立领和垂直立领的款式并提出如下问题:
①内倾斜立领与垂直立领在款式上有何区别?
②内倾斜立领与垂直立领的款式区别反映在结构上何处会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③如何实现内倾斜立领与垂直立领平面结构的转化过程?
学生顺着教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探究欲望更加强烈,都纷纷拿出垂直立领的平面结构,通过剪切、折叠等方法,努力实现二者的结构转化,整个过程成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了充分发挥。
四、提供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这种强烈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提供操作机会。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服装材料是人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理论性极强,课堂教学往往单调、枯燥而又乏味。教师如果不结合教学内容,不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无从谈起,自主学习便无法启动。如在学习各种纺织面料特征时,教师先拿出预先备好的几组面料小样,要学生以组为单位,引导他们通过看、摸、拉、揉的方式逐步了解其外观特征,并结合生活实践,让他们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然后要各组学生分别点燃其织物,观察各种材料燃烧的速度、火焰的颜色、发出的气味及声音等,并要他们仔细研究燃烧后的残余物,从而详细、全面地总结出各自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收集各种面料,并按性质进行分类。这种三段式的操作、层层递进式地教学,有利于学生内化新知。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只有提供平台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烧一烧、闻一闻,使他们的多种感观参与活动,从而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这样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2、提供合作、交流与探讨的机会
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交流是协作学习过程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学生通过面对面地促进性的合作、互动、交流、探究及语言实践,发展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服装车缝实训教学中,教师往往忙于示范,然后要学生按其示范的步骤与方法反复操作练习。笔者一改常态,先不急于示范,而是以自学、预习的形式先安排学生独立自主或三五成群地一起研究成品或半成品的制作。学生可以看书,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将成品或半成品按步骤拆出来,教师适时进行启发与点拨。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概括与总结其制作步骤与方法。这种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技能的转化过程,而且让学生学到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实现了教学的真正含义,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自主学习的最大障碍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包办,使学生没有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能满堂灌,要给学生留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同时,所设计的问题或活动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如“要学生以海洋生物如海螺、贝壳、海藻、海花以及鱼纹样进行服装创意设计”时,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不仅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要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确定最佳的合作学习形式,如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走动、自己选定活动场所,自由选择最佳合作伙伴等。
五、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学习也贵在得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方法。如预习、读书、听课、观察、质疑、讨论、练习、阅读、记忆、复习等方法,尤其要善于运用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引与点拨,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学会”为“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构建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地设疑启思,加强学法指导,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泽平等.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18期. [2]许镇松.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总第281期.
作者简介:
周丽宏,女,1976年6月出生,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学士学位,出生于湖南常德,现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从事服装教学工作,于2007年被评为服装设计工艺讲师资格。联系方式:*** E—mail:zhoulihong__2006@126.com
第三篇:21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
21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写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当然,自主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沉湎与学业以外的活动,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行空式的学习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缺乏有效支持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履行这种方法所以如果教师在组织自主学习时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的建议,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3)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过渡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仅供参考)
第四篇:转变教学行为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朱颖
转变教学行为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朱颖
2005年获北京市论文二等奖
新课程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人是音乐的根本目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要求教师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改变原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注重花时间去研究学生。改变学生课上的被动状态,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 提高兴趣,使学生乐于上音乐课。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学好一切的前提条件。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学生中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爱唱歌,但不爱上音乐课,这就是老的教学方式的弊病,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明确音乐教学中兴趣的重要性,把调动学生对音乐本体的兴趣作为设计教学的首要任务,使学生重新回到课堂中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游戏式的教学,寓教于乐。教师通过转变角色,把游戏、舞蹈、讲故事等形式引入课堂,使课堂逐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例如:《火车开啦》一课,在设计教学时,我将以往学过的节奏X-、X X、XX X、XX XX 进行了节奏组合,构成了火车鸣笛、从站台启动由慢到快出站,然后,再将节奏反向进行,形成了火车由快到慢进站、鸣笛刹车的情景。学生对火车这一音乐形象在行进和鸣笛的声音非常熟悉,在模仿火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动作和声音表现出静止、启动和奔跑的火车及减速后进站的火车。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认真扮演火车头和每一节车厢,将音乐与人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本课从节奏的组合、连接直至表演,调动学生全体参与进来,生动的形象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达到了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 创设情境,感知音乐形象。
音乐是情感艺术,人们通过音乐形象体验美。在教学中构建一个良好的情境,与所学内容相吻合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认知音乐。例如:《小红帽》一课,小红帽这一音乐形象学生非常熟悉也非常喜爱,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不由自主地坐在位子上表演起来,于是,我就将课堂设置成郊外的树林,由学生到前面表演小红帽,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主动找到其他人,请他表演外婆这一形象,借着这个机会,我又将歌曲中的另一个隐性形象——狼加入其中,最有趣的是表演狼的学生,他们都会为自己找一个角落或能够隐藏的地方,不时地露一下头,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一节课下来,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很高。由此可见,良好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尽情的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
三 注重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但绝不是盲目的、自由的学习,仍然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两首乐曲都是模拟钟表的走动。《在钟表店里》表现了各式各样的钟表走动和报时的情景,形象而生动。乐曲自始至终贯穿了钟表有规律的节奏——XX XX,乐曲的主题欢快跳跃。《调皮的小闹钟》的创作是由于作者的闹钟坏了,它走走停停,激发了作者的灵感而作的,闹钟的节奏变成了X X X,幽默而诙谐。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分别听两首乐曲,不揭示标题,然后请学生自己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学生对《在钟表店里》的反应很强烈,能够准确地说出表现的是钟表,而《调皮的小闹钟》就出现了分歧,有的说是钟表,有的说是小动物走路,后来小动物崴脚了走不稳。我就分别请意见不同的学生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说是的同学觉得乐曲开始的节奏是钟表在走动,说不是的同学感觉节奏一瘸一瘸的,钟表不是这样走。于是,我就请学生再次听两段乐曲,并按节奏走一走,《在钟表店里》学生走得很整齐,《调皮的小闹钟》可就乱套了,学生找不准节奏,怎么走的都有。这时,我向学生说出乐曲的标题,然后问道:“同样是钟表,为什么走起来的节奏不同?哪一个才是钟表应有的节奏?”学生准确地说出《在钟表店里》的节奏是对的,而第二首乐曲由于表现的是调皮的闹钟所以节奏会有变化。这时,再让学生按节奏走一走时,学生就会非常注意地听节奏有变化的地方,及时改变走路的节奏。通过这两首乐曲的对比,提高了学生分辨节奏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仔细聆听的能力。
四 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到教学中。
音乐不是单独存在的一门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教学中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例如:一年级《你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曲,教材要求学生按节奏说出名字,三个字用XX X的节奏,两个字用X X 的节奏。以前这样的节奏一般都出现在第二课或第三课,在学生刚入学就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就没有像以前一样先学习节奏,然后再往上套名字。而是用数数的方法,三个字数12 3,两个字数1 2,先数数,然后说名字,学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也不难。虽然没有提节奏的名称,但学生已经体会到了节奏的特点。按节奏说好名字以后,我就一个一个地用歌曲来问他们的名字,90%以上的学生都能准确地按节奏说出名字,当我问过两个组以后,很多学生都开始跟着我一起唱歌了,他们通过反复的听唱已经掌握了歌曲,并且很乐意自己走到不认识的同学身边用歌声去问他的名字。又如:二年级《这是什么》是一首新歌,歌曲以谜语为歌词富有童趣。课上,我先将歌曲最后两句以猜谜的形式请学生猜,激发兴趣,学生说出答案后,再问钟表走动的声音,由学生说出前两句歌词,然后,由教师按节奏说出歌词,学生听后再说出节奏。改变了以前先读节奏,再按节奏读歌词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必须要认真听老师说,听的同时还要想,老师说的究竟是什么节奏,不仅比以前增加了难度,而且对提高学生能力也是一个锻炼,学生听讲的效率也会提高。节奏和歌词都没问题后,还是让学生通过听唱法使学生听会歌曲。最后,为了提高兴趣,我为歌曲加入了双响筒和碰钟两种打击乐,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每一次只能有两名学生演奏,其他人也非常想试一试,这时我突然想到了我们的舌头,打响舌的声音与双响筒非常像,于是我就让其他学生在前两乐句打响舌,表现钟表秒针走动,后两乐句再唱歌词,学生高兴得不得了。他们还教我,打响舌可以发出高低两种声音,更像双相筒。即,将嘴收拢发出的声音低,咧开嘴打响舌的声音高。这节课由于这个小小的变化,学生表现得异常兴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的课程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教学重心转移,而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只有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各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哪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主意,只要它实用,又能收到好的效果,就不妨一试。教师在解放思想的同时,还要解放学生,提倡张扬个性,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使他们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个人的意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东西,再运用到他们身上,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学生能够在一个愉快、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第五篇:“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获取语文知识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获取语文知识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谢红梅 持笔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长期以来,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念:课程就是教科书,学习就是读书,对学生来说,上学就是读教科书。读书成了学生学习最基本、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即所谓“书本中心”。从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到对学生学业的评价,骨子里都是“书本”二字。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局限在狭窄的空间中,所获取的信息、可供学习的有效资源受到限制。实质上,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宽广,语文教学的空间就有多大,语文教学的资源就有多丰富。
加之目前对教学的评价,以分数论成败。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过多地强调规范,反对质疑。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破坏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大大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学生考上高中后一段时间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原因之一就是自学能力差,不会听课记笔记,不会自觉读书查资料。参加了工作,在工作中碰到未学过的知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自学能力强的就能应对自如,而自学能力差的就会感受到困难很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因此如何借助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课题研究试图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将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打破了“书本中心”这个千年老传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始从阳春白雪走进百姓生活,走进广阔的现实之中,与社会实践开始了亲密接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理论的依据:
1、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2、生本教育理论:“学生是知识的主体”,儿童“拥有自主活动的动力体系”,“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 诉学生应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因此,积极主动、有主见是自主学习的核心与本质。活动主体是学生,主导是老师,而语文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以及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因地制宜,我们湘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而神秘的人文风景,这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具备了客观条件。
2、学生对于湘西神秘的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更加能够便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3、由于实践活动都是扎根于湘西本土,学生收集和获取这些知识和材料渠道多种多样,活动的操作性更强。
四、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将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将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性,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通过收集和整理本地民间故事、传说及对联,培养学生的阅读、查找、归纳、整理能力;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
2、打破了“书本中心”这个千年老传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始从阳春白雪走进百姓生活,走进广阔的现实之中,与社会实践开始了亲密接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汉字书写的规范化: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自主查找不规范汉字的使用与书写,了解社会用字状况,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收集和整理本地民间故事、传说及对联,培养学生的查找、阅读、归纳、整理能力;
3、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发动学生发现和挖掘本地民族文化、物产、人文资源,弘扬民族文化,通过文字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提高写作能力。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课题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参考文献资料,获得理论依据。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考察考察社会用字状况,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及对联,广泛了解本地民族文
化,进行研究、比较、总结,写出调查报告,小论文等。成果呈现方式,教师撰写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和论文等,学生写调查报告、小论文,优秀作文汇集成册。
1、结合教学,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
2、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时间活动的方案
3、学生自主收集资料
4、学生分组合作整理收集来的资料
5、教师对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研究
6、教师以论文的形式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策略及步骤:
(一)策略
1、筛选、整理收集的各项资料。
2、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情,进行研究的专项选题,并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到课题组。
3、理论学习,开设讲座,专家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4、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原始资料的搜集和积累工作,研究过程的记录要力求客观和相对完善,有恰当的分析与相应的提升。
5、开展各项语文教学公开性交流与展示活动,检验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步骤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
在准备阶段:侧重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理论学习(教师的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课题开题,学生访谈,明确本课题研究的
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等。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标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做好摘录,写好心得。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8月
课题组成员以“分组负责,分工合作”为原则,分为三个组:张竹芸老师为组长的“汉字规范书写和使用小组”,赵红老师为组长的“对联搜集及研究小组”,谢红梅老师为组长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小组”。
一组:开展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使用汉字习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组织发动
① 欣赏优美书法作品,激发兴趣
②主体班会:错别字的危害(2)学生收集 ① 从社会公共场合收集
② 从平时的作业中收集(3)学生自己与同学互动整理(4)填写调查表、撰写调查报告 二组:开展收集对联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1)发动阶段
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对联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2)商讨小组活动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小组,选出组长,讨论小
组分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3)初步讨论研究方法
①上网搜索有关对联的资料 ②图书馆找资料 ③采访附近爱写对联的人
④找熟悉对联的人了解对联知识,写成文字材料(4)收集阶段
①以小组为单位到自己生活的区域收集对联 ②收集民间广泛使用的对联
③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乾州古城收集古城中的对联(5)整理阶段
①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②以组长为代表将同学收集的对联知识和资料进行整理汇编(6)总结阶段
①学生谈这次活动的体会,举办学写对联的活动 ②进行优秀对联的评选活动 ③教师总结,撰写论文
三组:开展收集民间故事的传说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以课堂教学中的传说、民间故事和出现的对联为例作为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传说有故事的兴趣,以及生活中对联的使用的好奇心。
(2)让学生发掘自己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深入生活中去积累家乡 的故事和传说。
(3)活动在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4)学写小故事,通过文字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整理研究过程中所搜集与积累的原始资料,侧重是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与实证材料。
(2)撰写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报告、教学叙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
(3)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汇编课题研究论文集、案例集、学生文集。
4、课题研究最终完成时间:2013年12月。
在课题结题仪式上:课题正式结题。
呈现形式有:课题研究的终结性报告,典型案例集或论文集、专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等。
七、研究预期成果
1、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报告
2、论文
3、资料集
4、学生文集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课题研究人员:课题主持人张竹芸,46岁,中学一级教师,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评比中获奖,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并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有实践经验的积累。课题组主要成员谢红梅,42岁,湘西州初
中语文学科带头人,《走进乾城,爱我家乡》、《精彩的课前一分钟》等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致力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赵红、彭勤、杨群、罗小涵、粱富豪等成员都是年轻有为的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研究,有实践经验的积累,并能通过一线教学在实践中检验。
2、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谢红梅 《走进乾城,爱我家乡——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探究》国家级一等奖
谢红梅 《精彩的课前一分钟》省级一等奖 赵红 《浅析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省级二等奖 张竹芸《规范书写和使用汉字的习惯》省级奖励
2、研究经费的保证:学校提供充裕的科研经费,用于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及设备配备。
3、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打印机,建成了校园网,可以24小时上网查阅资料,课题成员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课题组成员均从事一线教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就可以实施检验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5、学校有较强的学术氛围,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吉首四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
自主获取语文知识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2011年10月